⑴ 彭於晏怎麼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的劉黑仔
彭於晏覺得他是一個真實的人物,是一個英雄,27歲就死了。原來我想像那個時代的人很苦,但我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導演給我的感覺是他們是年輕人,面對這樣的時代,他們覺得要做一些事情,可以讓大家過得開心。
⑵ 電影明月幾時有講了什麼故事 明月幾時有真實歷史背景介紹
該片講述1941年末,香港淪陷。日軍侵佔香港瘋狂搶掠,搜捕滯留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士,強令他們合作。
香港東江游擊隊接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並在香港人民的掩護救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以主要人物小學教師方蘭和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通過槍戰、巷戰、營救、炸葯、硝煙、鮮血和犧牲,在『三年零八個月』淪陷日子裡,為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故事
⑶ 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後感怎麼寫
《明月幾時有》的點點滴滴
當開始這篇文章的時候並不想記下影片的點滴,而是觀後的所思,當然這些
也是緣於影片的內容,或者說由它指引了思索。------題記 拿什麼回憶
當鄭佳彬回憶往事時開始的影片,當然這是慣用的表現手法,以某個角色人物的回憶為線索展現影片的內容。其實,該片里鄭只是個小小角色,確切說只是故事裡的一個小孩子而已,或許正因為彼時他的年少才有此時他的回憶。一個少年能有多大的分量呢?微不足道吧,激發不了矛盾,解決不了疑難,至多是個潤色吧。但於他則不同,可能彼時的戰爭年代生活的體驗會是他一生最寶貴的人生歷練,這樣的談資是了不起的。當我們抱怨生活的無奈、惆悵之際,想想他年少的時代有什麼呢,衣食之憂不用想,沒得想,簡單地說活著就是最美好的,最真實的莫過於為了活著而生活。沒有慾望可談,過著最真實的生活,佛家說是慾望造就了痛苦,由此想想何嘗不是呢!選擇太多是頭痛的,沒得選擇才是好的選擇,生活的苦楚不是拿不起,而是拿的太多——放不下。
不得不說的是之於少年打動人心依舊是純真的情懷,無論是談論自己在墓碑
上的休息,還是幻想黑狗的懲敵,最後被風聲嚇怕暴露了其內心的自尊與弱小。當然,他還是成長的年齡,戰亂的生活迫使他慢慢成長,對方老師的思念也伴隨著他成長。 黑仔的勇敢
劉黑仔是個線索人物,剛開始以為是個小混混,一副混不伶仃的樣子,給幫會大哥傳話帶有濃厚的年輕氣盛、蔑視不在乎的樣子,但也有智慧於腦,先禮後兵是體現。如果說影片里有什麼暗在的對比,他會是之一,相比那些文人弱不禁風,整日與書與文相伴,他則「輕松」多了,四處「游盪」。年輕是資本,二十左右的年齡,身強力壯,反應敏捷,處事果斷,尤其是面對冒牌接頭人,看穿後稍作周旋一擊致命,這點是那些文人無法相比的。
有句話他說的很讓人深思,當和方老師告別時反而說自己的命好,這是感激之詞嗎,感謝上天讓自己經歷這么多危險還活著,是活著,當我們感覺更多的是該去感激自己吧,執著於自己的當下,從沒想過自己在短槍隊能活著,活著就成為了感激之源。其實,正是這種「無思」讓自己更好地完成當下的任務保有性命。當然有感激的心是好的,知足的心也不能被遺忘,隻身一人沒煩雜,甚至是愛情
都沒有,告別時那深深地一擁很快就放下,向著新的任務基地行去。期望的是勝利後再見,可誰會想那麼多呢,明天是怎樣都不得而知,有此念也只是留在心裡而已,活就在當下,於感情認識就停止在再見還是認知,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
⑷ 《明月幾時有》電影好看嗎
《明月幾時有》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在抗日游擊隊的號召下,以方蘭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開秘密行動,成功搭救包括茅盾、鄒韜奮、柳亞子等在內的八百餘名文化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逃離被日軍侵佔的香港。《明月幾時有》將1940年代的香港熱血抗爭史呈現銀幕,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獻禮之作 。
⑸ 怎麼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的大文學家蘇軾的一首中秋時節望月懷人盼團圓的《水調歌頭》膾炙人口,乃是千古名作。今年第20屆上海電影節的開幕電影同時也是許鞍華的最新作品最終以《明月幾時有》為名,其意不言自明。
想必是出於對歷史上那些無名英雄的無比敬意,已是古稀之年的許鞍華集結了眾多當紅巨星、骨灰級戲骨及眾多圈內好戲之人共同傾力打造這部《明月幾時有》,光金像影後就有周迅、鮑起靜、Deanie姐、春夏等四位傾力加盟,其陣容之豪華,演技之保障,堪稱香港抗日版的《黃金時代》!不過其劇情卻遠沒有《黃金時代》那般晦澀難懂,所以看這么一出《明月幾時有》,你會較為驚奇地發現,這可能是你看過地最具有文藝范兒的抗日題材電影,不過在民國時期的香港的市井煙火氣息的映襯下,非但一點都不悶,相反還會不時有「於無聲處聽驚雷」之感。
⑹ 電影《明月幾時有》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明月幾時有》講述了:
1941年末,香港淪陷。日軍侵佔香港瘋狂搶掠,搜捕滯留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士,強令他們合作。香港東江游擊隊接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並在香港人民的掩護救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之後通過槍戰、巷戰、炸葯、硝煙、鮮血和犧牲,講述在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日子裡,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為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故事。
《明月幾時有》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許鞍華執導的歷史題材影片,由周迅、彭於晏、霍建華領銜主演,郭濤、黃志忠、蔣雯麗、梁家輝、鮑起靜、春夏等聯合主演。
⑺ 明月幾時有 電影好看嗎
彭於晏 飾演 劉錦進(劉黑仔)
名揚港九的傳奇神槍手劉錦進。智勇雙全,文能進講堂,武能上戰場,驍勇善戰的同時還擁有過人"演技",可以隨時根據環境改變身份,完成一個又一個危險的任務。
喜歡這個演員的看看吧,對彭於晏是一個挑戰。
⑻ 如何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7月7日為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此時電影院上映了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明月幾時有》,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圍繞著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香港風貌而展開,講訴了香港傳奇女性「方姑」的非凡的一生。方蘭是一位出身於香港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香港淪陷之時,本是一位文弱教師的她蛻變為抗爭者,與敵人展開搏鬥。
如何評價這部抗日影片?
1
目前網上評分只有6.9,很多人說這部獻禮片不好看,結構鬆散、平鋪直敘,全片貫穿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卻讓你在黑暗中等了兩個多小時後,又生生地漏了一口氣,沒有炸雷、沒有爆發、更沒有情感的洪泄。
可高潮迭起就一定好看嗎?靜水流深就一定不動人嗎?未必吧。從生活瑣碎中解讀戰爭慘烈,用人物抉擇來印刻家國情懷,這都是需要功力和勇氣的。
說來慚愧,我們一邊抨擊著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一邊只為傳統意義上的大英雄喝彩,於是,當真實的小人物、平凡的煙火氣擺上檯面時,我們反而不能接受了。這算什麼?葉公好龍式觀影?
葉德嫻送情報時被日軍抓住,周迅慌忙找到彭於晏,打算去憲兵大隊救她。按照一般抗戰片的套路,這該是全片的高潮情節,因為肯定會人有犧牲,或是救援者捨生取義,或是被救援者慷慨赴死。
但《明月幾時有》沒有按常理出牌,周迅從彭於晏口中得知希望渺茫,最終選擇放棄營救,之後,懷念起母親的種種一度哽咽,故作堅強卻又在黑夜中露了怯。這一幕處理得極為克制,觀眾們也因此猜到了許鞍華的故意,故意讓主角做出真實情況下戰士會做的選擇,故意不讓影片在謳歌英雄主義中得到升華。
其實說到抗戰救亡的大動作,片中也不是沒有。歷史上彭於晏扮演的劉黑仔最有影響力的一次行動,就是1942年成功營救被困香港的700多名文化界人士,著名作家茅盾稱之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不過影片里把這次行動放在了最開頭,作為整個故事的引子,並沒有過多著墨。
爾虞我詐的諜戰?沒有。驚心動魄的血戰?沒有。粗看寡淡,緊接著卻是悵然若失的釋懷,隨即深思,是不是我們把咋咋呼呼的電影看太多了,忘了靜水流深也是一番境界?
或許在許鞍華看來,歷史的真實不一定非得用血淋淋、金手指的形式來呈現,也可以十分寫意:春夏想在眾目睽睽下傳遞情報,借微醺之態撫過對方胸前的口袋;周迅彭於晏從草坡滑下,狼狽之餘得見日軍的子彈如流螢劃過;霍建華的死甚至沒有直接的敘述,只是走出鏡頭後的一聲槍響……
影片最後,周迅送走了彭於晏,鏡頭從右往左緩慢掃過,巍然的太平山連上了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夜幕下,香港猶如一座天上之城。那些小人物們,也得以完美謝幕。
說白了,《明月幾時有》的格局不大、立意不深、缺點不少,但瑕不掩瑜,韻味悠長,是一部非典型的抗戰片。它想給我們看的從不是什麼驚濤駭浪,而是海邊隨便一朵浪花,悠悠地躍入了浩盪大潮、又悠悠地消失在歷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