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餡餅女王讀後感300字
餡餅女王讀後感
暑假裡,跟隨羅曼·羅蘭的腳步,懷著一顆無比崇敬的心拜讀了大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當我悄然合上書時,貝多芬那坎坷、悲慘的命運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是什麼讓他戰勝挫折成為巨人?
餡餅女王生於1770年,他的童年異常悲慘:4歲被迫學習音樂,17歲時失去了自己一生最崇拜的母親。然而,正當他在音樂領域漸露頭角時,更加悲慘的事情發生了:他的聽力不斷下降,1801年,已完全失聰。
多麼偉大的一個音樂家,坎坷、凄涼的的人生道路私毫未能阻擋他譜寫傳世曲子的腳步。貝多芬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與拼搏精神,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特別是在失聰後,雖然幾近崩潰,但是他用「這或許可以使世界更平靜,可以使更用心地去寫」來自我安慰。
餡餅女王懷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在祖國遭受戰火之際,他都用自己的音樂為祖國撫平傷痛。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餡餅女王一生經歷當中,我感到一個人要成為有益社會的人,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對生活的熱愛。我堅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把困難和挫折當做追求理想攀登高峰的階梯,我們也能像貝多芬那樣譜寫出人生的美妙樂章。
B. 餡餅女王讀後感
這個星期我讀了《餡餅女王》,非常感動,餡餅女王生於1770年,他的童年異常悲慘:4歲被迫學習音樂,17歲時失去了自己一生最崇拜的母親。然而,正當他在音樂領域漸露頭角時,更加悲慘的事情發生了:他的聽力不斷下降,1801年,已完全失聰。
多麼偉大的一個音樂家,坎坷、凄涼的的人生道路私毫未能阻擋他譜寫傳世曲子的腳步。貝多芬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與拼搏精神,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特別是在失聰後,雖然幾近崩潰,但是他用「這或許可以使世界更平靜,可以使更用心地去寫」來自我安慰。
餡餅女王懷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在祖國遭受戰火之際,他都用自己的音樂為祖國撫平傷痛。「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餡餅女王一生經歷當中,我感到一個人要成為有益社會的人,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對生活的熱愛。我堅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把困難和挫折當做追求理想攀登高峰的階梯,我們也能像貝多芬那樣譜寫出人生的美妙樂章。
C. 月餅觀後感作文50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再過幾天就到了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按照常言說,圓月象徵著團圓,中秋節應該是個大團圓的節日,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
月圓人也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聚在一起享受那一份溫馨的天倫之樂,有兒孫繞膝時老人幸福的笑容,也更有一份遊子歸來的那幾行辛酸痛楚的淚水.所以中秋節也是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能讓人們體會親情團圓的幸福感受、也是一個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吃月餅,曾經是我兒時的美夢,可是,到近些年,掰一小塊月餅放嘴裡咀嚼一會,也總是感覺這月餅的味道遠沒有小時候的香甜
了.近些年學會了吟那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年到了這天晚上,回家裡,喝酒倒是成了大事,吃月餅卻變成了小事一樁,甚至是根本就不知道這月餅的味
道.
跟朋友們在一起聊中秋節吃月餅的話題,大都說現在的月餅已經改變了它原來的作用.那時候,月餅是做為禮物送親人,一家人團圓用的.現在許多買月餅的人已經
改變了它的用途,記得小時候,價格上有超過
5元的就已經是不敢想了!現在隨便到哪家大商場里,那裡擺放的月餅,會讓你的眼睛瞪大不少,原因很簡單,其賣的價格,足亦讓我們頓感囊中羞澀!又嘆世事艱
難!幾千元一盒的,甚至還有上萬元一盒的月餅,真不知道這月餅是讓誰能買得起又吃得起!
小時候,花一元多就可以買一斤月餅,那時的月餅品種不是很多,市面上見的大多是以什錦餡兒居多,裡面夾的有核桃仁、花生仁和冰糖,吃進嘴裡噶嘣脆響,也讓
你的牙齒等到了很好的鍛煉,印象里,那時候的月餅一般都是很硬的,得使勁咬呢!其實,擱現在想想就明白了,因為那時候的月餅一般都是買的人多,節前吃的不
多,因為,月餅是人們之間相互作為禮物送來傳去的,等到了中秋節這天晚上,這一包包的月餅已經不知道經過幾家人的手裡,同時那一包包月餅已經融入了多少親
情暖意在裡面了!
近幾年我吃過的月餅,也有許多種,裡面的餡兒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填餡兒料名連聽也沒聽說過,也很自然了,其價格也是不匪!這倒是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中秋
月餅的市場是愈來愈繁榮多樣,而中秋節的月餅味道卻愈來愈"淡"了呢.也是情理之中,那一盒上萬元的月餅,我想,買得起的人有幾個?他買走是回家自己吃
嗎?耳邊又一句人們常說的:就象自己拿錢買茅台酒的那些人,喝它的人不是自己花錢買!
現在的中秋節吃月餅,除了回家以後,在媽媽一再的勸言之下,才瓣下那麼一小塊咀嚼一會,曾經在記憶里的月餅味道已經是留在了遙遠的夢中.到了市面上那些小
商店裡買幾斤很便宜價格的月餅回到家裡,讓我們這些普通職工收入的家庭也可以去聊慰這個中秋節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皎潔的明月對每個人都是公平
的!
D. 月餅觀後感怎麼寫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塊吃月餅,我看見天空上的月亮圓又圓,像個圓盤。月餅像一個個小寶寶穿著透明的連衣裙睡在粉色的小床里。我呀,最喜歡吃豆沙的,吃上一口,甜甜的、軟軟的,好吃極了!我喜歡過節,我更喜歡爸爸媽媽。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我們又可以吃到那美味的月餅了。 一個個圓圓的月餅就像一個個圓圓的月亮,月餅里邊裹著不同的餡,有肉鬆的、有霉菜的、有蛋黃的、還有香芋的……我和姐姐都愛吃香芋,可偏偏香芋的不多,只有三個。
我們一個吃完一個,都把眼睛盯著最後一個,想把那個給獨吞了,於是我們就找了理由說服對方。我撒嬌著說:「姐姐,我比你上,你應該讓讓我呀!」可姐姐卻不吃這一招,頭一抬,睜大眼睛說:「憑什麼呀,回回都讓你,這回堅決不讓!」說完,還沖我扮了個鬼臉。這下我也生氣了,二話不說,馬上伸手拿到了那塊月餅。
姐姐也不示弱,長長的手臂一下子伸過來,於是我們倆大呼小叫地搶了起來。我馬上蹲了下去,用身子護著月餅,沒想到姐姐力氣比我大,一下子從我手中奪去了那塊月餅,還邊跑邊說:「就不給你,就不給你!」我噘著嘴,淚珠子在眼眶裡打轉轉,姐姐見我真生氣了,就把月餅一分為二,多的一半給我,自己留下了小半塊。咬著香香的月餅,心裡別有一番滋味! 中秋節吃月餅真是一件趣事!
E. 月餅觀後感300字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70年前那場決定世界前途命運的偉大勝利,永遠銘記在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心中。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首都閱兵,隆重紀念那場偉大勝利,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更好地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全體同胞團結奮斗的結果,也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並肩戰斗的結果。中國人民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感到驕傲,也為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感到自豪。
F. 微電影《薄餅》影視分析
《薄餅》是新加坡才子導演陳子謙的心血之作,通過一個感人故事展現了新加坡華人對中國傳統飲食及其文化的傳承。
《薄餅》講述了這樣一個生活小插曲:少年阿傑因不滿父親堅持手工制,作薄餅,年年祭祖「勞師動眾」,與父親發生爭執。直到對薄餅祖傳手藝加深了理解,他才開始明白父親的苦心。影片折射出了年輕一代從對傳統的不屑到通過父輩的影響,從而領悟並珍惜傳統文化,並且學會相互尊重與愛的故事。影片介紹,新加坡的薄餅來自早期的中國福建移民,代代相傳的薄餅工藝和薄餅祭祖的風俗,不僅僅是祖輩精神的延續,更是維系華人社會的共同文化。「做薄餅最重要的材料是什麼?」「餡咯,要香。」「錯,是薄餅皮。沒有皮,餡都散了。」從小小的薄餅中,陳子謙深刻挖掘出了華人的情感世界,一展創作功力。
G. 緊急需要一篇800字左右的中秋節《吃月餅》的讀後感!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的必備食品。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
不論月餅源於何代,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
中秋節與月餅
有人以為吃月餅和送月餅,自古以來就與中秋節有關。其實,情況並非如此。初唐時,原來農歷八月只有初一是節日,而無十五這個節日。相傳,後來唐明皇曾於八月十五夜遊月宮,這樣民間才把八月十五這一天作為中秋節。 到了中唐,人們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樓觀月,而當時還沒有月餅出現。說到月餅的出現最早是在南宋的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那時的月餅與現代月餅亦大不相同,只是作為蒸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系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於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休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准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關於月餅的製作技術,在明代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一些月餅的餅面上,已出現「月中蟾兔」之類的裝飾圖案。其設計之精良,構圖之美妙,花紋之靈細,使人獲得藝術享受,既充分體現了月餅製作者的匠心獨運,也反映了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農歷八月十五,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時流傳下來的「玩會餅博狀元」的民俗活動,頗為有趣。中秋會餅每會63 塊,大小不同,共分為 6 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每人輪流將 6 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里的骰子點數領餅, 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廈門的餅店餅廠在中秋節前後都會大量生產這種會餅上市供應。
眾人團聚玩會餅博狀元,這是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於是與當年駐扎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這是象徵古代四級科舉考試。古代府級考試及第的童生稱秀才;鄉試(省級)考中者稱舉人;在京師禮部會度及第者稱貢生;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稱進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俗稱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額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點 狀元,既看才,又看貌,還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試,狀元為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將他降為第三名,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這說明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輩,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實學,所以廈門會餅中的「三紅」質量特別好,寓意在此。
一套會餅共63塊,是根據「三多九如」而來的,三和九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
源於廈門的「博餅」,隨鄭成功收復台灣, 300年多來台灣也很盛行。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八月節的起源與興盛都和南京有關。
作為歲時節令,中秋節形成較晚,但玩月這舉卻由來已久,東晉時,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傳至今影響最廣的賞月佳話,以至演化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樂以歡度的中秋節佳節。
牛渚(今採石磯),漢時即屬丹陽郡秣陵(今南京)。《續漢書·郡國志》說,秣陵縣「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東晉於南京(當時叫建業)建都,鎮守牛渚的謝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聽到有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贊賞,於是邀請過船,此人即是袁宏。他們一見如故,吟詩暢敘直達天明。當時謝尚身為鎮西將軍,而袁宏只是個靠運租為業的窮書生,由於對才能的尊重,他們這間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贊譽,從此名聲大振。謝尚玩月聞袁宏詠史於前,文人雅士亦趨之於後,於是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唐朝大詩人李白游抵金陵聞知此事,即賦詩曰:「昔聞牛渚泳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孫楚酒樓「玩月達曙」。唐歐陽詹作《玩月詩序》也說:「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遊月宮,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玩月佳話。
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宋時人們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圓餅,這圓餅即月餅之始。蘇東坡有「小餅如嚼月」的詩句。南宋年間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競放水燈,燭搖月白, 尤呈奇觀(後來,南京將放水燈移到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放水燈」)。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做皇帝。八月初二,徐達攻下元大都,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這一夜南京,人們繪月宮圖,陳列鮮果、月餅,燃點斗香,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的故事,競放水燈等等,熱鬧非常。此後,無論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熱鬧。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月餅、水果,購兔兒爺給孩子玩。「兔兒爺」,有紙繪、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舉旗,十分別致。
南方人中秋愛吃月餅、鮮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頭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飲,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據《正德江寧縣志》記載,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
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民國以後,南京是國民黨中央政府所在地,社會畸形發展,夫子廟前燈紅酒綠,八月十五達官富賈泛舟秦淮玩月,而千成成戶苦不堪言。當時曾流行一首歌謠:「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樓上吹簫管,有人樓下皺眉頭。」加上這時舊跡多湮,河水污染,遊人涉及不多了。
H. 讀了畫餅充飢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悟
讀了畫餅充飢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悟?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能能動的調節身體.畫餅能解一會兒飢,沒有吃的一樣會餓死。
畫餅充飢——白歡喜;自欺欺人;自己哄自己 ,畫一萬個餅也沒用!做事情要找對正確的方法,不然事倍功半,很難成功。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能能動的調節身體。這種烏托邦式的想像和『畫餅充飢』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只能起到精神醫療的作用。畫餅能解一會兒飢,沒有吃的一樣會餓死。
I. 湯素蘭月亮是個大烙餅讀後感
月亮是個大烙餅讀後感
一天晚上,一隻小老鼠坐在山上看月亮。月亮又大又圓,油汪汪的,小老鼠越看越覺得那是一塊大烙餅。
他看見小蟋蟀正坐在狗尾巴草上唱歌,就問道:「小蟋蟀,你說這月亮像不像一塊大烙餅呢?」
小蟋蟀望望夜空,說:「是啊,你看著月亮多大,多圓,上面還蘸著乳酪呢!」
小老鼠跟著說:「沒准這月亮就是一個大烙餅。」小蟋蟀也覺得是,它倆就商議著怎樣把烙餅弄下來。
一夜過去了,小老鼠和小蟋蟀爬到一座比昨晚那座更要高的山上,小蟋蟀抬起小老鼠,小老鼠怎麼也夠不到月亮,反復很多次後,小蟋蟀沒力氣了,它們也只好垂頭喪氣的回家了。
回到家中,小老鼠和小蟋蟀並沒有放棄。它們商議了一個早上,炮製了一個完美的計劃。
白天過去,夜晚來臨,小老鼠准備實行它的計劃了。小老鼠從家裡的閣樓上緩緩搬來「升降梯」。這哪是升降梯啊,只不過使用橡皮筋拴著的兩根竹條而已,膽小老鼠實在是太餓了,搬來也要十幾分鍾。
終於,小老鼠和小蟋蟀重整旗鼓,又登上了那座山。
小老鼠架起「升降梯」,一步接一步顫抖著爬上了「升降梯」,小蟋蟀在下面扶著。小蟋蟀哪有力氣去扶,只不過是稍微使升降梯不被風刮到而已。
小老鼠中終於爬上了「升降梯」,眼看月亮就在頭的上方十厘米處,它使盡全身力氣將自己倒立在「升降梯」上,用尾巴盡可能地勾住大烙餅。「十厘米,九厘米,八厘米……」小蟋蟀在下面為小老鼠鼓勁加油,終於,小老鼠勾住了月亮,月亮在它手中從沒那麼耀眼,從沒那麼美麗。
小老鼠和小蟋蟀回到家中,它們並沒有吃掉月亮,而是仔細端詳著月亮。
不久,小老鼠得到月亮的這件驚天大事很快傳遍了整個世界,大家問它們是怎麼得到月亮的,小老鼠和小蟋蟀只是笑而不答。
後來,小老鼠發現沒有月亮的夜晚是那麼黑暗,那麼可怕。小老鼠又將月亮安在了原來的位置。每天看著月亮,它們這次再也不想吃月亮了,因為月亮是屬於大家的,應該讓它的聖光照耀每隻老鼠,每個公民的心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