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青春祭》觀後感
[電影《青春祭》觀後感]張曖忻導演的《青春祭》雖然是一部敘述知青下鄉的影片,卻沒有一貫的傷痕與痛悔,電影《青春祭》觀後感。給觀眾展示的是一種美,一種象徵生命與彰顯生命力的可愛可親的大美,也是傣寨人生活慣例的延續。整體感覺影片沒有喜劇性的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但平實出見本真,一點一滴地撼動著內心的那根弦。女知青阿純揮淚告別城市,被分派到一個傣族人聚居的寨子。住在能講流利漢語的合作社社長大爹家裡。家裡只有伢(大爹的母親即老奶奶)、大爹和大哥。大哥在寨外做工,不常在家。大爹寡言少語,但阿純初到時,大爹就給她特意隔了一個小單間來安排她的住宿。就這樣,阿純成了這個家的一員,每天要出工勞動。寨子里有個慣例,都是女人挑水。大爹的妻子去世已久,唯一的女人就是伢,她已年邁體衰。以前是大爹挑水,他每天清晨就去井邊,見到女人,他就躲起來。現在阿純來了,挑水的任務就交給她。所以她常在井邊碰到寨子里的姑娘。有一位小普少(當地們稱姑娘為小普少)叫依波,人們都說她是寨子里最美的小普少,她總是穿著傣族的花筒裙,高傲得像位公主。阿純在她面前有著本能的自卑感。勞動的間歇,傣族的小普少們與小普帽(即小夥子)深情對歌,小普少一個個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歌喉,阿純卻落單了。傍晚收工的時候,小普少們會去清水潭脫下衣服游泳,阿純想起了自己的泳衣,但後來也學會了不穿黏糊糊的泳衣就下水。勞動的成績要集體開會決定,阿純不會幹活,但是很努力,別的小普少都拿八分,阿純拿六分,然而大家都同意依波拿十分。因為依波多麗呢(美麗的意思)!大爹和伢對阿純都很好,阿純出工前,伢都給她用荷葉包好飯菜,為她准備熱乎乎的糍粑。然後在門檻目送阿純的離去。剛來的時候,阿純向大爹表示自己會努力幹活,大爹沒說別的,勸她先休息幾天。這些細節都給阿純溫暖的感覺。她默默地適應著這個家的生活,也慢慢地走近這個寨子。然而,有一天,多麗的依波來找阿純,告訴她第二天要去遠的山寨挑柴,擔心阿純挑不動,所以就派阿純參加老人組弄菜園。阿純百思不得其解,怎麼啦?她不想去老人組。阿純坐在河邊反思,懇請大爹點撥個中因由。大爹說,小普少們特別愛美,她們不喜歡阿純老穿著一套灰色大布褂走在她們中間。寨子里的老啞巴還從小河中摘了一點荷花送給阿純。這下子,阿純的那顆少女之心好似被美的火焰點燃,她也明白了伢為什麼用心去撫摸她的花襯衫。也許,那是一種伢對美的希翼吧!以前她在家的時候,總是將新衣服特意洗得舊一點。可現在,她回家也為自己做了筒裙,羞澀地穿了著筒裙給伢看,伢還特意送給她一條銀腰帶,可謂錦上添花。第二天,阿純穿著花筒裙去井邊時,傣家姑娘們對她贊不絕口。這時候,依波來了,她並不嫉妒,還給建議阿純戴上耳環。鄉親們也都把她當成自已的親人。他們在維護一種美的東西,美幾乎穿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安虎騎在牛背上向寨子里的人說:阿純多麗呢!老啞巴也歡欣鼓舞。阿純只是換了一下服裝,但這好似寨子里的大事件,人人奔走相告。他們自然而淳樸地歡迎阿純的融入。大爹細致入微地關懷她,依波也同她成了好友,她欣喜地融入了傣家人的生活。她覺得人家的贊揚也將她捧成了多麗的公主。當然她也有過些許的彷徨,趕集的時候遇上別的知青,人家笑話她扯下窗簾做筒裙,也學傣家小普少了。而這個小小的心結被偶遇的男知青任佳一句話就輕輕解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任佳走進了阿純的生活,他是趕牛車的。常和阿純一起趕集買書,聊一些心思。這樣,阿純就將這個在她去下紅領巾之後結識的第一個男孩引為知音,分享欣喜,分擔憂愁,觀後感《電影《青春祭》觀後感》。任佳有一段台詞:聽說你們二十四中有個女生將男生寫給她的信交給老師了,真不知道那個男生喜歡她什麼。這么說來,青春期的躁動都應予以理解。想起自己當年也做過這樣的事,真是好笑。閨密李海燕與我都收到過男孩子的信件,我們都交給老師了,還惡狠狠地建議老師嚴厲查辦。現在想來,那是一種老成持重的幼稚。任佳讀的書比較形而上,而阿純喜歡挑些對傣寨有用的書來讀,比如寨子里沒有醫生,阿純就買些農村醫學手冊之類的書。這就說明阿純已經在自覺地將自己看成寨子的一員,想為寨子辦點實事。這種責任的擔當與傣寨人對她的好有相關性。寨子里的人不懂醫學,遇到生命問題,他們只是虔誠地祈求天意。也許這是人的一種本能。阿純在一個發大水的晚上,利用所學救了小安虎一命。小安虎吃了有毒的蘑菇,食物中毒,他媽媽只能在大雨滂沱中燒香祈求上天護佑,驅神弄鬼,別無他法。阿純很慶幸自己學了一點點醫道。年青們的歡樂是傣族人的光榮。每到晚上,他們在龍樹下唱歌。尋求意中人。能帶回媳婦的傣族小夥子,贏得好多姑娘的喜歡的人,才受到人們的贊賞。傣族的年輕人常對唱,很直白地表示內心的感情:妹妹的手真可愛,像小芭蕉一樣,又白又嫩。大哥幹活利索,晚上從不出去,總是干著雜活。發過兩次脾氣,一次是阿純在山中迷路了,他舉著火把去阿純。第二次是寨子里慶豐收的晚上,任佳去找阿純,大哥喝醉了打了任佳。大哥像關愛妹妹一樣地對待阿純,阿純累了,病了,大哥都照顧她。也為她做小窗簾,休台階門檻。大哥很壯實,很樂意為阿純做事,他傍晚也從不去龍樹那裡。這就是大哥。伢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但是她總是對阿純很好,甚至只吃阿純為她盛的飯菜。伢讓阿純覺得:我們往往覺得凝固不動的那些日子,其實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瞬間。這樣淳樸而不舍棄美的一個山寨,寧靜而溫馨。阿純的心靈一次次被這里的人與事所撼動,她慢慢地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認為這種生活還是不錯的。"穀子黃,傣家狂。"傣寨豐收後的慶祝,也是讓人愉快的。集體殺牛,野炊,還有篝火,載歌載舞。老啞巴也跳舞了。大人小孩都舒暢地表達著自己的喜悅。可就在那個晚上,任佳與大哥打起來了伢不斷地念珠子。事後依波告訴阿純:傣族人愛上誰就是死了也要跟她在一起。並要她現在就走。依都哭著說完掉頭就走了。看得出來,依都愛上了大哥。第二天清晨,節隆就劃船走了。節隆的父母都下鄉了,她能去哪裡?處處無家處處家。她在一個小寨子當了小學老師。任佳和阿純還有來往,他勸阿純報考大學,阿純拒絕了。大爹突然來訪,這時候雖然放學了,還是有兩個學生在教室學習。大爹說大哥喜歡他,不願意也沒關系,有話好好說,別跑。這個寨子水沒有我們那兒的甜,砍柴又遠。伢不行了。伢一直盼著她,後來就病了。伢臨死的時候還抓著節隆的花襯衫,好像在說,別走!然後就是伢的葬禮,送伢去山上火葬了。全寨子的人送行。影片結尾敘述了任佳在一次泥石流的山洪中,與傣族相親一起被泥石流吞沒了,他總是抗爭著什麼,常說難道我們就死在這里?一語成讖,他永遠地留在了傣寨。阿純考學回城了。但那個寨子成了她生命中的一個符號,永遠地點綴著她的生命,她的青春。片中有阿純想媽媽的時候唱的歌:青青的野葡萄淡黃的小月亮媽媽發愁了怎麼做果醬我說別加糖在早晨的籬笆上有一輪圓圓的紅太陽這是顧城的詩,劉索拉的曲,純真無邪,清新溫情。整部影片給人的感覺就如導演張曖忻曾說過的:影片要有潛在的深情,不要煽情和濫情。影片結構要散,不要戲劇性,一切有如生活的自然流動。
〔電影《青春祭》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貳』 致青春的觀後感
別去找你的笑點和哭點,去找你的青春和你的愛,然後,它們便會翩然而至了
前幾天看了一部叫《Sunshine Cleaning》的美國電影,看完後我曾在微博寫過一句話:「埋伏筆對藝術創作來說絕對是最省事最討巧的方法了吧,一部電影稍微有兩三個小伏筆汗一個首尾呼應,基本想成爛片都難。當然前提是伏筆不能太幼稚,得機靈點兒。」這句話用在今晚我看完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身上,有點巧得恰如其分。
嚴格來講,這部電影不算有首尾呼應,但是把電影最開始和電影最開始以後的部分當做兩部分來看,它們竟然契合地如此巧妙。最開始鄭微的夢里是童話般的美好,而醒來後卻是屌絲般的現實。就正如她那濃烈如美酒般的青春逝去後,面對的是泉水一樣通透的幡悟。這中間,隔著一千一萬個過濾篩。她青春里的每一個人,就是篩子般的存在。陳孝正的自私,林靜的矛盾,小北的自尊,黎維娟的現實,阮莞的傻,老張的執著,許開陽的天真,趙世永的軟弱,曾毓的陰暗••••••鄭微既是一顆棋子,也是一個觀棋者,這些人一個個的從她心中穿過,當美酒已濾成清泉,她的青春落在了一面叫施潔的鏡子身上,悄然碎開。而每一個篩子,對於不同的觀眾而言,都有可能成為他們自己的鏡子。一部充滿篩子的電影也許不足為奇,但趙薇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她讓每一個篩子都徹底豐滿,用老張的話來說,「哪兒都能張開。」
而最後的鏡子更是明亮無比,是一個我很愛,我也相信很多人都會愛的好結局。
突然有個感想,之前的幾場點映之後,有人說趙薇不演是對的,這一點我深深同意。趙薇就是我們的青春記憶之一,如果她出現在鏡頭里反而將觀眾對青春的追憶框住,陷入某種特定的懷舊情緒中。而現在這些演員,對我們而言沒太多青春情結,所以我們能通過他們的表演看到各自不同的青春痕跡。趙薇二字出現在導演二字後面,已是對我們這代人的青春最好的致敬。
瑕疵當然會有,拖沓當然會有,中間某地方我也曾有點犯困,但那些閃著光的羽毛讓你不忍心去傷害它突出的璀璨,如果你脾氣也還好的話,也許你會跟我一樣想:這蛋糕好吃啊,雖然上面的西瓜片兒里有些許籽兒,哎,算了不計較了吧。如果你很嚴謹,也許你會厭惡一塊蛋糕里會有西瓜籽兒,但總的來說,它畢竟是甜的。
電影看完後,有一些朋友問我怎麼樣,我說我太愛趙薇了,我的評價一定不會完全客觀,我只能打個比方:我抱著80分的期望看了一部88分的電影,所以,我賺了,而且在這樣的高分階段,我還賺的不少。至於之前部分影評人所說的淚點和笑點很足的問題,我也想打個比方:看《致青春》,不要去找你的笑點和哭點,去找你的青春和你的愛,然後,它們便會翩然而至了
『叄』 至青春電影影評2500字
影評:《致青春》昨日青春今日傷痕
嚴格地說,《致青春》是兩個人的作品。導演趙薇的樂觀、活潑以及小小的惡作劇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戲;編劇李檣的細膩、敏銳,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戲。今天已經高度社會化的大學校園,過早地培養出了不少「成熟」的學生。但在上世紀90年代,校園之牆還是一堵防衛線。《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來呈現出走後的坍塌感,然而青春還有餘燼之熱,在催促著人們奔向理想方向。
看完電影後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時期是最適合激烈表達感情的時候,而有過這種激情燃燒之後,就再也不會心生漣漪——看看鄭微後來是怎麼對待重新回來找她的陳孝正,看看韓庚飾演的林靜如何對待他的追求者。
趙又廷與韓庚,一個為出身貧賤而自卑,另一個因看到父親愛上鄭微的媽媽蒙上心理陰影。在青春的兩頭,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後面是中年無法面對之尷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沒心沒肺、敢愛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熱情的歲月。但青春卻如篝火,燃燒得越旺盛,成為灰燼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形容青春用「終將逝去」這樣的描述再合適不過。
按照目前電影市場最流行的喜劇元素來看,《致青春》一個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營造、戲劇沖突的設置、角色表現完成度等方面,均體現出不錯的水平。如果想在影院獲取一場歡笑,《致青春》不會令人失望。趙又廷飾演的陳孝正呆板、嚴肅的外表與其孩子氣的言行,製造了差異感很強的「笑果」;客串午夜電台主持人的韓紅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領神會……
《致青春》完全可以採取《泰囧》式的喜劇狂歡,把搞笑進行到底,最後來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這樣似乎更符合觀眾的期待。但這部電影還是試圖把社會的切面呈現出來。在後來的情節里,《致青春》放棄了繼續逗觀眾笑,轉而去思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之於人的重要性。鄭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心,林靜以努力想換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他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無法用成敗來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於殘忍之中奢侈地品嘗點滴甜蜜。
《致青春》對於沉重部分的把握,不會影響到只圖來影院找樂的觀眾的心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內心充滿歡愉者,會通過這部電影得到歡愉;內心曾有荊棘者,也會得到一些安慰。影片在角色的情感過渡方面,有操之過急之處。在角色戲份分配方面,後半部分也有些吝於刪減,但作為趙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用最簡單的四個字可以評價:超過期待。作者:韓浩月
『肆』 電影《青春雷鋒》的觀後感
[《雷鋒》——觀後感作文] 如果你是一滴露水,你有沒有滋潤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有沒有救過一個挨餓的人?有人會說:「我做過,《雷鋒》——觀後感作文。」也有人會說:「我沒做過。?」可有人堅持做過嗎?有!那就是雷鋒!
雷鋒從小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家,因為家裡沒錢,所以很小就擔負起養家的重擔,天還沒亮,就去山上砍柴。因為那個時候大多數地方都被地主占為己有,一次,雷鋒去砍柴,看完了剛往回走的時候,一個地主走了出來,對雷鋒破口大罵,還用砍柴的刀狠狠地砍了雷鋒的手臂!
等到他14歲時,他看見解放軍處處幫助老百姓,卻不要老百姓一針一線,他便想:我要當解放軍!隊長看他面黃肌瘦,猶豫不決,可又想到他干過許多吃苦耐勞的工作,為人也和善,就把他收下了。
當了解放軍,他對戰友恭恭敬敬。而且他趁戰友們出去的時候,幫他們把被子什麼的洗干凈,爛的衣服補好,等戰友們回來一看,這么干凈,是誰做的呀?雷鋒也不驕傲,在旁邊不說話,最後他們才知道,這是雷鋒做的。他平時省吃儉用,把他那微薄的工資區捐助災區人民,這是多麼可敬呀。可惜,這么一個好戰士,再一次工作中不幸去世,那時候年僅22歲。
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雷鋒這樣的人,那多好呀。現在人么自私自利,有的為了一些小利益,不擇手段,有的還兄弟自相殘殺。看見窮苦的人們,不但不施捨他一點錢,還投去歧視的眼光,不屑的走過,這樣多麼不好呀,如果人人像雷鋒那樣的話,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美好呀。
『伍』 致青春觀後感
很張揚的開場,有苦有甜,雖然有些戲劇的不真實,但畢竟是縮影,也可能發生。 重點不在這,而在快結束的時候 那些謎團的解開。
如果從其中的友情上來看,大學里就不再像是高中初中,不是所有人在一起打打鬧鬧,可能在大學里畢業了,有的人可能連自己班的人的名字和樣子還對不上號,但不是本班的認識了不少,還有一些學哥學姐們。但舍友一定讓你的大學生活難忘,他們可能在畢業後天南海北,但如果有困難了,只用一個電話。當然也不止是舍友,對門的臨著的都可以。這幾年畢竟是在一起生活,一起經歷著從高中出來初步進入一個小社會的變化。
其實友情在這里沒有什麼多說的,兄弟、姐妹,永恆的友誼地久天長,由於彼此間非常熟悉,而又有一定的生活距離,所以變得倍加珍貴。好的友情經得住時間的打磨,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見面,見面後便相邀到家裡吃飯, 也不會有什麼拘謹,暢所欲言什麼玩笑都敢開。因為很單純,因為沒有雜質,所以很美。
致青春,既然是青春,必然少不了愛情,但這貌似也分多種。如果我愛你,你知道與你不知道是兩個回事,我愛你,你愛不愛我又是一回事。有些愛情變得現實,這就開始有雜質,變的不同。有個小玩笑,小學的愛情死於換座位,初中的愛情死於換班,高中的愛情死於高考。而大學的愛情原因就多了 ,時間多了,可以經常在一起,彼此間逐漸熟悉,到非常了解,但很多卻是從一開始的我要給你幸福變成祝你幸福。可能是莫名其妙的分手,也可能是感覺到彼此不適應,或者是很累,又或者是大四分手季各奔東西。
但不乏甜蜜、美好。也許這是進入社會後最美的回憶了,也許有一點心酸,但彼此都記得那些歲月。大學里,還是去戀愛一場的好,也許到工作的時候,在沒結婚之前,很可能找不到一個願意將自己的愛完全付出的,那時候都會有所比較,我付出多少,他又是多少,或者等待他不付出,我也不付出。最主要的是,那時候的我們工作了,便是生活,便要結婚生子,完成父母的願望,過安定的生活。
海賊王里的黑鬍子曾經說過:「人的夢想是不會終止的!」,但很多人的夢已經沒了,而大學又是一個談夢的最好的地方,而也是一個選擇的地方。 不論結果如何,我認為的只有一點,我會去考慮,哪一個選擇不會讓我後悔,不會讓我遺憾,而不是怎麼做,可以讓我的利益最大化。我寧可笑著撿一粒芝麻,也不願哭著抱一個西瓜。
未曾進過社會,也未曾經歷過現實會將人打磨成什麼樣子,只知道對於很多人,現實沒有改變友誼,但愛情成為了記憶,夢想成了泡影。 所有的分別,即使是生離死別,也會在心中留下烙印。
青春,永垂不朽,也許懂了,也許只是知道了一部分,我的這部分的理解,在於一直擁有著友情、愛情、夢想的人們,這些人的青春,不會停息。這里的愛情哪怕是對愛情的嚮往,敢愛,即使沒有擁有,但非自暴自棄,等待安排;夢想也不是單單的有一個夢想,而是有一個追夢的心。
『陸』 電影《青春期》的觀後感
感覺還不錯,那時候的她們處於叛逆時期 ,呵呵
『柒』 求一篇電影《青春派》的觀後感,急用
之前讀過的一篇供你參考:
我們的青春Replay
拍高考題材的電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電影卻很少見。
16歲的時候,高考失敗,重新復讀,覺得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在跟自己作對,家長、老師、高考、女友、同學、鄰居。而正是在這個復讀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腳步,復讀的不只是高考,而是從青蔥到青春的成長。
青春的成長就是不斷經歷第一次的過程。沒有戀愛過,沒有告白過,青春的熱血會沖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熱血一般伴隨的都是頭破血流的反省。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會在你熱血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擊棒喝,人難免就又會縮了回去。走一步,退兩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這樣。
青春的成長總會伴隨著亦敵亦友的朋友,他們會跟你爭妹子打得頭破血流,也會在外敵當前的時候做你最堅強的後盾。他們可能跟你在同一個宿舍,你
們沒有深交,但當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種習慣。他們可能外向可能內斂可能單純可能細膩,但你總能接受各種多樣性而又不帶成見。
青春的成長就是第一次的戀愛,大千世界的戀愛故事大體是你愛的人愛別人,而愛你的你不愛。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體驗了第一次才知道
為什麼戀愛的魔力讓你對不愛你的人專情,而對愛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戀的深淵才能體會父母要離婚的傷感,哪怕他早就知道這是一個局。也就只
有在時間和對戀愛新的體驗中,才知道應該欣賞愛你的人對你的付出,雙宿雙飛去了人大。
所以說,青春的成長就是從懵懂到體諒。電影裡面,像我們影子的中學生們都像我們曾經一樣,老說別人幼稚,而自己干著沒有擔當的幼稚的事情。而
我們接觸了社會,知道我們無法保護同伴,知道我們身邊看起來跟我們一樣人有著不同的身家,知道我們對朋友背負的重擔的無知程度,知道我們父母老師所經歷的
不能言說的痛。知道了這些,很難再幼稚下去。所以,我們體諒、我們擔當、我們分擔、我們才可能進化成更好的人。
雖然最後,居然和曉凡都考去了人大,雖然居然懂得了曉凡換發型的原因,雖然看起來居然這一次要緊緊抓住愛自己的那個人的付出,但青春總
伴隨著來來回回。說不定他會再次放棄愛他的人選擇他愛的人。但是,在復讀戀愛的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想要什麼。所以,青春的第一
次,總要嘗試,不在嘗試中失敗,哪能從失敗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青春的故事。很明顯,80後90後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屬大院,山西汾陽晃盪迷茫。但對於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長,每個重新翻看這一段的人,總會敲擊到內心的共鳴。
(以上來自豆瓣)
能幫到你請給採納,謝謝
『捌』 飛揚的青春電影觀後感1500字
人的一生需要充滿色彩,無論身處什麼樣的位置,都應該給自己的生活增添顏色,那樣才是真正的人生。
《飛揚的青春》 是根據貴州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曾羽紀實故事改編的。共青團中央響應黨中央扶貧攻堅的號召和具體組織實施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變為一批批有志青年到農村去支教扶貧的具體實際行動。作為中國第一部描寫青年志願者生活的長篇小說《飛揚的青春》圍繞皎皎、白素嫻、封政三名青年志願者在貧困山區「支教」的人生經歷,為青年人應樹什麼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出了最好的詮譯。作者用鮮活生動的人生經歷和對主題的提煉闡明了人生的道理: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生命的精華,熱愛青春就是熱愛生命。青春和生命都渴望愛,都希望奉獻愛,愛了、奉獻了,青春和生命就飛揚起來了!
《飛揚的青春》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志願者支教的感人事跡,弘揚了志願者精神,在如今物慾、金錢橫流的社會,該片給了我們一次深化心靈的洗滌。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和啟示,影片情節如一縷清泉,一副良葯,讓我們從中感悟什麼才是精神上的充實和理想的追求。
故事圍繞一座美麗的小城;一所貧困的學校;一群共青團青年志願者展開的。他們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社會地位,是什麼促使他們做出決定——去西部山區支教,是什麼支撐他們離開發達、繁榮的都市生活,走進物質缺乏、土地貧瘠的山村,又是怎樣的情感發展,促使他們最後對這片土地產生了那樣難以割捨的感情,甚至於決定留在這片土地上奉獻自己的一身。影片是一部激盪青春熱血的影片,歌頌支教,弘揚了時代的主旋律,塑造的一群鮮活的人物形象,看到了一種挑戰自我、奮斗拼搏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觀看完《飛揚的青春》這部電影後,讓我有很深的感觸。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更加的確定我的責任和義務。 講述的是一群進入到山區的支教的志願者,他們不僅展現教師的職責,更弘揚了志願者的精神,給了我們一次凈化心靈的洗滌。
在一群共青團青年志願者中,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著不一樣的生活背景,但是他們有著同樣的目標——西部山區支教。他們將自己畢生所學習的東西,甚至遠離發達、繁華的都市生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個物質缺乏貧困的山村。在艱辛的支教過程中,促使他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濃厚的情意。讓我影響特別深刻地有這么一個故事情節:嬌嬌從車上下來,丁青明走到她的面前,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支刻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鋼筆送給了她。我記得,在電影中,一直是松坡小學的主幹課程的果子老師,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在觀念方面和其它支教老師產生多種矛盾,但是朴實善良的內心與共同的生活理想讓他們從不理解到最後的相識相知,齊心改造學校的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帶著他們走出大山,以原生態的苗族山歌打動了評委,最後他們獲得了肯定,頓時孩子們歡呼和開心。松坡小學校長王琦對支教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並為學校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但是積勞成疾的她在不久後就病倒,與世長辭。給力支教老師極大的感觸,也給了我極大的感觸。
『玖』 青春勵志電影觀後感
觀巜隱形的翅膀有感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隨著張韶涵《隱形的翅膀》這首歌的響起,勵志電影.結束了。影片結束時,我們每個人都報以最熱烈的掌聲,獻給這個美麗而又堅強的女孩。「上帝給你關上了一道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這扇窗里,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東西,但推開它的是一種堅毅、頑強、永不放棄的信念。漫長的人生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越是布滿荊棘的地方,越是殘猶珍貴的寶藏!有的時候,成與敗不過是一念之間,在失敗的邊緣,只要再大膽的往前邁一步,很有可能就會成功!同學們噙著淚回到了教室……人沒有了雙肢就像小鳥失去了翅膀,花草樹木失去了滋潤一樣,就好比沒有了生活能力,沒辦法生活下去。
影片中的小女孩志華在一次意外中,也失去了雙肢,她也曾想過是否該繼續生存下去,而她在爸爸媽媽的勸說下,她選擇了生存下去,並且要考上大學,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她開始學慣用腳來寫字、吃飯、洗臉、刷牙、穿脫衣服等一些原本用手來做的事情。在她的努力下,把腳訓練地跟手一樣靈活,便開始不依靠爸爸媽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她被游泳教練選中並且又參加了訓練,參加了全國殘疾人游泳大賽,取得了勝利,同時也被體校錄取了。
看了這一部電影,我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她正如《隱形的翅膀》歌中,說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志華的這種行為,是常人難以想像,難以做到的。她在比賽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別人休息時,她還在拚命訓練。我們要向她學習的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雖然,我們沒有殘疾,但是,我們對待學習,要像志華一樣,奮發向上。我們已經六年級了還想去玩,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
這部影片給了我許多感想和啟發,讓我終生難忘。它不僅讓人感動,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管你是否殘疾,都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只要你有志氣,有毅力,無論什麼事都能做好。鳥兒之所以能夠在天空中飛翔,不單單因為它擁有翅膀,更因為它嚮往著天空中的自由生活,影片中的主人公就好比是一隻沒有了雙翼的鳥兒,但卻能在廣闊的天空中翱翔,她艱辛的成長過程,使得我和許多觀眾一樣,不禁潸然淚下。
上天總喜歡不斷的給世人帶來考驗,但這並不代表這是絕人之路。片中的主人公志華因一次意外失去了雙臂,剛開始時,她也無法面對這樣的事實,甚至還想過就此了卻餘生,但在父母的鼓勵和幫助下,她漸漸恢復了自信,習慣了用腳代替手的生活。之後,志華被教練看中,成了一名游泳運動員。現實生活中,我們看那些健全的游泳運動員訓練時很辛苦、很累,但我們卻從未看過殘疾人運動員訓練,影片中的那些訓練場景,至今我還歷歷在目,那些殘疾人運動員,他們要付出比一般的運動員多多少倍的汗水,才能有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呀! 隨著高考放榜的日子臨近,志華的朋友們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但因為她是殘疾人而無法被錄取,這對於志華來說,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志華的母親因為女兒失去雙臂,已經有些精神分裂,再加上志華沒有考上大學,一下子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為了完成母親最後的心願,志華一方面努力訓練自己,一方面勤於讀書,終於在比賽中她突破自我極限,取得了冠軍,同時,她也被某所大學破例錄取了,她終於完成了一家人的心願!
整部電影既沒有絢麗多彩的偶像明星,也沒有吸引眼球的電腦特效,一切看上去是那樣的真實,故事情節也沒有多麼跌宕起伏,但就是這樣一部影片深深地震撼了每一個人!正如《隱形的翅膀》歌詞中寫到的那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只要我們懷著永不放棄的念頭,不管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克服。
『拾』 求青春之歌電影觀後感~~~~1000字左右,高分懸賞
★《青春之歌》讀後感(1500字)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值得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去謳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著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_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找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於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著那個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雲。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後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文化大革命的時代。它聽取了眾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煉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余永澤生活,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後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斗爭,也許是因為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斗爭的復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為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煉,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