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活著電影觀後感

活著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6-29 10:37:33

1. 活著電影優秀影評 完整1000字

《活著》影評
余華的原著,和電影一樣,始終用悲涼而平靜的筆觸道出了一家人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悲歡離合。在那種困苦的生活環境下,活著,本身就是一種不屈服的姿態。
福貴,從敗家的少爺到演皮影謀生再到被國民黨拉去做壯丁,生之艱辛,可見一斑,人的命運,竟不由自己掌握,卻是猶如一葉浮萍,在大時代的洪流中翻滾。敗家氣死父親,母親又在無盡的守望中含恨辭世,妻子含辛茹苦拉扯孩子長大,原以為一家人總算可以過屬於他們的幸福生活,原來也只是一場空。悲傷卻不會停留片刻,因為生活還在繼續。。。
福貴一輩子經歷了身邊人的離去,對於與至親生離死別的悲傷,唯有默默承受,歲月的變遷,漸漸磨平了苦難的痕跡,像牲口那樣的活著,其實就是活著的意義。
對於舊時代的回憶,或許只是在父輩人的口口相傳中聽過,那個早已遠去的時代,留給我們的也只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背影。中國的幾代人,卻在這苦難的環境中,堅強的活著,不埋怨也不消沉。電影對於時代的淡淡諷刺,實則告訴我們,那本我們早以為翻爛的時代的大書,其實還沒有真正展開,而在這之中,個人命運僅如螻蟻。福貴是那一輩人的縮影,他們從那樣的年代走過來,仍然只是平凡地生活在現實之中,他們四十年的生命歷程見證了幾度動亂變遷,見證了一個全民的瘋狂年代,被動的接受著不斷變化的個人屬性,縱使生活夾雜著艱辛與淚水,依然勇敢的接受。
電影中的活著,是用死亡來詮釋的,這樣的活著,向我們展現了人的韌性。生老病死,聚散離合,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走過了,你才能更深刻的體會活著的意義。
余華在原著的序中說:生活和倖存只是一枚分幣的兩面,它們之間輕微的分界在於方向不同。苟延殘喘也好,錦衣玉食也好,其實有的時候並不是我們所能抉擇的,與命運抗爭的歷程中,你會看到人的渺小,所謂的成長,也只是學會習慣性的接受。
苦難只是暫時的,生活仍然要繼續,千好萬好,活著最好。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平庸和無聊。 ——余華
活著》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貴的遭遇異常凄慘。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著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憤控訴,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樂,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活著》是跨越年代的較長的一部影片,歷史濃縮為個人的命運。命如螻蟻般的個人命運,只能產生枉自興嘆的生命之痛。
《活著》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里,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影片的結尾雖然很溫和,但頗引人深思。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片中對大躍進、文革等時期也進行了溫和的諷刺。影片中的絕望、無助、無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轉變,變為中國人在艱難生存狀態下的忍受。活著就是忍受。

2.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的觀後感

《活著》讀後感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摘自余華《活著》

當看完朋友對《活著》的評論後,就有一股想要看看這篇高尚作品的沖動,我不知道作者在寫時是懷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但我知道作為一個讀者,在品味這篇敘說一代人歷程時的深切感受!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著》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著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像,如果主人翁換著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為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巨款,只是為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著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人活著,就比什麼都強,我們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你可不能去尋死啊!」福貴站在門外,拉著一臉落魄失魂的春生說出這句話。六年後,重看《活著》,多了份鄭重的蒼老,增添了許多沉重的思考。《活著》無疑是張藝謀最好的一部作品,這其中大部分功勞有人認為要歸功於余華,但其實電影和小說有許多的不同,尤其是結局,電影最後是一家團圓,而小說最後卻只留了福貴一個人活了下來,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說更殘酷,而電影在這一點略顯的給予了人些許的希望。

《活著》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了解歷史的機會,大煉鋼,大躍進,大批判,文革,歷史是個死物,它不會說話,但你只要睜開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歷史,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因為它真實的,你就算閉上眼睛,也逃不脫這個存在。用我黨的話說,時代在進步,經濟在飛躍,人民生活水平在飛漲,國家力量在幾何級暴漲,可我們卻再也看不到這樣的電影,因為我們已經在繁華的物質生活中忘卻了自己的尊嚴。王小波說,「中國歷史幾千年,沒有幾個人有過自己的個人尊嚴。。。中華禮儀之邦,一切尊嚴,都從整體和人與人的關繫上定義,一個人不在單位,不在家裡,不代表國家,不代表民族,單獨存在時,居然不算一個人就只算是一塊肉」。。《活著》里的福貴又何嘗不是這樣的肉,他放棄所有的尊嚴,低三下四,低聲下氣,一而再,再而三的苟喘偷生,福貴分不清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在做什麼,什麼是革命,什麼是走資派,什麼是尊嚴,他都不知道,這個人,就只求生存。在中國,每個人都在喊著過幸福生活,但卻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努力著如何生存,和殘酷的現實做激烈的斗爭,沒有尊嚴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漸漸麻木,以至於後來他自己也想不起來初衷卻只是想過個安穩日子。「我跟著你,只是想過著安穩日子」家珍一直在電影里重復著這句話,有家,有人,比什麼都好,命運的重重磨難並沒有讓這個家破滅,福貴的家猶如風雨中飄零的浮萍,搖搖欲墜,始終不倒,面對著殘酷的現實,福貴與家珍唯默默承受這些無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臉前的自尊,然後再繼續生活,這是中國人最可笑也最諄朴的道德品質。一直以為,我們的眼裡只看得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再遠一些,就已經看不清楚了,連自己都在找尋尊嚴,更何德何能把別人當人來看呢?都是身體,一具東西罷了。。。

比起小說,電影來,更為讓人心痛的是,那些屏幕上,文字里的只是六十年前的歷史,不復而返,而現實中,我們生活的年代,依然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這樣一幕幕類似富貴放棄尊嚴,只求生存的慘劇,經濟在飛躍,精神在退步,人與人之間更為冷漠,千絲萬縷根根離不開金錢利益,屁民依然是屁民,混蛋依然還是那個混蛋,所有的尊嚴都在國家,民族身上無窮的放大,而另一方面,人民的自尊卻在漸漸的磨滅,唯一增加的只有那無力的憐憫以及無望的憤怒,《活著》紀錄了歷史的真相,屏幕上的中國讓現時的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到沉重的思考當中,福貴坎坷的一生歷歷在目,無論小說或是電影,都在重述著一個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就只是一件物體那樣的活著。看完電影之後我不禁問起自己:六十年過去,我們是繼續這樣活著,還是繼續這樣的活著,還是去死。。。做為一個屁民,我有的選嗎?

3. 電影《活著》觀後感

電影《活著》改編自作家余華的小說《活著》,原小說更加沉痛,電影里消減了很多。小說《活著》中,在「屠夫作家」余華的筆下福貴的親人一一的悲慘死去。電影《活著》終於給影片主人公福貴留下他可愛的小外孫、孝順的女婿以及他的妻子。
余華自述: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著」,影片中福貴和春生在國民黨抓去的時候,在無數的屍體中說:要活著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回去;人,活著不容易,小人物活著更不容易,葛優的活著只是中國千千萬老百姓活著的縮影。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
福貴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也是一部分人的命運。一個敗家的子弟,看著家道中落,在窮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變為貧窮,母親的去世,巡演皮影戲被抓服役,參加內戰,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死,都是那麼慘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極力的維持中,命運和社會給他們開著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玩笑。看得出來,生活沒有絲毫動情,要給他一個完好的感覺。福貴居然堅強的活了下來,晚年與妻子為伴,想這種可怕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無奈。深深思考,人為什麼活著,真是一個要自己必須回答的問題。另外,皮影戲是本片的一個亮點,它貫穿電影的始末。有些人認為是故意以「民俗」來取悅於外國的影片評委。皮影戲在這片子里是一種關於藝術與傳統的象徵,是人類生存中較高層次的需要。最初的時候,當福貴是個二世祖時,皮影戲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追求;到後來他敗了家後,這既是藝術,又是謀生的手段;到文革的時候,關系就更為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幹革命」的本錢,又是他需巧妙地保護以免於被扼殺毀滅的「傳統」。後來皮影戲還是給「滅」了,但在片子最後,我們發現那箱子還在,只是變成了裝小雞。小雞是新生命的象徵,箱子曾經裝過代表藝術的皮影戲道具,如今又裝載著新生命,這就使藝術、傳統與新生命有著相通與聯系,則「活著」的意義又有了更深遠的內涵。

4. 張藝謀電影《活著》觀後感

(原創)張藝謀電影<<活著>>觀後感
筆者認為張藝謀電影<<活著>>體現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從富貴的角度看待人生,人生在世,活著的確不容易.二是表現了文革時期那段悲慘的歷史,影片從小人物著手,富貴的兒子和女兒都間接被文革害死,顯得文革是如此荒唐可笑!

富貴由於賭博從一個財主到傾家盪產,妻離子散,幾乎淪為乞丐,此時他醒悟了,這時他才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後來妻兒回到了他身邊,此後便以以前學會的皮影戲謀生,某日不巧被國民黨抓去當兵,看著身邊倒下的戰友,次時活著就是他最大的願望.最後靠他皮影戲活著回去了.以後他遍特別珍惜活著的機會,從後面他小心翼翼的生活細節可以看出來. 例如:不分青紅皂白大罵兒子有慶,兒子幾天沒睡覺,但不敢得罪共產黨,硬把兒子背去了學校等細節.著實我也為他捏一把汗,生怕他生活出了意外!特別最後一段他給教授買饅頭時,心裡特別擔心他會因此被打成反動派! 主人公深知生活的來之不易,而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呢?

影片另一部分內容深刻揭示了毛澤東時期特別是文革時期對老百姓的迫害,要不是害怕還別共產黨的大官--區長,要不是怕被打成反動派,富貴會讓兒子在家好好睡覺,悲劇也不會發生! 要不是文革時期,老資格教授被打成資產階級,富貴女兒也不會死. 這一切悲劇的發生都是當時舊社會對人民迫害的影射!

影片最後,看著他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我哭了! 哭得很傷心!

5. 求一篇電影《活著》的觀後感,800字

活著是一種使命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學們一起看《活著》這部電影,可以從同學們的不同反應中看出他們對於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種不屑,或是一種震撼,我覺得這部電影教給我很多東西。

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但是相應地減輕了一些傷感的讓人覺得很沉重的情節,以使看的人不會對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選擇了40、50、60三個年代作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時期——抗戰、內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貴賭博輸掉了祖業,從地主家的闊少爺淪落為了一個佃戶,氣死了父親,隨後被抓去當壯丁打仗;50年代,富貴一家經歷了大躍進,生活艱苦,但是卻在擠牙縫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來,富貴的兒子有慶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謂白發人送黑發人,其痛可知;60年代,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在動亂中人們的生活生命毫無保障可言,富貴的戰友春生被批鬥致死,女兒鳳霞在生孩子時因大出血也慘死了。電影中故事到此便謝幕了,結尾是富貴夫婦和女婿外孫一起活了下來。之所以說電影的改編減輕了悲傷的情節,是因為原著中,結尾只剩下富貴一個人活著,帶著一頭他夢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孫都相繼先他而去。面對這樣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傷感,又怎能不讓人震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姑且不去說,人只有先活著,才能去實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富貴的母親教育他只要活著高興,窮也不怕。少爺時代的他只知玩樂,生活頹廢。窮了以後,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樂,妻兒的幸福。賭博時他沒想過回家,當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屍體上,不知道能否活著歸家時,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著家中的妻兒老母。在那種孤獨絕望的時刻,人才會如此深切地想著一定要活著,一定要活著回家去。

他們往後的日子很艱苦,生活拮據,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死。我看到當富貴和他的妻子為死去的一雙子女號啕大哭時,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學也禁不住地抽泣起來,這就是人們對生命的珍視,對死者的惋惜以及對弱者的同情吧。電影完了,我心中想著的竟是要好好活著,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親人。每個人都要好好活著,因為身後都會有惦記他希望他活著的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家人負責,活著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關系著很多人的感情和命運的事。

《活著》這部電影,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一個凄婉悲慘的命運。人們在自己的笑聲中思考著生命這種東西,同時也在想著應該怎樣活著。如同我,是無論如何不想過與片中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我卻贊賞富貴面對打擊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他在生活中勇於改過的精神。富貴的賢惠妻子或許在他人眼裡有點兒傻,但是她的堅強卻是我們都應該具備的。活著有很多的意義,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們不必去苛求他人與自己趨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著,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去追尋自己活著的意義。

永遠不拋棄,不放棄,珍視生命,創造價值。

6. 要電影《活著》的觀後感!

活著》觀後感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7. 活著電影觀後感800字 最好是沒人看過這篇文章的!

「若沒有勇氣面對死亡,那就心靜如水的活著」。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感覺。看《活著》之前,一直在想這本書會講一個什麼故事,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好好活著還是要為自己或是別人活下去。都不是啊!沒想到《活著》竟是一本充斥著死亡與悲哀的悲劇小說,而小說的主人公富貴是這一切的見證者。從他的父親母親到他得朋友龍二、老全;從他的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甚至是還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一個也沒少。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叫富貴的老牛,孤獨的,好好的活著。主人公福貴從小就過著優越的生活,然而他對自己的放縱使他一夜之間傾家盪產,父親也被活活氣死,面對如此的打擊,他的生活彷彿失去了意義。但生活的責任讓他不得不繼續「活著」,背著敗家的惡名,扛著生活的重擔,忍著親人逝去的悲痛,懷著對過去的懺悔,頂著動亂的時局,他白手起家,正如成語「千鈞一發」般,憑借著他堅強的意志,以「一根頭發」頂住了千鈞之力而頑強地始終不斷。至今福貴那黝黑的身影仍不時浮現在我的眼前,透過他瘦弱的身軀,我卻看到了一顆堅如磐石的心。在逆境和苦難排山倒海般向他撲來時,福貴的毅力和勇氣讓他忍受了這一切,並頑強地克服了它們。那股精神已勢不可擋地透出他的身體,流出書本,沖入了我的心中。也許與富貴的遭遇相比,我們平時在抱怨的一切都算不了什麼。當我們在面對任何一切不管多大的困難時,想想富貴吧!即使他遭遇了失去父親的處境,即使他背上了不孝的罵名,可他依舊是對生活充滿著希望,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因為,他的活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他自己而活。馬克思說「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也許在你遭遇不幸的時候,「忍耐」是最好的良葯。但是忍耐並不單單只是消極的承受,忍耐是要將消極的承受轉化為堅強的動力。難道不是嗎?記得「小巨人」姚明在登陸NBA的第一年中,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困難,他用意志苦苦地忍著,默默地把壓力化為動力,終於在「沉默中爆發」,震撼了全世界。「活著」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好吧!我承認,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的確沒有富貴如此堅韌的毅力,我也沒有去默默忍受的勇氣。而是抱怨,就只是抱怨,也只有抱怨,似乎我的生活中,抱怨佔了極大的一部分。也許富貴在晚年的時候除了一頭牛就沒有親人陪在他得身邊,但是他還有過往的回憶,那些回憶,那些承載痛苦和堅強的回憶是我所沒有的。故事的末尾我毫不驚奇於富貴對於死亡的坦然!他說:「我也想通了,輪到我死得時候,就安安心心的死,會有人來埋我的,他們會把我和家珍埋在一起的……」《活著》就是那樣一本薄薄的書,但卻如「活著」兩個字一樣充實而鏗鏘有力,鼓舞著我們去尋味生活,感悟生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永遠「活著」。

8. 電影《活著》2000字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活著》這部電影既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從原著來講,作者是通過福貴的回憶來敘述的。電影里的活著要比小說輕鬆些。張藝謀加了一些諷刺的東西。例如:救鳳霞的教授因為太餓被饅頭噎著,而不能去動手術,眼睜睜地看著鳳霞被紅小兵們弄得大出血死亡,還有加了福貴靠皮影吃飯的情節。

導演完全理解了原著,並在影片中注入自己的東西。相比余華的小說《活著》,電影《活著》則有種入世的味道,是張藝謀拿了一個諷刺的筆,給觀眾展現了在那個時代里一個個生離死別,風風雨雨的農民家庭。

影片的故事很親切,很真實,就像發生在觀眾身邊一樣。一個小人物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著他。然而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抱著無限美好的希望。此外,電影的配樂也非常好,二胡拉起的渺渺空間里,渺渺人生的種種無奈就流泄而出了。



(8)活著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富少福貴(葛優)嗜賭成性,妻子家珍(鞏俐)屢勸無果後帶著女兒鳳霞離開了他,當夜,福貴輸光所有家產氣死父親,被迫靠變賣母親首飾租間破屋過活。一年後,家珍手拉鳳霞懷抱剛出世的兒子有慶回到家中,福貴痛改前非,開始靠演皮影戲過起安份守己的日子。

但好景不常,內戰時期,福貴被國民黨抓去當勞工,一番輾轉終回到家鄉與一家人團圓後,鳳霞因病變成啞巴,而在後來的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他雖獲某些小福,逆境卻也一直與他如影相隨。

閱讀全文

與活著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解說很火的背景音樂 瀏覽:811
經典的中國特種兵電影大全集 瀏覽:627
法國電影彌留之春的情節 瀏覽:366
小歡喜之自家的電影院 瀏覽:665
中國海怪2電影大全 瀏覽:536
周星馳電影經常用的背景音樂 瀏覽:800
什麼電影好看泰國電影 瀏覽:565
泰國恐怖電影騎脖子 瀏覽:435
台灣電影王識賢 瀏覽:257
黑水2019電影音樂 瀏覽:155
我是大哥大電影版在什麼軟體能看 瀏覽:770
到電影院想買爆米花可樂 瀏覽:181
電影禁止心跳幾個名字 瀏覽:275
主角帥電影 瀏覽:187
台灣2005年以後的電影 瀏覽:307
一部電影所有人都是回到過去 瀏覽:205
電影院一共10隻有旁邊了 瀏覽:448
侍神令在北京哪家電影院 瀏覽:162
脫軌的青春電影台灣 瀏覽:160
70年代破案電影大全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