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蕭紅》觀後感作文
好久沒看見這么具有文藝氣息的電影了。蕭紅,以前只是在一些書的序里見到過她的名字對於她我並沒有過多的了解。通過這部電影,我想我了解了個大概。
她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強大到哪怕貧病交加,身懷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樣有人愛。最後結尾那一段阿洛對她的評價,我覺得是非常准確的。
她的確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我覺得任何一個寫出這樣的好作品的作家,都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因為他們關注現實,而不是純粹虛構,總是想藉由表現這樣的一種痛苦生活而啟迪人們去解決一些問題。
電影《蕭紅》拍的很唯美,有些畫面是只有在小說裡面才能看見的,可能導演就是從小說那些美妙的場景中提煉出來的也說不定,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為作家以及以作家為主角而拍的這種電影。
他們也是普通人,一樣會肚子餓,會受傷,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操守,蕭紅就算是那麼餓,也不會去偷鄰居的列巴圈,這是很能表現氣節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為什麼,喜歡她的男人,都是那麼的不頂用,一個兩個剛開始的都是那麼的厲害,過多一段時間又都變得那般的鄙陋。第一個直接就跑了。第二個蕭軍還行,始終是愛她的,但是他的脾氣太不好,而且還經常與別的女人勾搭,連蕭紅最好的朋友阿虛也被他搞的懷孕了。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出軌還能出的這么理直氣壯。
第三個,剛開始的時候看上去很有文藝氣質的端木,他的言辭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夠擔當,總是在逃避責任。換句話來說,蕭軍是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而端木則是只能同享樂,不能共患難。第四個沒有結果,因為並沒有開始這段感情,蕭紅就已經死了。他是在蕭紅生命垂危的時候愛上她的。這也很能證明她的魅力了。一個女人年齡可以越來越大,但是心裡卻是可以越來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齡的流逝而產生消亡的。比如我在東莞遇見的一個女人,丹姐,她就是這么樣的女人。她的年齡有四十幾了,但是還是那麼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們為了她爭風吃醋,甚至打架斗毆。我就是為了她而被開除的,到現在我還忍不住驚呼,【妖孽兮】。
我是第一次在電影上看見魯迅本人,這讓我欣喜若狂,他才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見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動了。好久沒有的感覺!魯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經常演周恩來的那個演員演的,演的蠻像的,一身深色長衫,頭發依舊像倒立的掃把,只是臉上的妝畫的太狠了,那麼明顯的黑線,我都看的出來是畫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華麗,結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種曠遠的美,結尾的配樂也蠻好聽的。但是電影始終是電影,由於時間的限制,所以很多場景都是浮光掠影,一帶即過。比如說,端木就為蕭紅端了一碗小米粥,說了幾句情話,在下一幕,蕭紅就宣布和前任蕭軍分手了。以我的感覺來說,這也太快了些吧。不過我能理解,比起趙薇導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PPT來說,已經好太多了。
總的來說,《蕭紅》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值得大家一看的電影。
㈡ 觀《蕭紅》有感800字作文紀錄片
3月8日蕭紅在全國公映,在網上看到消息就決定去看。20多歲時讀了蕭紅的作品,很喜歡她的文字,深重的苦難在她的筆下居然還有幽默的氣息,字里行間透出她是個細膩而倔強的女人。後來斷續讀了一些文壇軼事,很為她和蕭軍的分手惋惜,蕭軍是救過她命的人,並在一個女人不可能被愛上時愛上她,這感情應該沒有功利,為什麼是這么個結局?
電影的著力點是蕭紅的感情生活,從她逃婚開始。魯迅說過娜拉出走後,要麼回來要麼墮落,自由是美好的但錢也是重要的,在女性沒有過多選擇的時代,似乎只能有一條路:認命。蕭紅的一生雖然坎坷,但「五四」的新風畢竟已經吹來,她畢竟還可以賣文為生,時代給了她這個機會,所以她不想認命,但那個時代給的還不夠多,反觀與蕭紅同時代的才女們,又有幾個不是坎坷一生是非不斷。蕭紅說:我認為上帝對女人最大的不公是妊娠和生育。為了讀書她委身給未婚夫,但書沒讀成卻發現自己懷孕了,身無分文被拋棄,差點被賣去妓院。她和端木蕻良結婚時,懷著蕭軍的孩子,在日軍佔領的武漢,端木拋下她撤去了重慶,在戰火紛飛中她一個人逃難引產。所以她說:死了又怎樣,女性的羽翼是沉重的,女性的天空是稀薄的。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不是腹中的孩子,處境要簡單多了,她確實可以身輕如燕,獨自上路,不尋求依靠也不必為被拋棄那麼痛苦。但孩子是她一個人的嗎?寫到這兒,我不想譴責男性也不想說社會上的有色眼光,只是真正從內心感謝現代技術,女性啊,變得聰明和博學吧,那是真正的愛自己,對自己對社會負責。
聽說許鞍華正在拍描寫蕭紅的另一部電影《黃金時代》,不知道是怎樣的視角,霍建起導演說選取感情生活作為這部影片視角可以引起大眾的共鳴,我認為此話沒什麼依據。不了解那個時代,不知道她的作品,不同情她的經歷,不生為自力自強的女性,共鳴?不罵她才怪!千萬不要以為時代已經進步到能完全認可一個女人對自由的嚮往對感情的選擇。她短短31歲的人生,與四個男人有感情糾葛,未婚夫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她著作的版權分給了蕭軍和駱賓基。在她死後,後三個人還在因為她恩恩怨怨著。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和她都屬當時的東北作家群,時代證明, 四個人中蕭紅的文學成就最高,作品影響力最大,就這一點而言,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們都愛上了她,不管是她懷著別人孩子時、還是她貧病交加時、還是她生命垂危時,就這一點而言,生為女性也足以自豪。但是汪恩甲舊時代男人對女性的一貫作派,蕭軍身為男人的男權思想,端木的自私冷漠都讓有著女性覺醒意識的蕭紅無法承受,最終導致她不甘地死去。駱賓基陪伴了她臨死前的44天,在她死後寫了《蕭紅小傳》。在傳記中,他表達了對蕭紅的愛和對端木的譴責。所以有人說,駱賓基對端木把這個快死女人的沉重負擔轉稼給他出離憤怒,才會有這樣的話,是在利用已經死去的蕭紅。電影美化了所有的感情,沒有直接拍出蕭軍毆打蕭紅,沒有拍出端木對蕭紅的嫌棄,沒有拍出駱賓基的抱怨。也對,實在是不能太寫實了,不然是真得冷入骨髓了,對全體男性的人性都是拷問了。除了駱賓基,我真得好奇另個兩位作家對蕭紅的真實感受,沒有看見過這方面多餘的文字。
還是說一說蕭紅的作品吧,畢竟她是因為她的文字被時代記住的。她是少有的直面最底層東北人民生死掙扎真相的作家,有評論家在「作家」兩字前面加上「女」 字,我認為不必,因為只要你看過她的《呼蘭河傳》、《生死場》,你會發現她的視角和描寫的深度,在同時代男性作家中也數不到幾個。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小說的風格和寫法,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發掘的深度、文字的駕馭能力和對人性的認識。評論家說蕭紅的小說象散文,散文象小說,所以蕭軍說蕭紅的小說結構並不嚴密,一直不認為她比自己寫得好。現在看來,一切不用爭論,對作家最大的肯定是作品的傳世。蕭紅和蕭軍分手一方面是因為蕭軍的不忠,一方面是因為雙方在思想意識上有分歧,蕭紅本能反感戰爭,所以當時就有人認為她偏離了抗戰的主旋律。應該慶幸她沒有跟著蕭軍去延安,以她的個性和她的作品風格,她的遭遇不會比蕭軍好,成為另一個丁玲只會更可悲。
最常見的說法是性格決定命運,但人終究是時代的產物,蕭紅在我們的時代不用逃婚不用逃難(世界上很多女性還沒有這樣的權利),但是她就真會幸福嗎,不用面對世人的不解和輕視嗎?人民日報微博在「三八節」快結束發了這么一段文字:[你好,明天],「三八節」 過去,手中的鮮花余香漸淡,耳邊的祝福歸於沉寂,我們又要面對女博士求職時的不公,婦女就業中的歧視,以及「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怨艾。歌德說,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前進。而這永恆的女性仍需通過不斷得解放實現自己。需明天的他仍然愛心沛然,願明天的她終於擁有世界。這願望是蕭紅們在看不清明天時努力的方向,也是一代代女性的追求的目標,我們不要孤獨地走也拒絕卑微地活。
㈢ 電影《蕭紅》好看嗎《蕭紅》影評!
被稱為中國文壇的洛神,蕭紅的經歷和文字一樣,一直是一段傳奇。上世紀中葉顛沛流離又百舸爭流的中國,情路坎坷的才女作家,這樣一個故事,能難拍到哪裡去?但是導演霍建起卻以實際行動告訴觀眾:我能!
台詞無疑是《蕭紅》的一大致命傷,並且分為兩類,其一,是二流近當代文學教科書蕭紅賞析選段,用以表現導演對蕭紅的理解;其二,是《情深深雨蒙蒙》式的對話。從影片一開始,駱賓基開始抒情:你的作品宏大,細膩雲雲雲雲一大段,就讓人感覺大事不好。果然,之後居然出現了魯迅對蕭紅蕭軍情感糾葛的評價:你們兩個就像兩只刺蝟之類《情深深雨蒙蒙》般的對話。此類例子,數不勝數,觀眾笑場不知凡幾。影片後半段臨近結束時,駱賓基和端木蕻良站在蕭紅墓前,居然又開始以詩一般的語言,背誦蕭紅賞析選段,彷彿怕前面表現的內容觀眾沒看懂似的,實在令人發指。台詞的問題其實可以代表整部影片的問題,過多浮於表面的膚淺解讀和表現,讓這位中國文學的洛神,在霍建起這個戲水人手裡,溺水而亡。
簡言之,霍建起不懂蕭紅,不懂女人,更不懂愛情。為了節省腦細胞,他更多用的是讓演員將人物心理說出來,而不是細節的捕捉,鏡頭語言。這就讓電影和觀眾感觀產生了錯位,裝逼的意識先入為主,人物設置單薄,再加之做作到搞笑的台詞,失敗在所難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這部蕭軍蕭紅這一對左聯小紅軍唱主角的電影里,居然沒有像多年前的《魯迅》那樣,頻頻唱紅,而是將著力點放在了男女關繫上,甚至在影片後半段出現了兩男一女同睡一床的中國公映大銀幕突破之舉,還是體現了一點導演的想法。但是,從本質上說,《蕭紅》導演霍建起和《神探亨特張》導演高群書,都是一樣的。兩個人都是想用電影表現我懂,一個是懂蕭紅,懂女人,懂愛情;一個是懂中國現狀。可惜的是,他們的懂只是比不懂懂那麼一點點,騙得過那些什麼也不懂的觀眾,而在比他們懂那麼一點點的人面前,難免貽笑大方。
撇去以上那些吐槽,《蕭紅》在視覺方面,還是頗為精美的,可以說是直直擊中了小清新們的心。那些美衣華服,亭台樓閣,千山萬水。甚至那些精心設計場景:水面漂浮的歐利維亞;鏡前顧影自憐的女作家。都讓人知道,這部電影是用了心的。但是,就像導演從電影里極力表現的我懂一樣,這些精美的畫面對電影本身,於事無補。蕭紅一生經歷的主線,導演抓住了,但是以太多沒有具象性的情節來進行填補,於是只能給人隔靴搔癢之感。我們知道蕭紅一生坎坷,她倔強,她需要愛,她才華橫溢,她情殤連連。這些,都需要導演通過抓住蕭紅一生中可以不為人所知,但一定是要非常人能受的片段,來進行體現。而這,則需要導演對蕭紅,對蕭紅的作品,甚至對女性,對人,這個永恆的問題有自己的深度見解。結果,大家已經看到了,大量的蕭紅賞析選段,只能將電影拖入膚淺的深淵。
一句話,《蕭紅》的確讓人感覺不是電視劇了,但也僅僅是看上去很美,僅此而已。
㈣ 蕭紅的影片評價
好評 《蕭紅》製作精良,完全體現中國電影水準。(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
作為一部描寫龍江傳奇女作家蕭紅的電影作品,影片《蕭紅》無論是從劇本創作、演員表演,還是畫面的表現力方面,都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對宣傳蕭紅,引領更多的人了解蕭紅和了解龍江文化魅力,都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電影《蕭紅》觀影座談會) 中評 雖然該片對蕭紅在作家氣質方面的塑造不夠豐富,但卻不失為一部唯美文藝之作。不過,本片有個別不實之處:其中蕭紅與駱賓基之間是弟弟心疼姐姐的質朴情愫,而不是電影里塑造成的朦朧浪漫的世俗「姐弟戀」,故片中「四角之戀」不是實情;蕭紅的最後一刻,似乎駱賓基也離她而去,而實際的情形是,他回家去取東西突遇日軍戒嚴,當日未能歸來。(駱賓基之子張書泰) 差評 這個電影實在是有點無聊。且不說,感情是作家蕭紅的隱私,而且對於那樣一個女作家來說,也不夠尊重。愛情並不是蕭紅生命的全部,充其量只是她生命中的一小部分……創作者太急功近利了。創作者應該研究蕭紅面對生活,面對人生、面對藝術的心靈史,而不是關注她的情史。(劇作家黃偉英)
㈤ 蕭紅讀後感
蕭紅讀後感
好久沒看見這么具有文藝氣息的電影了。蕭紅,以前只是在一些書的序里見到過她的名字對於她我並沒有過多的了解。通過這部電影,我想我了解了個大概。
她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強大到哪怕貧病交加,身懷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樣有人愛。最後結尾那一段阿洛對她的評價,我覺得是非常准確的。
她的確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我覺得任何一個寫出這樣的好作品的作家,都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因為他們關注現實,而不是純粹虛構,總是想藉由表現這樣的一種痛苦生活而啟迪人們去解決一些問題。
電影《蕭紅》拍的很唯美,有些畫面是只有在小說裡面才能看見的,可能導演就是從小說那些美妙的場景中提煉出來的也說不定,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為作家以及以作家為主角而拍的這種電影。
他們也是普通人,一樣會肚子餓,會受傷,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操守,蕭紅就算是那麼餓,也不會去偷鄰居的列巴圈,這是很能表現氣節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為什麼,喜歡她的男人,都是那麼的不頂用,一個兩個剛開始的都是那麼的厲害,過多一段時間又都變得那般的鄙陋。第一個直接就跑了。第二個蕭軍還行,始終是愛她的,但是他的脾氣太不好,而且還經常與別的女人勾搭,連蕭紅最好的朋友阿虛也被他搞的懷孕了。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出軌還能出的這么理直氣壯。
第三個,剛開始的時候看上去很有文藝氣質的端木,他的言辭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夠擔當,總是在逃避責任。換句話來說,蕭軍是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而端木則是只能同享樂,不能共患難。第四個沒有結果,因為並沒有開始這段感情,蕭紅就已經死了。他是在蕭紅生命垂危的時候愛上她的。這也很能證明她的魅力了。一個女人年齡可以越來越大,但是心裡卻是可以越來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齡的流逝而產生消亡的。比如我在東莞遇見的一個女人,丹姐,她就是這么樣的女人。她的年齡有四十幾了,但是還是那麼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們為了她爭風吃醋,甚至打架斗毆。我就是為了她而被開除的,到現在我還忍不住驚呼,【妖孽兮】。
我是第一次在電影上看見魯迅本人,這讓我欣喜若狂,他才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見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動了。好久沒有的感覺!魯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經常演周恩來的那個演員演的,演的蠻像的,一身深色長衫,頭發依舊像倒立的掃把,只是臉上的妝畫的太狠了,那麼明顯的黑線,我都看的出來是畫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華麗,結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種曠遠的美,結尾的配樂也蠻好聽的。但是電影始終是電影,由於時間的限制,所以很多場景都是浮光掠影,一帶即過。比如說,端木就為蕭紅端了一碗小米粥,說了幾句情話,在下一幕,蕭紅就宣布和前任蕭軍分手了。以我的感覺來說,這也太快了些吧。不過我能理解,比起趙薇導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PPT來說,已經好太多了。
總的來說,《蕭紅》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值得大家一看的電影。
㈥ 觀《阮玲玉》《蕭紅》有感
《阮玲玉》拍攝方法極其特別,類似紀錄片和電影和合體。《蕭紅》就是關於蕭紅的一個文藝電影。
㈦ 電影蕭紅阮玲玉觀後感
這一趟,總算彌補了些缺憾,去了念叨了很久的影音堂。
武漢的碟市,據說已經快被D9壟斷,D5都不出產了,於是我收了幾張D9回來補缺。
片子都不是難找的片,長沙一定有。
只是,我都很久不逛碟市,這次有人陪,在哪裡買都一樣。
就好像,游樂場到處有,可是很久沒人一起坐飛椅和過山車,那麼在哪裡玩不都是一樣。
重要的是,身邊有人陪。
收了一張《阮玲玉》回來,買的時候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收過。
回來查看發現,並沒有。
之前每次看,總是感嘆關錦鵬拍女人之精準。
這次看,卻很奇怪的,注意力都不在阮玲玉身上。
那是30年代的上海,大師們在聯華的辦公室籃球場閑談、抽煙、玩笑,一部部電影就在煙霧氤氳間誕生出來。
孫瑜熱情浪漫,才華橫溢;卜萬蒼成熟穩重,態度謙和;蔡楚生思想激進,言辭敏銳;聶耳朝氣蓬勃,活潑好動。
我卻獨獨注意到在眾多面孔中,一張安靜木訥的躲在圓形眼鏡後的臉。
那是費穆,眾人心潮澎湃的唱著聶耳未完成的愛國歌曲時,他站在人群之外與阮玲玉目光相遇,靦腆一笑。
想起《小城之春》里破敗的城墻,玉紋徘徊來去的身影,電影和他本人的氣質那樣相似。
他在眾人聚會中,用輕輕的卻堅定有力的聲音說,女人站起來,男人不一定要倒下去。大家可以一起站嘛,這個世界夠大。
羞澀低調,但卻有深度有才華,是我喜歡的那一種人。
這一版的《阮玲玉》里,收錄了很多我未曾看過的畫面。
比如吳啟華說,我覺得,張達民就是那種無葯救的人。
比如劉嘉玲說,陳燕燕後來有很紅哦,我媽媽都說她那時候只記得兩個名字,阮玲玉和陳燕燕。
比如關導對秦漢說,唐繼珊後來去台灣,在街頭賣煙過活,晚景凄涼。
我還記得,梁家輝說,如果我要成為一個傳奇的話,也會選擇在最輝煌最光輝的時候死去。
於是我就無法避免地想起了哥哥。
四月又快到了,不是么...
蔡楚生對阮玲玉說,別那麼高高在上,蹲下來我看看。
於是阿阮便乖乖地走到他身邊,輕輕扯了扯旗袍的邊,慢慢蹲下,微笑看著他。
那麼多人都說,如果蔡楚生帶阿阮走,她就不會死。
梁家輝問關導,你覺得蔡楚生不肯走,是因為他是共產黨,必須留在上海完成一些事,還是因為他不夠愛阮玲玉?
關導說,他覺得蔡楚生就是很沒種。
然後梁家輝很苦澀的笑了笑,好像關導是在說他自己一樣。
可其實,蔡楚生在阿阮的葬禮上,泣不成聲幾欲昏倒。
沒種,大概也是種深深的無奈。
亂七八糟說這么多,倒忘了自己一開始想說的是什麽。
總覺得,長長長長樓梯上的告別太過倉促,有什麽事忘了做,有什麽話忘了說。
那天在綠茵閣,是晃說,我們可以拿它來造句,比永遠多一天,點點點。
我也是標題黨。
㈧ 《蕭紅》觀後感怎麼寫
蕭紅曾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亦被魯迅先生認為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才華橫溢的她卻百般遭受命運捉弄,歷盡艱辛坎坷,只在人世間停留了短短的31年。然而,她卻為我們留下了近百萬字的文稿。從她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曲折悲慘的人生經歷,以及她對追求改變女性命運的由衷傾訴。蕭紅的作品,思想深刻,發人深省。其作品中揭示的女性與人類社會的主題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值得我們認真體會、重讀。
霍建起導演精心執導的影片《蕭紅》以其與四個男性之間葛藤般的情感描寫為線索,從其覺醒抗爭,抗婚失敗,身懷六甲,成為一名失落的「娜拉」開始,對蕭紅短暫而坎坷,顛沛流離的悲慘人生經歷做了相對透徹准確的再現。影片中對蕭紅的人生描寫基本符合史實,對人物的理解與塑造,以及對蕭紅文學的主題把握准確。霍導的電影向來以清新寫意的畫面和細膩委婉的人物感情描寫見長,被稱為中國最唯美的電影導演之一。無論是《那山,那人,那狗》還是《秋之白華》,都將其拍攝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蕭紅》也同樣如此。片中對東北大地雄偉壯觀的冬季景色描寫也不禁讓觀影者為之心動。但是影片在浪漫唯美之餘似乎少了幾分凄慘的凝重,即對蕭紅文學創作方面沒有展開, 在細節上如病後疾病纏身的痛苦描寫稍顯有些不足,演員宋佳的表演非常精彩,但她的全身心的傾力投入卻讓人難以體會到病人肉體的苦痛,似乎因強調蕭紅的倔強性格而造成有些底氣太足之嫌。片中文學色彩較強的文辭和表現或許難以得到不了解那個動盪時代的現代人的理解,可能會引起部分年輕觀眾的困惑。然而筆者認為,此片依然不失為一部優美且把握比較准確,表現透徹的好作品。片中對現代人看來難以理解的戰亂動盪時代的貧困等問題的描寫,尤為足以引發我們重新對時代及人性進行更深的思考。
筆者在上海影城驚奇地發現霍導親臨現場恭候觀眾的場面,頓感欽佩。此舉足以表明霍導對這部片子抱有的極大熱情和對廣大觀眾的尊重。筆者作為現代文學的研究者,對此深受感動、無限欣慰。東北女演員宋佳的一段話,也讓我為之心動:「在中國現代作家中,沒有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性像蕭紅這樣被飢餓、寒冷和疾病逼到無可退避的死角而孤獨無援……」能看得出來劇組各位人員對蕭紅的深刻理解及付出的眾多努力和心血。
筆者留學日本多年,對早年留學過日本的蕭紅的經歷頗有感受,在感嘆蕭紅人生及其文學之際也對其文學和人生情有獨鍾,結下了不解之緣。去年是蕭紅誕辰100周年,筆者曾參加了蕭紅研究國際研討會,並以「女性與貧困」為主題,圍繞蕭紅文學做了發表;其後又在端午節前後應邀隨同蕭紅的侄子張抗先生與蕭紅研究者一同踏青,拜訪了蕭紅的故里呼蘭河。一路上幸運地和蕭紅的親戚及研究者圍繞著蕭紅文學暢所欲言。今年是蕭紅離世70周年,又在端午佳節這樣特殊的時期,看到電影《蕭紅》問世並作為中國電影的代表入圍金爵獎最佳影片評選,不禁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非常遺憾《蕭紅》最終未能獲得最佳影片獎,但得到了評委會的一致高度好評,認為影片非常精美, 演藝非常生動。金爵獎揭曉儀式上,主委會委員長甚至特別強調在最終評選時組委們提議希望增加最佳獎項,給予電影《蕭紅》,這些更是讓人覺得可喜可賀。
蕭紅是在上海與魯迅先生相遇,並在其指引下開始了輝煌的文學生涯,作為現代女性作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在其傳奇短暫的人生中為我們留下眾多作品,其中對人的生存意義及女性命運的描寫與現代發達社會存在的女性問題有著密切的關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
㈨ 蕭紅故居觀後感500字
尋訪【蕭紅故居】有感
懷著對蕭紅老師的敬仰,這一天我與同學來到位於呼蘭區的蕭紅故居。
其實我關注蕭紅從高三開始,高三時學習疲倦偶爾聽聽廣播,見得「民國四大才女」蕭紅,以及那時正在籌拍的電影《蕭紅》,只是感覺蕭紅這一人物及其神秘、傳奇。我在網上多次查閱資料,了解蕭紅。那時我就對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生死場》很感興趣,可是高考在即,便沒機會閱讀。
後來,電影《蕭紅》公映了,但還是沒機會看,再後來,我終於可以在網上搜索觀看了。看了一遍似乎沒看懂,我就索性下載下來反復看。每次看都覺得每次都有收獲,好東西難免要和大家分享,我就在我的各個社交網站上與大家分享這部傳奇之作。之後我也嘗試把電影放在電視里,讓家人也感受一下蕭紅的個人魅力。
這一天雖然天氣有些冷,但還是能感受到蕭紅老師當年創作的熱情。我和同學乘著551公交來到了呼蘭,經過詢問,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蕭紅故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蕭紅紀念館」。通過登記,我們進入了紀念館,一塊大大的石碑在正中間,上面寫的是「前言」,緊接著左前方是一塊白色的蕭紅像,前面是蕭紅幼時在地里與爺爺勞作的情景,再向裡面走是蕭紅和她生前與蕭軍以及與恩師魯迅的照片,還有許多蕭紅作品的手稿,和魯迅先生寫給「紅軍」夫婦的書信。
上到二樓,我們看到蕭紅與蕭軍和她們的朋友們在一起唱歌歡樂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當時蕭紅蕭軍和朋友們在一起談笑歌唱的氣氛;還有蕭紅獨自一人靜靜創作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當時蕭紅在惡劣環境下創作的艱難;和恩師魯迅家裡蕭紅與蕭軍談話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當時蕭紅及其蕭軍、魯迅談論寫作技巧時的熱度;
從「蕭紅紀念館」走出來向東便是名副其實的「蕭紅故居」。走進蕭紅故居的庭院,第一個賞心悅目的便是那潔白的漢白玉製作而成的蕭紅雕像,她拄著下巴思考的樣子著實讓人羨慕。接著就是蕭紅及其所有家人生活過的房屋、正房、東西廂房以及張家倉房、馬棚還有水井。蕭紅及其家人居住的房屋中有許多這個年代不曾使用的工具。「乃瑩」出生的房間西牆上掛著蕭紅與生母的合影和她家族的全家福。
走出「蕭紅故居」,經過「蕭紅紀念館」,離開蕭紅故居,有一種不舍的感覺,再這樣一個張家大戶人家,蕭紅並沒有放棄學業,而是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求學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蕭紅一樣,為了自己夢想勇敢去闖。她善於寫作的優秀品質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這一輩學習。
在此,我向偉大的蕭紅致敬,向一直辛勤工作在蕭紅紀念館和蕭紅故居的全體工作人員表示衷心地感謝,謝謝你們!
㈩ 蕭紅的《呼蘭河傳》讀後感300字,快。
讀完全書,會有一種沉重的感覺,對作者講述的一些故事,說不上離奇古怪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人生病了不找醫生看病抓葯,卻用一種迷信的方式—跳大神來祛病消災;城裡的一條幹道上有個大泥坑,出了許多的危險事,除了看熱鬧,沒一個人建議把它填平了;小團圓媳婦竟被婆婆活活虐待致死;人們對馮歪嘴子的幸福生活是嫉妒大於羨慕,當他老婆難產而死後,留下他和兩個兒子默默承受著生活的苦難……。
從這些內容看,蕭紅的作品和魯迅的有相近之處,給人幽默卻也充滿了諷刺,從中可以感受到那時一些國人的愚昧無知,麻木自私。
當然,除了這樣的故事外,蕭紅還帶領讀者進入了東北這座呼蘭小城和她幼年家的多彩生活。每年的不同月份,總會有不同的民間活動,跳大神、逛娘娘廟會、看野檯子戲、放河燈、唱秧歌等。個個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參與,特別是看野檯子戲時,親朋好友都喚來一起看,且每逢唱戲的時候也是個相親的盛會,而對作者(那時候還是個孩子)來說,看戲總伴隨著許多好吃好玩的記憶,看戲總歸是不重要的。而在自己家裡,蕭紅描述了自己與祖父的簡單快樂的時光,和祖父種菜除草,看花開花落,聽鳥鳴蟲叫,還有跟祖父學習背詩。童年總是充滿了歡樂。。縱觀全書,我想,蕭紅描繪的一幅不同於讀者所處的時代與社會的人間圖景,是對讀者最大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