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血鑽》觀後感,500字左右,謝了!!!!
鑽石張著一張大嘴
它們在非洲的大地上
隱藏,在翡翠一樣碧綠的林間
那些拯救者們用所謂的文明
從一條大河的縫隙里橇開
紅土地那豐潤、肥美的嘴唇
迫使它吐出一個個晶瑩剔透的石子
換取人間至高的「幸福」、權力和金錢
他們用兒童作為代價
逼迫離開父母去打仗
教他們吸毒、抽煙、學會仇恨
天使在懵懂的時候被洗腦
魔鬼增加了自己的人數
哦,鑽石是吃人的花朵
它張開嘴巴
一個個非洲平民像咖啡豆一樣
片刻間灰飛煙滅,被絞成粉末
在河流里搖晃著,飲下他們
鑽石在豪華的酒店裡
猶如千樹萬樹,梨花
開在有錢人、炫富者的脖頸里
哦,無限尊貴,無限久遠...
我不知道它為什麼代表愛情
廣告詞里不斷播放......
人們熱切的盼望
美麗的童話背後
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真相?
而那些鑽石的盜賣者和權貴者
他們穿著體面,一邊做著慈善事業
他們是唯一能聽到鑽石裡面呻吟的聲音
鑽石在黑暗的角落裡
鑽石出身卑賤
它只是人們從非洲的軀體里摳出來的骨節
我知道從前有人願意佩戴漂亮的羽毛
鳥兒本無罪過
而那些權貴者和鑽石商們
對著那些呻吟的魂靈、變成魔鬼的孩子
他們視若無睹
如同它們本該就在人們的至高「幸福」指上
Ⅱ 你對《血鑽》這部影片的看法,血鑽的最終票房是多少
《血鑽》講述的不單單是那一顆顆外表看起來晶瑩剔透的美麗鑽石,如果人們看到那顆屬於自己的鑽石的時候,是否會想到它沾滿了鮮血與罪惡。
片中有個場景,當女主角對迪卡普里奧表示了不理解並說了那番話表示自己並不貪圖名利,迪卡普里奧的意思說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光彩奪目好像鑽石一樣。的確,也許她並不一定是個很注重名利的人,但她也一定希望自己的婚禮或者在什麼重要的場合能有一顆屬於自己的鑽石。
實際上就是因為女人的這種自己沒有意識到的虛榮心間接的造成了鑽石開采與生意背後的罪惡與血腥。
所以當這個女人說這番話的時候並沒意識到自己和自己無數的女性同胞是這罪惡的源頭。
Ⅲ 看<<血鑽石>>有什麼感想
血腥鑽石 是非洲用於戰爭交易的鑽石簡稱 後來就有了金伯利條約來禁止這種行為。
這個電影很真實 有巨大利益的地方必定有血腥的沖突
Ⅳ 血鑽石的影評
初看名字,不知「血鑽」何意,原來是「血腥鑽石」。極炫目的鑽石和刺目的鮮血在一起應該是怎樣的風采?這部電影拍得很穩,不做炫耀,不做誇飾,對非洲這片富饒而災難深重的土地進行投射出深沉的關注。這次,甚至白人也拯救不了他們,因為每個人都對利益俯首稱臣:白人的軍方首領、本土黑人的反政府武裝、鑽石販子、甚至那個黑人的小兒子(在最後一刻把手槍指向自己的父親)——復雜的人性和所謂的政治在此暴露無疑。這是一部頗具野心之作。黑人們的種種行徑讓我想到「凡可憐者必有可恨之處」。這部影片讓我對萊昂納多奶油小生的形象改觀了許多,他將男主角的復雜性格展現地立體豐滿。黑人男主角的表現也不錯。至於詹妮弗·康納利,成年之後真是不敢恭維,也許還能從那矯厲的目光中找到一絲當年在《美國往事》中驚鴻一瞥的影子。我對娜塔莉·波特曼的感覺也是如此。 怎麽樣的影片才能稱上是一部好電影?有一個真實嚴肅的主題素材、有大量火爆的動作場景、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有發人深省的人性話題、有傾情努力的演繹詮釋,而這一切綜合成了一張有冠軍相的臉,於是有人說這始終是一部好萊塢式的商業片,不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華麗的外表與深刻的內涵,取決於你更注重哪一面?是否它産自好萊塢,所以人們才會更多看中它的商業性與娛樂性;如果這是一部法國片、伊朗片、或源於非洲本土的小製作成本電影,我們才能認定它爲真正意義上的講述故事的電影麽? 在鑽石閃耀著獨特光芒時,沒有人會想到它的來曆,或許它正好走私於非洲,帶著血腥與殺戮,那些部落的屠殺、家庭的破裂、童心的泯滅、人性的貪婪--這就是現實,在我們所陌生的另一塊大陸上,每天都在上演的慘劇,猶如人間地獄。成年人被迫開礦挖鑽石,而兒童則從小被訓練成殺人機器,重複著一代又一代的毀滅。 我想我們都會被震憾,也會認同影片的優秀之處,這與電影類型無關。雖然說這不是一部人文電影,但是它真實且深刻的內涵未被華麗的外表所掩蓋,正如同鑽石那樣,在洗盡鉛華之後才能折射出奪目的光彩。只是,它是血色的……
Ⅳ 電影《血鑽》反映的問題是什麼你如何看待它
血鑽石又稱沖突鑽石(conflict diamond),其令人寒心的稱號出自於鑽石的主要出產地-非洲。非洲僅有少數國家真的因出口鑽石而獲得顯著的經濟利益,在其他國家,如中非的安哥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西非的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等國,鑽石卻成為當地叛亂分子購買軍火的資金來源。他們為了搶奪這些價值不菲的原始鑽石,不惜強拉壯丁,甚至年幼的村民入營,在十分艱苦不堪的環境下采礦,並經常非人道地對待這些人。叛亂組織最後使到手的鑽石輾轉通過走私混入一般的鑽石出口管道,經過第三國的加工後,進入先進國家的鑽石成品行列。這時,人們再也無法分辨出其來源是否清白了。
環球目擊組織在1998年正式開始了打擊沖突鑽石行動(Combating Conflict Diamond campaign),將血鑽石背後不堪的來源揭露出來。在環球目擊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要求下,國際社會逐漸對全球的鑽石產業賦予了更多的注目和檢驗。2000年,主要鑽石交易國、鑽石產業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齊聚於南非的金伯利(Kimberly, South Africa),對鑽石來源的問題進行談判;三年後,各方終於達成協議,正式創立名為「金伯利進程」(Kimberly Process)的驗證機制:各國政府和鑽石商允諾將對鑽石的來源嚴格把關,以防止來自沖突地區的鑽石流入市場,讓消費者在購買鑽石時,不必為它們「血淋淋」的來源而背負良心的譴責。環球目擊也因為它對打擊血鑽石的長期努力而被提名角逐200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根據長期追蹤血鑽石銷路的環球目擊的調查,「金伯利進程」於2003年正式實施後,來自非洲戰亂地區的原始鑽石流入先進國家消費者口袋的情況仍然屢見不鮮。主要的原因在於貪心的珠寶商們「利字當頭」,不顧鑽石是否有合法的認證而予以收購,而各國政府的執法不力更是讓不肖鑽石商有機可乘,非法的血鑽石因而繼續潛伏在珠寶市場上。一無所知的消費者常常不知自己在戴上一隻光彩奪目的鑽石戒指的同時,手上已經沾滿鮮血了。
Ⅵ 如何評價電影《血鑽》
鑽石固然有著自已的美麗,但它的背後侵染著多少血色,電影《血鑽》中不僅有著親情與愛情的奠基,更揭露著非洲動盪的原罪,長達兩個多小波瀾壯闊的非洲史詩,暴力血腥的渲染,令璀璨的光芒湮沒了非洲這塊失落大陸的光明,但縱然人的貪欲永遠無法滿足,人們對於家國的情懷卻並無法被抹去,即便窮困不堪,戰爭不斷,這種鄉土的情懷,令人所見人類社會的未來雖然不可預測,但人性的光芒亦然永痕。 ——夢里詩書
Ⅶ 求萊昂納多主演的電影《血磚》觀後感或者影評!
九十年代非洲獅子山,連連戰火使這片土地飽受摧殘,非法鑽石貿易日益猖獗。
阿徹(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飾)是一個地道的戰爭販子,靠倒賣戰區鑽石為生,他在監獄中無意得知漁夫所羅門手裡有極品粉鑽。意識到這是自己離開非洲的機會,出獄後,他找到所羅門,准備和他一起找出鑽石,離開非洲。
所羅門是普通的漁民,因為內戰和家人分離,被叛軍強制開采鑽石,他發現一顆極品粉鑽,藏了起來;戰亂來臨,所羅門進了監獄,後被阿徹救出,並在戰地記者麥迪•鮑文(珍妮弗•康納利 飾)的幫助下,找到了失散的家人,此時,他的兒子迪亞卻被叛軍帶走,生死未卜。
悲憤的所羅門答應和阿徹合作,在叛軍的控制范圍內尋找鑽石,並尋找兒子。
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因為一顆血鑽將命運聯系在了一起。
Ⅷ 如何評價血鑽這部電影有什麼內涵
《血鑽》評價:該影片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從一個看似合理實則血腥的角度上,直接地向世界各個國家報道了一個最真實的非洲貧窮的、看不到更多希望的非洲。該片無論從藝術性還是商業性上,都可以被看作奧斯卡最大的競爭熱門電影。
在非洲從事鑽石走私的事情以及在遇到一位記者後,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扭轉,最終領悟了生活和愛的真諦的故事。該影片於2007年獲得包括奧斯卡金像獎以及美國金球獎在內的七項大獎的提名。
(8)血鑽電影的觀後感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血鑽》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處於內戰時期的獅子山。主人公丹尼·阿徹爾一個來自辛巴威的前雇傭兵,和所羅門·梵迪一個漁民。就是這樣擁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環境本不該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他們的命運卻被一顆罕見的粉鑽石緊密聯結在一起。
而在非洲,這樣一顆鑽石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或是終止那個人的生活。所羅門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漁民,但是生逢亂世,被叛軍強制帶離他的家人去開采鑽石。在開采過程中所羅門發現了一顆罕見的粉鑽並冒險藏了起來。他知道如果事情敗露他將必死無疑。
Ⅸ 血鑽觀後感英語80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西方元素融入到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在當下的年輕人當中,結婚買鑽戒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了。可是,當新郎在神聖的婚禮上,將璀璨的鑽戒戴到新娘的纖纖玉指上的時候,他肯定想不到為了得到這顆鑽石有多少人付出了鮮血甚至是生命的代價,他也肯定想不到他用來買鑽戒的錢中的一部分將會被用來購買武器去屠殺更多的人。
非洲土地貧瘠,氣候乾旱,那裡的人們窮困潦倒,可是那裡卻蘊藏著令全世界的人都著迷的一種石頭--鑽石。鑽石,那一粒粒閃亮美麗而價格高昂的小東西,是夢露心中「女人最好的夥伴」,是情人眼裡愛與忠誠的象徵,是富裕、魅力和不俗的代言,我們早已習慣了鑽石的珠光寶氣,卻不知那璨然生輝的正八面體背後,掩藏著何種的罪惡!走私鑽石,往往來自戰亂中的非洲國家,那些源源輸出的晶體,被換作了更多的武器,成為了死亡的使者。後來,為了警惕大眾,幾個人權組織為它取了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名字--血鑽,因為它帶來的是死亡,是屠殺,是沾滿鮮血的一雙雙貪婪的手。 事實上,非洲大陸長期以來流傳著一句俗語:「If You want long life,never touch the diamond!」(如果想獲得長久,千萬別碰鑽石)
給非洲帶來這樣的災難就是那些所謂的文明的、富裕的國家,由於他們對鑽石的熱烈追捧,才使它的價格越來越高,而使貪婪的人們為了得到它而不擇手段。如果沒有這些鑽石消費大國對鑽石的巨大消耗,那麼鑽石也就是埋藏在非洲土地下面的普通石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