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
今天,我去電影院看來《最後一課》,讓我深受啟示。
五月十二日,譚千秋老師正在上政治課,突然地動山搖,打破了這祥和而充滿樂趣的課堂,譚老師大喊道:「地震了,快出去!」同學們你擁我擠地往教室外跑。有的同學對譚老師說: 「教室里還有人。」老師二話沒說地又跑回教室,讓他們鑽到桌子底下。因為太急了,課桌也弄翻了,眼看牆上的石塊要掉下來了,譚老師奮不顧身地爬到課桌上,扶正課桌,那塊石板砸到了譚老師的身上……當救援隊搬開一塊石板,發現一個頭發花白,後腦被砸得凹了進去,和一個被砸得變了形的課桌,這個人就是譚千秋,他為了同學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譚老師的這種行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歌!
譚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深受啟示。有一次,課外班的一個同學的腿不小心磕傷了,老師讓我帶她都她去洗手間清洗傷口,我不情願地來到洗手間,我心裡想著:又不是我受傷了,她又不是我而磕傷的,為什麼讓我幫她清洗傷口,她又不是沒有手。我把她甩到一邊自己去玩了,現在回想一下,心裡很不是滋味,看她一步步困難地上著樓梯,心理面不禁有一番羞愧,看完這部電影給了我這么多啟示。
讓我懂得老師的一份對學生的愛!也使我更對「老師是蒼天大樹,我們是小草,不斷的保護著我們」的理解。
最後,我想對譚老師說:「您是真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好老師!」
❷ 最後一課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主要寫譚千秋為了學生做出的貢獻,贊揚他的精神,舍己為人,以愛的姿勢保護他的學生們
❸ 最後一課電影觀後感
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
2008年5月12日,我們記住了汶川!在地動山搖時,有的老師為了學生而忘記了個人的安危: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磚瓦、灰塵、石塊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這個老師就是譚千秋,為了4個學生的生命,譚老師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如今,譚千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威力無窮的符號——無私無畏!這種感人的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譚千秋老師用生命捍衛為人師表的道德准則,完全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還有向倩、袁文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是愛!
今年教師節時,溫總理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愛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愛的前提首先是自愛——懷著虔誠的心情愛自己的職業、懷著敬畏的心情愛自己的名聲、懷著崇敬的心情愛自己的責任。沒有自愛,就談不上去道德的自律,更談不上真心去愛自己的學生。自愛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約束,要求教師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內涵,豐富知識儲備,追求思想境界。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斗的動力。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清貧的。但教師在知識結構的完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託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感。人的一生應該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雖苦但樂在其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於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於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於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來源於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因此,我們說,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教師越是滿懷深情地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確立起來並得到健康的發展。這種愛的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它可以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過程中來,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為教師在培植和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熱愛學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範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古人雲:「慧於心而秀於言。」教師語言美,則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人的素質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有堪為師表的高尚品德。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師德的核心是什麼?千百年來,千言萬語凝成一個字——「愛」!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動人的詩句來謳歌教師的職業;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來贊美教師的崗位,但是,我要用我滿腔的熱愛寫下我一生的承諾:做一個自愛然後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
風雨飄搖,日月如梭。十年燦爛如花的教學歲月,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人生就是實實在在,就是默默無聞,就是不求索取。她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只有從瑣碎的工作中細細地理出一些的思路;她沒有驚險的飛躍,只有歲歲年年、朝朝暮暮與學生的風雨兼程。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亘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一燈如豆,四壁青輝。物慾橫飛與我無關。盡管我們的門外就是繁華,盡管我身邊就是喧囂,但我還是會固守一方的寧靜與安詳,在瑣碎和平凡中慢慢變老。這是一種堅定的守望,守望著鹿邑教育的明天,守望著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和輝煌,守望著心靈深處的那方凈土,用愛寫好「師德」。
潔身自愛,然後去愛。
------------------------
電影《最後一課》真實地再現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的瞬間,地動山搖, 譚千秋老師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後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
譚千秋老師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村裡有名的「大孝子」
1957年8月,譚千秋出生在祁東縣步雲橋鎮岩前村。他的父母老實善良,有5個兒女,他排行老大,由於家境貧寒,每頓飯都是以紅薯、豆子等雜糧為主,只有一點點米飯,他總是將米飯讓給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紅薯。
譚千秋深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學習非常刻苦,村民都將他作為「勤學楷模」教育孩子。為學好英語,他將英語單詞寫好貼在牆上,睡覺時就記,記不上就點亮燈看一下再記。1975年夏,他高中畢業回家務農,但他沒有放鬆學習,白天跟大家一起出集體工,晚上學習到次日凌晨,困了就用毛巾沾點冷水敷在臉上。兩年後,他成了一名代課教師。
1978年夏,譚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學。1982年大學畢業,主動報名到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當了一名「支邊」教師。
譚千秋成家立業後,考慮到三個弟弟都在農村,他一人承擔起贍養父母的義務,還花錢為家裡裝了電話,並竭盡全力幫助弟弟妹妹。
大弟弟譚繼秋在家種地收入甚微,便借了幾千元買了一台三輪車跑運輸。1993年夏季的一天,不慎車翻人傷,花去了幾千元醫葯費。舊債未還,又添新債。譚千秋聞訊後,立即給弟弟寄來2000元錢,還寫信安慰弟弟,只要人沒事就好,並要弟弟到他那去散散心。車禍對譚繼秋身體影響很大,但為了生計,不得不到雲南打工,譚繼秋便寫信鼓勵弟弟,還在信中夾寄了40元錢。譚繼秋和二弟都沒房住,兩兄弟建了房,譚千秋給每位弟弟資助3000元。
2006年6月,父親不幸患上骨髓癌。譚千秋立即回老家召開家庭會,他體諒弟弟都在農村,家境不好,便主動要求負擔父親的醫療費。他怕弟弟和弟媳不同意,便找了個借口:「我在家時間少,平時你們照顧父母很辛苦,就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吧!」兄弟們拗不過他,只好同意,父親住院花去醫療費2萬多元,他一人承擔。
譚千秋工資不高,生活非常節儉,他衣著樸素,大熱天連冰棒和礦泉水也捨不得買,口乾了他便到附近找井水解渴。他幾年才回家一次,因車費太貴,來回一次要2000多元,他便將這些錢省下來支援家裡,幫助別人。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譚千秋為人正直,富有愛心,很有正義感。還在念小學,他就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在放學時下雨,他一定會把雨傘讓給沒帶傘的同學,自己則淋著雨回家。
岩前村現任村支書譚永生與譚千秋是小學同班同學,關系很好。一次,譚永生和另一個同學打架,他正好路過,譚永生叫他來幫架。沒想到他跑過來,不但沒幫譚永生,反而將他們拉開:「都是同學,不好好相處,打什麼架啊!」隨後,耐心地做兩人的工作,直到他們握手言和。
高中畢業後,村裡許多村民不識字,他便向村幹部建議,辦起了掃盲夜校。他主動當起了教師,白天出工,晚上義務為村民上課,手把手地教村民寫字,學文化,他讓不少一字不識的村民能看懂報紙,懂得如何科學種田。
譚千秋多才多藝,會吹笛子,拉二胡,寫歌詞……為活躍村民的文化生活,他與幾個年輕人組成村文藝宣傳隊,晚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表揚村裡的好人好事,批評賭博、不尊老愛幼等社會不良現象,成為村民喜愛的一道「文化大餐」。有一天晚上,他和譚永生參加村裡的文藝表演,來不及吃晚飯,便帶上兩個紅薯:「來,快吃,我剛從家裡吃過了。」第二天,譚永生才從他弟弟那裡得知,他當晚在家裡根本沒吃晚飯。
譚千秋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村裡修路、建校,他都捐了款。他對學生非常關心,哪怕是操場上有一顆小石子,他都要撿開,怕學生玩耍的時候摔倒。哪位學生有困難,他就盡力相助;學生沒吃飯,他會將學生叫到自己家裡做飯給學生吃;學生身體不舒服,他會掏錢帶學生去醫院看病,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他經常教育弟弟妹妹要樂於助人,在他的熏陶下,弟弟妹妹總是去幫助別人,妹妹和妹夫曾一年供養了五個貧困孩子上學!他的人格魅力還深深地影響了下一代,他的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她說一定要用法律為眾多受害者討回公道。
譚千秋經常教育學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會責任感。」1982年6月大學畢業後,學校準備讓他留校任教。當學校領導徵求他的意見時,他主動請纓:「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校也需要人才啊。」領導反復做他的工作。當他得知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急需教師時,便立即申請到那裡去,一個月後,他如願以償地分配到該校工作,在那裡一干就是27年。
1996年,一個朋友准備把譚千秋調回衡陽,待遇從優,被他婉言拒絕。父母見他離家太遠太孤單,極力勸說他回來,他便耐心地對父母說:「湖南培養了我,四川養育了我,還是在四川多干幾年再說吧。」後來,汕頭、韶關有關單位高薪聘他去工作,他還是選擇留在四川,直到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這片熱土。
❹ 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600字
寫作思路:寫最後一課的讀後感,以寫感為主,把故事情節簡單交代一下即可。
今天,我是流著淚看完電影《最後一課》的。一出電影院,我就讓媽媽幫我給我的班主任劉老師打一個電話,媽媽問我有什麼事情……我未開口,淚水止不住地又流了出來,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問我:「怎麼了?」 ……望著媽媽著急的表情,我思緒萬千,心很久不能平靜……
媽媽牽著我的小手往家走,一路上,在地鐵里,穿走在華農大的校園里,直到進了家門很久,我的淚水才逐漸地止住,譚千秋老師為了救四個鮮活的生命而光榮地犧牲了……四個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在同譚千秋老師一起等待救援的時刻,幡然醒悟,譚老師平時對自己的批評和嚴格要求原來就是對自己的愛和付出,他們為自己對譚老師的誤解和報復而後悔……。
在譚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班主任劉老師、英語賴老師、數學鍾老師……的身影,記得剛轉到這個班,不是很適應,最晚一次,我做完作業已是深夜2點了,我的姑婆很關心我,詢問劉老師我跟的上嗎?劉老師回答道她對我有信心。劉老師,您知道嗎?是您的鼓勵讓我一點一點地又找回了信心,劉老師,賴老師,鍾老師……謝謝您們這些天來對我的關照,謝謝您們給了我這么多耐心。
劉老師,賴老師,鍾老師……您們對我的點點滴滴的付出,像久旱逢甘露,滋潤著我的心田,我會用我的行動報答您們的。
《最後一課》看完了,但它永遠留在我的心裡,印在我的腦海里……
❺ 譚千秋最後一課電影觀後感 急急急!!! 長500字呀!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最後一課》。這部電影使我深有感觸!
電影用倒敘和插敘相結合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譚千秋老師在危機關頭的生死抉擇。為了護住四名學生的生命,譚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牆壁和房頂砸在身上,扯斷的鋼筋刺進肉里。他毫無懼色,依然深情的鼓勵學生「不放棄」「堅持下去就有希望」。他俯下的身軀為學生撐起了生命的保護傘。還通過一個個感人的鼓勵刻畫出譚千秋老師大愛無疆,精盡職守的偉大精神。
如今,譚千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威力無窮的符號——無私無畏!這種感人的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譚千秋老師用生命捍衛為人師表的道德准則,完全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還有向倩、袁文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是愛!
最後,這篇文章是我懂得了什麼叫師德,使我再次把當老師的願望燃燒!
❻ 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 100字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地震的第一次「奇跡」!汶川發生了七點八級地震,這是地震級數最高的,也是破壞力最大的。在地震中譚千秋老師捨身救學生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紀念譚千秋老師,電影院特地拍攝了電影《最後一課》,讓學生感受譚老師的大愛無私。
這不,電影院正邀請我們去看呢!
今天,全校師生都去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一部電影——《最後一課》。
先是廣播:「請同學們馬上趕到大操場集合,我們要去看電影啦!」廣播里發出羅老師興奮而清脆的聲音。大家趕到大操場排好隊,便出發了。
電影開始了!屏幕上出現一個眼熟的人——原來是譚千秋老師。他在四川教書,本來可以在家鄉教書的,可他一心要去四川,校長拿他沒辦法,只好隨他去了。
譚老師走上教學樓,走到教室。譚老師說:「起立。」「老師好。」同學們沒精打采地站起來,應和著。「請坐。」這節課譚老師講的是人生的價值,譚老師說:「不能侮辱別人,更不要嘲笑別人。」就在這時,黃婷婷將自己畫的譚老師的肖像,給趙剛看,然後又給王媛媛看,王媛媛看了後馬上報告:「老師,有人上課畫漫畫!」譚老師看了後,准備繼續上課,剎那間,地震來了!譚老師大喊:「同學們快,快出去!」其他同學都安全脫離了,還有四個同學在教室里,譚老師讓他們躲到桌子底下,自己趴在桌子上張開雙臂保護學生,石塊把譚老師壓得動不了了,餘震來了,釘子把譚老師的手劃傷了,流血不止,譚老師也許是由於失血過多吧,昏了過去,無論四位同性呼天喚地都沒用,餘震又來了,四位同學也許是太過害怕,也昏了過去。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救援工作人員趕來了,希望來了!他們救出了譚老師,救出了四位同學,但是譚老師死了,四位同學活了!我還記得那一刻,每位人員都向譚老師敬禮。
在此事發生後,四位調皮搗蛋的同學在譚老師墓前恭恭敬敬的鞠了三躬,並發誓再也不調皮搗蛋了,而且一定改過自新。
啊,偉大的譚老師,多麼大公無私啊!我從未看到過有老師為了學生而犧牲的,但今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譚老師奮不顧生地趴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身軀保護著這四個學生。
這是最後一課,也是譚老師的最後一刻,最甜蜜、最幸福的時刻。但卻成了我思考人生價值的第一課。譚老師帶著甜蜜的微笑走了,離我們遠去。只記得看電影的一刻,我激動的眼淚留了下來,心情頓時傷心起來,我知道哭是沒有用的,但我沒有能力幫助譚老師,我便開始祈禱,祈求上帝保佑譚老師一路走好……
❼ 求電影《最後一課的觀後感400字
《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發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❽ 電影《最後一課》的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最後一課》。這部電影使我深有感觸!
電影用倒敘和插敘相結合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譚千秋老師在危機關頭的生死抉擇。為了護住四名學生的生命,譚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牆壁和房頂砸在身上,扯斷的鋼筋刺進肉里。他毫無懼色,依然深情的鼓勵學生「不放棄」「堅持下去就有希望」。他俯下的身軀為學生撐起了生命的保護傘。還通過一個個感人的鼓勵刻畫出譚千秋老師大愛無疆,精盡職守的偉大精神。
如今,譚千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威力無窮的符號——無私無畏!這種感人的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譚千秋老師用生命捍衛為人師表的道德准則,完全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還有向倩、袁文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是愛!
最後,這篇文章是我懂得了什麼叫師德,使我再次把當老師的願望燃燒!
❾ 地震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400字
生命,像清泉噴涌;流銀瀉浮;潺潺流動。陽光下熠熠,素練白絹。蔚為壯觀,彌漫成蒙蒙煙雨。生命是寒梅怒放,傲雪欺寒。只有高高揚起自強的鞭子,生命才會如駿馬一般在人生的疆場。也許這就是《最後一課》的深刻含義。
《最後一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主要描述在汶川大地震中,東汽中學的譚千秋老師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扛住了砸下來的水泥板,伸開雙臂保護桌子底下的四位學生,盡管自己身負重傷,還一直關愛著學生,直到自己生命的極限。
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智慧的火花,知識的進鑰匙。
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默默的呵護,無私的奉獻。
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虔誠的敬重,大多的感激。
在譚千秋老師的心中,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平等的。在電影里德這樣的情節令我深深的感動了:一次,趙剛的腳在體育鍛煉時扎傷了,譚老師知道後,立即背著趙剛向醫院飛奔而去。他為了不再有這樣的意外發生,號召大家在課余時間和他一起去操場揀石頭。從此事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教師是一個偉大和光輝的職業。最幸福的身份是學生。老師們傳播知識的火種,也照亮了學生頭頂上的那片天空,師生之間,總有一些關懷打動著人們的心扉,溫暖動人的雙眸,點亮我們的成長的道路,也同時傳遞情感。
生命看似十分脆弱。輕輕一折,花草凋零枯萎了,腳輕輕一踩,螞蟻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隨便一揮,人或動物就很快死亡……生命是如此的弱不禁風。可是,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象卻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比如,這次汶川大地震中,譚千秋即使早已被石板砸傷,可是他依然沒有鬆手,直到生命的終結。鼓舞我們要做一個頑強的人,不經歷一番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我們只有笑對人生中的挫折,頑強地鼓起勇氣生存,才能讓生命顯出輝煌!
在「5.12」特大地震中,類似的鏡頭還很多很多,一個個舍己為人的真情故事。見證了中華民族光輝的人性,見證了中國人民大團結互助的凝聚力,他的精神將會讓我們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