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盲山》海外版和國內版有區別嗎結局一樣嗎這部電影和盲井一樣被禁封了嗎
電影《盲山》海外版和國內版有區別,海外版多了幾處暴露鏡頭,最重要的是結局不一樣,國內版結局是女主角被警察營救出來,海外版結局警察被村民圍堵也無能為力,只能把女主留下,女主最後舉刀砍向丈夫,是個黑暗的結局。這部電影國內版並沒有明文被禁,但現在很難找到。
B. 如何評價電影《盲山》
《盲山》是一部為人震驚的力作,電影透過一個女大學生被拐賣到山村的寫實,營造出令人絕望的壓抑,將一個沉重的「盲」人世界真實的呈現在觀眾面前,愚昧的無知成為了電影對人性丑惡所詮釋的盲點,而以此中電影里每一個人的心盲都構成了其沉重的奠基,而電影最終兩種不同版本的結局,一個結局雖然稍顯潦草,卻仍代表著「盲」後的希望,而另一個結局則代表著電影藝術對「盲」最為有力的著點。(作者:夢里詩書 | 網路專業影評人 )
C. 完美的絕望——電影《盲山》觀後感
[完美的絕望——電影《盲山》觀後感]
很久沒看過這么讓人心情沉重的片子了,完美的絕望——電影《盲山》觀後感。比我看過的任何一部恐怖片更驚悚,因為它真實。
與世隔絕的山村,並不是陶淵明筆下的桃源鄉,相反,那裡正是無間地獄。艱苦的自然條件,無知盲目的村民,法律的無力與刑偵人員的無能,可怕的群體無意識和驚人的麻木。當一個涉世不深又缺乏防範意識的女大學生同時遭遇了以上所有元素,她的人生毫無爭議地走到了盡頭。
所有的災難都起源於無知。不管是白雪梅的還是那些村民的。被拐賣本身已足以使人扼腕嘆息,但在這部影片中它僅僅是打開了地獄之門。接下來發生的一切才是重頭戲:被強暴,幾次三番逃跑又被抓,被自己甘願以身相許的人欺騙,被原本應該對自己伸出援手的人辜負,前來營救的父親和自己一樣身陷險境,所謂的正義使者軟弱得不堪一擊,一個小小的村主任手握生殺大權。當一個人面對以上這些情景,她能做什麼?逃跑的結局已經看到了,為了僅僅三塊錢的車費她就錯失了近在咫尺的自由,付出尊嚴收獲的只是冷漠。自殺?被當做物品的她沒有了斷的權利,因為她是被人花了錢買來的私有財產。更別提還有那個孩子。那個她不情願生下的仇人的孩子。即便最後她豁出一切捅死了自己痛恨的人,她看到的還是連綿不斷的群山。看不到盡頭的盲山。她逃不出去。即便出去了,也只不過是到了另一個被粉飾得更好的人性地獄。
從白雪梅被強奸的開始,這個社會的傷疤就被血淋淋地撕開,那些早已腐爛流膿的組織就這樣赤裸裸地暴露觀眾眼前,觀後感《完美的絕望——電影《盲山》觀後感》。每一個細節都暗含著重大的社會問題。在領導來檢查之前通令所有人准備應付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義,對法律一無所知的村民昭示著教育方面存在的嚴重漏洞,不交錢不肯去解救被害人的警察讓觀眾看到了什麼是貪污腐敗。如果說這些都還只停留在制度問題上的話,那麼那些村民的冷漠真的是可以上升到人類劣根性的高度了。沒有人對白雪梅伸出援手,甚至是施與一點點語言上的同情。沒有人覺得她受了迫害:本該如此呀。人活著本是這樣呀。人本身就是如此醜陋呀。即使是觀眾對著屏幕憤怒地咆哮,可那又如何呢?我們的聲音傳遞得到盲山中去嗎?再說,只有旁觀者會憤怒,當局者只有麻木。而且,在生活中,我們難道沒有扮演過村民的角色嗎?我們是否追查過在路邊乞討的孩子的身世?我們是否管過鄰人的家庭暴力?當看到有人讓自己的孩子輟學時,我們幾個人去勸阻過?當看到邪惡發生時,我們誰去阻止過?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感到深深的恐懼。不僅是恐懼有一天會陷入同樣的絕境,更是害怕我自己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那樣的人。
原來這就是地獄。不需要鐵條,他人即地獄。
不得不說,這部影片讓我體驗到了絕望。像是水和空氣一樣無孔不入,像是巨大的黑幕一樣鋪天蓋地而來的絕望。完美的絕望。淹沒所有的光明和美好的嚮往。
所以在最後,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李楊。感謝他把這種絕望和絕望後的思考帶給了我們。
〔完美的絕望——電影《盲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D. 封禁十年之久電影,《盲山》究竟講了些什麼
被封禁十年的電影,只因為對於人性的描述太過於黑暗和真實,所有的人都是惡魔的存在,沒有同情,沒有親情,有的只是人性道德與尊嚴更是重男輕女的諷刺。
封建思想及其嚴重的山區,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這里隨處可見,盲山真是山嗎?不是,盲瞎的是眼睛嗎?不是,它是所有人面對受害者時的視而不見,盲的是人心的冷漠。
將女性當做商品進行著交易,被徹底的淪為生孩的工具,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尊嚴與自由,在地獄一般的環境中,生不如死的活著,似乎只有活著才會有逃走的勇氣。
這是一部真實案例改編的電影,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雪梅,剛剛畢業,就被人販子賣給了山裡的老男人,僅僅7千元,女孩失去了貞操,淪為了生孩子的工具,為了重獲自由與尊嚴,雪梅開始的一次又一次的逃亡,但每一次的結果只有無盡的絕望。究竟能否離開這樣的人間煉獄呢?
與其判死刑不如加重買方的刑罰,從根源上杜絕泯滅人性的拐賣再次發生。
E. 關於電影[盲山]的問題
是的,大概因為女主角的父親在,而她畢竟上過大學,對於這山裡的生活有著更加深厚的厭惡的感情,所以走了,但是她內心是掙扎過的,能看出來
還有一個結尾不知道你看過沒有,是丈夫一家要把他們父女倆轉移,怕民警來救他們,他們不走,然後兩方起了口角。丈夫把女人的父親按在地上打,然後女人拿起斧頭砍死了丈夫。我覺得這個更加真實和震撼
F. 如何看待電影《盲山》
出門在外不要隨意相信任何人,天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有也是陷阱,太可怕了,因為人販子的一己私慾,害得一個前途無量的大學生成殺人犯
G. 電影盲山裡頭女主最後不是一刀把丈夫的腦袋砍下來了嗎如果是現實,那個女主會被判罪嗎死刑還是
顯示會判故意殺人罪,不會死刑的,現在最嚴重的是無期徒刑,死刑很少很少了。
H. 盲山有幾種結局
李楊的盲山能上映,是很多熟悉他電影的人沒有想到的。當年一部盲井揚威柏林,大陸的影迷至今還只能通過下載這種非法途徑觀看,但這次盲山卻不僅在戛納受到注目,還竟然通過了電影局的審查,可以光明正大的上映。只不過,看過片子的人都知道,李楊的委曲求全,已經太多太多。
色•戒的潔本和全本之爭,吵到現在也沒有個盡頭。你說一句,我說一句,也從來不見電影局能正面回應這場紛爭。關於電影藝術的被閹割,即便炒冷飯也令讀者感到無趣,可類似《黑社會》和《放逐》那樣扭轉乾坤般的羞恥,卻不是影迷一時能忘卻的。
有人在法國看過盲山的正式版本,按照他的陳述,和我所看到的國內上映版,結尾簡直是天堂與地獄的分別。為了令觀眾不感到絕望的黑暗,以及某些部門機關的臉面,我們的女主角在最後是被成功解救了的——但在法國,她用舉起的一把菜刀完成了結尾。根據某報對李楊的采訪報道,這件拐賣案件的原型,最後也是以潑硫酸這種極端的方式,完成了對自己精神上的拯救。
實際上,那根本不是拯救。在各種逃跑辦法都被一一擊碎後,絕望到底的殺戮,對被拐賣的女大學生來說,只是把自己毫不留情的推進地獄。至於周圍的銅牆鐵壁,早已經是地獄般冷冷清清。這個與光明背道而馳的結尾,甚至使我懷疑到上次盲井的結局:是不是可憐的王寶強,其實也和有良心或沒良心的騙子一樣,葬身在不見天日的井下?
盲山從頭到底其實都沒有多少藝術創作的成分,它就是赤裸裸地把一個被拐賣者的遭遇描繪出來。在拐賣成風的年代裡,這樣的個案無疑淹沒在比它還要嚴重的林林總總中間,即便上了報紙,也是放在小豆腐塊的角落翻過就忘。李楊的功勞,就是將它放大,放大到一整個銀幕那麼大,看看曾經和你一樣單純的少年,是如何遭受蒙昧的摧殘。
在民族主義者看來,李楊必定是背著罵名的。張藝謀當年還是極大誇張的將農村現實做藝術化處理,而李楊從盲井開始的三部曲(接下來不知會是什麼),是一絲不掛地把愚昧和落後的民間展現在全世界的面前。只不過要提醒的是,可以罵它,卻不能否認它。那一把菜刀揮下去,濺出來的是血,也可能是我們沉重而脆弱的心。
這個尖利的結束,在片子的中段早已有了暗示。那個正在洗頭的農夫讓女子給他遞去毛巾,於是,正在切菜的女子一手提著菜刀,一手挽著毛巾走上前去。看著繼續洗頭的農夫,女子的右手不自覺地往上動了一動,那一刻,菜刀在冬日的暖陽下閃著寒光。我提心吊膽的期待這次爆發,卻不料生活比我更能默默地承受。
所謂盲山,即是大山無眼之意,但片子的意圖,卻是要觀眾睜大眼睛,察明陽光下的毫釐罪惡。村子裡的一切,都似舉手投足般自然,好像在訴說一個真理,「存在即是合理」:為了四十塊路費,可以苟合;答應一起逃離,其實是自私的空話;就差三塊錢,回到密不透風的牢籠……現實的全部意義就是,你不能責怪誰,但必須讓它改變。
李楊在片子里留下了一處出風口,就是那個良知未泯的孩子。可當公安讓父女倆等三天再來接走時,我仍然習慣性地認定,他們一定不會來。巨大的山脈覆蓋著白雪,可最單純的外表下,掩藏的卻是麻木而骯臟的世界。李楊不會讓盲山催淚,也不使人慨嘆,他擺出了嚴酷的棋局,卻沒打算讓一個活口留下——千萬別相信,上映的就一定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