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觀電影《焦裕祿》有感
[觀電影《焦裕祿》有感]
2月23日晚,當我看完電影《焦裕祿》,滿含熱淚走出嘉陵會堂,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眼前仍是蘭考漫天風沙里倔強挺立的幼苗,心裡卻反復想起林則徐告別妻子奔赴伊犁時抒發他赤心為國高尚抱負的兩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觀電影《焦裕祿》有感。焦裕祿沒有這樣豪邁的詩篇,然而,他也和中國歷史上一代代先賢一樣,用熱血和生命詮釋了對國家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們深情緬懷這個名字,就是在呼喚這樣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一個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作為領導幹部,只有時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於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人民所唾棄。焦裕祿是主動請命、義無反顧地從大城市奔赴蘭考災區的。而當時沸沸揚揚的所謂「災區栽幹部」的議論,正像幽靈一樣纏繞著某些幹部,使之把災區視為畏途。他面對狂暴的「三害」,從災難壓頂的蘭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豪邁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變成綠林,澇窪可以養魚,鹽鹼地可以長出好莊稼,關鍵是要有一個「干」字的石破天驚的預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軀,夙夜匪懈地為蘭考人民奔波、操勞。他緊緊依靠群眾領導群眾同自然災害進行殊死搏鬥,腳踏實地為人民辦了一件件實事。他一生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從不追逐名利,時刻以一個普通勞動者要求自己。這一切,又無不系於他身上最本質最可貴的一點,就是:事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集中群眾智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與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系,永遠不脫離群眾。他篤誠地實踐了黨的群眾路線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焦裕祿是在三年困難時期,蘭考遭受毀滅性的自然災害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他的精神、品格、作風,是在他領導蘭考人民同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1年零3個月時間里集中展現出來的。因此,曾有人說:「窮日月才需要焦裕祿,如今富了,焦裕祿那一套不時興了。」還有的說:「時代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念不同了,當年焦裕祿具有的魅力,如今沒有吸引力了。」事實回答人們,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不久前聯合發出的一份關於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工作的文件,提出新時期共產黨員的黨性和先鋒模範作用的5個方面: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具有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具有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具有扎實工作、密切聯系群眾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具有自覺的組織紀律觀念和法制觀念,觀後感《觀電影《焦裕祿》有感》。作為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不是正符合這5條嗎?有些黨員、幹部,為官一任不是殫精竭慮為人民辦實事,而是處心積慮保「烏紗帽」,於己有利的事搶著干,於己無利的事推給別人干;有些人心裡裝著一個膨脹了的自我,只想自己的位子、票子、房子、車子,唯獨沒有人民群眾;有些地方、有些單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有的人喜好講大話空話,卻不願撲下身子實干。尤其令群眾憤慨的是,鋪張浪費、貪圖享受之風在少數黨員、幹部中滋生、蔓延。他們追求坐名牌車、穿名牌衣,喝洋酒、吃大宴,揮霍公款跳舞、點歌、釣魚、旅遊,動輒千金。有的貧困縣,廣大群眾溫飽尚不可得,而那裡的領導幹部卻醉心於購置豪華轎車,營造自家的樓舍。這些腐敗的現象,比一比焦裕祿「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比一比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強調要「親手掂一掂蘭考災害的份量」的作風;比一比他一生嚴於律己、清正廉潔、艱苦樸素的品德,面對災區凜然提出「災區面貌沒有改變,群眾生活很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的鏗鏘話語,這難道不正是一劑治病救人的良葯嗎?怎麼能說焦裕祿精神過時了呢?我國的改革事業已進入了關鍵時期,在新舊經濟體制交替、轉換過程中,新問題新矛盾將是層出不窮的。要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經濟,必須克服前進中的一個個困難。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轉變作風,必須像焦裕祿那樣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今天,有黨的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祿那樣的好乾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會大大發揚,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必將如虎添翼,煥發出更大的活力。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焦裕祿同志一生所走過道路的最生動的寫照。宋人歐陽修說過,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魯迅也說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裡,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祿就是一個雖死猶生,埋在活人心裡,逾遠而彌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將逾遠而彌存,歷經時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㈡ 《焦裕祿》觀後感
通過觀看影片,我們不光是緬懷焦裕祿同志,更應該學習焦裕祿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在工作中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為人民服務,為黨服務,為國家服務
㈢ 以電影《焦裕祿》為題寫一篇觀後感
近日,我又一次看了電影《焦裕祿》,這部多年前由著名演員李雪健主演的老片子再一次讓我熱淚盈眶,我深深地被電影中主人翁那種「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精神所感動。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就有《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那時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熟讀課文,甚至背誦部分章節,卻只知道焦裕祿是一個可敬的人。但當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特別是深入到基層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更感覺當年焦裕祿在縣委書記崗位上的難能可貴,因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諍諍誓言。 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鹼地上有10萬畝禾苗顆粒未收,就在這時節,黨組織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面臨困難,重重困難,他沒有退縮,挺胸挑起了這副重擔。他首先從幹部作風入手,從徹底改變蘭考一窮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深入鄉村、深入農戶調查研究,哪裡有風沙哪裡有他的身影,哪裡群眾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裡,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當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從嚴律己,寬於待人,清正廉潔,用自己務實求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全縣人民與天斗、與地斗,戰勝了一切不可戰勝的困難,改變了蘭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委書記的工作崗位上僅僅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但他那種不朽的精神卻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幹部不領,水牛掉井」等一連串樸素而閃光的語言,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望著他當年的遺物,那一床早已說不清顏色.摞滿補丁的被褥(被子上46個補丁,褥子上35個補丁),更是肅然起敬,他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帶頭做好。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自己身邊的人,心繫百姓,情系事業,功在千秋,像這樣的領導幹部老百姓除了愛戴和擁護,還能說點什麼呢?
採納哦
㈣ 急求《焦裕祿》影片觀後感…
1962年,年僅40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調任蘭考縣縣委書記。焦裕祿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干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黃沙嚇不走他,洪水擋不住他,鹽鹼難不住他,焦裕祿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的忠誠,帶領全縣幹部群眾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治理「三害」;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仍是麥子的長勢、群眾的生活。 1964年5月14日,年僅42歲的好乾部焦裕祿於離開了人間。
焦裕祿 —— 這位視人民為父母、抱病為改變蘭考面貌日夜操勞的好黨員、好乾部,他卻過早地離開了我們,然而他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人事跡將被永遠載入黨的史冊,銘刻在人們心中。一把右扶手有洞的舊藤椅,一支不是用於寫字而是用於頂住肝部止痛的自來水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焦裕祿就是用這些來工作的。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跑遍全縣149個大隊中的120個生產對,跋涉2000多公里,查清了全縣84個風口、1600個沙丘和大小河流。就是這樣一位盡心盡職的好乾部臨終前的遺言卻是:「黨……派我……到蘭考……工作,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這就是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他是多麼高尚啊!自從擔任縣委書記後,他為了蘭考的發展嘔心瀝血,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即使面對死亡時,他心裡裝著的仍是全體人民,惟獨沒有自己。他講的是奉獻,腦子里想的是百姓的冷暖,從不索取任何報酬,享受任何待遇。他象燃燒的蠟燭,犧牲自己,給別人帶去光和熱。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至盡仍廣為傳頌,他崇高的公僕形象至今仍深深地銘記在人們的記憶中!
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應該繼承和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焦裕祿精神的學習者,更應該帶頭繼承和弘揚他的精神,永遠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用新的成績為黨和人民爭光。繼承和弘揚焦裕祿的精神,就要堅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焦裕祿的崇高精神,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特徵。雖然我們和焦裕祿生活的時代不一樣,工作的條件、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根本上講都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總覺得焦裕祿就在我們的身旁,總覺得焦裕祿精神就在我們的心裡。我時時告誡自己,要把愛人民、為人民作為人生最大的追求,變為自己的具體行動。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會想到焦裕祿同志問候村裡的困難戶,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的情形。因此我始終堅信,只有對人民群眾有赤子之心,對群眾掏出真心、傾注真情、使出真勁,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繼承和弘揚焦裕祿的精神,就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在新世紀、新階段,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嚴謹細致,把每項工作做扎實,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我把焦裕祿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自己學習、做人的准則。我認為,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再苦再累,值得!事實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是真正的共產黨員,只要是真正的人民公僕,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不管客觀環境如何變化,一心為民的精神永不會變,愛民如父母的好作風永遠不會變!
焦裕祿雖然已與世長辭,但是他的精神將永垂不朽!
㈤ 《焦裕祿》觀後感1500字
[《焦裕祿》觀後感1500字]光輝的形象學習的榜樣 --影片《焦裕祿》觀後感 懷著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2月26日上午,在教育局二樓會議室,局先進性教育活動集中學習活動中,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1962年,年僅40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調任蘭考縣縣委書記,《焦裕祿》觀後感1500字。 焦裕祿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干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 黃沙嚇不走他,洪水擋不住他,鹽鹼難不住他,焦裕祿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的忠誠,帶領全縣幹部群眾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治理\"三害\";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仍是麥子的長勢、群眾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奮斗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電影《焦裕祿》深深震撼著觀看者的心靈,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風范令人肅然起敬。 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後來病情嚴重惡化,變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頑強的意志忍受著劇痛,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里奔波,蘭考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他走了120多個大隊。為治理蘭考的三害,改變全縣36萬人民的貧困面貌,他帶著重病堅持工作,堅持戰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觀後感《《焦裕祿》觀後感1500字》。年僅42歲的好乾部焦裕祿於1964年5月14日離開了人間,但他永遠活在蘭考和全國人民的心中。 觀看完電影後,我們進行了討論,有人突然提起,被稱為\"縣委書記好榜樣\"的焦裕祿的主要政績是什麼?同志們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他帶領群眾治理風沙鹽鹼,不屈不撓的向自然災害作斗爭;有的人說,是他牢記黨的號召,時刻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有的人說,是他能堅持原則,向錯誤的思想進行抵制和斗爭;有的人說,是他嚴於律已,不搞特殊化,等。這都是事實。如果說他搞了多少大樓和市政建設,拓寬了多少條馬路,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那都是沒影的事。 那麼,焦裕祿同志有沒有\"政績工程\"?是什麼?我認為,焦裕祿同志不但有\"政績工程\",而且還十分的壯觀和偉大,那就是:他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豐碑。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搞特殊,嚴於律已;公而忘私,抱病工作,以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等。這些\"政績工程\"與現在所謂的\"政績工程\"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但從價值上來講,從捍衛和樹立黨和政府的形象上來說,要高大的多,有用的多,在人民群眾中的反響要強烈地多。幾十年來,黨和人民群眾始終不忘焦裕祿同志,懷念焦裕祿同志,學習焦裕祿同志,繼承和發揚了焦裕祿同志的精神,對促進和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尤其是在對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重大的作用。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永遠放光芒。 什麼才是真正的\"政績工程\"?就是像焦裕祿同志那樣,以代表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已任,求真務實,取信於民,從實際出發,事實求是,公而忘私,先人後已,不怕困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一座無堅不摧的精神豐碑。 焦裕祿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好教材。作為一名黨員,我從焦裕祿同志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向黨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影片《焦裕祿》觀後感》
㈥ 部隊觀看焦裕祿觀後感
裕祿(1922.8.16 - 1964.5.14),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村人,革命烈士,幹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時值該縣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他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領導工作方法,同全縣幹部和群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被譽為「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
黨員幹部弘揚焦裕祿精神,要體現在勤政為民中。要對著焦裕祿精神,「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自覺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察實情、出實招,千方百計解決好群眾的困難。要像焦裕祿那樣,竭誠奉獻,勤政廉政,鞠躬盡瘁,不辱使命。
黨員幹部弘揚焦裕祿精神,要體現在艱苦奮斗中。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現在和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發展無止境,不斷向著更高目標邁進,需要艱苦奮斗的作風,即使到了宏偉目標實現的那一天,艱苦奮斗的作風也不能丟。黨員幹部要補足理想信念的「鈣」,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緊迫感,永葆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精神狀態。
黨員幹部弘揚焦裕祿精神,要體現在深化改革中。目前,帶有全局性的、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很多,改革面臨復雜局面、處於關鍵時期。「四風」如鹽鹼,民生問題如內澇,既得利益集團如沙丘。要充分利用條件、創造條件,根治「四風」之鹽鹼,排除民怨之旱澇、鏟除既得利益之沙丘,科學求真、蹄疾步穩地全面深化改革。黨員幹部要做「馬前卒」,在改革發展中干出新的業績。
㈦ 焦裕祿觀後感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
組織安排我們觀看電影《焦裕祿》,以前針對電影《焦裕祿》的介紹也聽了不少,但實實在的看還是第一次,看後感覺十分的沉重。
片中,嚴重患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補貼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的基層幹部;頂著極大的風險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病痛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下鄉視察中,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焦裕祿,一個縣委書記,當時沒有漂亮的汽車,沒有寬敞的房子,有的卻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他的心中永遠裝的是蘭考的百姓而惟獨沒有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土地和人民。他是地地道道的服務人民大眾的牛。
在那樣的艱苦環境下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人物,焦裕祿用行動、用實踐獲得了老百姓的愛戴和尊敬,在片中好幾處都有體現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焦裕祿平凡而有偉大的一生,他的光輝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經久不滅。
新時期的我們,應當做些什麼?學些什麼?作為一個普通黨員幹部,所要做的就是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切實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史工作,切實做到群眾滿意,為三都跨越趕超多付出多奉獻。
㈧ 《焦裕祿》觀後感..10分鍾內發來..急急急!
《焦裕祿》觀後感
傾聽歷史,我會被這樣的一段話所吸引:「我相信歷史會做出正確的評價。」
翻開歷史,我會被這樣的一段文字所震撼,所表達的思想感動千年,所描繪出的一座豐碑靜靜地聳立在天地之間。
閱讀歷史,慢慢感受著逝去的歲月中,浮現出的一個個悲壯的鏡頭,牽動人心的一幕幕。
走進歷史,踩著前人留下的腳印,走進一個貧苦的部落——蘭考,一片荒涼中,我看到了一位平凡的人物——焦裕祿。
融入歷史,融入滾滾的長河,融入一個真實的故事,融入一首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唯美贊歌。
感受歷史,感受一張愈見親切的面容,感受著陽光般的燦爛,感受著一雙大手撫摩著這塊令人牽掛的地方。
電影《焦裕祿》上映後,我跟隨著學校組成的龐大隊伍進入電影院,看過之後,情感太過豐富的我,怎經受的住這樣感人的畫面,看著看著,不禁一次一次的落下了滾燙的眼淚。
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裡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記不清哪朝哪代哪位詩人寫下的詩:「位卑未敢忘憂國」。更有人人皆知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焦裕祿,一位普普通通的國家幹部,在當時既沒有漂亮的汽車,更沒有寬敞的房子,有的卻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他的心中永遠裝的是蘭考的百姓而惟獨沒有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事業、土地和人民。他是地地道道藏克家詩中的老馬,魯迅筆下服務人民大眾的牛。
再回顧一下吧!這可歌可泣的贊歌。
在他生命終止的一刻,他還想著黨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蘭考的災情還掛在他的心上。他讓女兒采來一束麥穗放到他的枕邊,讓他一直聞著麥香離去。這就是一位堅強的共產黨員臨終前的遺言,把最後的寄託,最後的遺願都融入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給世人悲壯的一幕。
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期,那樣的環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悲壯人物,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愛戴他的。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時時在在存在的歷史,沒有歌聲便沒有生命,尤如沒有太陽便沒有生命一樣。焦裕祿正是用他平凡而有偉大的一生譜寫了一麴生命的精彩華章。他的光輝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經久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