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跪求《黑天鵝》電影觀後感
開始時舞台在夢境中,結束時舞台在現實里。
夢想變為現實的時候,彷彿一切仍是那樣,還是夢里那件雪白蓬蓬裙,那雙光滑綢面舞鞋,那曼妙撩人的舞步。區別在於現實中的蓬蓬裙被劃裂,隱隱藏著個涔涔滲血的傷口,而那舞步的主人躺在血泊里。這或許就是夢想到現實的距離,這或許就是藝術的代價。
藝術,是一種高效的表達。但並不是努力就可以擁有這種高效表達的能力。當藝術達到一定高度時,技術的重要性開始遞減,進入拼理解力和感悟力,拼個性和閱歷的階段。Nina面對的是兩個同樣高難度卻黑白迥異的角色,這意味著她需要在內心安撫妥當兩種相生相剋的力量,讓它們共存且達到高度和諧。鎂光燈下的幾分鍾,被殘忍放大的絕不僅是演員臉上的毛孔,更是她背後的生活和內心的世界。
於是,黑天鵝出現,Nina的一系列異常開始上演。比如一次重於一次的皮膚抓痕,比如在恐懼中不斷看到另一個自己,比如同性性行為的幻象。幻覺和現實在電影中交叉重疊,卻因導演並未留下判別線索而變得無從細究。雖然敏銳的人還是可以從配樂中得出一絲線索,但就整體而言,觀影過後對於幻覺真相的重新判斷顯得意義不大。倒不如珍惜當下的體驗,尾隨那些大膽跟在Nina身後拍攝的鏡頭,感受她不安恐懼的內心。在這點上達倫展現了他製造吊詭氣氛,安排緊密節奏的天分。暗示足夠多,讓人大呼過癮,眾多細節和意象都值得回頭考究。配樂更是可圈可點無所挑剔,在看第二遍時我甚至將大部分感官傾斜於聽覺。這在多大程度上是借了大師神力不好評說,由於大量使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本片沖奧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在絕妙音效的帶領下,早已被訓練出門道的觀影者們輕車熟路地入戲,進入這類心理電影的痛苦和不安的體驗。卻在意外中發現此次體驗未循老路,竟有幾處都峰迴路轉地感到了慶幸,或許有時還會並不自知地長舒一口氣。比如,當Nina發現了一些荒唐的事情原來是幻覺時,當演出完美謝幕時,我內心都有聲音響起,還好不算糟。還好是幻覺還不算反叛過頭,還好是幻覺至少不致傷人判罪。還好這最終的謝幕不是幻覺,終於把夢里牽繞多年的動人謝幕牢牢釘在了眾人的眼裡心中。
甚至當聽到那句血泊中的「It』s perfect」時,我開始對悲感產生質疑,忽然覺得揪心或沒太多必要。因為對於一個表演者,黑暗和極端並不能和悲劇輕易劃上等號。完美一瞬的背後常常是深淵,以藝術的名義,將創造和毀滅無限拉近,便成了一場最天然的華麗秀。是的,是Nina自己召喚了黑天鵝,為了舞台上的一瞬,她寧願與魔鬼共舞。這一切都完美地如苔原和峭壁上的盛開的雪蓮花般,具有灼眼的刺人的美感。
在這一點上我欣賞達倫阿羅諾夫斯基闊綽的自信,純恐懼容易製造,大可循點鬼片套路。難在不斷給恐懼穿插轉機,不斷讓它回暖的同時,卻仍能增進驚悚的效果。難在讓觀眾達到恐懼觀感後驚覺,如果重來一次也並不願讓它的過程發生改變,似乎命中註定就該這樣。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隻黑天鵝。對有的人來說,也許是只白天鵝。那隻黑天鵝不只是代表釋放激情,去誘惑。白天鵝和黑天鵝在一起代表著一個人矛盾的天性。很多時候,我們遊走在黑白之間。但黑與白的爭斗不停的折磨著我們。白天鵝,小心翼翼的保護著自己,但軀體之下的黑天鵝卻渴望著爆發。白天鵝是那麼的脆弱,黑天鵝是那麼的強勢。可是走向黑天鵝張開翅膀那一刻的路卻是如此的艱難。致黑致白都是極端的,走向極致的道路也是痛苦的。也許,迷失在黑白之間或許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② 電影《黑天鵝》想表達什麼
《黑天鵝》是一部心理懸疑驚悚類電影。所想要表達的是人的精神層面的雙面性。因為追求完美,「天鵝女王」身上所折射的黑與白,把原本抽象的人性實體化了。
這部電影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與惡兩面性。人的內在有兩股勢均力敵的能量,這兩股原始而強大的能量,一面是充滿光明、積極、創造的生的能量;一面是充滿黑暗、壓抑、毀滅的死的能量。
一正一反,這兩種能量就如「陰陽」兩極,相輔相成,相互制衡發展,並且能在某種機緣下彼此轉化。人類也在這種生與死,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不斷上演著各種戲碼,推動歷史的進程。
該片講述了能夠完美演繹白天鵝的芭蕾演員妮娜,為了出演黑天鵝努力發掘自己身上的陰暗面,同時也是在釋放被控制狂母親一直壓抑的野性,最終導致精神世界崩潰,「黑天鵝」降臨的故事。
這部電影在第8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共4項大獎。這也在向世人宣誓著以舞蹈元素為素材的影片將擺脫邊緣化,它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雙重的敘述方式贏得評委的青睞、獲得觀眾的認可。
③ 電影《黑天鵝》想要表達什麼
④ 如何評價高分驚悚電影《黑天鵝》,看完這部電影有何感受
《黑天鵝》這個故事其實並不復雜,講述的是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女主妮娜,為了爭取劇團新劇《天鵝湖》的天鵝皇後一角而經歷的成長和改變。天鵝皇後需要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純良無害的白天鵝,一個是邪惡陰毒的黑天鵝。從小就承載著母親殷切希望的妮娜,一直都是個乖乖女,白天鵝的部分自然手到擒來,而黑天鵝的部分卻無論如何也達不到。最後為了達到角色要求,妮娜內心的黑暗被發掘出來,被釋放出來,並在電影中以一個黑暗人格出現在觀眾面前,在最後的表演上,妮娜的黑暗人格殺死了白色人格,演繹了一個完美的黑天鵝,從而達成了她藝術生涯的巔峰。
⑤ 白與黑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
[白與黑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
白與黑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
呂源
白與黑,不屬於任何顏色,都是無色,
但是卻是兩個敵對的極端反差,白與黑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在光譜上,白色是復合光,反射所有的光線;黑色正相反,吸收了所有的光線。
白色無色, 在於純潔的。 白色沒有慾望,極端嚴肅,容不得半點污染, 拒絕所有來自外部的和內部的誘惑。
黑色無色,出於黑色的貪婪本性, 那是一種吞噬一切的貪婪,代表著攫取一切的慾望。
任何顏色遇到黑色只能屈身其中,顯不出半點本來面目。
人們用白色來象徵純潔,善良與高尚,而以黑色代表貪婪、邪惡乃至卑鄙。
當白色遇到黑色的時候,勝出的永遠是後者。
不管白色多麼強大,只要一丁點兒黑色入侵,足以使白色繳械投降。聽說過『黑洞』嗎?光線一旦進入黑洞後,
立刻被強大的引力禁錮,再也難逃黑洞的魔掌。黑洞的引力如此強大,甚至試圖抓住從它旁邊經過的光線。
哪裡有黑洞,從它周圍走過的光線就會發生偏移,彷彿受驚的小鹿掙扎著從黑熊的魔爪邊逃走。
黑色使人恐懼, 但是同時也給人極大的誘惑。它太神秘了,人們永遠不知道黑色裡面有什麼。
奇怪的是,人們可以容忍黑色,但是卻對被黑色污染的白色表示一種鄙視。被污染的白色在人們眼裡不倫不類,反而堂堂正正的黑色更具有魔力。
白色和黑色被賦予道德意義並非它們自身有對錯。 以我有限的知識,我好像從來沒讀到過白色和黑色從物理學意義上對人身體的影響。
其他的顏色的確可以影響人的生理。 比如,紅色的波長較短,折射在人類眼球視網膜後面。 人眼要看清楚紅色物體必須調整視網膜,
因此使人警覺。
綠色波長較長,折射在人眼視網膜前端。人眼不用花氣力調整視網膜的距離就可以看清綠色物體。『看綠色保護眼睛』是有科學根據的。
白天是白色的,不然我們也不會叫它『白天』。白天給人以安全感,因為在白天,人們可以看到或者觀察到所有在目光之內的事物或者活動,不管是正在發生的或者即將發生的。這種觀察使人們覺察到現實的或者潛在的危險。
這種預測是獲得安全感的必要外部條件。
黑夜不同。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漆黑的夜色造成人們的恐懼。夜幕掩蓋了無數的未知因素。這些未知可以是神力,野獸,敵人,
也可能是身邊人隱藏在內心的慾望。
『沒有什麼比未知事物更令人恐懼了』,
史文德森在《恐懼的哲學》這本書中引用作家卡提內的話說明恐懼的真正來源。黑夜為邪惡提供了藏身之處。 黑色也令人恐懼,
從對白天的嚮往和對黑夜的恐懼進而到崇拜白色和恐懼黑色,
從本質上講,是以顏色聯系情感的類比推理。而文藝作品中使用白色和黑色代表不同的道德境界則屬於常見以現象符號重構真實的手法。
美國導演戴倫 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將白色和黑色這兩種極端的象徵投射到人的性格上,以白與黑的沖突揭露了人們在善良與邪惡、純潔與墮落這些相互矛盾甚至敵對力量下的掙扎、折磨、自殘、殘殺乃至走向毀滅的痛苦過程。以真實與虛幻相互交織的超現實主義表現手法。
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儼然重新喚起人們對這兩種反差最大的、最最原始顏色的恐懼和仰慕。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 TITLE=白與黑
電影《黑天鵝》官方劇照
影片描述的故事並不復雜。
年輕的芭蕾舞女演員尼娜(由娜塔莉 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扮演)出生於一個單親家庭。她的母親曾經是一位芭蕾舞演員,但是因為懷了尼娜,不得不放棄心愛的芭蕾舞藝術事業,被迫離開舞台。出與她自己未能戴上明星桂冠的未竟遺憾,尼娜母親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尼娜身上。尼娜要擔當主演,而且必須是一號。這中『要成功』的信念在母親灌輸下,也成為尼娜的信念,
而且構成了她全部生活和生命的意義。
在母親的嚴格管教下,尼娜的生活簡單地就是一條直線:早晨從家門出發,乘車到劇團;晚上從劇團在乘車回家。即便回到家裡,母親也安排好了她的所有活動,包括聯共、准時上床睡覺、准時起床、吃什麼、喝什麼,甚至梳洗和穿什麼衣服。她的母親甚至暗中跟著她上班,不知道是出於保護她的目的還是監視她的一舉一動。這種清教徒似的苦練使尼娜在技術上臻於完美,
但是在生活上卻極為幼稚、不成熟。從這點上來說,尼娜的母親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的『虎媽』。
如果不是劇團決定改編《天鵝湖》,挑選新星,
尼娜也許就在這種平淡和單調的生活中消磨掉自己一生,以結婚嫁人,做個家庭婦女或者以教授舞蹈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句號。
很多人就是這樣過來了。
但是,轉機來了。
劇團計劃推出《黑天鵝》,以白天鵝和黑天鵝爭奪王子為主軸,在這場純潔與淫盪的爭奪戰中,代表邪惡的黑天鵝最終贏得王子,而白天鵝終因禁受不住心上人離去的打擊,悲傷過渡、憔悴而死,香消玉殞。
故事雖然延續了《天鵝湖》原有大綱,《黑天鵝》的詭異之處在於以一種全新的手法演繹黑白天鵝之間的沖突,
由同一演員擔綱同時扮演純潔美麗善良的白天鵝和魔鬼的女兒、那個以色相和性感勾引王子的黑天鵝。兩個角色性格反差天上地下、天南海北。
在傳統劇目中,一般分派兩名演員分別出演黑白角色。顯然,《黑天鵝》不僅要求演員具有完美的舞蹈技術,而且必須以舞蹈和身體語言表現出兩種截然相反的心理性格。無疑,誰有能力戰勝挑戰,誰就是舞台上的女王,是劇團捧在手心都怕摔了的『小公主』。
尋找新人主演《天鵝湖》黑白天鵝的消息一經公布,劇團里的女演員哥哥摩拳擦掌,立刻都變得跟烏眼雞似的,
躍躍欲試,志在必得。平時的友情和友誼在這個關鍵時刻不僅沒有任何價值, 反而可能被人利用成為打擊自己的借口。
他人存在的唯一價值是給自己作陪襯,被自己踩在腳下當作向上爬的台階。
令人吃驚的是那些在舞台上光賢亮麗的年輕女孩子們人前人後、台上台下兩副面孔。她們在舞台上展現優雅和美麗,在化妝間里口吐臟話,惡語相對,
而且隨時准備以身體換取她們想要得。
在芭蕾舞潔白舞衣裡面,在那些纖弱身體內部,在那眾多美麗面孔背後,隱藏著多少罪惡的念頭乃至行動。被選中的遭到他人嫉妒、抹黑,沒被選中的千方百計給勝出者製造障礙,窺測機會,時時准備由自己取而代之。
美本來就與丑同行, 高尚從來與卑鄙為伴,善良需要邪惡襯托,白與黑是一對孿生姐妹。
在眾人中間,開始時尼娜始終如一。她當然非常希望獲得這個機會,但是她太純潔了,是白色的,全透明的。不過,她也是一張白紙,因為她實在太幼稚了,幼稚到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爭取。
還好,劇團的舞台指導湯瑪斯 黎洛(由法國演員凡松 卡塞扮演)選中了尼娜, 大概因為她技術過硬。
不過,湯瑪斯認為尼娜給人的印象就是一支純潔和羸弱的白天鵝。她令人們喜歡她、同情她也愛她,但是不會對她有慾望。
的確,尼娜就是一隻白天鵝。不是演出來的,她本人就是如此。
正因為她屬於白色的,尼娜不知道什麼是慾望?
慾望,這里指的是人類最基本的性慾。
以開掘人類內心變化為專長的導演艾洛諾夫斯基不會不知道弗洛伊的學說。性慾,
是人類最原始的慾望,是所有其他慾望之母。
所謂男女之間的愛情,不過是性慾的外衣而已,觀後感《白與黑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
遺憾的是,尼娜對性慾朦朦朧朧。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性取向。
為了演好黑天鵝,尼娜陷入了苦悶。黑白同體比單純的白或者完全的黑都難,因為這放大了人的兩面性,意味著雙重性格,意味著邪惡的完美或者完美的邪惡,意味著在遊走在兩個極端還必須保持平衡。這是常人能夠勝任的工作嗎?
角色本身的矛盾和沖突撕裂了尼娜。 她開始折磨自己。看到過氣明星的遭遇,令她加倍保護自己已經取得的地位。
她變得十分在意他人,疑神疑鬼,幻覺重生,精神瀕臨崩潰。
不管她如何努力,總是不能令湯瑪斯滿意。
湯瑪斯,在這里代表了男性對女性的權威和主宰。他喜歡就意味著男性喜歡,他的慾望就是觀眾的慾望。而尼娜的問題在於湯瑪斯對她沒慾望,因為她『放不開』。
但是,什麼是『放得開』?
放開,意味著女人以自己的性感征服男性,讓男人想消費自己。消費的當然是身體。哪個男人會消費女人的精神?
消費不是欣賞,而是。。。
那麼女人呢?她們干嗎為了爭當男人消費的對象而開放自己?
女人對佔有的渴望其實比男人更強烈。當女人被男人的獵槍瞄準的時候,獵物與獵人的角色是可以對掉的。
男人通過佔有女人顯示自己的力量。他們的目光集中在目標本身和獵取目標的過程。
在男人捕獲女人的同時,最有心機的女人其實才是最終的勝利者,因為她知道如何通過控制男人進而獲得獵人的一切。
不僅如此,女人還要男人加倍償還自己,需要登上女王的寶座,居高臨下地藐視眾生。 所有人,
不管男女,讓他(她)們統統匍匐在女王腳下、供自己驅使,滿足自己的控制欲和佔有欲。
我突然想到那個俄羅斯的寓言故事《漁夫與金魚》。
女人一旦放開,不僅是為了征服異性,也包括佔有同性。被同性徵服更可怕。
與同性無法交易,只有臣服。
被征服意味著白色被黑色吞沒,由黑色主宰一切。
可憐的尼娜,那個離開媽媽就不知道該做什麼的女孩子,她怎麼可能從純潔的白色一下子染成黑色?她怎能從天堂一步跨入地獄?她就是想這么做也不知道地獄之門朝哪個方向開呢。她就是想墮落,也必須經歷一個過程。
更大的挑戰來自演繹時而白、時而黑的矛盾性格。這就像一會兒端莊、一會兒淫盪,一會兒純潔、一會兒邪惡一樣令人抓狂(據說波特曼演完《黑天鵝》之後,足足休養了一年,才從那種性格分裂的狀態恢復過來)。
這過程從哪裡開始呢?
身體。食色, 性也。這兩種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慾望都來自身體。
湯瑪斯問她,有男朋友嗎?尼娜害羞地點點頭,有過幾個。不過,那都是歷史了。
湯瑪斯咄咄逼人地再問,做過愛嗎?
面對這樣的攻勢,尼娜已經不知所措了。她也許從來她本質上對男性沒興趣,自然也不會產生勾引異性的慾望。如果連原始的性慾都沒有,連對他人甚至自己的身體都一無所知,談何慾望?
尼娜鄙視以身體為交易,換取角色的行為。
但是這種對純潔的執著現在卻成為她出演黑天鵝那種以淫盪和勾引征服他人為賣點的角色的主要心理障礙。她必須引起他人,當然是男人,對自己產生慾望。
湊巧的是劇團新招來了一名新人,莉莉(由米娜 古尼絲扮演)。莉莉是那種一看就讓男人產生慾望的女孩子,渾身充滿了誘惑力量。
莉莉也知道如何以自己的誘惑獲取自己想要得東西。她的舞蹈技術並不完美,但是卻廣受歡迎。
莉莉的秘訣就在於她放得開。 她視征服他人, 不僅男人,也包括女人,為自己生存的目的。引誘他人墮落給莉莉極大的滿足感,
彷彿她就是為這個目的來到塵世。莉莉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性的追求和熱愛。 性, 對莉莉來說,涵蓋異性和同性。
莉莉也會毫不猶豫地以自己的美麗為武器, 以身體作為籌碼換取她想要的和想得到的。
有一點很清楚:莉莉比尼娜可愛。如果莉莉代表黑色的慾望,那也是一種直接的、自然的誘惑。
莉莉就像一種純正的黑色。
即便被誘惑者完全清楚黑色中隱藏的危險, 也會自投羅網,
就像被獵人偽裝母鹿發青叫聲迷惑的公鹿。
人,有時候似乎需要把自己處於一種危險境地。推動這種嘗試或者冒險背後的動機在於某種慾望。
在莉莉面前,尼娜不知所措,聽任她擺布。 墮落從晚間開始。
尼娜不再准時回家了,而是跟著莉莉出入酒吧。從喝酒到吸食毒品,挑逗男人,尼娜最後不可救葯地發現自己居然對莉莉產生了性幻想。尼娜內心和身體里那種長期被壓抑的慾望,
在莉莉的挑逗下逐漸覺醒、燃燒,一直成為熊熊烈火,終於摧毀了尼娜與母親的關系,也導致她自己陷入歇斯底里。
一根黑色羽毛在白天鵝身上出現了。
尼娜帶著恐懼看到自己身上長出越來越多的黑色羽毛。這變化令人很恐懼,但是更加令人激動,令人興奮。慾望的產生和對人的吞噬彷彿入毒品一般。甚至,
尼娜變得主動地追求慾望。
為了自己追求的完美,為了使自己成為舞台上和現實中的女王,她可以毫不猶豫地掃除任何試圖阻攔自己實現慾望的障礙。
白色終於臣服於黑色, 與黑色為伍了。
邪惡的完美與完美的邪惡有區別嗎?
墮落甚至卑鄙本身也是痛苦的。
純潔是一種痛苦,是禁慾帶來的痛苦,是單調造成的無聊,還伴有孤獨和苦悶。放盪不羈要承擔另一種痛苦。
一種誘惑太多、不知所措、感覺生命苦短的折磨。
對於尼娜來說,從純潔走向墮落還多了另外兩層痛苦:時時刻刻備受內心譴責的煎熬, 以及擔心別人搶走自己位置的恐懼。
豁出去,不管它,放開吧,摧毀一切阻擋自己的障礙。
影片結尾,尼娜終於在舞台上成功地一人同時扮演了白天鵝和黑天鵝這兩個反差極大的角色。
她的完美表演獲得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也贏得了包括湯瑪斯和莉莉以及其他演員在內所有人發自內心的贊賞和祝賀。
但是這一切來得太晚了,尼娜在化妝間產生了嚴重幻覺。 她殺掉想像中的莉莉,卻沒發現那個犧牲品就是自己。
在最後一幕扮演白天鵝走向死亡的過程中, 她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她達到完美了,登上了巔峰。然後跳下去。
完美歸於毀滅,巔峰背後是粉身碎骨的萬丈深淵。
尼娜不是在表演,而是展現自己,告訴世人自己如何走向了慾望玷污純潔,邪惡戰勝善良,卑鄙壓倒高尚,最終毀滅自己的全部過程。
這個故事在擅長拍攝揭示內心變化的導演艾洛諾夫斯基手中變成了一部驚悚片。
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符號、隱喻、象徵和話語,暗示慾望的強大與道德純潔的脆弱。在戴倫看來,
人就是沖突合一的矛盾體。影片突出代表黑色的角色是莉莉,代表白色的自然是尼娜。 全劇人物中,
只有黑色的莉莉性格始終如一。到最後,真正體現善良一面的反倒是這個充滿黑色的莉莉。導演故意混淆真實中的莉莉和尼娜想像中的莉莉,
以期傳達這樣的信息:黑白同體。
但是,慾望之火一旦點燃,任誰也無法熄滅它。 熄滅慾望的唯一的那桶水就藏在自己心裡,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將這水潑出去。
慾望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人們明知走向毀滅,卻無法停下腳步, 仍然像飛蛾撲火般地奔向死亡。
慾望的力量太強大了。太多的慾望像伊甸園里的蘋果一樣以美麗引誘人們。
除了食慾和性慾這兩種最簡單也是最原始的慾望之外,還有,期望成功的慾望,試圖佔有的慾望,對權力的渴望,追求財富的貪婪。
現代社會運行的基本動力在於不斷創造新的慾望,然後再逼迫人們不斷爭斗,以期滿足這些慾望。
舊的慾望還沒得到滿足,
新的慾望已經產生。慾望更像一塊投入水中的石頭引起的漣漪:一波接著一波向外擴散,無窮無盡,直至撞到某種邊界。邊界,
意味著生命的盡頭,精力的枯竭,器官的衰老。
即便慾望本身沒有道德色彩,滿足這種慾望的手段與過程本身卻最容易引誘人們墮落, 導致人們卑鄙。
從本質上說,每個人都是尼娜。在每個人的內心中, 都藏著一隻白天鵝。 同時,也藏著更多的黑天鵝。
我想起了詩人北島的那句話: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中國一句俗話說得更明白:臉皮薄,吃不著;臉皮厚,吃個夠。
不錯,國人發明了『厚黑』學。不過,同樣以卑鄙手段實現目的,尼娜要追求完美。 有沒有以厚黑追求完美的國人嗎?
好像沒聽說過。
相反,一旦厚黑,結果必定是降低標准,摧毀完美。比如,那個什麼新版《紅樓夢》飽受批評,但是導演嘴硬。最近才知道,原來劇組投資方的目的在於給貪官批條。外界還在猜測到底是林妹妹還是寶姐姐上了貪官的床。這就是厚黑摧毀完美的最新例證。
如果學習如何厚黑,戴倫導演可以來中國體驗一把。
但是從追求完美的角度看,即便是以卑鄙手段追求完美,古老的東方文明倒應該反過來向西方學習。
〔白與黑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⑥ 電影黑天鵝的觀後感,大約一千五百字就好。
上網收影評把
⑦ 黑天鵝 電影影評論文2000字
離開。 。
造成了嗎。, 。
啊、是的;了老
⑧ 《黑天鵝》觀後感
[《黑天鵝》觀後感]最近兩天看了《黑天鵝》,這個電影看起來真的很精彩呀,讓人感覺隨著劇情的發展我的心也在一點一點的收緊,很刺激和震撼,《黑天鵝》觀後感。一個人對自己的事業能達到這樣的執著,讓我佩服,真希望我在我的事業中也能發揮這份執著,這份拼搏,真的很開心,感覺到內心的熱量在燃燒,我很有一股動力在心中,這正是我要尋找的,我要在外面尋找到我的動力,做這個事業的動力,明確自己的目的是為什麼去做,我相信這樣我做起來會是一股勁,特別的棒的。我喜歡那份激情,燃燒自己的能量,發揮自己的熱量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我的愛人,我的孩子組成我的家,我的幸福,父母的微笑,給兄弟的榜樣,給親人的信任,這樣我很開心。查個主題,突然想到的,最近兩天和朋友在一起,我感覺到她的內心很空虛,極度沒有安全感,這樣的狀態目前我也是。主要是缺少一個有讓我們去學習的環境,對就是一個環境,環境,女人如果不上進,不學習就會很空虛,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去折磨自己的愛人,戀人或者是男性朋友,這樣一切醜陋的行為的都會展現出來,給對方一些恐懼,感覺到陌生和不熟悉,突然覺得我的那個她呢,其實呀是因為一個字:愛,愛的撫摸,愛的表達。女孩子太喜歡小題大做了,可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卻愛呀,是她愛的男孩子不知道她內心深處是缺愛呀,缺他的撫摸和理解的曖昧,現在我們這一代真的都是肌膚飢渴症的孩子,缺少父母給予的愛撫和疼愛,這樣的感覺只能通過愛人來得到,所以我們蠻苦的(男人,女人),而女孩子,靠情活著的女人們更甚,到什麼時候都感覺到自己缺愛,缺你的理解和包容,因此我要說我想找個理解我的人一輩子一直到老,這是我的心裡話!我喜歡我的安利事業,這么多年來一直不忘就是這樣,雖然我也沒有完全去做,但我一直都在心中保留著,我渴望有動力的投入,渴望轟轟烈烈的干一番屬於我自己的事業,做個優雅的商人,不是女強人,是有高品位,高生活質量的女人,時間,空間,物質,精神的自由,觀後感《《黑天鵝》觀後感》。有句流行語:我的地盤我做主!以下是我給朋友的一段話:親愛的,我好喜歡你,喜歡您像大姐姐一樣的照顧著我,我真的很開心和幸福,可我也明顯感覺到你的焦慮,你在為未來擔憂,怕這個賭局輸在起點上,一輩子的幸福就這樣沒有了,我理解你。可是要勸你一句,珍惜眼前的幸福,我們已經不再年輕,呵呵說笑了。只是想說在你要放棄的時候問問你自己當初的選擇是為什麼,堅持到現在的理由是什麼,捫心自問下您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給自己個時間冥想下,真心問問自己,任何一個人都有厭倦和煩躁的時候,關鍵在於經營,用愛去經營,用心去感受!你需要一個環境去體會如何讓夫妻成為一輩子的情人!我愛你,我珍惜你,真心希望你幸福。聽著這樣一首歌:知心愛人,和你說這段心裡話,真心希望你開心快樂,祝福我幸福!找一個懂我的人一直到老!()〔《黑天鵝》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⑨ 電影黑天鵝一百字影評
黑天鵝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傑出文藝電影,導演加入了驚悚懸疑的佐料,將一部文藝片烹製成懸疑的驚悚詩意片,在探討人性深度的罪惡卻有著超乎尋常的解構.
人性中的善與惡、美與丑、正與邪都在內心的一念之差,貪婪、奸詐、虛榮、嫉妒、毀滅正是導演用黑天鵝隱喻人性中的邪惡丑,用幻想意識流審視窺探人性在名利場上的得失心態究竟會達到哪種可怕的境地?人性的黑與白正是內心面臨巨大誘惑時難以左右難以抉擇難以自控的矛盾臨界,每個人心中都有兩只天鵝,飛出白還是黑?沒逼到絕境誰都不知道,這就是電影的偉大:永遠探尋人性黑白,靈魂深處拘禁黑天鵝,放飛白天鵝,願全人類都如此!
⑩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轉載)
[電影黑天鵝觀後感(轉載)]Black Swan:戰勝心魔不得不說美國電影市場競爭太激烈了,這么多好片熱片在年底齊齊上映,都不能保證每家影院都能出現,電影黑天鵝觀後感(轉載)。還好紐約戲院多,基本正在上映的片子在紐約都能找到:)而競爭的激烈,也讓很多影片的上座率不足一成,至少我每周看兩到三部,每部都是這樣…(我看的片子也不冷門啊!)但黑天鵝不一樣,竟然第一次見到了union square 14戲院大廳坐滿,natalie的號召力就是不一樣啊。看完電影出來,門口竟然還有很多人在排隊~--這是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導演是Darren Aronofsky,相信夢之安魂曲以及摔跤王都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很好的印象(我給摔跤王的打分是5,看哭了),他的天賦在這部新作中更加展露無遺,且不僅僅是影片的拍攝、剪輯,包括音樂、角色設定,都堪稱驚艷。我是一個古典音樂迷,而電影給我的感覺,就像一部歌劇--個性鮮明的角色,層層逼近的劇情,悅耳動人的音樂,最重要的是在末尾達到戲劇沖突的高潮。在觀影的時候,感到一種強大的推動力和窒息感,跟著所有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感官的沖擊和洗禮!Natalie扮演的Nina,是一個職業的芭蕾舞演員。她為了得到天鵝湖這部芭蕾舞劇中的swan queen這個角色,非常刻苦地練習,甚至受傷。(從影片中可以看出,Natalie為了這個角色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而舞蹈的精髓在於,成功不僅僅需要刻苦的練習,還需要向觀眾敞開自己,完全地展現所有的情感--就像白天鵝所沒有的,黑天鵝更多的是神秘、絕望、重生的色彩。而Nina,就像那個重生蛻變的黑天鵝一樣,總有一段黑暗的歷程等著她,觀後感《電影黑天鵝觀後感(轉載)》。她無法走出平庸,無法敞開心扉;她對待追求者小心翼翼,對待母親的關愛從沉默到叛逆;她面對競爭者手足無措,而本能帶來的慾望又讓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淵。幻象里身體的各種變化,正是這種內心掙扎的外在表現吧。(有些鏡頭確實血腥了點。)殺死舊的自己,才有給黑天鵝滿堂的喝彩。相信每個學習藝術的人都會有一定了解,不談及很大的成功,就像要考試、要登台前的心情一樣,電影給了我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作品練到後階段,已不是技巧的問題,而是音樂語言的表達;本已經是很熟練的曲目,上台前突然會全部忘光,情緒失控。電影畢竟是一種誇張的藝術手段,但那種面對聚光燈前的內心掙扎,確實如電影般跌宕。而電影不僅是包括了這些舞者內心的掙扎,還有很多元素的加入,比如母親對Nina的愛,也很是讓人唏噓。母親永遠是站在你身後的人,她給你的比你知道的要多得多,但每天不同的情緒讓你帶上了不同的有色眼鏡-只是她永遠是沒有變的。至於更多的大尺度鏡頭-哈哈留點懸念吧。Natalie的表演給我深深地震撼,印象里這是她第一次這么大尺度出演。扮演一個舞者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而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會隨著她一起呼吸,更讓我刮目相看了。今年學院獎的大熱啊!再提一下男主,是不是挺面熟的,不過我看的時候就是沒想起來是誰。汗。非常合適這個角色,有種病態+變態的美。落幕那久久不停的掌聲令人不願離去,黑天鵝,令人窒息的美。()〔電影黑天鵝觀後感(轉載)〕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