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孔子)觀後感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裡.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艷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為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
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症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
B. 《孔子》觀後感1000字
《孔子》:「觀眾看完不後悔」
1月27日,是史詩巨片《孔子》以2500個拷貝特大規模投向市場的第6天。片方表示,影片投資1.5億元「賭的就是觀眾看完不後悔」。《孔子》上映6天來,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等各大中城市的主要場次均有爆滿現象,上座率整體在八成以上。
《孔子》以高超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我國春秋時期魯人孔丘
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現出一個有戰爭、有陰謀、有聖人、有梟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氣的春秋亂世。影片以孔子在魯國執政為開端,周遊列國後回歸故里為結束,始終以孔子的個人經歷為線索,藝術地將春秋時期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聯系在一起,既有魯國廟堂之上討論「墮三都」時的明槍暗箭,又有「夾谷會盟」中的金戈鐵馬,既展現了孔子及弟子們的師生之情,又有「子見南子」的千古謎情。湯一介、張頤武、孔慶東、陳來、彭吉象、孫欽善、錢遜、顧青、張衛等學者近日對電影《孔子》各有點評。
節奏張弛有度,情節引人入勝
春秋亂世,正是戰火頻仍、動盪不已的時期,聖人孔子應世而生。在孔子51歲任職魯國中都宰後,先後有「夾谷會盟、武子台平叛、墮三都以及齊魯大戰」等戰事、爭端發生,而這些正是在《孔子》里重點表現的「四大戰役」。「夾谷會盟」的凶險、「武子台平叛」的火攻、「墮三都」的浩壯、「齊魯大戰」的慘烈,為觀眾呈現出宏大壯觀的視覺盛宴。
孔子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宣揚儒家治國之道。史書上所記載,眾弟子一路追隨老師,無論艱險窘困,始終不離不棄。孔子師徒行經冰河,冰面暴裂,書籍全數跌入河中,孔子最疼愛的門生顏回不忍老師的書冊毀於一旦,奮不顧身撲入冰河救書;門生子路為實現孔子的理想,前往衛國為官,衛國發生政變時,為了保衛自己的主公而捨生取義……這一幕幕震人心目的畫面,一樁樁感人至深的事跡,為我們展現了聖人孔子所奉行的思想與教義的現實意義。
《孔子》全片節奏張弛有度,情節引人入勝,高潮扣人心弦,雖然時長兩個小時,但是依然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認為,電影《孔子》的誕生,是國產史詩巨制的一個里程碑,它將中國大片的標准提升到了聖賢這一步,實現了一個大的突破,也讓中國文化走上了一個新的平台。與同期的《阿凡達》相比,《阿凡達》展現了電影技術的一個新高度,而《孔子》則是為中國大片指引了新的方向,中國人不需要再吊在威亞(特技)上討好外國人,中國文化將成為代表中國的最強音。
畫面大氣磅礴,鏡頭質感濃重
電影《孔子》中表現到武子台平公山不狃之叛時,孔子登上高台鼓振士氣,布下陷阱誘敵深入後以火油覆之,掀起全片第一個高潮。此節人物線索一分為三,一方三桓密議,一方夫子御敵,一方是反叛軍從集結至正面對戰的碰撞,三線並行,文戲武戲混搭。對於這一情節,導演胡玫拍帝王戲的經驗派上不小用場。以帝王之勢為聖人裁衣,用熊熊烈火烘托一個高高在上、寂寞而專注的擂鼓人,一如孔子以德識、才智對世人振聾發聵卻始終曲高和寡的一生。北大古文獻研究所所長孫欽善教授看完《孔子》後認為,多線敘事考驗的是導演的基本功,但整體氛圍掌控才是電影的關鍵,《孔子》選取的每個場景都非常有氣勢,並較為巧妙地在各大場景中穿插進孔子的重要思想。
氛圍的整體感也體現在全片大氣的攝影上:「夾谷會盟」山雨欲來,彰顯聖人箭藝和智謀;「墮三都」短兵相接,明快的節奏營造緊張氛圍;「武子台平叛」夫子親自擂鼓揮兵,展現軍事才華和大將氣度;「齊魯大戰」是影片場面最為壯闊的一幕。該片攝影鮑德熹說:「我們用電腦製作出了十萬人的視覺效果,『齊魯大戰』真的是最大的場面,《孔子》會把我們的胸襟拉闊,把我們的所有想法提高。」
長期從事影視美學等學科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北京大學教授彭吉象表示,影片中數字藝術營造出的大場面、大背景,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歷史語境。他不同意部分學者提出的「此類影片最好不拍」的觀點,而是認為,拍些精品是有好處的,許多年輕人和海外的中華文化愛好者都需要直觀的藝術,而不僅僅是嚴謹的學術。
孔子從政失敗後離開魯國,在外漂泊,先後經過7個國家:衛、曹、宋、鄭、陳、蔡、楚。在今天看來,孔子並未出山東河南二省,但已足夠展示兩千多年前的社會風貌。電影《孔子》為重現春秋時代的實感,從布景陳設、筆刀碳粉、夫子慢車的沉重書簡到衣履飾物都經過反復考究。《孔子》全片使用的道具多達3000件,此外人物的稱謂、生活中的禮儀習俗,也是經過權威歷史顧問團隊多次考證論證,務求細節完美、一絲不苟。
清華大學教授錢遜也對影片畫面質感給予肯定:「影片中的每個細節都滲透著禮樂文明的厚重、庄嚴、肅穆和意味雋永的儒家思想。而對於有人提出的《孔子》思想性不強的意見,中華書局總編審顧青則提出了不同觀點,他認為,如果太散文式地去講述孔子的一生和他的思想,必然會造成公眾理解上的困難。「不能用專家的視角看電影,適合專家學者們去看的電影不見得適合普通觀眾去看。《孔子》的觀賞性很強,達成了與公眾的溝通,不乏味,不說教,不幹巴巴,該緊張的時候緊張,該感動的時候感動,給了大家一個很生動的孔子。」顧青說。
人物刻畫生動,塑造英雄孔子
耗資1.5億元,歷時3年,聚集了堪稱「華語夢之隊」的強大幕後陣容,周潤發、周迅等巨星加盟,首度將2500年前中華聖人的傳奇生涯搬上大銀幕,這些無疑讓影片亮點紛呈。孔子是中國人的驕傲,如今更成為了全球偶像。從影片上映情況來看,大部分觀眾都認為《孔子》是近年來極具誠意、整體質量很高的中國電影。
影片壯觀唯美的畫面、有史可據但又劇力萬鈞的劇情、真材實料精細周到的道具,令全片極具觀賞性。演員的表演也備受稱道,周潤發大氣傳神的演出堪稱「演活了幾千年前的聖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張衛更描述周潤發塑造的是「叱吒風雲、臨危不懼的英雄孔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周潤發塑造的孔子形象生動、有力量,讓人看到了孔子為了理想目標堅韌不拔去奮斗的精神。整部電影宏大、有追求、有歷史感,對白自然流暢,最重要的是適度、得體。中華孔子學會會長、北大哲學系教授湯一介認為,影片《孔子》尤為可貴的是對於孔子的「禮」給予了很高的重視,這是為許多現在寫孔子、說孔子甚至研究孔子的人所忽視的重要內容。
周迅飾演南子一角也相當出彩,只是在這樣一部男人戲當中篇幅略短。而陳建斌飾演的大反派季孫斯也十分「耀眼」,令觀眾大感驚喜。「顏回殉道」、「子路就義」、「孔子回魯」等經典場面更是成了「殺傷力」十足的「催淚彈」。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教授說,拍攝這類影片,能夠對古代文化傳統與人物抱著「溫情與敬意」是最根本的原則,在這點上,《孔子》做到了。這部凝聚著電影界以及學者心血的影片認真演繹了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學者,沒有陷入「戲說歷史」的圈套,這一點著實難能可貴。
C.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作文1000字
如果你是甘泉的別抄,這是我肖哥的
當你被迫離開魯國時,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軀時,你在想什麼呢?是在怨恨嗎?你似乎知道這是大司徒的陰謀,可又似乎不知道。看著手中的『決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聲,是你的心聲么?努力,不讓眼淚流下,你的心,也變的沉淪了么?是否後悔當初說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間。」……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望著茫茫無盡的沙漠,你額前的幾縷發絲輕輕的在飛舞。此時的你,在想什麼呢?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么?是在詛咒那姓季的么?還是在擔憂自己的未來……顏回來了,你卻不願他跟隨與你,你望著無垠的沙漠,說:「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沒有榮華富貴,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顏回的的話,卻讓你改變了主意,「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內心吧。」這,曾是你對顏回說過的話……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你彈琴數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彈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這荒涼的山谷里。指尖撫琴,一個個音符飛舞出來,這是否是你想說的話,你那緊鎖的眉頭,是在思考嗎?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在傷心自己的遭遇,還是在……就像南子說的:「人們都只是領悟了孔丘那痛苦,卻未真正體會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抱著顏回那冰涼的身體,聽著子路戰死的消息,你,落淚了。你曾經面對齊國幾百乘戰車,沒落淚;在武子台上面對血流成河,你沒落淚;自己被迫離開魯國,你沒落淚……可如今,你卻落淚可敬啊
D.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電影觀後感]《孔子》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幾天,今天才抽出時間去看,在去看這電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關於《孔子》的歷史,《孔子》電影觀後感。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大、偉岸、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樣,體會著各種苦痛,充滿悲情。讓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經對孔子的一些事跡沒有很大印象了。看完這部電影後,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導演胡玫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在軍事上亦有建樹,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內聖",孟子是"外王"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觀後感《《孔子》電影觀後感》。弟子:子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曾參、子夏、子張.在電影當中扮演孔子弟子:顏回--任泉飾演顏回為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顧自己的安危墜入冰湖,最後離開人世。當孔子抱著顏回冰冷的身體,想用所有的辦法想救顏回時,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點哭了。裡面顏回說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改變自己的內心。"是的,有些世間的事物,環境的導致,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無法改變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劇情裡面有好多台詞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等對這些名言生動的註解。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想去學習研究歷史的想法。覺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當中了,卻很失誤怎麼會對這些歷史都不夠了解呢.要好好的學習.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勤求學問而不用心思考,還是不能明白究竟,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變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記住孔子的教導:好好學習.〔《孔子》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E. 跪求《孔子》大電影觀後感
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有其不可磨滅的功績。他設教授徒,開創了私人辦學的先例,一生共收徒3000人,精通「六藝」者72人。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孜孜以求,不恥下問,總結出了一整套治國平天下之道和教學經驗。其中很多的教學經驗,也正是我們做老師的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高的借鑒價值。孔子的一生在政治上並不得志,但是在他任中都宰和魯國大司寇時,曾將魯國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遺憾的是,他雖然歷盡艱辛、周遊列國,最終不為各國國君所重用,只能勤奮讀書,設教授徒、盼望能為國家多培養有用之才。
F.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電影觀後感]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孔子電影觀後感。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觀後感《孔子電影觀後感》。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裡。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艷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為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症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媒體的擔憂,在現在看來有驚無險,《孔子》並不會因為阿凡達遭到票房威脅。中國的歷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禮義仁和備受推崇,胡玫的實力也得到見證。〔孔子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G.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
要點:
1、大致敘述電影的內容
2、選取幾個經典的片段談談自己的感悟
範文:
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生於魯國一個沒落的貴族裡,但他堅持自己的思想,開班教學,創立了私學,改寫了只有貴族才能上學的歷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備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發生的故事,導致孔子受連累被逐出魯國。
孔子在諸侯各國游說講學,推崇仁政思想,企圖改變各國戰爭紛爭的局面,改變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後來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後,又被魯君召回國,在此期間創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孔子的幾條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名言對我們教育很多,比如說: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本身不喜歡學,不會學,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他,也沒有教他的必要。
這句話給我們的教義是十分大的,告訴我們,要主動學習,態度端正,要對學習抱著喜歡的態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
這樣老師才會對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師見你學習態度好,必定會想:「他(她)是一個有希望的學生」,也會因此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會有更多學習新知識的機會,也不會讓老師天天一副「苦瓜臉」對著你,豈不是一舉兩得!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我同樣記憶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這句話讓我終身受用,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講仁義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然後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這樣的人,以後必定會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們雖然談不上「千古流芳」,但這樣做至少不會「遺臭萬年」。
所以,《孔子》這部影片對我們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論是孔子的政治思想還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給了我們後人很大的啟發!
曾幾何時,他為了傳播這正確美好的思想而到處顛沛流離!為了改變這紛爭世界還老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為了對後人的正確教育、啟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難、傾注了多少心血!
H. 電影孔子觀後感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群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後來有著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可以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著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電影觀後感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裡。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艷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為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
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症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
媒體的擔憂,在現在看來有驚無險,《孔子》並不會因為阿凡達遭到票房威脅。中國的歷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禮義仁和備受推崇,胡玫的實力也得到見證。
子》上映已經幾天,觀眾的反應截然分為兩派,以專家學者為首的一派力挺之,而普通的觀影者則力拍之,他們感到這部影片平平無奇,之前看到發哥又是下跪又是掉淚,以為會很好,結果看完之後發現自己被發哥忽悠了。這個結果讓我既有些意外,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
說是意外,是因為《孔子》這個電影就類似於丹、易中天的講座,都是想把傳統文化的知識以一種輕松的形式傳遞給大家。但於丹和易中天收到的是普通觀眾的熱烈追捧和學術界的陣陣鄙視。具有同樣性質的《孔子》卻得到了相反的待遇。說是情理之中,則是因為我也算是半個專業人士,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在幾個地方流下了眼淚,我可以說,我確實是被這部影片感動了。
一處是孔子厄於陳蔡,影片設計了一個師徒眾人分一碗馬肉湯的情節,這一情節屬於電影的常用橋段,感人度並不高。但當我看到師徒眾人在寒風中高歌起舞時,我突然想到了那句「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又想到了孔子對顏回的那句評價「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聯想及此,我才恍然,原來這馬肉湯和師徒狂舞的情節正是從這句話中來的。
第二處是子路結纓而死,影片在背景旁白那裡出了個小紕漏,不太符合《史記》的記載。電影里說的是,子路是為了保護衛出公出奔才死的,其實在子路趕到之前衛出公早就已經流-亡到魯國了,子路是去討說法的。但我並沒有在意這一點小紕漏,因為電影中的這一幕勾起了我對子路之死的愴痛之情。孔子曾經說過:「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君子死義,這一句評語足以告慰子路的亡魂,使我們看到儒家士人的剛烈一面。
第三處是顏回英年早逝,古籍中沒有說清楚顏回的死因,只是說他英年早逝。於是,電影就利用了這樣的史實空白,為顏回找到了一個死因,就是為搶救聖人竹書而凍死於冰河之中。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我以為,此時應當出現那句著名的「天喪予!天喪予!」了,但並沒有,孔子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裡,茫然如求,若有所思。這一場景使我想起了《詩經·黍離》中的那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毛詩說《黍離》是閔宗周之衰,三家詩卻說是悼亡詩。)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而在影片中,顏回愛孔子的大道多過愛自己的生命,現代人可能不能理解,一個人為什麼要為幾捆竹簡死去活來。文獻專業出身的人卻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傳承是多麼不易,有時就是靠那幾捆竹簡來存亡繼絕。顏回一死,孔子便覺得是天將喪我。但孔子還說過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其實就和他傳道於天下的精神多少有點違背。真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嗎?其實,在孔子看來,應該是「生無所息」,君子傳道,死而不已。
第四處是子見南子,這是本片中最大的噱頭,也是最受人爭議之
I. 誰能給我一篇2000字的孔子影評
胡玫導演說了,全世界的華人都應該看孔子。而且還似乎說過看了孔子不哭的人不是人。不得不說,這話說的在理,我們心中的孔聖人一下子落魄為一個滿嘴空想的糟老頭子,我流淚了,這不是我們的孔子,也許為求真實,也許符合史實,甚至也許為了便於商業炒作,但是我真的不希望孔子的電影拍成這樣,因為孔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精神,我們不想看到孔子的無奈,我們希望的看到的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孔子。
看電影前我就知道這部電影註定令中國人失望,無論是子見南子的宣傳,還是阿凡達被迫下線的爭論。試問,難道我們看過的大片,看過的巨制有這樣的嗎?如果2012宣傳的是錯綜復雜的戀愛關系,阿凡達宣傳十月圍城被迫下線,估計大家也就不會去看了。首先我覺得這是不自信,沒有人會因為阿凡達的續映就不考慮看孔子,即使阿凡達下線,該不看孔子的也大有人在。其次我覺得這是宣傳的錯誤,國產片的投資和製作必然比不過好萊塢巨制,但是我們有我們的優點,難道我們僅僅為了子見南子這樣的曖昧戲就去獵奇?真是笑話。
無論如何電影我還是看過了,也對得起我作為華人的稱號。也哭過了,證明了我確實屬於高級靈長類的地位。但是電影真的很濫,發哥也不再是以前的意氣風發,他老了,雖然有孔子的心,但是已經沒有作為孔子的那種氣了。他可以是叱吒風雲的新加坡海盜,但是演孔子,就覺得略輸一籌。周迅的南子戲份不多,但是作為宣傳的重點,其實演得也算可以,基本滿足了一個風塵女子的形象。但相比以往的演技,我覺得也是差了很多。其餘的人也沒有必要評論,孔子主角的失敗已經註定這是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相信慘淡的票房將證明這一點。
實實在在說,我不不是喜歡儒學的人,我覺得無論是儒學的禮義還是老子的無為都不是我喜好的。對於儒學的酸腐我很是厭惡,看到如此落魄的孔子我應該叫好。但是本著求實的態度,我還是說孔子不該是這樣。孔子能文能武,是個全才。印象中的孔子應該是那個喜好山水,不求名利。功名為所用,不為其累的聖賢,而不是這樣苦苦追求功名的人。孔子的論語中的大道理我們都知曉,但是他的淡泊卻少人理解。很欣賞論語·先進里的那段侍坐:「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不難看出孔子希望的其實是一種恬淡的生活,很小資,很浪漫的。但是我們都把他捧得很高。我不敢說我多理解孔子,但是我想說,既然我們要還原歷史,為什麼不把孔子的浪漫情懷表現而單單宣傳子見南子?雖然滿足了部分人的獵奇心態,但是難道不是對我們心中孔子的一種褻瀆嗎?
影片中也有出彩之處,比如朝堂論辯,會見齊王。但是怎麼都覺得這是藺相如呢?算了,電影無非娛樂,何必自討苦吃呢?
J. 求孔子電影觀後感1000字以上(文言+白話)
觀影而起,月夜高懸,內心之涌動靜而些許波瀾,湧入思緒隨古語徜徉夜空,然提筆久久難下。如是觀後之感,不如道道孔子勵志之言。
——題記
長須飄然,是你么?平步而來,告弟子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低頭沉思,答曰,記下了。
孔子之道,簡而精短。這句「弘」表寬廣,「毅」是言強忍的象徵學習精神的格言不僅為作為曾家家訓,也是我一直所謹記的省身之言。無論是電影中呈現的,還是在書中我們獨到的孔子形象,那種為人師表,受人敬仰的偉人卻又實在的老師形象便會浮於腦海。作為老師,與其說孔子所傳授的道業是識字,是知禮,在我看來,倒不如說是傳授一種狀態,一種精神。正如這句話說的弘毅,任重道遠。古往今來,求學而自比賢明者不在少數,而真正領會求學精神,並能理解孔夫子所提之「弘毅「者卻寥寥無幾。我曾反復讀起這句話,背起這句話,想起這句話,我想,夫子所說的弘毅是一種在學習上高於我們現在總提到的吃苦耐勞堅持精神,而任重道遠也不單單指我們要轟轟烈烈的有所作為,他所指的在我看來應當是士所有的一種狀態,學習的精神——將吃苦耐勞的學習精神化為平常,化為性格中的寬容與廣博,所承擔的任重道遠因當時思想上的進步,而遠非金錢,地位,名利。
悵然眺望,是你么?駕車而來,告弟子一句:「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至少能改變人的內心。」凝神思緒,答曰,記下了。
孔子之言,頗有現代之感,實之細細向來,無論古今,哪怕是作於高懸於正大光明牌匾下的皇上還是奔波於荒野繁城間的無名旅人;哪怕是手握重兵令天子畏懼三分的魯國大相國季恆子還是在金色稻田中辛勤勞作的百里農民,這句話的意義所針對的是所有人,盡管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可以成為此話的載體,自己所抱怨的煩惱與不安早已有簡明的詮釋,這詮釋遠比拿一本厚重的大話書道的犀利與實用。是啊,有多少人能做改天換地的英雄,大部分人所抱怨和令其不滿的生活我們本來就無法改變,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試著改變自己的內心呢。我們可曾想過組成世界的元素遠比我們所掌控得多,哪怕宙斯的神力也沒有理由能夠改變世界,然而人的本心,這個看似簡單但卻不易掌控的東西卻可以讓我由於改變視角改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我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長講的調整心態,即是指改變本心。簡單要旨,難做之事。或許這也是先輩所以往他的後人們一生追求的境界吧。
白發蒼顏,是你么?蹣跚而來,抱顏回屍體感慟:「天喪予」 弟子無言。
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而在影片中,顏回愛孔子的大道多過愛自己的生命。
白發蒼顏,是你么?蹣跚而來,慟,子路結纓而死。弟子無言。
夫子道:「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這是孔子對其傳儒道,秉儒道而死的子路最有力的哀悼。君子死義。
白發蒼顏,是你么?俯坐於木階,捧一本春秋。「後人對我的贊賞是因為這部書,對我的誤解也是因為這部書。」
孔子生前顛沛流離如喪家之犬,死後極盡哀榮成萬世師表,後世之人或膜拜之或鄙夷之都不過是歷史匆匆帶過的一筆,無關緊要,因為孔子在世之時恐怕從來沒想過自己如何偉大或者渺小,他只是擁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並且為了一個理想不斷前進而已,無論是困境還是得意之時,傳道,修身,以己之力造福於天下,這些從未隱去的堅持才是孔子的偉大之處。
凌駕於浮雲之上,上善若水,孔子道只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