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梁祝電影觀後感

梁祝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01 15:03:05

① 觀《梁祝》後有感

聽《梁祝》有感

浙江省盲人學校 高二普 陸潔

在這樣一個似乎有些陰冷的早晨,聽著《梁祝》這支傳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經彷彿沒有一種言語能形容。波瀾不驚的思緒在樂曲自然的催化下顯得更加林亂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聲音把我的思想與樂曲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也許是聽了太多遍這支樂曲的緣故吧,潛意識下不禁升起了一絲淡然的憂傷。但音樂總體呈現給人的景象是歡樂的。這讓我自然想到了陽春三月,白鳥輕飛,兩個素不相識的學子相遇在這美好的世界。

樂曲繼續進行著,我的思緒也隨之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台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就在此時,一個劫數的到來又似乎預示著這段情緣的哀惋和痛苦。(這當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許是對這一主題聽人評析的太多的緣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離。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凄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凄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難道幾千年來所有的女子都同樣受著這種壓迫嗎?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如夢如幻的一切漸漸平息了,樂曲又奏出柔緩的段子。陽春三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叢中翩翩起舞,形影不離。樂曲從祈願轉變維勒幸福。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筆下的傑作吧。我忽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一個這樣的結局顯得太過於牽強了,盡管他把這段愁怨變成了忠貞的誓言。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浮現在我腦海里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著一家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面對此我並不能說出什麼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這在現代社會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棄,給兒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筆匆匆寫下這一連串感言,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只是我,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聆聽《梁祝》後的一點感想和希望。

簡評:

這是高二學生在本學期音樂期中考核時寫的一篇聽後感,要求在一節課(四十分鍾)內完成聽和寫的考核任務。雖然文章的情節敘述多於感受描述,但文筆的流暢表達,不禁令人驚訝。一個盲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並委婉地表達情感,確實可貴,不失為一篇美文 。

聽《梁祝》後感 [無憂子 發表於 2006-3-24 18:29:00]

傻男偏遇痴情女
父命難違東西離
幾度挑逗自做媒
山伯不解英台情

樓台一別泣血淚
紅黑兩塊鴛鴦連
一生情,兩世愛
牡丹自嘆多薄命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情事多滄桑
今日再遇祝英台
愛她三生都無悔

悲嘆梁兄讀死書
不識女兒送連理
夢中桃花早凋零
錯錯錯
青香三支拜天地
兩只蝴蝶笑花叢
質本潔來還潔去
白發三千誰侍奉?
難難難

② 電話版電影梁祝觀後感500字

在這樣一個似乎有些陰冷的早晨,聽著《梁祝》這支傳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經彷彿沒有一種言語能形容。波瀾不驚的思緒在樂曲自然的催化下顯得更加林亂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聲音把我的思想與樂曲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也許是聽了太多遍這支樂曲的緣故吧,潛意識下不禁升起了一絲淡然的憂傷。但音樂總體呈現給人的景象是歡樂的。這讓我自然想到了陽春三月,白鳥輕飛,兩個素不相識的學子相遇在這美好的世界。

樂曲繼續進行著,我的思緒也隨之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台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就在此時,一個劫數的到來又似乎預示著這段情緣的哀惋和痛苦。(這當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許是對這一主題聽人評析的太多的緣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離。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凄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凄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難道幾千年來所有的女子都同樣受著這種壓迫嗎?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如夢如幻的一切漸漸平息了,樂曲又奏出柔緩的段子。陽春三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叢中翩翩起舞,形影不離。樂曲從祈願轉變維勒幸福。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筆下的傑作吧。我忽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一個這樣的結局顯得太過於牽強了,盡管他把這段愁怨變成了忠貞的誓言。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浮現在我腦海里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著一家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面對此我並不能說出什麼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這在現代社會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棄,給兒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筆匆匆寫下這一連串感言,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只是我,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聆聽《梁祝》後的一點感想和希望。

③ 動畫片《梁祝》觀後感600字

蝴蝶的傳說-梁祝觀後感.蝴蝶的傳說-梁祝觀後感...愛情,永恆的主題 ..(轉)雪萊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且看這草長鶯飛、萬物都帶著勃勃生機的春天,他們相遇了。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年不鍾情;春天、年輕、帶著憧憬和期待、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尤如<仲夏夜之夢>中那青澀而又忍不住好奇暗自窺望的眼睛,此情、此景,勾起人無限的遐想。 .. ..「巍巍兮高山,湯湯兮流水」,高山流水是中國人對知已的評價,也是愛情中的陽春白雪。高遠的意境下,飄飄緲緲的幾句吟頌,這樣清風朗月般的少年,叫人如何不愛;英台算的上鬼靈精,放完紙鳶,又來捉弄山伯,卻也忍不住以紙鳶比擬,暗自試探;可惜山伯太憨直,雖然發現了英台的耳環痕,卻從未做過任何聯想。 .. ..十八相送延續著前半部分明快輕松的基調。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送君千里終需別,此時一個已是情苗深植,而另一個卻還蒙在鼓中,只為兄弟告別而感傷。 .. ..若非師母道破天機,山...伯才恍然大悟,聯想起過去的種種,欣喜無法抑制,激動之餘,對著四九大叫:你知道嗎?祝公子是個女的! 這時,我看到了一個直白、簡單的梁山伯. ..山道上,響起輕快而急促的腳步聲,眾學友擁躉著梁山伯,直奔山下而去。同樣的山路,不一樣的心情,曾手挽手送走的賢弟轉眼間就成了將執手到老的紅顏知已了,三年的相處,已經深切了解了彼此,而這三年,二人間也只隔著一碗清水的距離。那種幸福感、滿滿的、滿滿的填滿了胸襟,多得要溢出來;這種幸福感染了所有的人,雖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將要走向哪裡,但還是抵抗不住幸福的來襲。這就是愛情永恆的魅力,即使千百年後千百次的回味也一樣不覺得無味~ .. ..心心念念的九妹終於婷婷站在眼前,一聲「賢妹」,忽然讓我看到了陸游的影子,一樣熟悉的蹙眉,一樣的深情款款,聽到心裡輕輕地嘆息了一聲。再定睛,兩人間已是咫尺天涯。而山伯不是陸游,他沒有糾問、沒有狂風暴雨般地宣洩,在面對事實後,他靜靜對他的心上人訴...伯才恍然大悟,聯想起過去的種種,欣喜無法抑制,激動之餘,對著四九大叫:你知道嗎?祝公子是個女的! 這時,我看到了一個直白、簡單的梁山伯. ..山道上,響起輕快而急促的腳步聲,眾學友擁躉著梁山伯,直奔山下而去。同樣的山路,不一樣的心情,曾手挽手送走的賢弟轉眼間就成了將執手到老的紅顏知已了,三年的相處,已經深切了解了彼此,而這三年,二人間也只隔著一碗清水的距離。那種幸福感、滿滿的、滿滿的填滿了胸襟,多得要溢出來;這種幸福感染了所有的人,雖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將要走向哪裡,但還是抵抗不住幸福的來襲。這就是愛情永恆的魅力,即使千百年後千百次的回味也一樣不覺得無味~ .. ..心心念念的九妹終於婷婷站在眼前,一聲「賢妹」,忽然讓我看到了陸游的影子,一樣熟悉的蹙眉,一樣的深情款款,聽到心裡輕輕地嘆息了一聲。再定睛,兩人間已是咫尺天涯。而山伯不是陸游,他沒有糾問、沒有狂風暴雨般地宣洩,在面對事實後,他靜靜對他的心上人訴...說了思念,然後藏起滿心的失落,換回了信物(摺扇),打算就此告別。英台也從少不經事的女孩子一夜間長大,默默地相送愛人離去。驟然二人看到了摺扇上一樣的題詩,心潮的大堤轟然決口。分易分,聚難聚,人生有太多的無奈,愛與難愛的千古一嘆。 .. ..山伯最後的心曲在一片凄涼清冷中委委道來,若大的空間只一榻一人一扇,形影相弔。到了生命的盡頭,他還忍不住為英台作為女子身不由已的命運而痛惜,為曾經的相識相知而感恩。至真至誠的梁山伯阿,用自己的一片坦盪無私的愛,詮釋了愛情的真諦。也正因為此,英台對已經生死兩隔的戀人宣告:生死永隨梁山伯,才會成為愛情的詠嘆,也為這段絕美的愛情故事畫上了一個最讓人心悸的句號。 .. ..而最後意境完美的化蝶也許可以看作大家情感上的安慰,今生於現實世界裡在一起無望,終於,在另一個世界中,看到這對戀人永遠相依相伴。 ..整出戲里,以越劇曲調為主出現的梁祝經典的音樂貫穿始終,每次恰倒好處的運用都起到推波...助瀾畫龍點睛的效果,作為觀眾的我們隨音樂心潮起伏情緒跌宕,沉醉於愛情的甜美與無奈之中. ..全場無蝶,即使到最後化蝶一幕也沒有彩蝶的出現,郭曉男導演用扇子來代替蝴蝶不免讓我聯想到2000年日本寶冢歌舞劇團來中國演繹的日本人心中的梁祝,也許是因為茅茅常會帶團觀摩他們的演出而受到了TAKARAZUKA一定的影響吧.其實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有些許失落,畢竟中國人心目中那兩個美麗的經典蝴蝶形象至少應該出現一次(我認為在花草從中出現兩只小蝴蝶,然後再以人以扇代替比較好) .. ..事前最擔心「形式美」過了頭;但是看完首場<梁祝>後卻是忍不住贊嘆連連,所有對這出戲的感覺都寫在上面了,故事、人物、情境已經基本完美的地演繹了這個梁祝這個永恆的愛情主題

④ 《梁祝》觀後感怎麼寫求助……急

演出觀後感:這只「蝴蝶」會飛得更高

一曲《梁祝》,曾牽動多少中外觀眾的浪漫情愫。昨晚,「梁祝」的悲情故事和不朽旋律,又化為斑斕彩蝶翻飛於芭蕾舞台之上,引來關注的目光。

芭蕾新作《梁祝》是在充分尊重民間故事和運用同名小提琴協奏曲主旋律的基礎上,以現代的眼光進行大膽改編和創新,為觀眾帶來了新的視聽享受。「共讀」、「送別」、「抗婚」、「化蝶」的結構也是借鑒戲曲作品的經典四幕框架,但創新之筆處處可見。馬文才在「共讀」中以紈絝子弟出現,而第三幕中又成為與封建勢力沆瀣一氣、阻撓梁祝相戀的對立面,善與惡、美與丑的斗爭更為直接。作曲家徐堅強把具有濃鬱江南風格的越劇音樂作為基本旋律框架,把25分鍾的一曲《梁祝》演繹成一部跌宕起伏的芭蕾交響作品,足見其功力。舞美和服裝也是一個亮點,按春夏秋冬四季遞變而設置的四幕場景,巧妙地配合了全劇基調由喜到悲的過程。主要演員所穿的經改良的中式芭蕾舞衣和「蝴蝶」的服裝,也基本符合表情達意的要求。主要演員的舞蹈語匯力求揭示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尤其是以不同色彩的蝴蝶群舞象徵和襯托梁祝的愛情,也是值得肯定的嘗試。

一些專家認為,芭蕾《梁祝》的藝術創新起點不低,但還是「初步」的,全劇各個藝術部類的調整和雕琢,還有很大的空間。如第一幕「英台之夢」與現實之間的「切換」,很多觀眾沒有看明白,可否藉助燈光和舞蹈次序變化交待得更清晰些?「十八相送」的戲似乎沒有做足,「蝴蝶群舞」也有些喧賓奪主,梁祝「一步一回頭」的纏綿情緒沒有配以相應的舞段渲染;祝英台「撞墳」之後,似可發揮芭蕾劇浪漫想像的特點,讓男女主人公以一段雙人舞強化其悲劇色彩,這也許要比墓室轟然而開後馬上切換成滿台彩蝶紛飛更令人回味無窮。

盡管它並不算完美,但藝術家們歷經數年磨礪,終於使它在原創芭蕾的舞台上「站立」起來了。相信日後再精修細改,這只「中國蝴蝶」會飛得更高

⑤ 《梁祝》讀後感

化蝶——《梁祝》讀後感 相遇·暗香浮動 手起,弦動。 那個草長鶯飛,杏花煙雨的三月,她脫去珠環玉佩、綺羅素裙,換上清風盈袖、儒襯方巾。遠離高牆深院,煙鎖輕閨。盈盈含笑,縱馬千里,只為出現在你的眼前,溫潤許久不曾的眼淚。 三年的同窗伴讀,無數清風明月、花前月下。他和你撫琴作畫、游戲山水。三生石上早已鐫定的情緣彷彿從未分離,枕間平放的清水,映出你無邪的內心和她嬌羞的容顏。 裊裊燃香前,她早已背叛你許下今生的誓言:「山伯,我不要做你的結拜兄弟。我要做你一生一世,白頭不離的妻子!」這段古老的愛情劃破天際,漫過歲月,穿過時空。像風華絕代的女子,凌波微步、姍姍飄來。沒有什麼比得上這無意間邂逅的美麗。習慣了這鋼筋水泥世界中猙獰的嘴臉,麻木了這掛著偽善面具的虛情假意,冷漠了儀表堂堂下吃人的罪行,人與金錢相處的很尷尬。這鋼筋水泥,物慾橫流的森林中一切,相比之下顯得如此虛擬、做作!誓言·不離不棄 風吼,雨泣。 白駒過隙,春去秋來。你憑欄眺望,穿了秋水,也不曾見他的身影。等待你的,只剩父母定下的聯貴之姻。 你無力抗婚,正如他無力帶你私奔。貧窮剝落了他的尊嚴,也剝落了他的容顏。你苦守樓台,可望牆外飛來裹紙的石塊,擊落心中的牽掛與相思的諾言。 夢里花開,夢里花落,零落的只剩燃雪焚霜的嫣然。你我不是神,一潑,水就灑出來,一摔夢就碎了,而你一離開,她的魂魄也就散了。 不懂的如何表達愛情的我們,還以為相愛就像風雲的善變。你要驗證這明月台亭的誓言嗎?夏雨雪,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份至死不渝的愛情,勝於你我的生命,勝與煙雲般的榮華富貴。 一聲沉雷,帶著祝府與封建禮教的黑暗,硬生生的扯斷了一份甜蜜的夢,將怨恨,聚散擊的遍體鱗傷。出身,門第這兩座散發著腐臭氣息的大山,無情的碾碎了相思。在那人吃人的社會中,任何具有純美意識的東西的存在,都是它生存下去的嚴重阻礙,於是悲劇也就應運而生了。 「梁祝」式的愛情至今沒有出現在冷藏保鮮膜中出售,並不是我們的時代沒有真愛,而是我們將愛浸在慾望中,變質過期了而已。別離·三生緣淺 心碎,弦斷。 等待是如此的漫長,你的相思彎成消瘦的殘月,冷照那憔悴的前程,在這寂寞幽寒的樓宇。你將前程與相思插進祈願的香爐,用燃燒生命代價換取半世的廝守。 雨恨雲愁,相思寒衣。你盼來的卻是他鬱郁而終的噩耗。十里長亭你望眼欲穿,茫然等待也換不回他遠去的身影。 你有淚卻無悲,那纏綿亘古的愛情如同麻木的群山一般漸漸死寂…….. 你披上紅紗,揉碎眼淚,向著世人眼中的富貴,嫁去。於是,任眼淚汩汩成泉,滾滾成江,滔滔成海……… 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所沉積而成的牆壁是不會被幾聲微不足道的哭泣或悲劇所震撼的。沒有愛情,沒有親情,沒有相思,彷彿世界上的一切都拋棄了祝英台,把她關在絕壁的籠中。我們也會有類似的境遇,當自己一人孤獨無助時,恐懼與屈服會爬上我們的心頭,但無人喝彩我們依然可以昂揚向前,沒有掌聲我們依舊可以虔誠的唱歌,像你一樣,勇敢的對世界說:「不!」傷城·天上人間 凝眉,莫愁。 清冷的雨下了,三天三夜。濕了翅膀的蝴蝶在頹廢的芬芳中悲傷的盤旋。 艷麗的彩霞披,遮不住你枯瘦的身軀;璧耀珠輝,掩飾不了你成灰的容顏;喧天的鑼鼓煙火,挽不回你歸去的決心。脆弱的你,逃不出這悲漠悲兮的惆悵。蕭瑟的青冢,孤立於凄凄的路旁,撕出一道長長的思念。摘去鳳冠,褪去嫁衣,白衣素縞的你,愴然奔向冰涼的墳塋,淚水滴下,凝成你欲碎的情腸,一句相思,竟耗盡了你一生的精力……. 心中的血,傾瀉著畢生的溫柔。你揮袖轉身,而鮮血如紅唇,輕輕地吻在身上,曳著青煙,散去…… 天長地久的諾言,萬世千生的相伴,鏤空的海誓山盟,都化作過眼雲煙,在空中彌散。淚水洗過的天空,會更加明亮。你會看見他正趕來,青鳥引路,喜鵲為伴,還有一雙蝶兒,輕舞於明月花間。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相思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胸前。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人間,不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不懂的如何表達愛情的我們,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心碎弦斷,只有餘音繞梁;人醒,夢亦醒,一醒就是千年美麗。這段凄美的愛戀,依舊守候在華夏的記憶里,為不堪的我們編織著亘古的纏綿,在愛情的史冊里留下最動人的一頁……生不同衾死同穴/化作一對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練衣洞府/香雨人間——【化蝶】

⑥ 梁祝動畫片的影評

聽說收視率很高,買了花樣少男少女盤回來看,結果第二蝶無緣進我的光碟機。這樣的故事,看過相視一笑,難入心底。即便是論情節,我也覺得梁祝書院里的風波比起花樣好看了許多。我喜歡這種清清淡淡的搞笑,不刻意不做作的讓人會心一笑,清淡雋雅,清風古韻,不顯山漏水,卻余韻綿長悠遠,唇齒留香,直入心底。
非常喜歡雙飛這首歌,時常想,音樂究竟是唱者的世界還是聽者的世界呢?有時候很珍視聽音樂時候那種剎那的感動,不願去動筆斟酌而錯過那份當時的感觸,心裡的感受和筆下的畢竟不同啊,或許因為心裡的東西是自己的,而筆下的卻可能是別人的吧。即便是自己的感受,來日看來怕也沒了當初的那絲悸動了吧。初時聽到這首歌,只覺得曲調琅琅上口,曲風幽遠,很古色古香,歌詞哀婉動人,詩情畫意,美得不真實。直到看完下部,再聽此曲,一寸一寸的隱痛,說不出的哀傷。同一曲,在人心確實如此不同。好悲傷好悲哀,這是它給我的感覺,不同於8號當鋪的沉重,有種好不真實的輕飄飄的感覺。一種不屬於塵世的飄忽、泣美、哀柔。打碎了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現實的無奈壓抑,再不能面對現實的醜陋。聽時便想,那樣的清新、那樣的堅強、那樣的心意相通、那樣的愛情神話是存在的么?時常覺得這世界上必然有另一個自己,只是無緣遇到。如果當真有8號當鋪,我願去交換一個相遇的機會,可是這樣的情這樣的人,獨一無二,何其珍貴,我又有什麼值得拿來交換呢?此時才發現自己的人生如此匱乏。
陶大叔說,緣份的巧妙,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而在於心靈相通的兩人碰巧相遇。朋友,是兩顆相通的心偶然的碰撞。友情,尚且如此,愛情呢?更甚吧。即便是在封建思想獨霸的古代,愛情仍然沖破了束縛留下了幾朵美麗的印記,一如梁祝。不管那樣的故事有多少渲染的成分,但是那絢爛如流星般的飛弧確是人們心理最美麗的願望。男尊女卑、身份等級,亘古以來,男人和女人仍不停的上演著一幕一幕的愛情,無怪乎愛情至今是熒幕上的永遠主題。是啊,明明毫無牽連的一對男女,竟是為了這個名為愛情的東西,牽牽念年,不離不棄,甚至生死相許。這是友情和親情無法比擬的。愛情啊,當真是無解。
梁祝,是悲劇,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悲劇之首,看著他們相殉化蝶,我哭了。但是我也無數次告訴自己,他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不僅僅以另外的方式擁有了彼此,能夠相識相遇相惜相戀,本身就已是難得的幸福。人生,能有一個這樣的人,這樣一段情,何其幸運?
自小聽說過梁祝的故事,對那首經典的曲子更是熟悉,這是中國人都知道的事。可是我卻不喜歡這個故事,更沒有更多的觸動。在我心底里,這對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太過軟弱。也許死已是人最大的抗爭最大的勇氣,但我真的覺得他們很懦弱,甚至沒有為彼此相守努力過。不過若果真他們逃婚了,怕也就沒有這個故事了,後人也便無從得知。其實我一直認為這個故事再簡單不過,同窗三載,相知相戀,家族門第,難以結發,山伯病逝,英台殉情。這個故事裡,很老套的,我覺得英台是主角。女人,當她愛了,倔強,堅強,決絕,絕戀。試想換過來,如果英台病逝,山伯會否相隨呢?很可怕的念頭,但我有時候會略帶諷刺的問自己。若說這個故事有什麼值得我側目,那麼就該是祝英台了。生死相隨,這就是女人,為愛,是女人的另一生命,因其真,為其著。這份勇氣又與那些所謂的貞潔烈婦之名不同,為的不是聲明,只緣於心底的情。在那個故事背景下,祝英台的殉情之會背上不孝不潔的罪名,死後難得清名,應該無人想到她的死會激起人們心裡的桃花,那麼此舉無疑出於真情,需要勇氣更需要堅定。女扮男裝不為世俗所牽絆,為愛而死,這樣的女子,該是不俗的。而能讓這樣的女子愛上的男人,又該是如何的呢?也該有著不凡的心智吧。
片中的英台,不夠溫柔不夠柔婉,但確是我心中的祝英台,倔強、堅強、獨立、聰慧,善良,才氣縱橫,追求自我,倨傲清高而又蔑視權貴,有著不屈從於現實而又面對現實的勇氣。而這個梁山伯應該說是個完美化的梁山伯。我心中的梁山伯,該是這般謙和、善良、正直,猶如春風白雲,悠悠飄盪著的清風雅韻。片中的男主角更臻完美,彷彿天使般纖塵不染。反過頭去看,發覺早在他二人船上再度相遇,言語之間,已是註定後來的相戀。他們是一種人,用心活著的人,不屬於塵世的人,有著最真的性最摯的情。書院三載,歷歷往事,曲曲折折,生生死死,只是更印證彼此的相知。如果再問同樣的問題,我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不論他們誰先辭世,後者必定相隨不棄。倘若不曾相遇,或許他們會如世人一般別娶他嫁,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只可惜對他們這樣的人來說,愛情不是調味劑,而是無法戒除的毒葯,一旦沾染難回原點。
如果梁山伯是那輪溫暖的日,那麼祝英台無疑就是那彎清冷的月。英台是剛中有柔,山伯則是柔中帶剛。在我眼中,英台很堅強,骨子裡溢著一份清傲,是清冷的藍色;而山伯是柔和的白色,梁山伯的個性就像那首詩,抱著出世的心態入世,濟世救人,總泛著最溫暖的色彩。他們兩人是註定相愛的,還記得船上相遇,那句敬其神而非好其色,已然昭示了二人的心意相通。假如沒有梁山伯,那麼英台或許會平靜的求學三載,歸家嫁人,只因她心裡追逐的世外桃源不曾存在,期盼的美好靈魂不曾出現,現實依然是如故。英台身為氏族嬌女,的確沒有一般氏族惡習,但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清傲品性,而她這份品性也正是吸引馬文才的地方。她雖善良正直,但也不可能與貧民打成一片,換句話說,缺乏一個管道去體現她的真她的善。而梁山伯責正是這個管道,藉由他,英台看到了印證了世間的真善美,也是因由他,才使得英台掩藏在清傲背後的真善得以更適度的展現。試想,官兵圍困貿縣,幸有良葯,若英台身為縣令,會否相救?或許,但絕不如梁山伯一般沒有絲毫猶豫。聰慧如英台,她懂得梁山伯的善,或者在知他的同時也印證了她心底最深的想法。英台是處在現實和真善沖擊下的堅玉,山伯不然雜質的光正為其掃除了陰霾,開啟了一扇門。而山伯愛的是則是英台的遺世獨立。八哥有句話說,舍妹向來自專,無人能撼其心志。無論是對馬太守的怒目相視言辭相對,不畏強暴,蔑視權貴,還是特立獨行追求自我,女扮男裝讀書求學,古靈精怪,花招百出,靈動清俊,都再再說明英台有顆堅定的心魂。
說說馬文才吧,他的確是戲中另一個看點。其實這部戲里的看點實在太多,人物的塑造確實豐滿鮮活,那種輕輕淡淡的搞笑方式讓人莞爾,仿若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淡雅雋永,回味無窮。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在問,為什麼祝英台不喜歡馬文才而喜歡梁山伯,為什麼祝英台對馬文才那麼絕情。馬文才的個性是桀驁不馴的,是孤僻的,更是孤獨寂寞的,像長不大又死不承認的孩子般的任性脆弱,又像是做給英台的老鷹風箏般的孤傲難觸。如他所言,就算這只老鷹再怎麼凶惡,它不還是攥在手裡,要它怎樣就怎樣,不會有絲毫違背。可惜英台卻不是那個放鷹的人,她要的不是馴服,而是比翼雙飛;不是傾心付出,而是心意相通。同樣對她好的兩個人,對馬文才看似絕情,看似不公平,實際上這便是祝英台,她是忠於感情的人,不會因誰對她好便愛上誰。假若沒有梁山伯或是先遇到馬文才,結果會不同么?在英台和文才一同下山尋找陶淵明的時候,我也私心的希望他2人有些進展的,直覺不討厭馬文才這個人物。但劇情安排沒有,其實後來想想,倒也合該如此。祝英台的個性是強悍堅定的,是震撼人心的,而非旭暖人心。倘若英台有著梁山伯那樣陽光般溫暖的性格,那麼我想馬文才和祝英台必然會有著牽扯不清的糾葛了。可惜,祝英台不是太陽,馬文才愛上的是一輪清冷的月。祝英台不是張無忌,更有著最堅強獨立的心志,情感堅定而鮮明。人們常說愛情是沒有理由的,我卻很不贊成這種說法。在我看來,愛一個人是有緣由的,只是或許這緣由太繁雜厚重,難以表達罷了。愛或不愛有理由,卻沒有選擇。如果可以選擇愛或不愛一個人,那便不是真愛了。當所愛出現,也許現實無奈掙扎沖突接踵而至,但愛卻是無從抉擇的。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愛如影隨形。英台和山伯本質上是相通的,而文才卻與他們「道不同」。總有人說不相同的兩個人才真正相稱互補,如同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但前提是這2極有著共同的特質,一塊磁鐵是無論如何吸不起一塊木頭的。無疑,應台山伯和文才有著本質的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文才再如何付出也不可能打動英台。馬文才,是我們這個時代偶像劇里的最佳男主角,有著顯赫的家世,英俊的外貌,孤高的性情,堪憐的童年,脆弱的心智,難近的性情。這樣的人物,對現代的女孩子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可惜我們都不是祝英台。祝英台愛的正是這個時代沒有的那個傻傻的獃獃的,什麼都沒有的梁山伯。
講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說演員了。其實本人對何潤東、董潔都不感冒,尤其是看過秦王李世民,更覺得何潤東外表實在抱歉,不過身材很好。印象中他都是演那種裝酷耍帥的角色,很難想像他演書生。看過之後不得不承認,他演出了梁山伯大憨、大孝、大仁、大義的形象。誰規定書生就一定要是小白臉,一定是瘦弱矮小?人物如何不在色而在神,演出神才算是成功。這個185公分、有點黑的梁山伯很形象,如同初生的旭陽一般溫暖人心,至誠至孝。也許這個梁山伯不夠帥,但是看罷之後真的一如英台所說,他笑起來好溫暖。這樣的人物或許不符合現代審美標准,但是卻是應合了故事人物的定位。董潔的祝英台很有味道,沒有過多的江南女子的柔美,但是卻多了股子清傲獨立,沒有弱柳扶風的姿態,卻有著金剛難移的心志,就連羞怯都多了份自持。在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敢於女扮男裝求知向學,不理世俗以死相抗,這樣的女子該有這種心魄。至於馬文才,我覺得這是個現代版本。山伯病逝,應台撞碑入墳,以其性格,毋庸置疑。如果英台先逝,那麼山伯大概不會以如此激烈的方式結束生命,很可能是慢慢將自己折磨致死。而文才呢?他也愛英台,但他會以死相隨么?說到底,山伯和英台之所以生死不離,是因其愛的刻骨,愛的深邃,心神相合。試想一個人如何失去自己的心魂獨立存活呢?而文才和英台卻不是,所以說其實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看這戲,賺取眼淚的還不是生死相隨,而是為愛求生而不得的悲愴與無奈。或許對他們來說,死是最後的選擇,卻也是最自由的選擇,而為彼此而生,竟是可望而不可求。無望的活著,竟也是種奢望。印象最深的是樓台相會和山伯拚命的求生。當山伯倉皇的問著喝了葯會好對不對,讓我再多活幾天好不好,我怎麼也忍不住眼淚。當生為不可得,那份達觀知命進而安撫母親的體貼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梁山伯,或許這個時候他已知英台必然不離不棄,無論怎樣抗爭怎樣阻止已是定局,他們相知,能做的就是等待相聚。而英台,在她用血在紅綾上寫著死當同穴時就已准備好生死相隨了,而她那種無聲的哭泣沉靜的悲愴,沉悲得痛入骨髓。無法言傳的傷痛,無人可撼得堅定,這就是祝英台,與山伯那份平淡竟出奇的契合。梁祝一曲,千古奇談。心意相通,無論生死,必然相聚。為彼此求生存,當生而不可得,竟出奇的平靜。所謂的直叫人生死相隨,該是這般,在另外一方天地中擁有彼此,生死無懼。那份鎮定那份平靜那份平和與其說是對生活無聲的對抗,不如說是對彼此感情的執著堅定。現實如何,此時早已不在他們之間構成任何障礙,那股無視現實的情感牽系令人不敢逼視。而那正是這個故事開在人們心中的桃花。

⑦ 梁祝五百字讀後感

在這樣一個似乎有些陰冷的早晨,聽著《梁祝》這支傳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經彷彿沒有一種言語能形容。波瀾不驚的思緒在樂曲自然的催化下顯得更加林亂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聲音把我的思想與樂曲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也許是聽了太多遍這支樂曲的緣故吧,潛意識下不禁升起了一絲淡然的憂傷。但音樂總體呈現給人的景象是歡樂的。這讓我自然想到了陽春三月,白鳥輕飛,兩個素不相識的學子相遇在這美好的世界。

樂曲繼續進行著,我的思緒也隨之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台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就在此時,一個劫數的到來又似乎預示著這段情緣的哀惋和痛苦。(這當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許是對這一主題聽人評析的太多的緣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離。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凄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凄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難道幾千年來所有的女子都同樣受著這種壓迫嗎?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如夢如幻的一切漸漸平息了,樂曲又奏出柔緩的段子。陽春三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叢中翩翩起舞,形影不離。樂曲從祈願轉變維勒幸福。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筆下的傑作吧。我忽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一個這樣的結局顯得太過於牽強了,盡管他把這段愁怨變成了忠貞的誓言。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浮現在我腦海里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著一家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面對此我並不能說出什麼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這在現代社會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棄,給兒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筆匆匆寫下這一連串感言,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只是我,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聆聽《梁祝》後的一點感想和希望。

⑧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觀後感

!有生命的曲線感。
畢竟它不像鋼琴什麼的,是冰冷的金屬。
而它是可以喚起靈魂的樂器。

⑨ 梁祝觀後感

(轉)看這戲,賺取眼淚的還不是生死相隨,而是為愛求生而不得的悲愴與無奈。或許對他們來說,死是最後的選擇,卻也是最自由的選擇,而為彼此而生,竟是可望而不可求。無望的活著,竟也是種奢望。印象最深的是樓台相會和山伯拚命的求生。當山伯倉皇的問著喝了葯會好對不對,讓我再多活幾天好不好,我怎麼也忍不住眼淚。當生為不可得,那份達觀知命進而安撫母親的體貼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梁山伯,或許這個時候他已知英台必然不離不棄,無論怎樣抗爭怎樣阻止已是定局,他們相知,能做的就是等待相聚。而英台,在她用血在紅綾上寫著死當同穴時就已准備好生死相隨了,而她那種無聲的哭泣沉靜的悲愴,沉悲得痛入骨髓。無法言傳的傷痛,無人可撼得堅定,這就是祝英台,與山伯那份平淡竟出奇的契合。梁祝一曲,千古奇談。心意相通,無論生死,必然相聚。為彼此求生存,當生而不可得,竟出奇的平靜。所謂的直叫人生死相隨,該是這般,在另外一方天地中擁有彼此,生死無懼。那份鎮定那份平靜那份平和與其說是對生活無聲的對抗,不如說是對彼此感情的執著堅定。現實如何,此時早已不在他們之間構成任何障礙,那股無視現實的情感牽系令人不敢逼視。而那正是這個故事開在人們心中的桃花。

閱讀全文

與梁祝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美容院演員表 瀏覽:513
電影幾點多少分名字 瀏覽:372
抗戰題材喜劇電影大全 瀏覽:750
功夫瑜伽電影院買票 瀏覽:739
風之谷電影韓語完整版 瀏覽:223
什麼港台電影 瀏覽:247
愛的蹦極電影完整版 瀏覽:886
裴珠泫新電影海報 瀏覽:991
芬蘭的湯姆動畫片大全電影 瀏覽:566
電影票訂票網站排名 瀏覽:589
決戰遼沈戰役電影完整版 瀏覽:768
法國電影love511影城 瀏覽:534
電影院那裡有一氧化碳 瀏覽:598
羅曼波蘭斯基十大電影排名 瀏覽:418
老電影插曲大全歌名 瀏覽:363
人之罪電影圖片 瀏覽:687
落花電影網高清完整版 瀏覽:149
oppo奧特曼大電影全集 瀏覽:462
泰國霸道總裁為愛復仇電影 瀏覽:487
法國微電影急救中心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