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西方電影的差異
近日閑暇,看了一部外國影片,名為《羅馬假日》。完卻時,心裡總覺得有幾句話如哽在喉,不吐不快。
影片中,講述了一個個性十足的公主(奧黛麗。赫本飾),大概是受夠了封建禮教的約束,在羅馬訪問期間,竟突發奇想,溜出宮去,在羅馬街頭很是歡暢地遊玩了一回,並由此遇見了影片的男主角——某報社記者。在短暫的相處中,倆人四處遊玩,期間闖禍不少,卻也由此而互生愛意。但無奈公主畢竟是公主,平民終究是平民,一天過後,公主要回宮了,倆人只能依依惜別。影片最後,倆人在記者招待會上,語帶雙關,以示告別,並以男主角在宮殿外飽含深情與無奈的回望作結,意境凄美,催人淚下。
顯然,這是一個反對封建等級制度題材的電影,影片浪漫而不失深刻,含笑中卻讓人流淚,舉重若輕的藝術手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拍攝此類電影的陳詞濫調。而假如是個中國導演來拍攝此類題材的電影,我想,那幾乎肯定要離不開以下幾種結局了。
大團圓版:某公主外出遊玩,期間邂逅了一個英俊的小夥子,相處中,倆人互生愛慕之情,但苦於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於是決定私奔。不料,皇威浩盪,倆人最終還是「難逃法網」。皇帝一時怒起,對著那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草民,就是一句「殺無赦」。誰知,公主對愛情忠貞不渝,以死相逼,皇帝惻隱之心一動,於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殉情版:某公主外出遊玩,期間偶遇一帥氣小伙,在朝夕的相處中,倆人墜入愛河。無奈封建制度森嚴,倆人決定私奔。不料,皇威浩盪,倆人最終還是「難逃法網」。皇帝聞知此事,龍顏大怒,傳旨下來,「斬立決」。最後,小青年在菜市口刑場,血灑一地,而公主對愛情忠貞不渝,上吊而亡,雙雙殉情。
誠然,這樣的電影也能反映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主題,但類似的故事,看了開頭,便知結尾,實為無趣。而《羅馬假日》則顯然跳出了這樣的俗套,用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配以凄美的結局取而代之,這樣的故事情節,其可觀賞性,自然大大提高,而就其震撼力而言,也決不在以上兩種版本之下。
在這里,顯然就涉及到了一個創新的問題。我一直認為,西方的電影,較中國電影有創意,這種創意,除了在故事結構上的創新外,更多的是體現在了故事的內容上。
西方的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側重於崇前,而中國電影,則偏愛於懷古。只要對西方電影稍有關注的人,就會發現西方電影更多的是執著於對未來的想像,諸如《火星計劃》、《機械公敵》等影片就是明證。而中國的電影,則是與之相背的。近來,國內的一些歷史劇、宮廷戲甚囂塵上,大概就是這種懷古情結的突顯。因此,當西方兒童正沉醉於星球大戰的無盡遐想時,我們的下一代仍痴迷於降龍十八掌的無堅不摧;當西方人正在為宇宙飛船的設計圖紙一籌莫展時,我們仍在為哪段歷史是否尊重史實而吵得雞飛狗跳。
無可否認,這樣的思維模式,已嚴重影響了我們對未來的認知。我們常說,咱們的下一代普遍缺乏創新能力,但誰又想過,我們周邊的文化,又為他們提供了多少創新的氛圍呢?
我們的電影,與西方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嘗試著去從西方的電影中吸取有益的思維方式,我想,無論是對我們的電影事業,還是下一代,想必都會大有裨益。
來源:http://www.doofu.com/book/zw/20080203/73633.html
⑵ 中西方電影文化差異
首先我想說的是,在以往中國拍的戰爭影片中,幾乎看不到表現人們對戰爭的恐懼,可是我們在很多美國的戰爭題材的影片屢屢看到,比如《兄弟連》等。而《集結號》則非常現實的表現出來戰爭的殘酷。直面顯示,這是中國戰爭題材電影的一大進步;
其次,美國電影更注重通過個人來反映戰爭,而不是整體,因為戰爭的勝利是無數個個體努力的結果;在《拯救》一片中,我們看到米勒那雙顫抖的手,看到瑞恩那堅定的眼神,看到大家的努力......
美國電影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對一類題材的細致刻畫,給人的感覺就是相當專業,當然,美國有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成熟體系,這是美國電影能得到好評的原因之一,看的美國電影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明白很多東西了。
⑶ 中國電影和西方電影有些什麼不同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
⑷ 歐美電影與中國電影的差異(詳細點,作業)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中國電影需要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熟練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實施產業化管理,投資、製片、發行、院線分工合作,責權利明確,並形成穩固的合作關系,以利於電影生產與營銷的可持續發展。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衍生品在中國電影工業流程上基本還是缺失的一環,市場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
⑸ 關於中外電影對比的論文
由王立平作詞、作曲的《少林,少林》,是故事影片《少林寺》的主題歌,創作於1981年。隋唐年間,群雄逐鹿中原,爭為霸主。王世充擁兵東部(古洛陽)潛號鄭王,行暴政,民怨沸騰。著名武術家「神腿張」抗暴助義,為鄭王侄王仁則陷殺,其子小虎亡命嵩山,垂危時為少林武僧曇宗所救。小虎在義傷中,無意發現曇宗偕十一棍僧禁苑練武,各懷絕技,心喜復仇有望,懇請曇宗納之為徒,遂落發為沙彌,法號覺遠。這期間,他邂逅一武功不凡的少女白無瑕,互通心曲,才知白竟是恩師之女,而曇宗等遁世為僧,亦有不可告人之隱…《少林寺》80年代曾在中國乃至世界影壇掀起一股新風格武術電影熱潮,「嵩山少林寺」成了一個聖地,武打片的概念也在國內迅速深入人心,並使李連傑一舉成為國際級影星。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掀起了武術熱。與許多其它武打影片使用替身與特技不同,李連傑所展現的多是他的真實功夫,因為他曾連獲全國武術全能冠軍。而它的主題歌是對正義的贊美,是對少林寺的歌頌。
八十年代初,我國一部分優秀武術教練員和運動員與香港中原電影公司在國內拍攝了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武打故事片《少林寺》。張鑫炎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功夫片,河南嵩山少林寺實地拍攝,多位全國頂尖的武術冠軍出演,硬橋硬馬拳拳到肉的武打風格雖不如徐克等後來的新武俠飄逸靈動賞心悅目,但當年那種萬人空巷的轟動依然留存心間。
⑹ 中外電影的差別以及你的看法和偏好
1 眾多電影中選擇外國電影原因是什麼?
A.劇情設計、耐看 B.效果 C.演員、導演 D——(符合觀眾的口味)
2,眾多電影中選擇中國電影原因是什麼?
A.劇情設計、耐看 B.效果 C.演員、導演 D——(感人的地方多,並且很用心)
3,賀歲檔或暑期檔更加期待外國還是本國電影?
A.外國 B本國
4,為什麼?
(A):我選A是引文我在暑期檔更加期待外國影片,首先是美國大片會在其期間上映,比如變形金剛等,都是些很受年輕人歡迎的影片,很合胃口,再來,中國暑期檔的影片很少有精彩的,的確,這或多或少的受了外國片的視覺沖擊,但是,總的來說,暑期檔是讓人放鬆的,就暑期檔各國放映的影片來說,還是外國的影片更令人賞心悅目。
5中國電影需不需要以奧斯卡或金球等外國獎項來衡量?
A需要 B.無所謂,有其來衡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電影的現實和藝術意義 C.不需要
我選B
6中國電影需不需要追求歐美影片的特技?(這句措辭不太合適)
A. 需要 B無所謂,重要是內涵 C不需要
我選B
7,你比較喜歡哪個導演的作品?(中國導演:。。。。。(自己寫),外國導演:。。。。(自己寫,可多寫):
中國:沒有了《本想寫張藝謀的,可是一部「三槍」讓我對他沒什麼想法了》
外國:斯皮爾伯格
8你認為那種中國電影類型比較有優勢?
A.喜劇 B科幻 C動作 D愛情 E歷史劇 F————:我選E
9,劣勢?
A.喜劇 B科幻 C動作 D愛情 E歷史劇 F————():我選B
10,該劣勢可像哪國學習?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自己寫):選A
11,對中國電影出現的雙黃蛋現象有什麼看法?(就是一個獎兩個人或多個人同時拿)
實力決定高度,有那個實力,2人或多人都無所謂,關鍵是他是否拿的起。
12,你更喜歡中國電影還是外國電影?
A,中國 B,外國
我選B
13,為什麼?(重要!!)
中國電影題材老套,沒有新意,讓人有種原地踏步的感覺,很難發展,特別是喜歡拿史實作文章,這種影片其實不算什麼,它的賣點就是10多億人口的愛國情操。還有就是想通過影片表達的意思很隱蔽,讓人感覺像是在玩「猜猜猜,想想想」。
至於為什麼喜歡外國電影,其實就是和中國相反的,他們總是在創新著,讓我們觀眾總有新鮮感,還有一點就是教育意義很濃厚,並且表達的很清楚。再來效果就更不用說了,差別太大。
14,你認為中外電影的差別在哪個地方?(多選,並標注清是誰差誰)
A,劇情精彩程度 B,內涵 C特技 D,畫面 E,能引人深思電影的數量和程度 F,演員演技 G------(新穎度):
A.B.C.D.E.F.G
15,你對中外電影的評價:
中國:A,差 B,湊合 C,挺好 D很好 C原因(一定要寫啊):原因就是一段時間內總會有好的電影出來,再說身為中國人,肯定要支持下中影,除非太。。。
外國:A,差 B,湊合 C,挺好 D很好 C 原因(一定要寫啊):什麼都不錯,沒什麼評價的。
⑺ 中西方電影反面角色結局有什麼差異
按照中國的因果報應說,中國電影里的壞人往往都沒有好下場。
按照西方的贖罪說,有的壞人只要他贖罪了或是浪子回頭了,他也可以獲得重生。
就拿《無間道》講,中國電影,劉德華就是沒有好下場,就該死
西方電影,只要劉德華真心想做好警察,一心悔改,說不定會看見他陞官發達呢
⑻ 中西方電影文化的差異
我一直認為,西方的電影,較中國電影有創意,這種創意,除了在故事結構上的創新外,更多的是體現在了故事的內容上。
西方的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側重於崇前,而中國電影,則偏愛於懷古。只要對西方電影稍有關注的人,就會發現西方電影更多的是執著於對未來的想像,諸如《火星計劃》、《機械公敵》等影片就是明證。而中國的電影,則是與之相背的。近來,國內的一些歷史劇、宮廷戲甚囂塵上,大概就是這種懷古情結的突顯。因此,但西方兒童正沉醉於星球大戰的無盡遐想時,我們的下一代仍痴迷於降龍十八掌的無堅不摧;當西方人正在為宇宙飛船的設計圖紙一籌莫展時,我們仍在為哪段歷史是否尊重史實而吵得雞飛狗跳。
無可否認,這樣的思維模式,已嚴重影響了我們對未來的認知。我們常說,咱們的下一代普遍缺乏創新能力,但誰又想過,我們周邊的文化,又為他們提供了多少創新的氛圍呢?
我們的電影,與西方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嘗試著去從西方的電影中吸取有益的思維方式,我想,無論是對我們的電影事業,還是下一代,想必都會大有裨益。
⑼ 中西方電影反面角色結局有什麼差異
按照中國的因果報應說,中國電影里的壞人往往都沒有好下場。按照西方的贖罪說,有的壞人只要他贖罪了或是浪子回頭了,他也可以獲得重生。就拿《無間道》講,中國電影,劉德華就是沒有好下場,就該死西方電影,只要劉德華真心想做好警察,一心悔改,說不定會看見他陞官發達呢
⑽ 美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的真正差距在哪裡
差價在意思形態,簡單說就是大陸拍的電影主要強調國家利益,美國電影主要強調人類和平民英雄,所以就造成了電影是兩個極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