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梁祝電影觀後感2000字免費

梁祝電影觀後感2000字免費

發布時間:2021-07-20 22:46:12

❶ 電話版電影梁祝觀後感500字

在這樣一個似乎有些陰冷的早晨,聽著《梁祝》這支傳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經彷彿沒有一種言語能形容。波瀾不驚的思緒在樂曲自然的催化下顯得更加林亂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聲音把我的思想與樂曲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也許是聽了太多遍這支樂曲的緣故吧,潛意識下不禁升起了一絲淡然的憂傷。但音樂總體呈現給人的景象是歡樂的。這讓我自然想到了陽春三月,白鳥輕飛,兩個素不相識的學子相遇在這美好的世界。

樂曲繼續進行著,我的思緒也隨之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台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就在此時,一個劫數的到來又似乎預示著這段情緣的哀惋和痛苦。(這當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許是對這一主題聽人評析的太多的緣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離。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凄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凄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難道幾千年來所有的女子都同樣受著這種壓迫嗎?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如夢如幻的一切漸漸平息了,樂曲又奏出柔緩的段子。陽春三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叢中翩翩起舞,形影不離。樂曲從祈願轉變維勒幸福。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筆下的傑作吧。我忽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一個這樣的結局顯得太過於牽強了,盡管他把這段愁怨變成了忠貞的誓言。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浮現在我腦海里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著一家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面對此我並不能說出什麼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這在現代社會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棄,給兒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筆匆匆寫下這一連串感言,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只是我,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聆聽《梁祝》後的一點感想和希望。

❷ 梁祝觀後感

(轉)看這戲,賺取眼淚的還不是生死相隨,而是為愛求生而不得的悲愴與無奈。或許對他們來說,死是最後的選擇,卻也是最自由的選擇,而為彼此而生,竟是可望而不可求。無望的活著,竟也是種奢望。印象最深的是樓台相會和山伯拚命的求生。當山伯倉皇的問著喝了葯會好對不對,讓我再多活幾天好不好,我怎麼也忍不住眼淚。當生為不可得,那份達觀知命進而安撫母親的體貼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梁山伯,或許這個時候他已知英台必然不離不棄,無論怎樣抗爭怎樣阻止已是定局,他們相知,能做的就是等待相聚。而英台,在她用血在紅綾上寫著死當同穴時就已准備好生死相隨了,而她那種無聲的哭泣沉靜的悲愴,沉悲得痛入骨髓。無法言傳的傷痛,無人可撼得堅定,這就是祝英台,與山伯那份平淡竟出奇的契合。梁祝一曲,千古奇談。心意相通,無論生死,必然相聚。為彼此求生存,當生而不可得,竟出奇的平靜。所謂的直叫人生死相隨,該是這般,在另外一方天地中擁有彼此,生死無懼。那份鎮定那份平靜那份平和與其說是對生活無聲的對抗,不如說是對彼此感情的執著堅定。現實如何,此時早已不在他們之間構成任何障礙,那股無視現實的情感牽系令人不敢逼視。而那正是這個故事開在人們心中的桃花。

❸ 急求一篇電影的觀後感,2000字左右!!!!!!

歐美經典電視劇—越獄!
每個人都有自己奮斗的故事^____

《越獄》男主角文特沃斯·米勒......

在這部影片中學到不少的東西、雖然

這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符合實際、但是

這部影片無論是在情節、還是在人物上都表現

現實、利益、人性的真誠、團體的合作

重要的是每個主人公對愛、親情、表現的

很真實、很讓人感動!...

在他們眼裡親人是他們唯一值得信任的.

也是他們的精神支柱!.....

他們從頭到尾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自己和親人.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為親人去奮斗。

就算我們明知道很艱難、但是、、、

千萬不要放棄.因為你永遠都不是一個人在活著.

就算是已經沒有選擇..也要堅持、、

千萬不要放棄.因為生活就是這樣、.......

就算是看到成功了..也不要大意、、

千萬不要放棄. 因為你要不斷探索下去!..

所有的堅持只為這一刻!....

❹ 近代史論文電影觀後感2000字 急

反日情緒如此高漲的今天,又加上幾乎遺忘了所學過的歷史,我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有時候難免有些困惑。《東京審判》再現了日本投降後,遠東軍事法庭審判 28名甲級戰犯的過程,喚起了我一些記憶,也幫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節的合理性,演員的演技,一部電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已經可以讓人致敬了。回來以後網路了一些當時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關於座次的爭取,及法庭上關於皇姑屯、南京大屠殺等訴因的辯論,基本都是真實的,看得人熱血沸騰;影片中另一條線索是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個在戰爭的影響下,命運各有不同,卻都以悲劇收場。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雖然僅僅只有六十年,但當時的一切在時間的這邊慢慢的變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電影的方式重溫歷史,總能喚醒心裡沉睡的一些東西。戰爭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災難帶來的累累傷痕,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而戰爭的始作俑者雖然被處以極刑,卻無法彌補已經發生的一切,這樣想來,無比悲哀,所慶幸的是我還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一些自由被禁錮著,但起碼的尊嚴還能夠保持。 梅汝傲說的好:「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在影片的開頭,看見日本人拿著酒瓶辱罵著中國人,雖然被槍擊,但他們倒下以後,我們所受的屈辱也並未消失,聯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國民素質受指責新聞,還是老話,只有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內事,國家強大了,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可惜,這樣做的人不在多數,所以,多一些《東京審判》這樣的片子,讓更多的人記住歷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評論《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國人必看。為什麼?沖著它的名字,想著它的內容,就足以讓我、讓很多國人涌現出一種莫名的憤恨和愛國的沖動。就在前半個小時,我還在電影院里默默的體會著這部電影。現在,在剛回到家的第一時間,我沒有做任何事,只是打開電腦,開始記錄我的感受和思考。這是值得留下的記憶。總體來說,這是一部讓我比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時候,幾個主角義憤和激情的演說辭讓我對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親身坐在電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時候,整個過程卻只有一種木漂於水的輕浮感。明知道這些歷史足以讓人的心感到壓抑和刺痛,但是這些歷史的負重卻堵塞在咽喉處,缺少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力量,讓這些負重瞬間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澱——然而,沒有!!!整個過程中,感受不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主義以及其伴隨的殺戮、血腥給人帶來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國對歷史事件激辯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惡受到懲罰以及和平得以彰顯的快感和激動。總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從中國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將整個庭審過程中的一些節點作為重點,還穿插了中國記者和日本記者之間的戀情,某些日本人的覺悟,某些日本青年對戰爭的曲解、對中國的仇恨心態以及報復行為,日本老兵在戰爭後留下的陰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戰爭中響應國家號召被侮辱後的恐懼等等。
印象比較深的重點情節:一是庭審剛開始時梅汝?H對審判座次的據理力爭;一是兩醉酒日本人被美國司機開槍打死的情景;一是溥儀的作證;一是美國法官對東條英機的盤問,以及東條英機最後死硬承認如果可能還會將侵略戰爭繼續進行的丑惡嘴臉;一是日本老闆娘被子彈打死時的情景;最後是對死刑進行投票的情節。然而,讓我不太滿意的恰恰就是這些重點情節。這些情節並沒有深化和細膩,無法讓人將感情投入,甚至是我這個滿懷激憤、時刻准備投入情緒的觀眾都無法將感情沉澱下去。整個影片中其實時刻都存在爆發點,況且有劉松仁和曾江這兩個老牌的實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然而,不知是編劇的原因還是導演的原因,這些情緒激動的演員卻在闡述一些空洞的說辭,完全沒有力度。這就好像朝你打過來一個大拳頭,讓你顫抖,讓你恐懼,但是打到身上卻沒有想像得那麼痛。不知道是否導演的角度太過客觀,卻又極力的想用情緒來煽動觀眾,以至於在影片的拍攝中產生一種情緒上的矛盾。整個影片中貫穿的真實的歷史膠片,以及不斷出現的字幕,使得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讓人有一種被人搔你癢癢但是又無法發笑的難受感覺。似想爆發,卻如鯁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來。還有一點也存在著失誤,那就是整個情緒的導線都是集中在中國法官身上。中國法官力爭座次問題,中國法官說服大家贊同死刑,似乎整個的審判都是中國人在主導,都是中國人在利用大多數的權力來對日本進行鎮壓和報復。這樣容易誤導觀念,誤導情緒。
在演員方面:首先,溥儀的出場應該是一個爆發點。在這個情節上,應該是讓溥儀用平靜而朴實的語氣訴說讓別人氣憤和窩心的事實,但是溥儀的表現更像是在做秀,有很著跡的偽君子的圓滑和無賴;其次,「小偷」和尚的回憶,情緒激憤是對的,但是他回憶的內容還無法讓別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顫栗,應該換個內容並且繼續細膩;再次,美國律師對東條英機的盤問是很不錯的一個部分,有情緒也有內容;還有就是那個日本辯護律師,讓他的辯護詞更為卑鄙和狡猾一點,也許效果會更好……類似的小角色還有很多,但是都有一個總體上的毛病——沒有細膩和深化,只是粗線條的描繪和表演者的沖動肯定是無法讓人有情感上的共鳴。 不過,這些的表演者實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現都比較到位。而且,這些演員從外形到氣質和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比較符合,在選角上沒有太大的參差,可以表揚。
另外,影片的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有不連貫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斷裂的跡象。比如對東條英機審判的那個場景,鏡頭對准了東條英機的頭頂處,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後下一個畫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國律師的臉上,如果從頭頂處往下推進,再緩慢過渡到律師的臉上,效果會很好。不知道導演怎麼會有這么大的疏漏,顯然監制和剪切的工作沒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夠。
總而言之,鄙人認為這部影片原本應該拍得比現在的更精彩,演員的表現總體上還是不錯的,音效也還是有分量的,畫面還算精緻;但是劇本顯然沒有寫到位,該入的不入,該出的倒是出的很開;導演、監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來,真的很平靜,還會有一種很窩囊的感覺。不過,這部影片的意義以及本意還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電影這樣的宣傳手段將歷史的真相揭露到國際社會面前。不過類似作品的後繼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劇本的深度和力度問題,不要再浪費這些優秀的實力演員。 最後,考慮到配音的不真實性,鄙人覺得還是再重看一遍原聲片比較好,也許沒有加工過的聲音會比配音後的更有震撼力。
東京審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長達兩年多的國際審判。而今年,這件歷史事件再一次的引發了熱潮,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東京審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一起去電影院觀看《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那段歷史。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戲的很多鏡頭都讓我難以忘懷。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開頭,是因為法官的座次問題,梅汝敖堅持一定要按日本簽定投降書的順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為這關乎中國的尊嚴,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堅持,這是一個中國法官的堅持,錚錚鐵骨,義正詞嚴,最終,法庭長只能對梅汝敖說:you win……。還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
「中國會因為有你這樣的鬥士而自豪!」
「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這短短的兩句話讓我震撼,它表達了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自信,讓我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法官而感動。
第二次讓我震撼的是當進入判決階段時,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和一句極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來」,濃重的壓抑,激昂的鬥志充斥了熒屏,一個砰然摔碎的水杯,一個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講話,緊揪住了我的心。盡管早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經開始發涼了,失望,不,絕望已經開始浮現於眼前,11個法官如果按這個頻率出現,中國將沒有任何的機會,「YES」「YES」「YES」「YES」,MY GOD!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有一刻我會喜歡英語。漫天的烏雲突然消散了,心裡別提多敞亮了,真有撥雲見日,花開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贏得了勝利,他用對戰爭犯的正確判處,告慰了了百萬被屠殺的中國國民的亡魂。
這部電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家恨,真實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論戰的撼人心魄。身體里流著中國鮮血的我,絕不會忘記。就像英達說的那樣:「人家都沒有忘記我們就更不能忘記了。」這部片值得我們銘記心頭,一次次的觀看。
自從千禧年以後,中國電影就沒了骨氣和血性,讓人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悲觀。歷數這些年來的所謂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都是空洞的卡通式的江湖臆想。《少林足球》、《功夫》則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吶喊和宣洩,《卧虎藏龍》、《花樣年華》更不行,華麗的情調只能從單一角度解讀中國的文化,卻不能注入真正的民族精神。
直到今年,《東京審判》的到來讓人看到了一點希望,這是一部真正用心去描述歷史的電影,同時也是代表所有中國人發出的一聲怒吼,絕不能允許日本人要抵毀真相、顛倒黑白!東京審判已經過去整整六十年了,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在試圖篡改歷史,抵賴曾經的侵略罪行,修改教科書歪曲侵略真相否認南京大屠殺、為戰爭元兇立靖國神社、厚顏無恥地申請「入常」……面對這樣赤裸裸的反動行為,作為中國人,我們怎能無動於衷? 還好,《東京審判》站了出來捍衛直相,狠狠地抽了日本人一個嘴巴,鐵證如山,面對正義的審判,日本右翼的信口雌黃只能是螞蟻撼樹,徒勞無功。
多年來,日本文藝界一直都不缺少懷有狼子野心的人,《山本五十六》、《啊!海軍》這種明晃晃地為戰爭狂人樹碑立傳的右翼電影並不可怕,我們要警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當年在東京大審判期間,黑澤明拍攝《我於青春無悔》來表達反動思想,審判結束後又用《羅生門》暗示每個證人都是各執一詞,沒有絕對正確的一方,結尾處更是用偽裝的善良把軍國主義思想寄託在日本下一代的兒童身上,無恥到了極點。
還有在日本組建自衛隊期間,黑澤明又假借《七武士》來為自衛隊搖旗吶喊,七個武士保護村莊的故事用意路人皆知,其間借用大量細節來宣揚護衛隊的精神。其實,黑澤明的大部分影片,如《活人的記錄》、《亂》、《紅鬍子》中都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法西斯傾向,雖然這些影片的藝術成就很高,但是這種為軍國主義甘當走狗的作風不由人不鄙視!
日本另一位反動大導演是小津安二郎,這個曾經入侵中國的三流軍官,負傷回國後絕口不提戰爭的罪惡,以鼓吹社會和諧和家庭美景揚名世界影壇,一生竭力為日本政府粉飾太平。還有拍攝過《壬生義士傳》的瀧田洋二郎和宮崎駿等大師級導演都是軍國主義藝術家的代表。當時在日本國內,堅持反戰態度的大島諸、今村昌平等導演的影壇地位是低於黑澤明和小津安二郎的,歸根結底,是因為日本政府一直在扶持右翼電影的發展。在那個大師如雲的年代裡,黑澤明在奧斯卡的影響力很大來源於政府的強力支持,而後來的今村昌平能在戛納兩度摘下金棕櫚,憑的就完全是實力了。
日本影人在為軍國主義的重新抬頭在無恥造勢,中國影人絕不能再沉默下去。除了抵制日貨,反對日本入常,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高群書和他的《東京審判》已經開始行動了,應該不會比《羅生門》拍的更漂亮,也不會比《七武士》的場面更宏大,但是它講的是一件每一個中國人應該知道並牢記的事,我們都應該去認真地看它,愛護它,讓它流傳下去……
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家園能保持純凈和美麗,也為了我們的孩子能挺胸抬頭地面對外國人,我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們需要的是《東京審判》。

你自己在改改~應該能用的哦~~

❺ 動畫片《梁祝》觀後感600字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發源於浙江寧波鄞縣,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首。故事流傳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故事的主角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出身有錢人家,她反抗傳統社會對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縛,爭取與男孩子一樣有讀書受教育的機會。在去杭州尼山書院的路上遇到梁山伯。兩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金蘭。在書院三載, 「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應,情深義厚,繼而相知相戀。可是,他們的愛情一路卻走得那樣辛苦。不但遭到馬文才等士族的百般阻撓與逼迫,又有來自因愛生恨的曾是朋友的暗害,還要反抗傳統觀念門當戶對的禮教。祝英台代表的是千百年來被保守民風所壓抑的精神,具有不畏強權為自己爭取權利的勇氣,卻又不失中國傳統女子的溫柔婉約,更難得的是擁有讀書人的知書達禮。她一方面表達婚姻自主的想法,一方面又顧及倫理孝道。最終梁山伯因思成疾,未免於一死,棒打鴛鴦兩分離!保守的年代,梁祝的真情,連天地都被他們感動!於是,在梁山伯的墳前,電閃雷鳴,墳墓分開兩半,祝英台飛身與梁山伯相會,二人微笑地飛向他們夢想中的歸宿,完成了他們生不能同裘,死要同穴的誓言。之後,墳墓合閉,象徵著他們愛情的桃花也遍地開放,綠色裝點了他們的墓穴。二人化成了彩蝶翩翩飛舞,嬉戲其間。從此,梁山伯與祝英台擺脫了一切阻撓,天上人間相愛到永遠。

也許,在那樣的年代,只有死,才是他們能相守的唯一出路。

一個美麗的神話,痛卻也讓人幸福的故事。有人稱它是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是共赴黃泉卻一下來了個天崩地裂,似乎把所有未曾釋放的感情都留到了這里。再回頭想一想現代人的愛情故事,我們早已沒有了如此的艱辛與磨難,但是,我們也幾乎見不到這樣的驚天動地的真正的愛情了。人們人為地給自己套上了金錢、地位、身份的標准,搜尋著屬於自己的愛情,家庭中,也常常被柴米油鹽醬醋茶所包圍而無暇顧及其他,人們只能從想像中找尋純粹的愛情。也許,這就是現實與神話之間的區別吧。
但願,我們每個人不管擁有怎樣的愛情,是幸福也好,是痛苦也罷,但是至少要擁有一顆為愛而感動的心靈。幸福,就在其中。因為,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真諦。

❻ 《梁祝》讀後感

化蝶——《梁祝》讀後感 相遇·暗香浮動 手起,弦動。 那個草長鶯飛,杏花煙雨的三月,她脫去珠環玉佩、綺羅素裙,換上清風盈袖、儒襯方巾。遠離高牆深院,煙鎖輕閨。盈盈含笑,縱馬千里,只為出現在你的眼前,溫潤許久不曾的眼淚。 三年的同窗伴讀,無數清風明月、花前月下。他和你撫琴作畫、游戲山水。三生石上早已鐫定的情緣彷彿從未分離,枕間平放的清水,映出你無邪的內心和她嬌羞的容顏。 裊裊燃香前,她早已背叛你許下今生的誓言:「山伯,我不要做你的結拜兄弟。我要做你一生一世,白頭不離的妻子!」這段古老的愛情劃破天際,漫過歲月,穿過時空。像風華絕代的女子,凌波微步、姍姍飄來。沒有什麼比得上這無意間邂逅的美麗。習慣了這鋼筋水泥世界中猙獰的嘴臉,麻木了這掛著偽善面具的虛情假意,冷漠了儀表堂堂下吃人的罪行,人與金錢相處的很尷尬。這鋼筋水泥,物慾橫流的森林中一切,相比之下顯得如此虛擬、做作!誓言·不離不棄 風吼,雨泣。 白駒過隙,春去秋來。你憑欄眺望,穿了秋水,也不曾見他的身影。等待你的,只剩父母定下的聯貴之姻。 你無力抗婚,正如他無力帶你私奔。貧窮剝落了他的尊嚴,也剝落了他的容顏。你苦守樓台,可望牆外飛來裹紙的石塊,擊落心中的牽掛與相思的諾言。 夢里花開,夢里花落,零落的只剩燃雪焚霜的嫣然。你我不是神,一潑,水就灑出來,一摔夢就碎了,而你一離開,她的魂魄也就散了。 不懂的如何表達愛情的我們,還以為相愛就像風雲的善變。你要驗證這明月台亭的誓言嗎?夏雨雪,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份至死不渝的愛情,勝於你我的生命,勝與煙雲般的榮華富貴。 一聲沉雷,帶著祝府與封建禮教的黑暗,硬生生的扯斷了一份甜蜜的夢,將怨恨,聚散擊的遍體鱗傷。出身,門第這兩座散發著腐臭氣息的大山,無情的碾碎了相思。在那人吃人的社會中,任何具有純美意識的東西的存在,都是它生存下去的嚴重阻礙,於是悲劇也就應運而生了。 「梁祝」式的愛情至今沒有出現在冷藏保鮮膜中出售,並不是我們的時代沒有真愛,而是我們將愛浸在慾望中,變質過期了而已。別離·三生緣淺 心碎,弦斷。 等待是如此的漫長,你的相思彎成消瘦的殘月,冷照那憔悴的前程,在這寂寞幽寒的樓宇。你將前程與相思插進祈願的香爐,用燃燒生命代價換取半世的廝守。 雨恨雲愁,相思寒衣。你盼來的卻是他鬱郁而終的噩耗。十里長亭你望眼欲穿,茫然等待也換不回他遠去的身影。 你有淚卻無悲,那纏綿亘古的愛情如同麻木的群山一般漸漸死寂…….. 你披上紅紗,揉碎眼淚,向著世人眼中的富貴,嫁去。於是,任眼淚汩汩成泉,滾滾成江,滔滔成海……… 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所沉積而成的牆壁是不會被幾聲微不足道的哭泣或悲劇所震撼的。沒有愛情,沒有親情,沒有相思,彷彿世界上的一切都拋棄了祝英台,把她關在絕壁的籠中。我們也會有類似的境遇,當自己一人孤獨無助時,恐懼與屈服會爬上我們的心頭,但無人喝彩我們依然可以昂揚向前,沒有掌聲我們依舊可以虔誠的唱歌,像你一樣,勇敢的對世界說:「不!」傷城·天上人間 凝眉,莫愁。 清冷的雨下了,三天三夜。濕了翅膀的蝴蝶在頹廢的芬芳中悲傷的盤旋。 艷麗的彩霞披,遮不住你枯瘦的身軀;璧耀珠輝,掩飾不了你成灰的容顏;喧天的鑼鼓煙火,挽不回你歸去的決心。脆弱的你,逃不出這悲漠悲兮的惆悵。蕭瑟的青冢,孤立於凄凄的路旁,撕出一道長長的思念。摘去鳳冠,褪去嫁衣,白衣素縞的你,愴然奔向冰涼的墳塋,淚水滴下,凝成你欲碎的情腸,一句相思,竟耗盡了你一生的精力……. 心中的血,傾瀉著畢生的溫柔。你揮袖轉身,而鮮血如紅唇,輕輕地吻在身上,曳著青煙,散去…… 天長地久的諾言,萬世千生的相伴,鏤空的海誓山盟,都化作過眼雲煙,在空中彌散。淚水洗過的天空,會更加明亮。你會看見他正趕來,青鳥引路,喜鵲為伴,還有一雙蝶兒,輕舞於明月花間。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相思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胸前。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人間,不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不懂的如何表達愛情的我們,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心碎弦斷,只有餘音繞梁;人醒,夢亦醒,一醒就是千年美麗。這段凄美的愛戀,依舊守候在華夏的記憶里,為不堪的我們編織著亘古的纏綿,在愛情的史冊里留下最動人的一頁……生不同衾死同穴/化作一對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練衣洞府/香雨人間——【化蝶】

❼ 2000字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2009 年 10 月 31 日逝世於北 京,享年 98 歲。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說: 「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 疑和爭論! 」 他說: 「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 今天掉下來, 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 他說: 「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 他說: 「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 他就是一個人抵五個師的男人! 也許到了這個年代我們對於錢學森這位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的大師並不熟悉。就在上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 滿了各種感動,各種鼓舞,心情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 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 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 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 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 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4 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 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 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 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 「他們打你了 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 」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 利, 「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 」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一句: 「Where are you from?」我們能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提高聲音的分貝,告訴他們: 「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 「你回去能做什麼 呢?」錢學森回答: 「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 果。 」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 「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 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 「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 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 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 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 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 的一句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 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這個,志向,進取,鑽研, 拼搏,奉獻!為了祖國! 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 最後做成了, 這個人叫錢學森。

《錢學森》觀後感
今天是錢學森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科學家,今晚我們錢學森實驗班全體同學觀看了關於錢學森生平介紹的記錄片《錢學森》,在此我們進一步了解到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
出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眼看著自己的國土戰火紛飛,任人踐踏,錢學森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外來侵略國家,於是他毅然決定出國留學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報效我們的祖國.身處異鄉的錢學森深刻體會到沒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憤為力量,努力學習.當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步入正軌的時候,新中國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國的心激動不已,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把畢生所學貢獻給祖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是錢學森說的話.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出身在和平年代,我們都過著有尊嚴的生活,看到的是一個蒸蒸日上逐步發展壯大的新中國.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相比錢學森,他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也依然堅持奮斗,自強不息,我們以他為榮,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
我們是幸運的,但我們是經歷失敗的,我們在高考中摔了一個大跟頭,目前也落後於別人一大步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站不起來.我們依然還有攀登高峰的夢想.大學並不是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天堂,來到這里,我們仍需努力,任何時刻我們都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我始終相信人生是一個不斷進取的過程,一旦懈怠,中將瓦解.這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領域的奇葩,我們也不敢隨便誇下海口要做他那樣的科學家甚至超過他,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的精神,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社會之才.我們想做到的很簡單:讓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的自己.
我們班全體同學開始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我相信我們可以一直保持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充實我們未來的這幾年的大學生活.我時刻銘記這樣一句話:大學很好玩,學習靠自覺,我們是有責任的到這里學習來的.這是我在高考失利後放棄讀書後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對自己說的,我必須對得起我的父母和一直支持我讀書的親人朋友,今天我站在錢學森班,我也要對得起這所學校和"錢學森"這三個字,我也會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
錢學森把建設祖國作為他的責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責任,對他人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未來只能由自己來創造,機會只能由自己來把握,我努力我無悔!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在看這場電影之前,對於錢學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兩彈一星」 的豐功偉績上,而在看這場電影的過程中,我並沒有意識到是一個演 員在演一步電影,而是在看一個叫錢學森的人如何渡過他光輝而又艱 難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劇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戲的導 演,在這場電影結束後,我才終於明白了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什麼才 是真正的人生價值。 錢學森——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 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 「 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榮譽集於一身, 「 卻又被他「無情」的拋之腦後, 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當,美國優越的生活不過,卻偏偏「固執」 到回到中國過清貧的生活,當時的中國與美國比起來,就像現在在城 市打工的農民工與居住豪華別墅的商人富豪,只為了去實現自己的理 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負,向中國實踐自己的愛國之心。 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 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並不貼切, 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展現它。幕的開始與後面的接應的那一 畫面,也同樣是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 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 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是因 為成功對於他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了嗎?是因為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 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為我們中國擔憂,為 後人擔憂吧。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鑽研,一 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 有所成的時候, 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 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 ,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 美國,也不能讓他回國。 就這樣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軟禁,失去自由, 」 最後在周恩來總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終於返國。對於這種來之不 易的機會,錢學森更加珍惜,回國後,教授航天知識,在這一部分, 電影中有所體現,震動了我,因為那一刻讓他回想起了在美國授課的 情形,與此刻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引發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結合做為一名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 的幾個方面的感悟。 當今的中國是一個正在蘇醒的雄獅,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盡 管 GDP 的增長速度很快,僅次於美國,但是我們的人均值還是很低 的,對於經濟的發展我們並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麼的快,雖然經濟是 我們生存的一個基礎一個前提,但是我們應該追求有質量的提高,如 果第一個人都懷著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 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更好。 現在雜志,包括新聞媒體都在關注一個話題,中國有那麼多的人 品,為什麼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連比我們落後的國家也都有 這樣的殊榮,為什麼中國人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呢?很多人也都是將矛 頭直指中國的教育體制,因此我們如今的教育體制有了素質教育,這 的確是我們的教育問題,有的媒體報道說:有些美國人稱清華北大是 美國的後備學校,大家也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際名校,也是中國最具 有權威的學府,而多數學有所成的學生,公費出國留學,但卻只有少 數回國,何況我們現在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我們都在沿 著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與錢學森當時生活的時代相比,已經是上等 了,可是有多少人能體現出他們的愛國之心呢,如果每個出國留學的 學生都能像錢學森那樣去想,那樣去做的話,如今的中國是不是比現 在更好呢? 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是一個漫長過程,一個 探索的過程,我們所有中國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奉獻自己的愛國之心, 多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著想。 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像錢學森一樣, 但是我們要盡自己的努力去為我們的國家做些事情,讓我們的國家真 正的強大起來,讓自已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在中山公園龍之夢電影院觀看由陳坤、張雨綺主演的《錢學森》。

看完《錢學森》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勤勞朴實、艱苦奮斗的作風,他們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托起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形象。

新中國的建立,使無數海外學子看到了祖國崛起的希望,他們紛紛歸國,投身於祖國的經濟軍事建設,錢學森正是這其中的一員。拳拳愛國之情,讓我感動。在這當中,以錢學森為首的尖端人才,卻受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但是盡管如此,他們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的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視,盡管被軟禁,盡管被關進監獄,盡管不能再工作,錢學森都從未忘記回到祖國的懷抱。終於在一系列斗爭之後,海外的拳拳赤子終於如願回到了祖國。

還記得在電影錢學森講了一句話:「手裡無劍和手裡有劍不出是不一樣的!」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徵,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在電影里,以錢學森為首的科技人才和艱苦奮斗的人民子弟兵,團結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個台階。

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沒有實驗數據,他們就自己計算;沒有實驗器材,他們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沒有科技人才。他們就自己培養,總而言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搞建設,團結一致創輝煌。

在導彈的研究建設當中,不僅錢學森,還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畢生的精力。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張工農。軍人出身的張工農,勤奮刻苦,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成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張工農作為工農階級的代表,象徵著為了祖國的騰飛,無數人都在積極向上的努力著。有這樣的干勁,讓人對新中國的導彈事業的騰飛,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錢學森,留美博士,在美國生活二十年,曾任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在美國有著很高的名氣和優越的生活,然而在祖國建設的召喚面前,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些優越的待遇,並且通過了美國政府的重重險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後,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錢學森》的開頭和美國的《胡佛傳》如出一轍,都是以主人公的老年相出場,只是陳坤的扮相比李奧納多多了些正氣。這是自然的,一個聯邦調查局惹人爭議的頭頭,和「兩彈一星」的領軍人物,氣場怎會一樣呢。

說起「兩彈一星」,現在的我們因潛移默化地坐享了它的成果,對它研製之初給國人帶來的亢奮和喜悅大約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導演張建亞考慮到這點,用幾個紀錄片的片段天衣無縫地插入影片中,使我們得以看到原子彈爆炸時,激情滿懷的中國人歡騰的場景;看到毛澤東、周恩來以及錢學森當年的真實形象。

錢學森早年在美國求學,在物理學導彈領域取得非凡成就,被聘為加州理工大學終身教授。在那個年代,剛成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各方面條件都非常艱苦,但錢教授還是義無反顧決定回來。美利堅合眾國於是千方百計滯留他,因為他們知道,錢一旦回國,中國的軍事力量就會對美國造成威脅。影片在這一「威脅論」上大做文章,無非是想突出錢教授的重要性。最後錢學森通過周恩來等人的幫助,還是突破阻礙,回國了。

影片的後半段,就以錢學森在國內的生活、研究為背景,設置了漫漫黃沙的導彈研究基地,模擬了幾次導彈發射的場景。這些幾可亂真的特技鏡頭將影片平緩的節奏搞出一些商業片的噱頭,重在表現兩彈無可比擬的威力,是很有創意的。但我的腦海里一直有個疑問:這么可怕的核武器為什麼人們要去研製它?想到美國在日本投放的那兩顆核彈,背部就會發寒。錢學森的朋友「友來」對此也有感觸,錢學森的回答是為了抵制侵略,保衛國家:「手中無劍」和「有劍不用」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保證有一天,別人的核彈不會投到中國的頭上」。這很好地解了我的疑,「我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精髓就在這里。

電影《錢學森》是一部偉人的傳記,除了錢學森在科學事業上的傑出表現,對他的生活情感也有一定程度的刻畫:他和妻子蔣英相濡以沫的愛情使人心暖。蔣英為了丈夫的事業,犧牲了自己當一名歌唱家的理想,卻並不遺憾,以為是「光榮」。飾演這兩位的都是新生代年輕演員,過半的英文對白,看得出他們是下了很多工夫的。陳坤對錢學森的心理把握很到位,張雨綺也一改昔日花瓶的模樣,奉獻了一次出色的演出。有時我會想,那一代的科學家和現在相比,究竟多了些什麼。答案大約就是「信念」,有信念,就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用錢學森的話說,那是一個創造奇跡的時代。(

老師們、同學們:
錢學森——我國導彈,火箭及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亦是我國「兩彈一勛」的功臣,人們心目中的「科學聖人」。這樣一位偉大而又堅強的科學家,必定有著充滿神秘感的一個傳奇。我也在看過《錢學森》這部電影之後,了解了他註定不平凡的一生。
他出生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戰火紛飛。他看到中國的科技技術遠遠低於其他外來侵略國家,因此而飽受欺凌。他不甘於受到他國的欺迫,依然出國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在屈辱中發奮學習,當他終於獲得了成功時,卻又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決心回歸到祖國的懷抱中,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把畢生的精力與所學獻給了祖國。
為此,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的愛國,他的堅定,他的創新。他是如此的愛國,面對他人的誣告,他在美國的法庭上用他那洪鍾般的聲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面對敵人多年的軟禁,他絲毫沒有屈服,而是尋找時機,爭分奪秒地暗自研究,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受了多少苦,多少難;這一切只不過是報效祖國!「愛國」兩個字,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此簡單而又清晰:愛國,就是時刻把祖國放在自己心上,一切以國家的利益為重;愛國,就是用盡所能的為祖國奉獻,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兒也好!幾十年來,他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始終把愛祖國、愛人民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論遇到多少艱難困苦,都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在研發「兩彈一星」的過程中,條件非常艱苦,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國家又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災人禍,但他始終卧薪嘗膽、勵精圖治,為新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我也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明白了堅定就是一種信念,在動搖時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現在,從錢學森的故事裡我更體會出堅定這個詞語的新解:執著地做事、為民族做事、為祖國做事!
之後又回想起來,我們,如何做到愛國呢?我們能為祖國做些什麼呢?我們本職工作是什麼?不正就是學習嗎?如果現在我們連最簡單最基本的事也做不好,那何報效祖國?分明就是無稽之談!不去努力,不去創新,哪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又哪能扛起自己肩上的一份責任?說要愛國,不努力,不學習,不創新,說這也是假的,嘴上的口號,又能起什麼作用?
現在是21世紀,一個繁榮而發展迅速的時代,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崛起的時代。生活條件遠遠比舊時好了很多,這也不正是我們報效祖國的好時期嗎?不一定要成為名揚世界的科學家,不一定要成為享譽世界的偉人巨人;只是做好自己應做的,負好自己應當的責任,用一片愛國的赤子之心,哪怕是分外微薄的一份力量,怎麼會不是報答祖國呢?

觀「錢學森」有感

魯礦二小 蒲公英班 韓毓婧

他,是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他,為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盡千辛萬苦;他,為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誰,為祖國嘔心瀝血?又是誰,永遠有著赤子之心?他,就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

為了更好的報效祖國,錢學森早早的留學美國,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他在離開祖國時,就在心裡默默的說,「我一定會回來的!」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的歡呼聲中,在禮炮聲中,也在錢學森的心中,誕生了。

我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國去!

此時,我國的經濟狀況很不好,要錢沒錢,要車沒車,要設北美設備的情況下,他的心沒有一絲動搖。而且,美國的條件優越,要什麼有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錢學森都沒有改變,如果是你,你一定會選擇留在美國吧!

錢學森回國5年後,為祖國的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直到身齡98歲。

看看錢學森,為祖國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

有如此的愛國,我們身為一個小學生,我們又生活在這么優育

的環境下,就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好好報效自己的祖國。

觀《錢學森》有感

魯礦二小 蒲公英班 李曉慧

剛看了一個電影,叫《錢學森》。看完後,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

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成為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當時,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1955年錢學森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做出卓起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也是一位愛國赤子。

最令我難忘的是錢學森在美國說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祖國,為人民服務。」錢學森在美國努力完成學業,為的只是在回國後能 多為祖國,為人民服務。

錢學森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盡自己所能,為祖國做一點貢獻呢?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加壯大,更加昌盛!

❽ 梁山伯與祝英台舞劇觀後感800到1500字跪求····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傳說,是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最富神秘色彩、浪漫情調和歷史意義的民間故事之一。梁祝獨特的魅力就在於,這個故事既藝術化地記錄了深刻的歷史悲劇,同時又蘊涵著豐富的幻想因素。傳說的「人人共愛、處處為家」的特點,或許正是它的巨大而深刻、廣泛而恆久的魅力之所在。梁祝傳說是一部宏偉的交響樂,奏出了愛情的頌歌、自由的頌歌、和生命的頌歌。

其大概故事內容為: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情感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並不是尋常的男女之間的愛戀。祝英台愛上樑山伯,確乎是女人對男人的傳統愛慕,無須大驚小怪,但梁山伯對祝英台的感情變化,很值得我們細加回味。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在「梁祝」文本的入口,佇立著梁山伯的英俊身影,他正形單影只地行走於訪學的道路,這時,另一個出門訪學的婀娜「男子」即祝英台出現在他孤寂的視界里。異鄉求學的梁山伯遇見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友情之火自然的從他內心升起。在三年的朝夕相處中,祝英台私下愛慕著梁山伯,以為只要她還原為女妝,梁一定會加倍欣喜和娶她為妻。在分別之際,她含蓄地向梁山伯發出了隆重邀請,希望他能准時到家裡迎聘她的妹妹「九娘」。這是一個舊時代女子向男人所發出的曖昧而動人的呼籲。後來的事件發展變得越來越富於戲劇性。當梁山伯在赴寧波當官途中專門前往探視祝英台時,家童聲稱府上只有「九娘」而沒有「九官」,這使梁猛然意識到他犯了一生中最嚴重的錯誤。我們可以想像當朝夕相處的同性「損友」,突然變成了一個千嬌百媚的女人,還是那個自己要來求親的「九娘」,內心震撼可知!但有句話說:愛情的初始階段,往往是友情,而誠摯的友情是愛情的必要准備。梁山伯與祝英台三載同窗,又是「日同桌,晚同床」。如此,可以知道,他們有很好的愛情基礎,尤其是祝英台是女人的事實公開後,梁山伯、祝英台更是你有情、我有意。本來兩人是可以永結同心,攜手邁入婚姻的殿堂的。但就是由於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以及馬文才的橫生枝節,使這對有情的男女最終只能「死後同穴」。梁山伯、祝英台的愛情本來是多麼的美好,然而,這樣的一對有情有義的男女的愛情只能以非花好月圓,皆大歡喜的結局結束。這於梁山伯、祝英台兩人而言,是他們的悲劇。要恨,就恨他們生不逢時造化弄人。試想,在當代的婚姻制度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樣的一對痴男怨女一定不會以這種悲劇的結局而收場,人們會成全他們的。為什麼還有這樣的悲劇出現呢?在男女不同的社會分工和不同的經濟地位下,決定了男尊女卑的觀念和社會機制必然產生並越來越牢固。這種男尊女卑,體現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剝奪了婦女學習求知的權利;婚姻包辦制,剝奪了女子愛情和婚戀選擇的自由。人們渴望自由和封建制度本身所形成的矛盾,這種矛盾體現在婚姻上就是婚姻自主和婚姻包辦之間的矛盾,也是梁祝悲劇的深刻根源。

梁祝傳說的悲劇成因除了包辦婚姻制度,與梁祝性格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是梁祝戲劇,還是梁祝傳說,其中梁山伯的不辨雌雄,以至近乎木訥,都是為了刻畫梁山伯「志誠君子」的形象;而祝英台為梁山伯殉情,則主要是要表現祝英台對愛情的忠誠與專一,故事的主題是歌頌兩人純真無邪的愛情及對美好愛情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故事當中人物的行為或情節的安排,都服從於刻畫人物性格和表現主題的需要。梁山伯對異性反映是遲鈍還是敏感,祝英台是以身殉情還是從命另嫁,都是由兩人的性格決定的。

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女性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體現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剝奪了婦女學習求知的權利;婚姻包辦制,剝奪了女子愛情和婚戀選擇的自由等等。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祝英台所表現的,則是當時常人難以理喻和做到的「離經叛道」:她為了求得賢士為偶,不僅打破了「男女七歲不同席」的枷鎖,而且大膽地女扮男裝走到男子中間,與他們一起求知求學;她從三年實際接觸中看中了梁山伯,竟不顧「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成規親自托嫁妹,一「實則以身相許」;她為了追求真正的愛情,竟然作出以身殉情的壯舉。她的行動,驚天地、泣鬼神,贏得了多數民眾的同情。反之,倘若祝英台沒有離經叛道,為愛情抗爭、為真愛殉情的精神,那麼梁祝傷別後故事就結束了。因為嫁為馬家婦後,生兒育女,相夫教子,與常人一般,就沒有什麼離奇故事可說了。那麼梁祝愛情故事還會千古流傳嗎?而在流傳的梁祝故事中,正因為有了奇女子祝英台的「離經叛道」,才使梁祝愛情故事曲折、感人,從而得以千年流傳不衰,堪稱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是祝英台出門讀書時遇到的一個朋友,他們同館讀書,結為兄弟。他學成別後,有事未能如期踐祝英台之約,後至祝家拜訪,方知祝為假扮男子,自愧愚魯,不能辨識。他得知祝已聘馬家後,懊悔不迭,回去相思成病,兩月即身亡。而在清代邵金彪寫的《祝英台小傳》中,則稱梁山伯「自以家貧,羞澀畏行,遂至您期」,待當上勤令後才敢於「過祝家,詢九官」。從馮、邵的故事看,梁山伯是十分憨厚而平常的人。有條件的男兒求學在當時是天經地義之事,並無奇特之處,梁山伯就是這樣平常無奇。梁山伯與祝英台三年同窗而不辨男女,實在是有些愚訥,還因貧羞澀畏行,拖延約期,性格怯懦。更令人痛惜的是當知祝英台已聘馬氏,只能懊悔不迭,憂郁而死;不敢作出抗爭之舉。如果梁山伯不是平、愚、怯、遷之人,也有祝英台為愛殉情的精神而去抗爭,也許又會走出雙雙逃亡、另覓樂土的叛逆之路,其結局就可能變成歷盡艱辛,苦盡甘來。然而,梁山伯就是梁山伯,以他平庸憨厚的性格,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因此,「不作為」的梁山伯註定了悲劇的結局。

就此而言,梁祝悲劇是性格悲劇,兩人的性格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梁山伯的憨厚質朴及在求學過程中的心無旁騖,使他不能洞察祝英台的女性身份,因而錯過了與祝英台締結良緣的大好時機,而祝英台對愛情的執著專一則造成了她以身殉情的人生結局。

❾ 《07梁祝》觀後感

呵呵~難得有男孩子看完也這么有感觸呢~我是鐵桿的梁祝粉,也是老師的小粉,梁祝我看了8遍,還是很有感覺。其實早知道結局,但是因為編劇處理劇本的問題,前後一對比就更難過了。看到英台綉嫁衣的時候所謂「不詳」的那個情節,我很心痛,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卻早已註定了結局。不過故事是合理的,關於魏晉時的門閥制度,你可以去查一下,門第懸殊,他們兩個人是不可能結合的。不過我覺得,既然英台最後在山伯墳前求的是「即便化為穿花蛺蝶,也願雙飛花間,永不分離」,而也得到了成全,那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完美啦。因為他們曾經說過,如果要生離,那麼他們都會選擇一死。其實我的觀後感也是很零散的,沒整理過呢。覺得要整理也整理不出來,內容太多了~呵呵,下次有機會再打點東西上來,今天太晚了~

閱讀全文

與梁祝電影觀後感2000字免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個我心理健康微電影觀後感 瀏覽:162
愛情短片電影資源 瀏覽:783
講述一部電影一般現在時 瀏覽:467
電影無雙裡面的背景音樂 瀏覽:194
動漫電影男主角收服一隻恐龍 瀏覽:502
法國電影公司logo 瀏覽:989
老電影三卓別林大獨臷者 瀏覽:780
士兵發現不死士兵電影名字 瀏覽:462
有麒麟臂的電影名字叫啥 瀏覽:941
女孩復仇電影泰國 瀏覽:375
周星馳電影的醜女 瀏覽:233
八大門派高清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31
2019年大年初一電影排名 瀏覽:275
大理電影院橫店 瀏覽:54
野大陸電影完整版 瀏覽:349
你好電影完整版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829
獵鷹的新電影 瀏覽:733
俄羅斯老電影歌曲大全 瀏覽:565
小屁孩日記電影台詞英文加中文 瀏覽:622
中國感人的電影愛情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