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蓮燈的介紹
香港電影《寶蓮燈》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65年出品。該片改編自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由岳楓執導,林黛、張燕、鄭佩佩、李昆、李菁等領銜主演。該片是著名影星林黛的遺作。影片講述了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❷ 寶蓮燈電影演員
1999《寶蓮燈》主要配音演員:姜文,徐帆,陳佩斯,寧靜
1964《寶蓮燈》主演:尤敏,葛蘭,林翠,容蓉,雷震,趙雷,鍾情,田青,林翠
1963《寶蓮燈》主演:林黛,張燕,鄭佩佩,李昆,李菁
1956《寶蓮燈》主演:張活游,紫羅蓮,梅綺,林家聲,少新權
❸ 誰告訴我她是誰和她演過的電影拜託各位大神
圖片看不到 李菁邵氏影星李菁 出生日期:1948年11月8日 454次關注 原名李國瑛。1948年出生於上海,家中有五個哥哥、兩個姊姊,李菁排行最小。 自幼就對電影即有興趣,就讀寶血女中時,聽聞邵氏所屬的「南國實驗劇團」公開招收第二期學員,不顧父母反對堅決投考。當年有超過兩千人報名應試,李菁憑獲清新的外表和表演天份幸運錄取,與方盈、江青、鄭佩佩、秦萍等四十人成為同期同學。 訓練班結業後,與邵氏訂下八年合約,初期被定位為古裝型演員,第一部電影是《宋宮秘史》。同年,她演出《血手印》及《雙鳳奇緣》。她接連在《血手印》(1964)、《寶蓮燈》(1965)、《文素臣》(1966)任配角,《盜劍》(1967)。 《魚美人》是其當剛主演的第一部電影。1965年5月李菁以此片獲得榮獲第十二屆亞洲影展影後寶座,有"娃娃影後"之稱。1965年演出《寶蓮燈》,演技再次得到肯定。此後「東家」邵氏有計劃性的展開力捧,一連為她開拍新片,聲勢一路竄升,作品票房屢創新高。1967年邵氏開拍《珊珊》,這是她從影以來首次演出時裝文藝片,大獲好評。踏入七十年代,李菁的作品《保鏢》成為全年最賣座電影的第六名。 除了1969年時摔裂左腿骨休養半年,幾乎一刻不停的拍片,陸續完成黃梅調電影。她在邵氏期間,所拍的影片約五十多部,其中包括張徹的《死角》、《鷹王》及《新獨臂刀》等。她更連續三年當選國語片十大明星,成為港台兩地搶手的女明星之一。 1976年年底,李菁結束了與邵氏十三年的賓主關系,開始以自由演員的身分往來港台兩地。1978年,李菁與導演羅馬合組《長天公司》,在創業作『追』中擔任主角。 七十年代末,受到與她拍拖十年男友逝世的打擊,李菁減少電影產量;加上1983年母親不幸病逝,李菁於同年宣布淡出娛樂圈。 〖代表作〗 《魚美人》、《寶蓮燈》、《娃娃夫人》 〖榮獲獎項〗 《魚美人》(1965年)一片獲得第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金禾獎》 《娃娃夫人》(1972年)一片獲得十八屆亞洲影展《最受歡迎女星金藝像獎》 <<文素臣>>( <<寶蓮燈 <<盜劍>>( <<鐵頭皇帝>>( <<女巡按>>( <<三笑>>( <<鐵手無情>>( <<死角>>( <<保鏢 <<洞房艷史>>( <<狐天狐地>>( <<老夫子>>( <神化外母古惑妻 <<洞房艷史>>( <<楚留香>>
❹ 林黛的個人生活
「人瀟灑,性溫存,若有意,似無情,不知他家何處,不知他何姓名,倒叫我坐立難安,睡不寧……」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想必記得「戲鳳」這首歌曲;每當聯歡會和電視綜藝節目,不時還會聽到有人演唱這首歌曲。走過這段歲月的影迷,就會想到有著一雙攝人心魂的雙眸且巧笑倩兮的林黛。
林黛在影藝事業巔峰的盛年自殺身亡,留下無限的遺憾和一連串關於她死因的「謎」,與美國性感巨星瑪麗蓮夢露有點相似,直到今日仍然令人懷念至深。
這首膾炙人口的「戲鳳」,是民國48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電影「江山美人」中的插曲,由王純譜曲,李雋青填詞。「江山美人」由李翰祥掌鏡,林黛、趙雷、胡金銓、楊志卿等人演出,如今大半俱已作古。它的故事骨幹,前半部是京劇「游龍戲鳳」的劇情,後半部又換成另一出京劇「驪珠夢」,全是通俗演義中的情節,談不上什麼歷史依據。當年能夠在台灣打破國內中西十大賣座票房紀錄(香港及東南亞的票房也很可觀),除了林黛是紅透半邊天的明星外,影片中的插曲支支動聽,也是主要原因。
「江山美人」的插曲除了「戲鳳」外,還有「扮皇帝」、「天女散花」等,分別由著名歌星席靜婷及江宏代唱,在這之前,林黛演過不少歌唱片,如處女作「翠翠」,之後的「梅姑」、「金鳳」、「吃耳光的人」、「金蓮花」、「有口難言」、「歡樂年年」、「菊子姑娘」、「漁歌」等,影片中都有多首歌曲,但都由一位名叫王若詩的代唱,久而久之,大家都以為林黛不會唱歌,其實林黛會唱歌,也灌過唱片。
根據香港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中國時代曲名典」策畫、選曲人黃奇智表示,林黛初期主演的電影,影片中的插曲是由旁人代唱,等正式灌唱片時,就由林黛本人主唱,主要是林黛比代唱人有知名度,有賣點,估計林黛灌錄的電影插曲約在三十首左右。 林黛前後來過台灣三次,第一次是1955年10月,來台為蔣公祝壽。第二次是是1959年春節,由母親陪同來台三天,並向影迷拜年。林黛這次來台,主要是當時她正與雲貴督軍龍雲的兒子「雲南王」龍繩勛(人稱龍五)熱戀,外傳林黛將要嫁給
龍五,親朋好友都勸林黛不要被愛沖昏了頭,以免步上周璇的路。
1959年7月28日,林黛三度來台,與她同行的有該片男主角,也就是有「皇帝小生」之稱的趙雷。林黛此行最大的任務是為她主演的影片「江山美人」宣傳。林黛只待了兩天,無論走到哪裡,大家都追問她是否有男朋友?她擇偶的第一條件是什麼?
林黛自稱有很多男朋友,但沒有一個理想的丈夫,她對男人最大的要求就是「忠誠」,她不只一次地說:「誰最能真誠地愛我,誰就會變成未來的丈夫。」有記者問她龍五是不是她理想的丈夫?林黛沒有正面回答。
林黛在認識龍五之前,曾和演員兼導演的嚴俊出雙入對,當時林黛十八歲,嚴俊三十五歲,執導由《簡愛》改編的「梅姑」,劇情即是少女家庭教師愛上中年男主人,林黛和嚴俊很自然地墜入情網。可惜這「友情」只維持四年,因為個性差異太大:一個生性節儉,一個出手大方,最後終分手。嚴俊後來投向李麗華的懷抱,兩人於1957年結為連理,好強的林黛受創頗深。
第二年,林黛前往美國,到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做了幾個月的旁聽生,在那裡她遇見了龍五,也改變她的一生。龍五凌厲的攻勢,讓感情受困的林黛招架不住,但是她周遭的朋友都反對她與龍五交往,說他是典型的花花公子,花錢像流水,同時又相當左傾,這種人怎麼能夠長相廝守。
由於說的人太多,林黛也有點動搖,但是她又不願承認自己的眼光有誤。為了冷靜思考這個問題,她接受朋友的建議,到台北度個假,暫時冷卻這個棘手的問題。林黛在台接受記者訪問時,堅決地表示,她不會嫁給龍五,因為兩個人的志趣和思想完全不同,不適合在一起。
也許是命中註定,林黛最後還是嫁給了龍五,時間是1962年12月12日。婚後的生活,並不如事前想像的美好,再加上林黛名氣大,難免會引來閑言閑語,聽在龍五耳里,很不是滋味。同樣地,龍五在外面的行為,也讓林黛很不開心,夫妻和和吵吵,給娛樂圈增添不少話題。
除了家庭因素外,林黛的巨星地位也岌岌可危。1963年,凌波以「梁山伯與祝英台」一炮而紅,所有的焦點全部集中在她身上,飾演祝英台的樂蒂受不了這種冷熱待遇,跳槽國泰,邵氏首席紅星林黛怎麼忍得住這口氣?她要以自己既有的聲勢,與凌波一較長短。
可惜天不從人願,那時間林黛主演的電影,無論票房及水準都比早年的作品差。林黛在拍「寶蓮燈」時,心情極端惡劣。「寶蓮燈」里的男主角,導演岳楓原屬意凌波反串,林黛不肯,於是改由鄭佩佩反串。林黛除飾演聖母,還堅持反串十五歲的沉香。當時她已三十歲,身材略顯發福,無論如何巧扮,也顯不出沉香少年俊拔的韻味。
「寶蓮燈」的成績雖然不盡理想,但影迷抱著懷念林黛的心情觀賞,因此在香港十分賣座。此片沒有在台公映,主要是「寶蓮燈」的導演岳楓當時與大陸來往密切(這在當年是十分嚴重的事情),有關單位下令禁演,這是林黛唯一未在台上演的電影。
1964年7月17日,在婚姻、事業都不盡如意的情況下,當時正在拍攝「藍與黑」(關山、丁紅、於倩合演)的林黛突然自殺,遺書上寫著「勛,萬一你要救我,請不要送我到公眾醫院,如此全香港的報紙都會當笑話一樣登了。」很多影迷因而懷疑龍五和林黛的死有關,是不是龍五害死了她?或者不肯救她?聽說當時龍五另結新歡,總之各種揣測出籠,大家很難接受她就這樣走了。
「藍與黑」不但獲得第十三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該屆大會還追贈林黛一座「特別紀念獎」。這不僅是因為她在「藍與黑」的卓越成就,同時也表現了亞洲影壇對她的追思與懷念。
龍五是個十分傳奇的人物,他雖然穿西裝,但是腳上永遠套著一雙布鞋,一般人都認為龍五辜負了林黛,但令人不解的是,自林黛過世後,龍五終身未娶,不僅如此,他保留林黛所有的東西;走進林黛的房間,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屋裡的一切擺設都維持著林黛生前的模樣,化妝台上還有林黛常用的眉筆、口紅、粉盒,衣櫥里掛著她喜愛的服飾,好像林黛仍然住在那裡。
2004年是林黛過世四十年。多年來,老影迷並沒有遺忘她。大導演李翰祥生前曾說,林黛是影壇幾十年都找不到的明星,可惜死得太早,留給影迷無限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