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演:製作戲劇或影視片的過程中,指導演出工作者的人。
導演更多的時候可能會是和編劇討論劇本,和演員講戲,和攝影燈光討論光影,
有時甚至是去檢查道具的製作過程,導演關心所有和影片相關的工作是否能達到自己的要求。
2、監制:提供概念設想和大的建設性意見,會參與劇組重要決策,但不負責具體的劇本創作和導演拍攝。
3、製片人要拉贊助、找編劇寫劇本,物色導演,連同攝影 燈光 美術 道具 服裝 場務 後期合成 3D特效都是製片的負責范圍。
從前期的發現劇本,尋覓適合的拍攝地點,到拍攝中負責財務開支,監督影片的拍攝製作過程,和拍攝後的剪輯,後期宣傳直到上映。
(1)電影導演怎麼導戲的擴展閱讀:
1、製片人分類:
(1)是指負責整個影片或電視劇策劃人,負責攝制生產,以及資金融資人;
(2)是專業技術上負責整個影片或電視劇項目製作人;
(3)是指影片或電視劇投資者本人(一般僅只是署名,非專業製作人。);
2、導演分類:
(1)影視導演
(2)舞台導演
3、編劇的能力:
(1)影視、戲劇、廣告及專題片劇本的前期內容策劃:題材選擇,表現手法及方式創意。
(2)編寫劇本,即創作出故事、台詞,主戲以及過場戲,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
(3)把一定內容以劇本或稿本形式表現出來,掌握電視特性及創作規律,善於運用視聽造型來表達事情。和導演一起研究劇本,做出修改,使其更加適合電視表現。
⑵ 我想當導演,怎麼把自己拍的電影賣到電影院
1,你要把劇本在廣電總局備案,拿到審核意見
2,你要成立劇組,然後組織架構,拍攝樣片,送檢,沒問題,你就可以製作母版了
3,和發行公司約定發行協議,然後定好檔期,和所有院線簽署分賬協議
4,你就可以放了
5,估計是院線一日游
6,有那錢,吃了喝了吧,哈哈
⑶ 請問拍電影是按什麼順序拍的按劇本還是按拍攝地點
應該是哪樣最方便最省事就哪樣拍吧。導演會統籌兼顧,准備出最合理的方案,一般都不會按照劇本順序。比如最近李冰冰和周渝民拍的電影,第一次見面就拍了後面的床戲。導演會把需要在同一個地方拍攝的場景盡量一次拍完,比如《水滸傳》里頭潘金蓮洗澡的鏡頭有多處,但是導演不會去零零星星的每集拍一遍,是一次把幾集需要的鏡頭全部拍足然後剪輯備用。一些需要出國的鏡頭更是會加倍的節省時間,不可能出國好幾次,一次拍好,比如又見一簾幽夢,在國外的戲會全部拍完再回國拍別的。有些需要特別的天氣,又不好人工製造雪景或者潑雨的,就會等出現那種天氣來到然後抓緊拍,不過這種情況很少,一般都會製作需要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