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情書》的哪個鏡頭讓你忍不住流淚
《情書》是一部青春電影,導演岩井俊二用精緻唯美的鏡頭構築了一個理想化的青春時代。裡面有許多感人的場景,我都忍不住流下了淚水。特別讓我流淚的是藤井樹看到書卡背後畫像時感動落淚的那一段,她說彷彿百轉千回,豁然開朗。
3、看這部電影我幾次潸然淚下,特別是博子對著埋葬著未婚夫的遠山,大喊道「你好嗎?我很好!」。
這確實讓人忍不住流淚,這特別傷情。這個鏡頭可以看作是導演對全片的總結,在這一刻,博子的心中已經釋懷,斯人已逝,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同時,也可以看作是那場愛戀,最完美的落幕。
當然片中還有許多潸然淚下的地方,看一次動情一次。
② 王家衛導演風格
1、色彩
王家衛曾經說過:我拍電影就是想把我孩子時的喜悅、傷心、失落帶給觀眾。找尋回憶、品味時間,在他眼裡,時間與空間不會成為他與過去對話的屏障,他在電影里遨遊並享受屬於他自己的世界。多彩世界的浪漫,舒緩音樂的動情,他善於用色彩表達他的思緒,鮮明且熱烈。在中國電影界,其美學思想的靈活運用可謂是獨一無二。
2、色調
色調是一切記憶的前奏,在這個視覺文化時代。王家衛電影的畫面做的精緻而曖昧,王家衛電影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某句台詞,而是某個畫面的顏色格調。在王家衛的電影里頭,灰、白、黑、紅永遠是主調,曖昧、低迷、頹敗、失落、灰暗,像是一部老電影,訴說著傳奇的故事。
3、音樂
王家衛說:「對他來講電影總是光影與聲音,音樂則是聲音的一部分,音樂也是營造氣氛的需要,同時也可以讓人想起某個年代。」王家衛電影中的音樂常常帶有很強的敘事性,每次出場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本1972年發表的小說,一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交錯成一個1960年的故事。
4、獨白
王家衛的電影慣用獨白敘事,這是他的一大特色。這種單向流動的情感,力在表現人們的孤獨感、失落感、人之間的疏離,人與人之間缺乏與障礙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本質的追求,是一種實現自我的慾望的表現手法。王氏電影中,人們往往只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他們拒絕與人交流,保持沉默,選擇用獨白表達內心的情感。
5、故事敘述的結構
傳統電影一般都是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個故事的情節設計都經歷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反觀王家衛的電影,卻並非如此。
他並不是要講述一個多麼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於呈現一種可能被人刻意忽視的氛圍——反映人性真實性的狀態。王家衛的影片大量地採用「碎片」式的敘事策略。
③ 欣賞電影的畫面之美(二):《重慶森林》
這是一個系列的主題影評。這個系列文章里,我會截取自己喜歡的經典電影截圖,以欣賞圖片為主,配上我的一點點看法。本系列文集鏈接: 電影的畫面之美
本次作為例子的電影是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
王家衛導演是華語影圈裡比較注重畫面藝術性的一位。他的作品有著濃烈的氣氛感染力,總能精確地傳達那些難以形容的曖昧情緒。而且他的所有電影的畫面都極其漂亮,色彩和構圖的方方面面都有著他自己獨到的藝術風格。
《重慶森林》里比較突出的,就是用構圖的主體客體環境的不同組合來表達情感和人物狀態。在片中的許多場景里都體現了導演的這種風格傾向。
《重慶森林》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王家衛電影。不同於《東邪西毒》所追求的意境,《重慶森林》體現了現代人在都市中的一種曖昧和關於距離的情緒,故事雖小,卻拍得很有靈性。王菲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也可算驚艷了。
我們談到王家衛時,可能多集中於他電影台詞的獨特風格和人物塑造的別致方式,而忽略了他作為一名極富個性的優秀導演對於電影畫面的掌控力。在《重慶森林》里我們可以細細看出他對於畫面構圖的獨到理解,在欣賞這些唯美的鏡頭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導演所下的功夫。不僅僅是把畫面拍得好看,而是能結合甚至是豐富了劇情,這種畫面和劇情的緊密聯系是優秀電影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
在後來的《一代宗師》里,王家衛對畫面的高要求更是到了誇張的境界。《一代宗師》更精緻、但也更儀式化。而我卻更喜歡《重慶森林》里的畫面,那種略顯矛盾、介於生活和藝術之間的細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