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帝也瘋狂2的影片評價
土著居民的兩個孩子無意中爬上偷獵野生動物的西方人的卡車,來非洲作演講的女博士和美國軍人乘小飛機欣賞大自然的各種風情,但和男博士歸途中遇狂風而陷落費中大草原中心,女博士先後巧遇尋找孩子的土著爸爸和兩名糾纏不清的游擊隊員。在一連串的喜劇故事後,女博士俘虜了兩名本打算用自己作人質的游擊隊員,土著爸爸在尋找孩子的途中搭救了昏倒在沙漠里的動物學男博士。偷獵者的卡車因為羅盤針損壞折回原路,這樣土著居民和前來游歷的美國人,偷獵奸商和當地兩派敵對士兵,喜劇化地集中到一處。最終,女博士和男博士得以飛回演講會,敵對士兵化敵為友一個回古巴一個留在基地,偷獵奸商也得到應有的懲罰,土著爸爸欣喜萬分地找回了失散的姐弟。
影片里有很多細節凸現了非洲大草原的生生不息和大自然和諧純朴的原生態之美。例如飛行員不小心踩到一隻蜜獾,為了報復觸犯自己的這支靴子,小獾死命的跟著飛行員,一身疲憊也非捉住靴子不可的憨態,累到在沙堆里發出孩子般委屈任性的叫聲,實在讓我忍俊不禁。小哈奇頭頂樹枝以增加自己高度的辦法對付土狼,也絲毫沒有讓觀眾感到原始生態弱肉強食的殘忍,反而,孩子們的從容,機智,樂觀,讓我感到那種彌漫在整個非洲大草原上的和諧與生命力,那是一種單純的美,樂觀的美。即便是大草原上的大小動物之間,也彷彿有一雙和諧的涌動著活力與友善的手在維持天地萬物之間的秩序。土著居民的勤勞、勇敢、智慧和友善,還有他們特有的赤裸裸的純朴反襯出西方人甚至外界所有人的膽怯、笨拙和齷齪,各種小動物發出地奇怪的叫聲也想對他們的無情的或者善意的嘲諷。電影的名字暗示了主題:在那片廣袤而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大草原上,即使是上帝也可能情不自禁的會被這土地上特有的節奏而吸引而盡情玩耍吧?
笑味十足
《上帝也瘋狂2》的確是個笑味十足的影片,讓第二次看的我還是笑得前仰後合。我認為片子不是無厘頭的搞笑,而是原於那種交流不通的誤解特別可笑。主要還是把現代社會、非洲原始社會風俗文化做了個比較吧。其實並非原始社會的人性就真的和現代社會不同,不過是表現不同而已——在資源短缺的時候,大家表現一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同樣把問題歸結於一個瓶子;同時,大家心裏面都有上帝……
引人反思在《上帝也瘋狂2》里,依然可見導演延續著第一部的反思:如果人類當初是從非洲走出來的,當他們重新回歸非洲時,表現出更多的卻是驚恐,笨拙與手足無措;在那裡,所有的行程安排都得聽命於上帝的規劃;文明人讀取電腦里的信息,土著居民閱讀沙上的新聞?
在物質時代,這樣的影片自然引起我們的思索。人與人,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他是否會在天堂里靜靜俯瞰著自己創造的眾生萬物?包括那些叫作「人類」的子民。不知他是否會為他們的愚蠢、自私、貪婪與無知而頻頻皺眉、搖頭嘆息,又是否會為他們的善良、真摯、悔悟與思考而連連點頭、暗自發笑?
其實,文明究竟該不該發展?由不由我們控制?它將走向何方?所有這些問題都是人類自身無法也無力解答的,那就調侃著推給上帝好了,讓他和我們一起瘋狂吧。
多重風格這部影片成功而難得地兼具了多種風格:既有嚴肅深入的思索又有輕松質朴的趣味,既有出自藝術手法的虛構與誇張又有基於人文視角的寫實與細膩,既幽默逗樂又感人淚下,真是回味無窮。
在這部影片中,我發現其中有好多搞笑的鏡頭和人物對話,做事的方式與現代人或不符合實際,或截然相反。有的使人捧腹大笑,有的令看後深深思索。
影片與現實其一,在現實生活中,男人都扮演著強者的角色,特別是在爭斗過程中,一般都是男人控制女人。而在此影片中卻恰恰相反,影中女主角用槍劫持兩大漢並做人質。
其二,現代人對槍的恐懼不言而喻,而當尼蘇看到陌生人拿著槍對著他的胸膛的時候,卻當作什麼事都沒有似的,順手把槍從對方手中「拿」了過來。不但使影中人大遲一驚,更令觀著笑的前仰後合。真是笑料十足。
其三,人們對像尼蘇那樣的人,一般認為IQ不會太高。生活在那樣的社會,靠肢體語言去表達信息的人怎麼可以與現代人的智商相比呢?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這樣認為的吧?而在片中我們了解到,當這些現代人在面對大火襲來卻只知道以跑的方式來逃亡時,是尼蘇想到了利用「對流」的原理,使這些現代人中的精英——兩個博士脫離危險。笑過之後,難道不值得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嗎?其四,動物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與人類相比永遠是配角——應該可以這樣比喻吧。但從這部影片中的很多鏡頭中,我們不難發現,在人類的活動中,不是人類操縱動物,而是動物在看人類的「笑話」。例如:在兩個士兵在決斗中,動物在一邊若無其事的賣呆,看熱鬧。
這只是我的一點點發現而已,也許有理解得不對的地方。
另外,我覺得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還有血濃與水的親情!知道孩子不見了,父親為了找回隨車帶走的孩子,追隨車印日夜奔跑,那份焦急,心切,擔憂…… 看後,覺得作為孩子,有種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幸福和感動。還有,當姐姐意外掉下車去,姐弟倆失散的那份恐懼;及姐姐為了找回弟弟,也同父親一樣隨著車印追隨;在車停後,弟弟立刻下車往回跑。最絕的是,當車返回後繼續往前開,而這時姐姐卻不知道弟弟到底還在不在車上,是繼續往前跑?還是返回去繼續跟著車?那種迷惘,怕找不回弟弟的焦急,讓人回味無窮。後來的弟弟與姐姐重逢,又與父親的重逢,更是把這份親情升華到最高境界。看過這部超級搞笑片,我想:巨笑過後,那份親情,會使每個做為孩子的都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再有,在影片將要結束時兩個小孩子側臉相抱的鏡頭,我認為那顯然是為了服務於畫面構圖而不符合常人的擁抱習慣。當然,誰也不會計較這點小小的「作秀」心理,因為父子三人為團聚而歡笑流淚的畫面足以感動每一位觀眾。
影響
看完《上帝也瘋狂2》,我覺得影中主角之一的尼蘇在拍完這部影片後,生活肯定會有很大變化,所以我就去網上找了一些關於介紹尼蘇的資料。果然不出我所料,在《上帝也瘋狂2》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後,尼蘇也成為了影史上最著名的非洲男演員——雖然此前他從未拍過戲。據說尼蘇的本色表演為不少人帶去了歡樂,他敬重電影但並不渴望一直做演員,最大的願望是回家鄉過他所熱愛的生活。為了影片的宣傳,尼蘇環遊了世界,也羨慕法國和日本的生活,卻甘願同家人守在貧瘠、飢餓的非洲,甚至飽受肺結核的折磨,與片中他飾演的角色頗為相像。唯一不同的,是影片中田園牧歌似的生活並不存在,他們每天都要為生存而奮斗。
丹尼爾·瑞森費德記錄了尼蘇的生活:遷徙、狩獵、娶妻、生子乃至死亡,也曾邀請他去當地學校給孩子們講述他的電影生涯。透過電腦錄像,尼蘇看到了死去的前妻並淚流滿面,而曾經令片中孩子開懷大笑的情節又無一例外地為片外的孩子們送來了歡笑。
我相信,尼蘇在天堂里也會逗得上帝開懷大笑的。
❷ 好多年前看了一個片子,只記得幾個片段,幾個美國人被一個非洲黑人追趕,
非洲歷險記 類型: 動作片 主演: 斯特華特·羅菲爾 格式: 片長: 90 分鍾
在廣袤無垠的非洲,經常有為謀取暴利的偷獵者在兇殘地圍捕大象……。麥克、凱瑞和查爾斯等人在非洲旅遊,被首領的兒子掠回部落,天黑後,他們逃走時擊斃了首領。在葬禮上首領兒子發誓要報殺父之仇,他手拿標槍帶著對部族的誓言,隻身一人憑著一人憑著敏銳的嗅覺,向麥克等人逃跑的方向奔去......
❸ 外國片,只知道一個人在沙漠里,有個像狗的東西一直跟著他
請查找一部美國喜劇片,片名叫《上帝也瘋狂2》。
片中記述了一位從美國來非洲開會的女白領,與一位在非洲工作的動物保護志願者同乘一架小型飛機游覽非洲風光時,因躲避雷雨而迫降荒野,從而引發的一系列趣事。
其中有一段情節是,因飛機起落架損壞,無法正常起飛,男士(志願者)只好在下面扛著飛機跑,女士在飛機中操縱。結果飛機飛起來了,男士卻沒抓住飛機,不會開飛機的女士自己開著飛機跑了。然後,飛機飛了一陣後,就掛在了一顆樹上。而男士只好步行通過荒野去找飛機。
男士在找飛機的路上,不小心用腳碰到一隻蜜獾。蜜獾個頭不大,但性格兇猛,好鬥,勇敢,頑強,什麼都不怕,一旦惹到它,它就會糾纏到底。也因此,連獵豹、獅子和鬣狗沒事都躲著它走。男士不小心踢到蜜獾後,它就把男士的一隻皮靴當成了敵人,撕咬個沒完沒了。男士無可奈何,只好逃跑,可那隻蜜獾不依不饒,一直跟著男士糾纏不休,一有機會就咬兩口靴子。
男士頂著大太陽在荒漠里走,幾乎筋疲力盡。那隻蜜獾也變得有氣無力,吐著舌頭跌跌撞撞,但仍舊跟著男士,勢不罷休。最後蜜獾終於體力不支,躺倒在地,男士只得抱著蜜獾趕路。
當然,結局是皆大歡喜。
應該就是這部電影。另,《上帝也瘋狂1》也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