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2. 周星馳對劉嘉玲,到底是PUA還是寵妻 | 《大內密探零零發》
《大內密探零零發》是一部老電影,很多人記憶中它是一出寵妻喜劇。周星馳為妻子劉嘉玲發明各種器具,一起創造生活情趣,確實很有意思。然而,若從現在人們敏感的女權視角來看,劇情和對白可能顛覆了原本的印象,這部作品似乎可以被視為周星馳對劉嘉玲的PUA。但若從兩位演員的表演和互動中,我們仍能感受到濃濃的寵妻氛圍,這種矛盾感讓人不禁思考,到底這是一部描述PUA的作品,還是真正的寵妻之作?
豆瓣上,對這部作品評價最高的文章《嫁人當嫁周星馳。娶妻當娶劉嘉玲。》將這對夫妻描繪成恩愛典範,他們的日常對話被視為夫妻相處之道的典範,甜蜜得讓人想全文背誦。然而,若將視角放回電影情節中,當周星馳在職場遭遇挫折,事業陷入困境時,面對這樣的情況,按現實邏輯,妻子通常會抱怨、懷疑自己的選擇,而在這部電影中,劉嘉玲卻用盡辦法崇拜和依戀周星馳,而周星馳的話語中卻充滿了對劉嘉玲的嫌棄。這種女性形象,似乎符合被男人PUA的典型形象。
電影中,周星馳和劉嘉玲的對話充滿了甜蜜與幽默,如「你怎麼這么笨啊?」和「可是你的發明真的很棒啊!」這樣的對話,看似充滿了寵妻的意味。然而,周星馳的話語中卻常充滿了對劉嘉玲的嫌棄,如「你不懂我說的話。」和「你不知道,我在外面做事已經很辛苦。」這樣的對話,卻讓人不禁思考,這是否真的符合人們對於寵妻的定義?周星馳在電影中的表現,更多地是在展現他作為丈夫對妻子的依賴和需要,而非對她的控制或操縱。
電影中,周星馳為劉嘉玲發明的器具,如切菜器、掃地器等,雖然表面上看是為她減輕家務負擔,實則體現了他對妻子的關懷和細心。然而,現實生活中,一個男人送笤帚當禮物,恐怕不會得到妻子的欣然接受,反而可能引發不滿或誤解。這也反映了電影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差異。
電影結尾,周星馳利用自己的發明成功地保護了皇帝,贏得了大珍珠。回家後,他對劉嘉玲說:「三餐都是粗茶淡飯,你會不會介意?」劉嘉玲的回答充滿了理解與寬容:「看你咯,你不介意我做的菜,我也無所謂了。」周星馳在電影中對劉嘉玲的依賴和需要,體現了他對她的重視和珍視,而非控制或操縱。
在《大內密探零零發》中,周星馳和劉嘉玲的關系充滿了甜蜜與幽默,他們的互動充滿了寵妻的意味,而非PUA的特徵。電影中的對話和情節,雖然在某些方面可能符合對PUA的解讀,但若從更全面的角度來看,這更像是一部描述丈夫依賴妻子、妻子寬容理解丈夫的電影。在觀看電影時,我們不應只從單一的角度解讀,而應更全面地理解電影所傳達的信息和情感。電影中,他們的關系顯得自然而真實,充滿愛與關懷,這也是電影吸引觀眾的原因之一。
3. 寶強喝牛奶,劉若英塞烤鴨,周星馳吞狗飯,影視劇經典吃喝鏡頭
跨年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熱度下去了,但它對觀眾造成的傷害陰魂不散。
其中,被人吐槽最多的,算得上李鴻其的吃蘋果鏡頭。
這個長達5分鍾的吃蘋果長鏡頭,我跟大家一樣,看得一臉懵逼,不知道李鴻其為什麼從平靜道落淚,也不懂為什麼連蘋果核也吞下去...但不可否認,李鴻其此處的表演還算上乘,充斥著一股狠勁兒,一口跟一口的力道不同,牙齒的咬合力逐漸加重,觀眾可以明顯從這個特寫長鏡頭中感受出人物的 情感 變化,看得人只想吃一口蘋果壓壓驚。
吃相,是一個人在餐桌上最直觀的心理表象,今天索性總結盤點下影視劇中經典的吃喝鏡頭,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影片和角色,排名不分先後。
這個鏡頭過目不忘。
王寶強飾演的牛耿,第一次坐飛機,先問,我這是站票還是坐票?
不懂托運規則,在安檢處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
他振振有詞
「火車公交都讓帶,你們憑什麼不讓?」
接著,安檢人員用淘寶回復體敷衍牛耿:親,這邊建議您要麼跟您菜刀一起托運,要麼牛奶馬上喝掉。
牛耿倔勁兒一下上來,當眾喝掉了這桶牛奶。
多年以後,這個並不算高級的笑料,被網友們翻了出來,爭執的焦點在於——
這桶牛奶有多少升?
有人說這是金龍魚油桶,有人說是屈臣氏礦泉水桶,不管是哪種,這桶牛奶都是5升起。
由此,才有了後面的梗:服務員,幫我把窗戶開一下,剛才奶喝多了,有點想吐。
據山爭哥哥後來采訪說,寶強這奶沒混別的,直接喝。
雖然不是一鏡到底,但能看出他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演員,能有現在的成績是他拚命般的學習努力得來的。
先上圖為敬。
一對雌雄大盜,因為女方懷孕決定金盆洗手。
劉德華飾演的飛賊最初還想干最後一票,但他們這種刀頭上舔血的行業,太明白「積德」的重要,為了孩子,搭上了性命,給傻根唱了一出天下無賊。
得知丈夫死訊時,女飛賊雖然大肚便便,卻能在瞬間從警察眼神中捕捉出丈夫的好歹。
接著,就是這場吃烤鴨的戲。
吃烤鴨在當時算比較好的伙食了,說明奶茶很重視孩子的營養,而且醬吃的滿嘴都是,看得出失聯後很頹廢。最重要是烤鴨塞了滿嘴,卻終於忍不住哽咽流下淚來。強硬機械地吞下每一口食物,大口大口吃下悲傷,和著憂傷一點點吞下去本人消化。
劉若英演完這個戲就把烤鴨這道菜戒了。
她說這三年誰再請她吃烤鴨,她就和誰過不去。
究竟這場戲,劉若英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呢?是想到了陳升還是想到了誰?
在後來的采訪中,她說拍這場戲時,華仔、葛優的戲份已經拍完,紛紛離開了,只剩下自己獨自面對那麼大一隻烤鴨。
一種孤獨湧上心頭,人生通常是這樣,聚少離多,不如意十之八九。
想到這里,便淚如泉涌。
十年後,當網友翻出這個梗重問劉若英當時什麼感受。
她幽默的說;" 只記得烤鴨是冷的 "
《新喜劇之王》票房口碑都不盡如人意,但絲毫不影響周星馳於我們童年的地位。
在我看來《武狀元蘇乞兒》有別於周星馳其他的無厘頭電影,荒誕笑話包裹著嚴肅議題。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影片中半段
蘇燦被抄家,跟父親淪為乞丐後,當街被幾個舊日哈巴狗欺負的片段。
所謂由奢入儉難。
這句老話並不是指粗茶淡飯相比山珍海味有多麼難以下咽
金錢,會腐蝕人的鬥志和自信,沒了主觀能動性,再想翻身,難上加難。
但蘇燦和老爸,卻始終懷揣著一顆樂觀的大心臟,勝不驕敗不餒。
彷彿這爺倆一生有共同的使命:從身邊找點樂子,讓自己高興高興。
至於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環境影響不到心情。
所以粗布爛衫的父子倆,在冰天雪地中,在別人的嘲諷中,能夠欣欣然地吞下狗飯,並坦盪的開玩笑:
-居然有肉絲?
-胡說!分明是雞排!
皇帝說:你們丐幫這么多人,一天不解散,我一天不安心啊!
蘇乞兒說:丐幫有多少人,不是由我決定的,而是由你決定的。如果你是位明君,人人都有飯吃,誰願意做乞丐?
說到底,《武狀元蘇乞兒》想講的,無非是「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道理。
一個人,被蹂躪的不成樣子,被一次次踹翻在地,還能做到基本的自尊自愛,才能做到東山再起。
會有福報,苦盡甘來,4個字在這個片子里是如此透徹。
《無間道1》里曾志偉在警局吃盒飯,突然翻臉大罵黃秋生,其實已經很經典了。
這組鏡頭將一個游刃於黑白兩道的潑皮、氣急敗壞的樣子拍了出來。
《無間道2》里吃火鍋的鏡頭,講得則是黑幫內部窩里斗、爭地盤、進貢等黑幕交易。
這場戲的人物關系遠比吃盒飯那場復雜。
韓琛名義上是「壩頭」,實際上替倪永孝做事,找剩下四位大佬的意思很明顯:該交份兒錢了。
四位大哥也不是傻子,倪坤死了,群龍無首,這錢,沒必要交了,提前約定好,四人同仇敵愾,准備反水。
一頓挺和氣的火鍋,因為這個話題突然氣氛尷尬。
只剩下火鍋君獨自在中間尷尬地冒熱氣。
這時的韓琛,身處劣勢,但凡一句反對的話激怒了在座的四位,小命不保也有可能。
只見他微微一笑,允自吃著火鍋,一口羊肉剛下肚,緊接著又把魚丸順進嘴裡。
這時候,倪永孝一通電話進來,上演了一場離間計
動動嘴皮子,將四位大佬收拾的卑服,他們事先組成的聯盟瞬間瓦解。
韓琛一直在吃,彷彿什麼都不知道,又彷彿一切盡在掌握,還沒忘記用吸管嘬了兩口可樂。
桌上一團和氣,桌下暗流涌動。
一頓火鍋,道出黑幫電影的精髓: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當然,電影畢竟是電影,咱們普通人如果沒有局,還是安心吃好自己的每一頓飯為好。
最後,忘不了《大宅門》里鄭老屁一人吃十人份的傳奇鏡頭。
七爺誇贊鄭老屁,痛快,真痛快!
或許,這才是吃的本質:用塞滿肚子的方式,獲取精神上的安穩。
我小時候挑食,每當這不吃那不吃的時候,家人都會讓我看這一段。
一方面挑逗食慾,另一方面告誡我,要對食物有敬畏之心。
4. 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
首先就是時代不同了。香港電影的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不僅僅是周星馳代表的搞笑電影,成龍代表的動作電影,還有周潤發代表的英雄電影。這些電影使得香港的電影引領著大陸的發展,大陸電影逐漸向香港電影靠攏,隨著香港回歸和大陸開放的進一步發展,香港電影開始走向了衰落,因為人們的審美趣味變了,變得更加多元化了。
這個也不能說是香港的電影的沒落,只是香港電影的換一個新的模式了,這個模式與大陸的模式是不一樣的,更多的是港式電影特有的內容,不知道大陸的導演或者是製作人會不會借鑒香港的這種模式,要是可以的話,會不會是大陸引領著香港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