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經典勵志片
廁所英雄
印度最近真的是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席之地,拍出了許多勵志的電影,而這部電影里阿米爾可汗成為了一個嚴厲的父親角色,為了女兒的成長默默地付出了許多。親情無疑是我們生命中最最珍貴的東西。
2.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兒童劇情型電影,影片由阿米爾·汗執導並參演,達席爾·薩法瑞,塔奈·切赫達,維品·沙爾馬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八歲男孩和他所讀寄宿學校的美術老師的故事。本文是我分享的《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印度電影,記憶停留在童年。記得那時父親說過,印度是世界上電影最高產的國度,記憶中的印度電影劇情簡單,看起來毫不費力,都是平常人家平常故事,而且穿梭在電影中的音樂是最為讓人陶醉的了。
剛看電影名字的時候,自然就聯想到了,「來自星星的孩子」那群特殊的兒童群體,這是不是也是說的特殊兒童呢?也是孤獨症嗎?有著怎樣的故事?所以,在眾多的推薦電影中,我選擇了這部,走進了一個豐盛的生命,與他一起悲喜,一起失落,一起成長,一起喜悅。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花朵,花期不同,所以盛開的時間不同。可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位較為不一樣的孩子,你是否耐得住寂寞與等待,有足夠的耐心與智慧,去陪伴等待這個花期呢?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的是一個有著讀寫障礙的孩子伊桑的故事。在伊桑的世界裡,五彩繽紛,天馬行空,他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魚兒,小狗,繽紛的色彩,字母與數字都可以在他的腦中,變得靈動起來,可是,他默不對單詞,分不清b和p,不能閱讀,不會拼寫,不會計算,他異樣的一切在這個循規蹈矩的世界裡顯得那麼的格格不入。這是一個看成績,看分數,看排名的世界,伊桑,這個另類的孩子,會遭受怎樣的待遇呢?他的看不懂,算不對,在老師家長眼裡,成為了一種態度。他用調皮,懶散,來掩飾著他的不明白,只是,在大人的眼裡,這是不能忍受的,學校發了最後通牒,這樣的孩子怎麼可以繼續待下去,與那個門門功課都第一的哥哥相比,伊桑在父母眼裡看到的是不滿,是憤怒,是憐憫,是不理解。伊桑開始厭學,開始逃避,他流浪在街頭,用自己的眼睛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喧鬧的街頭,五顏六色的刨冰,這一切在伊桑的世界裡,都跳動著不一樣的快樂的音符。
伊桑的父親是位嚴肅,刻板且暴躁的父親,在爸爸眼裡,孩子應該是優秀的,完美的。媽媽是位心底柔軟,但缺乏主見的家庭婦女,也許這個在印度有著它的社會背景。父親無法理解養育了如此優秀的大兒子,怎麼可能伊桑會有這樣的表現,除了態度,還能有其他的解釋嗎?爸爸決定把伊桑送去寄宿學校接受特殊的「教育指導」,面對分離,伊桑出現了焦慮,恐懼與逃避,在這個孩子眼裡,漸漸沒有了光彩,沒有了氣息。「我從未告訴過你我有多麼的害怕黑暗我從未告訴過你我有多麼在乎你但你知道不是嗎?媽媽你知道一切我的媽媽不要把我送到遙遠的地方一個你甚至會忘記我的地方我那麼壞嗎?媽媽?我那麼壞有時候爸爸陪我盪鞦韆在空中很高的地方我的眼睛在尋找你希望你會過來安全的抓住我我不會告訴他但我很害怕我不會表現出來但我的心在下沉你知道一切不是嗎?媽媽」這首歌響起的時候,淚水溢滿了我的雙眼。孩子的一本畫作,足以表達了他孤獨的內心,被家庭拋棄且永遠消失的自己,當伊桑望著父母的車子遠去的時候,當黑夜來臨他獨坐床邊的時候,當自己在課堂上一再被老師否定迷失自我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內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是個笨小孩,我不值得被愛,因為我的愚蠢,父母拋棄了我,而我是不好的,我是無價值的,既然這樣,還有什麼事值得我去做的呢!」從此,他連最愛的畫筆也不願拿起,把哥哥送他的畫筆鎖入抽屜,他的世界不再色彩斑斕,不再鳥語花香,他沉默無語,他封閉著自己,他的心門也悄然關閉。
拉姆,一個美術代課老師,當他以邊歌邊舞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的時候,我的眼睛亮了,心裡突然如陽光般被照亮了。我知道,伊桑的世界將從此改變了,拉姆很快發現了伊桑的不一樣,他不愛說話,他呆滯木然,他沒有生氣,沉寂的如一具屍體。拉姆開始關注伊桑,他去了解伊桑,很快他發現伊桑的錯誤有規律可循,這是一位有著讀寫障礙經歷的老師,他慈悲善良,他用特殊的教學方式去幫助伊桑重新來認知及思維。他去和伊桑的父母溝通,希望他們改變教育方式,用愛與接納來關心這個孩子。他說,「家長不是在撫養孩子,而是在訓練一批賽馬。」通過一次畫畫比賽,讓伊桑真正的建立起信心,靈動的眼神,燦爛的笑臉,喜悅的神情漸漸回到孩子的'身上。
在這部影片里,我看到了爸爸說,我去出差了,不回來時伊桑的難過與絕望,他懇求父親說不再調皮,說爸爸對不起時的惶恐;在這部影片里,我看到了父親決定送伊桑去寄宿學校時,伊桑的分離焦慮,擔心惶恐的創傷形成;我看到了父親在大兒子網球賽失敗後的責備的眼神及哥哥的愧疚。我看到了在逐漸適應寄宿生活後伊桑的放棄與沉淪,我看到了在父母的期待下,不堪重負的伊桑,以調皮和假裝偷懶來掩飾這種障礙。這一道道傷,像刀子一樣刻在伊桑的心上,讓這顆地球上的星星,漸漸蒙上了灰塵不再閃亮。拉姆老師的出現,像是一塊潔凈的棉布,慢慢地擦拭著伊桑布滿灰塵的心靈,他用善於看見的眼睛,去發現伊桑孤獨的內心缺少的東西,他激勵伊桑,列舉了很多有著讀寫障礙的偉人的事例,他發現了伊桑的繪畫天賦,鼓勵並激勵孩子去創作,他走進伊桑的家庭,給予父母點撥,他始終保持著對伊桑的關注,用愛給予了他接納,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來實現真正的人性關懷,最終幫助孩子重建了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
伊桑是幸運的,讓更多的孩子像伊桑一樣幸運,讓更多的老師家長去面對孩子時,能尊重每位孩子是不一樣的個體,去理解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著它獨特的屬性,能更加柔軟,更加善於去看見孩子的需求,這也許就是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孩子不僅花期不一樣,種類也不一樣,萬一沒有花期,也一定要等待他到成為參天大樹的那個時刻。而正如影片要告訴我們的,每位孩子都是躲藏在地球上的星星,只要找到他們,幫他們擦去身上的灰塵,便能如其他星星一樣,發出耀眼的光,而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在心理學里,把有自閉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見他們,卻觸摸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星星一般。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電影,看完後被片中的美術老師尼克深深打動了。這是一位具有敏銳洞察力的老師,他真正讀懂了孩子,從根本處分析孩子,從而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讓小男孩伊夏不僅在讀、寫方面有了進步,而且在美術領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為超越老師的繪畫冠軍,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的喜悅!現實生活中太缺乏這樣的老師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遇到這樣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學,同時又具有無限愛心的老師。
現在的社會過重地強調競爭,而在無形中忽視了對孩子自身的關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師所說:「我知道外面是一個無情,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績,醫學、工程、管理……什麼都是只要比別人差就是無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分、96分、97分,只要比別人差就是可恥的,對不對?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跟夢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著要如何讓自己的手指脫穎而出。然後忙著去修飾,讓它們看起來更修長。如果哪天手指頭斷了,你們還要繼續嗎?」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溝通,給孩子建構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父母溝通。
作為我們的學生家長,你們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長甚至不經意間壓抑他們的成長,教育只是引導與發現,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方向,走一條屬於他們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強加給孩子!
在學校教育中,現在更多地強調科學教育,而在無形中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電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於其語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導致他被排斥在學校教育之外。誇美紐斯倡導班級授課制的前提是確信每一個個體的認知能力是一樣的,因為人具有「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就像是樹植根泥土一樣,只要給予同樣的知識學習條件,學生就能實現相近的學習目標。但是由於遺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們知道個體的認知能力還是存在差異的,面對這些「弱勢」群體,班級授課制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成就了大多數人,而犧牲了他們,使他們成為「陪讀」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尼克老師翻閱著伊夏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業本、考試卷,漸漸的,心裡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犯錯的模式?他把字母寫成反向,同一個詞在一頁之中有不同的拼寫,相似的字就會混淆……所以,這些並不是普通的錯誤,他是一個有讀寫困難的孩子。發現這一問題後,尼克老師首先是給伊夏樹立信心,他在課堂上講到:「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畢加索……其實小時候都有讀寫障礙……」尼克老師常常利用業余時間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後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夏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為了讓伊夏顯露他的繪畫才華,尼克老師向校長建議要舉辦繪畫比賽。伊桑的畫勝過尼克老師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伊夏成功了,這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師智慧地發現伊夏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才發掘了孩子的天性,發揮了他的特長。
在每個班級幾乎都會看到伊夏的影子。他們總是沒辦法集中精神上課,經常在自己的位置上玩各種各樣可以拿起來玩的東西。作為老師感到無奈: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治療和改變孩子的行為,老師和孩子都只能繼續痛苦著,煎熬著。這些孩子天生缺乏主動性,一點的小挫折就能打消他的耐心,一次求助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打消下一次求助的主動性,他們需要太多的個體關注。當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現出內心的美麗,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時,當信任和付出終於獲得豐收時,我們都感受到了同樣的喜悅,我想每一個老師都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景。只是太多的時候我們都成不了這位老師,不是我們不願意,而是因為現實中孩子的狀態要比電影更復雜,是因為即便我們關心,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更讓我知道了:靜候「花」開,要懂「花」的特點。面對教學實際我們有時感到無力從心,但我們還是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嘗試!你一定要堅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小星星,是星星總會發光!希望每一位教師能真正關心、愛護、幫助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都能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忍不住連續看了兩遍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被片中的美術老師深深打動,這是一位具有敏銳洞察力的老師,他真正讀懂了孩子,從根本處分析孩子,從而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讓小男孩伊桑不僅在讀、寫方面有了進步,且在美術領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為超越老師的繪畫冠軍,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的快樂!
伊桑的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處於最差的狀態,因此受到老師、父母的責罵、歧視,以至於為了逃避非難而讓哥哥寫假條向老師請假,以便於他逃學,最後不得已而轉學。
轉到新學校後,伊桑依然是學不好語文、數學等科目,無論他怎麼努力,他都不能寫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師打、罰站、罰跪等,遭受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代課老師尼庫巴教孩子們畫畫,發現伊桑不正常的狀態後,他和伊桑的同學交流,和其他老師交流,通過分析伊桑的作業,他發現,並不是伊桑學習不努力、偷懶,而是因為他天生有誦讀障礙,缺乏流暢的思考能力,對距離、大小等缺乏判斷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卻做不到。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態後,尼庫巴老師上門和伊桑的父母談心,告訴他們: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夢想,我們不能因為他目前的一點點障礙而嫌棄他。他甚至憤慨:「如果你喜歡比賽那乾脆養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負擔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為了喚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庫巴老師在課堂中和孩子們講述愛迪生等名人小時候也有讀、寫障礙,老師自己也曾是,然後,常常利用業余時間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後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桑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尼庫巴老師認為,每個孩子興趣點不同,伊桑在繪畫方面有天賦,他的創造性極強,在學校繪畫比較中,伊桑的畫勝過老師尼庫巴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桑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老師的懷抱。伊桑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快樂幸福的笑容。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捨地與老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老師的懷抱,尼庫巴老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桑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畫面定格在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長的畫面上,的確是尼庫巴老師將伊桑高高舉起來了,不僅舉起了他的讀寫能力更舉起了他的自信舉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力量!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這樣的特殊兒童雖然在正常的學校並不多見,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並不敏感的,導致其學習成績暫時落後,我們的老師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們得像尼庫巴老師那樣認真觀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後從根本處下手,牽著孩子的手帶著他慢慢成長。
3. 看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導語:《地球上的星星》故事在印度一個普通職員家庭所處的現代社會背景中展開,下面是看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歡迎參考。
大概4.5年前吧,學校組織全體老師集體觀看了一次《地球上的星星》,當時就被裡面的美術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行為所深深感動了。因為害怕再次觸碰到內心那一片柔軟的地方,所以,一直不敢再次打開這部電影。這次因為請假的緣故,難得心靜,再次把《地球上的星星》打開,同樣的電影,卻帶來不同的感動。
首先,電影用了很長時間來呈現伊夏的各種怪異的行為,他的這些行為直接導致了成年人給他貼上了“問題兒童”的標簽。甚至在他自己的父母眼中,也認為伊夏有問題,和別的兒童不一樣,甚至聽從了老師的建議,把伊夏送到特殊學校。
這時候,尼克老師出現了,他用自己的耐心來發現伊夏的小小內心世界,原來伊夏在美術方面天異稟賦,於是,他找來伊夏的父母,試圖讓他們發現孩子身上的這一特點,然後,又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對伊夏進行專業輔導,最終,使伊夏在美術比賽中獲得大獎!
其實,電影故事的情節也基本上沒有特別誇張的地方,但是就是這些源於生活的情節的真實,演員那種細微之處的內心戲,讓人感動。更讓人感動的是,尼克老師對伊夏的愛。
電影看完,依然沉浸在感動之中。想想也是,在孩子的慢慢人生之路上,能夠遇到一個對自己人生有所改變的老師,那簡直就是遇到了貴人了。就像常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樣,比如電影中的尼克,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問題兒童的時候,所有人都對他橫加指責的時候,他內心是多麼委屈和無助,沒有一個人理解他,沒有一個人支持他, 沒有一個人站在他的立場上,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尼克老師的出現,給他鼓勵,給他關懷,給他理解和幫助,可能伊夏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離正軌越走越偏。
所以說,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是天底下最偉大的職業,雖然清貧,但是卻對每一位孩子的人生產生著極大的影響。讓我們都安心的做一名教師吧,未來的某一天,當你看到某一位你曾經的學生因為你的話語而走上了光明的人生大道時,你才會明白你當初的哪怕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鼓勵話語,都顯得尤為重要卜數跡!
大概是對心理學的熱愛,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一口氣看完,沒有什麼大悲大喜的情節,有的只是時下部分兒童所面臨家長學校的一些教育理念,發展方向雲雲。讀完感觸頗多,就以我拙劣的文筆,權當休閑寫寫我對這部電影的一個觀後感。
電影的開頭是一幅幅顛倒莫名的圖畫,也是故事小主人公伊夏由於先天的問題所面臨的一個讀寫方面的‘畢鋒障礙’。上帝關上一扇窗,也必然會打開一扇門。無疑,伊夏是一個天馬行空的男孩子,充滿想像力的世界裡有著奇妙美麗大膽豐富的色彩動畫。會飛的魚兒,神秘的星空,可愛的星球,童真的飛船,等等許多有趣的世界,他沉醉其中。
但現實是殘酷的,由於學校老師的偏執教育理念,家長扭曲的價值觀,逐漸的迫使一個天才慢慢走向寂滅。
可是,就像千里馬之遇伯樂,伯牙之遇子期。阿米爾汗飾演的尼克老師作為一個美術課代課老師來到了他的世界,從此他的世界從陰影逐漸又恢復了以往的天馬行空。不僅如此,有著豐富知識和經歷的尼克幫助小主人公伊夏成功的學會了理解和接受以往晦澀難懂的文化課,字母數字的應用。
其中的曲折自不必多說,故事的大概內容便是如此了。
那麼我們生活在目前經濟高速發展,全民素質落後的一個大環境之中,我們也自然有機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是不是有這份慧眼,有這份耐心會去接納和引導這樣一個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兒童呢?不管答案如何,我從來都相信,上帝是一個公平的存在。
值得深思的就我看來有兩件事情,其中一件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身心發展的不重視和不夠深入的了解。電影中的孩子伊夏最開始無疑是不幸的,面對著老師的辱罵,父母的不理解,小夥伴的暴力。他真的是很勇敢的,直到他的父母送他去一所寄宿學校,在伊夏來看,那是一種最沉重的懲罰,他開始了自閉的生活。值得一提的大概是那本快翻漫畫,每一頁都型並描述的是他的父母哥哥逐漸遠離他的一個過程。看到這里,誠然是心酸且無奈的,一個小孩子初識世界,卻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關愛,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凄涼。
另一件便是整個社會對於小孩子心理發展的普遍漠視。實際上,心理學上對於小孩子從受精至青春期的每一個細分階段都有著足夠的描述和大量的試驗,我們已然有了前車之鑒,不該讓幼小的心靈承受無妄之災。不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其他相關的人都該去又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的理念去教育下一代。
有的孩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他們純凈無暇,帶來平和與融洽;
有的孩子就像照亮世界的旭日,他們活潑可愛,帶來歡樂與溫暖;
有的孩子就像蒙塵於世的星星,他們無助痛苦,渴望幫助與理解。
不管怎樣的孩子,在我看來,都是落於人間的'天使。他們既然放棄天堂,選擇了你我,那我們就應該無條件的關愛他們。
近日,有幸觀看了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對我觸動很大。
首先,這是一部讓人揪心,讓人心痛,又讓人寬慰,讓人快樂的電影。我覺得我們應該感謝作為導演和演員的阿米爾•汗,他給如今浮躁且缺乏關愛的世界帶來了一陣春風、一股暖流。
伊夏,作為影片的小主人公,是一個已經8歲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個很標準的印度工薪階層的家裡。為什麼說是標準的家庭,不是因為這個家庭有一個溫柔賢惠的母親、一個為養家糊口而辛苦工作的父親和一個學習優秀的哥哥,我所說的標準是指那刻板到幾乎強制性的望子成龍。這是印度無數工薪階層家庭的一個縮影,又何嘗不是中國很多家庭的現狀。我對此不好做出評論,這應該是一個社會階段的必然過程。但我希望,這個過程盡量縮短,因為這個過程中充滿了無情與無奈,掩埋甚至磨滅了無數顆星星的光輝。
小伊夏從出生到8歲,挺不容易。因為他從小學習任何東西都比其他人慢很多。但是,就像很多父母一樣,他的父母並沒有注意到這有什麼問題,都感覺大一點就會好了。也如他們想的一樣,隨著長大,伊夏能說會道,能跑會跳,很是活潑,甚至他還對畫畫很感興趣。就這樣,伊夏成為了別人眼裡一個淘氣的正常男孩。
可是,當伊夏上學後,這一切都變得不再正常。他根本學不進去,即使復讀一年級,仍然沒有改觀。而且他也變得越來越淘氣,跟人打架,甚至逃課。說起逃課,這也許是他噩夢前最快樂的一次經歷了。當看到小伊夏獨自一人流浪街頭,以他自己的視角觀察這個多彩的世界時,我彷彿也感受到了那種輕松與自在;當他坐在石頭上發呆時,我更加體會到了那種無奈與無助。
隨著伊夏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做的事情越來越出格,而父母終究不願承認他智商有問題,在父親努力下,可憐的伊夏被送到了一所有名的寄宿學校學習。這是他噩夢的開始,也是他命運的轉折。
噩夢是因為在只關注升學率而不管學生死活的學校里,伊夏的愚笨被無限的放大並受到老師的嚴厲對待。這是一種殘酷的現實,正因為是現實,所以它不容易被改變,也正因為是現實,所以它才能夠被改變。但,這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為之付出努力。試想一下,當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別人看到的鹿是鹿,而你看到的鹿卻是馬,當你誠實的說出來後,大家都會說你是錯的,甚至認為你是瘋子。你會如何?孤獨,無助,痛苦,崩潰,然後……。伊夏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到最後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他封鎖了內心,將自己陷入無限黑暗。
轉折是因為在這看似殘酷無情的社會里,還有很多熱心、熱情和善良的人。阿米爾•汗飾演的尼克就是這樣的人。他作為伊夏的繪畫課老師出現在了伊夏的世界裡,他熱愛生活,熱愛工作,善良質朴,思路活躍。通過了解,他成為第一個發現伊夏患有閱讀障礙症的人。然後他又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伊夏一步步走出了陰霾,獲得了新生。伊夏釋放了天性,就像蒙塵之星再次閃耀,並在繪畫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獲得了家人和師生的誇贊。
當然,這是電影,試想一下,如果尼克沒有出現會怎樣?即使尼克出現,伊夏沒有繪畫天賦又會怎樣?再換一種角度,為什麼父母沒有發現伊夏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其他的老師沒有發現伊夏的問題?
如果仔細深入的想這些問題,會讓人不寒而慄。這個電影反映出的問題並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現象,一種體制。請問,世間多少人里邊才能出一個達芬奇、一個愛因斯坦或者一個愛迪生呢?一千,一萬,十萬還是更多?你可以想像在這些患有閱讀障礙症的偉人的背後又有多少被埋沒的孩子嗎?
這是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但是導演卻沒有一味誇大這種社會的悲哀,而是在凸顯問題的同時盡量舒緩而溫馨的方式來展現,我想他的目的在於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慈悲。正如電影中表達的一樣,再望子成龍的家長,當看到差點被自己逼瘋的孩子又獲得新生時,也會自責與悔恨,甚至痛哭流涕;再嚴格且追求業績的老師,當看到平時死氣沉沉的學生也有活潑可愛的一面時,也會勾起自己的回憶,甚至發現真我。到最後,你會發現,地球上的星星,指的不僅僅是被埋沒天賦的孩子,也是如伯樂般發現並拯救孩子的老師,是悔過自新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長,是撥開迷霧重拾真我的所有人。
總之,這是一部以快樂結尾的電影,那麼我也衷心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撥開迷霧,重拾真我,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曾經也是天使。
4. 起跑線這部電影是哪個公司出品的
其實現在對於網上說出演的很多電視劇或者是電影,我們如果認真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每一部電視劇和電影裡面說穿他的內容都是對社會起到一定的正面影響的,而且每部電影他們的出品公司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些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起跑線這部電影是哪個公司出品的?那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這我個人的了解中,這部電影它是由印度人所拍攝的。他主要討論的就是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他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一種欣賞東西,也是一種學習,因為電影裡面說傳達的一些情節以及知識,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遇到的。
5. 好看的印度電影都有哪些
1、《三傻大鬧寶萊塢》
如果有一天你變成了奇怪的傢伙,生活於恐懼和虛假之中,就念重生的咒語「All is well」,狠狠地給這個世界一腳!對鼓勵別樣人生價值和給人夢想的片子我是舉雙手贊成,何況從頭到尾都拍得這么歡樂。經典的台詞:「朋友是男人最大的胸部」、「你這么害怕明天,又怎麼能過好今天」。
而電影不僅僅只是在講一個故事,其實在印度的社會狀況下,女性是沒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氛圍的,先破才能立。就像片中父親對女兒說的-你不是在為你一個人戰斗,你要讓千千萬萬的女性看到女生並不是只能相夫教子。最後,這場斗爭的意義早已超脫出父親一己的夢想,電影的逼格和現實意義瞬間就升華了呀。
6. 阿米爾汗的影響力為何這么大
不知什麼時候起,阿米爾汗變成了「票房毒葯」,凡是有他參與的電影,場場爆滿是不用說的,票房也根本不用擔心。這位50+的印度大叔,橫掃了國內大片少男少女心,簡直是少男們的楷模,少女們的男神。
就像最近剛上映的《神秘巨星》,自上映至今連續沖到單日票房第一,媒體、影評人以及觀眾給予一致認可。
縱觀阿米爾汗拍過的電影,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部部精品。例如讓大家都從那部《三傻大鬧寶萊塢》開始了解的他,再到去年非常火爆的,在豆瓣已經登上TOP電影的《摔跤吧爸爸》等。每一部電影都能讓我們對他產生敬畏之情。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在用故事情節去影響社會及人生思考,每一部作品,都在改變印度這個國家。
先說他的個人IP:不只是演員,還是改變國家的公眾人物
這里舉三個例子《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我滴個神》。前兩部或多或少在中國社會中有所體現,《三傻大鬧寶萊塢》對應高考和應試教育,而《摔跤吧》對應父母的望子成龍,所以在共鳴上先拔得頭籌。著名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講的是印度高等教育里,學生只會為了成績、為了去美國讀MBA、為了超過他人成為第一名而讀書,他飾演的角色展現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因為真正熱愛知識而學習,用知識和博愛解放自己,也解放他人的故事。
《摔跤吧》則是選取了印度教育的一個點,重男輕女是大背景,童婚是常態,安於現狀、嘲諷改變是固定套路,這一切,不過是劇情向前發展的助推劑。兩個女主在在摔跤冠軍爸爸的指導下開始訓練,這在男權社會膨脹的印度,不敢想像,幸運的是,老爸在家族裡說一不二,干架能力超群,有人笑話,但沒人敢管。老爸在劇中扮演的是那股無堅不摧的改革力量,上對抗盲目武斷的教練,下呵斥圍觀的吃瓜群眾,最終小人物干成大事情,幫助女兒實現了從「沒人娶」到「挑人嫁」的人生轉變,最終引導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大變革。
如果《三傻》和《摔跤吧》是教育層面,《我滴個神》則觸及到宗教的絕對禁忌。影片以一個外星人的視角,對於印度國內存在的宗教問題,以兩個不同教派年輕人的曲折愛情為線索,用充滿思辨和跳躍的語言,審問著高高在上的宗教代言人,可以說最終大獲全勝。
面對種種社會問題,阿米爾汗的作品裡,我們永遠看不見道德審判,看不見人性之惡,這些作品從來不會讓你站在某個立場上,排斥其他的立場,或痛恨立場不一樣的人。相反,阿米爾汗的作品裡,你會看到的是,他用最人道的、最博愛的方式,對待「反派」,在他的作品裡,人和人,沒有高下,沒有競爭,沒有分別,更沒有對立的斗爭,只有一種無邊無際的愛和慈悲。
我想,這是阿米爾汗最吸引觀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