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個美國電影,有鋼鐵俠,綠巨人,美國隊長什麼的,叫什麼名
電影是《復仇者聯盟》。
《復仇者聯盟》(Marvel's The Avengers)是由喬斯·韋登執導的動作科幻電影,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斯嘉麗·約翰遜、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等主演出。
主要講述的是「復仇者聯盟」應運而生。他們各顯神通,團結一心,終於戰勝了邪惡勢力,保證了地球的安全。
拓展資料:
一、劇情簡介
一股突如其來的強大邪惡勢力對地球造成致命威脅,沒有任何一個超級英雄能夠單獨抵擋。長期致力於保護全球安危的神盾局感到措手不及,其指揮官「獨眼俠」尼克·弗瑞(塞繆爾·傑克遜 飾)意識到他必須創建一個「史上最強」的聯盟組織,雲集各方超級英雄一起發威,才能拯救世界於水深火熱,抵禦黑暗勢力的侵襲。
於是由六大超級英雄——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 飾)、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 飾)、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飾)、綠巨人(馬克·魯弗洛 飾)、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 飾)和鷹眼俠(傑瑞米·雷納 飾)組成的 「復仇者聯盟」應運而生。他們各顯神通,團結一心,終於戰勝了邪惡勢力,保證了地球的安全。
二、製作起源《復仇者聯盟》是一部眾多漫畫迷和超級英雄迷們翹首以待的電影,但是在其創作者們看來,由於影片中存在著太多的英雄、太多不同的超級能力,以至於影片的故事情節難以雜糅在一起。
電影首先邀請開創了《鋼鐵俠》的大導演喬恩·費儒來執導本片,但是由於元素太多難以雜糅最終選擇退出,之後製片方找到了曾經拍攝過電視劇和電影版《螢火蟲》的喬斯·韋登。
而喬斯·韋登在創作劇本時,極力在影片中表現出親情的內容,而畫面和特效方面,並不想拍攝成超級大片,一定要有喬斯·韋登的風格和特點,以此來贏取廣大動漫迷的喜愛。
B. 羅素兄弟將執導新片《電幻國度》,兩人的導演風格有何特點
兩個人的導演風格是都很乾凈利落,而且掌握節奏鬆弛有度。羅素兄弟是比較優秀的兄弟導演,而且是由哥哥和弟弟組成的,他們的拍攝風格偏向於幽默又不失大場面,特別喜歡那種漫威的動作大片。展現出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當時剛開始拍攝作品的時候,我就知道漫威一定會重用他們的。果不其然,這不就成為了漫威的重要大導演了嗎?
漫威重要大導演,一定會得到重用
對於這對兄弟導演我感覺整體來講是非常不錯的,能夠拍出一個備殲電影的升華感,而且也能夠拍出緊張。他們特別擅長那種比較宏觀的敘事手法,而且也是拳拳到肉的味道,我感覺這個風格太獨特了。當初被漫威選中做褲滾弊導演的時胡族候,我就會預料到,他們一定會得到重用的。還是比較厲害,年度最佳導演。
C. 《蝙蝠俠》電影觀看順序是什麼
《蝙蝠俠》電影觀看順序是。第1部1966年的《蝙蝠俠》這部電影是最早期《蝙蝠俠》的大電影,老實說伯光也沒有看過,因為電影實在太老了。伯光最開始得知時也試著打算看看,結果全網都找不到資源,偶爾找到的資源下載半天沒有動靜。而同期美國還有《蝙蝠俠》系列的美劇,從居照和片段來看,當年的技術實在有限。
第2部1989年蒂姆波頓版《蝙蝠俠》
這版蝙蝠俠主演是後來演過過氣超級英雄《鳥人》的邁克爾·基頓,但是並不重要,這版《蝙蝠俠》不得不提的人是導演蒂姆波頓。蒂姆波頓是與斯皮爾伯格,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等一輩的美國大導演。
第3部1992年蒂姆波頓的《蝙蝠俠歸來》
這部電影仍是蒂姆波頓導演,既然是同一個導演,那麼風格便是一致的。從整體上看,本片除了因為前作成功,投資上升對於製作上面升級,和反派角色的變化之外,整體風格保持一致。電影還是充斥著怪誕,暗黑的哥特風格。而反派則由第一部的小丑,變成了企鵝人和貓女。
第4部1995年的《永遠的蝙蝠俠》
這部電影導演換成了喬舒馬赫,大家別看上一部《蝙蝠俠歸來》口碑質量還不錯,但當時上映票房不行。資本就是這么現實,當時背後的華納兄弟不想放棄這個ip,又想要票房,於是就更換了導演,這部《蝙蝠俠歸來》是部剛剛合格的爆米花商業大片。
第5部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
這部電影主演過的演員,如演布魯斯韋恩的演員喬治克魯尼,都將這部電影列為自己的生涯之恥。這部電影爛得也情有可原,比前作更浮誇的特效和製作水平。比如蝙蝠俠和羅賓等人的制服,塑膠感十足,胸部的處理還凸了點,一堆人吐槽像是情趣制服,故事劇情完全無腦,特效場面浮誇虛假。
而本片的兩名反派,後來的州長施瓦辛格飾演的冰凍人,和烏瑪·瑟曼飾演的毒藤女,沒有任何魅力便不說了,整個塑造得像是智障,反正非常無腦無聊。這部電影的口誅筆伐,徹底斷送了《蝙蝠俠》這個大ip近十年之久。
第6部2005年的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之俠影之謎》
這部電影從《蝙蝠俠》電影系列故事,應該時間最早的一部電影,因為講述的是起源的故事。這也是大多數國內觀眾都看過,了解過甚至是喜歡的《蝙蝠俠》電影。當時諾蘭已經是知名導演,但還算不是大導演,是他自己想拍《蝙蝠俠》。
諾蘭的《蝙蝠俠》與其它超級英雄電影不同,最主要就是他是按犯罪片和警匪片的模式拍的,而不是爆米花商業大片。電影當中夾雜大量歐美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再到對超級英雄電影的思考和表現。
第7部2008年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
這部電影相信都不用多作介紹,應該有不少人都會把這部電影,放到最具深度,兼具最具娛樂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面,甚至都沒有之一。這部電影對於上面說的那些,總而言之就是深度,是現在任何一部大賣的漫威宇宙電影,都無法比擬的高峰。
第8部2012年的《黑暗騎士的崛起》
這部是諾蘭導演《蝙蝠俠》的完結之作,表面最強大的敵人是湯老師飾演的貝恩,實際背後的敵人瑪麗昂歌迪亞飾演的米蘭達。中間夾雜著一個安妮·海瑟薇飾演的亦正亦邪的貓女,最後結束時甚至和布魯斯韋恩可能雙雙歸隱的暗示。
第9和10部《蝙蝠俠大戰超人》和《正義聯盟》
這個正是因為同時代,漫威宇宙的形成,在全世界商業上攻城略地。dc和華納看著十分眼紅,但因為沒有每年幾部,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漫威電影的穩扎穩打。華納和dc迫不及待就推出dc宇宙,結果這兩部電影口碑質量都不算太成功。
這兩部電影嚴格說來,也並不是單獨的《蝙蝠俠》電影,而是英雄聯合的超級英雄電影,便不再分析了。而華納宣傳的再重啟的《蝙蝠俠》電影,一直在鬧各種幺蛾子,到現在都沒有開機的跡象,便不再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