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他不給別人配音,而是因為他找不到合適的,因為他之前巨大的成功,讓很多人都記住了他,同時在也無形之中給他增添了巨大的包袱。意思就是說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他只能給星爺配音,在別人看來,他就是星爺御用的配音,如果他給其他人配音的話,反而讓人非常的不舒服,所以說一般的人也不敢找他配音。
但是,嗓音上的特點也成了他最大的缺點,因為他獨特的嗓音,所以他只能配一些不太正常的角色,像太監、性格陰森的人等,而這樣的人一般很難成為主角,所以說他很難去的新的成功,不過他和星爺合作還是很愉快的,真心希望星爺能夠再和他合作一次,為我們大家帶來經典的作品。
2. 沒有石班瑜的配音,你認為周星馳能不能成為喜劇之王呢
石班瑜原名石仁茂,是祖籍廣西桂林的台灣人,1961年生,僅比周星馳大一歲。他於1983年開始從事電視劇和電影的配音工作,因聲線奇特,經常配太監、妖怪之類角色。自從1990年為周星馳的《賭俠》配音之後,其獨特的聲音和拿捏准確的幽默感,而成為周星馳的御用國語配音。
應該說如果沒有石班瑜的國語配音,周星馳的電影很難在內地國語區廣泛傳播而如果沒有周星馳,石班瑜也不會受到關注。石班瑜至今為周星馳配了27部電影,從《賭俠》開始到2008年的《長江七號》。
周星馳在非粵語區觀眾接觸到自己的作品之前,已經把該拿的獎項都拿了,在演藝界的地位基本確立了。石斑魚的工作讓周星馳擁有非粵語區的大量粉絲,對於周星馳的地位沒什麼影響啊。
配音確實幫助了周星馳打開了內地市場由於大家最先接觸的周星馳電影都是石班瑜配音,所以大家先入為主了總之一句話,你可以說配音確實幫助了周星馳打開了中國市場,讓周星馳的電影在內地的傳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你卻不能說某一個配音成就了周星馳。香港電影傳到內地都配音了,並且很多都火了,難道這都是這些電影中某一個配音的功勞嗎?
3. 國語版的香港電影丟了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一定要看粵語版
只舉一個例子。周星馳《九品芝麻官》里,吳啟華演的方唐鏡在惡搞周星馳的包龍星。舉一張小的契約,一張大的契約。國語版台詞:方唐鏡:一張濕的,一張乾的。大人要哪張啊?包龍星:乾的!方唐鏡:對嘛,大人還是經常叫人乾爹嘛!我小時候看,怎麼都不懂。那明明是大小之分,怎麼能論干濕呢?後來看原版:包龍星:這么小的「契崽」怎麼看?方唐鏡:小的「契崽」不好,還有張大的「契爺」(乾爹),大人想看那一張呢?包龍星:契爺呀方唐鏡:乖哦,大人未必不叫人「契爺」(乾爹)的嘛!所以對粵語觀眾群來說,這個包袱就流暢多了。我不是說國語版不好,實際上我還是愛看國語版,流暢。但這種例子就能證明,國語版會流失許多類似的東西。電影語言的妙處,本身就不可翻譯。塔倫蒂諾的電影和周星馳的電影有一樣類似,就是許多很「街」的俚語台詞,你聽懂了就是聽懂了,聽不懂就只能說可惜了。大多數國語版都很努力,而且香港導演許多也很有國際意識,把許多粵語的東西盡善盡美了,但畢竟不是粵語原版。當然這不只是語言,還有對香港風土的理解。所以像麥兜系列、周星馳、黃秋生、吳鎮宇、吳君如(比如《江湖告急》)的的許多根植香港本土味道的電影,粵語版多少會差了些味道,很細微,但就是味道本身;《老港正傳》這種則更考驗對香港歷史的在意,那就不只是語言的問題了。最後補一個。我當初看《男人四十》,是粵語版配國語再在大陸另配國語字幕的。張學友演的語文老師,有一句「上次高行健來我們學校做演講」,大陸版國語字幕則改成了「上次余秋雨來我們學校做演講」。嗯,我覺得這個例子挺有說服力的。
4. 如果周星馳的喜劇少了石班瑜的配音,那麼他的喜劇作品會怎樣
但凡是周星馳電影就一定會因為粵語還是國語這個問題吵得天翻地覆。
首先有幾點是肯定的:配音演員的工作和功勞值得尊重,內地觀眾對周星馳電影的熟悉少不了石班瑜的貢獻;你喜歡哪個版本就去看哪個就好,不要任意詆毀他人的喜好和選擇。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石班瑜的配音很成功,他創造的獨特的大笑讓很多人記住了周星馳,更有進一步挖掘的沖動和慾望,再加上那個年代配音版本的方便和盛行,如果沒有石班瑜,喜歡周星馳的人肯定會少一些,至少普及度沒那麼廣,傳播速度沒那麼快。他讓一大批內地觀眾愛上了周星馳電影,但有機會,也聽聽星爺自己的聲音吧,至少挑幾部看看,也許你會發現新大陸,就像第二個有趣的版本一樣。
5. 到現在也沒看出周星馳電影幽默感,那麼多人說他電影好,可我感覺就是那麼無聊
這位朋友我猜你應該不是南方人吧?南北方還是有些文化差異的,特別是語音方面的差別。周星馳的電影看粵語版比較有意思。同理,趙苯閃和什麼雲鵬舍在南方也沒什麼人關注一樣。因為你看不懂其中樂趣,自然會感到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