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濞佸凹鏂鐢靛獎鑺傚巻灞婅幏濂栧悕鍗
鎴鑷2023騫9鏈5鏃ワ紝濞佸凹鏂鐢靛獎鑺備富絝炶禌鍗曞厓鍘嗗眾鑾峰栧悕鍗曞備笅錛
絎涓灞婏紙1932錛
鏈浣沖兼紨錛氬凹鍙ゆ媺路鍩冨厠銆婄敓璺銆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氬紬闆峰痙閲屽厠路椹鍖恆婂寲韜鍗氬+銆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氭搗浼β鋒搗鏂銆婇┈寰烽殕路鍏嬪姵寰風壒鐨勭姜鎮躲
絎浜屽眾錛1934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婇樋鍏板矝浜恆
鏈浣沖兼紨錛氬悏路椹鍝堣拏銆婂叆璋溿嬨佺害路緗楁枃鏂鍩恆婇潚騫翠箣鎮嬨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氬崕闆鋒柉路鐨鑾便婅嚜鐢變竾宀併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氬嚡鐟熺惓路璧鏈銆婂皬濡囦漢銆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婃嘲闆瘋惃鏃楁墜銆
絎涓夊眾錛1935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婂畨濞溌峰崱鍒楀Ξ濞溿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婂夠褰便
鏈浣沖兼紨錛氶噾路緇村氥婃礊鎴胯姳鐑涘溿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氱毊鍩冨皵路甯冮儙澶忓皵銆婄姜涓庣綒銆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氫繚鎷壜烽煢濉炲埄銆婃彃鏇層
絎鍥涘眾錛1936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婂姞鍒╃忓凹浜氱殑鐨囧笣銆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婂埄姣斾簹楠戝叺闃熴
鏈浣沖兼紨錛氭澃鍏嬄峰紬寰楓婂紬鍏板痙鐙傛㈣妭銆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氫繚緗椔瘋寕灝箋婅礬鏄撴柉路宸存柉寰蜂紶銆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氬畨濞溌瘋摀鎷夈婃垬鏂楀墠澶溿
絎浜斿眾錛1937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婅垶閽堢殑鍐屻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婃姉鍑繪眽灝兼嫈銆
鏈浣沖兼紨錛氱綏路寮楁媺鍝堣開銆婁紡璞$炵ャ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氫紛瀵嗗皵路瑭瑰畞鏂銆婄粺娌昏呫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氳摀钂偮烽粵緇存柉銆婄孩琛娉鐥曘
絎鍏灞婏紙1938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婂ゥ鏋楀尮鍏嬭繍鍔ㄤ細銆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婄┖鍐涙暍姝婚槦銆
鏈浣沖兼紨錛氬崱灝斅烽噷鐗廣婂+鍏電殑鍋囨湡銆嬨侀┈濉炲皵路鍗″唴灝斻婇浘鐮佸ご銆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氭潕鎬濆埄路闇嶅崕寰楓婂崠鑺卞コ銆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氱憴鐜浡峰笇鎷夈婄粷浠h壋鍚庛
絎涓冨眾錛1939錛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婇樋甯冪撼路姊呰タ闃挎柉銆
絎鍏灞婏紙1940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婇┛絝欓暱銆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婇樋灝斿崱鎵庡皵涔嬪洿銆
絎涔濆眾錛1941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婂厠椴佹牸鎬葷粺銆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婇挗鐩斻
鏈浣沖兼紨錛氭牸路娌兟鋒淳鍕冩柉鐗廣婂枩鍓ф紨鍛樸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氬巹姊呯壒路鎵庣戝凹銆婃嘗閭e笗鐗瑰厛鐢熴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氳礬鏄撴柉路涔屽皵閲屽囥婂畨濂堝埄銆
絎鍗佸眾錛1942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婁紵澶х殑鍥界帇銆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婃熷姞瑗褲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氱忔柉縐懧鋒牸鎷夊垏钂傘婁竴嬈℃灙鍑匯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氬厠路鑻忓痙椴嶅嗐婁紵澶х殑鍥界帇銆
絎鍗佷竴灞婏紙1946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婂ぇ鍦頒箣鍏夈
絎鍗佷簩灞婏紙1947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婄艦宸ャ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婃偛鎯ㄧ殑榪介愩
鏈浣沖兼紨錛氫酣鍒┞蜂箶娌宦鋒牸鍗浣愩婂反榛庤﹀矓銆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氱毊鍩冨皵路璐規柉鍐呫婃枃媯鐗瑰厛鐢熴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氬畨濞溌風帥鏍肩撼灝箋婂彲灝婃暚鐨勫畨鍚夊埄濞溿
絎鍗佷笁灞婏紙1948錛
鏈浣沖栧浗褰辯墖錛氥婄帇瀛愬嶄粐璁般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婂湪緗楅┈鐨勯槼鍏変笅銆
鏈浣沖兼紨錛氭牸路娌兟鋒淳鍕冩柉鐗廣婂″垽銆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氭仼鏂鐗孤峰氫紛濂囥婂°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氱弽路瑗胯挋鏂銆婄帇瀛愬嶄粐璁般
絎鍗佸洓灞婏紙1949錛
鍦i┈鍏嬮噾鐙濂栵細銆婃浖渚銆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婃布娉界殑钃濆ぉ銆
鏈浣沖兼紨錛氶樋路鍚夊凹閭c婃布娉界殑钃濆ぉ銆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氱害鐟熷か路縐戦】銆婄弽濡鐨勮倴鍍忋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氬ゥ涓借枃路榪路鍝堝紬鍏般婃瘨榫欐江銆
絎鍗佷簲灞婏紙1950錛
鍦i┈鍏嬮噾鐙濂栵細銆婅佸垽緇撴潫銆
鏈浣蟲剰澶у埄褰辯墖錛氥婃槑澶╁お鏅氫簡銆
鏈浣崇敺婕斿憳錛氳惃濮喡鋒澃澶銆婂滈槕浜烘湭闈欍
鏈浣沖コ婕斿憳錛氬焹鑾夎郝峰笗鍏嬨婇搧紿楃孩娉銆
② 梅艷芳菲中各個角色的原型
1.方妍梅人物原型:梅艷芳,陳煒是該劇的女一號,扮演方妍梅。這位亞洲電視台的前當家花旦,曾在由王晶執導的電視劇《美麗傳說2星願》中出演「雷劍芳」一個原型被指是梅艷芳的藝人。
陳煒的定妝照讓許多人驚呼「與梅艷芳太像了」,她認為這已經成功了一半。雖然與梅艷芳同處香港娛樂圈,但陳煒跟阿梅交情不深,只是見過幾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她媽媽舉辦的『癌症醫療基金會』的晚會上,經朋友的介紹跟她見了面。她見到後也說我長得跟她很相像。」
2.方媽人物原型:梅媽,在《還珠格格》中扮演過令妃娘娘、《喬家大院》中扮演過曹月枝的娟子,在《梅艷芳菲》中出演方妍梅的母親方媽。娟子說:「方媽是一個俗氣的、絮絮叨叨的人,總希望女兒能嫁給有錢人,過上好日子。」
但到了後半部分,方媽成了一個苦情角色,因為兩個女兒先後患上了癌症,哭戲不斷。
3.何耀榮人物原型:張國榮,「張國榮」的候選演員曾經有很多個,但每每曝光一個,就被粉絲們罵得狗血噴頭,連模仿大賽中的佼佼者也不例外。在劇組一籌莫展的時候,眾多粉絲在網上推出了他們心目中的「哥哥」黃浩然。
他將在《梅艷芳菲》中通過「何耀榮」這一角色塑造一個完美、優雅的形象。
4.劉家華人物原型:劉德華, 他在劇中扮演劉家華。賀剛說:「我與陳煒的對手戲挺多的。我是個新演員,在演對手戲的時候陳煒給我指導非常多,我很感謝她。我覺得要表演好對手戲,首先要喜歡對方,所以我私下裡要對陳煒有感覺,才能跟她一起演好角色。」
5.高喬人物原型:近藤真彥+西城秀樹台灣音樂人.張永智在劇中扮演高喬,他的原型是日本著名歌星近藤真彥和西城秀樹的結合體,這兩個日本著名歌星都曾是阿梅剛出道時的偶像。阿梅去日本受訓時,意外地成為了近藤真彥的舞伴演員,於是傳出了緋聞。
由於近藤真彥當時有女友,也由於阿梅的經紀人出面阻撓,這段異國戀情無疾而終。張永智說:「很喜愛這個劇本,也喜愛劇中這個角色。
(2)主角叫海芳她女兒叫阿梅的電影擴展閱讀:
《梅艷芳菲》由是一部由趙寶剛執導,張巍編劇,陳煒、賀剛、黃浩然主演的電視劇。該劇以梅艷芳的一生為創作藍本,講述了女主人公方妍梅如何從一個小歌女成長為歌影雙棲的女藝人,還有她同劉家華、高橋真一、周世雄間的愛恨糾葛。感情部分多為藝術虛構。
該劇在川台影視文藝頻道開播三天就以2.26%的收視率成為四川地區的收視黑馬。2008年7月25日起深圳衛視播出,最高收視達到全國衛視第2名的好成績。
在江蘇綜藝頻道黃金檔一亮相就創造了該頻道本年最高收視率,約達4個點;緊隨江蘇後播出的浙江影視頻道也取得了開門紅,才開播6天收視率就取得全省同期排名第一。
幕後製作
1、拍攝前,深圳萬科影視聯合深圳衛視、鳳凰衛視主辦了一個「香港十大明星超級模仿秀暨電視劇《梅艷芳菲》選拔演員大賽」,用這個方法選出劇中演員。
2、為了製作電視連續劇《梅艷芳菲》,萬科影視的老總、著名製片人鄭凱南曾不遠千里,背著公司製作的大袋DVD作品搭早班飛機獨家授權。
3、《梅艷芳菲》的製作過程,既結合了香港與內地的製作班底,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電視劇風格的巧妙統一。這些合作不同於以往簡單的借用演員和導演。
這次香港和內地合作滲透在製作、導演、編劇、演員、聲音到後期的各個層面。在表演上,為了更接近梅艷芳,以體型豐滿著稱的陳煒為《梅艷芳菲》減肥20多斤。在配音方面,為了追求質量。製片方特地請到了香港的配音界承上啟下的配音師王蕙君。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她曾給梅艷芳多次配音。觀眾在《胭脂扣》《醉拳2》《奇跡》等電影里聽到梅艷芳的聲音都是她的原聲。劉家華的配音是北京人藝的演員孫大川。這些年,劉德華在內地上演的知名大片如《天下無賊》《十面埋伏》的聲音都出自他的配音。
③ 歷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影片是哪些
歷屆威尼斯電影節主要獲獎名單
第一屆(1932)
最佳導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蘇聯)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化身博士》(美國)
最佳女演員:海倫.海斯(美國)《馬德隆.克勞德特的罪惡》
第二屆(1934)
最佳外國影片:《阿蘭島人》(英國)
最佳導演:吉.馬哈蒂 《入謎》捷克 約.羅文斯基《青年之戀》(捷克)
最佳男演員:華雷斯.皮萊 《自由萬歲》(美國)
最佳女演員:凱瑟琳.赫本 小婦人 (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泰雷薩旗手(義大利)
第三屆(1935)
最佳外國影片:安娜.卡列妮娜 美
最佳義大利影片:幻影 意
最佳導演:金.維多 《洞房花燭夜》 美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布郎夏爾 《罪與罰》法
最佳女演員:保拉.韋塞利 《插曲》奧地利
第四屆(1936)
最佳外國影片:加利福尼亞的皇帝 德
最佳義大利影片:利比亞騎兵隊 意
最佳導演:傑克.弗德 《弗蘭德狂歡節》 法
最佳男演員:保羅.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傳》美
最佳女演員:安娜.蓓拉 《戰斗前夜》法
第五屆(1937)
最佳外國影片:《舞針的冊》(法)
最佳義大利影片:《抗擊漢尼拔》
最佳導演:羅.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
最佳男演員:伊密爾.詹寧斯《統治者》(德)
最佳女演員:蓓蒂.黛維斯《紅衫淚痕》(美)
第六屆(1938)
最佳外國影片:《奧林匹克運動會》(德)
最佳義大利影片:《空軍敢死隊》
最佳導演:卡爾.里特《士兵的假期》(德)馬塞爾.卡內爾《霧碼頭》(法)
最佳男演員:李思利.霍華德《賣花女》(英)
最佳女演員:瑙瑪.希拉《絕代艷後》(美)
第七屆(1939)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布納.梅西阿斯》
第八屆(1940)
最佳外國影片:《驛站長》(德)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爾卡扎爾之圍》
第九屆(1941)
最佳外國影片:《克魯格總統》(德)
最佳義大利影片:《鋼盔》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劇演員》(德)
最佳男演員: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
最佳女演員:路易斯.烏爾里奇《安奈利》(德)
第十屆(1942)
最佳外國影片:《偉大的國王》(德)
最佳義大利影片:《檳加西》
最佳男演員: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槍擊》(意)
最佳女演員:克.蘇德鮑姆《偉大的國王》(德)
第十一屆(1946)
最佳外國影片:《大地之光》(美)
第十二屆(1947)
最佳外國影片:《罷工》(捷克)
最佳義大利影片:《悲慘的追逐》
最佳導演:亨利.喬治.格盧佐《巴黎警局》(法)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費斯內《文森特先生》(法)
最佳女演員:安娜.瑪格納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
第十三屆(1948)
最佳外國影片:《王子復仇記》(英)
最佳義大利影片:《在羅馬的陽光下》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審判》(奧地利)
最佳男演員:恩斯特.多伊奇《審》(奧地利)
最佳女演員:珍.西蒙斯《王子復仇記》(英)
第十四屆(1949)
聖馬克金獅獎:《曼儂》(法)
最佳義大利影片:《沼澤的藍天》
最佳導演:阿.吉尼那《沼澤的藍天》(意)
最佳男演員:約瑟夫.科頓《珍妮的肖像》(美)
最佳女演員:奧麗薇.迪.哈弗蘭《毒龍潭》(美)
第十五屆(1950)
聖馬克金獅獎:《裁判結束》(法)
最佳義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員:薩姆.傑夫《夜闌人未靜》(美)
最佳女演員:埃莉諾.帕克《鐵窗紅淚》(美)
第十六屆(1951)
聖馬克金獅獎:《羅生門》(日本)
最佳義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黑夜是我的王國》(法)
最佳女演員:費雯麗《慾望號街車》(美)
第十七屆(1952)
聖馬克金獅獎:《禁止游戲》(法)
最佳導演:溝口健二《西鶴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一個推銷員的死》(美)
第十八屆(1953)
聖馬克銀獅獎:《雨月物語》(日本)《紅杏出牆》(義大利、法)
最佳導演:亞溫.李斯《四張廣告》(美)
最佳男演員:亨利.維爾伯特《沒有懺悔的神》(法)
最佳女演員:莉莉.帕爾默《四張廣告》(美)
第十九屆(1954)
聖馬克金獅獎:《羅密歐與朱麗葉》(義大利、英)
聖馬克銀獅獎:《在碼頭》(美)《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不要碰珠寶》(法)
第二十屆(1955)
聖馬克金獅獎:《諾言》(丹麥)
聖馬克銀獅獎:《跳來跳去的女人》(蘇聯)
最佳男演員:肯尼思.莫爾《親情深似海》(美)
第二十一屆(1956)
最佳男演員:布爾威爾《巴黎橫斷面》(法)
最佳女演員:瑪麗亞.雪爾《酒店》(法)
第二十二屆(1957)
聖馬克金獅獎:《不可征服的人》(印度)
聖馬克銀獅獎:《白色之夜》(意)
最佳男演員:安東尼.弗朗西奧薩《浪子回頭》(美)
最佳女演員:齊特拉.麗金別格絲《馬爾華》(蘇聯)
第二十三屆(1958)
聖馬克金獅獎:《無法松的一生》(日本)
聖馬克銀獅獎:《戀人們》(法)
最佳導演:路易.馬勒《戀人們》(法)
最佳男演員:亞歷克.吉尼斯《馬口》(英)
最佳女演員:索菲婭.羅蘭《黑蘭花》(意)
第二十四屆(1959)
聖馬克金獅獎:《羅維雷將軍》(意)《大戰》(意)
最佳男演員:詹姆斯.斯圖爾特《桃色血案》(美)
最佳女演員:馬德萊娜.羅班松《兩次旅行》(法)
第二十五屆(1960)
聖馬克金獅獎:《橫渡萊茵河》(法)
聖馬克銀獅獎:《羅科和他的兄弟》(意)
最佳男演員:約翰.米爾斯《榮譽感》(英)
最佳女演員:雪莉.麥克琳《桃色公寓》(美)
第二十六屆(1961)
聖馬克金獅獎:《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法)
聖馬克銀獅獎:《向所有人敞開和平之門》(蘇聯)
最佳男演員:三船敏郎《鏢客》(日本)
最佳女演員:蘇珊.費隆《你不應該殺人》(法)
第二十七屆(1962)
聖馬克金獅獎:《伊凡的童年》(蘇聯)
聖馬克銀獅獎:《家族日記》(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放縱的生活》(法)
最佳男演員:畢特.蘭卡斯特《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美)
最佳女演員:埃曼紐埃爾.莉娃《寂寞的心靈》(法)
第二十八屆(1963)
聖馬克金獅獎:《城市上空的魔掌》(意)
評委會特別獎:《邪火》(法)《進入生活的必備條件》(蘇聯)
最佳男演員:艾爾伯特.芬尼《湯姆.瓊斯》(英)
最佳女演員:德爾菲娜.塞里格《莫里埃爾》(法)
第二十九屆(1964)
聖馬克金獅獎:《紅色沙漠》(意)
評委會特別獎:《馬太福音》(意)
最佳男演員:湯姆.考特尼《國王與國家》
最佳女演員:哈里特.安德森《愛吧》(瑞典)
第三十屆(1965)
聖馬克金獅獎:《北斗七星》(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沙漠里的西蒙》(墨西哥)《我20歲》(蘇聯)
最佳男演員:三船敏郎《紅鬍子》(日本)
最佳女演員:安妮.熱拉杜《曼哈頓的三個房間》(法)
第三十一屆(1966)
聖馬克金獅獎:《阿爾及爾的戰爭》(阿爾及利亞、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查帕瓜》(美)《難忘昔日》(西德)
最佳男演員:雅克.佩爾《半個男人》(意)
最佳女演員:娜塔麗亞.阿倫巴薩洛娃《第一個教師》(蘇聯)
第三十二屆(1967)
聖馬克金獅獎:《白日美人》(法)
評委會特別獎:《中國是近鄰》(意)《中國姑娘》(法)
最佳男演員:留比薩.薩馬爾契奇《早晨》(南斯拉夫)
最佳女演員:雪莉.奈特《荷蘭人》(英)
第三十三屆(1968)
聖馬克金獅獎:《馬戲團帳蓬頂上的藝人》(西德)
評委會特別獎:《蘇格拉底》(法)《土耳其人的聖母》(意)
最佳男演員:約翰.馬勒《臉》(美)
最佳女演員:勞拉.貝蒂《定理》(意)
第三十四屆(1969)
評委會特別獎:《半人半獸的神》(意)《名譽與光榮》(捷克)
第三十六屆(1979)
最佳男演員:尤.列奧諾夫《秋天的馬拉松》(蘇聯)
最佳女演員:乙羽信子《絞殺》(日本)
第三十七屆(1980)
聖馬克金獅獎:《葛洛麗婭》(美)《大西洋城》(法國、加拿大)
最佳男演員:奧斯卡.拉特維爾《第一個工作》(西德)喬治.伯恩斯、阿特卡尼《走路的風度》(美)
最佳女演員:莉芙.厄爾曼《理查德的東西》(英)茲.格.勞倫斯《葛洛麗婭》(美)
第三十八屆(1981)
聖馬克金獅獎:《沉重的年代》(西德)
聖馬克銀獅獎:《你記得陶莉.比爾嗎?》(南斯拉夫)
評委會特別獎:《金色的夢》(意)《他們不用黑領帶》(巴西)
最佳男演員:羅伯特.杜瓦爾《真誠懺悔》(美)
最佳女演員:莉爾.特塞盧斯《政治迫害》(挪威)
第三十九屆(1982)
聖馬克金獅獎:《情況》(西德)
特別評委會獎:《命令》(西德)
最佳男演員:羅伯特.鮑威爾《命令》(西德)
最佳女演員:比阿特麗斯.羅曼德《美滿姻緣》(法)
第四十屆(1983)
聖馬克金獅獎:《芳名卡門》(法)
聖馬克銀獅獎:《黑人小茅屋街》(法)
評委會特別獎:《農家/三十五年之後》(法)
最佳男演員:馬修.莫迪恩《北極光》(美)
最佳女演員:達琳.萊吉蒂莫斯《黑人小茅屋街》(法)
第四十一屆(1984)
聖馬克金獅獎:《和平陽光的年代》(波蘭、西德、美國)
聖馬克銀獅獎:《小奏鳴曲》(加拿大)
評委會特別獎:《月球的寵兒》(法)
最佳男演員:納西魯丁.薩赫《交叉點》(印度)
最佳女演員:帕斯卡爾.奧吉爾《月圓之夜》(法)
第四十二屆(1985)
聖馬克金獅獎:《天涯淪落女》(法)
聖馬克銀獅獎:《杜斯特》(比利時)
評委會特別獎:《燈船》(美)
最佳男演員:熱拉爾.德帕迪厄《警察》(法)
第四十三屆(1986)
聖馬克金獅獎:《綠光》(法)
聖馬克銀獅獎:《國王和電影》(阿根廷)
評委會特別獎:《愛情故事》(義大利)《野鴿子》(蘇聯)
最佳男演員:卡爾洛.德萊.彼亞內《聖誕禮物》(意)
最佳女演員:瓦萊利亞.戈利洛《愛情故事》(意)
第四十四屆(1987)
聖馬克金獅獎:《再見,孩子們》(法)
聖馬克銀獅獎:《莫里斯》(英)
評委會特別獎:《集體的喝彩聲》(瑞典、挪威、丹麥)
最佳男演員:詹姆斯.威爾比、休.格蘭特《莫里斯》(英)
最佳女演員:姜受延《種女》(韓國)
第四十五屆(1988)
聖馬克金獅獎:《聖潔酒徒的傳奇》(意)
聖馬克銀獅獎:《霧中風景》(希臘)
評委會特別獎:《佳羅普營地》(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
最佳男演員:唐.阿梅奇、喬.曼特格納《情況變化》(美)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女人韻事》(法)雪莉.麥克琳《蘇薩茨卡夫人》(美)
第四十六屆(1989)
聖馬克金獅獎:《悲情城市》(中國台灣)
聖馬克銀獅獎:《黃色房子的回憶》(葡萄牙)《一位茶道大師之死》(日本)
評委會特別獎:《光明》(法)
最佳男演員:馬爾塞羅.馬斯特羅、馬西莫.特羅伊西《幾點鍾》(意)
最佳女演員:佩吉.阿什克羅夫特、熱拉爾丁.詹姆斯《她早走了》(英)
第四十七屆(1990)
聖馬克金獅獎:《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特恩去世》(英)
聖馬克銀獅獎:《我同桌的天使》(紐西蘭)
最佳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好傢伙》(美)
最佳男演員:奧列格.鮑里索爾夫《唯一的證人》(保加利亞)
最佳女演員:格洛麗亞.蒙奇梅爾《鏡中人》(智利)
第四十八屆(1991)
聖馬克金獅獎:《蒙古精神》(蘇聯)
聖馬克銀獅獎:《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國)《漁夫國王》(美)《我再也聽不到吉它聲》(法)
評委會特別獎:《神曲》(葡萄牙)
最佳男演員:瑞凡.費尼克斯《我私人的愛達荷》(美)
最佳女演員:蒂爾達.史溫頓《愛德華二世》(英)
第四十九屆(1992)
聖馬克金獅獎:《秋菊打官私》(中國)
聖馬克銀獅獎:《冬之心》(法)《火腿火腿》(西班牙)《豪華旅館》(羅馬尼亞)
評委會特別獎:《一個拿波里數學家之死》(意)
最佳男演員:傑克.萊蒙《格侖加里.格侖.羅斯》(美)
最佳女演員:鞏俐《秋菊打官私》(中國)
第五十屆(1993)
聖馬克金獅獎:《捷徑》(美)《藍色》(法)
聖馬克銀獅獎:《抵押人生》(塔吉克)
評委會特別獎:《壞小子巴比》(澳大利亞)
最佳男演員:法比西歐.班提佛克《壞小子巴比》(澳大利亞)
最佳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藍色》(法)
第五十一屆(1994)
聖馬克金獅獎:《愛情萬歲》(中國台灣)《暴雨將至》(馬其頓)
聖馬克銀獅獎:《夢幻天堂》(紐西蘭)《小奧德薩》(美)
評委會特別獎:《天生殺人狂》(美)
最佳導演:賈尼.阿梅利奧《亞美利加》(意)
最佳男演員: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
最佳女演員:瑪麗亞.曼德羅《三兄妹》(葡萄牙)
第五十二屆(1995)
聖馬克金獅獎:《三輪車夫》(法國、越南)
聖馬克銀獅獎:《上帝的喜劇》(葡萄牙)《新天堂星探》(意)
最佳男演員:戈茨.格奧爾格《殺手》(德國)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桑德琳.博納爾《儀式》(法)
第五十三屆(1996)
聖馬克金獅獎:《邁克爾.柯林斯》(愛爾蘭)
評委會特別獎:《土匪》(喬治亞、法國)
最佳男演員:利姆.尼森《邁克爾.科林斯》(愛爾蘭)
最佳女演員:維多利亞.蒂沃《波妮》(法)
第五十四屆(1997)
聖馬克金獅獎:《花火》(日本)
評委會特別獎:《歐索多》(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韋斯利.斯奈普斯《一夜情》(美)
最佳女演員:蘿賓.湯妮《尼加拉瓜,尼加拉瓜》(美)
第五十五屆(1998)
聖馬克金獅獎:《這樣的笑》(意)
評委會特別獎:《最後的天堂》(羅馬尼亞)
最佳導演:埃米爾.庫斯圖爾察《黑貓,白貓》(南斯拉夫)
最佳男演員:西恩.潘《騷亂》(美)
最佳女演員:卡特琳娜.德納芙《旺多姆廣場》(法)
第五十六屆(1999)
聖馬克金獅獎:《一個都不能少》(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風兒帶我回家》(伊朗)
最佳導演:張元《回家過年》(中國)
最佳男演員:吉姆.布羅本特《酣歌暢戲》(英)
最佳女演員:娜塔麗.貝耶恩《情色逸事》(比利時、法國)
第五十七屆(2000)
聖馬克金獅獎:《圓圈》(伊朗)
評委會特別獎:《黑夜降臨前》(美)
最佳導演:布塔代布.達斯古普塔《摔角選手》(印度)
最佳男演員:哈維爾.巴爾德姆《黑夜降臨前》(美)
最佳女演員:羅斯.伯恩《女神1967》(澳大利亞)
第五十八屆(2001)
聖馬克金獅獎:《季風婚宴》(印度)
評委會特別獎:《酷熱的日子》(奧地利)
最佳導演:巴巴克.巴亞米《秘密投票》(伊朗)
最佳男演員:盧吉.羅.卡斯西歐《目光》(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桑德拉.斯卡瑞莉《目光》(義大利)
第五十九屆(2002)
最佳影片金獅獎:《青樓姐妹花》,導演:彼得-穆蘭(蘇格蘭)
評委會大獎:《瘋人院》,導演:安德烈-孔卡羅維斯基(俄羅斯)
最佳導演獎:《綠洲》導演李昌東(韓國)
最佳男演員獎:史坦法諾-阿寇西(《愛之旅》,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獎:茱莉安-摩爾《遠離天堂》,美國
文素利《綠洲》,韓國
最佳短片銀獅獎:CLOWN(《綠洲》,導演Irina Efteeva)
第六十屆(2003)
金獅獎最佳影片獎:《回歸》 導演安德烈.齊亞琴謝夫 俄國
銀獅獎評審團大獎:《風箏》 導演蘭達.薩貝格 黎巴嫩/法國
銀獅獎最佳導演獎:北野武 《座頭市》 日本
最佳男演員獎:肖恩.潘 《21克》 美國
最佳女演員獎:卡嘉.瑞曼 《羅森斯查斯街》 德國
第六十一屆(2004)
最佳影片金獅獎:《維拉-德雷克》
評委會大獎銀獅獎:《出海》
最佳導演獎:金基德(《空房間》)
最佳男主角:哈維爾-巴丹Javier Bardem(《出海》)
最佳女主角:伊梅爾達-斯唐頓(Imelda Staunton暫譯) 《維拉-德雷克》
第六十二屆(2005)
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最佳導演銀獅獎:菲利普-加瑞爾 Philippe Garrel《制服戀人》Les Amants reguliers
評委會特別獎:《瑪麗》Mary 埃貝爾.費拉拉Abel FERRARA
最佳導演獎:金基德(《空房間》)
最佳男主角:大衛.斯特雷澤恩David Strathairn《晚安,好運》Goodnight and Good Luck
最佳女主角:喬凡娜.梅佐喬爾諾Giovanna Mezzogiorno《心中的野獸》La bestia nel cuore
第六十三屆(2006)
最佳影片金獅獎《三峽好人》(導演:賈樟柯)
最佳導演銀獅獎 《絕密隱私》(導演:阿蘭.雷乃)
銀獅「新發現」獎 曼紐爾.克里亞勒斯《金色大門》
評委會特別獎 《達萊特》
最佳男演員獎 本.阿弗萊克(《好萊塢庄園》)
最佳女演員獎 海倫.米倫(《女王》)
④ 梅艷芳 資料
梅艷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西合浦,中國香港女歌手、演員,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及首位女會長。
1982年獲「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推出了個人第一張專輯《心債》。1983年,唱片《赤色梅艷芳》主打《赤的疑惑》開始走紅,唱片五白金。
1985年-1986年跨年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連開十五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個唱的場數記錄。同期推出唱片《壞女孩》,首周即賣得40萬張,累計達72萬張,刷新了香港個人專輯銷量紀錄。
(4)主角叫海芳她女兒叫阿梅的電影擴展閱讀
梅艷芳代表作品介紹
1、《夕陽之歌》是一首梅艷芳演唱的香港經典粵語歌曲,由馬飼野康二作曲、陳少琪填詞,收錄在1989年8月發行的專輯《In Brasil》,是電影《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的主題曲。
2、《親密愛人》是梅艷芳演唱的一首歌,由小蟲作詞作曲,收錄在梅艷芳1991年發行的專輯《親密愛人》。該曲為電影《我的愛對你說》的片尾曲。
⑤ 我是一棵小草女主角是誰個人資料詳細介紹
姓名:姚芊羽
原名:姚婧
生日:1979年12月3日
身高:167cm
體重:48KG
籍貫:湖南省岳陽市
血型:A型
星座:射手座
學歷:2000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
經歷:1997年簽約日本玻璃佳音唱片公司組成少女組合「YES」
[編輯本段]羽●電視作品
1997年《新亂世佳人》飾 董小玉
1997年《忠勇小狀元》飾 丁寧
1999年《十五貫傳奇》
2000年《紅色警戒》飾 游婷
2001年《青春不解風情》飾 陳玉
2001年《非常情網》飾 吳雨婷
2001年《少年黃飛鴻》飾 艷紅
2001年《蘇小小》 飾 芙蓉
2002年《故事2001續集》又名再度較量飾 梅萍
2002年《腳下天堂》飾 沈小邊
2002年《青鳥的天空》飾 羅曼
2003年《少年天子——康熙篇/少年康熙》飾 赫舍里·芳兒(孝誠仁皇後)
2004年《諜戰之特殊較量》飾 吳茗
2004年《無上權益》又名《愛在邊緣》飾 曾小言
2005年《沒完沒了的愛》飾 米婷婷
2005年《中國式結婚》 飾 關燕
2006年《女人不哭》飾 阿梅
2007年《笑著活下去》飾 晏陽
2008年《生死諜戀》飾 夏瀟雪
2008年《我是一棵小草》飾 林小草
2008年《中國家庭之新渴望》(又名:《拿什麼滿足你我的婆婆》)飾 米佳
2009年《天師鍾馗之美麗傳說》飾鍾藜
2009年《保姆與保安》大苗(拍攝中)
[編輯本段]羽●電影作品
2002年《警之戀》飾 孟佳
2001年《海角驚魂》飾白伶
2002年《驚夜深呼吸》又名《凶宅幽靈》飾 白露
2003年《子夜驚魂》飾 虹
2006年《完美生活》
[編輯本段]羽●廣告代言
1999年 益齒達口香糖
1999年 光明酸奶
2000年 緣祿壽司
2000年 雅佳潤膚露
2001年 扇牌洗衣皂
[編輯本段]羽●音樂歌曲
電視劇《笑著活下去》主題曲:笑著活下去
Y.E.S組合:http://www.13520.org/new_asp/playall.asp
電視劇《我是一棵小草》主題曲:小草
[編輯本段]羽●心路歷程
《少年康熙》中的赫舍里氏溫柔婉約,《女人不哭》中的阿梅惹人憐愛,《笑著活下去》中的晏陽給人無限溫暖,《生死諜戀》中她又英姿颯颯……姚芊羽以各種姿態亮相熒屏,如黃玫瑰高貴典雅、紅玫瑰明艷鮮亮,而她本人,又如白玫瑰般簡潔素雅。
如此絢麗斑斕的色彩,執畫筆的人竟是姚芊羽的媽媽。
姚芊羽自小調皮,性格有點像男孩,但10歲那年父母離異,讓芊羽內心很受傷,從此變得沉默寡言。
媽媽在學校教語文,也是姚芊羽的任課老師,課堂上只要女兒開小差、與同桌講悄悄話,母親就會當著全班同學罰她,絲毫不留情面。在母親的嚴格管教下,姚芊羽順利考入湖南省重點中學岳陽市第一中學,之後又進入曾培養出李谷一、瞿穎等眾多明星的湖南省藝術學校。
在湖南藝校舞蹈系活潑可愛的芊羽 作為伴舞演員參加了湖南金雞百花獎的開幕式。匆忙上台演出的她,被舞台邊的鋼筋劃傷了大腿,一曲舞罷,鮮血濕透了整個褲腿。然而這次經歷,給她留下的不僅只是一條傷疤,而是直接改變了她的人生,芊羽曾回憶到:「在後台的我,看著那些光彩閃耀的明星上台領獎,他們的感言深深地打動了我。從那天起,當一個演員,成了最大的心願。」
也許是媽媽將自己的全部情感都傾注在了女兒身上,藝校畢業後,她又對女兒提出更高要求——報考上海戲劇學院。憑借出色的自身條件,姚芊羽順利通過專業課考試,然而文化考試卻像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母親從不輕言放棄,她把姚芊羽的書桌搬到自己床前,規定她每天必須學習到凌晨兩點。重壓之下,姚芊羽賭氣撕掉了母親借來的復習資料,誰知第二天母親又借來一套。姚芊羽一連撕了三次,可是當母親再次拿來全新的資料時,她徹底繳械投降了……那年夏天,姚芊羽跨進了上戲大門。從此她的人生格言中就有了「堅持」兩字。
考入上戲第一年,姚芊羽就被日本波麗佳音唱片公司選中,與幾個女孩子組成YES少女組合,並以主唱《我已不再傷心》歌曲迅速躥紅。正當她自信地憧憬著演藝前程時,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唱片公司上海總部被迫清算,演唱組就此解散。在這種宏觀大局捉摸不定的情況下,姚芊羽仍以「堅持」的信念控制著個人的微觀世界——她沒有停止唱歌,哪怕沒人請她唱了,她還會叫上幾個朋友去學校附近的KTV唱,一唱就是幾個小時,因此也有了「麥霸」之稱。憑著對唱歌和演戲的喜愛,她很快重振旗鼓,成為當時上海廣告界的小明星。踏出學校大門後,姚芊羽又簽約東方明珠文化傳播公司,參與了《少年康熙》、《諜戰之特殊較量》等多部影視作品拍攝,從此正式由歌唱轉向影視。
上戲畢業後,姚芊羽參加了《青春不解風情》、《紅色警戒》、《少年黃飛鴻》等電視劇的拍攝,漸漸地嶄露頭角。對飾演《少年康熙》中的赫舍里,姚芊羽有著太深感受。劇組最早讓她在冰月和赫舍里兩個角色中挑一個,姚芊羽選擇了赫舍里,因為她覺得赫舍里雖然戲少,但其在劇中有兩種風格的表現,剛出場時是一個男孩子氣的,可愛,刁蠻的格格形象,後來因政治婚姻當了皇後之後,因皇上的不喜歡而生活得十分壓抑,卻又顧全大局,忍辱負重。姚芊羽認為這兩種人物感覺她性格中都有,覺得挺有意思,所以選擇了赫舍里。
1997年,姚芊羽接下第一部電視劇——《新亂世佳人》,扮演著名演員恬妞的女兒。用她自己的話概括,演的就是18歲時的自己,整個駕輕就熟,沒什麼特別難度。真要講遺憾,就只有一點,劇中那幾個穿旗袍的鏡頭不太好看,走動時外八字太明顯,但這是從小練舞蹈遺留下來的毛病,愛美的芊羽對此也無能為力。
氣質現代的姚芊羽,左腳的腳踝上文了一隻漂亮的蝴蝶,她說這是因為她從小就喜歡蝴蝶,她覺得自己前生或許就是這樣翩翩飛在花叢中。
《女人不哭》中的姚芊羽夾在「激烈」的湯唯和「大苦大難」的田海蓉之間,由於角色的限制給人感覺略顯單薄,在不久之後的《笑著活下去》才一鳴驚人。《笑著活下去》雖然有王琳、薩日娜、黃海波和李誠儒等一眾實力演員,姚芊羽仍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個在苦難面前永遠微笑面對的女孩,幾乎成了勵志劇女主角的經典標准。姚芊羽很快成為了勵志片的寵兒,馬不停蹄拍了好幾部戲,之後的《我是一棵小草》即是一部生活濃情劇,用勵志的形式重新包裝了一個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這部劇一舉奪下眾多地方台的收視冠軍寶座,目前正在北京,上海等地熱播。據報道下半年將從山東衛視開始陸續登上各大衛視頻道,到那時後又將震撼全國更多的電視觀眾。
姚芊羽形容自己是敏感的A型血,但其實生活得很簡單。她笑說自己現在才開始覺得要拼一把:「我不是女強人,但又有點好強,其實很矛盾。我甚至不習慣去爭取角色。每個演員的目標都是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明星,我覺得自己只是個演員。現在我每天堅持一個小時的鍛煉,也在學習英語,選擇劇本慎重了很多,公司也會根據我的情況,制定最好的計劃。」
⑥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共有76屆(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導致原有的影片評獎制度被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復評獎),主競賽單元的獲獎名單如下:
第一屆(1932)
最佳導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蘇聯)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化身博士》(美國)
最佳女演員:海倫.海斯(美國)《馬德隆.克勞德特的罪惡》
第二屆(1934)
最佳外國影片:《阿蘭島人》(英國)
最佳導演:吉.馬哈蒂 《入謎》捷克 約.羅文斯基《青年之戀》(捷克)
最佳男演員:華雷斯.皮萊 《自由萬歲》(美國)
最佳女演員:凱瑟琳.赫本 小婦人 (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泰雷薩旗手(義大利)
第三屆(1935)
最佳外國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幻影 (義大利)
最佳導演:金.維多 《洞房花燭夜》 (美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布郎夏爾 《罪與罰》(法國)
最佳女演員:保拉.韋塞利 《插曲》(奧地利)
第四屆(1936)
最佳外國影片:加利福尼亞的皇帝 (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利比亞騎兵隊(義大利)
最佳導演:傑克.弗德 《弗蘭德狂歡節》 (法國)
最佳男演員:保羅.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傳》(美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蓓拉 《戰斗前夜》(法國)
第五屆(1937)
最佳外國影片:《舞針的冊》(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抗擊漢尼拔》
最佳導演:羅.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國)
最佳男演員:伊密爾.詹寧斯《統治者》(德國)
最佳女演員:蓓蒂.黛維斯《紅衫淚痕》(美國)
第六屆(1938)
最佳外國影片:《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空軍敢死隊》
最佳導演:卡爾.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國)馬塞爾.卡內爾《霧碼頭》(法國)
最佳男演員:李思利.霍華德《賣花女》(英國)
最佳女演員:瑙瑪.希拉《絕代艷後》(美國)
第七屆(1939)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布納.梅西阿斯》
第八屆(1940)
最佳外國影片:《驛站長》(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爾卡扎爾之圍》
第九屆(1941)
最佳外國影片:《克魯格總統》(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鋼盔》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劇演員》(德國)
最佳男演員: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路易斯.烏爾里奇《安奈利》(德國)
第十屆(1942)
最佳外國影片:《偉大的國王》(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檳加西》
最佳男演員: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槍擊》(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克.蘇德鮑姆《偉大的國王》(德國)
第十一屆(1946)
最佳外國影片:《大地之光》(美國)
第十二屆(1947)
最佳外國影片:《罷工》(捷克)
最佳義大利影片:《悲慘的追逐》
最佳導演:亨利.喬治.格盧佐《巴黎警局》(法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費斯內《文森特先生》(法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瑪格納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義大利)
第十三屆(1948)
最佳外國影片:《王子復仇記》(英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在羅馬的陽光下》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審判》(奧地利)
最佳男演員:恩斯特.多伊奇《審》(奧地利)
最佳女演員:珍.西蒙斯《王子復仇記》(英國)
第十四屆(1949)
聖馬克金獅獎:《曼儂》(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沼澤的藍天》
最佳導演:阿.吉尼那《沼澤的藍天》(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約瑟夫.科頓《珍妮的肖像》(美國)
最佳女演員:奧麗薇.迪.哈弗蘭《毒龍潭》(美國)
第十五屆(1950)
聖馬克金獅獎:《裁判結束》(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員:薩姆.傑夫《夜闌人未靜》(美國)
最佳女演員:埃莉諾.帕克《鐵窗紅淚》(美國)
第十六屆(1951)
聖馬克金獅獎:《羅生門》(日本)
最佳義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黑夜是我的王國》(法國)
最佳女演員:費雯麗《慾望號街車》(美國)
第十七屆(1952)
聖馬克金獅獎:《禁止游戲》(法國)
最佳導演:溝口健二《西鶴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一個推銷員的死》(美國)
第十八屆(1953)
聖馬克銀獅獎:《雨月物語》(日本)《紅杏出牆》(義大利、法國)
最佳導演:亞溫.李斯《四張廣告》(美國)
最佳男演員:亨利.維爾伯特《沒有懺悔的神》(法國)
最佳女演員:莉莉.帕爾默《四張廣告》(美國)
第十九屆(1954)
聖馬克金獅獎:《羅密歐與朱麗葉》(義大利、英國)
聖馬克銀獅獎:《在碼頭》(美國)《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不要碰珠寶》(法國)
第二十屆(1955)
聖馬克金獅獎:《諾言》(丹麥)
聖馬克銀獅獎:《跳來跳去的女人》(蘇聯)
最佳男演員:肯尼思.莫爾《親情深似海》(美國)
第二十一屆(1956)
最佳男演員:布爾威爾《巴黎橫斷面》(法國)
最佳女演員:瑪麗亞.雪爾《酒店》(法國)
第七十一屆(2014)
最佳影片金獅獎:羅伊·安德森《寒枝雀靜》(瑞典)
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約書亞·奧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麥/挪威/芬蘭)
最佳導演銀獅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郵差的白夜》(俄羅斯)
最佳男演員:獎亞當·德利弗《飢餓的心》(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獎:阿爾芭·洛瓦赫《飢餓的心》(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卡昂·穆德西《錫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屆(2015)
最佳影片金獅獎:洛倫佐·維加斯《來自遠方》(委內瑞拉)
評審團大獎: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國)
最佳導演銀獅獎:帕布羅·查比羅《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編劇獎: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法布萊斯·魯奇尼《貂》(法國)
最佳女演員獎:瓦萊莉·高利諾《為你著想》(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艾明·阿爾珀《封鎖》(土耳其)
最佳新演員獎:亞伯拉罕·阿塔哈《無境之獸》(美國)
第七十三屆(2016)
最佳影片金獅獎:拉夫·達茲《離開的女人》(菲律賓)
評審團大獎:湯姆·福特《夜行動物》(美國)
最佳劇本獎:諾亞·奧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國)
最佳導演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戰爭天堂》(俄羅斯)、阿瑪特·伊斯卡拉特《野蠻地區》(墨西哥)
最佳男演員獎:奧斯卡·馬丁內茲《傑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員獎:艾瑪·斯通《愛樂之城》(美國)
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獎:葆拉·貝爾《弗蘭茨》(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安娜·莉莉·阿米普爾《劣質愛情》(美國)
第七十四屆(2017)
最佳電影金獅獎:吉爾莫·德爾·托羅《水形物語》(美國)
評審團大獎銀獅獎:薩繆爾·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導演銀獅獎:澤維爾·勒格朗《傾盡所有》(法國)
最佳男演員: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員:夏洛特·蘭普琳《漢娜》(法國)
最佳劇本獎:馬丁·麥克唐納《三塊廣告牌》(美國、英國)
評審團特別獎:沃威克·桑頓《甜蜜的國度》(澳大利亞)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員獎:查理·普拉默《賽馬皮特》(英國)
第七十五屆(2018)
金獅獎最佳影片獎:阿方索·卡隆《羅馬》
銀獅評委會大獎:歐格斯·蘭斯莫斯《寵兒》
最佳劇本獎:喬·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銀獅最佳導演獎:雅克·歐迪亞《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員獎:威廉·達福《永恆之門》
最佳女演員獎:奧莉薇婭·柯爾曼《寵兒》
評審團特別獎:詹妮弗·肯特《夜鶯》
新晉演員獎:巴凱里·甘納巴《夜鶯》
第七十六屆(2019)
金獅獎最佳影片:《小丑》導演:托德·菲利普斯
評審團大獎:《我控訴》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最佳劇本獎:楊凡《繼園台七號》
最佳導演獎:羅伊·安德森《關於無盡》
最佳男演員:盧卡·馬里內利《馬丁·伊登》
最佳女演員:阿麗亞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勝利》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獎(最佳新人獎):托比·華萊士《乳牙》
評委會特別獎:《黑手黨不再是曾經》導演:弗蘭科·馬雷斯科
⑦ 梅艷芳生前積極抗癌,為何突然在三個月內梅艷芳喪失了活下去的慾望呢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海外涌現出了大批風華絕代的女藝人,但是在這些女藝人當中,只有梅艷芳被稱為海外的女兒。她的長相不算很驚艷,但卻是所有人心中的女神。
在梅艷芳彌留之際,遭遇了感情的背叛,親人的冷漠,好友的去世。個中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能夠體會。別人只記得她一生風光無限,可她一生都是一個渴望家庭與被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