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能否推薦類似《海蒂與爺爺》的電影
電影梗概:季春奶奶的兒子去世,媳婦走了,孫女慧智和她相依為命。後來季春奶奶在集市上與孫女走散了,她找了12年,把尋人啟事貼滿了牆,在牛奶盒上做廣告。終於在12年後,「慧智」(恩珠)回來了。
季春奶奶還是把恩珠當12年前的慧智,對她無微不至,悉心照料。但恩珠不習慣農村生活,以及「奶奶」。但還是被季春奶奶感動了。即使村民對恩珠產生懷疑,但奶奶對「慧智」依舊無條件認同。
此時,恩珠的爸爸叫恩珠把季春奶奶的存摺偷出來,恩珠不願意。後來,季春奶奶與恩珠的親子鑒定關系也出來了,並沒有血緣關系。當季春奶奶去警察局找恩珠的時候恩珠說出了真相:慧智已經死了。
出獄後的恩珠一直在打工,她沒有去找季春奶奶,季春奶奶也沒有來找她。後來一直對季春奶奶很好的叔叔來找恩珠,說奶奶去敬老院但是失蹤了。恩珠去當時奶奶與慧智走失的地方去找奶奶,果然找到了,她還是一直在找慧智。恩珠和叔叔為了給季春奶奶最後的回憶,回到了原來的家,大家一起把屋子重新打造出原來的樣子。恩珠一直照顧奶奶,奶奶也一直叫著「慧智」。恩珠無意間聽到奶奶給她錄的音,把存摺密碼告訴了她,也傾訴了她一直會把恩珠當孫女。
最後奶奶已經病倒住院,臨死前她拉著恩珠的手叫她恩珠,她走了,去找慧智了,恩珠能成為她的孫女她也非常感激了,希望恩珠一直好好活下去。
而真正的智慧是怎麼死的呢?根據電影中的介紹原來當時小慧智被親生媽媽帶走,媽媽已經再婚並且生了相仿年歲的女兒,一次車禍帶走了小惠智和她媽媽,那個後爸為了騙保,才讓恩珠假扮慧智回到季春奶奶身邊的!
《蝴蝶》、《普羅旺斯的夏天》、《靈犬雪莉》、《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狼的孩子雨和雪》、《孫子從美國來》、《季春奶奶》、《天堂電影院》、《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奇跡男孩》
1.《蝴蝶》 法國 一部喜劇片,該片講述了麗莎和鄰居的爺爺朱利安去採集蝴蝶所發生的故事。一路上,麗莎給爺爺添了不少麻煩,因為她有問不完的問題,還放走了爺爺采來的蝴蝶。麗莎掉進了一個山洞,爺爺著急,找來了救生人員。兩人的友誼、親情,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2.《普羅旺斯的夏天》 法國 居住在普羅旺斯鄉村的老人保羅,在一個暑假突然迎來了三個不速之客——來自巴黎的外孫女和兩個外孫。認知的分歧加上與女兒多年的失和讓保羅與三個年輕人難以順利相處。祖孫幾個你來我往地過招,外婆不停從中調和。在不知不覺中保羅與外孫們的感情距離拉近了。
3.《靈犬雪莉》法國 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鎮上,講述了小男孩塞巴斯蒂安馴化靈犬雪莉的故事。這里位於法國和西班牙交界,大地被皚皚白雪,一切都那麼寧靜祥和,直到納粹士兵的到來。男孩塞巴斯蒂安是一名孤兒,和收養他的爺爺一起生活,祖孫情同樣感人。
4.《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印度 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承諾幫一個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
5.《狼的孩子雨和雪》日本 本作故事主軸為親子關系,描述女主角花愛上狼男,生下一對可愛的狼之子姐弟,然後養育他們長大的13年間的故事。
6.《孫子從美國來》影片講述了布魯克斯父母當作為志願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參加藏羚羊保護行動時,委託陝西華縣皮影戲傳人老楊頭照顧小洋人布魯克斯,期間老楊頭和布魯克斯在生活習慣、語言形式、行為思維以及文化觀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對立,經過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間的包容、接納以及人性化的關愛,最終變對立為友情,老楊頭和布魯克斯成為老少朋友。
7.《季春奶奶》韓國 季春奶奶(尹汝貞飾)奇跡地找回12年前遭遇事故失蹤的孫女慧智(金高銀飾),把慧智帶回濟州島海邊的家一起生活,重新互相適應對方。但是比起一天到晚只想著慧智的奶奶,慧智則完全相反,像帶著很多秘密,村裡的人也漸漸對她起了疑心和傳出各種傳聞。慧智說要回首爾參加美術講演大會後就消失了。時隔12年主動找回奶奶的慧智,她身上的秘密令人好奇。
8.《天堂電影院》 義大利南部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薩瓦特利·卡西歐 飾)喜歡看電影,更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菲利浦·諾瓦雷 飾)放電影,他和艾佛特成為了忘年之交,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9.《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歐維,他59歲,脾氣古怪,嫌東嫌西,帶著堅不可摧的原則、每天恪守的常規以及隨時發飆的脾性在社區晃來晃去,被背地裡稱為「地獄來的惡鄰」。他每天一大早就四處巡視,搬動沒停進格線的腳踏車,檢查垃圾是否按規定分類,抱怨誰家的草坪還不修剪,詛咒那隻掉了毛的流浪貓。沒完沒了 。他想追隨著亡妻而自殺。直到一個十一月的早晨,當一對話癆夫婦和他們的兩個話癆女兒搬到隔壁,不小心撞壞了他的郵筒。
10.《奇跡男孩》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奧吉(雅各布·特瑞布雷飾),從小由母親在家裡教導,五年級時,他終於有機會進入普通的學校學習。初進學校的奧吉因為自己的長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但是在父親(歐文·威爾遜飾)、母親(朱莉婭·羅伯茨飾)、姐姐(伊扎貝拉·維多維奇飾)、老師以及好友的幫助下,他最終找到了自信,並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其他人的看法。
電影《海蒂和爺爺》是2015年,有德國、瑞士、南非聯合製片的電影,一個叫做海蒂的女孩的突然到來,和古怪的爺爺相依為命,與殘疾富家女克勞拉成為朋友,全篇電影治癒、溫馨,有笑有淚,看完之後好像可以一下子原諒很多人很多事情。
推薦一部《小男孩》,同樣是2015年上映的影片,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一個美國海濱小鎮的小男孩,為了前線父親能平安歸來,完成牧師的任務清單,並和小鎮唯一的日本老人做朋友的故事。小男孩Pepper已經八歲了,可是他看起來還是矮小瘦弱,為此沒少受同齡人欺負,還被取綽號為「小男孩」。他唯一朋友兼搭檔,就是自己高大魁梧的父親。
珍珠港事件之後日美開戰,Pepper的父親應召入伍,此後Pepper變得孤獨了,他每周都去教堂為父親祈禱,希望父親能夠平安歸來,噩耗傳來,他的父親在菲律賓被日軍虜為戰俘,生死未卜。Pepper和哥哥將戰爭仇恨發泄在鎮上的一個日本人橋本身上。
Pepper找到牧師,希望牧師能夠幫自己告訴上帝,讓父親盡快回來,牧師給了Pepper一張清單,並承諾只要他完成清單上的事情,他就能擁有可以移動大山的信念和力量,從而就能把他的父親從二戰戰場中帶回來。清單上的任務看起來都很簡單,除了一件----和日本人橋本成為朋友……信仰是現代人越來越缺乏的東西,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看透這個世界,利益成為大家首要考慮的事情,影片以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去看世界,堅持信念,心存美好,相信奇跡會發生,用行動去捍衛信仰。
很多人說這部影片偏童話色彩,但不是沒個童話都是騙人的呀......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很感人的一部電影,當時也是朋友推薦去看的,看名字剛開始還以為是一部喜劇片,好看的簡直太出乎意料,建議你去看一下!導演很用心,在那兩個國家,在克什米爾地區,導出一部如此不分國界,歌頌善良,把人性的美好表現的淋漓盡致,電影讓人感動,也讓我們反思,我們的善良是否還在,我們電影除了華麗的特效漂亮的妝容,是否也能
給我們帶來一絲感動,一些思考,願世界多一點善良,
少一些硝煙,一切安好.....
電影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幫助巴
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印度教教徒帕萬(薩爾曼
汗飾)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結識了與母親走失並有語言障礙
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達(哈爾莎莉·馬爾霍特飾)。在得
知沙希達是巴基斯坦人後,帕萬決定幫助她回家,可在回
巴基斯坦途中卻四處碰壁,遭遇領事館沖突、被 旅遊 局欺
騙之後,帕萬立志將不惜一切代價盡其所能帶沙希達回到
自己的家鄉與家人團聚。
《蝴蝶》
《蝴蝶》是由費利普·彌勒執導,米歇爾·塞侯、柯萊兒布翁尼許主演的一部喜劇片。
該片講述了麗莎和鄰居的爺爺朱利安去採集蝴蝶所發生的故事。一路上,麗莎給爺爺添了不少麻煩,因為她有問不完的問題,還放走了爺爺采來的蝴蝶。麗莎掉進了一個山洞,爺爺著急,找來了救生人員。兩人的友誼、親情,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豆瓣影評:
因為片尾有趣又童稚的歌曲,來看這部溫馨又有愛的電影。
埃爾莎是個可愛又早慧的小女孩,媽媽總趕不及的陪伴,總會使她失落。可她自立懂事又堅強,能熟悉地報出可找到母親的工作號碼,能安靜地等待媽媽的出現。
埃爾莎跟老爺爺的對話里她說:
「明天我會和媽媽去看電影」
「她會等我放學後來接我」
「我們會去看電影,然後去麥當勞」
「沒有她的哪些朋友」
我想,這就是她內心所渴望的,媽媽的陪伴。
老爺爺以一隻很珍貴漂亮的蝴蝶標本去標本店交換,只為能得到相關「伊莎貝爾」蝴蝶的信息。
店主:「我能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老爺爺:「只為了一個很久以前的承諾」
老爺爺匆匆地出門,急切要去找尋「伊莎貝爾」蝴蝶。
鄰居:「你為什麼要走得這么著急?匆匆忙忙的?」「你為什麼這么看重這只?」
老爺爺:「這只很特別」
鄰居:「怎麼特別?我能知道為什麼嗎?」
老爺爺:「這說來就話長了」
是的,每個人都有一段過往,一個冗長又陳舊的故事。
埃爾莎說:
「我總在盼望著能看到大山,看到真正的小鳥飛翔,還有能擠出真正牛奶的奶牛們,還有蝴蝶,算了吧」
假裝失落實則在博取老爺爺心軟的小聰明話語,不僅鋪墊了進入森林後一片清新寫意的美好畫面,也更深化了埃爾莎這滿身靈動聰明的氣質。
進入森林後的情節,是電影開始推入著重點的情節。一片清新的綠意,一老一小相伴而行的身影,童稚又有趣的對話,使這一切都變得輕快又有愛起來。
一個「不尊老」,一個「不愛幼」,一個總愛不停詢問著「為什麼」,一個總嘴上不耐實則還是耐心地回答。這樣一對組合,生動又溫馨。
埃爾莎:「夢和惡夢有什麼區別呢?」
老爺爺:「一個惡夢是個很壞的夢。就像和孩子們一起,剛開始,是個好夢,然後他們長大了,然後就變成了個惡夢。」
後來長大變成惡夢的孩子,也是老人過往裡遺憾又無法釋懷的心傷。
埃爾莎:「人們都說,像只小雞找到了把叉。」
老爺爺:「是『刀』應該是『一隻小雞找到了一把刀』才對。」
這位口嫌體正直的可愛老人,一路的結伴上,雖然嫌棄可又真真實實教著埃爾莎很多東西。
埃爾莎:「你可能搞錯了呢。有時候你的記憶會出問題呢。」
老爺爺:「哦,別胡說。」
埃爾莎在晚上偷偷改掉了老爺爺的電話密碼,還假裝不小心弄掉了電話卡。
一路上一老一小的兩人,猜謎、故事、交換姓名,這平凡又不著調的對話,拉長了這一片綠意里的溫暖。
途中看到一對,以「跳傘」證明愛情,而引發爭吵的情侶。
老爺爺說:「如果存在所謂『愛的證
據』,那就說明人們缺乏信心。而當人們沒有信心的時候,愛也就不存在了。」
這句簡單的話語,說出的卻是愛情里最容易被遮蔽的道理。
埃爾莎:「為什麼會有富人和窮人?」
老爺爺:「因為『自由,平等,博愛』, 聽起來不錯,可是行不通。」
埃爾莎:「人怎麼樣才能富有呢?」
老爺爺:「最好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埃爾莎:「可人怎麼樣才能變得有錢呢?」
老爺爺:「我剛才已經告訴你了。」
童稚的疑問,還未涉世的一顆童心裡,最簡單又直白的疑問。
哲理的回答,已走過多半人生,歷經滄桑後給予的智慧的回答。
人怎麼樣才可以富有?
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精神的富有。
或許這不能使你立刻變得很有錢,可如果你連精神的富有都沒有,那麼所謂的生活就剩下空洞。
人怎麼樣才可以變有錢呢?
就跟,做一個富有的人一樣吧
埃爾莎:「他們為什麼要殺死那隻鹿?」
老爺爺:「為了錢。」
埃爾莎:「『該死的偷獵人』是什麼意思?」
老爺爺:「偷獵人?他們是那些偷殺死動物的人,而那是被禁止的。」
埃爾莎:「那是為什麼那隻鹿會死了。」
老爺爺:「就為了一點臭錢。」
多犀利就道出了多少人在現生存里,紙醉金迷、掙扎往上爬的本質。
殺死的不僅是鹿,還是一些人失去的或初心、或澄澈、或良知。
「你知道,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它不會事先通知你。很多人活得好像自己有個永恆的生命似的,可是從沒人能確定,他們是否夠時間來實現自己的願望。到2050年,人可以活到一百五十歲,可那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生命總是像一秒鍾,然後加一秒鍾,接著再過一秒。滴答,滴答,滴答...」
埃爾莎跟老爺爺述說,自己比這還小以前做的有關「金絲雀」的夢。
她說:「你知道,那些黃色的小鳥。我把它從籠子里放出來, 把窗戶打開,我的手張開。你猜怎麼啦?它沒有飛走,而是留下來陪著我。我那時很高興。你知道為什麼嗎?」
老爺爺:「 不知道。」
埃爾莎:「如果它選擇留下來陪我,那肯定
是因為它愛我。」
埃爾莎的夢,老人讀懂了她的孤獨、她的渴望。所以在結尾埃爾莎的媽媽跟老人對話中說:「她知道我愛她」的時候,老爺爺很肯定地反駁說:「你不說,她就不知道。」並鼓勵這位年輕的媽媽,去告訴埃爾莎,她是愛她的。
未及時說出口的愛,有些時候真的會成為一生的遺憾。
「我以為你懂」「實則我不懂」這是兩個最遙遠又遺憾的距離。
所以,把愛勇敢表達出來,會羞澀但並不會羞恥。時間滴答滴答在流逝,生命也在一秒又下一秒地減少,你以為的還有機會,或許不及時把握,就會成為永遠的沒有機會。
「我愛你」本來就是一句多美妙的話,它不該交給遺憾,而應交給你愛的人。
老爺爺在教埃爾莎捕捉到一隻蝴蝶的時候,他把它放進標本瓶里。
老爺爺:「這有些棉花和氰化物,它會死得沒有一絲痛苦。」
埃爾莎:「偷獵人。」
老人在捕獵者殺死鹿的時候教給埃爾莎的道理,埃爾莎也在這時刻,清明地指了出來。
也許是孩子擁有一顆干凈的心,所以往往能看出大人看不到的透亮之處。
善良又正直的埃爾莎,因為老爺爺的這個舉措,生起地想要離開這里,回家。一老一小爭執的過程里,老人的這句話,也不得不讓人深思。
「他們不會相信你的。 成年人相信成年人的話,而不是小孩子的話。」
想想好像是這樣,大人總是習慣性把小孩劃在「矮自己一截」的范圍里。對小孩子的標簽:幼稚,不懂事,胡言亂語。更甚覺得自己才是個主導者,自己才是最正確,不可能存在錯誤。
其實現今許多家長想要孩子對自己可以交心,殊不知首先他們要做的,是先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個對等的位置。跟他們說話,不該是指使命令,而是討論商量。你會發現,孩子遠遠比你想得,更要懂事聰明。
埃爾莎:「我們迷路了嗎?」
老爺爺:「我想我錯過了一條小路,它們看起來都
一樣。」
埃爾莎:「那現在我們要怎麼做?」
老爺爺:「你想我們能怎麼做?我們只能回到剛才出發的地方。」
在我們迷失了方向的時候,其實不必擔心害怕。沒人能保證在陌生的地方,所走的道路都是正確。未知的路途里,迷失其實並不可怕,只要你懂得回到原點,再重新找到對的路,那一切都是值得。人生,本來就是在錯錯對對里邊尋找邊前進著,你只要具備,敢於重新開始與繼續追尋的勇氣,就好。
老爺爺和埃爾莎從黃昏等待到天黑,「伊莎貝爾蝴蝶」依然沒有出現。
老爺爺:「它們不會來了,太晚了。睡吧。」
埃爾莎:「先講個故事給我聽。」
老爺爺:「我什麼故事都不會。」
埃爾莎:「你不會講故事,那你這么老又有什麼用呢?」
老爺爺:「別說我老!」
哈哈,看到這里,真是被這段可愛的對話逗笑。一老一少的這幾天相伴時光里,揮走的是封鎖的孤獨。
老爺爺還是無奈地妥協,給埃爾莎編一個故事,用來捕捉蝴蝶未撤下的幕布中,老人邊打著手影,邊講起了故事:
「那是地球的末日。 這個星球的使命結束了。所有的生物都去見造物主,看看誰工作得最勤奮。
兔子最先跑了上去。
造物主:『你這一生都幹了些什麼?』
兔子:『我在田地里跑,並生了一窩又一窩的兔。』
下一個是鳥。
造物主:『你這一生里都幹了些什麼?』
鳥:『我到處飛,並孵了很多小鳥。』
然後是鹿來了。
造物主:『你這一生都幹了些什麼?』
鹿:『我在樹林里歌唱,還生了很多小鹿。』
接下來是駱駝。
駱駝:『 我到處旅行,還有繁殖後代。』
下面是狼。
造物主:『你這一生都做了什麼? 』
狼:『在冬天裡的一天, 我必須有力氣去撫養我的幼小... 而我吃了只兔子。』
狗來了。
造物主:『你這一生都做了什麼?』
狗:『我都聽命於我的主人,並生了很多小狗。』
最後,人來了。
造物主:『人,你這一生都做了?』
人:『什麼? 我努力工作,拚命賺錢,保護自己還有生了小孩。』
造物主:『你的孩子們都怎麼了?』
人:『 他們在戰爭中死去了。』
最後造物主宣讀了他的宣判。 動物們都勤奮地工作了,而人最愚蠢,犯了太多的錯誤。
可那沒什麼關系,所有人都可以上天堂。
『即使人嗎?』動物們叫到。
『是的,即使是人』上帝說,『這都是我的錯。我那時太著急,我只是在七天里創造了世界。如果我那時用了兩星期的時間,那也許就沒人會抱怨我了。而說不定我就能成功了。』」
這個有些悲傷的故事,你們有沒有讀懂?
接著次日,在繼續行走的路途里,下了一場雨,去了一戶農戶家過夜。在這個過夜的夜晚,也許是這戶人家的美滿,勾起了兩人不同的心緒。
我從埃爾莎看著點亮生日蠟燭的目光里,看出了她對美滿家庭的嚮往,對家人相伴在身邊與可以對生日進行慶祝祝福的羨慕。
也許是因為這位過生日的農戶,剛好與老人逝去兒子的年紀相仿勾起的思緒,又也許也是因那份家庭和樂的氣氛而勾起的思緒,終於,我們聽到了他冗長又陳舊的往事,他久久不能釋懷的心傷,他執念於「伊莎貝爾蝶」的遺憾。
再次啟程的一天早晨里,坐在樹幹上的埃爾莎對老爺爺說:「你撒過謊嗎?」
老爺爺:「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撒點謊。最重要的事情是別對自己撒謊。」
埃爾莎:「我必須得告訴你些事情。我對你撒謊了」
老爺爺:「我知道。我知道你還沒到九歲。這沒什麼。」
是的,我知道。我知道你隱藏的小心思,知道你的渴望,知道你的孤獨,知道你很聰明懂事,知道你也還只是個不到九歲的小孩子。
埃爾莎和老爺爺談及了自己母親懷了自己、生下自己的背景。這樣成熟的對話,從這稚嫩的口中講出,讓人忍不住驚嘆她的早慧又心疼她的早慧。
慢慢地,電影就要進行到了尾聲,故事也總需要一些小轉折,讓兩人回到現實生活之中。
一老一小相伴度過了這尋找「伊莎貝爾蝶」的短短8天旅程。回到這原點的房子里,埃爾莎聽到了母親輕聲在耳邊的那句「我愛你」,也等到了母親停一停腳步對自己多一點的陪伴。
埃爾莎每天都很期待地詢問老爺爺,從森林帶回來還未破繭的蝴蝶,開始破繭了沒有。
終於到了那一天,放學後的埃爾莎開心地奔往老爺爺家,敲門。
老爺爺:「真想看一隻蝴蝶是怎麼出世的嗎? 那過來吧。」
老爺爺:「看,愛樂莎,再湊近點。我們為了找它跑了那麼大老遠的路,而它就一
直在這等著我們。」
是啊,這只破繭盛開的蝴蝶,就是一直爬山涉水尋找的「伊莎貝爾蝶」。這只一直就在這里等著我們的「伊莎貝爾蝶」,也是我們內心中一直追尋的蝴蝶。
我們兜兜轉轉,我們辛苦追尋,我們執念執著,我們耿耿於懷,最後終於在這個過程里,讀懂了,看開了,放下了,回到了這最初的原點。
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圈圓弧。無論它彎繞的圈有多大多遠,最後它還是會走回那個原點,一切歸真。
我們的執念,也是這一圈圓弧。兜兜轉轉的執迷追尋,最後也總會在解開答案後找回原本被遮蓋住的東西。
老爺爺把成蝶的「伊莎貝爾蝶」交到埃爾莎手中,真的就跟她手掌一樣大啊。
埃爾莎放飛了它,飛走的不僅是「伊莎貝爾蝶」,同時還是老人「心傷里的執念」,埃爾莎「孤獨里的渴望」。
埃爾莎:「飛吧。你覺得它會飛到哪裡去?」
老爺爺:「到那個已經等了她很久的人那裡去。」
老爺爺:「從沒告訴我你媽媽的名字。」
埃爾莎:「我沒告訴過你嗎?」
埃爾莎:「 伊莎貝爾。」
老爺爺:「那我們都找到了自己想找的。」
是啊,現在我們都已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蝴蝶》 法國 《地球上的星星》印度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印度 《菊次郎的夏天》日本 不過我覺得和海蒂最相近的就是蝴蝶,海蒂我也刷了好幾遍了,我覺得類似題材的,還暫無超越小海蒂的,每個表演的表情都那麼到位,小小年紀歷經滄桑,處事不驚
《蝴蝶》 法國
《地球上的星星》印度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印度
《菊次郎的夏天》日本
B. 艾哈邁德·本·貝拉士兵生涯
在阿爾及利亞尚為法國殖民地的年代,艾哈邁德·本·貝拉於1918年12月25日誕生在奧蘭省的馬爾尼亞小鎮,一個穆斯林家庭中。他的父親是一位農民,擁有約30公頃土地,但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父親經營的小商業。本·貝拉有四位兄弟和兩位姐妹,然而,到了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的父親和兄弟相繼離世。
本·貝拉在馬爾尼亞完成了小學學業,隨後前往特累姆森繼續深造,寄宿在他父親朋友家中。在城市生活使他深刻體驗到種族歧視,據說他從那時起接觸到了民族主義者的理念。
1937年,他應召入伍,加入了法國馬賽的第一百四十一阿爾卑斯步兵團,晉升為中士。然而,由於戰爭的爆發,他未能在兩年後退伍,而是轉戰防空部隊直至1940年。有人曾提議他在馬賽從事職業足球,但他選擇回歸家鄉。1943年,隨著盟軍佔領北非,他再次被徵召,加入了自由法國阿爾及利亞第六步兵團,駐扎在特累姆森。隨後,他又被調至摩洛哥第五步兵團,參與了對義大利拿不勒斯的作戰,直到二戰結束。
1945年5月8日,阿爾及利亞人民舉行大規模示威,慶祝戰勝納粹德國,呼籲民族獨立和改善民生。然而,法國殖民當局的殘酷鎮壓,特別是塞蒂夫地區的慘劇,深深震撼了本·貝拉。盡管戰爭結束後,他的上級曾希望他留在法國軍隊並接受軍官學校的教育,但他堅決地選擇了回國,決心為祖國效力。
艾哈邁德·本·貝拉(阿拉伯語:احمد بن بلة, 生於1918年12月25日-2012年4月11日)阿爾及利亞政治家,1963年9月當選阿爾及利亞的首任總統。1965年6月,本·貝拉被軍事政變推翻,此後直至1979年,本·貝拉遭政變當局軟禁,獲釋後流亡海外。他被喻為阿爾及利亞的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