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韓國戰爭電影《高地戰》
韓國戰爭電影《高地戰》挺好看的。
《高地戰》是由張勛執導,朴尚淵編劇,申河均,高洙聯袂主演的一部韓國戰爭劇情片,於2011年7月20日在韓國上映。
影片是以朝鮮戰爭時期為歷史舞台,主要講述停戰協議馬上就要簽訂的前夕,為了占據戰場上的一塊高地,朝韓南北雙方仍不得不與對方展開激烈戰斗的故事。
姜恩彪:韓國陸軍中尉,防諜軍官。負責防諜任務,接到上級的命令,前往最前線調查內部人員通敵事件,雖為軍官,但內心卻隱藏著戰爭帶來的悲傷與痛苦。
金秀赫:韓國陸軍中尉,鱷魚中隊軍官。1950年6月議政府戰役時,被朝鮮指揮官玄政允俘走、從此不知去向,後存活下來,並到鱷魚部隊參戰,從一個懦弱的基層小兵,升為驍勇善戰的中尉。
申日英:韓國陸軍上尉,鱷魚中隊代理連長。一位不尋常的人物,年紀輕輕就憑實戰經驗得到上尉領章,卻重度成癮於嗎啡,憎惡戰爭,但抗壓能力虛弱。
㈡ 電影<金剛川>遭韓國抵制,韓國被遺忘的恥辱之戰,小國寡民心態崩了
「不錯,美國的大炮比我們多,但歷史不是大炮寫的..…總之一句話,當今世界,任何人想隨意欺壓、宰割別人,都是不允許的!」——毛主席
趨利避害是人性,捨生取義也是人性。上一篇文章講到了電影《金剛川》的故事背景,以及志願軍發起被稱為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的歷史背景。
本文將繼續講述金城戰役的過程以及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留下的歷史影響,最關鍵還是要說說韓國人為什麼對《金剛川》在韓國上映有那麼大的抵觸情緒。
就像電影里所表現的一樣,志願軍戰士拚死保衛金剛川橋,為的正是金城戰役的順利開展。作為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的陣地進攻戰役,同時也是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的戰略目的是在金城華川方向實施一次戰役進攻,以第20兵團的主力消滅金城方向突出部的敵人。
具體部署就是20兵團下轄的5個軍分成東、中、西三個作戰集團,加強火力後分別從突出部的西北、東北和東面三個方向同時突破敵人的防禦。首先殲滅第一線陣地的敵人,然後多方兵力匯合攻擊梨船洞高地的敵人,目標是攻佔梨石澗、北亭嶺、梨船洞高地和金城川以北地區。
如果戰局有利,繼續向三天峰、赤根山、黑雲吐嶺和白岩山一線有利地區相繼擴張戰果。預計殲敵7-8個團,並准備抗擊韓軍3-4個團的反突擊以鞏固戰果。
戰役開始前,志願軍一面向規定的位置轉移,一面做好充分戰前准備。由於正值雨季,志願軍戰士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頑強地到達集結地,然後軍隊開始做戰前動員和臨戰訓練。
與此同時,後勤部隊把糧食、彈葯運輸過來。為保證戰役的隱蔽性和物資的安全,運往前線的糧食和彈葯全靠人背肩扛。由於擔心深入敵人縱深後補給困難,每個戰士又多發子彈等,還增發反坦克手雷。
除此之外,還規定軍褲的兩個口袋一邊寫上部隊的番號和自己姓名,一邊寫上家庭住址和收信人姓名。看到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什麼意思吧。
7月13日晚,金城戰役正式宣布打響。第一階段我軍迅速突破敵人防禦,僅用一個晝夜就攻佔突出部的全部前沿陣地;第二階段主力在預定的地區轉入防禦,其他部隊乘勝追擊,向敵軍縱深擴張戰果;第三階段就是抗擊敵人的反突擊,鞏固野戰地區。
在這次戰役當中,敵人具備幾個特點:一是擁有一個師以上的作戰單位長時間經營的堅固防線;二是敵軍擁有技術裝備上的優勢;三是韓國軍隊的正面陣地是以防禦為主,美軍作為韓軍的增援部隊直接參與戰斗。
針對敵軍特點,我軍分析研究決定,戰斗前首先進行充分的戰前准備。抗美援朝戰爭以來,志願軍用鮮血積累的經驗在金城戰役當中得到全面的發揮。發起攻擊前,指揮部對地形和敵情充分偵查,並調配炮兵負責火力支援。另一方面,鑒於敵人掌握著航空兵的優勢,又部署大量火炮。
為隱蔽攻擊位置我軍充分利用1952年的坑道作戰經驗,採用三種方法進入攻擊位置。一種是從我軍陣地向敵前挖進坑道;一種是戰前選擇敵陣地前的隱蔽地形,秘密構築屯兵澗,然後事先把部隊運動到澗中隱蔽;還有一種是利用敵陣地前可以利用的隱蔽物,在攻擊前一天把部隊秘密運動到此實施隱蔽。
戰斗開始後,志願軍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敵人的陣地,分割穿插包圍,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比如西集團在戰役發起後,僅用三個小時就突破首都師第一團陣地,就是那個所謂白虎團的防禦陣地。
三路大軍經過一晝夜奮戰,戰線向前推進7到9公里不等的距離,給予韓國首都師以毀滅性的打擊,擊潰韓國第二軍三個師。最後金城戰役歷時一周,殲敵5.6萬餘人,繳獲火炮1100餘門,坦克35輛,飛機一架,擊落擊傷敵機200多架。
金城戰役不僅直接促成了朝鮮停戰談判,使得朝鮮半島籠罩了三年的戰爭陰雲煙消雲散,同時也大大鼓舞了中朝人民的士氣。自從朝鮮戰爭開始以來,我軍長期機械化程度比較低,技術裝備數量不足,在此基礎上,在山地環境下全殲配備現代化裝備的敵軍重兵集團,這個勝利確實非常難得。
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第二任司令李奇微在他的回憶錄《朝鮮戰爭》當中寫過這樣一段話。他說中國人在1953年7月發動了攻擊,矛頭指向韓國首都師。中國的兩個師突破首都師防線,形成對該師的合圍之勢,首都師在一片混亂當中向後撤退。
彭德懷評價說抗美援朝戰爭雄辯的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一個覺醒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說到這里,想必大家可能心裡對於韓國人抵制電影《金剛川》的原因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對韓國人而言,金城戰役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敗仗,而且還是由於自己主動挑釁造成,根本不好意思提起來。
事實上不僅僅是金城戰役,整場朝鮮戰爭中,韓國軍隊的表現堪稱垃圾。我看過不少朝鮮戰爭題材的韓國影視作品,我感覺他們不管怎樣突出自己的地位,但他們也實在沒有辦法把這場戰爭演繹為自己的勝利。
記得韓國有部電影《高地戰》,片中由高洙飾演的男二號金秀赫有這樣一句台詞,他說我現在只期盼自己能夠活下去。而在電影結尾,當停戰的時刻到來時,已經成一片焦土的高地上只剩下由申河均扮演的主人公姜文彪和他的敵人由柳成龍扮演的人民軍中隊長。當時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姜文彪問「我記得當初我被你俘虜的時候,你說過我們會輸,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為何而戰。那麼現在你知道嗎」人民軍中隊長這時候吸了一口煙,然後說以前我的確知道,但是現在我也不知道。
當一支軍隊在戰爭中最高的目標僅僅是活下去的時候,他還有什麼精神狀態可言?還談什麼勝利呢?當然,就整個朝鮮戰爭來說,這場戰爭由最初半島南北雙方的內戰演變成中美兩國的直接對決,這個對於一向心高氣傲的韓國人而言,本身也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更何況,由於這場戰爭導致韓國喪失了對國家軍隊的指揮權。
因此韓國在拍攝朝鮮戰爭相關的影視作品時,它更加突出表現的是國家分裂和戰亂給整個民族造成的災難,而不會過多地表現中美蘇大國博弈這樣一個背景。所以韓國人會對《金剛川》這樣一部表現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電影感到芥蒂,也就並沒什麼奇怪,何況還是以韓國軍隊遭遇慘敗的一次戰役為背景,那更不要說主動引進了,盡管該片里一個韓國人的角色也沒有,但架不住玻璃心的韓國人會多想。
幾年前有一部叫《太陽的後裔》的韓劇在中國圈了一波粉,初期我沒太在意,後面我在無意中發現,劇中宋仲基所屬的部隊原型竟然是被志願軍奇襲滅掉的白虎團。面對這一幕,實在不知道該說啥,只能說韓國人實屬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我認為抗美援朝戰爭向世人揭示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和平要靠斗爭來爭取,談判要以實力作為後盾。在平等基礎上展開的對話、磋商應該成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正確途徑,任何恃強凌弱的侵略戰爭都會必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