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Get Rich or Die Tryin』
譯名:要錢不要命
導演:吉姆·謝里丹Jim Sheridan
主演:五十分50 Cent
喬伊·布賴恩特Joy Bryant
邁克蒂·威廉姆森Mykelti Williamson
阿德沃爾·阿吉紐依-艾格拜吉Adewale Akinnuoye-Agbaje
類型:動作/犯罪/劇情/音樂
片長:134分鍾
級別:R級(暴力,毒品,性,裸露)
發行: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9日(美國)
官方網站:www.getrichordietryingmovie.com
IMDB評分:3.5/10 (1,293 votes)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美國流行hip-hop歌手50Cent曾在無數美國黑人乃至所有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止是他那動聽的說唱音樂,當然還有他那段充滿傳奇般的人生經歷。
50Cent原名柯蒂斯·「50Cent」·傑克遜,1976年出生於紐約著名的貧民窟--皇後區的「南牙買加」街區。從此,這世上又多了一個在人世間掙扎著生存的小傢伙,50Cent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而可憐的母親又是一個毒癮纏身的癮君子。而且,她在一次黑幫火拚中倒霉地丟了性命。無人照顧的小柯蒂斯只得淪落到和年邁的祖父祖母一起艱苦的生活。痛苦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他對現實殘酷社會的仇視與憤恨,無依無靠的他從小就與黑社會分子為伍,四處惹麻煩,監獄和警察局成了他經常出入的場所。窮街陋巷、街頭犯罪成了他年幼時記憶里的主旋律。
盡管如此,小柯蒂斯的心中依然有一個不變的夢想,那就是對風靡於黑人種族裡不變的流行音樂--說唱音樂的喜愛。但以他的身份地位和各方面的客觀條件,根本就沒有辦法展示自己的才華。不過,神賜一般的決好機會,終於在他20歲那年降臨了。偶然間,他與當時著名的說唱樂團Run-D.M.C的主唱傑伊相識,在短暫的交往中,傑伊卻已被50Cent對說唱音樂的執著和狂熱所深深打動。於是,傑伊將其帶入了嚮往已久的音樂世界。然而,命運多桀的50Cent好像在冥冥中接受著什麼艱苦的考驗,或許就是他不幸的命運在無情地捉弄他吧。就在他經過千辛萬苦而打造出自己第一張音樂專輯的前夕,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幕後花絮
影片的劇本出自先前「打造」過美國著名情節系列劇《黑道家族》的特倫斯·溫特之手。溫特運用其成功的經驗以及原故事中主人公的「精彩」人生故事有機地融會了這部有著類似「教父」一般的傳奇立志故事。同樣有著劇本創作經驗以及影片編導等豐富經歷的愛爾蘭人吉姆·謝里丹擔任該片的導演。從影近二十年的謝里丹同樣對這段傳奇的經歷有著濃厚的興趣。影片中被化名為馬庫斯的主人公50Cent用自己不幸的人生經歷講述了很多人相同的命運故事,並且也奇跡般地帶給很多人夢想中的很多很多:不幸、苦難、成功、奇跡……很多這樣能令人奮發、立志的詞彙在謝里丹的電影語言中無形地充斥出來,影響著觀看此片的每一個人。至少,絕大多數有著相同或相似經歷的美國人對此深有感觸。
有些俗氣的「要錢不要命(Get Rich or Die Tryin』)」成了本片的片名,我們卻可以從這爛俗的名字中看到深刻的人生哲學。人生不就如此,要麼大副大貴,要麼平庸碌碌、甚至貧賤而亡……
影片簡評
《要錢不要命》全程記錄了一位天才樂手一段艱辛的人生旅程,而且,影片還專門請來了故事的原形50Cent本色出演自己,親身重溫那段非凡意義的日日夜夜,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加上吉姆·謝里丹的精心打造,一定會有種別樣的感觸在其中。這不僅是一個名人的半自傳影片,還是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50Cent這個享譽美國流行樂壇的說唱歌手,以他那充滿憤怒與忿恨的說唱音樂贏得了人們的喜愛,令人對他曾擁有的痛苦感同身受。
B. 對暴力美學有獨特見解的導演,哪些合你胃口
在歐美與亞洲地區,多位導演鍾愛暴力題材電影,我個人青睞的導演有大名鼎鼎的昆汀·塔倫蒂諾、斯坦利·庫布里克 、北野武、吳宇森等。這些世界一流導演對電影暴力美學有自己的理解,將自己的觀點反應在藝術電影中,從而奠定自己的大師地位。這些導演的敘事手法、畫面構圖、個人風格都不同。下面本人分別闡述一下。
一、斯坦利·庫布里克
日本獨特的黑幫文化,造就了北野武的暴力美學風格,冷峻平靜,充滿殺氣。北野武那張沒有表情的臉,成為最佳的電影符號,雖然不認為自己探討暴力,但是槍戰、打鬥、車禍等場面較為常見。不過,北野武塑造殺手、黑幫角色復雜,除了冷酷之外,還有童真、單純的一面。
C. 急求一部歐洲暴力電影 電影名字是個人名 講的是一個人一輩子都離不開暴力, 把監獄當做旅館
片名:暴力狂人布朗森/布朗森
英文名:Bronson
主要演員:湯姆·哈迪 馬特·金 特里·斯通
影片類型:動作片
影片產地:歐美
影片語言:英語
出品年代:2009
影片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
劇情介紹
影片根據英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囚犯邁克爾·皮特森的故事改編。1974年,一名叫做查爾斯·布朗森的少年結交了一些街頭的混混朋友,沾染上了一些不良少年。在那個狂熱、躁動的年紀里,他想讓自己快點出名,所以在家裡做了一把手槍,並且實施了一起郵局搶劫案。戰利品一點也不豐厚——區區26英鎊,但是他卻為此付出了7年牢獄生活的代價。 之後,這個少年在監獄里不斷犯事、不斷被加刑。總共在監獄里呆了34年的他有30年是一個人在禁閉室里獨自渡過的。影片著重描寫了他的34年的牢獄生涯,在那裡,斗毆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D. 第一位進軍好萊塢的華人導演吳宇森,是如何一步步跌下神壇的
吳宇森導演,被稱為中國暴力美學電影的創始人。
吳宇森的電影個人風格濃厚,讓觀眾過目不忘,其執導的經典電影作品《英雄本色》更是經久不衰。
在現在觀眾已經接受不了吳宇森的個人風格時,吳宇森還是執意不改,導致了他的號召力越來越低,最終跌下神壇。
吳宇森成也性格敗也性格,令人不勝唏噓。
不知道各位網友對吳宇森導演有什麼印象呢,大家現在還喜歡吳宇森的電影嗎。
E. 《啟示》:梅爾·吉普森寫實暴力電影 ,鮮血淋淋的瑪雅文明史
梅爾·吉布森導演的電影,向來著重於描述人性的殘忍與殺戮場面,主角則是以悲憤還擊的方式展露出英雄風貌,《啟示》也是這樣的電影,不同的是這部片沒什麼英雄味;你不會覺得主角是大英雄,也不會看到大英雄出現。
電影的重心在敘述瑪雅文化,諸如瑪雅人使用的武器、裝扮、飾品,以及他們的生人活祭和對俘虜的屠殺游戲都在片中可見一般。
雖然在歸類上它算是劇情片,但是,不要希望你可以在電影中看到多少峰迴路轉或曲折離奇。劇情很簡單,內容還是以展現動作為主。
整部電影是用瑪雅語發音,不過那應該不是古瑪雅語,因為真正的古瑪雅語已經失傳了,即使是瑪雅人的後代子孫,跟他們祖先的文字和語言也已經無法產生鏈接。
說到語言,《啟示》選擇用瑪雅語發音的原因在於,導演覺得用瑪雅語夠酷,可以吸引觀眾進影院觀看他的電影。也許有很多網友要跳出來說:「你亂說什麼?梅導是為了追求真實性才選擇用瑪雅語發音的。」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認為的。從我知道《啟示》要用瑪雅語發音時,就對這部片很期待,也覺得導演選擇瑪雅語發音是蠻了不起的挑戰,後來看了《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我才了解到事情沒想像中那麼簡單。
《時代周刊》說道:「Gibson seems certain that the film's "kinetic energy" will make May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ol" enough to attract a crowd.」(吉布森看來很確定這部電影的「活力」會讓瑪雅語和瑪雅文化聽起來夠酷,酷到足以吸引觀眾入場)
我看到這句話時想了好一會兒。語言和背景的選擇,當真可能只是吸引觀眾入場的一個原因?如果我是電影製作人,我一定也會想破了頭問自己什麼東西可能會吸引觀眾。
如果說挑戰失落的文明和運用異國語言,能達到票房效果,那麼這挑戰是不是值得一試?拍片是為了成就一種夢想,但不管是誰,應該也希望夢想同時可以賺錢。
如果說導演是這么想的,那麼他的夢想的確是實現了。因為這部失落的古文明電影,的確看起來像種夢想,也有足夠的魅力讓人想看。
電影里安排了許多笑點和驚險鏡頭,也不靠特效拖戲,所以不會無聊,即便你對瑪雅文明一無所知,也能看得精神振奮。
一開場就是充滿迅速和動作的打獵過程,再來到主角所住的小村莊,而後村莊被瑪雅帝國派來的將軍毀滅,男人與女人都成了俘虜,小孩被拋棄。他們全都被帶到王城,女人被拿去市場販賣,男人則淪為祭品。
主角幸運地碰上日蝕,逃過了活祭,之後又憑著意志力逃回了叢林,在叢林里與追殺者展開了一場生死存亡戰。主角借著自身對叢林的了解和上天賜予他不死的運氣消滅了追殺他的人,最終回到妻兒的身邊。
片中台詞不多,大部分時候還是以肢體語言和表情為主。梅爾·吉布森似乎很喜歡用慢動作強調力量的展現,慢動作鏡頭在裡面隨處可見。
在他的電影中還會看到一種現實——想活命就得靠自己。很多好萊塢電影總喜歡在主角的致命關頭用一個核心人物來解救他,甚至有些角色觀眾從一開始就可以感覺出「他看起來不會死」,造成觀眾每次看到電影中主角陷入危機,都奢望著有人跳出來救他一命;要不然就是有死而復生的把戲,這點常常用在配角身上。
在吉布森的電影里不太有這種情形,至少在他的《勇敢的心》和這部《啟示》中,人死了就是死了,電影中講得很明白,這個人是被一刀刺死或一箭射死,沒有再復活的可能,而且也沒有「看起來不會死」的角色,你根本不知道誰會怎麼死,甚至連主角都可能難逃死神的魔掌。
大部分的導演都不會把人物的生死講得很明白,這樣既可給觀眾遐想也能為後續的劇情鋪路,以防將來他們想拍續集又想讓這個角色出現時,該角色就能正大光明的復活。
梅導則是用鏡頭把生死表達得很明確,斷了觀眾「角色不死」的期望。自從希區柯克開創暗喻死法的鏡頭後,很少導演會在電影里明明白白地把人怎麼死的鏡頭秀出來,總是露個什麼沾滿血的部位帶過。
梅導卻是反其道而行,直接拍出人被殺的情景不說,鏡頭還會特寫人物受死時的表情,這也難怪他的電影雖然沾染血腥,卻總是有人能被感動。
電影一開始引用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的話:「一個偉大的文明不是毀於外部的侵略,而是亡於自身的衰落。」(A Great civilization is not conquered from without, until it has destroyed itself from within.) 若依此理論解釋,西班牙人不過是加速了原本就有問題的瑪雅帝國的滅亡。
瑪雅帝國到後期,的確因人口增加而出現糧食不足的現象,不過瑪雅文明會毀滅得這么徹底,說來還是要拜那些西方殖民者所賜。
殖民者對瑪雅人的屠戮不過是其中之一,最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殖民者信奉天主教,他們無法容忍異教徒,有關異教徒的東西也是邪惡之物,是違背上帝意念存在的,所以他們在燒殺擄掠之餘,也順便毀了那些「寫滿異教徒字句」的瑪雅文件。
每個文明終有走到盡頭的時候,但能把一個文明毀滅到幾近毫無痕跡的地步,不會是文明自身的衰落,而是宗教與文化的強烈侵蝕,和不可抵禦的自然災害。如果這世界是由回教徒或基督徒統治,那可能沒有多少文明或文化可以保存下來。
俗話說:「知識就是力量。」這點在地理大發現後的殖民者身上驗證無疑;開啟未知的鑰匙創造了古文明的崩頹。或許瑪雅文明本就氣數已盡,但無疑地,西方殖民者要為瑪雅文明的毀滅負最大責任。
片中並沒解釋任何跟瑪雅文明傾頹有關的原因,只用少許鏡頭帶過西班牙人登陸猶加敦半島。我很高興這回導演沒讓主角成為悲劇英雄,而是用他來作為衰亡的象徵,因為說真的,電影演到後期時,我真的不想再看到有人死了。
F. 朴贊郁暴力美學的電影求推薦
朴贊郁導演是以拍暴力美學電影而聞名於世,他的電影風格獨特,他可以拍的很引人深思,也可以拍的很唯美,他導演的那些暴力美學電影雖然充斥著大量血腥、殘酷的內容,但也從未放棄過道德審視,他把所有想表達的東西都藏在了暴力之後,通過讓觀眾毛發倒豎的冷靜敘述,讓我們體會到世界的冷酷,人性的薄弱。給你簡單推薦幾部朴導拍攝的電影,全部都是經典代表作哦。
3、分手的決心
豆瓣評分:7.6
劇情概述:講述了一個刑警在調查一起山區兇殺案時,愛上了死者的妻子,在接觸過程中卻發現這名女子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你猜是什麼秘密?),故事尾端當男主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的那一刻,同時也作出了分手的決心。
必看理由:即使愛欲與牽絆最終迎來的是犧牲和毀滅,但這還是一段經由山海見證的愛情,一場自我毀滅式的愛情,女主最後成了男主手上永遠的懸案,男女主是湯唯和朴海日,意外的很有CP感。然後朴導曾經說過「我想要表達人類最原始的本能,那就是暴力」,所以就有了電影里這些暴力血腥的畫面,比如女主用刀割斷脖子並用血寫下「分手」的字樣、男主在山區調查案件時遭到一群殺人狂襲擊的畫面等等,而整部片子的色彩搭配、細節安排、情緒表達等都發揮的恰到好處,強化了影像和人性內心的聯系。
G. 國內一名姓劉的導演.拍的電影都比較的暴力.3個字的.所有姓劉的導演也可以發下
劉偉強
劉鎮偉
劉國昌
H. 崇尚暴力美學的導演有哪些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一些略帶暴力色彩電影,而這類電影在影壇之中並不少見,真正暴力美學是令人著迷的,包括小編,我也非常喜歡這些充滿暴力美學的電影,就像是非常有名《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飛車元素與暴力美學元素交匯融合,形成了令人著迷《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還有國內《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等電影都是,充滿了暴力美學元素的電影。那麼崇尚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自己非常喜歡的暴力美學電影導演
第一位小編想要說的電影導演就是法國著名的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他電影作品給人最深刻印象就是冰冷肅殺氣氛,運用極少對白,同時以冰冷氣氛渲染出了令人腎上腺飆升刺激氛圍。他拍攝電影也對後來的香港黑社會英雄主題電影造成了非常大影響,香港導演吳宇森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
經典暴力美學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在現在各種各樣電影層出不窮時代,能夠秉承著最經典暴力美學所製作出的電影,無疑讓人興奮,期待著會有更多更好傳承了暴力美學電影出現。當然,擅長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不止這三位,這三位只是小編所比較熟悉的擅長運用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擅長運用暴力美學的電影導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