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電影《老師好》
《老師好》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深。
1.電影反映了80年代高中那段青澀懵懂的歲月,高中的我們,年少輕狂,無憂無慮,處處都是歡聲笑語,想著與老師作對。那時的我們干凈,純粹。沒有沾上半點世俗氣,沒有被生活壓彎腰,沒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2.一幅幅畫面,讓前簡人回憶起青春,回憶起匆匆那年,都會想起一些人,即使受過再多的傷,經歷再多事,這些人都是不會變的,無論何時何地,在干什麼,在面對誰,一想起他們,渾身都會充滿了神奇的力量。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只願回到那個操場,和他們一起,一直向前。不是不重視,只是,太在乎。
3.苗宛秋老師,這個生動形象的老師,給了當今 社會 ,物慾橫流,充滿銅臭味的世界響錚錚的一巴掌。舍己為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兩袖清風,把那個年代辛勤的園丁演的淋漓盡致,給當今 社會 的師風師德樹立了榜樣,標桿。
4.也許會感嘆命運的不公,時不我待,為了理想,為了爭口氣。掙回我們的榮譽,班上同學背著老師練起了健美操,把第一名的位置拿回來。世上的人們,追名逐利,為自己,為別人,總也會追求想要的東西,馬不停蹄。
5.安靜最後出的車禍,是本劇讓觀眾淚水潸然的點,當他幫老師平反以後,回來的路上誰會知道厄運降臨。真的,人的一生要經歷太多的生離死別,那些突如其來的離別往往將人傷得措手不及。人生何處不相逢,但有些轉身,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後會無期,永不相見。
青春往往不是鮮花的盛放,而是一場兵荒馬亂的草草收場。有人將青春掛在了雕花的窗沿;有人將閑情,拋灑在潔凈的石板路上;還有人將故事,裝進自己的行囊。人生啊,真的太緩慢,看遍了巷內的風景,仍記得是初識模樣。每次都是自我嘲笑:愛回憶的人,腳步總會比別人慢一些吧。
當前關於老師的電影確實很少,估計讓人記憶猶新也是以前的《一個都不能少》、《美麗的大腳》、《緩型死亡詩社》等。《老師好》這部電影出現,讓人們又可以重溫老師這個話題。雖然《老師好》描述的80年代師生生活,這或許是因為於大爺年齡,演繹現在這個時候得老師有點不適合。或許80年代的師生關系,離我們很久遠,那是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但校園生活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矛盾、早戀那點事,是學校永遠都脫離不了的話題。
於謙扮演的苗宛秋老師,是一位地區優秀教師,對個人榮譽感很敏感,也很珍惜。在開始一群老師進校時,苗宛秋特別強調他的自行車,是區委獎勵的,將那種對榮譽認同表現無遺。在教室中,將獎勵的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以獲得學生的認同。當茶杯獎字,被學生惡作劇變成大時,更是憤怒把茶杯放王海頭上,以示懲戒。
在《老師好》中,苗宛秋不是一個偉光正的老師,他是一個有缺陷、但有教學管理經驗、對自己學生真誠關心的老師。在到新的班級後,他給錢讓海燕把頭發燙直,還不忘讓她明天還錢,用手絹試驗關婷婷是否塗口紅,用借火方式發擾悔猜現郭建設、蔣文明是否抽煙。這些開場的劇情,既表現了苗宛秋的教學經驗豐富,導演也通過這種方式將《老師好》中的主角人物一一交代出來,可以說的別具一格。
苗宛秋在與這些問題學生三年較量中,學生們一直圍繞他的自行車來頻頻出問題,其實就是對苗宛秋個人榮譽的挑戰。而在這些較量中,苗宛秋解決了問題學生入團問題、學生早戀問題,在這些溝通中,讓師生之間的的關系由不解到相互支持。
該劇前半部分劇情還是不錯的,後面陷入了講道理、談理想的怪圈,這也是一些老師題材電影通病,教書育人是老師題材電影主題,如何不用說教式方式表現出來,一直是這類電影的挑戰。
一個好的老師 足矣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對於好的老師來講,就是能夠發現孩子的不同,並有足夠的耐心賠著成長。
《老師好》刻畫的很細膩與真實,沒有把苗老師脫離現實的完美烘托,他也會和我們身邊的老師一樣,偏愛學習好的安靜;從自行車、茶缸、表彰大會憤然離場中可以看出他對榮譽感的重視;就是因為有這些,才會在他把工資捐出、免費補課時讓人肅然起敬、心升感動。
苗老師沒有要房子,因為那是用安靜的腿換來的,安靜是他的希望,他希望安靜代替他實現自己北大夢想,在他坐在空教室、在他缺席畢業照、在他蹣跚著去看安靜,有悄然離開時,你會知道,這么多年他一直沒有忘記他的學生,而你,早已熱淚盈眶。
青春註定不完整,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我可能看法不一樣,要說為什麼去看這個電影,可能主要是情懷,畢竟畢業好多年了,有點懷念校園時光,無憂無慮。
《老師,好》差點要成為一部深刻的電影,我可能看的方面比較大,我認為電影除了緬懷一下青春,更多的是對以前分數式的教學一種抵制,分數並不能代表一切。電影最後的十五分鍾,我一直沒能看懂,當然並不是劇情不能,只是不知道最後這十五分鍾不感覺突兀呢,完全就是為了歌頌教師偉大,青春美好而故意做出來的十五分鍾,感覺讓人看著別扭啊
電影中苗宛秋那種教學也是中國教育的弊端,一味的追求分數,我本身也是這樣過來的,基庭先生倡導過自由教學,讓學生擁有更多可能性,但我感覺一二線城市可能選擇更多,三四線城市,或者鄉鎮只能靠分數,電影讓我們看見了中國教育的復雜性與多面性。也讓我們看見了無數☞毛坦廠中學☜背後的無奈與心酸。
電影當做緬懷青春的看就行,歌頌教師偉大的我還真沒怎麼感動,就當看了個喜劇片。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可能是無病呻吟,過度解度,但這是我的思考,我想把這些分享出來,或許不完美,但也可以為別人擴展一種思路。
看完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觸不是懷念,而是壓抑。 人物之間的感情是真實而感人的。年少的 情感 是純粹而美好的,有看一眼就動心的愛情,友誼也是美好的,率真,寬容,義氣,師生呢,雖然有摩擦,但感情也是極為真摯的。 但透過影片,我看到更多的是教育的悲哀與反思。 過分壓抑人的天性。 教育的功利化。影片中苗總端著一個印有獎字的搪瓷缸,這個瓷缸在劇中出現好幾次。而與獎相關聯的事件,還有教育部門獎勵的自行車,學校分配的房子,優秀教師的評選。
時過境遷,當年的獎其實只是換了件衣裳,依然在教育這棵大樹上駐蟲。 孩子在這樣的教育壓抑下,卻是異常堅強的。隨著音樂的渲染,有幾次我都以為這幾個學生快要扛不住了——失戀,且失去入團機會的洛小乙的爆發依然是克制的,在婷婷家只是吃飯,被老師看不起,朝准老師的酒瓶卻揮向自己,在安靜家門口喊得撕心裂肺,似乎,下一秒就要毀滅;被老師抓到在天台練健美操的婷婷,孤單而堅定地跳了好久好久,為了,是為了因為自己而錯失的班級榮譽,她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但他們依舊活著,韌性地活著,恣肆地活著。就像被暴雨襲擊過後,路邊蔫了的野花,明天,依舊能挺立脊樑。
苗的出走,更多的是因為自己栽培的好苗子、快要考自己當年留下遺憾的北大時,因為自己的事,找縣長求救歸途中出了車禍,無緣高考。手中染滿鮮血的蝴蝶結,思緒停在,安靜在課桌下編著蝴蝶結,苗嚴厲地朝她伸出手,拿過那個蝴蝶結,毫不猶豫地將蝴蝶結扔出窗外……思緒又飄回65年高考前夕的自己,在教室吹著口琴的自己,那時候,老師也站在後門,苗回頭看他,他,那個時候是點頭默許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個十字路口,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也就那麼幾個。而高考這個十字路口,65年苗是因為文革前夕,85年安靜是因為車禍,在與嚴苛死板教育制度反抗的凱旋途中。苗在孩子畢業當天,選擇離去。他為何那樣急著離去呢,現實的壓抑,理想的破滅,那個安靜編的蝴蝶,巧妙地將自己所受的壓抑和孩子們所受的壓抑聯系了起來,這種壓抑在安靜的車禍後達到飽和而迸發,他無法面對熟悉的環境,無法面對心愛的孩子。其實,苗的壓抑在之前的劇情一直就有鋪墊,安靜問「成為像你這樣的老師不好嗎」「不好……」,以及妻子的抱怨時苗的閃躲。而他,後來依然選擇當任小學教師,則是一種與自己的和解,也是對教育的初心不變,希冀不改。 苗是矛盾的。在選班長及誤會洛小乙的事件中,他儼然是一副偏心,專制,不好說話的模樣,而其實,在後來,他慢慢被孩子活潑的天性感染,而這點感染,在校長說自己這兩年工作做得不好、外面學生喊著自己名字,一看,是他們「浪費時間「給自己找自行車時,又被壓抑下去,「再這么折騰下去,你們這一輩子都不會有人看得起」……而後來,拿著染血的蝴蝶結,他,選擇離開,逃避。 幸福應是參差不齊的,不是一個模樣刻出來的。
他們義氣、勇敢、真摯,怎麼會、怎麼應該被人看不起?
感謝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位老師 這就是對這部很好的點評
時光,請允許我暫借一段你的溫柔,執筆而寫,以致我那還未逝去的青春。
──題記
青春,是一條奔騰的河,而哭過笑過痛過,才是青春該有的記憶。幸運的是,你不孤單,有這樣的一群朋友,陪你走過這段輕狂歲月。而你能做的,只有珍惜。
「有的時候,一首歌突然就勾起一段回憶,無論是歡快的,還是憂傷的,都是最好的旋律。因為歌聲中,有我,也有你。」這句話久久在我耳邊響起。昨天看的電影仍令我歷歷在目。
一群充滿活力、鬥志倔強的少男少女,一位苦心孤詣、心急如焚的老師,在南宿一中開始了一場「青春保衛戰」。
老師苗宛秋自己也曾是一名出類拔萃的學生,卻因「文化大革命」當了一名「平凡」的老師,但他不氣餒,用盡自己的心血,去教育學生。卻沒想到剛到高一(3)班,噩夢即將來臨。
學生在課堂上塗口紅,卷發,抽煙,看閑書……行為都令老師不滿,而洛小乙更是明目張膽地拿著斧頭上學並且遲到。但是,老師畢竟是神聖的,他盡管心裡不願,也只能乖乖交出東西並做出相應的體罰。
學生們卻不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竟去拆老師的自行車,使老師在全村上出洋相。面對這些熊孩子,老師無可奈何,卻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每一位學生。
當學生生病時,他毫不吝嗇地捐出他一個月的工資,當洛小乙爺爺摔倒時,他竭力去幫助,即使自己的自行車丟了……
從中,我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愛學生的。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理解,反而與老師作對。常常因為犯低級錯誤被老師批評,以前我總認為老師對我有偏見。現在,茅塞頓開,老師不正是想讓我變得更優秀嗎?
最令我難忘的也就是苗宛秋老師找洛小乙時,當所有人都放棄了這個小混混時,他卻沒有,而是堅信他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於是他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單槍匹馬的去找學生。當那些人威脅他時,甚至是自己的學生拿酒杯砸自己時,他也毫不畏懼,告誡他「懸崖勒馬,回頭是岸」。那堅定的眼神似鋒利的刀子直刺入我的內心,淚,悄然落下。好在,洛小乙也似乎醒悟,而是將酒杯砸向了自己。「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暗自堅強……」
學生們最終也領悟了老師的用心,不再淘氣,設身處地的為老苗著想。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學生們的懂事總是那麼的遲,逝去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誰知最後,老苗竟來了一場不辭而別。青春就是這樣,淚水和歡笑同行,這才最值得留戀。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遇,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們,而是遇見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兩年的時光如流水般轉瞬即逝,與老師相處的時光也開始著倒計時,所以,對於仍處於青春的我們,應不負光陰,勤奮學習,努力為老師為同學著想,在人生路上砥礪前行!
流年如水易逝,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我們要懂得珍惜青春的美好時光,懂得感激老師的辛勤教育,不負韶華。攜著遠方的夢,去彼岸,去追逐,無怨無悔,永不回頭!
如何評價電影《老師好》看到主演是於謙老師,沒看之前以為是部喜劇片,這也和於謙是相聲演員的關系吧,看完之後覺得非常的好看,這部電影展現了80年代的校園真實生活,於謙在裡面扮演一名人民教師,在裡面和學生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 情感 。 這部電影電影給我感覺真的是笑點與淚點同在,真的是一種值得,我不知道什麼技術,什麼情節,彷彿自己也回到了讀書的時代,已經參與進去,演員雖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是非常的精彩,在加上裡面客串的明星大咖非常的多,連吳京在裡面也扮演著一位 體育 老師。 於謙在裡面演苗老師,是個非常負責任的老師,他有一顆把學生當成孩子的心,當然每個時代對於好老師的標准會有不同的定義對孩子進行有為教育,努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成為孩子奮斗過程中的伯樂,這樣的老師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的,朋友們你們覺得這部電影好看嗎?如果你也喜歡就在評論區發布一下你的建議,
以前的老師雖然真的會打你但也真的會管你,現在的老師已經不敢打你了,但也不會真的管你。
長大後發現,老師是除了父母外,真心希望你好的那類人。這是看完這部片很多人的感慨。
作為於謙的電影首秀,看完《老師好》之後,我堅信於大爺是相聲圈裡最會演戲的。這和早年各種影視劇里跑龍套的積累不無關系。 觀影前我最擔心這會部鬧劇路線的電影,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劇本處理的不錯,很多細節笑中有淚,不狗血不浮誇,能讓人有共鳴。
再來誇誇這部片的客串們:張國立,何冰,胡軍,吳京,喬杉,艾倫等等,數都數不過來,比任何一部賀歲片的客串都要多。難怪有人要笑稱這部片也可以叫《於謙老師的朋友圈》。
《老師好》是部笑中有淚的青春成長題材片,觀影過程定會勾起對青春校園生活的回憶,值得推薦!
感謝悟空邀請
② 《老師·好》票房逆襲,中國喜劇電影的春天來了嗎
喜劇一直以來為觀眾所期待,票房往往高於其他題材的電影,如果僅憑這部電影大火,就斷言喜劇的春天到來,未免對喜劇想的太簡單,喜劇不是給你講笑話,而是逗你笑外還要讓你多重思考,
③ 韓劇教師的電影或者電視劇
韓劇《黑狗》
主演 徐玄振 飾演私立高中臨聘老師
羅美蘭 飾演私立高中升學部部長
④ 《老師、好》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老師、好》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老師、好》苗宛秋語錄
《老師、好》這部電影,講的就是班主任苗宛秋與高中三年學生鬥智斗勇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感觸頗深,有爭吵,有溫情,有淚點,更有幸福。
愛是教育的底色,影片苗老師中在無意中得知學生劉昊得了腦瘤,需要一大筆醫葯費時,他動員班裡學生為他捐款,並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都悄悄地寄給了劉昊,當然一起寄去的還有學習資料。教育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重要的是沉甸甸的愛和責任。作為班主任,要做的可能更多,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及時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
我覺得最真實的反而是關於苗老師的細節,一些更有人情味的細節比如電影開頭別人說自行車是縣先進的獎品,苗老師認真糾正說是地區先進,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有些小虛榮但又真實得角色。
比如說選班長的時候,既有能力很強的關婷婷,還有氣勢很盛的洛小乙,苗老師獨斷專行地指定班長是他心目中的好苗子安靜,這是一個老師,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老師很明顯的特徵偏心,就跟我們當年上中學的時候成績最好的幾個同學就是霸佔著教室里最好的前幾排中間的位置,別人沒脾氣,跟現在排個座位得掉一堆頭發比省心多了,我們老師的原話是想坐前面中間?可以,下次考班上前三!這可能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吧。
比如去派出所把投機倒把的學生撈出來之後,硬是要把東西一起帶走的苗老師是真實的,那個威脅小舅子以後不許進我家家門的苗老師是真實的,那個拿到東西走到門口頭也不回地說了一句晚上去我家吃飯的苗老師也是真實的;
比如說當安靜給原來初中同學在小飯館門口補課的時候,苗老師說了一句:那你就不用復習了?回去!看你的書去!這點兒小心思,真實地讓我感動,可是,苗老師又放不下那些礦業中學的孩子,或者是怕安靜惦記這些老同學,他自己在家裡給他們免費補課,讓我心裡升起敬佩之情。
比如苗老師的鄰居在家裡辦班補課,他偷偷貓在人家門口偷聽,我猜他一定沒有檢舉告發之心,但是,是否存了自己辦班補課之意就不一定了。那個坐在黑暗之處糾結徘徊的也許才是一個真實的人。
比如苗老師在安靜車禍之後、冤屈被澄清之後、校長獎勵他一套住房之後選擇離開,我在內心揣測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卻又不敢妄加揣測,也許是因為無法原諒借自行車給安靜導致車禍的自己?也許是無法面對用安靜的一雙腿換來的清白以及那套房子?也許是累了?好吧,不猜了,因為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會選擇離開。
那個開學第一天就給學生下馬威的苗老師讓我覺得痛快,雖然有些借著在派出所工作的小舅子的威風的小市儈的感覺,但是依然覺得痛快。
現在不缺少火眼金睛發現學生問題的老師,但是還敢罰學生站(蹲、趴)在教室前面的老師已經很少了,因為教師這個職業現在儼然已經成為高危職業,我們為著一群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操心勞力,卻因為一句恨鐵不成鋼的話、一個無關痛癢的舉動,動輒被告狀到教育局,丟掉飯碗,動輒被打被捅,丟掉小命。
於是,家長不管,老師不敢管,哄著求著甚至跪著做教育,我們不知道,沒有懲戒的教育會造就一群什麼樣的孩子,心有戒尺,才能行有所止,願我們這個社會還心存對規則的敬畏。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要對孩子一視同仁。足夠的耐心,加上足夠的愛,才能讓一顆凍僵的心靈逐漸被滋潤,逐漸被溫暖。苗老師在面對問題學生洛小乙時,目光依然是充滿溫情的,他在小乙缺課之後,依然不放棄對他的找尋和思想引導。最終,他也用他的愛和真誠找回了小乙,更是打動了那些一直和他作對的孩子們的心。教育就是心與心的聯結和碰撞!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對話!
找到自己的生命原型,在最好的時光里與未來的自己同行。影片中苗老師原是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後來因為某些原因,上了師范大學。這是他的一個心結。可正是這個心結卻成了孩子們高考路上的動力。他們紛紛以苗老師為榜樣,誓要考上北京大學。很多時候,我們不經意地就成為了別人的榜樣!我們也在努力尋找著自己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學生同樣不例外,他們更需要在別人身上發現美好,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影片看著笑著就莫名哭了。所有的老師都一樣,目光里是對學生的期盼。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標一致。只是想,當孩子們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默默無聞而羞恥。
一個教師,如果能夠真正地影響幾個學生的生命,真正地走進他們的心靈,真正地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他的生命就是非常有價值的了。電影故事雖然結束了,但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責任一直在路上。
電影《老師·好》絕對是一部令人驚喜的好電影,沒有刻意的煽情,真實還原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高中校園生活,能讓你「笑著笑著就哭了」。讀書時代,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最珍貴最美好的時光,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反叛不羈,躁動不安,對古板嚴肅的老師是既敬且畏,又怕又恨。這種感受勢必令每一個進入影院的觀眾找到代入感和情感共鳴,不禁想起當年的自己和當年的老師,感動莫名。
《老師·好》是由我國著名相聲演員於謙監制,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秦鳴悅、徐子力、孫藝楊、徐紫茵、郝鵬飛、郜玄銘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該片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話說,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校園,接受著人們艷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苗宛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高一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上課!起立!老師好!」這樣的場景太熟悉,太親切了!80年代校園里課堂上的真實寫照,人們都印象深刻。影片中的苗老師管教學生經驗十分豐富,剛開始到教室上課起立時沒人起立,到最後,有學生一喊起立,馬上全體學生都站了起來大喊「老師好」。違反紀律不守規矩就罰站,「食古不化」的苗宛秋,成了學生心目中「不能接受新生事物」的封建老古董的化身。不甘服從這樣的統治和管理,用他們的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而反抗的方法,是拆老師的自行車後蓋擋泥板,讓他的襯衫上濺一身泥;把老師的自行車高高吊起,讓他夠不著拿不到。這種貓與老鼠、閻王與小鬼鬥法的把戲和場景,這種師生關系讓我們覺得再親切熟悉不過了。
電影中處處能引發從八十年代走過來的觀眾們的回憶狂潮。無論是教室里的一桌一椅,描刻「獎」字的鐵口盅,綠色斜挎包、28吋自行車還是燙發、口紅、錄音機、武俠小說、霹靂舞、冰棍、玻璃瓶裝的有色碳酸飲料、名字是無花果實質上是蘿卜絲的零食,無一不是八十年代的生活元素,這些極具年代意味的舊物,無一不讓你回想起從前的生活剪影,讓你「一秒回到高中時代」。其中最令筆者觸動的,是那個年代,穿著彈力健身衣跳健美操的情形,代表著青春、活力、時尚、能量的動感藝術體操,一點也不比如今風靡全國的瑜伽遜色。還有當時席捲全國的「費翔風」,激情澎湃的《冬天裡的一把火》,校園廣播經常播放的勵志歌曲《金梭和銀梭》,文藝演出經常排練的慷慨激昂的大合唱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
影院內,一群個性鮮明的少男少女,遇上一位「不近人情、嚴肅古板、多管閑事」的老師,相互撞擊迸發出來的火花,這種樸素的師生情,惹紅了多少人的眼眶啊。電影中的苗老師是很多人學生時代「最討厭」的那一類老師。你覺得老師嚴厲、多管閑事,但老師說的那句「我這是對你好」是用他的方式在對你好,他是如父如兄的要讓你上進、為你前程打算嘔心瀝血的那個人,那顆最真誠的心。多年以後,直到這個時候,你才知道,原來那個管你最嚴的老師,愛你最深。直到這個時候,你才知道,就算所有人都放棄了你,那個願意批評你的老師,是在你跌落進懸崖時,依然拼了命抓住你雙手的人。直到這個時候,你才知道,老師口中說的「這都是為你好」,真的都是為了你好。多少不羈的少年總是要在摔過跤、受了傷之後,才知道老師的啰嗦和訓斥到底是為誰好。都說:入學時有多恨老師的嚴厲,畢業時就有多捨不得老師的笑臉。
電影中的苗老師和千千萬萬的普通老師一樣,無論是品學兼優的學生,還是頻頻闖禍的「小混混」,老師都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在老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觀念里,老師的使命老師的責任就是要將學生們親手送上一條對他們來說最好的道路,成就更好的自己。正如苗老師說的:「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個十字路口,而真正好的道路就一兩條路」。
「高考」是莘莘學子人生中重要時刻,高考的老師更是為了讓考生考出最好的成績而默默付出心血。到如今,當分數與利益關系掛鉤,當功利與補習關系掛鉤,傳統教育正被某些酸鹼慢慢腐蝕,令人痛心,也正因為如此,曾經走過讀書時光的我們,更從電影中的苗老師身上想到自己當年的無私奉獻、循循教導的好老師,形象真實、飽滿、鮮活,那一份為人師者的情懷,那一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深厚情分。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教壇上總有誨人不倦的師者,值得人尊重和愛戴,正如電影結尾說的一句話:有些人看似已經走遠,但是從未離開。
《老師·好》這部影片,讓我開始明白了一個普通得使人容易忽略的一個細節,那就是講台上那位嚴厲的老師曾經年少張揚的青春。
或許,在年少輕狂時,若聽到老師講述他的青春,我大概就是一笑而過,過幾天就忘記了吧。 而在青春的刻刀在臉上留下歲月痕跡的當下,聽到苗老師講述他的年少,給我的內心帶來很多的觸動,感慨連連。
我開始意識到,有時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是開心的,但不一定是正確的;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一件事。
影片中,關婷婷因嫉妒生恨,故意說謊,不僅傷害了安靜的心,而且還破壞了小乙的入團一事。一時賭氣,一味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不考慮事情的正確與否,縱使自己獲得了快樂,但卻是短暫的,也為後來自己那段看似情深的友情為此斷裂而埋下伏筆。
電影是美好的,它給了你一個試錯的機會,又給了你一個補錯的機會。當關婷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在班上作自我檢討時,苗老師感到欣慰,看著同學之間的包容與團結,我也不禁為此動容。
只是,電影會給演員機會,但人生呢?機會會有,但不是一直都有。
說回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苗老師講述他的青春年少時的那個片段。
悅耳動聽的旋律,從苗老師手裡的口琴輕輕傳出,打碎了那個年代裡的沉悶,再繞過泛黃的課桌,聲聲入耳;一張未曾褪色的錄取通知書,卻抵擋不住那個年代的硝煙,化作書櫃里的藏品,藏在無聲歲月中。當影片響起屬於那個年代裡的歌聲,我漸迷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有信仰的年代裡,做事總有一股滿腔熱血。但在一個信仰多元的年代裡,總是伴隨著很多誘惑,一不小心就會很容易偏離航向,到不了夢想彼岸的危險。內心如何做到堅定夢想的信念,有所信仰,就顯得如此重要。
幸運會格外照顧努力、認真的人。關婷婷、安靜以及小乙等人憑借著努力與汗水獲得了冠軍,一行在苗老師家中歡樂聚餐時,小小的屋子,白熾燈光雖然微弱,但卻清晰了每一個人的笑聲與追求。
揉了揉眼角的手,像是發出來某種信號,內心開始獨白。他們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然有時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我漸漸明了,再次望向熒幕。只見安靜的目光,始終注視著手裡拿著的"藏品",我似乎看到她眼裡的抉擇,開始理解片頭所言,"苗老師所看到的希望".
是的,安靜的抉擇,正是苗老師所看到的希望。
然而,青春的選擇,有時候是任性的。安靜騎著苗老師那輛自行車轉方向的時候,我知道,她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然有時候不一定是正確的選擇。
當安靜安安靜靜倒在血泊中,苗老師看著手裡,一隻曾在課桌下偷偷編織,如今卻被青春的熱血染紅的蝴蝶時,一時難以言表,時間亦是無言。染血的蝴蝶,慢慢張開翅膀,翩翩起舞,它偷偷告訴了時光,自己見證了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三十年後的某個日子,蝴蝶掛在枝頭,如同夏日陽光,沐浴著漸漸遠去的身影,也照耀著安靜微笑的臉頰。
當青春把最後一個身影拉進畢業相片中,影片為此落幕,但人生依然繼續。
《老師·好》確實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在注重學生個性描畫的同時,也花費了很多筆墨去描繪老師,讓我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去看待青春,也給自己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同時,我也發現一個青春題材的通病,那就是綠皮火車了。為什麼總有那麼一個人,喜歡乘綠皮火車去遠方追求?
或許,我們總覺得自己距離美好的事物很遠很遠,很難觸碰的緣故吧,一方的成就往往需要另一方的犧牲。
起初看到小乙的斧頭,被扔在課桌里,又扔在關婷婷家裡的餐桌上,我以為那會是一場怎樣的腥風或血雨。然而,轟轟烈烈抵不過老師的細雨輕風,一切的一切,被春風感化,歸於平凡而偉大的學習中,或許,這正是一些人的青春吧,年少竟如此安好,安好。
後記:在此,特別感謝我的朋友C君,親自挑選了這一部影片,讓我有機會觀看了這么好的一部電影。不然,要是讓我挑選的話,估計就是在某部科幻片里假裝熱血青年。因此,謝謝C君!同時,這也讓我堅定了以後多與朋友面對面交流的決心,朋友往往會帶給人一些驚喜,以獨特的眼光發現的美,分享後,讓我有所思考有所收獲,謝謝你們!
此外,有時候,一部電影,就像一首歌,好聽與否,在於它是否唱進了心裡,撥動你此刻的心弦。青春,或是許多人心裡的必有的一根琴弦。也許,當你步入影院,走進《老師·好》,安靜坐下時,琴弦早已動了心。
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孩子小時候,輕微的硅傷碰痛的事會常常發生。家長一方面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這些事情發生時,也不過分大驚小怪。盡量以輕鬆快樂的表情相對,讓孩子覺得這是多麼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動不動就一臉驚慌失措,不但不能給孩子安慰,還把他叮著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會產生恐懼。家長所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
今天下了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確實一個懂得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媽媽比一個老師重要的多,因為媽媽從小就開始影響著孩子。
才讀了3個故事我就激動的來寫下感受
第一個故事說打針有點痛,讓孩子知道打針是痛的,但是可以忍,如果真的忍不住可以哭。 讓孩子自己去驗證媽媽的話說的對不對,有沒有欺騙孩子。告訴我們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擴大或者縮小這個痛苦,實事求是的說出來反而能讓孩子接受。你一再的說不通孩子感覺被欺騙了就懼怕了打針,你用暴力哄騙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有幾個原則:
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 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間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二是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 比如告訴孩子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三是對於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 比如許多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解孩子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警察就要來『抓你」,或「吃了這葯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兒童應該從小學會理性面對一些困難或痛苦,不僅能緩解痛苦,還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第二個故事別捉弄孩子。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特別提示
成人覺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棄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勸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蘋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俱和片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在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
第三個故事給板凳揉揉痛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論著《愛彌兒》 中談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時認為,人在開頭的一剎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清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家長對此應敏感,要用一些心,讓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為砌築兒童美好情操大廈的`一磚一石。
我們一方面要非常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這些事情發生時,也不過分大驚小怪。盡量以輕鬆快樂的表情相對,讓她覺得這是多麼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動不動就一臉驚慌失措,不但不能給孩子安慰,還把孩子嚇著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會產生恐懼。
教孩子「給小板凳揉痛」與其說是一個技巧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教育觀或哲學觀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蘊含的價值觀的和諧統一,只有前後統一的東西,才能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並穩定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他們做事的風格。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系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當「給小板凳揉揉痛」成為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時,他在生活中處處給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從生活中能獲得的,也正是這些。
昨日下班無事,一個人去看了《老師,好》。想去看電影很久了,總因各種事耽擱拖著沒去成,可能心裡對獨自進影院是有些畏懼的。昨天終於把思想轉化為行動,沒成想,第一次獨自觀影是和一幫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真是萬萬沒想到。
和學生一起看《老師,好》說起來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年紀小難免鬧騰,而且旁邊的小女生一句「什麼叫成分高?」便把劇組辛苦營造的年代感給吹散了,入不了戲,只能以一個客觀的身份在戲外游盪。
寫影評也是臨時決定的,不是因為想寫,也不是因為文筆好,寫起文章信手拈來,恰恰相反,是因為太久沒有寫過文章而不知道怎麼寫了,突然意識到這點讓我心中一驚,寒窗苦讀二十載才學會的一點本領就這樣輕易的被遺忘是可惜的,所以,即便無從下筆,即便心中無物,即便絞盡腦汁,也要記錄點什麼,寫下點什麼。
如果要給這部影片打個分,我會給出85分。理由如下:
第一,影片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於謙飾演的老師是地區優秀教師,年年獲得優秀標准表彰,騎的自行車、用的水杯都是教書育人獲得的獎勵,毫無疑問,這是一名中國優秀教師的代表。除了這些標簽化的名頭與標志性的獎品,這位老師在行動上也是一個標准化的好老師。課堂上,嚴肅教學,對於學生的外貌衣著、課堂紀律、行為作風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允許學生做出格之事。在生活上,學生患腦瘤,他捐出一個月的工資;學生自甘墮落混社會,他硬是沖二愣子把失足學生從酒桌上拉回來;學生高考前花時間給其他同學補習,他為了給學生節省時間,自己不辭辛苦辦起了免費補習班,為此還被停職處分。這樣一位教師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為了學生,一心撲在了事業上。而這幫學生呢,有調皮搗蛋混沌度日的,有不學無術愛耍小聰明的,有思想早熟不遵守校規校紀的,也有年輕氣盛撒潑耍橫的,但經過老師的悉心教導,沒有出現兄弟撕破臉、打架誤終生、為情愛墮胎這種萎靡消極版青春事件,體現的還是孺子可教的思想。所以,從學生到老師都是正面人物,是國產青春片里少有的正面教育片。
第二,故事結構緊湊。以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先是學生為報復老師沒收他們的違規物品而破壞自行車,要給老師一個下馬威;緊接著便因為被老師誤解懷恨在心而對自行車進行二次破壞;然後為感謝老師又主動修復自行車;最後因為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而主動幫助尋回丟失的自行車。由自行車串聯起學生生病、入團、迷途知返,老師辦補習班、學校舉辦藝術節等一系列校園事件,將師生矛盾由激化、高潮,到互相理解,逐漸和解,情感轉折融入事件發展當中,自然流暢。雖然都是些平淡無奇的青春故事,也沒什麼新奇事件,但正因如此,反而顯得真實,平淡中自有一種深入人心的力量,這大概就叫平凡的事件最能打動人心吧。
第三,喜劇效果增分添彩。影片開頭,老師與學生第一次課堂相見便弄得劍拔弩張,甚是緊張,隨後老師說道當地派出所所長是自己親小舅子,課堂上說不了的理自有地方說去,前面還是教書育人的嚴謹話風,這里突然就有了講相聲的流氣婉轉,教師的形象也由古板嚴肅變得有些生動可愛,讓人不禁浣而一笑。之後班裡的混世魔王為了入團去老師家拍馬屁,卻被誤以為是報復家人,老師慌亂中一邊不忘口中聖賢育人:禍不及妻兒,一邊手抓掃帚當武器,邊說邊退讓,最後閉著眼睛卵舞掃帚,一本正經的先生形象盡毀,原來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會害怕和慌亂。不禁生出這樣的感慨,又笑又感動。至於學生,喜歡武俠小說的戴眼鏡男生的一篇充滿武林風味的入團申請書就足以讓人捧腹了。這些笑點及時化解了片中的緊張氛圍,讓人輕松觀影,又不忘受教,值得稱贊。
電影雖整體流暢完整,但也不是完美無缺,其中有兩處就讓人覺得差強人意。第一處是學生生病。一個平時搞點小生意,在同學間賣些口紅、蛤蟆鏡、絲襪之類的小東西的學生在因為一起校園外的「生意搶奪戰」狼狽負傷,被抓進派出所,當老師深夜將其領回並在路邊攤請以吃食時,突然就爆出患有腦瘤需要手術這種生死大事,令觀眾沒有一點點防備就被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有點蒙圈,迅速到來的情感暴擊也讓人來不及接招。如果說這個事件只是許多校園小事件中的一個,用不著潑墨鋪陳,採用簡短處理的方式不算突兀的話,接下來的事件應該算是天降利刃,快且准,名副其實的「飛來橫禍」。幫老師去縣委伸冤成功的學霸還來不及歡喜便被一輛貨車撞傷住院,生死未卜,這個老師抱有最大希望的學生,背負著不僅是自己的理想,同時也是老師的夢想的學生就這樣錯過了高考,並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情節的突轉急下讓人摸不著頭腦,難免影響故事整體效果。有人說這樣的處理,包括後來老師的離開,是為了表達對教育的批判。一個勤奮上進的女生苦苦求學十多載,思想端正,品學兼優,為了自己的也是老師的理想勇於拼搏,並且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達成所願,這有什麼不妥嗎?一個榮獲各種教育教學獎項的老教師,傾其所有教書育人,這又有什麼值得批判的呢?讓人想不透。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起了一部上學時看過的法國的同類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也是讓人笑中含淚、多有感觸的優秀影片。相較於這部影片,《老師,好》的情節轉換多,事件多,頭緒多,思想立意更多重、更隱晦。而《放牛班的春天》就顯得簡單直白得多,但更能觸動人心,這可能與影片中的音樂情節有關,畢竟「聲入人心」。
《老師,好》是目前國產師生片中的翹楚,能否以此打開中國教育電影的新天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