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導演紀念親人的電影

導演紀念親人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4-07-07 15:00:58

1. 小女孩只有爸爸唯一親人,爸爸去世了,什麼電影

《爸爸的愛》。
《爸爸的愛》中還有一個核心人物,那就是小盼盼。這個從小失去母親,從小被死亡的陰影籠罩的小女孩,依靠父愛滋潤著她幼小純潔的心靈,也惹來萬千觀眾的憐愛和贊許。她無限留戀人世,發出了「這個世界太好了」的感嘆。她天天盼望活著,終於還是活了下來。讓我們永遠記住她,這個不幸卻又萬幸的女孩。同時,我們也該思索她為我們帶來的對生命彌足珍貴的思考,反省現實生活中動輒輕視生命的行為。高帆的故事結束了,小盼盼的故事結束了,留給我們的,仍將是對親情、對幸福、對命運的無盡思考。
人們常說,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句話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母愛的偉大。誰能想到,血濃於水的父愛,同樣能感天地,泣鬼神。青年導演龍贊許以細膩的電影手法生動地描述了父愛的期待、艱辛、堅持和憂傷。他不光讓劇中人物的眼淚在真情中娓娓傾訴,也讓我們的眼淚在感悟中跟真愛一起流淌。他令現代人的心靈受到震撼,靈魂得到凈化。

2. 《我和我的父輩》將由四位導演聯合執導,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我和我的父輩四位導演都已經公布了名單,這四位導演分別有沈騰,吳京,還有徐崢張子怡他們聯合指導的,而且這部電影在曝光之後引起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畢竟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是幾位導演聯合指導,他的內容肯定會非常的感人,而且也會非常有吸引力,這幾位導演都是非常有實力的人。特別期待上映。

講述了歷史時期

描述了很多不同年代的歷史時期,代表很多階層性的人民初心,在那個時期不斷的奮斗歷程,可以說是每一個家庭主要的載體,也是我們在大千世界中所有的精神傳承這篇電影和導演他們都被劇情所感慨過。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很多明星去復制這樣的電影角色,相信他的劇情肯定會超越其他電影的票房,畢竟在國內具有這樣影響力的導演,可以說是還沒有出現的,他們幾位都稱得上是天下無敵了。

3. 賈玲談媽媽淚流不止,主導的第一部電影有何意義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導演的首部處女作,同時也是她第一部公開懷念自己母親的電影,就不僅僅意味著賈玲轉行到電影界,同時也意味著賈玲打算和自己的媽媽隔著銀河對話。她希望媽媽可以看到,她把她和媽媽的故事拍成了電影,她現在過的很幸福,很多人都喜歡她。

據賈玲回憶說道,她的媽媽是非常喜歡愛笑,只要不是涉及到生命安全的事情,她的媽媽總是會以笑帶過,每次都會給家人帶來歡樂。而她的搞笑基因以及後來願意去到演藝界,成為喜劇人,都是知道後來有媽媽的支持,最後也是由於媽媽在背後一直的鼓勵,所以她才會一直如此向前進,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

雖然和賈玲作為昔日好友,其實很難提到她的家庭,而賈玲現在也是單身一個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越發想起從前賈玲之前受到大導演的賞識,但是在她前期的喜劇生涯其實是非常艱難的,這是她第一部導演的電影,也是她第一次公開談及她的母親。

4. 如何評價歲月神偷這部電影

轉自豆瓣
前不久采訪朱茵,談及香港電影這二十年間的沒落,她出乎意料的提起了《歲月神偷》這部電影,說在柏林的獲獎讓所有人都很開心。
當時我十分不解,一來水晶熊不過是非競賽單元的一個無足輕重的小獎勵,二來這部電影和朱茵本人可以說是毫無關系。但今天,當我完完整整的看了這部影片才明白,原來對於幾代的香港人來說,它意味著的是一種情懷,一種記憶。

浪漫主義的情懷
這部電影改編自羅啟銳導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家庭故事。朝花夕拾,以小見大,在這樣一個極具詩意的名字背後想表達的意思是:「在幻變的
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據說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導演的親身經歷,比如戀上富家女、失去哥哥,而他亦是在用電影的形式來紀念他的親人。
作為一個普通的影迷,我無從考證羅啟銳的出身是否像片中的羅進二一樣貧寒,但可以肯定的是,七十年代港大畢業,八十年代留學美國,就讀最好的
大電影學院之一NYU,這份經歷令他早已成為香港精英文化的代名詞。他、張婉婷、許鞍華等人有著一樣的人生軌跡,而他們的電影也因此有著共同的特徵,即
在不忘反映現實殘酷的同時,又總免不了要做浪漫化的處理。在他們的身上永遠看不到對現實的嚴厲批判,而是凸顯著一種中產階級特有的浪漫主義的情懷。
《歲月神偷》也是如此,而且還高明的選取了一個兒童的視角來看待這戶位於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會里所經歷的坎坷。影片
又名《1969太空漫遊》,而1969則是香港社會最黑暗、最動盪的一段時期。官員貪污腐敗,警察亂收保護費,醫院的護士打針、遞水也要收錢,加上大陸文
革動盪的波及,香港民眾的生活十分艱難,這些在電影中都清楚的看得到。但通過孩子那戴著魚缸的視線所看到的變形的社會則大大緩解了這種直面慘淡人生的苦
楚,彷彿收保護費可以當作鬼佬差人逗小孩倒背26個英文字母般的游戲,而失去親人這么可怕的事情也在孩子將偷來的夜光杯、米字旗、齊天大聖一一填滿「苦
海」的行動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哥哥死後下葬在優美靜謐的西式墓地,這當然不是《細路祥》一樣的草根情懷,而是《天水圍的日與夜》式的溫馨。也許單純是
善良的人性根本無法解決現實的冷漠與痛苦,但正如魯迅為《墳》的結尾插上的野花,電影也需要這么一個光明的尾巴來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絲浪漫主義的情懷。

許久不見的純愛
《歲月神偷》中白紙一樣的純潔愛情是香港電影多年以來都不曾有過的了。試看這些年的港片,以葉念琛的「愛情三部曲」為代表,港女通常都令人厭
煩。用林奕華的話說:「外表均只能以中庸形容,然而對待追求者時,卻無一不擺出公主中的公主,女皇中的女皇的嘴臉和身段。」男主角也不落下風,森美、王祖
藍這些樣貌猥瑣之流亦常常出沒在銀幕上,扮富家公子和花心大少。
《歲月神偷》則不同,縱然草根男和富家女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階級鴻溝,但影片卻給這對少男少女留足了表現的空間。不僅有「double
rainbow」和「熱帶魚的記憶」,更有公主離去,王子倒下,鮮血滴滿白玫瑰的煽情橋段,唯美得讓人覺得是在看韓劇。至此,羅啟銳的中產階級精英意識再
一次凸顯了出來,讓愛情拋離現實的諸多枷鎖,只留下最美好的一面給觀眾看。這樣的純愛在當下社會可以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別說是香港,就連內地也早已在一
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商業大潮的侵蝕下變了模樣。太多如江蘇衛視《非誠勿擾》那樣找來「要在寶馬車後座哭泣的女人」大做文章的節目就已經證明了當下這個社會價
值觀的墮落。因為沒有,所以才彌足珍貴,才讓《歲月神偷》里的愛情這樣的觸動人心。


相濡以沫的溫情
但《歲月神偷》到底不是《love story》式的愛情故事,影片更動人之處在於一家人的相濡以沫和鄰里間的互助互愛。
雖然谷德昭的一口上海話講得並不標准,但他已經在無形中透露出一個信息:他們是上海移民。上世紀40年代中到50年代初,因為時局動盪,大批
手工純熟的上海裁縫師傅和理發師傅陸續遷移香港,他們所留下的洋服字型大小在香港叱吒風雲五十年,如著名的培羅蒙、W.W.CHAN&SONS等,而
上海發廊曾經更是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這些新移民和本地街坊融洽相處,晚上坐在一個屋檐下露天吃飯,「五大七小」一起看電影,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梁家輝和梁
朝偉演的《難兄難弟》,也是一幫鄰里之間,整天喊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口號。《歲月神偷》雖然沒有把口號喊的多麼嘹亮,但共同分享好菜等細節之處已
經將這種在「都市森林」鐵門對鐵門的冷漠中逐漸消失的街坊人情味恰到好處的重現了出來。
親情更是一顆催淚彈。母親帶著患上血癌的兒子四處求醫問葯,而父親為了讓哥哥輸上新鮮血液不惜當掉陪伴多年的婚戒。當吳君如輕輕撫摸任達華手指上深深的戒痕,那一幕也讓親情像刀一樣深深地刻在了觀眾的心裡。

回歸的香港精神
不用科技,沒有神功,《歲月神偷》訴說的只是一個發生在香港基層家庭的故事。但面對艱難的生活,在那些小人物的身上卻充分體現出了刻苦耐勞、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
羅啟銳說,近年香港社會上充斥了負能量,「80後」面對困難,感到迷惘,或者只懂得抱怨,令他回想六十年代時,面對的困難更多,還不是憑信
念,想方法渡過難關。影片中「羅記鞋店」的招牌就是他送給這些年輕人的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暗示——「鞋」字半邊「難(難)」,亦有半邊「佳」。就像吳君如飾
演的母親常說的那樣,「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香港人就是在這樣的樂觀精神中走過了幾十年,經歷了經濟的騰飛,也經歷了金融危機、SARS的
肆掠。「做人總要信。」羅啟銳正是要借母親之口告訴人們這樣的道理。

六十年代流行搖滾樂隊Monkees的老歌在影片中幾度響起,「我想要自由,像那天際飛翔的青鳥……」影片的最後也借著天空中出現的
「double
rainbow」來憑吊一個業已消逝的時代。然後,我們在浮躁的空氣中再次呼吸到了久違的那種屬於香港的感覺,至此一座城市也終於找回了它那被歲月偷走的
味道。
最後我想說的是,《歲月神偷》絕對是《天水圍》之後最好的港片。

5. 如何評價大鵬導演的電影《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

2020年大鵬執導電影

小程序天天影屋

《吉祥如意》反映的養老現實問題,牽扯到千千萬萬的普通家庭,也牽扯到千千萬萬的人,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小場景折射大問題,影片的立意非常接地氣。

現在中國已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殘障人士都面臨著贍養的嚴峻問題。這成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和親人的心痛。

6. 求介紹影片《鄰居》

影片《鄰居》介紹如下:

《鄰居》

劃重點:80年代現實美學的代表作

電影《鄰居》(1981年)是導演鄭洞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著眼於老百姓的生活問題,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它以現實主義為基礎展現出的審美傾向,被稱之為現實美學,簡單跡氏聊聊。

大膽的影片構思。豎州渣在上世紀80年代來看,本片關注的問題很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將故事背景和人物設定在建築學院和教師身上實屬大膽,而且故事中的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看似日常,每一個單拿出來都是今天頻頻上熱搜的熱點話題,比如大齡單身、求學畢業、公與私的界限等等。

對生活的細致描摹。本片關注職工住余悄房問題(筒子樓),通過幾家二十幾個人物的日常瑣事,在婚姻、生活、愛情、工作等等問題反襯住房擁擠和廚房簡陋所帶來的現實積弊。比如祖孫三天共居一室,日常生活中不便和親人之間的溫情;比如教建築的老師設計的樓房寬敞明亮,但是自己卻擠在沒有廚房的筒子樓里。

隨遇而安的生活軌跡。以《偷自行車的人》為例,故事以丟車人找車為主線,在幾個場景中轉換,場景和場景之間又沒有實際的邏輯關系,碰到賊的朋友便追,遇見賊追賊……,像真的生活一樣,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本片亦如此,故事在幾家人的生活中輪轉,看似巧合,其實是隨意,比如本來大家以為終於要有公共廚房了,可是房子卻被分給了領導的親戚。

真情實感。既能看到人的自私自利,也能看到無私奉獻,是自然狀態下的人性流露。比如劉力行和袁亦方兩個人做事的對比,一個為了大家甘願繼續擠在筒子樓,一個為自己精打細算謀福利,這種對比彰顯了人性之光的可貴。既能看到鄰里之間的磕磕碰碰,也能感受如家人一般的溫情。比如喜隊長怒打鮑科長,明大夫鼓勵劉力行等等。

自然原聲。據說鄭洞天導演是在音樂學院長大的,很反對亂用音樂煽情,他對音樂的態度用惜字如金來形容也不為過。為了再現現實生活,影片採用自然原聲,這成了影片的一大特色,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7. 國產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的導演是誰

《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鄭昊、孫紅雷等主演的劇情、愛情電影,於1999年10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7)導演紀念親人的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98年,鮑十的中篇小說《紀念》發表在《中國作家》第一期上。在接到張藝謀的文學策劃王斌的電話時,他自己還沒有看到樣刊。當聽到張藝謀有意要把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時,鮑十很興奮。他的原著小說通過幾個片斷寫了一個鄉村教師的一生,劇本一直寫到第三稿時,才確定了該片主題是鄉村教師與女孩招娣之間的愛情。鮑十又修改了三次後才完全定稿。期間,他住到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劇組里,與張藝謀討論和修改劇本。

閱讀全文

與導演紀念親人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戀愛搞笑泰國電影 瀏覽:607
寵物當家大電影國語 瀏覽:880
2019情人節上映的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945
更新最快電影網站app 瀏覽:784
混剪電影法國 瀏覽:11
法國電影不朽原型哪年去世 瀏覽:303
香港電影遊艇愛情 瀏覽:373
電影兩道光圖片 瀏覽:683
內網搭建電影網站教程 瀏覽:139
影視大全免費電影 瀏覽:568
簡愛電影的英文簡介 瀏覽:73
手機電影免費觀看網站 瀏覽:124
奪冠電影日本女排演員 瀏覽:296
喜劇片電影周星馳 瀏覽:810
電影什麼剪輯 瀏覽:754
名字中帶房的電影 瀏覽:262
貓和老鼠電影英文 瀏覽:533
免費香港粵語電影 瀏覽:180
洪山天河國際電影院 瀏覽:715
有床的電影院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