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演員陶玉玲都得過什麼癌

電影演員陶玉玲都得過什麼癌

發布時間:2023-12-15 10:40:41

Ⅰ 陶玉玲面對苦痛的人生:喪女之痛、三次患癌,88歲也玩微信

陶玉玲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憑借《柳堡的故事》(1958)和《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中的兩個具有淳樸、善良、憨厚的女性人物,並且把這兩個典型的中國婦女美好的精神世界和濃郁的鄉士氣息呈現在銀幕上,堪稱中國婦女的典型。

最初她在故事片《柳堡的故事》中,她扮演聰慧、俊美而又多情的二妹子。

她那質朴、細膩的表演,贏得了人們的普遍贊賞和喜愛。

接著,她在銀幕上又塑造了許多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物,如《江山多嬌》(1959)中純真、上進的農村姑娘鳳兒,《英雄島》(1959)中年輕活潑、勤快善良的女教師洪秀江,《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文靜、賢惠、朴實進步的支前模範春妮等。

至今在我國銀幕上出現的諸多農村婦女形象中,還很少有像陶玉玲所飾演的形象那樣成功的,不過這裡面也有導演王蘋(1916-1990)的功勞,把王蘋放到現在,絕對是拍偶像劇的高手。

【同意考大學,分配到前線話劇團】

陶玉玲1934年10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從小聰明伶俐,喜歡文藝,能歌善舞。

在她14歲的時候,解放軍解放了她的家鄉一一江蘇鎮江,她和老鄉們敲鑼打鼓歡迎肩槍荷彈的解放軍的同時,也歡迎來背著道具的文工團演員們。

後來,她看了文工團演出的《白毛女》和《血相仇》,她被戲中人物的命運和遭退感動得落了淚。

在她感動之餘,也很希望自己能穿上軍裝,在檯子上跳舞、演戲、歌唱……

這天,文工團到學校招生。她把這喜訊告訴家人,可是,得到的只是陰沉的臉和不可違抗的搖頭。

不久,華東軍政大學來招生,家裡人同意她去報名。她被錄取了。

每天出操,上課,唱歌,坐在背包上聽陳毅校長做報告,十幾個人圍著一盆菜蹲在地上吃……她仍然是一名文娛活動積極分子,搞宣傳,跳毛巾舞,她都一馬當先。

軍政大學分科,成立文藝系,她被分配到文藝系戲劇隊當學員。

在學習期間,她在表演、形體、台詞、聲樂等方面,受到了全面的訓練。

光陰荏苒,轉眼間學習結業了。

她又被分配到華東軍區文藝幹部訓練班當輔導員。

這可是個難題,訓練班的學員都是連以上幹部,她這個小姑娘怎麼輔導人家?她硬著頭皮接受了任務。

之後,她又被分配到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即後來的南京軍區)當演員。

【到連隊生活,在劇壇初露鋒芒】

陶玉玲在藝術劇院里,開始是為演出配效果。

對這個工作,別人感到乏味,而她卻興致很濃!每天,她可在幕邊看同事們演出,有時一連能看上好幾場。

劇院負責人為了更好地培養她,讓她到連隊去體驗生活,她愉快地到山東的一個連隊去做文化教員。

白天,她教戰士們學文化,學唱歌,學跳舞,晚上,到一位貧農老大娘家裡去住。

夜間,她還要像戰士一樣去放哨。

半年多的連隊生活,為她以後的藝術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她從連隊回到劇院,不久,參加《東海最前線》的排演,而且演戲中的主角楊賽英。這是她第一次演大戲。

在南京演出幾場後,她就被調到北京,准備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們做匯報演出。

可是,在對節目預審時,部隊領導批評她的表演「不真實且過於英雄狀」。她難過極了。躲在沒人的地方,偷偷地哭了……

劇院負責人十分理解她的心,多次找她促膝相談,給她講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使她受到啟發。經過幾天的復排後,最終獲得演出資格。

結果,演出效果是令人滿意的。這次演出最終在北京打響了,各種報刊上出現了陶玉玲的名字,《戲劇報》曾把這個戲的劇照作為封面。

這次演出,證明陶玉玲的表演藝術大有長進,朴實自然的風格初見端倪,也使她在劇壇上初露鋒芒。

【九九艷陽天,二妹子成經典】

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在當時可是全軍比較優秀的文藝團體。

多年來,一直堅持為部隊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方針。每年深入基層演出8個月以上。

陶玉玲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劇團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成長著,壯大著。

1955年,前線話劇團的胡石言(1924-2002)寫了一部電影劇本《柳堡的故事》,八一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導演王蘋決定請21歲的話劇演員陶玉玲飾演「二妹子」這一角色。

當時陶玉玲正在東海前線演出,由於化裝時間長,臉完全腫了,一隻眼睛也腫得老高。有人說,導演選了又選,結果選來個「腫眼睛」。

但是王蘋沒有動搖,並且到江蘇拍外景時和她住一間屋。除了幫助她設計角色,在思想和生活上也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

陶玉玲初拍電影就遇到這樣一位導演,使她感到榮幸,她也一直視王蘋為她的老師。

王蘋是一位才華出眾、待人熱忱的導演,她耐心地教她有關電影方面的基本知識,她給她講電影演員怎樣創造角色,啟發她要演出自已的特點,追求自己的藝術魅力。

並領著她走到田間,跟社員一起幹活,和船工學習撐船。

還為她設計了細膩的表達內心矛盾的形體動作,如戴花、打小牛、端水……幫助她分析角色,掌握好人物的分寸。

陶玉玲是一位才思敏銳的演員,她沒有辜負導演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角色創作任務。

「九九艷陽天」的歌聲飄向祖國的所有工廠、田野,二妹子的生動形象深深印在廣大觀眾的心裡。

之後,陶玉玲又應邀到長影拍攝電影《烈火紅心》。該片拍了一半便停了下來。

這期間,王蘋正在拍攝《江山多嬌》一片,她又在這部影片中飾演了農村姑娘鳳兒一角。

由於本單位演出任務繁重,她便只好在通化電影外景地和浙江海防前線話劇演出現場之間頻繁往來。

1959年,她出席了全國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參加了國慶十周年宴會。

宴會上,她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總理。周恩來總理親切地對她說:「你還年輕,受到觀眾的贊揚,不要驕傲,要好好學習。」

【劇團不肯放人,承受喪女之痛】

這時的八一廠想把陶玉玲調入廠里,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卻不肯放人。

陶玉玲聽從團里的安排,將下部隊演出當作第一要務。當時好幾個電影廠找陶玉玲拍電影,都被她不得不推掉了。

另外,當時陶玉玲剛和團里的黃國林於1958年年底結婚。

1931年出生於江西吉安一個書香門第的黃國林,14歲就參了軍,成為部隊文工團的一名歌劇和話劇演員。1955年,黃國林調入南京前線話劇團。

在團里,兩人初次見面,黃國林就被陶玉玲甜甜的笑容吸引了,陶玉玲也在之後的相處中,對這個踏實能幹,無論領導交代什麼任務,總能完成得很好的小夥子產生了好感。

在那個人人都很羞澀的年代,是黃國林的老班長幫他們戳破了那層窗戶紙。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之後,兩人才最終走到了一起。

婚後生下個女兒,由於同是前線話劇團的演員,兩人經常要下部隊演出。他兩不在的時候就交給家人看護。

有一天,八個月大的女兒出現了嚴重的感染症狀,家人們將她送到醫院,病情發展非常快,醫生對此也束手無策。

等陶玉玲趕到醫院時,孩子已經不幸夭折。悲痛欲絕的陶玉玲陷入傷痛,如果不是丈夫黃國林的撫慰,她不知自己要怎樣熬過那些慘淡的日子。

失去大女兒後,他們又有了兩個女兒。陶玉玲曾說:「最幸運的事就是遇見了黃國林,最幸福的事就是嫁給了他。」

【脫下軍裝,到晶體管廠當工人】

1962年,南京前線話劇團以上海警備區「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事跡為題材,排演了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先後在南京、上海演出,引發轟動。

陶玉玲飾演的質朴善良、深明大義的農村婦女春妮,雖然戲份不多,卻令人眼前一亮。

後來,前線話劇團演出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轟動了北京,不但群眾熱烈歡迎,就連毛主席、朱總司令等中央領導都觀看了演出,並和演員們一起照了像。

周總理先後看了7次,還曾親自到後台對道具和服裝提出修改意見,鄧大姐也囑咐飾演春妮的陶玉玲,不要緊張,把話說清楚。這個劇在北京演了三個月,盛況空前。

1964年,周總理指示,要將這部話劇搬上銀幕,一句台詞不改,一位演員不換。

導演則是王蘋和葛鑫(1917-2000),影片中女主角春妮的角色,自然由陶玉玲出演。

影片開拍前,毛主席接見了陶玉玲等人,表示了殷切的期望。

影片上映後,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反響。陶玉玲的表演更為細膩、真實,感人,塑造了令觀眾銘記不忘的藝術形象。

當她正想在銀幕上多拍些電影的時候,由於環境的突然變化,無情的風暴自然也席捲到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

陶玉玲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她不得不脫下了穿了20年的軍裝。

由於她愛人黃國林被調到南通一個國營農場,她便到南通晶體管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

當她的領章和帽徽被扒掉時,她的心如同被撕裂般的難過。

在工廠,她雖只當個預備工,工資降到34元,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女兒,生活相當艱苦,但是她看到普通工人們不求名利地位,天天為國家創造財富,內心十分感動。

由於她工作積極,待人誠懇,工人們都非常愛和這位被打倒的「電影明星」在一起。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72年,她調到市文工團任副團長,參加排演話劇《常青草》,在南京、蘇州、常州、揚州等地演出時,因為她在劇中擔任主要角色,成千上百觀眾排長隊購票爭相觀看。

在市文工團期間,她既是領導,又是演員,演出裝拆合時,她拉板車、扛燈箱,從不叫一聲苦,一有空,還到食堂幫廚師洗菜、淘米,還常常挎著大籃子到燒餅店給小學員們買早點……

【終生的遺憾,未見最後一面】

1975年,她有機會來到北京。一到北京,她就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長信,把幾年來的生活情況報告給周總理,並問候他身體 健康 。她當時住在北京電影製片廠。

一天,周總理的秘書打來了電話,說讓陶玉玲上午10點去中南海,總理接見她。不巧,她到中關村姐姐家去了。接電話人追到她姐姐家,她又到和平里妹妹家去了。11點多,她才返回北影廠。

當她得知錯過了約定的時間,急得哭了起來!

中午,總理秘書又打來電話,讓陶玉玲下午4點去中南海。她捧著電話記錄,激動得熱淚順著面頰流下來了!……下午3點,陶玉玲便趕到中南海西北門。她依在一棵小樹旁,靜靜地等待著。

3點45分了,她走到大門口,見黑板上寫著,4點,陶玉玲進;她走到第二個門,見黑板上寫著:4點,陶玉玲進。

她往裡走著,心砰砰地跳著,想到馬上就要見到敬愛的總理了,她幾乎是小跑起來……

突然,一輛小車迎面開來,她心裡抖地一顫:別是總理出去呀!車上可別是總理呀……車到跟前了,減速了,呵,果然是總理,總理向她招招手,點點頭,車又開走了。

她見到了鄧大姐,鄧大姐說:總理接見外賓去了,並轉告了總理留下的話。總理說,要安心工作,要與工人、農民打成一片。只要為人民服務,就有光輝燦爛的前程。

她向鄧大姐匯報了自己的工作情況,談了一個小時,才走出中南海。

她漫無目標地在街上走著,一路回想著去中南海的情景,深悔上午不該外出,剛才不該在門外等著。想不到總理在車上向她招手,向她點頭,競是最後一面。

【三次患癌,88歲也玩微信】

1978年,陶玉玲正式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演員,愛人黃國林則調到總政文化部。此時的她已經44歲,整整14年時間里,陶玉玲都沒有再登上大銀幕。

她早已錯過了對於一個女演員來說最好的時光。而八一廠大多拍攝軍事題材影片,女性角色本就不多,留給陶玉玲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她還是先後在《二泉映月》(1979)、《三個失蹤的人》(1980)和《奸細》(1980)中扮演了幾個角色。

雖然這幾個角色在影片中的分量並不重,但她認真演好每一個鏡頭,創作態度嚴肅,一絲不苟。

在《奸細》中,她飾演一個以服裝店女老闆為身分的我黨地下交通站站長楊慧芳,為了創造好角色,地到北京紅都服裝店體驗生活,了解服裝工人,學習和掌握他們的形體動作,因而,為刻劃人物准備了條件。

接著,她開始在《如意》(1982)、《遠離戰爭年代》(1987)、《炮兵少校》(1993)等影片中,塑造了眾多母親的形象。

就在她心懷感恩努力拍戲的時候,命運的打擊再一次降臨。

1993年,60歲的陶玉玲正在為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做准備,由於長期牙痛,她在進組前去了醫院,結果檢查出口腔上齶有惡性腫瘤,必須做手術。

醫生的治療方案是從面部動刀切除腫瘤,視表演藝術為生命的她無法接受這個手術方案,醫生最終採取了從口腔進入切除腫瘤的手術,換了人造上齶。

術後40多個日日夜夜,陶玉玲度過了煉獄般的生活,沒法張嘴說話,也不能吃飯,只能靠輸液維持營養。全身疼痛,傷口更是像刀刮一樣痛,腦子里像爆炸一樣嗡嗡作響,汗水濕透了衣服。

之後她又遭遇了第2次、第3次癌症,換成別人可能早嚇死了,她均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病魔。

一次是在體檢中查出肺癌,不得不將肺葉切除。2013年,她又「再次中獎」,患上了基底細胞癌。

就在她積極抗癌的時候,愛人黃國林也患上了結腸癌。

他們夫妻倆以豁達樂觀的心態互相扶持,互相鼓勵,成為一對堅強的抗癌夫妻,控制住了病情。黃國林活到2017年,享年86歲。

如今88歲的陶玉玲也已經抗癌20多年了,但她仍然活躍在大銀幕和小熒屏前,她與時俱進,接受新鮮事物,還學會了玩微信。

Ⅱ 陶玉玲的演藝經歷

走上了銀幕後,陶玉玲沒有放棄自己的本職工作,在20世紀60年代初,陶玉玲又參演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排練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陶玉玲在裡面扮演春妮。而正是這部話劇,使陶玉玲有機會和周恩來總理面對面接觸。《霓虹燈下的哨兵》的演出非常轟動,整個劇團還被邀請到北京演出給當時的國家領導人看,劇團成員都受到了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有一次,周恩來在劇組主創人員座談會上,談到劇中春妮在給指導員寫的一封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指丈夫陳喜)和我兩小無猜……這時周恩來就問陶玉玲:「你演的春妮是什麼文化水平啊?」陶玉玲不明就裡地回答道:「最多小學文化吧。」周恩來就問:「一個小學文化的人會用兩小無猜這樣的詞嗎?是不是太文氣了?」陶玉玲想了一下說道:「那就改成我們倆從小在一塊長大?」周總理笑著點頭:「那好啊!」後來的演出中,這句台詞就一直沿用了這個版本,事實也證明,這句話的改動更貼近生活,也更真實感人。
1963年11月29日,毛澤東主席也來觀看《霓虹燈下的哨兵》的匯報演出。大家在幕後非常注意觀察毛主席的一舉一動,也非常緊張。而周總理早早地就趕到了中南海懷仁堂劇場,夫人鄧穎超還親自到後台告訴演員們,演出時不要緊張,一定要講清每句台詞。演出非常成功,演出結束後,很少看話劇的毛主席在接見演員時欣然說道:「話劇是有生命力的。」這句話至今還在前線話劇團里掛著,以勉勵大家。演出結束後,周恩來還非常關心演職人員,特意邀請劇組演職人員到中南海西花廳吃飯。吃飯時,大家無意中得知周恩來總理也跟普通百姓一樣,也是每個月28斤的糧票。大家都不相信一個國家領導人的伙食標准竟然和自己一樣,對他更加敬重了。
1966年,「文革」全面爆發,陶玉玲受到牽連,她不得不脫下穿了20年的軍裝,離開了自己喜愛的工作。幾經周折,陶玉玲來到了南通晶體管廠,當上了一名普通工人,還帶著兩個孩子。但她還是很快在新的環境中適應下來了,工作積極,待人誠懇,並與廠里的姐妹們結下深厚的友誼。但這時的陶玉玲精神狀態很不好,人也憔悴了,覺得自己以後都不可能再上銀幕了。後來,陶玉玲出差到北京,她想到總理這時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就決定寫封信給他,祝他身體健康。沒想到,總理辦公室通知她下午四點鍾進中南海,陶玉玲當時特別激動,到了中南海,陶玉玲先看到了鄧穎超大姐,當時她抱著鄧大姐就哭了。鄧穎超見她這樣,安慰她說,「你別這么激動,總理剛剛去接待外賓了,但是總理臨走給你留了幾句話,他說陶玉玲當過兵,現在又在當工人,將來再熟悉農民,這樣只要很好地為人民服務,就會有光輝的前程、燦爛的未來!」聽到了總理留給她的這番話,陶玉玲就想:今生今世遇到再大的困難,我都要挺過去,都要遵照總理的話去做。 1978年,已經是前線話劇團演員隊長的陶玉玲隨調進總政文化部的愛人一同進了北京。來北京之前,曾有人提醒她說,如果進北京,你將會從南京的「雞頭」變成北京的「鳳尾」。而且在經歷了下放、結婚育兒、重新工作的20多年的風雨後,無情的歲月早已給陶玉玲留下了滄桑的痕跡,當年清純甜美的「二妹子」也已經失去了青春的光彩。對於在北京有可能受到的冷遇,陶玉玲雖然早有心理准備,但現實還是比她預料到的嚴酷多了。
進了八一廠後,曾經擁有過的「二妹子」身份讓她頗有知名度,但卻無法帶給她新的角色。也可能是「二妹子」給人的印象太深了,以致導演們不知如何讓44歲的「二妹子」面對觀眾。甚至有人刻薄地說:你還是先好好化一下妝,再試鏡頭吧。一時間,陶玉玲無戲可演,她真的要失業了。
但她也發現,當時的演藝界,和她一樣因「滿臉皺紋」而得不到角色、無戲可演的女演員很多。這一切並不是針對她一個人,她依然相信自己的實力,她默默等待著。所以當接到嚴寄洲導演的邀請,要她參加電影《三個失蹤的人》的拍攝時,她高興極了。陶玉玲在片中的角色是一個戲份非常少的女游擊隊員,其實,就是個一句台詞都沒有的群眾演員。但是陶玉玲卻非常珍惜這次表演機會,老朋友田華也鼓勵她不要放棄。從當年紅遍天的女主角「二妹子」,到眼下當一個沒有一句台詞的群眾演員,可謂是極大的落差,陶玉玲卻平靜地面對,並開始精心地准備這個「女游擊隊員」。來到現場時,得知自己只有一個「女游擊隊員切面條」的鏡頭。 從1964年出演《霓虹燈下的哨兵》的春妮後,她已經離開了銀幕整整14年,在表演和年齡上都沒了優勢。陶玉玲決定「打掉自己的自尊心,一切從零開始」。
試鏡頭之前,她特地找到了化妝師劉虹,請她幫助自己選造型。定好造型後,她的心踏實了許多。來到現場時,她得知自己其實只有一個「女游擊隊員切面條」的鏡頭。雖然極其簡單,她卻絲毫沒有怠慢。從小在南方長大的陶玉玲從來沒有切過面條,於是她立刻向在場的北方人認真學起了這項手藝。——陶玉玲「切面條」的鏡頭雖然很短暫,卻讓嚴寄洲導演非常滿意,很快陶玉玲又得到了嚴導演給的另一個角色。雖然還是一個戲份不多的群眾角色,她仍然一絲不苟地表演每一個動作,最終也獲得了導演的滿意。
44歲的陶玉玲終於從群眾演員的角色中站了起來。這以後,她接連參加了《二泉映月》、《如意》、《明姑娘》等多部影片的拍攝。在董克娜導演的電影《歸宿》中,陶玉玲大膽超越自我,一人飾演了跨越兩代人的母女角色,和吳天明導演合作的影片《沒有航標的河流》獲得了美國夏威夷最佳影片獎。陶玉玲還參加了《共和國往事》、《上將許世友》等多部電視劇的拍攝。
憑著「一切從零開始」的信念,陶玉玲在表演道路上終於開始了新的起點,她接連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別具風格的質朴、善良的中老年婦女形象,又一次開創了自己的藝術表演道路。
2015年02月17日,陶玉玲在2015央視春晚上,演繹開場《四世同堂合家歡》。 面對突然襲來的疾病,陶玉玲在日記中寫道:「要拼搏求生,不能坐以待斃……」
1993年11月,一次體檢查出的病情,讓正在拍攝電視劇《蹚過男人河的女人》的陶玉玲抱憾離開了劇組。她被查出口腔上顎發生了惡性腫瘤,是癌症,必須住院,她從此走上了10年的抗癌之路。
面對突然襲來的疾病,陶玉玲在日記中寫道:「要拼搏求生,不能坐以待斃……」也許是做演員的本能,在她的心中還有一個強烈的意願:不要從面部切開做手術,這樣才能不毀容。她堅持自己這個強烈的願望,並告訴了醫生。這是陶玉玲在10年的抗癌路上,向病魔發起的第一次挑戰。她的堅決感動了醫生,根據她的意願,醫生為她實施了口腔內的手術,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陶玉玲回憶說:手術非常成功,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我會恢復得那麼好。但是我心裡卻非常清楚,我最大的收獲還是在心底里對疾病有了新的認識。手術後,除了積極治療、配合吃中葯外,她還堅持做「吸吸呼」有氧健身操。說起做「吸吸呼」來,陶玉玲一臉輕松的樣子,其實這是需要很大毅力的,她每天都要做六七個小時,而且從醫院做到了家裡,堅持了很長時間。
10年漫漫的抗癌路,陶玉玲帶著她的「吸吸呼」健身操和葯罐子,參加了一部部電影的拍攝,死神早已被她遠遠地甩開。 1994年,陶玉玲手術後剛剛4個月,就參加了她病前出演的電影《炮兵少校》的放映活動。當時她的身體還沒有恢復過來,渾身沒有力氣。但是在愛人的鼓勵下,她還是讓人攙扶著走進了電影局的活動現場。不久,她拍攝了病後的第一部電影《煩惱家庭》,後來就是一部接著一部。她一邊堅持服中葯治療,一邊拍戲。陶玉玲回憶說,那時候她每半個月去一次醫院。早上4點多起床,稍事活動鍛煉後,穿過總政干休所寬闊的東院,乘104路公交車去北京中醫院,每次拿14服中葯。有時為了拍戲,她也會跟大夫說,能不能開一個月的葯……
她向病魔發起的挑戰成功了。10年漫漫的抗癌路,陶玉玲帶著她的「吸吸呼」健身操和葯罐子(為了在拍戲時不給別人添麻煩,她還帶了一個可以插電源的葯罐子),參加了一部部電影的拍攝,死神早已被她遠遠地甩開。2004年,陶玉玲終於徹底恢復了健康,「二妹子」的頑強與拼搏,讓她創造了又一個醫療上的奇跡。
她也有一個遺憾,那是在她恢復健康後,上海電視台准備重拍一部「明星版」的話劇《雷雨》,主演焦晃力邀陶玉玲出演「魯媽」。她是話劇演員出身,所以再返話劇舞台,一直是她的夢想。但因為手術後不能分泌唾液,要不斷喝水,在話劇舞台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輾轉反側,陶玉玲還是拒絕了這個角色,心裡真是遺憾極了。
她說:我願意把每一個給主角配戲的「媽媽」都演出彩兒來。

Ⅲ 《柳堡的故事》幕後:因為愛情戲差點被斃,男主角晚年凄涼離世

前不久,秦怡剛剛度過100歲生日的消息登上熱搜,勾起了不少老一代觀眾的記憶。

作為活躍在五六十年代的演員,秦怡出演的那些經典影片為新中國早期的電影觀眾帶來了精神的 娛樂 和慰藉,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

除了秦怡,那個年代涌現了不少優秀的演員,比如陶玉玲正是五十年代崛起的「銀幕新秀」。

在1957年的電影《柳堡的故事》中, 陶玉玲憑借片中的「二妹子」一角紅遍大江南北 ,片中這段戰爭中的純潔愛情也贏得了全國觀眾的熱烈反響。

從小說到電影,這部經典作品的誕生過程非常艱難,其中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坎坷……

01、「二妹子」陶玉玲差點沒被選中

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溫柔又略顯靦腆的笑容,陶玉玲把二妹子的形象演繹得十分深入人心。

但在當年,初出茅廬的陶玉玲差點和這個角色失之交臂。

在拍電影之前,陶玉玲是南京軍區話劇團的演員,經常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

當時導演王蘋正在為《柳堡的故事》全國選拔演員,小說的原作者胡石言和陶玉玲之前在同一劇團工作,看過她的話劇表演,因此就向王蘋推薦了她飾演女主角。

恰巧陶玉玲正在外地演出,王蘋等人又專門前往演出地找到陶玉玲,但一見面卻大失所望。

原來陶玉玲因為連日的奔波表演,整個人的狀態比較疲憊, 有一隻眼睛還因為麥粒腫起了個大包,不太符合二妹子的形象。

於是陶玉玲暫時被擱置下來,劇組又在全國開始篩選,但挑來挑去也沒能找到符合的演員。

後來王蘋思來想去,覺得陶玉玲身上那股淳樸的氣質還有甜甜的微笑,是最契合二妹子的人選,所以最終這個角色還是花落陶玉玲。

角色定下來後,陶玉玲就來到了影片的拍攝地,也就是江蘇寶應縣的柳堡鄉提前體驗生活。

從劃船、割麥到插秧 ,為了更好地貼合角色,陶玉玲跟著鄉民們整天干農活、學技術,慢慢也融入到這個群體中,因此才能把這個真誠的農家姑娘演繹得如此到位。

影片上映後,二妹子不僅得到觀眾的一片好評,甚至連周總理都高度認可,在國慶十周年的招待會上還特意接見了陶玉玲,這也成為陶玉玲演藝生涯最大的光榮。

02、比電影更凄美的現實原型

鮮為人知的是,《柳堡的故事》並不是作家胡石言的憑空想像,而是他在1945年親耳所聞的真實故事。

當時正是戰爭時期,某連的一個副班長在幫助群眾勞動時認識了一個姑娘,兩人彼此情深,但因為部隊紀律嚴明他們連手都沒有拉過。

到後來副班長在一次戰斗中犧牲,這段愛情故事就此戛然而止,留下一個遺憾的結局

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的胡石言,就在此基礎上寫了一篇小說,但他覺得這個故事的結局太過悲涼,於是就 把故事的結局改成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和革命勝利形成了呼應。

小說於1950年發表在南京的一本刊物上,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歡,其中就包括做電影編劇的黃宗江。

黃宗江看過後覺得這個故事特別適合改編成電影,就找到當時因為生病入院治療的胡石言,開始了電影版的劇本創作。

他們沒有想到,從1950年到1956年,劇本經過長達6年的改編才得以完成,再加上拍攝,一共花費了7年時間,期間經歷了諸多波折。

03、因為愛情戲差點被斃

就像前面所說,影片從劇本階段就面臨著許多危機,甚至差點就無緣大銀幕。

在劇本改編一開始,反對的聲音就持續不斷: 有人提出小說展現軍人和平民百姓談戀愛,這絕對是違背軍隊紀律,根本不應該進行宣揚。

一時間黃宗江和胡石言的創作陷入窘境,眼看著改編計劃就要胎死腹中。

危急時刻,時任文藝主管的周揚找到他們,他表示對這次改編非常支持,但也提出小說中對於愛情的表現太單純,應該把愛情的純潔與戰爭的大環境進行結合,這才能凸顯出對 歷史 的尊重。

恍然大悟的黃宗江他們終於找到突破口, 把愛情與革命勝利、人民解放的大主題緊密結合 ,主人公不再是為了愛情的一己之私,而是注入了集體精神,有了真實合理的環境依託。

影片中沒有直接展現兩人的談情說愛,而是通過對二妹子和副班長各自的表情和台詞,含蓄地表達出「淡而濃烈」的愛情故事。

影片上映後,片中的插曲《九九艷陽天》也迅速在 社會 上廣為傳唱,與此同時很多人針對這首歌提出了一些質疑。

諸如 「迎合青年的不 健康 情緒」、「靡靡之音」 等各種批評的言論不斷流出,《柳堡的故事》再次成為爭議的焦點。

好在不少專業的音樂家都紛紛站出來,認為這首歌既歌頌愛情又歌頌革命事業,其中結合了民歌的特色,曲調委婉動聽,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歌曲。

包括周總理等人都表達了對這首歌的認可,反對的意見才漸漸平息。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

時至今日,每當《九九艷陽天》的旋律再次響起,都會讓人想起二妹子和副班長委婉動人的愛情,讓人感受著經典電影的魅力所在。

令人感慨的是,60多年過去,影片的主創大多已經不在人世。

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女導演」的王蘋,在拍完本片後又導演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霓虹燈下的哨兵》等電影,1990年因病去世。

飾演副班長的廖有梁,在後來的《霓虹燈下的哨兵》里再次和陶玉玲合作,其飾演的小戰士童阿男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但廖有梁的晚景十分凄涼,妻子離婚後帶著兒子出國,孤身一人的他在 情感 上受到很大打擊,最終在1999年因癌症去世。

而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憑借本片在電影界打響名聲後,又出演過《霓虹燈下的哨兵》《三個失蹤的人》《任長霞》等影片,還在今年春晚的開場秀里亮相。

如今已經88歲的陶玉玲身體依然硬朗,2015年還得到了百花獎終身成就獎的殊榮,表彰她在表演事業上幾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和大家風范。

向所有老藝術家致敬,感謝他們曾經締造的那些經典作品!(撰文:皮皮蝦)

Ⅳ 陶玉玲:與老伴共患有4種癌症,患難夫妻情更真

陶玉玲是德藝雙馨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她在《柳堡的故事》中塑造的「二妹子」,在《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扮演的「春妮」,堪稱中國電影人物畫廊中最經典的角色。

除了這兩部傳世佳作,陶玉玲還出演了《二泉映月》《炮兵少校》《張培英》《任長霞》《第一大案》等眾多影視劇,榮獲第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及第十六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陶玉玲的老伴黃國林也是文藝工作者,風雨歲月里,夫妻倆共患有4種癌症……

陶玉玲1934年出生於江蘇鎮江,家裡兄弟姐妹多。為減輕家庭負擔,1948年,剛14歲的陶玉玲應征入伍,進入華東軍政大學戲劇系學習。

畢業後,陶玉玲被分配到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成為一名專業話劇演員。幾年裡,陶玉玲演了多部話劇,並隨劇團走遍了軍區各個基層連隊,為戰士們演出。

1957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籌拍電影《柳堡的故事》,導演是家喻戶曉的王蘋。該劇的編劇是著名導演、編劇黃宗江,他曾在前線話劇團工作過,覺得陶玉玲的形象氣質與二妹子吻合,便鄭重向王蘋推薦了她。

當時影片的候選人有好幾位女演員,但王蘋還是想見見陶玉玲。於是,她從北京千里迢迢趕到了南京。

不巧的是,陶玉玲正隨部隊在杭州演出,接著又去了舟山群島,直到一個星期後才返回南京。由於連日奔波勞累,陶玉玲的眼睛感染了,雙眼又紅又腫。

與王蘋一同來的幾位主創人員非常失望,但王蘋覺得陶玉玲的氣質與二妹子接近,便力排眾議,啟用從未拍過電影的陶玉玲。

《柳堡的故事》在全國公映後,陶玉玲塑造的甜美、純真、朴實的「二妹子」,成了那個年代的偶像。陶玉玲也因此一夜成名。

在全國爆紅後,陶玉玲依然是前線話劇團的一名普通演員,她不搞任何特殊,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人品藝品得到了同事的廣泛好評。

1963年,根據「南京路上好八連」真實事跡改編的影片《霓虹燈下的哨兵》,在全國公映,陶玉玲塑造的軍人妻子「春妮」,成為最經典的銀幕形象之一。

為此,陶玉玲的事業達到了頂峰。隨後她結婚了,丈夫名叫黃國林,他是江西吉安人,比陶玉玲大3歲,也是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的演員。

很快特殊年代到來了,陶玉玲因主演《柳堡的故事》受到牽連,被迫離開話劇團,到南通一家晶體管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受妻子影響,黃國林也離開了部隊,進入南通農場勞動。

後來陶玉玲生下了3個女兒,因生活的顛簸,導致大女兒身體虛弱,最終因病夭亡。陶玉玲與丈夫的心被撕裂了,久久沉浸在喪女悲痛中,直到多年後才走出來。

成為電影明星,不僅沒給陶玉玲帶來物質上的改觀,她反而因此受牽連。丈夫問她:「以後如果有機會,你還演戲嗎?」陶玉玲堅定地回答:「演,要演一輩子!」丈夫抓住她的手:「我支持你!

丈夫雖很普通,卻是自己最有力的心理支撐和精神支柱,陶玉玲熱淚盈眶。

1975年,和煦的春風吹拂大地,陶玉玲與丈夫重回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3年後,丈夫調往北京工作,陶玉玲也隨丈夫進京,進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做演員。

此時陶玉玲離成名已過去了近20年,影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多少人知道陶玉玲現在在干什麼,也沒有多少人記得她。

對一個40多歲的中年女演員來說,拍戲的機會少之甚少,陶玉玲的復出之路充滿著艱辛。

一次,陶玉玲在單位遇到嚴寄洲導演,對方邀請她拍戲,在戲里扮演一位女游擊隊員。全片中,陶玉玲只有一個鏡頭,就是拿著刀切面。為了演好這一場戲,陶玉玲在家裡練習了無數遍。

隨後,陶玉玲又接拍影片《二泉映月》,在片中的戲份也很少。但這兩部影片,讓陶玉玲重新走進公眾視線,大家知道她還在拍戲。

此後她的片約多了起來,相繼出演了《歸宿》《如意》《沒有航標的河流》《明姑娘》《幸運的人》《遠離戰爭的年代》《炮兵少校》等眾多影視劇,重新活躍在影視一線。

《炮兵少校》殺青後,陶玉玲感覺牙齒不舒服,便去醫院檢查。牙醫李輝問她:「陶老師,您的上顎長了一個大包,疼不疼?」陶玉玲說:「不疼,可能是在劇組吃飯燙的。」對方建議她去大醫院看看。

第二天,丈夫陪陶玉玲來到北京某醫院的口腔科。經檢查,陶玉玲被確診為口腔腺性囊性癌。專家會診後告訴他們:「陶老師可能要毀容,而且左眼也有可能被摘除。」

自己是演員,要是毀容了以後還怎麼拍戲?即便是死,陶玉玲也不願意毀容。專家經幾次會診,最終決定在陶玉玲的口腔內實施手術。

陶玉玲一共進行了兩次口腔手術,病灶周圍的組織都被切除了。兩次手術共持續了8個多小時。術後,大夫為陶玉玲裝上了假的上顎。

陶玉玲的小女兒在香港定居,大女兒在北京生活,也剛剛做媽媽。黃國林獨自在醫院照顧妻子。術後的兩個月里,陶玉玲沒有開口說過話,也沒有吃過一口飯,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

經常有同事朋友來醫院探望,陶玉玲便示意丈夫買來一個小黑板,每當有人來看她,她就在黑板上寫下「謝謝」兩個字。

其實,就在陶玉玲要做手術時,黃國林一連幾天出現便血,結果他被診斷為直腸癌。為不讓妻子擔心,黃國林沒有告訴妻子和女兒,一個人在醫院接受了病灶切除手術。

手術後,他沒有住過一天院,天天在病房裡照顧陶玉玲,背著妻子服葯。兩個月後,陶玉玲出院時,才知道丈夫患上了直腸癌。

丈夫也面臨著生死考驗,卻將生命置之度外,在醫院寸步不離地守護自己,這份患難夫妻情,讓陶玉玲銘記今生。

因為裝的是假上額,不能分泌唾液,陶玉玲說話非常困難。術後,黃國林一邊抗癌,一邊陪妻子練習說話。

經過幾年努力,陶玉玲終於能夠正常說話了。此後,她又開始接戲,但因為說話很困難,不能接台詞很多的角色。

此後幾年裡,陶玉玲出演了《共和國往事》《愛情鑰匙》《危情風暴》《離婚再婚》《英雄時代》《任長霞》《杜鵑山》等眾多影視劇。她在劇組堅強樂觀,很少有人知道她是癌症患者。

生活剛步入正軌,誰知災難又降臨了。2012年,陶玉玲又患上了肺癌,次年她又患上了基底細胞癌。如此一來,陶玉玲與丈夫共患有4種癌症。

夫妻倆將恐懼和眼淚埋在心底,攜手堅強抗癌。每天他們一起鍛煉,一起在家裡配置 健康 營養餐。

陶玉玲去外面拍戲時,黃國林就在小葯箱里裝滿葯,然後拎著小葯箱去劇組陪伴老伴。

夫妻倆心態非常好,覺得自己活的每一天都是賺來的,因此從不為生活瑣事煩惱。

與陶玉玲一同患病的癌友,很多都已離開了人世,而陶玉玲與老伴卻幸福快樂地帶癌生存。他們整天笑呵呵的,心態年輕,絲毫看不出是癌症患者。

2021年6月,陶玉玲已經87歲了,從1993年患癌至今,她和老伴已整整抗癌28年。夫妻攜手戰勝了4種癌症,共同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END-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陶玉玲都得過什麼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電影曼哈頓 瀏覽:816
電影後的彩蛋英文 瀏覽:876
台灣電影高粱地里大麥熟 瀏覽:968
不懼風暴龍卷風電影完整版 瀏覽:513
周星馳的電影007 瀏覽:325
鬼咬鬼高清電影完整版 瀏覽:829
太空大戰電影大全集 瀏覽:379
台灣吐槽大陸電影譯名 瀏覽:498
愛情電影免費看完整 瀏覽:659
電影溫暖的抱抱音樂 瀏覽:795
迪士尼電影大全動畫片圖片 瀏覽:41
泰國保溫杯電影 瀏覽:319
法國的電影心火又叫什麼 瀏覽:43
播種愛情電影 瀏覽:917
廣州市哪家電影院有4d 瀏覽:894
上官的男主角電影 瀏覽:111
2019國語版動畫電影大全 瀏覽:735
老夫子電影大全 瀏覽:497
介紹幾部泰國打真軍的電影 瀏覽:32
河南電影戲曲大全視頻下載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