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導演八十年代先有第五代

電影導演八十年代先有第五代

發布時間:2023-12-12 14:02:40

導演的第幾代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導演第幾代的劃分並不是一個學術概念,而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等。

第三代導演是指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

第四代導演的主體是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們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他們的作品特點是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十分強烈,代表人物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有:張元,王小帥等。

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有 陸川、 高彭、 李芳芳、 常征等幾人。

(1)電影導演八十年代先有第五代擴展閱讀:

導演的職責:

導演與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負責整部劇的藝術准則;與製片人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指導現場拍攝工作;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指導拍攝現場的燈光、劇務、演員、攝像、 錄音、 美術、 化妝、 服裝等各部門工作。

⑵ 第五代導演是指80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有誰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李少紅、胡玫等。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

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迄今為止歷代中國導演中最輝煌的一代。

介紹:

張藝謀的《英雄》還是陳凱歌的《無極》,以全新的商業類型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影片太過於注重形式,而不是故事的情節和內容,所以和初期相比,並沒有很好通過銀幕這個介質傳遞給觀眾。

第五代導演主要是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顧長衛、黃建新,此外還湧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像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作品。

⑶ 第五代導演的電影風格

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第五代」影片也以強烈的探求渴望和主體意識去觀照且獨特表現紛繁復雜的歷史和現實,以深沉的歷史思考和敏銳的哲理思辨角度來揭示社會變化的歷史淵源,剖析陳腐的傳統理念,展現民族的生動氣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情感。正如陳凱歌所言: 「我們的感情是深摯而復雜的,難以用言語一絲一縷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種思前想後而產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緒,是一種縱橫古今的歷史感和責任感,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夠通過自己的作品,使這種信念和情感得以抒發」(陳凱歌〈懷著深摯的赤子之愛〉〈電影藝術參考資料〉1984年第15期
陳凱歌
第五代的發軔之作是張軍釗1983年在廣西廠率先舉起大旗、一發沖天的《一個和八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崛起被認為是以影片《黃土地》為標志。代表作有陳凱歌的《黃土地》(1984年)、《大閱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讓國內外觀眾、評論界集體大驚失色的處女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英雄》;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田壯壯的《獵場扎撒》(1985年)、《盜馬賊》(1986年)、《藍風箏》;吳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鍾》(1988年);李少紅的《紅粉》、《戀愛中的寶貝》;黃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嘍,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何平的《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寧瀛的《找樂》、《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
他們大多出生於60~70年代,基本上沒有受過「文革」的影響,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時代的印象性記憶,並不存在受到壓抑的切膚之痛;中學時代至長大成人時期正是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重大變革時期,舊體制、舊觀念的消融與崩潰,各種新潮思想、觀念的發生與建立,伴隨著他們成長,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傳統和一切舊事物習慣於站在懷疑和審視的立場上;他們遭遇了在80~90年代經濟轉軌給社會帶來的劇痛,同時也經歷了電影從所謂神聖的藝術走入日常生活,還原為一種文化消費產品的無奈。代表導演包括張元、陸川、王小帥、婁燁、王超、路學長、管虎、賈樟柯、何建軍、王全安、李楊、劉冰鑒、王一持、李欣、寧浩、張海洋等。他們要麼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麼偏執於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要麼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

這一群體成長於經濟復甦的改革開放年代,此時正值中國建設市場經濟初期,他們在相對開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並接觸到大量國外電影理論。第六代親身感受到經濟體制的轉軌給中國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所帶來的重大變動,經歷了電影從神聖的藝術走入尋常生活,成為一種文化產品的現實過程,所以,他們的觀念和作品內容都較前幾代導演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影片沒有通過製造幻覺的快感向市場妥協,而是更多地關注那些出於禁忌而「不可言說」的社會現實,更顯出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真誠。在題材選取上,他們關注當下都市、邊緣人物,小偷、妓女、無業青年這些邊緣人頻繁在影片中亮相;在敘事策略上,他們常常在劇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經歷,或多或少帶有自傳色彩;在影像風格上,他們強調真實的光線、色彩和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紀實風格。他們注重以電影為媒介來考察當代都市普通/邊緣人的生活狀態,新一代青年在歷史轉型時期的迷茫、困惑和無所適從在他們的鏡頭下被真實地記錄下來。

伴隨著1905年中國電影的誕生,從以張石川、鄭正秋為代表的「第一代導演」開始,中國的電影導演們不斷的進行著各自的導演創作。如今,被人們經常提及的是號稱「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們,他們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成為中國電影的執牛耳者,在探索民族大歷史與民族心理的結構上,成就了自己的風格。現在,走上導演創作舞台的的「第六代導演」卻以他們異與先輩的導演創作,風格迥異的顛覆了老一代的電影規律,他們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懷,他們關注社會百姓人生冷暖,表達小人物內心情感和終極關懷的人文主題,第六代導演的鏡頭語言較前幾代導演更加寫實,具有新的紀實美學特徵,他們把人物的命運與現實生活緊緊連在一起,作品更有「地氣」和「人情味」,從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寧浩導演的《綠草地》、王一持導演的《新一年》到張元的《過年回家》、章明的《巫山雲雨》等電影作品中,我們都能深刻體會到一種對生命和人性的禮贊與思考,能立體而鮮活的感受到片中小人物,這些平常百姓的悲喜。如今,國際觀眾已經把欣賞第六代導演的電影作品當作了解中國新文化,新面貌的窗口,而第六代導演以他們貼近生活,關懷大眾的電影創作理念不斷的在電影藝術創作中前行,拍攝著反映人性,呼喚真、善、美的電影作品。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⑷ 中國電影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的簡介拜託各位大神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當他們一旦作為一個群體的力量出現時,盡管人數不多,卻給中國影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波。 中國電影發展至今,無論是文化的角度還是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看,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格局,逐漸走向成熟,並向著國際化的軌道駛進,在國際影壇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同時還出現了繼第五代導演後的又一個「新生代」——第六代導演。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出生於60年代、80年代以後在藝術院校畢業、90年代中後期以來為影壇所注目的創作群體。這一批導演,在出道時就有自己的創作理念,其創作也體現出與第五代導演相區別的特點。90年代以來,他們的作品又體現出創作轉型的特徵。將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加以研究,有助於把握其創作特點與把握中國電影的發展走向。近兩年,又有一批畢業於藝術院校的新導演加入這一群體之中,我們不妨把他們稱為「後六代」導演。從大的范圍看,他們並未形成與第六代導演明顯相異的共同特點,即未形成影壇第七代,因此,仍可將他們歸入第六代導演行列。 第五代導演豐富而廣闊的生活閱歷,無疑成為其鮮明藝術風格得以形成的豐厚底蘊,也成為了其終生取之不盡的精神富礦。其對生活廣度的體認,對於生活艱辛的感受,對於苦難的認同,皆具有非常的經驗。而第六代導演則與第五代導演有著迥然相異的人生經歷,他們成長於經濟復甦的開放時代,盡管他們沒有了第五代豐富的生活閱歷,然而其對生命的體驗卻大為深刻。因此,在對電影藝術創作的理解上也有各自的獨到見解,並形成自己的電影藝術創作特色。 而第六代的理論背景非常復雜。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正是國外各種理論思潮在中國大陸走馬燈似的風行之時:人道主義、存在主義、女權主義、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精神分析理論、符號學理論……各種理論對這一代人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接觸了巴贊的長鏡頭理論、胡塞爾的現象學等理論。因此,在他們的作品當中,這些理論廣泛的運用便形成了他們獨特創作的特色。打破了傳統的電影形式;打碎故事的敘述性;割裂劇情的連貫性;甚至肢解了音效和構圖。 其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紀實性:賈樟柯曾經說過:「我是比較偏愛紀實美學,這不是說我們這個時代只能用紀實的方法才能表現,也不是說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只能用紀實才能表達。我一直覺得紀實是最貼近電影本體的方法,透過紀實的方法能夠看到真正的電影之美。所謂電影之美就是電影本體透露出來的美感,就好像繪畫要研究材料一樣,電影這種材料最有特點的就是紀實性,巴贊、克拉考爾幾十年前就這樣說過,但是具體到每一位導演,需要一個選擇的過程,而我選擇了紀實。」如影片《小武》,賈樟柯將一段冰冷的現實塞進膠片盒,該段現實圖景是社會底層中國人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他記錄了歷史。 二、聲音的現場錄制:熱辣辣混沌沌未經任何修飾的污濁音響,使故事真正的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來了,都是我們熟悉的聲音。 三、長鏡頭的應用:《小武》的創舉之一是長鏡頭的應用突破了中國電影的歷史紀錄,「宿舍談情」、「澡堂唱歌」、「炕頭對話」、「街頭圍觀」等幾組長鏡頭,證實了這樣一條真理:沒有什麼能比生活本身更有戲劇性更具感染力,什麼挖掘提煉什麼合理剪裁什麼場面調度,都是騙人的東西!現實主義不需要這個! 四、非職業演員使用:為什麼非職業演員做得很好?因為他們演的是自己,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用去「演」,從而一點一滴地透露著底層人民的生存困況。 第六代導演年輕有為,他們有的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影壇的中堅力量,因此我們期待他們能夠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我想,如果沒有自由的意志、批判的勇氣、創新的精神,也就沒有現在的第六代「青年導演」。

⑸ 第五代電影導演的作品有什麼特色拜託各位大神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當他們一旦作為一個群體的力量出現時,盡管人數不多,卻給中國影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波。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 在「第五代導演」這一群體中,還涌現了其他一些優秀人才,如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周曉文、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中國第五代導演: 電影導演 張藝謀 陳凱歌 黃健中 黃建新 馮小寧 馮小剛 陳國星 賽夫 麥麗斯 陳家林 張元 電視劇導演 張紹林 潘霞 宋昭 楊陽 紀錄片導演 蕭同慶 嚴冬 陳小卿 吳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寧 張元 徐小惠 電視專題導演 吳小中 張濤 李卓玉 徐小惠 張越 洪眉 柯偉兵 短片(廣告\\MTV\\片頭)導演 鄭浩 李耕 耿英傑 吳爾善 「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這段時間涌現的導演總計約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為代表,活動的時間大體是在本世紀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導演」是中國電影的先驅,在拍攝條件非常簡陋、艱苦,又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創作了中國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以陳懷皚、 桑弧、崔嵬為代表。 謝晉、謝鐵驪是中國第三代導演,他們的電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現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輩的電影人都看得熱淚盈眶。 第四代:黃蜀芹、謝飛、滕文驥

⑹ 中國電影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的簡介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當他們一旦作為一個群體的力量出現時,盡管人數不多,卻給中國影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波。
中國電影發展至今,無論是文化的角度還是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看,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格局,逐漸走向成熟,並向著國際化的軌道駛進,在國際影壇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同時還出現了繼第五代導演後的又一個「新生代」——第六代導演。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出生於60年代、80年代以後在藝術院校畢業、90年代中後期以來為影壇所注目的創作群體。這一批導演,在出道時就有自己的創作理念,其創作也體現出與第五代導演相區別的特點。90年代以來,他們的作品又體現出創作轉型的特徵。將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加以研究,有助於把握其創作特點與把握中國電影的發展走向。近兩年,又有一批畢業於藝術院校的新導演加入這一群體之中,我們不妨把他們稱為「後六代」導演。從大的范圍看,他們並未形成與第六代導演明顯相異的共同特點,即未形成影壇第七代,因此,仍可將他們歸入第六代導演行列。

第五代導演豐富而廣闊的生活閱歷,無疑成為其鮮明藝術風格得以形成的豐厚底蘊,也成為了其終生取之不盡的精神富礦。其對生活廣度的體認,對於生活艱辛的感受,對於苦難的認同,皆具有非常的經驗。而第六代導演則與第五代導演有著迥然相異的人生經歷,他們成長於經濟復甦的開放時代,盡管他們沒有了第五代豐富的生活閱歷,然而其對生命的體驗卻大為深刻。因此,在對電影藝術創作的理解上也有各自的獨到見解,並形成自己的電影藝術創作特色。
而第六代的理論背景非常復雜。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正是國外各種理論思潮在中國大陸走馬燈似的風行之時:人道主義、存在主義、女權主義、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精神分析理論、符號學理論……各種理論對這一代人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接觸了巴贊的長鏡頭理論、胡塞爾的現象學等理論。因此,在他們的作品當中,這些理論廣泛的運用便形成了他們獨特創作的特色。打破了傳統的電影形式;打碎故事的敘述性;割裂劇情的連貫性;甚至肢解了音效和構圖。
其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紀實性:賈樟柯曾經說過:「我是比較偏愛紀實美學,這不是說我們這個時代只能用紀實的方法才能表現,也不是說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只能用紀實才能表達。我一直覺得紀實是最貼近電影本體的方法,透過紀實的方法能夠看到真正的電影之美。所謂電影之美就是電影本體透露出來的美感,就好像繪畫要研究材料一樣,電影這種材料最有特點的就是紀實性,巴贊、克拉考爾幾十年前就這樣說過,但是具體到每一位導演,需要一個選擇的過程,而我選擇了紀實。」如影片《小武》,賈樟柯將一段冰冷的現實塞進膠片盒,該段現實圖景是社會底層中國人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他記錄了歷史。
二、聲音的現場錄制:熱辣辣混沌沌未經任何修飾的污濁音響,使故事真正的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來了,都是我們熟悉的聲音。
三、長鏡頭的應用:《小武》的創舉之一是長鏡頭的應用突破了中國電影的歷史紀錄,「宿舍談情」、「澡堂唱歌」、「炕頭對話」、「街頭圍觀」等幾組長鏡頭,證實了這樣一條真理:沒有什麼能比生活本身更有戲劇性更具感染力,什麼挖掘提煉什麼合理剪裁什麼場面調度,都是騙人的東西!現實主義不需要這個!
四、非職業演員使用:為什麼非職業演員做得很好?因為他們演的是自己,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用去「演」,從而一點一滴地透露著底層人民的生存困況。
第六代導演年輕有為,他們有的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影壇的中堅力量,因此我們期待他們能夠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我想,如果沒有自由的意志、批判的勇氣、創新的精神,也就沒有現在的第六代「青年導演」。

⑺ 我國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分別指誰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影
解析: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 *** 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當他們一旦作為一個群體的力量出現時,盡管人數不多,卻給中國影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波。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

在「第五代導演」這一群體中,還涌現了其他一些優秀人才,如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周曉文、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關於「第六代」最原始的界定,其實僅僅是指北京電影學院85班——王小帥、婁燁、路學長、胡雪楊、張元、劉叢升冰鑒、唐大年(包括87班的管虎、李欣)這個群體,隨後這個群體又匯入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張揚、施潤玖和金琛等人,甚至當後來電影學院93級的賈樟柯崛起,我們都能夠非常明確地稱之為「第六代」。但時至今日,「第六代」這個約定俗成的概念早已無法涵蓋「第五代」之後國內的電影創作群體,這個群體正在變得越來越龐大,越來越難以統一界定。

中國電影進入1990年代以後,電影作為大眾文化消費品的性質重新回到對其存在的主要訴求上,這種訴求使得「第六代」或者「新生代」電影人中的個人言說和對電影語言的關心被放置在一個邊緣化的地帶,他們的生存比他們的前輩中國電影人更為艱難。

新生代電影的出現促使真正討論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的「人的狀況」,以及將1950年代以後世界藝術電影創作領域全面旁友的「現代化語言」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結合起來。在1985年第五代電影人黃建新在其《黑炮事件》中明顯呈現現代電影語匯的影響(主要是安東尼奧尼的電影語言的主觀色彩使用的表層技法),被轉化到一個並非現代性的人的窘況討論中,這種對現代電影語言誕生的深層背景的隔膜使得中國電影語言的引進和消化工作,被拖延到1995年的《巫山雲雨》(章明)和《民警故事》(寧瀛)這種真正成為具有標志的作品中去。

新生代導演中關於個人成長的討論重心,給中國電影的創作獲得了一次將電影創作和個人生命體的表達高度結合的契機,但是由於主流文化傾向和個人表達的呈現水平等多種原因,使得這些作品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但是其中一些作品依然值得關注。例如,《冬春的日子》(王小帥)、《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長大成人》(陸學長)、《小武》(賈樟柯)。而更多的新導演的涌現,已經依賴於其自身對文化消費時尚的敏銳程度了。

從誕生之初,第六代就面臨著第五代不曾遭受的巨大壓力,這些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主流意識形態和嚴峻的市場。因此,第六代一出生遭遇的就是一次空前的經濟與文化合圍,為了保證創作並堅持自我,他們被迫轉入「地下」,然而他們被動進入的卻並非一個絕對自由的創作空間,相反,那幾乎是一個漫長的、惡性循環的陷阱。此外,第六代的誕生,還是華語電影傳統和西方電影傳統雙重影響的產物,第五代給第滲啟老六代造成的精神壓力,也進一步激發了第六代自身的內在焦慮,這迫使他們主動地向西方現代和後現代電影中汲取營養。

第六代致命的缺陷是創作脫離市場。在漫長的、另闢蹊徑的地下生涯中,他們也走了太多彎路,這導致他們普遍缺乏對市場的基本判斷。去年,婁燁獲得了一次難得的機會,但[紫蝴蝶]卻恰恰暴露了第六代在面對市場時可能暴露的全部缺陷。第六代內在的缺陷是「偽個性」,也就是創作思想在所謂「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表象徘徊,對當下的關注也僅僅停留在邊緣。嚴格意義上講,第六代的歷史觀是缺席的,甚至虛構性也是缺席的,第六代大都習慣於主題先行(甚至是形式感先行),而缺少真正豐滿的故事。

現在,有一種廣泛的誤解是,一個導演從「地下」走到「地上」,就一定立刻會像金子見到太陽一樣閃閃發光。但事實上,一個導演在地下無法解決的問題,並不能因為他浮出水面就迎刃而解。

另一種廣泛的誤解是,2004年將是第六代全面突圍的一年,那些在「地下」受到廣泛認同的導演,一旦返回「地上」就一定會迅速征服市場。比如賈樟柯。他的電影創作確實起點很高,但他的電影並不具有商業性,《小武》或《站台》這樣的電影必然難以獲得票房。因此,不要因為媒體的炒作,而強迫一個導演進行違背自己的電影創作初衷的市場化努力。第六代剛剛浮出水面,這個時候他們恰恰更需要寬松的輿論環境,合理的市場定位和發行方充滿智慧與遠見的鼎立支持。

閱讀全文

與電影導演八十年代先有第五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ctv6的法國電影羅浮宮謎案 瀏覽:786
大成本電影網站網址 瀏覽:329
周星馳走路帶風是什麼電影 瀏覽:761
電視劇劉德華電影大全 瀏覽:952
中國老動畫片視頻大全電影大全集 瀏覽:465
李麗珍大傻合作電影 瀏覽:258
我想下電影應該在哪個網站 瀏覽:636
巴啦啦小魔仙大電影之魔箭公主 瀏覽:895
電影小花男主角犧牲沒 瀏覽:248
漠北七雄狼王完整電影 瀏覽:207
發財日記為什麼沒去電影院 瀏覽:57
電影萬能鑰匙結局悲慘 瀏覽:686
背景音樂看電影 瀏覽:894
電影奇跡的音樂 瀏覽:143
全國電影院線排名 瀏覽:316
dp所有電影大全 瀏覽:577
2017韓國愛情電影大全 瀏覽:972
漢娜電影結局是什麼 瀏覽:709
法國電影臘豹行動 瀏覽:168
馬上要播放最火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