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女演員

電影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女演員

發布時間:2023-11-03 13:46:50

① 陶玉玲面對苦痛的人生:喪女之痛、三次患癌,88歲也玩微信

陶玉玲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憑借《柳堡的故事》(1958)和《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中的兩個具有淳樸、善良、憨厚的女性人物,並且把這兩個典型的中國婦女美好的精神世界和濃郁的鄉士氣息呈現在銀幕上,堪稱中國婦女的典型。

最初她在故事片《柳堡的故事》中,她扮演聰慧、俊美而又多情的二妹子。

她那質朴、細膩的表演,贏得了人們的普遍贊賞和喜愛。

接著,她在銀幕上又塑造了許多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物,如《江山多嬌》(1959)中純真、上進的農村姑娘鳳兒,《英雄島》(1959)中年輕活潑、勤快善良的女教師洪秀江,《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文靜、賢惠、朴實進步的支前模範春妮等。

至今在我國銀幕上出現的諸多農村婦女形象中,還很少有像陶玉玲所飾演的形象那樣成功的,不過這裡面也有導演王蘋(1916-1990)的功勞,把王蘋放到現在,絕對是拍偶像劇的高手。

【同意考大學,分配到前線話劇團】

陶玉玲1934年10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從小聰明伶俐,喜歡文藝,能歌善舞。

在她14歲的時候,解放軍解放了她的家鄉一一江蘇鎮江,她和老鄉們敲鑼打鼓歡迎肩槍荷彈的解放軍的同時,也歡迎來背著道具的文工團演員們。

後來,她看了文工團演出的《白毛女》和《血相仇》,她被戲中人物的命運和遭退感動得落了淚。

在她感動之餘,也很希望自己能穿上軍裝,在檯子上跳舞、演戲、歌唱……

這天,文工團到學校招生。她把這喜訊告訴家人,可是,得到的只是陰沉的臉和不可違抗的搖頭。

不久,華東軍政大學來招生,家裡人同意她去報名。她被錄取了。

每天出操,上課,唱歌,坐在背包上聽陳毅校長做報告,十幾個人圍著一盆菜蹲在地上吃……她仍然是一名文娛活動積極分子,搞宣傳,跳毛巾舞,她都一馬當先。

軍政大學分科,成立文藝系,她被分配到文藝系戲劇隊當學員。

在學習期間,她在表演、形體、台詞、聲樂等方面,受到了全面的訓練。

光陰荏苒,轉眼間學習結業了。

她又被分配到華東軍區文藝幹部訓練班當輔導員。

這可是個難題,訓練班的學員都是連以上幹部,她這個小姑娘怎麼輔導人家?她硬著頭皮接受了任務。

之後,她又被分配到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即後來的南京軍區)當演員。

【到連隊生活,在劇壇初露鋒芒】

陶玉玲在藝術劇院里,開始是為演出配效果。

對這個工作,別人感到乏味,而她卻興致很濃!每天,她可在幕邊看同事們演出,有時一連能看上好幾場。

劇院負責人為了更好地培養她,讓她到連隊去體驗生活,她愉快地到山東的一個連隊去做文化教員。

白天,她教戰士們學文化,學唱歌,學跳舞,晚上,到一位貧農老大娘家裡去住。

夜間,她還要像戰士一樣去放哨。

半年多的連隊生活,為她以後的藝術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她從連隊回到劇院,不久,參加《東海最前線》的排演,而且演戲中的主角楊賽英。這是她第一次演大戲。

在南京演出幾場後,她就被調到北京,准備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們做匯報演出。

可是,在對節目預審時,部隊領導批評她的表演「不真實且過於英雄狀」。她難過極了。躲在沒人的地方,偷偷地哭了……

劇院負責人十分理解她的心,多次找她促膝相談,給她講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使她受到啟發。經過幾天的復排後,最終獲得演出資格。

結果,演出效果是令人滿意的。這次演出最終在北京打響了,各種報刊上出現了陶玉玲的名字,《戲劇報》曾把這個戲的劇照作為封面。

這次演出,證明陶玉玲的表演藝術大有長進,朴實自然的風格初見端倪,也使她在劇壇上初露鋒芒。

【九九艷陽天,二妹子成經典】

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在當時可是全軍比較優秀的文藝團體。

多年來,一直堅持為部隊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方針。每年深入基層演出8個月以上。

陶玉玲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劇團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成長著,壯大著。

1955年,前線話劇團的胡石言(1924-2002)寫了一部電影劇本《柳堡的故事》,八一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導演王蘋決定請21歲的話劇演員陶玉玲飾演「二妹子」這一角色。

當時陶玉玲正在東海前線演出,由於化裝時間長,臉完全腫了,一隻眼睛也腫得老高。有人說,導演選了又選,結果選來個「腫眼睛」。

但是王蘋沒有動搖,並且到江蘇拍外景時和她住一間屋。除了幫助她設計角色,在思想和生活上也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

陶玉玲初拍電影就遇到這樣一位導演,使她感到榮幸,她也一直視王蘋為她的老師。

王蘋是一位才華出眾、待人熱忱的導演,她耐心地教她有關電影方面的基本知識,她給她講電影演員怎樣創造角色,啟發她要演出自已的特點,追求自己的藝術魅力。

並領著她走到田間,跟社員一起幹活,和船工學習撐船。

還為她設計了細膩的表達內心矛盾的形體動作,如戴花、打小牛、端水……幫助她分析角色,掌握好人物的分寸。

陶玉玲是一位才思敏銳的演員,她沒有辜負導演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角色創作任務。

「九九艷陽天」的歌聲飄向祖國的所有工廠、田野,二妹子的生動形象深深印在廣大觀眾的心裡。

之後,陶玉玲又應邀到長影拍攝電影《烈火紅心》。該片拍了一半便停了下來。

這期間,王蘋正在拍攝《江山多嬌》一片,她又在這部影片中飾演了農村姑娘鳳兒一角。

由於本單位演出任務繁重,她便只好在通化電影外景地和浙江海防前線話劇演出現場之間頻繁往來。

1959年,她出席了全國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參加了國慶十周年宴會。

宴會上,她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總理。周恩來總理親切地對她說:「你還年輕,受到觀眾的贊揚,不要驕傲,要好好學習。」

【劇團不肯放人,承受喪女之痛】

這時的八一廠想把陶玉玲調入廠里,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卻不肯放人。

陶玉玲聽從團里的安排,將下部隊演出當作第一要務。當時好幾個電影廠找陶玉玲拍電影,都被她不得不推掉了。

另外,當時陶玉玲剛和團里的黃國林於1958年年底結婚。

1931年出生於江西吉安一個書香門第的黃國林,14歲就參了軍,成為部隊文工團的一名歌劇和話劇演員。1955年,黃國林調入南京前線話劇團。

在團里,兩人初次見面,黃國林就被陶玉玲甜甜的笑容吸引了,陶玉玲也在之後的相處中,對這個踏實能幹,無論領導交代什麼任務,總能完成得很好的小夥子產生了好感。

在那個人人都很羞澀的年代,是黃國林的老班長幫他們戳破了那層窗戶紙。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之後,兩人才最終走到了一起。

婚後生下個女兒,由於同是前線話劇團的演員,兩人經常要下部隊演出。他兩不在的時候就交給家人看護。

有一天,八個月大的女兒出現了嚴重的感染症狀,家人們將她送到醫院,病情發展非常快,醫生對此也束手無策。

等陶玉玲趕到醫院時,孩子已經不幸夭折。悲痛欲絕的陶玉玲陷入傷痛,如果不是丈夫黃國林的撫慰,她不知自己要怎樣熬過那些慘淡的日子。

失去大女兒後,他們又有了兩個女兒。陶玉玲曾說:「最幸運的事就是遇見了黃國林,最幸福的事就是嫁給了他。」

【脫下軍裝,到晶體管廠當工人】

1962年,南京前線話劇團以上海警備區「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事跡為題材,排演了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先後在南京、上海演出,引發轟動。

陶玉玲飾演的質朴善良、深明大義的農村婦女春妮,雖然戲份不多,卻令人眼前一亮。

後來,前線話劇團演出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轟動了北京,不但群眾熱烈歡迎,就連毛主席、朱總司令等中央領導都觀看了演出,並和演員們一起照了像。

周總理先後看了7次,還曾親自到後台對道具和服裝提出修改意見,鄧大姐也囑咐飾演春妮的陶玉玲,不要緊張,把話說清楚。這個劇在北京演了三個月,盛況空前。

1964年,周總理指示,要將這部話劇搬上銀幕,一句台詞不改,一位演員不換。

導演則是王蘋和葛鑫(1917-2000),影片中女主角春妮的角色,自然由陶玉玲出演。

影片開拍前,毛主席接見了陶玉玲等人,表示了殷切的期望。

影片上映後,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反響。陶玉玲的表演更為細膩、真實,感人,塑造了令觀眾銘記不忘的藝術形象。

當她正想在銀幕上多拍些電影的時候,由於環境的突然變化,無情的風暴自然也席捲到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

陶玉玲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她不得不脫下了穿了20年的軍裝。

由於她愛人黃國林被調到南通一個國營農場,她便到南通晶體管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

當她的領章和帽徽被扒掉時,她的心如同被撕裂般的難過。

在工廠,她雖只當個預備工,工資降到34元,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女兒,生活相當艱苦,但是她看到普通工人們不求名利地位,天天為國家創造財富,內心十分感動。

由於她工作積極,待人誠懇,工人們都非常愛和這位被打倒的「電影明星」在一起。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72年,她調到市文工團任副團長,參加排演話劇《常青草》,在南京、蘇州、常州、揚州等地演出時,因為她在劇中擔任主要角色,成千上百觀眾排長隊購票爭相觀看。

在市文工團期間,她既是領導,又是演員,演出裝拆合時,她拉板車、扛燈箱,從不叫一聲苦,一有空,還到食堂幫廚師洗菜、淘米,還常常挎著大籃子到燒餅店給小學員們買早點……

【終生的遺憾,未見最後一面】

1975年,她有機會來到北京。一到北京,她就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長信,把幾年來的生活情況報告給周總理,並問候他身體 健康 。她當時住在北京電影製片廠。

一天,周總理的秘書打來了電話,說讓陶玉玲上午10點去中南海,總理接見她。不巧,她到中關村姐姐家去了。接電話人追到她姐姐家,她又到和平里妹妹家去了。11點多,她才返回北影廠。

當她得知錯過了約定的時間,急得哭了起來!

中午,總理秘書又打來電話,讓陶玉玲下午4點去中南海。她捧著電話記錄,激動得熱淚順著面頰流下來了!……下午3點,陶玉玲便趕到中南海西北門。她依在一棵小樹旁,靜靜地等待著。

3點45分了,她走到大門口,見黑板上寫著,4點,陶玉玲進;她走到第二個門,見黑板上寫著:4點,陶玉玲進。

她往裡走著,心砰砰地跳著,想到馬上就要見到敬愛的總理了,她幾乎是小跑起來……

突然,一輛小車迎面開來,她心裡抖地一顫:別是總理出去呀!車上可別是總理呀……車到跟前了,減速了,呵,果然是總理,總理向她招招手,點點頭,車又開走了。

她見到了鄧大姐,鄧大姐說:總理接見外賓去了,並轉告了總理留下的話。總理說,要安心工作,要與工人、農民打成一片。只要為人民服務,就有光輝燦爛的前程。

她向鄧大姐匯報了自己的工作情況,談了一個小時,才走出中南海。

她漫無目標地在街上走著,一路回想著去中南海的情景,深悔上午不該外出,剛才不該在門外等著。想不到總理在車上向她招手,向她點頭,競是最後一面。

【三次患癌,88歲也玩微信】

1978年,陶玉玲正式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演員,愛人黃國林則調到總政文化部。此時的她已經44歲,整整14年時間里,陶玉玲都沒有再登上大銀幕。

她早已錯過了對於一個女演員來說最好的時光。而八一廠大多拍攝軍事題材影片,女性角色本就不多,留給陶玉玲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她還是先後在《二泉映月》(1979)、《三個失蹤的人》(1980)和《奸細》(1980)中扮演了幾個角色。

雖然這幾個角色在影片中的分量並不重,但她認真演好每一個鏡頭,創作態度嚴肅,一絲不苟。

在《奸細》中,她飾演一個以服裝店女老闆為身分的我黨地下交通站站長楊慧芳,為了創造好角色,地到北京紅都服裝店體驗生活,了解服裝工人,學習和掌握他們的形體動作,因而,為刻劃人物准備了條件。

接著,她開始在《如意》(1982)、《遠離戰爭年代》(1987)、《炮兵少校》(1993)等影片中,塑造了眾多母親的形象。

就在她心懷感恩努力拍戲的時候,命運的打擊再一次降臨。

1993年,60歲的陶玉玲正在為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做准備,由於長期牙痛,她在進組前去了醫院,結果檢查出口腔上齶有惡性腫瘤,必須做手術。

醫生的治療方案是從面部動刀切除腫瘤,視表演藝術為生命的她無法接受這個手術方案,醫生最終採取了從口腔進入切除腫瘤的手術,換了人造上齶。

術後40多個日日夜夜,陶玉玲度過了煉獄般的生活,沒法張嘴說話,也不能吃飯,只能靠輸液維持營養。全身疼痛,傷口更是像刀刮一樣痛,腦子里像爆炸一樣嗡嗡作響,汗水濕透了衣服。

之後她又遭遇了第2次、第3次癌症,換成別人可能早嚇死了,她均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病魔。

一次是在體檢中查出肺癌,不得不將肺葉切除。2013年,她又「再次中獎」,患上了基底細胞癌。

就在她積極抗癌的時候,愛人黃國林也患上了結腸癌。

他們夫妻倆以豁達樂觀的心態互相扶持,互相鼓勵,成為一對堅強的抗癌夫妻,控制住了病情。黃國林活到2017年,享年86歲。

如今88歲的陶玉玲也已經抗癌20多年了,但她仍然活躍在大銀幕和小熒屏前,她與時俱進,接受新鮮事物,還學會了玩微信。

② 他們在老電影中演的角色家喻戶曉,卻一生只演一部電影,令人遺憾-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電影界,不乏主演、參演過數十部乃至上百部電影的老演員,但也不可否認,有許多人一生卻只演過一部電影。其中,許多人是匆匆過客,出演的角色並不知名,但另有一些人所飾演的角色則十分經典,幾乎家喻戶曉,韓英、王蘭、江姐、嘎子、阿米爾、古蘭丹姆等,均屬此類。

那麼,你了解多少位此類演員呢?借這個機會,咱們不妨介紹10位,並簡要分析一下他們只演一部電影的主要原因。

《洪湖赤衛隊》中,王玉珍飾演韓英。作為當年湖北地方實驗歌劇團的演員,王玉珍在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中成功飾演了女主人公韓英,自此紅遍長城內外。從那時起,王玉珍成了「韓英」的代名詞。後來,由於丈夫在北京工作,王玉珍調到中國音樂學院,成了一名大學教師。

《嘩蘆上甘嶺》中,劉玉茹飾演王蘭。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剛剛從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畢業的劉玉茹被導演選中,出演了電影《上甘嶺》中的衛生員王蘭。此後,她成為哈爾濱話劇院的演員。雖然劉玉茹一生只拍過《上甘嶺》這一部電影,但影片中那首洋溢著愛國激情的《我的祖國》是由戲中的她「演唱」的。

《江姐》中,楊維忠扮演江姐。《江姐》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1978年上映的一部舞台歌劇藝術電影。由於是歌唱家,拍完《江姐》後,楊維忠再未參拍電影。

《小兵張嘎》中,安吉斯飾演嘎子。老電影《小兵張嘎》堪稱新中國兒童影片的一座里程碑。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老同志,總不會忘記電影中那個「嘎」勁兒十足的張嘎子。這一角色,由安吉斯飾演。雖說後來該部作品多次拍攝成影視劇,但實事求是地說,安吉斯這版「嘎子」最為經典,最令人難忘。

《冰山上的來客》中,阿不都力米提飾演阿米爾。說起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大家一定不會忘記男主角阿米爾,他的飾演者名叫阿不都力米提。電影上映後,迅速紅遍大江南北,阿不都力米提也一夜成名。只不過,2013年5月7日,「阿米爾」因患前列腺癌在烏魯木齊去世,享年74歲。

《枯木逢春》中,徐志驊飾演方冬哥。電影《枯木逢春》的男主角是方冬哥,由上海交通大學男學生徐志驊飾演。當年,《枯木逢春》的演員大多都定下來了,唯有男女一號還沒最後確定。在上海市一次大學生文藝匯演中,副導演錢千里發現了徐志驊與尤嘉。但參拍了這一部電影後,他徹底離開了電影圈。

《冰上姐妹》中,於中敬滲轎飾演於麗萍。在過去的老電影中,真正講述冰雪運動的電影並不多見,《冰上姐妹》則是電影史上較早反映冰上 體育 事業的一部影片。電影中,於中敬飾演了速滑初學者、中學生於麗萍。但遺憾的是,於中敬後來進入哈爾濱話劇團,再未參演電影。

《沙鷗》中,常珊珊飾演沙鷗。這部電影的女一號沙鷗由郎平好友、北京女子排球隊的隊員常珊珊飾演。其實,在當年,很多 體育 類電影起用的都是運動員,這樣的好處,是表演質朴自然,生動真切。但拍完這部電影後,常珊珊激流勇退,再未參拍電影。

《永不消逝的電叢蘆肆波》中,陸麗珠飾演柳尼娜。當年,作為一名話劇演員,陸麗珠並不想演女特務這一反角,但在導演的耐心開導下,她答應了下來。電影上映後引起轟動,陸麗珠也讓人們熟知。只不過,一生只演一部電影,總是讓人覺得可惜。

《霓虹燈下的哨兵》中,姜曼璞飾演曲曼麗。《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所有演員,幾乎都是前線話劇團的演員。由於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故事,所以上映後在國內掀起觀影熱潮,姜曼璞飾演的女特務曲曼麗也讓人耳目一新。

那麼,為什麼上述扮演者只參演了一部電影就「息影」了呢?這個,恐怕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許多人雖是演員,但主業卻不是電影,而是話劇、歌劇之類演員,如劉玉茹、於中敬、陸麗珠、姜曼璞、王玉珍、楊維忠等都是。

二是身體原因,如王玉珍,後來因患病嗓子受到損傷,不得不含淚告別歌唱舞台。

三是受牽連,如劉玉茹丈夫關守中被打成「右派」,她也隨同被安排到農村勞動,長期在惡劣環境下勞作,患上了嚴重的脈管炎,再後來,錯過了一個演員登上大銀幕的最佳年齡。陸麗珠則是「出身有問題」。

三是本身就不是演員,如常珊珊是排球運動員、阿不都力米提是排球隊員、徐志驊是學生,畢業後投身到了國防工業建設中。

感謝上述經典角色飾演者!你們所塑造的角色不朽!

③ 陸錦娟的演藝經歷

1941年,入陶葉劇團學戲,不久因病離開。之後,陸錦娟執意學戲,雖遭其父棍棒加身的阻止仍堅持要求學戲,後在母親的支持下,於1947年入上海金龍女子越劇團(科班)習藝,曾用藝名陸金娟,工小生,拜師裘鳳山。出科後,在某次掛牌寫名時,被寫成陸錦娟,此後一直沿用此名。
金龍女子越劇團為女子越劇科班,在滬成立於1947年。創辦人張耀金,地點在露香園路開明裡。第一批招收少年女徒14人,藝名均冠以「金」字,例如學花旦的張金花、張金英,學小生的陸金娟、沈金卿、徐金春,學老生的王金萍,學小丑的洪金哈,學老旦的周金玉等。學徒進班要簽「關書」,言明學戲3年,再幫師半年,生死不管,初學半年內飯費自理。教戲師傅有男班藝人裘鳳山,教上台引子、坐台白、賦子等文戲基本功,並請京劇師傅教武功,進行擱腿、下腰等基訓。半年後上台演出,請來客師唱主角,學徒做配角、跑龍套。科班跑碼頭至杭州時,又招收了張金月(花旦)等一批學徒。1949年夏,科班從崑山演到杭州時,部分年歲較大的學員離班而去,部分年歲較小的學徒仍隨班回上海,在福安游樂場等場所演出,直至1950年學徒期滿科班散夥。
陸錦娟進入金龍科班,3個月後就開始登台,半年不到就已經嶄露頭角,很得師傅的贊賞。此後,與科班協商一致,陸錦娟提前出科。
1949年,陸錦娟參加越劇姐妹班,任頭肩小生。演出劇目都是連台本戲,劇目有:《盤妻索妻》、《盤夫索夫》、《孟麗君》、《碧玉簪》、《借紅燈》、《唐伯虎點秋香》等,均為越劇男班師傅裘鳳山所授,先在明星,國泰劇場演出。之後又先後在合作越劇團、光明越劇團、合眾越劇團、天明越劇團等劇團演出。在合作越劇團參演《武則天》、《龍鳳花燭》等戲。在光明越藝社參演《龍虎寨》、《金玉鑒》、《一往情深》、《生死戀》、《得意緣》等戲。在合眾越劇團參演《富貴之家》、《碧血芳草》(即《棠棣之花》)、《河神》等戲。
1953年4月19日起,上海店員俱樂部配合宣傳婚姻法運動,邀請余彩琴、陸錦娟領導的天明越藝社,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陸錦娟飾演後梁山伯,自四月十九日起至五月十日為止,每天演出夜場,時間七時卅分,星期日加演日場,時間三時正,票價為一千五百元。 陸錦娟因扮相俊秀、台風高雅、唱腔優美而在演出過程中嶄露頭角,遂組建飛鳴越劇團(在當時屬於中型越劇團),任團長。1953年8月13日,陸錦娟率飛鳴越劇團在蘇州市新藝劇院掛牌公演,第一個打炮戲為《牛郎織女》。8月26日,飛鳴越劇團於蘇州新藝劇院演出《薛丁山與樊梨花》(後改名為《三請樊梨花》)。 此為飛鳴第2個戲。總共在蘇州演出十八天,由陸錦娟、筱蘭芳、沈愛蓮主演。
1954年8月1日、2日兩天,解放、上藝、新光等三家國營劇場由安徽話劇團、雲華越劇團、飛鳴越劇團演出話劇「春風吹到諾敏河」,越劇《花木蘭》、《綵樓記》等戲劇,對解放軍進行慰問。其中《綵樓記》由陸錦娟主演。
1954年至1955年間,晨光、光明越劇團先後解散,部分主要演員加盟「飛鳴」。當時陸錦娟所在飛鳴越劇團中掛牌的主要演員有:小生陸錦娟,花旦李蓉芳,老生沈愛蓮、胡鳳英,小丑何笑笑,大花臉呂勝奎等。主要業務人員有編劇盛燮、李惠康、肖維璋、陳芎,導演袁浩,作曲潘祖德(偉異),舞美設計陳必華,技導葉琴芳、孫江林等。全團在編47人。
1955年春節期間,杭州市開展了一次演好戲運動,飛鳴越劇團在杭州參加演出了《荔枝換絳桃》一劇,陸錦娟主演。
1955年7至8月,長江滬劇團、少壯越劇團、愛華滬劇團、飛鳴越劇團、黃桂秋京劇隊等,在各區文化宮、工人俱樂部巡迴演出,劇目為滬劇《海濱激戰》、《喜期》;越劇《四進士》、《天仙配》、《荔枝換絳桃》;京劇《三擊掌》、《春秋配》等。其中陸錦娟主演《天仙配》、《荔枝換絳桃》。
1955年8月15日,飛鳴越劇團由陸錦娟、李蓉芳領銜,在文化宮演出(為該處的首次演出)。
1955年9月16日,飛鳴越劇團由陸錦娟、李蓉芳領銜,滬東俱樂部演出(為該處的首次演出)。
1956年1月,在全國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飛鳴越劇團成為了國營劇團,但自負盈虧。
1956年,飛鳴越劇團排演《紅與黑》,由陸錦娟領銜主演,此劇取材於法國作家斯湯達的同名文學名著,陸錦娟飾演劇中人陳中(即小說中的於連),李蓉芳飾市長夫人。潘祖德任該劇唱腔助理。
1956年12月至1957年1月,飛鳴越劇團至蘇州演出,其中1957年1月1日至5日,上演《凄涼遼宮月》,6日至13日上演《三難新郎》,15日至20日上演《孟姜女》,均由陸錦娟領銜主演。
此後,飛鳴越劇團相繼上演《雙珠鳳》、《團圓恨》、《風雨旗》、《鮫綃淚》(由南薇導演此劇)等戲,由陸錦娟領銜主演。
1957年,該劇團男班老藝人陳芎據姚水娟演出本整理改編《啼笑因緣》,將之壓縮成單本,4月,由飛鳴越劇團於解放劇場演出該劇。此劇中,李蓉芳飾沈鳳喜、陸錦娟飾樊家樹。陸錦娟在該劇中表現極為精彩,此劇也因此而轟動一時。
1957年,陸錦娟參加農工民主黨。
1957年11月,去外埠巡迴演出離滬已半年的飛鳴越劇團從長沙遠地來信了解上海的文化學習情況,並在蕪湖也自發地進行了一次測驗。其中在長沙上演《雙獅圖》、《凄涼遼宮月》等劇目,均由陸錦娟主演。
1958年春節,飛鳴越劇團由陸錦娟領銜在解放劇場上演《鬧地府》。
1958年1月14日,上海市文化局宣布將現有新國營劇團、民辦公助劇團和民間職業劇團劃歸各區文化局(科)領導和管理的決定,陸錦娟所在之飛鳴越劇團被劃歸為虹口區管理。是年春,全國整風運動開始,至年底,飛鳴成為除上海越劇院外留存下來的11個越劇團之一。該年,飛鳴越劇團演出了《台灣來的女客》。 陸錦娟在此劇中飾演反派角色。
1958年4月,飛鳴越劇團的主要演員何笑笑、沈愛蓮、李蓉芳、呂勝奎、陸錦娟、周素芳等,為了對青年演員表演藝術進行現場指導,每星期四、六的日場在解放劇場青年組演出《沉香扇》一劇中配演龍套角色。
1958年3至4月間,飛鳴越劇團再次上演《紅與黑》,由陸錦娟領銜主演。
1958年4月,解放劇場和飛鳴越劇團,為了照顧有幼年子女的家庭婦女看戲,今後在每逢星期三上午九時,開辟「婦幼專場」,第一次演出為16日,劇目是《綠牡丹》,由陸錦娟主演。
1958年5月前後,飛鳴越劇團在解放劇場由陸錦娟領銜主演《日出》。
1958年5至6月間,飛鳴越劇團上演《十七年沉冤大白》,胡玉英扮演主角,陸錦娟在劇內飾演警察隊長,並專程邀請虹口區公安局警察同志教習學習槍械相關動作,此戲得到了公安部門經手辦案的同志和生活實事中的當事人的支持助力,演出非常成功。
1958年6月8日,飛鳴越劇團主要演員,包括陸錦娟在內,在虹口公園參加上海舉行的宣傳總路線的活動,進行了表演。
1958年12月14日,飛鳴越劇團於人民大舞台演出《折紅梅》(即紅梅閣),由陸錦娟主演。
1959年春,飛鳴越劇團編寫了古裝劇《智審泥神》參加上海市文化局舉辦的上海市戲劇、戲曲會演,受到好評。該劇由盛燮編劇,鄭傳鑒導演,胡鳳英、沈愛蓮、李蓉芳、陸錦娟主演。當年5月,飛鳴越劇團被評為上海市文教系統先進集體,以陸錦娟為首的劇團演員組被評為市三八紅旗集體。
飛鳴越劇團從1956年起一直在浙江省各地巡迴演出,1959年他們改變了路線,於十一、十二兩個月去滬寧線,南京蘇州等地演出,劇目有《智審泥神》,《鄭成功》等,其中《鄭成功》由陸錦娟領銜主演。
1959年8月,為慶祝建國10周年,飛鳴、青年、出新、青山等越劇團分別演出《智審泥神》、《團圓之後》(即團圓恨)、《紅霞》和《神燈》。其中陸錦娟主演《團圓之後》,參演《智審泥神》。
1960年10月,國慶期間,飛鳴越劇團演出的歷史劇《卧薪嘗膽》,宣傳春秋戰國時代越國人民發憤圖強、反抗吳國侵略的故事,陸錦娟飾演勾踐。
1960年,飛鳴越劇團上演《靈堂成親》,由盛燮編導,陸錦娟領銜主演。
1961年春節,飛鳴越劇團於上海大世界游樂場演出《牆頭馬上》。 此為七幕十場傳統劇,陸錦娟飾裴少俊,轟動一時。後被多次演出,精心打磨,成為陸錦娟演出的主要劇目之一,有崑曲團前去觀摩學習,對陸錦娟飾演的裴少俊作出了較高的評價。
1961年6月,飛鳴越劇團上演《牆頭馬上》,由陸錦娟領銜主演。
1961年8月,飛鳴越劇團再次上演古裝戲《靈堂成親》,陸錦娟飾姜斌,朱依萍飾鳳姑。演出很受觀眾歡迎,在1962年春亦曾演出過,並有不少年輕觀眾寫信給陸錦娟,有讀者來信說「你向鳳姑小姐只用眼珠這么一轉,鳳姑小姐就領會你的求愛的動機了,立刻以落帕為名,贈帕為實地一笑而去......你眼神里的戲文,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覺暗暗敬佩你的藝術才華」。
1961年秋冬期間,飛鳴越劇團演出於嵊泗列島東海戲院,劇目有《靈堂成親》、《牆頭馬上》、《三請樊梨花》(此為飛鳴越劇團主要演出劇目,有多張戲單存世)等,均由陸錦娟主演,除在菜園演出外,還到馬關等地巡迴演出,每次演出,座票都銷售一空,還要賣出很多「站票」,來滿足觀眾需求。
1962年春節,飛鳴越劇團在東山戲院再度演出《啼笑因緣》。由李惠康重新編劇,戲從樊家樹方面切入,以沈鳳喜的人世遭遇作陪襯,著重描寫樊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及其失落,突出黑暗社會和反動統治對美好事物的摧殘。導演袁浩,作曲潘偉異,舞美設計陳必華,陸錦娟飾演樊家樹。該劇在上海麗都(後改貴州)、解放、群眾、光華等劇場演出,滿座4個多月,極為轟動。
1962年10月國慶期間,飛鳴越劇團主要演員演出精彩劇目,並於上海大世界游樂場再次上演《靈堂成親》。
1962年11月,上海劇團送戲下鄉,飛鳴越劇團前往崇明縣廟鎮、堡鎮等地,著名演員陸錦娟參加了演出。
1962年12月21日,飛鳴越劇團開始在紅都戲院上演根據吳趼人同名小說改編的新戲《恨海》(此戲由陸錦花最早演出)。 陸錦娟飾男主角陳伯和,因其成功塑造男主角而被認為削弱了對封建主義揭發批判,故而被批評。此劇於1963年,1964年分別多次上演,均由陸錦娟領銜演出。
1962年,盛燮根據電影《摩雅傣》改編越劇《琵琶鬼》,又名《摩雅傣》,由陸錦娟領銜演出。
1963年春節,飛鳴越劇團在東山戲院再次演出《啼笑因緣》,由陸錦娟領銜主演,深受觀眾歡迎。
1963年夏,飛鳴越劇團上演《雷鋒》,並送戲下鄉,由陸錦娟飾演雷鋒,因其生動形象地塑造了雷鋒各時期的形象而受到觀眾好評。
1963年4月16日起,越劇界陸續上演現代劇,其中飛鳴越劇團演出的是《霓虹燈下的哨兵》。8月間,飛鳴越劇團在麗都劇場上演《霓虹燈下的哨兵》,在這以前,「飛鳴」已先後在三個劇場演過這出。 陸錦娟在該劇中出演主角指導員路華。飛鳴越劇團兩個月來上演《霓虹燈下的哨兵》,收到了不少青少年觀眾的來信。 來信說:「過去我們看的戲,就是《靈堂成親》《攔轎鬧婚》等等,我們所欣賞的就是演員的美貌和文質彬彬的姿態。可是看了你們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我們被南京路上好八連戰士們的共產主義品格感動了。」另一位觀眾也寫道:「你們演得很成功,我想你們一定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的。」飛鳴越劇團還成立了《毛澤東選集》學習小組。
1963年10月28日,飛鳴越劇團於上海群眾劇場上演《年青的一代》。 在上演前,進行了三次認真排練,每次都作了修改提高。 陸錦娟領銜主演,極具感染力,獲得觀眾好評。上演三天,每天客滿,很多街道居民還包了專場來看。 有讀者來信稱:「當你在舞台上讀著血書的時候,我與你一起泣不成聲,流下了眼淚。」
1964年春節,飛鳴越劇團在黃浦劇場上演了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大型現代劇《祝你健康》(又名《千萬不要忘記》)。 由陸錦娟領銜主演。 為該處的首次越劇演出。 2月,在市文化局統一安排下,上海戲劇界組織文化工作隊送戲下鄉。飛鳴越劇團組成了「青浦隊」,去金山、嘉定、寶山、青浦縣的農村,作為期3個月的巡迴演出。7月1日,上海越劇院邀集區縣越劇團,座談自1963年來演出現代劇的情況,准備向市委陳丕顯書記匯報。會議由袁雪芬院長主持,合作、少壯、飛鳴、青山、出新等越劇團的負責人出席座談。
1964年2月2日,飛鳴越劇團由陸錦娟、李蓉芳領銜,在浦東俱樂部演出(為該處的首次越劇演出)。
1964年2月,飛鳴越劇團於上海大世界游樂場再次上演《年青的一代》,陸錦娟飾演區英才主演此劇。
1964年8月,飛鳴越劇團在上海大世界游樂場開始演出《年青的一代》(陸錦娟主演)、《依萊汗》(即《摩雅傣》,陸錦娟主演)、《水晶洞》、《南海長城》(陸錦娟飾演區英才)。 之後10月1日,國慶期間,本市各越劇團均演出現代劇,並在《新民晚報》刊登聯合廣告。
1964年9月,飛鳴越劇團上演革命現代戲《豹子灣戰斗》,陸錦娟在劇中飾演主要角色連長。此劇在排演階段,專門請了當地駐軍前來輔導,請解放軍同志帶領演員於「三伏天」進行訓練,並挨個糾正動作。在市區演過以後,已帶到崇明縣的村鎮去演出。陸錦娟領銜主演,受到了觀眾好評,並有觀眾以此劇為內容投稿至《文匯報》。
1965年2月,春節期間,上海上演的越劇劇目均為現代劇:飛鳴越劇團由陸錦娟領銜主演《八一風暴》。
期間,飛鳴越劇團還上演了《攔轎鬧婚》、《蝶林遇仙記》、《王十朋》(此劇為飛鳴越劇團常演劇目,有多張戲單存世)、《何文秀》,由陸錦娟領銜主演,其中《王十朋》與《何文秀》,均採用了與芳華越劇團不同的劇本,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1965年,飛鳴越劇團於光華劇場演出反映工業戰線上比學趕幫的《山花爛熳》,陸錦娟主演。
1965年7月,飛鳴越劇團上演《南方烈火》,陸錦娟在此劇中擔任重要角色。
1965年11月,飛鳴越劇團在大世界游樂場上演《南方烈火》,由陸錦娟、李蓉芳領銜主演。
1966年1月,上海各界向解放軍取經的慰問團先後滿載歸來,飛鳴越劇團以陸錦娟為首的演員,向戰士學習了刺殺技術後,演出的《瓊花》愈加出色。
1966年3月,飛鳴越劇團上演據同名川劇移植的革命現代劇《嘉陵怒濤》,陸錦娟主演。
1969年1月,各越劇團體在工、軍宣隊領導下,搞斗、批、改。上海越劇院和學館,被集中到交大分部學習。合作、少壯、春泥、青山、出新、東風、飛鳴等區屬越劇團,相繼下放到崇明縣各區五七幹校。
文革時期,飛鳴劇團一度改名為「向陽越劇團」,1971年正式解散。 1979年,虹口越劇團重組,由原「飛鳴」、「東風」越劇團部分人員組成。同年10月,定名為虹口越劇團,李明任團長。陸錦娟為該劇團的主要演員,於1980年初歸隊,在群眾影劇院演出大型神話劇《山河戀》 。
1980年2月16日,虹口越劇團在徐匯劇場演出《山河戀》,劇本由南薇、韓義等改編,導演南薇、鳳鳴,陸錦娟、朱惠芳主演,很受觀眾歡迎。尤其是其《送信》一折,陸設計之動作別具一格,風流而又雅緻,極為動人心魄。
1980年5月,虹口越劇團在上海共舞台演出《盤妻索妻》,陸錦娟飾梁玉書。
「由陸錦娟領銜演出傳統劇《盤妻索妻》,其時僅在共舞台上演日場,居然場場暴滿,連演兩個月上座率不衰,甚至出現通宵排隊購票、每人限購張數的熱潮,其受到觀眾的青睞程度於此可見。」
演出據芳華版本做了不同的處理,並不以尹派藝術規范為標准,而是獨辟蹊徑另有韻味,無論是唱腔中陸錦娟獨有的截然而止清雅別致的特色,還是其穩重硬朗清峻峭拔的演繹風格,均是別具一格,非常精到地刻畫了梁玉書的儒雅、溫存、正義、深情,如其洞房時幾次三番的欲走還留,賞月「猜心事」時別有特色的運籌帷幄,以及對娘子的無比寵溺和越劇中少見的親昵動作,塑造了一位獨具相府公子特色的冷麵柔情梁玉書形象,使原本完美而不太可能在現實中存在的「梁玉書」形象變得如同身旁人般地可親可近,故而有戲迷稱「陸錦娟令梁玉書的形象真實可信」。但因其動作設計,較為當時某些保守人士所反對,並遭到嚴厲批評,後因觀眾歡迎及個別同行之支持而不了了之。
1980年5月底,陸錦娟領銜之《盤妻索妻》在延安劇場連演三十場,後因疲勞過度和飲食不當而致病,請假未果,區文化課副科長令其隨團同去金山,陸錦娟遂抱病演出,歸後又在解放劇場堅持演出。
1980年7月1日,陸錦娟於解放劇場演出《盤妻索妻》,又有戲迷獻花,此前也一直有戲迷向陸錦娟獻花,群眾獻花事件被虹口區文化課副科長認為是不正之風,有人進而附和地提出相當荒謬的建議:要求團長做陸錦娟的工作,讓其向戲迷呼籲不要獻花。
1980年7月11日,陸錦娟因過度疲勞而失音,由備角尹美娣頂替其角色繼續演出,陸隨團壓陣。7月15日,陸錦娟病情好轉,要求演出,但被拒絕,後只允其演後半場。當晚,因劇團事先未與劇場講明陸只演後半場,也未能像原先一樣打出通告,再加演出前打幻燈,在陸錦娟名字上停留時間過長,尹美娣的名字一晃而過,使不少觀眾認為此場為陸錦娟主演,故而在尹美娣出場後,觀眾倍覺受騙而嘩然起鬨,在團長廣播說明情況後,劇場恢復平靜。
之後,陸錦娟被禁演。在戲迷和某些熱心同事支持下,陸錦娟向文匯報求助。文匯報於1980年12月5日頭版刊登《虹口區文化科個別負責人無視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強行剝奪越劇演員陸錦娟演戲權利》一文,並以記者調查附記的形式確證了陸先生文章的真實性。
1980年12月28日,文匯報在「讀者來信」一欄刊登了2封讀者來信,要求有關部門珍惜有藝術才華的演員,正確處理陸錦娟問題。 此後至1983年,未能找到陸錦娟之任何演出信息。
1983年,被閑置在家的陸錦娟受邀至舟山地區越劇團重演《盤妻索妻》一劇,並由電視台錄像拍攝。現有該劇之VCD,似為其唯一留存於世的戲曲影像資料。同年,李惠康又對《啼笑因緣》一劇進行加工,更名為《樊家樹與沈鳳喜》,由浙江舟山地區越劇團特邀陸錦娟飾樊家樹,再度演出,在杭、嘉、湖等地巡演,盛況依舊。此後至1986年,未能找到陸錦娟之任何演出資料。
1986年6月,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干預下,陸錦娟重新登台,在共舞台演出《盤妻索妻》,「觀眾踴躍,座無虛席,獻花觀眾絡繹不絕。音樂聲中大幕啟動,陸錦娟在幕後一聲『梁福梁寶,帶路!』引來滿堂紅彩。著名表演藝術家袁雪芬觀看演出後,到後台熱烈祝賀:『你們劇團實力很強,大有希望。』」 有老戲迷稱,當時場面轟動,演出極受歡迎,曾出現在場觀眾們情緒激動而使演出不得不稍作停頓之事。另有當年觀看現場演出的戲迷的回憶:「戲院內觀眾情緒沸騰,叫好聲一片,蓋過陸老的聲音,我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看到的,特別使我終生難忘的情景:陸老謝幕,陸老眼淚都流出來了,觀眾都不走,全部在外面等陸老,人山人海,空前絕後。」上海文化藝術報亦存有《風雅小生陸錦娟》一文。 然而,此文中所稱將要重排之《啼笑因緣》,因種種緣故終究未能上演。之後,陸錦娟息影越劇舞台。 19世紀80年代,在陸錦娟先生演出《盤妻索妻》後,浙江嘉興市越劇團,浙江普陀越劇團紛紛按照其演出的《盤妻索妻》版本排演,浙江嘉興市越劇團為張薇主演(曾專程以學生的身份向陸先生求教此劇),浙江普陀越劇團為孟群亞主演(曾現場觀摩陸先生《盤妻索妻》演出,自學此劇),動作設計等均因襲陸先生演出版。
1982年4月,虹口越劇團青年演員尹美娣學習陸先生主演的《靈堂成親》,在群眾影劇院重演該劇。
1993年3月30日,上海東南虹口越劇團學習了原由陸先生主演的《靈堂成親》一劇,在大眾劇場獻演新戲《火燒鳳樓》。尹派新人肖晨曦飾演姜斌。
文革後, 另有松江越劇團排演《靈堂花燭》,劇情情節包括唱詞與飛鳴版《靈堂成親》極為接近。
2005年12月30日下午,工程師越友聯誼會在南京東路社區文化中心主辦「著名越劇演員陸錦娟與越友見面暨新年聯歡會」,請來了19世紀70年代虹口越劇團的當家小生陸錦娟先生,見面活動的氣氛十分熱烈,幾位老觀眾介紹了以前痴迷陸先生的往事,越劇戲友們演唱了一個又一個的越劇片段,同陸先生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2005年12月31日,網友「擁星」(又名wangpeifei)在「陸錦花藝術網」發帖,首次以網友發帖的形式,介紹了陸先生。
2007年,杭州黃龍越劇團主要小生演員翁賽鳳因欣賞陸先生1983年錄像的《盤妻索妻》,而照其錄像版本進行演出,恰逢陸先生的老戲迷,遂通過其介紹辛苦找尋到已退出越劇舞台多年的越劇名伶陸錦娟,由翁賽鳳和孟科娟等人屢次專程前往上海向其請教學習《盤妻索妻》一劇。
2008年1月11日,網友書生還是舊衣巾建立了網路「陸錦娟吧」,此為陸先生在互聯網上的第一個論壇;並於同年1月30日發布博文集《陸迷之痴心戲語》(後改為《錦迷之痴心戲語》),一度引發討論熱潮。
2008年2月10日11日,舟山小百花越劇團在舟山劇院上演《盤妻索妻》全劇,以「陸錦娟」為藝術指導,其編排動作因襲陸先生1983年演出版本,主演為吳秋萍、陳亞玉。
2008年3月22日,陸先生因事而到杭州,黃龍越劇團在杭州游覽景點黃龍洞進行《盤妻索妻》的匯報演出,由翁賽鳳主演《荷亭》一折,孟科娟與王杭娟演出《露真》一折,內含陸先生新設計的身段動作,非常妥帖地體現了陸版盤妻所塑造的梁玉書獨有的那種柔情酷少的形象,獲得當地觀眾的好評。演出結束後,由陸先生對演員的表演做了點評。
2008年4月23日,(原武漢越劇團團長戲曲學校校長)賀亮敏等人於上海白玉蘭劇場演出《情探-送王郎》,演出結束後晚上老一輩藝術家陸錦娟先生為她們演出成功擺宴王朝大酒店以示慶賀。
2009年9月11日,蘇州戲曲廣播「吳越傳音」節目應網友秋水點播,播放陸先生的《山河戀·送信》。
2010年1月29日,網友愛好此道願守貧開始梳理編輯網路陸錦娟詞條,並於2月2日始梳理編輯盤妻索妻詞條與飛鳴越劇團詞條,3月12日始梳理編輯虹口越劇團詞條,並以網路為基礎逐步整理陸先生演繹劇目,以窮盡一切可找尋到的報刊書籍與網路資源為標准,至2010年3月15日,陸錦娟詞條歷經40次修訂,飛鳴越劇團詞條歷經30次修訂,虹口越劇團歷經8次修訂,基本定型,被網路授予優質詞條稱號,成為網路上陸錦娟、飛鳴越劇團、虹口越劇團最詳盡的介紹文章,其內容被互動網路、SOSO網路全文轉載,其中陸錦娟詞條亦被SOSO網路認定為「優質」。
2010年2月24日,網友望盡tylu接手天涯陸錦娟吧的工作,這是陸先生在網路上的第2個論壇。該吧力求建成為陸先生最全的資料中心,除收錄網路所有與陸先生相關資料外,吧主還整理發布了「劇目簡介」系列精華貼,部分內容首次公布於網路。
2010年3月29日,網路陸錦娟俱樂部成立。天涯陸錦娟吧及俱樂部以陸先生VCD碟片為素材,出品「陸錦娟之盤妻索妻」、「陸錦娟之盤妻索妻唱段剪輯」、「陸錦娟之梁玉書唱腔集錦」三套視頻,上傳於土豆網。
2010年6月3日,陸錦娟俱樂部開辟官方網路空間。 6月5日,開辟「陸錦娟俱樂部吧」。之後又分別在新浪博客、網易博客、土豆空間設立宣傳點。該俱樂部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訪問了原飛鳴越劇團陸錦娟先生的同事們,並且公布了大量珍貴史料。
2010年9月,《飛鳴越壇陸錦娟》一書。此書由俱樂部獨立負責,核心組成員集資、編輯、整理,所有資金來源於俱樂部會員的集資。此書收錄照片共計179張,其中陸先生照片175張照片(96張劇照,43張單人照,33張合照,報刊照片收錄3張)其他照片4張(陸先生之母、裘鳳山師父、李惠康先生、潘祖德先生);收錄戲單73份(文革前戲單65份,文革後戲單8份);文字約為99400字,腳注共計86條。該書此書創越劇類書籍之六最。
2010年12月8日中波846蘇州戲曲廣播「戲迷大舞台」欄目,對陸錦娟俱樂部進行了訪談。
2010年12月18日中波1197上海戲曲曲藝廣播越滬藝苑在「戲曲書架」欄目介紹了《飛鳴越壇陸錦娟》一書,並播放了浙江電台室內錄音選段「洞房悄悄靜幽幽」。
2012年9月30日,正逢中秋節,陸錦娟俱樂部發布《自成一家演盤妻 獨驚斯世擅風流·陸盤妻資料集》,其內容包括陸盤妻的細節賞析、唱腔賞析及對昔日歷史的回顧,並有八份附錄,分別為碟片操作說明,陸錦娟主演的舟山版盤妻全劇劇本和全劇曲譜,陸錦娟主演的虹口版盤妻布景草圖與劇照,《淺談「陸盤妻」中謝雲霞對梁玉書的愛與恨》一文,山河戀相關資料及錦迷之歌相關資料(曲譜及詞、曲賞析文),《長詩為陸先生錦娟作(第二版)》。碟片部分,由2張DVD(D9),2張CD組成,並將陸錦娟新設計的身段動作舞台地位等內容,製作成2份視頻文件,附於碟片之中。其中CD部分,包含了陸錦娟在盤妻索妻中所有唱段及伴奏。同時,陸錦娟俱樂部應學習、演出「陸盤妻」的演員及票友的需要,製作「陸盤妻」全劇伴奏,為一碟裝。
2015年2月7日上午9點,陸錦娟因病逝世,享年82歲,2月9日下午1點40分,陸錦娟遺體告別儀式於上海龍華殯儀館雲宵廳舉行。

閱讀全文

與電影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女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熱愛音樂失敗的電影 瀏覽:653
新概念英語電影是什麼意思 瀏覽:260
醉俠蘇氣兒電影演員表 瀏覽:254
老師上課沒有活人電影名字 瀏覽:217
法國電影不忠的妻子1969 瀏覽:208
有英雄聯盟電影叫什麼名字叫什麼名字 瀏覽:645
愛情戰爭佔有欲電影 瀏覽:559
泰國電影男主幫女主修花 瀏覽:799
西瓜影院新電影 瀏覽:876
電影方世玉2打鬥音樂 瀏覽:845
鴨王屬於什麼電影 瀏覽:162
最新倫理動漫好看的動漫電影網站 瀏覽:179
約定電影完整 瀏覽:428
二虎電影大全完整版 瀏覽:456
功夫足球電影全集完整版 瀏覽:349
電影院綠碼能進嗎 瀏覽:705
大鵬電影租房 瀏覽:586
電影青春期2完整版 瀏覽:366
由英文小說改編成的電影 瀏覽:13
小馬寶莉大電影音樂下載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