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什麼兒童電影
五十年代
50年代的小觀眾大都被《雞毛信》中的海娃深深地吸引過,小海娃的倔強、機智、勇敢感染過萬千兒童。扮演海娃的蔡元元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曾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先後參與執導過《刑場上的婚禮》、《張燈結綵》等影片,後赴澳門創立了赫赫有名的蔡氏兄弟影業公司,完成過《夜盜珍妃墓》、《大辮子的誘惑》等作品,頗為搶眼。
如今聞名影視界的著名導演陳家林曾是50年代引人注目的童星,1957年他在《羅小林的決心》中扮演的羅小林,惹人喜愛。後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藝術中,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分配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職導演,創下了不俗的業績:《鳥島》、《飛來的仙鶴》、《譚嗣同》、《末代皇後》、《努爾哈赤》、《袁崇煥》、《武則天》、《唐明皇》、《賀蘭雪》、《遠東陰謀》等眾多影視佳作皆出自陳家林之手,堪稱一位有特色有個性的「大手筆」導演。
六十年代
「小蘿卜頭」一度是方舒的代稱,60年代中期她女扮男裝出演了《烈火中永生》,戲雖不多,「小蘿卜頭」的形象令人憐愛,過目難忘!方舒成為60年代中期小童星的代表人物60年代,大導演崔嵬執導了深受贊譽的兒童片《小兵張嘎》,他慧眼識星地選中土家族男孩安吉斯扮演嘎子,神貌俱佳的表演贏得了小觀眾們的喝彩和厚愛,只可惜安吉斯沒有從事演員這一職業,嘎子成為兒童電影畫廊中熠熠生輝的形象。
七十年代
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電影成為乾涸期,兒童影片鳳毛麟角,《閃閃的紅星》的升起,令那一年代的孩子們歡呼雀躍,潘冬子和椿伢子走進萬千兒童心中,兩位童星祝新運和劉繼忠在中國影壇冉冉升起,他倆繼《閃閃的紅星》後,分別又主演過《十天》、《黃河少年》等影片。
蔡明因在《海霞》中扮演的小海霞,也成為70年代童星的代表人物,時至今日仍有觀眾稱其為「小海霞」,她的這部處女作為其奠定了日後從藝的基礎,如今的蔡明已是家喻戶曉的「大腕明星」,八十年代
時光進入80年代後,中國電影中出現了眾多的童星,他們璀璨耀眼,各放異彩,構成電影新時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馬曉晴、茅為蕙、方超、張磊、楊通、沈潔、姬晨牧、沈暢……數不勝數。
1979年,著名導演謝晉選中馬曉晴在《啊!搖籃》里飾吳湘竹,她把一個在革命隊伍中成長,最終把生命奉獻給革命事業的小保育員形象,表演得真切、動人,從此一發不可收,從小童星磨煉成著名的青年演員,《最後的瘋狂》、《女神探寶蓋丁》、《頑主》、《編輯部的故事》、《離婚大戰》、《北京,你早》等眾多影視中不時閃現其身影,曾榮獲過「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去年完成了新作《非常夏日》。
「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先生的孫女茅為蕙,自幼兒園開始即開始「觸電」,參加拍攝過《大刀記》、《從奴隸到將軍》、《等到滿山紅葉時》、《巴山夜雨》、《杜十娘》等多部影片。
小方超最初在《啊!搖籃》中飾院生時,才兩歲半,後來頻頻在《苦果》、《牧馬人》、《泉水叮咚》、《大橋下面》、《電梯上》、《駝峰上的愛》、《我只流三次淚》等片中扮演兒童角色。
來自青島市的小楊通,當年先是在《第十個彈孔》中扮演童年的魯小帆後,引起一些導演的注意,接著被拉進《四個小夥伴》、《媽媽你在哪裡》等影片中擔任主演,特別是在長影主演《飛來的仙鶴》大獲成功。
《城南舊事》稱得上是80年代中國電影的經典作品之一,它與沈潔真摯、細膩、動情的成功表演是分不開的,小沈潔那雙清澈、純真的大眼睛的特寫鏡頭一直定格在觀眾的腦海里,她還在《這不是誤會》、《上海屋檐下》等片中擔任過角色。擔綱過《應聲阿哥》的姬晨牧,也是那一時期活躍的小演員,他的活潑、靈秀討人喜愛,拍完家庭倫理影片《小城細雨》後,姬晨牧主演了《為什麼生我?》,他演的小鬆鬆催人淚下,引發人們嚴肅地思考父母離異的孩子將怎樣生活的問題,該片榮獲了中國電影「童牛獎」。
九十年代
90年代後,觀眾對金銘塑造的「小婉君」形象津津樂道,近兩年,她還在《天涯歌女》一片中有著不俗的表現;另一位與金銘同齡的小女孩蔣小涵演戲唱歌兩不誤,現已出落成大姑娘,去年在電視劇《今生是親人》中又見其率真的表演。
而虎頭虎腦的宮傲自3歲起就闖進影視圈,拍過《火雲傳奇》、《綁架童心》、《和愛一起長大》等片,前兩年還應邀來天津主演過具有濃郁兒童風格的電視劇《長大我也當爺爺》,小宮傲多才多藝,歲數不大,卻展現出不一般的才能。
⑵ 周郁輝的人物生平
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九兵團教導團文工隊隊長,1953年任二十七軍政治部助理員,1955年轉業,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宣傳處任副科長,1959年調任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黨委辦公室主任,後為專業編劇。1965年調北京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處副處長,1973年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專業編劇,1978年任中央樂團領導小組成員,1981年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宣傳司副司長,1983年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辦公廳副主任。
1927年冬天,周郁輝出生在中村一戶貧困農戶家中。
周郁輝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的童年時代里,沒有享受到父母給予的溫暖和疼愛。父母在他小時候便相繼離開他,因父母早亡,13歲的周郁輝隨兄長四處流落,最後到東北當了一名學徒。學徒期間,東北正處於日本人統治之中。周郁輝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少年的他開始萌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反抗精神。1944年1月,17歲的周郁輝回到山東尋找一條光明的道路,終於投奔到抗日根據地,並考入了當時的抗日軍政大學牙山分校。「抗大」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膠東軍區十三團工作。
兩年後,19歲的周郁輝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便分配到第三野戰軍九縱隊教導團工作。他先是任教導團幹事,由於工作出色,很快擔任了指導員。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周郁輝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九兵團教導團文工隊隊長職務。在赴朝作戰期間,他帶領一支剛參加革命不久的青年學生組建的文工隊,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正是由於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沉著的品質,使得這支年輕的隊伍在戰爭中得以快速成長,成為一支深受部隊歡迎的文藝輕騎兵。
在戰爭的歲月里,周郁輝以巨大的熱情和頑強的毅力帶領文工隊深入連隊,深入前線,為部隊和戰士演出文藝節目,鼓舞戰士的士氣,激勵戰士們英勇殺敵,保家衛國。即使在最嚴酷的時刻,在隊友遭到敵機轟炸而傷亡的情況下,周郁輝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克服種種困難,他的熱情樂觀和大無畏英雄氣概起到了率先垂範的作用。在他的帶動下,文工隊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從朝鮮歸來後,周郁輝被組織安排到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工作。
在工作中,周郁輝所表現出來的文藝創作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現。1959年組織上根據他的特長調他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工作。此間,正值福建前線部隊奉命還擊金門,打擊蔣軍的囂張氣焰。在炮戰的日子裡,處在陣地前沿的廈門何厝小學有13位少先隊員,一面堅持學習,一面組成「前線少年支前活動大隊」,他們不怕累,不怕死,頂著炮火硝煙,活躍在前沿陣地:修公路、築掩體、擦炮彈、接話線、洗軍衣、送茶水、抓特務……受到當地軍民的贊揚。共青團廈門市委命名這13位孩子為「優秀少先隊員」,並授予「英雄小八路」榮譽稱號。消息一經傳開,全國各大電台、報刊紛紛報道了孩子們的英雄事跡。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決定用最快的速度將「英雄小八路」的事跡拍成故事片。說來不巧,當時該廠的編劇都在忙自己手裡的劇本,找不出適當的人員來承擔此項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電影製片廠從領導到員工都急得不得了。就在這關鍵時刻,時任廠黨委辦公室主任的周郁輝挺身而出。他向廠領導請願承擔《英雄小八路》的編劇任務。多年的戎馬生涯和長期形成的敢打硬仗、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優秀軍人作風讓他堅信自己能完成這項任務。於是,周郁輝滿懷信心地來到廈門前線。他深入前沿陣地體驗生活,與「英雄小八路」們促膝交談。孩子們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他,激起了他極大的創作熱情。回到上海後,他立即投入到創作中,很短時間就創作出了《英雄小八路》的文學劇本,並獲得廠領導的一致好評。1960年10月,《英雄小八路》攝制組在廈門開機拍攝。此刻的周郁輝仍沉浸在劇中五位少年英雄的形象中。他為了更好地烘托銀幕上的少年英雄形象,讓英雄的主題更進一步升華,覺得應該創作一首具有時代震撼力的主題歌,才能表現出人民群眾熱愛祖國的肝膽衷腸。沒有誰會想到,就是這個想法,讓周郁輝創作出了唱響長城內外和大江南北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這首極具時代精神的主題歌傾注了周郁輝對黨、對祖國、對革命事業的無限深情和巨大的愛戀。
1960年12月29日,在慰問廈門前線三軍大會上,由「英雄小八路」的原型和電影《英雄小八路》中的小演員一起組成合唱團,由天馬廠演員馮笑和鳳凰手風琴伴奏,「英雄小八路」總輔導員王添成擔任指揮,第一次正式登台唱響了由周郁輝作詞,寄明譜曲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電影故事片《英雄小八路》在全國放映後,影片中三次響起主題歌,觀眾被「英雄小八路」們那種「不怕困難,不怕敵人,頑強學習,堅決斗爭」的精神深深打動。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隨著《英雄小八路》影片在全國的放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作為膾炙人口的名歌,在廣大群眾中廣為傳唱,就連國家領導人也都曉得這首歌。外交家熊向輝說:「1961年9月毛澤東主席在武漢會見正在中國訪問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時,蒙哥馬利曾提到中共領導人的繼承人問題,毛主席特別關注「繼承人」這個詞。毛主席說,「繼承人」這個名詞不好,我一無土地,二無房產,銀行里也沒有存款,繼承我什麼呀?紅領巾們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叫「接班人」好,這是無產階級的說法。從此,「接班人」這個名詞,又有了新的含義。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共青團中央在全國范圍內徵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應征者數不勝數,其中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兒童歌曲。經有關領導及專家反復篩選,最後還是選中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1978年10月27日,共青團十屆一中全會通過決議,將《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1980年,這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歌曲被評為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這是黨和人民對周郁輝同志辛勤勞動給予的最高贊譽和肯定。
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期間,周郁輝曾向黨中央提議成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獲得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1981年初,國務院決定重新設立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決定調周郁輝參加文委宣傳司的組建工作。接手工作後,周郁輝用他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和組織才能,僅幾個月時間就組成了包括三個處級建制的工作班子,並迅速開展了對外宣傳工作。1982年,由他擔任團長率領中國雜技團訪問非洲七國,為中外文化交流和加強中非各國人民友誼做出了貢獻。1983年,他又參與了組建中國電視劇藝術委員會的工作。
早在1950年抗美援朝期間,周郁輝同志就身患重病,在朝鮮戰場上他不顧病痛的折磨,忘我的工作,奮不顧身。多年來,他始終樂觀向上,對工作認真負責,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終因積勞成疾,1987年在北京病逝,終年60歲。周郁輝同志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即使在病中,也一直關心國家大事和黨的事業,他為自己因病不能繼續為黨和人民工作感到痛苦和不安,經常用電話誠懇地談出自己對文聯機關改革的設想與建議 ;他還對去看望他的同志透露過他龐大的創作計劃,決心繼續為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電影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他彌留之際,還不忘以輕松的口吻與醫護人員做一兩句對話,給他們以安慰,而他最後的遺囑是: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遺體交醫院解剖用做科學研究。所有這些,無不顯示了一個普通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的思想光輝和人格力量。
⑶ 電影英雄小八路的小演員他們今天怎麼樣
開始演鬼子了
⑷ 英雄小八路是誰演的
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1年,此片原為同名話劇,其主要劇情為:福建前線某村,國堅、林燕、鐵牛、小明、小華五個少年兒童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積極進行各種支前活動。他們曾經錯把在陣地上視察的解放軍團長誤認為壞人而抓起來。盤踞在金門島的美蔣反動派派遣特務冒充小明的叔叔,潛入大陸,企圖偷拍沿海炮兵陣地,國堅看出了破綻,智擒特務。炮轟金門中,五個少年冒著炮火,用身體接通被敵人炸斷的電話線,保證我軍戰斗命令及時下達;本片主題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後被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另有同名相聲、連環畫。
折疊演員表
洪兆森.... 國堅
盧寧 .... 林燕
吳立民 .... 鐵牛
何立己 .... 小明
李翚星 .... 小華
王琪 .... 趙書記
朱藝 .... 團長
金乃華.... 政委
鳳凰 .... 林老師
徐飛 .... 秀英
牛犇 .... 周小虎
周志清.... 副連長
余振寰 .... 班長
鄭敏 .... 敵師長
於飛 .... 敵顧問
史久峰.... 林家福
屠正屏 .... 特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