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第六代電影導演作品

第六代電影導演作品

發布時間:2023-10-03 05:00:12

❶ 中國第六代導演有哪些

中國第六代導演有:

1、張元:

張楊的主要作品有《愛情麻辣燙》《洗澡》《昨天》等,在第六代導演中,他一直能夠通過貼近現實的電影合作,規避開意識形態的限制,並且形成自己的風格。

❷ 中國第六代導演紀實風格的電影有什麼

中國第六代導演紀實風格的電影有《北京的風很大》、《瘋狂英語》、《小武》。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第六代導演只有把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在延續傳統電影真實美學的基礎之上,利用現代技術加強電影的真實性表達才能創作出好的電影。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賈樟柯《小武》、張元《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王超《江城夏日》、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管虎《頭發亂了》、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張楊《愛情麻辣燙》、王全安《圖雅的婚事》等。

中國第六代導演紀實美學的發展

第六代所追求的紀實美學風格與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藝術環境有關。第六代導演把鏡頭對准處於社會底層的邊緣人,不再把視角放在歷史和人物傳記,更多的是反映個人,追求自我。

他們用攝影機真實記錄邊緣人的生活,最大限度還原他們真實的生存狀態,拍攝最真實的原生態電影,在影片中力求客觀冷靜,不追求表面形式。

新生代導演用自然、簡單的創作手法真實記錄個人生活,沒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就是表現現在社會各個階層,追求個體表達,而且表達手段相對自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六代導演

❸ 中國第六代導演紀實風格的電影有哪些

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陸川的《南京!南京!》賈樟柯的《小武》、《站台》、《三峽好人》、《山河故人》;王小帥的《日照重慶》、張元的《兒子》、管虎的《金剛川》、婁燁的《蘇州河》等。

相關介紹:

這一群體成長於經濟復甦的改革開放年代,此時正值中國建設市場經濟初期,他們在相對開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並接觸到大量國外電影理論。

第六代親身感受到經濟體制的轉軌給中國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所帶來的重大變動,經歷了電影從神聖的藝術走入尋常生活,成為一種文化產品的現實過程。

所以,他們的觀念和作品內容都較前幾代導演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影片沒有通過製造幻覺的快感向市場妥協,而是更多地關注那些出於禁忌而"不可言說"的社會現實,更顯出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真誠。

在題材選取上,他們關注當下都市、邊緣人物,小偷、妓女、無業青年這些邊緣人頻繁在影片中亮相;在敘事策略上,他們常常在劇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經歷,或多或少帶有自傳色彩;在影像風格上,他們強調真實的光線、色彩和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紀實風格。

❹ 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的區別

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的區別簡單概括來可以說,第五代注重拍事,第六代則注重拍人。

陳凱歌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1987年憑借劇情片《孩子王》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第五導演因為他們已經開始逐漸摒棄宏大敘事而開始關注一些生活中細微的個體了,比如《孩子王》、《黃土地》、《黑炮事件》等,而且從這代導演開始,他們進入了對鏡頭語言的探索,他們追求畫面的形式感,這種做法在那個時代就是激進的、有反抗性的。

而第六代則沿著這個苗頭更多地像西方電影靠攏,從業者要更加年輕一些,所處的時代也更為開放。但那種壓抑苦逼的情緒是一直從第五代延續到第六代的。如果說第五代是探索的開始,第六代則更為直接地開始了對歐洲電影的模仿。

第五代第六代導演可以說是經歷了壓迫和變更的一代,在交替之間更多接觸到的是人性。人性在交替間顯現,沒有外界的干擾和摻雜,純粹的是人類的自我意識覺醒。所以人可以發現「我」,並表現「我」,感觸「我」。而八零後新銳導演則可以說是屬於社會化隨波逐流的一代,在他們的價值觀中更多的摻入了社會的觀念而非自我的認知。在環境干擾越來越多時他們很難看清楚自我本身的意識,所以作品停留的方位以及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幾乎都是偏頗的個人意識和社會混雜而成的。

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之二,張藝謀陳凱歌他們的代表作《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英雄》《黃土地》《霸王別姬》《無極》。可以看出他們的影片從新銳到宏大,從原始藝術到擁抱商業,可清晰地看出他們的電影,是一個從對民族家國的文化醒悟再到試圖自我表達的過程,他們的作品年份表都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們理想的實踐。進入互聯網時代,在基層民意的空前活躍面前,在觀影者自身成長條件充沛面前,在官方的控制面前,他們似乎看上去高高在上,但在表達層面卻是不可琢磨了。到現在,是他們深厚扎實的美學素養在支撐著他們,盡管大家也都知道他們拍的是愛情、人性、命運、但感受其中的力量也很艱難。或許是「道理看得越明白,越無話可說吧」。從觀眾角度去論他們在電影上的成就,只能是往事重提。

張藝謀說過:「第五代導演剛出來的時候完全反戲劇反故事,就是我說的偏冷怪。夠偏冷怪才夠叛逆,形式感很強,追求電影化,追求視覺化。現在觀眾需求是看一個好故事,偏冷怪只能在電影節當幾天寵兒。我和大眾一樣,也是喜歡聽故事。三十年前反故事反戲劇是有市場的,現在反故事反戲劇沒人理你。」

他們這一代導演講故事不太好有有政治因素的影響吧,張藝謀自己也說確實在選材上很隨性,碰到什麼拍什麼,很多時候更看重的是構圖光影等美學方面的因素。大概現在也很想跟上市場的需求好好講故事但是思想上有太多禁錮。

而第六代導演離我們的時代更近一些,在思想上的禁錮也會少一點。第六代導演的代表賈樟柯導演,他可以說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當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雖然他討厭導演的代際劃分,但這個稱號是影迷給的,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賈樟柯開始了他的電影之路。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就讓他獲得了肯定這對於他來講是一種莫大的支持,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家鄉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遙》。

賈樟柯最大的成就在於,重新定義了電影中關於人的存在。我們往前看例如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有一種宏大的敘事。人物形象偉大,視聽語言也是一種宏大的氣勢。這是第五代導演的特點,他們在敘事時仍然遵循老一輩的觀念。雖然他們有所創新,但他們骨子裡沒有擺脫對於偉大的描寫。

第六代新一代導演,他們的敘事偏個人化。在視聽上更生活化了運用大量的跟拍,特寫。在個人表達上更加出色,我更喜歡這種在大時代浪潮中關於個人的命運的描述。人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角,電影重新回歸到了敘事人的狀態。

不論是第六代導演還是第五代導演,他們的電影風格多多少少都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可以說時代成就了他們,他們也回報以時代。

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呀,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❺ 中國第六代導演紀實風格的電影有哪些

賈樟柯:《小武》《站台》《世界》《三峽好人》《天註定》
張元:《媽媽》、《北京雜種》
王超:《安陽嬰兒》《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來》

❻ 中國每代電影導演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

第五代的發軔之作是張軍釗1983年在廣西廠率先舉起大旗、一發沖天的《一個和八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崛起被認為是以影片《黃土地》為標志。代表作有陳凱歌的《黃土地》(1984年)、《大閱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讓國內外觀眾、評論界集體大驚失色的處女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英雄》;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田壯壯的《獵場扎撒》(1985年)、《盜馬賊》(1986年)、《藍風箏》;吳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鍾》(1988年);李少紅的《紅粉》、《戀愛中的寶貝》;黃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嘍,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何平的《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寧瀛的《找樂》、《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管虎《頭發亂了》,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賈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寧浩《綠草地》等。第四代導演」主體是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們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和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導演有理論有實踐,是這一時期獲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導演力量。主要代表人物吳貽弓、吳天明、張曖忻、黃建中、滕文驥、鄭洞天、謝飛、胡柄榴、丁蔭楠、李前寬、陸小雅、於本正、顏學恕、黃蜀芹、楊延晉、王好為、王君正等。第四代導演尋找歷史底蘊,更多地表現對歷史和現實、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意識交叉契合點的捕捉。在反映現實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看到歷史與文化如何制約著、創造著影片中人物的行動。是真實化的紀實美學。
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為第一階段。優秀作品有成蔭的《南征北戰》,水華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張嘎》,謝鐵驪的《早春二月》,謝晉的《女籃五號》等。第二階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幾部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創作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階段是文革結束後,已過中年的第三代導演拍攝了大批佳作,進入藝術上的豐收期,如《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第三代導演的創作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第二代導演--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創造者「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第二代導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們開始,中國電影就思想內容而言,開始真正從單純的娛樂——「玩耍」中解放出來,開始比較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從娛樂中發揮社會功能。在藝術上,這代導演最大的特點是寫實主義,同時,他們注意把「寫實」和電影化結合起來,開始逐漸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盡管這代導演的「戲劇意識」還比較強烈,但他們已從對戲劇的摹仿從形式轉向內涵,即逐漸擺脫舞台的局限,充分發揮電影藝術之所長,只是在故事情節上強烈地追求戲劇懸念、戲劇沖突、戲劇程式。可以這樣說,中國電影從這一代導演開始,才顯出自己獨立的價值。其中的代表作有吳永剛的《神女》,夏衍的《春蠶》,費穆《城市之夜》,孫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東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漁光曲》以及沈西苓和袁牧之的《桃李劫》等等蔡楚生出生地為上海。祖籍:廣東省潮陽縣(現為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集星村。 出自博文:
http://hi..com/%CD%F5%BA%B1man/blog

❼ 中國第六代導演紀實風格的電影有什麼

《北京的風很大》、《瘋狂英語》、《小武》。

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賈樟柯《小武》,張元《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王超《江城夏日》,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管虎《頭發亂了》,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張楊《愛情麻辣燙》,王全安《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寧浩《綠草地》等。

其特徵

這一群體成長於經濟復甦的改革開放年代,此時正值中國建設市場經濟初期,他們在相對開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並接觸到大量國外電影理論。

第六代親身感受到經濟體制的轉軌給中國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所帶來的重大變動,經歷了電影從神聖的藝術走入尋常生活,成為一種文化產品的現實過程,所以,他們的觀念和作品內容都較前幾代導演發生了巨大變化。

他們的影片沒有通過製造幻覺的快感向市場妥協,而是更多地關注那些出於禁忌而「不可言說」的社會現實,更顯出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真誠。

閱讀全文

與第六代電影導演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劉亦菲成龍電影周圖片 瀏覽:370
歐美關於les電影大全 瀏覽:551
有什麼能免費看電影到網站 瀏覽:466
電影天堂無法打開圖片 瀏覽:498
嘉興今天在放什麼電影院 瀏覽:537
男主角叫卡特的僵屍電影 瀏覽:421
妖電影有哪些大全 瀏覽:152
一部俄羅斯腦癱兒的電影 瀏覽:929
天賦異稟北極星完整版電影解說 瀏覽:207
冰雪公主冰雪奇緣大電影 瀏覽:164
電影濟公結尾音樂叫什麼 瀏覽:809
免費農村搞笑電影大全集 瀏覽:35
電影中國藍盔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35
愛情公寓展博說的電影 瀏覽:679
一部關於台灣愛情相親電影 瀏覽:686
緬甸泰國愛情電影 瀏覽:100
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版 瀏覽:713
兩個女人電影手機完整版 瀏覽:472
佛山順聯天星電影院 瀏覽:898
英文介紹電影演講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