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散文化的電影導演

散文化的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3-09-10 01:11:55

A. 中國第五代第六代導演與散文電影的資料

第六代導演的共性
盡管與「第五代」相比,「第六代」有著諸多不足以自成一派的因素。很多學者也評論說他們缺乏統一的美學旗幟,沒有足夠說服力的創作成果,甚至其中很多導演也拒絕這種代際劃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為中國影壇帶來了鮮活的力量。看似不利於概括他們群體性特徵的種種差異性因素恰恰是群體的生命力所在,是群體發展的動力,只有在共同性和差異性的反復比較中才能建立對一個群體的動態的整體性的描述。我個人認為他們在價值觀、藝術追求、等方面還是有很多相似性的。第六電影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徵:
首先,具有共同的道德觀、價值觀與美學觀
第六代導演在道德層面上都很善良、真誠、立與責任,他們執著於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精神。在藝術哲學層面上,第六代導演非常是人性與道德層面的開掘,他們也關注生態,關注環境,關注就業,關注青少年的成長。他們的人品人格熔鑄於平民主義精神之中,特別是那些被社會排擠和歧視的艱難者、困苦者和邊緣人成了他們最直接關心的對象,所以,他們的電影作品非常親切,讓受眾在他們流暢的敘事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可憐與孤獨,也讓那些踐踏生命與尊嚴的人感到可恥與良知的喚起。在美學層面上,第六代導演有很好的藝術天賦和感悟,他們以寫實與震撼性的長鏡頭來凸顯真實,學習義大利電影的表現手法,在他們的電影美學格上,能看《羅馬不設防》、《偷自行車的人》及阿巴斯、北野武等著名導演的風格。其主題剛柔相濟、幽默悲愴,畫面富有歷史氣息,鏡頭非常細膩精緻。中國第六代電影藝術風格雖然以「新寫實」為主導,但各自借鑒略有不同,有的有「左岸派」電影的元素,有的有美國「實驗電影」的風格,有的作品呈現出超現實主義的意象,有的體現出表現主義的藝術精神追求,但「新寫實主義」是第六代導演所共同具有的美學風格。
其次,共同的主體性精神追求。
第六代導演是勇敢的,至少為了藝術他們有一種孜孜不倦追求的勇氣。他們沒有得到多少酬勞,因此拍攝電影成了自己的個人「愛好」。第六代導演選題豐富,立意新穎、題材奇異,大膽的表現人性的扭曲與異化,表現人的苦難與掙扎,這些都是他們主體性的高揚。「人是萬物的尺度」、「萬物皆備於我」,而在中國百年電影史上,第六代導演實現了自立與自主的主體性精神。第六代導演的主體性精神還表現在他們的自由選擇性與創造性方面。他們能夠用自己的智慧和實踐的力量支配外界,獨立地對待社會客體、自然客體與藝術客體,對電影的拍攝有一種內在的目的和使命的自覺,不需要各種「主義」精神去感召,正是這種自覺意識使第六代導演超越前代導演們多生活的表現力和滲透力,他們的電影更真實、更直接觸擊現實,更具有深沉的批判力量和反思力量。
第三,第六代導演注重繼承先鋒實驗電影、歐洲藝術電影的傳統。
雖然同「第五代」一樣,「第六代」大多出身於北京電影學院,但他們是真正學電影出身的人,對電影藝術有更深的體會。第六代對用電影探討人生人心的秘密更有興趣,而不像他們的師兄師姐們那樣僅僅把電影作為實現人生理想的工具。藝術電影是他們的原初目標和終極意義的體現,是他們與世界關系的延伸。這批年輕人在校期間深受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等電影運動的影響,同時,他們之中也不乏戈達爾、特呂弗、安東尼奧尼、費里尼、伯格曼、阿倫·雷奈、法斯賓德等西方藝術電影導演的崇拜者。他們面世之初遭遇了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相類似的處境:匱乏的資金、叛逆的情緒、藝術的**,這些從客觀上決定了第六代電影的內容與風格。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與《自行車的人》、婁燁《蘇州河》與《維洛尼卡的雙重生活》、章明《巫山雲雨》與《鐵皮鼓》、《筋疲力盡》等影片都呈現出電影文本的互文性。第六代從當下的社會現實出發,把視角擴展到對邊緣人和弱勢群體的注意以及被遮蔽的社會現實,用他們獨特的電影語言來闡釋生命體驗和人性關懷。他們在電影藝術上大膽地進行先鋒性試驗,追求影像上的西語化、內容上的冷僻化、價值上的隨意化和敘述上的個人化。湯尼·雷恩曾指出:「我們可以很客觀地說,一個電影業能夠從根本上不斷改造自己永遠是件好事。這一意義的表達曾經出現在1959-1960年的法國,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上半葉的德國,出現在80年代的台灣地區,出現在90年代的韓國……現在,它正出現在中國大陸。」
總之,第六代導演以影片的先鋒性、前衛性開始了對電影觀念、電影敘事的革命。

B. 中國導演如何分代

中國電影導演的分代不是一個嚴密的學術概念,而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般來說這樣劃分:

1、【第一代導演】(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在上世紀初葉到二十年代末,人數約100人)代表人物鄭正秋、張石川,1905年到30年代初:

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現存最早的中國影片《勞工之愛情》、第一部較成功的長故事片《孤兒救祖記》、第一次武俠神怪熱 《火燒紅蓮寺》、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夏衍開始了左翼電影創作,代表作:《狂流》30年代 「詩人導演」孫瑜拍攝了《大路》《野玫瑰》等作品,在抒情浪漫的藝術風格上達到成熟30年代新秀導演吳永剛《神女》袁牧之《馬路天使》《兒女風雲》《桃李劫》(《馬路天使》一經問世,即被譽為電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也為中國電影達到第一個高峰畫上了圓滿的休止符。)

2、【第二代導演】(繼承中國電影敘事傳統發展)代表人物蔡楚生、費穆,1934-1949左右:

蔡楚生和鄭君里合拍了《一江春水向東流》(影片成功地運用了中國電影傳統的形式—家庭人倫的悲歡離合故事來透視社會,該影片代表了中國現實主義影片的傑出水平,它的出現即是1947年度的最佳作品,也是中國電影藝術成熟的標志。)

沈浮《萬家燈火》,費穆《小城之春》石揮《我這一輩子》。

3、【第三代導演】代表人物謝鐵驪、鄭君里,1949-1976左右:

謝鐵驪的作品《早春二月》、《包氏父子》、《紅樓夢》等都是編導合一。水華是第三代導演中藝術精緻的追求者,他的作品只有7部,但基本都是精品:《白毛女》《林家鋪子》《土地》《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傷逝》《蘭色的花》。

鄭君里代表作:《林則徐》(特點是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在敘事造型上呈現濃郁的民族特色)、《烏鴉與麻雀》。李俊代表作為《農奴》、《歸心似箭》等。

謝晉代表作為《女籃五號》(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紅色娘子軍》等;謝晉的「反思三部曲」《天雲山傳奇》、《芙蓉鎮》、《牧馬人》。

4、【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吳貽弓、張暖忻,1978-1982左右:

吳貽弓在70年代末期導演的《巴山夜雨》中已經體現了散文化表現和詩意塑造的風格特點。除此之外,他還有代表作《城南舊事》。鄭洞天代表作《鄰居》、《鴛鴦樓》、《台灣往事》。

張暖忻是第四代導演中女性導演的代表,其代表作為《青春祭》、《沙鷗》(本片在表演手法上有了很大的變化,例如用非職業演員擔當主角,大量使用實景拍攝,較多運用長鏡頭,探索電影新語言,注重人物內心情感的描繪等)。顏學恕代表作為《野山》。

5、【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張藝謀、陳凱歌:

張藝謀代表作:《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英雄》、《十面埋伏》等;

陳凱歌代表作:《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霸王別姬》、《風月》等;

黃建新代表作:《背靠背,臉對臉》、《求求你,表揚我》、《說出你的秘密》、《埋伏》等;

霍建起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贏家》;

田壯壯代表作:《獵場扎撒》(1985年)、《盜馬賊》(1986年);

吳子牛代表作:《喋血黑谷》(1984年)、《晚鍾》(1988年);

馮小剛是世界交接時期都市影像表現有成就者。擅長商業片製作,被譽為賀歲片之父。代表作《天下無賊》、《甲方乙方》、《手機》、《一聲嘆息》、《非誠勿擾》等。

6、【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賈樟柯、陸川:

賈樟柯:《小武》《小山回家》《山河故人》等;

陸川:《可可西里》《尋槍》等。

C. 中國有哪些是文學改編的電影 作者 作品名 導演 電影名 都要 非常感謝 會及時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
《白鹿原》是根據陳忠實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由王全安執導,張豐毅、張雨綺、段奕宏等主演。
《看上去很美》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
《甲方乙方》改編自王朔小說《痴人》,
《芙蓉鎮》改編自古華矛盾文學獎同名小說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自茨威格同名小說 。

D. 看一部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影評

《城南舊事》是第四代導演吳貽弓拍攝於1982年的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影片摒棄了戲劇化的處理效果,並沒有跌盪起伏的劇情和激烈的的大喜大悲,而是以一種散文化的、抒情的格調,成功地再現了原作的那種充滿了「回憶感」和「往事感」的神韻。

一、 散文化的結構

導演吳貽弓雖然沒有用戲劇化的情節來推動劇情一環套一環地發展。但是,他營造的那種情緒很好地將三段小故事連接到一起。

導演從小英子遇到巷子口的瘋女人引出了第一段故事。這是關於瘋女人秀貞和她的女兒小桂子(妞兒)的故事。在這一段故事裡,導演用了雙線結構,一條線索是瘋女人秀貞,另一條便是妞兒。妞兒的引出,是通過妞兒去買醬,伙計欺負她,而小英子為其「出頭」,兩人成為好朋友引出的。一邊,通過秀貞前言不搭後語的傾訴敘述了她的愛情遭遇,一邊通過和妞兒的友誼及妞兒的遭遇將故事發展。同時,還以母親和宋媽的談話揭示了事情的緣因。

可以說,故事完全是以那種緩慢的、情緒化的速度發展的。秀貞顛來倒去地講著自己和大學生的故事,抒發著自己對愛人、對女兒的思念,導演通過幾次秀貞和小英子的接觸刻畫了秀貞。第一次是出場時,兩者都沒有說話(小英子被宋媽拉走),只有眼神中的交流,秀貞眼中的渴望以及小英子忽閃著的眼中的純真。第二次秀貞拉住小英子,小英子抽回手,說自己不是小桂子,秀貞眼中流露出明顯的失望。第三次小英子幫秀貞把大學生的東西拿出去曬,回憶中的秀貞十分幸福,在她眼裡,小桂子爸爸僅僅是走了,出門了,還會回到她身邊,而她更是為小桂子做好了衣服,等著她穿。第四次,秀貞強烈要求小英子帶小桂子回家。第五次,也是最煽情的一次,秀貞回憶自己和大學生的相知相識相戀,「那一笑」「緣分」, 秀貞敘述時插入的院內的景物,將懷舊和思念之情推到了頂峰。第五次,秀貞問小英子自己是不是瘋子,她在清醒和迷糊之間痛苦地掙扎著,她也知道愛人和孩子不太可能回來,但她還是希望著。

妞兒這頭,導演自然地敘述著這兩個孩子的友誼。她們一起喂小雞、盪鞦韆,一起嬉戲。很多時候,她們並不說話,只是在一起,但是我們明顯能感覺到二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啾啾的小雞,晃晃悠悠的鞦韆,都給人一種童年的純真的懷念。妞兒的身世是通過看到妞兒被她父親驅趕引出的,然後便是妞兒和小英子的訴說。妞兒哭泣著,小雞繞著她們轉著圈,英子什麼也不說了,只有用大眼睛看著妞兒,一種哀愁的情緒一下子抓住了觀眾的心,此處無聲勝有聲。

最後,在一個雨夜,兩條線並在一起,妞兒就是小桂子。當秀貞一眼見到妞兒,便認出了她,抱著她「我命苦的孩子啊」。沒有冗長的解釋,也無需解釋了。

故事結束於小英子從醫院醒來,導演通過賣報人的叫賣含蓄地道出了秀貞母女的死。在《驪歌》聲中,小英子搬家了。之後的兩段故事,也是通過《驪歌》結束的。《城南舊事》不同於《暴雨將至》或者《低俗小說》這些國外現代電影,它的三段故事是用這種情緒化散文化的抒情方式結束的,有一種情緒化的過度,而並非用標題(《暴雨將至》)或者直接跳接(《低俗小說》),體現了濃濃的民族風格和韻味/

在第二段故事中里情緒還是佔了主打地位。小英子第一次和小偷見面之時,兩者尚有一定的心理距離,兩者離得較遠,英子也幾次欲走,被小偷叫住,到了後來,二者有了交流,小偷也透露了自己弟弟的事。小英子更是從小偷的關於好人壞人的判斷的話題引出了海跟天的區別,雖然童言無忌,卻是詩意顯然,讓人不無酸楚。再後來,在學校的表彰會上的一場,導演用朦朧而又夢幻般的鏡頭展示了一幅兄弟情深的畫面,更加增強了對小偷的同情和認同。小偷被捉後,導演也沒有用激烈的沖突加以渲染,而是只讓小英子和小偷相互對視。從那對視的眼神中,我們可以讀出很多東西,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愫。

第二段故事也結束於《驪歌》聲中,這次是在上音樂課,運用了畫內聲的表現。電影一共出現兩次上音樂課,一次是小偷和英子談心之後,唱的歡快的歌曲,小英子也唱的很歡,第二次就是此時,在哀傷的歌聲中,小英子只是坐著發呆,大眼睛裡充滿了哀愁。

第三段故事開始於英子回家看到毛驢和宋媽的侄子。宋媽的丈夫每從來也是騎著毛驢,毛驢便成為了這個沒出息的狠心男人的標志。導演通過英子、弟弟和宋媽的生活場景表現了兩個孩子對宋媽的深情。宋媽給弟弟洗腳,和孩子們唱兒歌,哄弟弟吃葯等場景,都流露出濃濃的渴望。而從宋媽口中不離的小栓子,小丫頭又體現著宋媽對自己孩子的愛和對生活的無奈。典型的當宋媽哄弟弟說,「不要小栓子」時,聲音哽咽著,她捂住嘴忍住眼淚。

此故事中另一條線是爸爸。爸爸在整本片子里都是一個慈父、嚴父的形象。醫院那場辛酸而溫情的戲更是把父女情渲染地淋漓盡致。而爸爸也終究離開了。導演將爸爸和宋媽的離去安排在一場。給掃墓一場並沒有那種哭天蹌地的場面,然而那種哀傷卻隨著《驪歌》之聲彌漫開來。影片最後,宋媽和英子越離越遠的鏡頭和西山秋天的紅葉給人以無限的暇思,讓人嘆息不已。

二、 生動化的語言

本片雖是一個兒童眼中的童年故事,但應該說不能算作兒童片。本片是以情緒的散文化的方式敘述故事的,但是它生動的語言還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英子的語言尤其出彩。

小英子是一個小學生的年紀,貪玩、天真、懂事卻有不失幼稚。典型的,當她得知妞兒的身世後,回家問媽媽「我是不是你生的」「你怎麼生我的」,這一席話充滿了童真和童趣,而且符合人物的年齡、性格。而後面小英子還有一段在葡萄架下為父母讀課文,並且評論海的一段更是富有詩意和童趣,一個活潑、純真的兒童形象很好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當大人在談論事情的時候,英子還會冷不防插上一句,如宋媽和媽媽談到賊時,「別人丟東西還說熱鬧」,半大孩子似懂非懂的話讓人忍俊不禁。當小英子說「你是來拉屎的吧」、「真不講衛生」,當賊給她糖,她更是說「爸爸說了,別人給的東西不能隨便要」,這些話卻是典型的兒童的話,真實而又精彩無比。

最出彩的還是醫院父女見面的一段。父親問英子成績,英子撒嬌「你自己看嘛」,問「有沒有遲到」,回答「上面不是寫著嗎」、「自從挨了你打,再也沒有遲到」、「打得的好疼,忘也忘不了」,問「恨爸爸嗎」,回答「不恨」。這一段充滿童趣而又精彩無比,令人辛酸。

瘋女人秀貞的語言也很有特點,她的話雖然顛三倒四,但是她不時會清醒一下子,特別是她對大學生的回憶的那段,配合著院內景物,她的話外音幽然傳來,給人一種懷舊和哀傷,特別的那一句「這一笑啊」,讓人為她的痴情動容。

小偷則是一個現實的控訴者。他對自己身世無奈和不平,對自己淪落為小偷無可奈何。說到他弟弟,他自豪,而又充滿希望,然而弟弟「拿我當個好哥哥」之類的話有不無酸楚。

宋媽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她抱著弟弟拍著腳說「臭腳丫兒,哎~」這哄孩子的長聲,令人熟悉不已,含著深深的溫情,而「不要小栓子」這些話更是體現了她生活的無奈和對孩子的依戀。

《城南舊事》中還有很多風格化的小細節,比如提水,養小雞,唱兒歌,駱駝,賣紅薯的,換東西的貨郎等更是構成了電影的懷舊的景象和氣氛。總而言之,影片很好地透出了那種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不愧為中國電影史上突出的散文電影。

E. 有哪些可以被稱為「電影詩人」的導演

王家衛。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1988年王家衛首次執導電影《旺角卡門》,1990年執導第二部影片《阿飛正傳》,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及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01年,獲香港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2004年拍攝電影《2046》,榮獲歐洲電影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等多項大獎,2006年5月21日,在法國戛納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級勛章,同年擔任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13年執導電影《一代宗師》,獲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1994年執導影片《東邪西毒》,是一部顛覆傳統的武俠片。1997年導演影片《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香港導演。

閱讀全文

與散文化的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字型大小特工電影完整版 瀏覽:155
音樂廳附的電影院 瀏覽:774
奮斗勵志電影英文 瀏覽:931
殺手沒有假期電影完整播放 瀏覽:396
中文兒童電影有什麼 瀏覽:980
鹿鼎記周星馳電影版粵語 瀏覽:964
電影影視男主角美國 瀏覽:785
電影愛情公寓預告簡介 瀏覽:929
泰國電影故意殺人 瀏覽:294
電影長城主題曲純音樂 瀏覽:869
台灣老電影武俠片鬼片 瀏覽:759
亞洲人成BT電影網站色 瀏覽:506
宅家看電影免費看的網站 瀏覽:561
電影結局女主角畫展上碰見了 瀏覽:251
電影名字斜體 瀏覽:20
電影我愛你圖片 瀏覽:209
愛音麻里亞愛情電影網 瀏覽:377
海洋電影圖片素材 瀏覽:800
周星馳電影下載免費下載迅雷 瀏覽:125
適合流感這部電影的背景音樂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