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北京電影學院2012年藝考導演系故事創作題目 要導演系哦親 重金購買!!!!!!!!!
1:故事時間設定為2011年,必須發生在動物園內
2:動物園中的一種或多種動物必須對敘事產生作用
3:故事主要角色中必須有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
4:只能寫成小說或記敘文體裁,不能寫成劇本,詩歌等
廣告方向的是:
廣告分析
短片:(考的是一部有關汽車的廣告)《A story of love》
要求:1.請你就短片寫一則廣告分析。
2.卷面整潔干凈、語言凝練。
3.字數不得超過800字。
㈡ 全國統招碩士研究生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故事片創作專業和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哪個好
這兩個專業都挺好。畢業後前景可觀!這要根據自己的爰好來決定報考專業。不能讓別人說。自己權衡選擇專業才好!。
㈢ 北京電影學院的北影淵源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延安電影團攝制了《延安與八路軍》的影片後,電影團團長袁牧之奉黨中央的指派於1940年夏攜帶該片的全部底片赴蘇聯莫斯科進行後期製作。袁牧之在蘇聯期間考察了莫斯科全蘇國立電影學院後,受到了很大啟發,產生了中國要發展人民電影事業也需要辦一個「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初衷。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迅速進展,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和積蓄幹部,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指示,當時,人民電影事業的唯一基地,東北電影製片廠從1947年初開始,先後辦了四期電影幹部培訓班,先後培養了520餘名幹部,其中440名幹部參加了電影工作,70餘名參加了部隊及地方文化工作。這些訓練班堅持的辦學方向和教育方針為建立中國自己的電影教育事業積累了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周楊、夏衍以及袁牧之、陳波兒等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領導人,面對舊中國遺留給電影園地的斷壁殘垣,規劃對它的改造、建設和發展時,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農兵、寫工農兵的電影專業人才。在一時還沒有條件辦起「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情況下,委派陳波兒從實際出發規劃實施。於是人民電影教育事業開始了它的初創階段。在陳波兒的領導下,謝鐵驪、巴鴻、王賡堯等經過籌劃,並經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來總理同意,於1950年6月創建了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簡稱表演藝術研究所)。並於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開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個大專三年制的演員班38名學生舉行了開學典禮。
表演藝術研究所由陳波兒擔任所長。所址設在西城區石老娘胡同4號院,後又逐漸發展了三處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號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佔地面積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積有2000平方米。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支部,隸屬電影局總支,為第8支部。
演員一班於1951、1952年招收了兩次插班生,畢業時共有55名學生。
1951年新學年開始,又招了演員二班、編劇班,演員二班有24名學生入學,編劇班有37名學生。
1951年5月,表演藝術研究所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簡稱電影學校)。
在當時,專業教師多是來自解放區、部隊和國民黨統治區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多年藝術家。任課教師先後有:王逸、嚴恭、謝鐵驪、陳懷愷、巴鴻、李露玲、肖龍、石聯星、唐遠之、耿西、許之喬、王震之、吳天、林藝等。當時在教學方面,開始學習已經介紹到中國來的蘇聯劇作及表演理論,並編寫了《演劇教程》等專業課教材。同時聘請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別講授《社會發展史》、《政治經濟學》,由王震之講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史東山和蔡楚生講授《電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揚、馮雪峰、陳荒煤、於敏、俞平伯、丁玲、聶甘駕、孫家琇、艾青、老舍、盛家倫等著名文學藝術家,都來校進行專題講授。
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專業教師雖不多,教學計劃也比較單一,然而講授的課程卻涵蓋了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學生接受的知識面很廣闊。這一時期,無專門教學設備,條件簡陋,練功就在四合院內磚地上,影片觀摩要到電影院去買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燒煤球爐子。學生實行供給制,條件雖艱苦,學風卻是團結、緊張、活潑、嚴肅。
1951年秋,演員一、二班、編劇班先後赴湖北漢陽參加土地改革6-8個月。之後,編劇班又深人石景山鋼鐵廠參加車間工會工作和石鋼工人共同生活了三個月。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以孫明經教授為首的南京金陵大學電影播音專修科、以陳河聲教授為首的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以錢家駿、范敬祥教授為首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動畫專修科的師生連同三校的教學設備,調來電影學校。至此,電影學校成為具有藝術系科和技術系科的綜合學校。它標志著中國電影教育事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與此同時,學校遷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墳新建的校舍。新校舍佔地3.3公頃,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其中排練廳300平方米、劇場(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實驗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邊設置的簡易操場15000平方米。
院系調整後,1952年電影學校參加了全國高校統一招生,開辦了新聞攝影專修科、洗印專修科及蘇州美專轉來的動畫專修科三個兩年制的大專班,洗印專修科除大專班外,同時招收了洗印中專班;為發展民族地區的電影放映工作,舉辦了民族地區放映師資訓練班。直到1954年,又先後舉辦了新聞攝影幹部訓練班、第一期放映師資訓練班、俄文專修班等在職幹部培訓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改名為北京電影學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99次政務會議上做出決定。「……電影局應積極准備條件,爭取四至五年內創辦電影藝術學院,培養電影人才,首先是編劇、導演、演員……」。在電影事業管理局制定的電影事業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列有在北京電影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北京電影學院的規劃。文化部並根據政務院的決定為解決建院後的師資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學生去蘇聯和民主德國等地學習電影編劇、電影攝影、電影美術及電影工程;組織專人到蘇聯考察電影教育;同時聘請蘇聯電影教育專家來校講學培養師資。1955年11月由蘇聯專家B·伊萬諾夫、B·卡贊斯基、A·西蒙諾夫、B·安東年柯主持授課,以培養師資為重點舉辦了導演、演員、攝影、製片四個專修班,學員都是來自各電影製片廠具有相當實踐經歷的創作和製作部門的在職幹部,學制二年。學校同時配備了一部分師資力量協助蘇聯專家工作並隨班學習。
蘇聯專家在專修班的講授中,除了理論講授外,更重視課間影片作業的實習,學校為此在原來演出科的基礎上建立了實習辦公室,增添了影片實習設備和教學輔助力量。四個專修班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先後拍攝了《小白旗的風波》、《眾叛親離》等九個聯合作業影片片斷,演員專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劇《仇敵》和《第十二夜》。周恩來總理親臨觀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並接見蘇聯專家與學員,對專家的教學和學員的學習成績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1955年7月,北京電影學院籌建小組「關於籌建北京電影學院工作的報告」,經文化部上報政務院。周恩來總理於7月24日親自批示給高等教育部並由綜合教育司於8月4日正式列人計劃。
從表演藝術研究所第一個演員班到專修班這一電影教育的初建的歷史階段,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急需與發展輸送了576名名專業的畢業生。這其中,如:酈子柏、印質明、趙聯、龐學勤、李孟堯、孫羽、張天民、林汝為、林農、王炎、於彥夫、董克娜、楊靜、於洋、張桂蘭。李文化、魏鐸、沈傑、常彥、阿達等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以及汪流、余倩、劉國典、孔祥竺、韋彰等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1956年6月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電影學校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任命電影事業管理局局長王闌西兼院長,建院後,校址設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專業學系設置為電影導演系、電影演員系、電影攝影系和放映師范專修科。同時參加了全國統一招生。三個本科系(四年制)還要進行專業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招收了86名學生。他們正是新中國電影隊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學生。放映師范專修科招收了29名大專科學生。三個系的課程設置分: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講座課。在共同課方面又分:政治課、文藝史論課、外語、體育課。教材、劇目、參考書目等方面雖也有中國民族藝術教育傳統的內容,但教學計劃的框架基本上採取的是蘇聯電影教育體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電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
1959年,增設了電影美術系,本科五年制。並進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決定新成立的北京電影工程學院的電聲、化工、機械三個專業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轉人電影學院,建立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電影文學系,由文化部文化學院轉來二年級15名學生學習電影編劇和電影藝術理論,於九月初開學。
1963年,上海電影專科學校撤消後,美術系在校學生轉入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系(美61屆)繼續學習。
從1960年到1965年,由實驗電影製片廠組織的本科生各屆畢業班攝制的聯合畢業作業,短故事片20部、71本,紀錄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龍》、《大木匠》、《父子倆》三部短故事片、《高爐電花》、《裝卸之歌》二部紀錄片曾在中國國內發行上映。
這一時期,教學對象主流是本科系各專業,但仍堅持著為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培養在職幹部。1959年曾建立過短訓部,為各電影製片廠培訓了「新聞編導」、「新聞攝影」、「錄音」、「洗印」四個專業的學員273名;這一年還舉辦了表演師資進修班,聘請蘇聯表演藝術家尼·潘可娃來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師資進修班結業,演出了蘇聯話劇《樂觀的悲劇》。攝影系舉辦了「電視攝影幹部短訓班」、「科教電影攝影短訓班」,導演系舉辦了「科教影片導演進修班」,工程系舉辦了「放映師范專修班」。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措施,1960年表演系試招收了一屆初中畢業生的六年一貫制的兩個教學班。
從1960年開始,學院攝影系先後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派來的學習電影攝影的留學生,導演系也接受了阿爾及利亞的留學生。
1959年3月,北京電影學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託,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攝制定期的新聞雜志片《北京新聞》,以反映北京市各條戰線的建設、發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兩期。與此同時,還攝制了《建設密雲水庫》及北京工業、北京農業等方面的大型紀錄片多部。
《北京新聞》於1960年被評為北京市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到1962年秋共發行了63期,由於電影膠片進口銳減,市委決定暫停攝制。
六十年代初期,課程設置加強了史論課的建設,增設了《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藝術概論》,制定了《學生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電影教育完全陷於癱瘓。1970年5月,全體教職工下放部隊農場勞動,接著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設備、影片資料、圖書移交出去,電影學院被掃地出門。
這一時期,電影學校在壓力下先後招收了「工農兵學員」的大專、中專、進修班等22個專業班。
「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了原建制北京電影學院。
文化部為迅速重建北京電影學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長王闌西任組長,盧夢、 鍾敬之、申伸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撥亂反正,恢復了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五個系本科的招生,文學系先以舉辦進修班主逐步恢復本科招生。舉辦表演師資進修班,各系並舉辦幹部專修班。為給民族地區 培養電影幹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內蒙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表演、攝影、美術、錄音四個專業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羅光達、周傳基以觀察員身份赴澳大利亞參加 CILECT(國際電影、電視高等院校聯絡中心)會議之後,學院先後派出考察團考察了東、西方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電影電視教育的現狀。
繼學院學術委員會恢復、創辦《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之後,建立了電影理論研究室,並先後組織了一系列有關電影美學、中國電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國優秀影片的創作實踐、電影與電視等專題研討會。教師們先後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及報刊、雜志上發表了有影響的論文300餘篇。各專業教師先後完成的理論專著有70餘種,其中《攝影曝光控制》、《攝影鏡頭的性能與選擇》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國家一級),《元美學》、《色彩學基礎與銀幕色彩》獲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987年-1992年間獲國家及部級優秀教材獎共9種。
在史論課的建設方面,重建了7個國家的「電影研究」課程以及35門選修課程。
實行「學年學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兩年後根據學分成績,少數學生按大專畢業,其餘繼續學習)並在1985年級6個專業的新生班試行。
畢業生在教師指導的畢業演出中,其畢業作業《中彩》、《童年往事》、《隨風而去》分別獲得國際大學生奧斯卡電影節獎和東京國際大學生電影節的特別導演獎等。
北京電影學院於1984年被吸收為CILECT的會員學校,並於1988年被選為理事學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託,由學院主持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電影、電視培訓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亞太地區22個國家和地區的35個高等影、視院校代表。
1984年,電影學院受權招收碩士研究生,並逐年擴展研究方向和擴大招生人數。此後又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研究方向為電影歷史和電影理論的碩士研究生教學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培訓中心,
1991年5月,學院制定了《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發展規劃綱要》。
1992年,學院決定建立「金燭獎」、「北京電影學院獎」,前者為獎勵在校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和職工;後者則為表彰學院師生及歷屆校友在電影創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電影作品而設立的榮譽獎,以弘揚電影教育並推進中國電影藝術的提高。獎項分大獎、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獎七項,1993年5月5日,舉行了首屆「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獎」、「金燭獎」頒獎大會,獲獎作品及作者名單以金字鐫嵌在校園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作建立了跨校雙學位學制班。從1994年開始並擴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計劃。
1995年,與中國攝影家學會合作辦學,成立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另外北京電影學院董事會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國家廣電總局簽約共建北京電影學院,根據共建協議,北京電影學院還將在通州區建設佔地面積500畝的新校區,建成後可保障6000名學生在校學習,將比目前的學生培養規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電影學院舉行建校65周年慶典活動; 中信國安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電影學院簽署了關於聯合辦學的戰略合作協議,北京電影學院相關專業的二級學院將陸續遷址到位於河北香河的中信國安第一城。
㈣ 章明的人物經歷
1988年考取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1991年獲得碩士學位後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93年主演電視連續劇《鳳凰琴》。1994年導演電視劇《紅旱船》。1996年執導完成第一部電影故事片《巫山雲雨》,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大獎。該片獨具的影像氣質和風格化的敘述表達,贏得了國際影壇的的關注和贊譽,章明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安東尼奧尼」。但該片在國內卻遭到了封殺,8年後始被禁解。
1997年應邀擔任第二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評委;同年導演的電視連續劇《真空愛情記錄》 ,開創了中國青春偶像劇的先河,取得了當年電視劇的高收視率。
1998年合作電影劇本《鮮花朵朵》、《夢想生活》、《卧底》等。1999年導演電視劇《這方水土》、《我和小東》;4月擔任中國第六屆大學生電影節評審委員會特邀評委。
2000年應邀擔任中國第七屆大學生電影節評審委員會特邀評委;同年導演電視電影《晚安,重慶》、《慾望毒葯》。2001年執導電影《秘語十七小時》; 該片於第三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全球首映,參加了第十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和第三十一屆荷蘭鹿特丹國際影節正式競賽單元,獲第五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PPP單元「休佰·巴爾斯基」劇本獎,並在韓國釜山、香港、澳大利亞墨爾本、加拿大溫哥華、奧地利維也納等眾多國際電影節上展映。
2005年導演電影《結果》,該片獲邀參加德國柏林、美國洛杉磯、加拿大蒙特利爾、韓國釜山、東京FILMX、西班牙大加洛尼亞、阿根廷布宜若斯艾利斯等國際電影節展映。
2006年導演電影《院長爸爸》,該片參加大學生電影節展映,獲2007年華表獎20部優秀影片表彰。
2008年自編自導的電影《新娘》,受邀參加了韓國「中國電影展」、東京中國電影節、法國影子電影節的展映。
2010年編劇的電視連續劇《山間鈴響馬幫來》獲全國「優秀少數民族題材影視作品獎」,並在央視一套、四套和八套黃金時段播出。
2010年編劇導演的電影《郎在對門唱山歌》獲得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最佳音樂;以及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大獎」最佳男配角、最佳新人獎;還被新浪網評為2011年度十大華語電影,青年電影手冊授予年度十佳影片、年度導演、年度最佳新人演員獎項;該片作為開幕影片參加了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大陸台灣「兩岸影展」,美國夏威夷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展影。
2013年編劇導演的電影《她們的名字叫紅》,獲第十六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大獎評委會特別獎」、青年電影手冊年度十佳影片、年度最佳新人演員等獎項。
2013年編劇導演的電影《九號女神》,獲陝西省「五個一工程獎」和第二十三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影片」表
彰。從業以來,章明亦擔任過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韓國首爾韓亞電影節、日本沖繩亞洲短片電影節、台灣「螺絲起子」短片電影節等國際影展評委。
㈤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考研必考內容是什麼
導演系的故事片方向歷年以來都是考試的報考人數最多的一個專業,注意,沒有之一,已經好多年了,穩穩的坐在頭把交椅上。
考試的內容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其中有80分的是電影理論題,有70分的劇作題。電影理論題最近兩年來都是上來先哐哐給你40道選擇題。
電影導演劇作的題目和之前相比有所區別,之前是和故事片方向一致的,但去年前面的題目都一樣,唯獨後面的劇作題不一樣。
但復習起來,兩個方向是沒有區別的。
考試科目分析
科目
①政治
②英語二
③藝術基礎理論
④電影導演創作理論(故事片/後期導演方向)
④電影導演劇作理論(電影劇作方向)
專業一的譽猛內容大家可以點擊:2021年北京電影學院專業一藝術基礎理論考研詳細分析查看。
咱們說說專業二
咱們先說說參考書,然後跟大家講講考試范圍。
參考書目
經典必看書目——電影理論部分
電影藝術詞典許南明·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詞典》是一本工具書,也算是真的可以當做是一本【詞典】來看,有不會的概念,進去一翻就能明白。
當然,作為考導演系的的同學,與其他系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些概念最好是都能知道,包括美術類的、表演類的這些。要不以後怎麼給演員講戲呢?
很多同學都已經拿到了這套資料,但可能都不太清楚怎麼使用,下面咱們說下使用方法。還沒有購買的同學,可以咨詢才思考研
㈥ 網曝北電導演系學生趙韋弦誘騙女學生拍攝大尺度視頻,具體情況如何
北電導演系學生趙韋弦通過讓女生幫忙自己拍攝導演系作業為由,先後誘騙逼迫超過20多位女同學開設了比較暴露的照片和視頻。
我們都覺得文化程度比較高的人,通常都會擁有比較好的素質。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一些人雖然憑借自己的能力考上了人氣比較高的學校。但是在學校進行讀書的過程中,也會做出一些讓人覺得特別憤怒的事情。
希望相關部門嚴懲。
最後就是我個人覺得在曝光這件事情之後,我覺得相關部門應該通過最快的速度對這件事情展開詳細的調查。如果通過相關的證據可以證明趙韋弦確實存在以上罪名之後,我覺得應該對趙韋弦進行嚴懲。因為核悄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可以讓受害的女性內心能夠擁有一種平衡的感州氏迅覺。而且也能夠讓廣大的網友壓制住自己內心比較憤怒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