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影片女主角是一個女人的聲音是什麼電影

影片女主角是一個女人的聲音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3-08-07 06:02:28

1. 求幾部女主角聲音好聽的歐美電影,謝啦~~

當然是:《歌舞青春》(《高校音樂劇》《high school musical》)了!!!

現在已經出了1,2,3部了(今年初的第三部)第四部正在籌備

目前是北美第一大青春電影。

女主角Gebriella(由Vanessa飾演)聲音及其清純又美妙。

女配角們(如Sharpay,由Ashley飾演)的聲音也很值得鑒賞哦!

唱歌的部分很多,歌很好聽。

是我最喜歡的現代音樂劇電影啦!

2. 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改編自瑪莉亞·馮·崔普(en: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en: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的戲劇作品,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之後被改編成電影,位居北美影史票房第三名,同時也是史上最賣座的歌舞片。

該劇描述阿爾卑斯山上某處修道院里的一位實習修女到崔普家擔任教職,然後從贏得孩童們的心,到與單身的男主人相愛、結婚並組家庭樂團,最後又有驚無險的逃離納粹魔掌的故事。其中,該劇的諸多歌曲,如《Do-Re-Mi》、《雪絨花》傳唱至世界各地,亦被翻譯唱成各國語言版本。

創作起源
《音樂之聲》的創作靈感源自於瑪莉亞·馮·崔普的真人真事:瑪莉亞·馮·崔普生於阿爾卑斯山一帶,原本在本篤會的農伯格修道院(Nonnberg)擔任實習修女,1926年因健康問題,被院長送到蓋爾·馮·崔普爵士(Georg Ritter von Trapp)家修養,兼任爵士長女的看護。之後瑪莉亞與爵士兩人墜入情網,於1927年結為連理,兩人並生有兩女一男。

1930年代受到經濟大恐慌影響,爵士幾乎失去了所有財產。於是他和瑪莉亞帶領七個孩子組成樂團進行職業演唱,並於1936年薩爾斯堡音樂節上贏得首獎。1938年納粹德國與奧地利合並,爵士拒絕了納粹的徵召令。為了躲避追捕,他們以露營的名義搭乘火車穿越阿爾卑斯山來到義大利,從此展開全歐洲的巡迴表演。1939年他們移居美國後,不但將演唱事業開拓至世界各地,也在自家的「一心」牧場舉辦各種音樂營隊。

1956年,崔普家庭歌手正式解散,瑪莉亞·馮·崔普出版了第一本書《崔普家庭合唱團》。不久,該著作被改編成德國電影《崔普家庭》(Die Trapp Familie),並在歐洲引起轟動。

登上百老匯
1958年,43歲的電影導演文森·唐納修(Vincent J. Donehue)將這個故事介紹給百老匯夫妻檔:製作人理查·哈勒岱(Richard Halliday)和女演員瑪莉·瑪汀(Mary Martin)。兩夫妻對這故事十分有興趣,便開始試圖與瑪莉亞本人聯絡,並取得她的支持(雖然之前受到律師的欺騙,她已經失去了故事的版權)。當時,篤信天主教的瑪莉亞正與親生的三個孩子在新幾內亞傳教,對於哈岱森信里的提議完全沒有興趣。直到有次瑪莉亞返回美國時,在百老匯觀賞瑪莉·瑪汀演出的《飛燕金槍》(Annie get your gun)後對其演出大為贊賞,從此大力支持這個創作計劃,而瑪莉也同意將演出所得的375%收入無償捐給瑪莉亞。於是,在從德國電影公司那兒取得版權後,他們開始計劃重新創作一部全新的音樂劇。

原本這出音樂劇打算以崔普一家的著名演唱歌曲為主軸,其中插入幾首創作歌曲,於是哈勒岱夫婦找上著名的詞曲創作搭當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協助。但在這兩人堅持下,最後改采新的方式:作品中所有的詞曲由這對搭檔重新創作。

劇情架構

劇情
《音樂之聲》數位影音光碟封面:圖中是開場時瑪莉亞在阿爾卑斯山山上歌唱的場景。《音樂之聲》的劇情可分成三個轉折,鋪陳瑪莉亞的故事,描述她在修道院實習,來到崔普家庭,然後與後者一同逃離納粹掌控。雖說每個階段出現的人物,但劇情的主軸仍是「音樂」——善於歌唱的瑪莉亞,透過音樂教化崔普家的孩子,最後感動了上校的心,終得美滿因緣,並證明音樂永能感化人心。

注意: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致。
瑪莉亞是阿爾卑斯山上一所修道院的實習修女。不同於其他修女,天真爛漫的她老是不遵守院里的作息,偷偷跑到山頭外嬉戲、歌唱。一天,大家禱告時,又發現瑪莉亞遲到了——原來她剛在外頭忘情歌唱,直到鍾聲響起才匆忙回來。

受夠瑪莉亞的幾位修女來到院長辦公室,決定好好討論瑪莉亞的問題。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伴隨著辦公室外瑪莉亞闖禍的尖叫,漫長的討論後終於在院長的主持下得出結論....。於是瑪莉亞被喚入院長辦公室內,和院長談論她的未來:慈悲的院長看出這兒終就不是她的居身之所,決定讓她下山,到一戶向修道院請求家庭教師許久的人家擔任老師。

對未來充滿彷徨和不安感的瑪莉亞提著行李,一路憂心忡忡地趕到這戶人家;在她眼前的是棟包含美麗庭園的巨大豪廈,而房子的主人則是崔普家的核心人物——奧地利海軍的蓋爾·馮·崔普上校以及他與前妻生的七名子女,其中最大的麗莎16歲,最小的葛莉泰才5歲。由於沒有母親,身兼母職的上校以嚴格的軍事化方式教育孩子,可瑪莉亞來臨後卻改變了整個家...;他教這些孩子唱歌,帶他們嬉戲,並教這些孩子演布偶戲等才藝,因此博得孩子們的喜愛。但另一方面,這些事逐漸傳到忙碌的上校耳中,卻多少令他有些不快。

其實,上校雖然離家如此久,但不全是為了公務:他和維也納的愛莎女伯爵已經交往了一段時間,兩人的發展也快步入紅毯。而另外一方面,上校的大女兒卻愛上了納粹的小傳令兵勞夫,因此常背著上校溜出來私會。這一切,卻因瑪莉亞的影響力而逐漸改變。

終於,上校帶著愛莎女伯爵回來了。他要「驗收」瑪莉亞幾個月來的成果,以及證實些傳言。結果他差點被孩子們的「惡行」氣昏:爬樹、游泳、穿不要的窗簾作成地衣服以及瑪莉亞的頂撞之詞。結果兩人大吵一架,瑪莉亞被上校趕出了門。但就在她將離去時,孩子們唱起了《音樂之聲》,優美的歌聲感動了冷酷的上校,使他以優美的歌聲附合而唱。於是,瑪莉亞留下來了,並帶領孩子一同准備下崔普宅邸將在下星期舉辦的舞會。

舞會准備的十分成功,瑪莉亞與上校間的關系也迅速升溫。孩子的表演贏得來賓的喝采,但舞會一結束瑪莉亞卻迫不及待的跑回修道院。回到院里的瑪莉亞像變了人似,整天不發一語卻只顧著禱告。直到有一天,她終於告訴瑪格麗特修女想早日成為正式修女的心願:因為她發現她已不知不覺愛上崔普上校了。為了躲避這一切,她決心成為一位虔誠的修女。但在院長循循善誘下,瑪莉亞終於理解自己的夢想不該躲避,而應坦然面對。於是瑪莉亞又回到了辛普家。這時,少了瑪莉亞的辛普家卻陷入愁雲慘澹中,不但孩子們想念瑪莉亞,上校的心也迷上著她。瑪莉亞回來後,不但孩子們高興起來了,同上校居住的愛莎女伯爵也發現自己挽不住情人的心,自己退出這有點曖昧的三角關系。不久,上校向瑪莉亞求婚,而她也坦然接受了這段如夢似幻的愛情。

步入禮堂後,瑪莉亞與崔普一家人共度歡樂的家庭時光,同時也積極准備音樂節的表演節目。可是同時,納粹的魔掌也逐漸深向這家人:納粹德國合並掉奧地利後,開始吸收奧國軍人加入納粹陣營,忠勇愛國的崔普上校自然也是納粹亟欲招募的人才。無奈崔普上校堅決不肯點頭,納粹只好用盡各種手法,包含威脅利誘,強拉上校入營。於是上校和瑪莉亞開始計劃秘密的潛逃計劃...。

音樂節會場上,大家的表現都很精采,但崔普家庭優美的歌唱卻廣受大家歡迎。在觀眾的掌聲中,崔普全家緩緩消失在舞台上...。經過一番後,比賽結果揭曉:崔普家順利拿下冠軍,但領獎時卻遲遲不見他們出現:原來,在精心安排之下,瑪莉亞和上校帶著七個孩子已在逃離的路途中。他們在修女和勞夫的掩護下,躲過了納粹黨人的搜索,最後在修女們的祝福中,朝自由的山頭緩緩行進...。

記有情節或結局的內容在此處結束,下文與情節無關。

人物架構

修道院 崔普家族 其他
修道院院長
蘇菲亞修女
瑪格麗特修女
伯莉絲修女
修女甲
修女乙
修女丙
蓋爾·馮·崔普上校
瑪莉亞
麗莎·馮·崔普
弗德瑞克·馮·崔普
路易莎·馮·崔普
柯特·馮·崔普
布姬塔·馮·崔普
瑪塔·馮·崔普
葛莉泰·馮·崔普
愛莎女伯爵
勞夫
麥克斯·戴維勒(旁白)
宴會主持人甲
宴會主持人乙
納粹軍官

曲目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
《瑪莉亞》(Maria)
《我有信心》(I Have Confidence)
《愛如何存在?》(How Can Love Survive?)**
《我最愛的事》(My Favorite Things)*
《十六將要十七》(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原版音樂劇中稱作《你正十六歲》(You Are Sixteen )
《Do-re-mi》
《孤單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
《無法停止》(No Way to Stop It)
《平凡夫妻》(Ordinary Couple)**
《再會歌》(So Long, Farewell)
《好事》(Something Good)*
《雪絨花》(Edelweiss)
《攀越群山》(Climb Ev'ry Mountain)
*電影中增加的歌曲
**音樂劇中原有,但在電影里沒出現的歌曲

音樂劇
經過一年准備,《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朗特·方譚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正式上演,女主角由瑪莉·瑪汀本人主演,男主角則由席多·拜克(Theodore Bikel)擔任。音樂劇上演後造成轟動,不但連續演出1443場,並獲得6座東妮獎的殊榮,其中包含最佳女主角獎、最佳音樂劇獎等重要獎項。由於表現亮眼,1960年時引發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將該劇改編成電影的構想。

1963年1月15日《音樂之聲》風光下檔,並被英國、澳洲等地重新改編,登台上演。原劇下檔30多年後,1998年又曾登上百老匯舞台上演半年,直到1999年下檔。

倫敦新版本
1981年,在製作人蘿絲·泰勒(Ross Taylor)請求之下,佩扥拉·克拉克(Petula Clark)同意主演在倫敦西區劇院的阿波羅·維多利亞劇院(Apollo Victoria Theatre)重新登台的《音樂之聲》。雖然她擔心自己51歲的年齡飾演女主角的角色太老而沒有說服力,但克拉克卻讓所有的劇評一致贊揚(該劇也成當時英國劇院史上票房最好的作品)。而瑪莉亞·馮·崔普本人也出席該劇首演,並描述克拉克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瑪莉亞」。由於史無前例的戲票需求,克拉克將她原先計劃的半年演出合約延長至3年半,而該劇單周(1981年10月26日 — 10月31日)101%的觀眾出席率,也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入英國所有音樂劇作品中,史上最高的出席率。這也是第一個將電影版本里理察·羅傑斯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新創作的兩首歌曲搬上舞台的版本,而其現場收錄也首創使用數位收錄方式,可是收音成果卻從未以光碟的形式出版。

其他地區版本
澳洲人自創的版本於澳洲雪梨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Queensland Performing Arts Centre)的戲詞劇院(Lyric Theatre)登場,由著名澳洲戲劇《Blue Heelers》中的演員麗莎·麥昆(Lisa McCune)飾演瑪莉亞,電視名人貝特·牛頓(Bert Newton)飾演麥克斯並由約翰·瓦特(John Waters)擔任崔普上校。

電影
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

IMDB電影資料

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彩色/黑白: 彩色
製作 勞勃·懷斯
編劇 瑪莉亞·馮·崔普原作
哈瓦·林賽音樂劇改編
盧瑟·克勞斯音樂劇改編
恩斯特·雷曼
導演 勞勃·懷斯
主要演員 茱莉·安德魯絲
克里斯多福·普拉瑪
出品公司 二十世紀福斯
發行時間 1965年3月2日
1960年6月,二十世紀福斯以12,500,00美元購得電影版版權。但條約中規定福斯公司必須等音樂劇下檔後,以及1964年以後才可以開拍,而福斯公司因為之前拍攝《埃及艷後》(Cleopatra)花費甚巨,財政陷入困境,業界一直傳言該公司將在1962年倒閉。為了挽回局面,二十世紀福斯為該電影找來改編過《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的劇作家恩斯特·雷曼(Ernest Lehman)擔任編劇,並打算找拍過《羅馬假期》等片的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開拍。然而惠勒的想法顯然無法得到雷曼的認同,於是又找了勞勃·懷斯。懷斯本來對該劇興趣不大,但看過雷曼的劇本後卻深受吸引,因此接手了該片的導演工作。

1963年《音樂之聲》在薩爾斯堡正式開拍,由於當時的瑪莉·瑪汀已年過50,無法負擔實地拍攝的壓力,於是製作群找了曾演過《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以及電影《歡樂滿人間》的英國演員茱莉·安德魯絲擔任瑪莉亞的角色,而崔普上校則由克里斯多夫·普朗瑪(Christopher Plummer)飾演。由於茱莉·安德魯絲的歌唱表現和演出皆屬一流,加上製作群成功運用了薩爾斯堡的美麗景色與人文景觀,電影推出後在全球造成轟動,不但成為當時史上賣座次高的電影,片中許多歌曲,如《Do-re-mi》、《雪絨花》也被改編成許多語言的傳唱版本。另外,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10項提名,最後贏得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

電影里為了劇情需要,製作群做了許多不同於音樂劇版本的修改:

(一)音樂劇中《愛如何存在?》(How Can Love Survive?)和《平凡夫妻》(Ordinary Couple)分別被《我最愛的事》(My Favorite Things)和《好事》(Something Good)取代。其中後兩者的詞曲皆由理察·羅傑斯一手包辦,因為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已經於1960年8月23日罹患癌症過世(他死前的遺作便是住院期間完成的《雪絨花》)。
(二)劇中愛莎女伯爵和麥克斯的戲份被大量刪減,甚至連演唱的部分也被取消。另外,片里大量取用薩爾斯堡乃至於阿爾卑斯山的景緻,使其場景遠遠超過音樂劇里的人造舞檯布景。
有趣的是,電影的內容反而影響到日後改編過的音樂劇版本,使電影與音樂劇的同質性越來越高。

逸事
這部音樂劇造成了一些對奧地利的錯誤想像:許多人以為《雪絨花》這首曲子是該國國歌。事實上,這首歌在奧地利不怎麼受歡迎(有個幽默的說法是說隆納·里根總統任內,在某次奧地利代表拜訪白宮時演奏該曲)。
在《Do-re-mi》出現在一個市場的場景里有明顯的錯誤:一個裝著橘子的板條箱上標示著「以色列製造」,然而1930年代以色列並不存在。而這錯誤於電影拍攝期間顯然未被發覺。
另一個被知曉地理學的銳利觀察者發現的錯誤是崔普家爬山的場景中他們理應往安全的地方前進,然而實際上他們卻「朝著」奧地利的方向走。
《我有信心》是羅傑斯寫來作為「過場」的歌曲,以便讓電影中瑪莉亞從修道院前往崔普家的宅邸(根據他的說法)。在這場景中,瑪莉亞要通過一處拱門。而根據DVD里的花絮,有位現實里瑪莉亞的女兒,以及「她」的女兒(也就是瑪莉亞的孫女)可以被看到正准備穿越那處地點的路。其實崔普家庭當天剛抵達現場,懷斯導演讓他們擔任行路人的角色。而據聞安德魯絲拍攝該片段期間,影片剪輯者也在那場景上出現了一會兒,因為他似乎很適合這個角色。
由於電影廣受好評,並成為當時第二(緊接在《亂世佳人》之後)賣座的電影作品,著名影評寶琳·凱爾(Pauline Kael)不斷挖苦該片,並稱其《「錢」之聲》(The Sound Of "Money"),而據稱此舉也讓她被《McCall's》雜志炒魷魚。
該片高度的創作身價40年後依舊不減。一份附在原聲帶的評論里,理查·羅傑斯在該片完成後說到:「當你開始觀賞這部電影時,你會立刻說說該片『不是』來自一間臘腸工廠。」
2001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認定該片是「重要文化象徵」,並選入美國國家級收藏。
根據boxofficemojo,該片名列北美票房史上(142,415,400美元)與參考通貨膨脹計算後(911,458,400美元)第三高(緊接在《亂世佳人》和《星際大戰》(Star Wars)之後)。如果加上全球成功的票房紀錄、錄像帶、雷射光碟、數位影音光碟以及頻繁的電視撥放,它被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稱為「最被廣泛觀賞的一部好萊塢電影創作」
崔普家的七個孩子為五女二男,在影片中他們分別是:
麗莎·馮·崔普(16歲「即將滿17歲」)由夏敏·卡爾(Charmian Carr)飾演,當時她21歲。
弗德瑞克·馮·崔普(14歲)由妮可拉斯·漢墨德(Nicholas Hammond)飾演。
路易莎·馮·崔普(13歲)由海瑟·孟席斯(Heather Menzies)飾演。
柯特·馮·崔普(11歲)由杜南·卻斯(Duane Chase)飾演。
布姬塔·馮·崔普(10歲)由安琪拉·卡溫特(Angela Cartwright)飾演。
瑪塔·馮·崔普(6歲,雖然根據片頭的台詞「我星期二就滿7歲了!」)由黛比·透納(Debbie Turner)飾演。
葛莉泰·馮·崔普(5歲)由金·卡瑞斯(Kym Karath)飾演。
丹尼爾·祖希特(Daniel Truhitte):飾演勞夫(「17歲快18歲」)的演員,當時21歲。這是祖希特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在銀幕上現身。
金·黛比(Kim Darby)和麥·法蘿為麗莎這角色獻聲,因為飾演該角的夏敏·卡爾第一次演出陽台場景時為了跳過樹枝而受傷。
爵士音樂家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採用《我最愛的事》作為他的代表旋律。他的版本修改很多,並以高音薩克斯風演奏,使開頭的節奏不斷重復,以擺脫長時間的個人即興演奏。

榮譽與獎項
◎1960年東妮獎

獲獎項目(6項)

最佳音樂劇獎
最佳音樂劇女主角獎:瑪莉·瑪汀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Patricia Neway
最佳布景設計獎:奧立佛·史密斯
東妮獎最佳製作與音樂劇指導獎:Frederick Dvonch
劇院世界獎:Lauri Peters
提名但未獲獎項目(3項)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Theodore Bikel、Kurt Kasznar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Lauri Peters與其他飾演孩子們的演員:Kathy Dunn、Evanna Lien、Mary Susan Locke、Marilyn Robers、William Snowden和Joseph Stewart。
最佳音樂劇導演獎:文森·唐納修

◎1965年奧斯卡金像獎

獲獎項目(5項)

最佳影片獎
最佳導演獎:勞勃·懷斯
最佳剪輯獎:William Reynolds
最佳音響獎:James Corcoran (20th Century-Fox SSD)、Fred Hynes (Todd-AO SSD)
最佳配樂獎:Irwin Kostal
提名但未獲獎項目(5項)

最佳女主角獎:茱莉·安德魯絲
最佳女配角獎:Peggy Wood
最佳藝術指導獎:Boris Leven、Walter M. Scott、Ruby R. Levitt
最佳攝影獎:Ted D. McCord
最佳服裝設計獎:Dorothy Jeakins

◎1965年金球獎

獲獎項目(2項)

最佳喜劇和音樂電影獎
最佳女主角獎:喜劇和音樂類:茱莉·安德魯絲
提名但未獲獎項目(2項)

最佳導演獎:勞勃·懷斯
最佳女配角獎:喜劇與音樂類:Peggy Wood

◎美國國家電影保存局2001年指定保存

下面是音樂之聲電影原聲專輯的試聽地址,樓主去看看吧!

http://www.solue.com/album/?id=7968
1,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序曲和音樂之聲
2.overture and preludium---建議序曲-贊頌我主
3,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晨禱和哈里路亞
4.maria---瑪麗亞
5,I have confidence--信心
6,Sixteen going on sevevteen--即將17歲
7,My favorite things---我最喜愛的東西
8,Do-re-mi---多來米
9,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
10,the lonely goatherd----孤獨的牧羊人
11,So lone,farewell----晚安,再見
12,Climb every mountai----攀越群山
13,Something good----有些好事
14,Processional and maria--婚禮進行曲和馬里亞
15,Edelweiss-----雪絨花

3. 一部有關女播音員的外國電影

是這一部:The Truth About Cats & Dogs (1996)

4. 電影《音樂之聲》女主角資料,以及這部電影的獲獎情況~

《音樂之聲》電影: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被譽為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主演】
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
克里斯托弗·普拉默爾(Christopher Plummer
女主角還參演過
《相對價值》
《無條件的愛》
《現代派米莉》
《親愛的莉莉》
《S.O.B》
《10》
《那就是生活》
《夏威夷》
《公主日記》1-2部
【女主角資料】
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 生於1935年 10月1日 ,英國薩里郡,原名朱莉婭·伊麗莎白·韋爾斯。
星座: 天秤座
星路歷程:
12歲時就在演員父母的指導下登台演唱。
1964年出演《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這是茱麗葉·安德魯斯的銀幕處女作,扮演一個跟她次年主演的《音樂之聲》幾乎相同的角色。影片不僅歌曲非常出色,一點也不亞於《音樂之聲》,而且特技也屬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動畫共舞的段落在當時達到新的境界。本片還創造了一個英語中最長的單詞:。2004年被搬上舞台。
22歲時到紐約百老匯演出音樂劇《窈窕淑女》引起轟動,並且連演了三年,成為國際上知名的演員。
然而,當華納兄弟公司在1964年把《窈窕淑女》搬上銀幕時,卻認為茱麗葉名氣還不夠大,一腳把她踢開,讓當時正在走紅的奧黛麗•赫本取而代之,飾演了賣花女一角。
可湊巧的是,此時迪斯尼影片公司亦要開拍音樂片《瑪麗•波賓斯》,並邀請茱麗葉主演一個幫助東家獲得幸福的妙齡女僕。同樣很有意思的是,兩部影片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5年4月5日晚,第37屆奧斯卡獎的頒獎典禮即將開始,其中《窈窕淑女》獲得了十項提名,而《瑪麗•波賓斯》得到了十三項提名,可是當最後揭曉,《窈窕淑女》獲最佳影片等八項獎,《瑪麗•波賓斯》僅只得五項。但是,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卻落入了茱麗葉•安德魯絲頭上,十分富有戲劇性。當茱麗葉從黑人影帝法尼•波蒂埃手中接過金像時,激動得連連說:「我知道你們美國人好客……。」這時奧黛麗•赫本熱情地走上前向她表示祝賀。
本屆男主角得主是《窈窕淑女》中風流教授的扮演者雷克斯•哈里森,這位英國演員在舞台上與茱麗葉搭檔得十分成功,在影片中又與赫本配合默契,此時他手捧金像,不知要感謝哪位「淑女」為好,終於結結巴巴地說道:「我要向,唔……兩個『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1965年,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將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搬上銀幕,耗資八百萬美元,影片的女主角家庭女教師瑪麗亞聘請了茱麗葉扮演。影片自上映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上座率經久不衰,甚至打破了好萊塢以前票房最高的《亂世佳人》的紀錄。一些影院老闆把看過三十遍以上的影迷姓名匯編成冊廣為散發宣傳。
據《紐約時報》調查,洛杉磯的一位老婦人看過此片三百多遍,幾乎每天一次,俄勒崗州一個青年甚至能把台詞都默寫出來。某些評論稱影片為「電影中之完美精品」,茱麗葉那真摯朴實的表演、優美動人的歌喉更使美國觀眾把她當做了「心目中最理想的妻子、母親和女兒」。
1966年4月18日晚,第38屆奧斯卡的頒獎典禮舉行,尤其是《音樂之聲》共拿到包括最佳影片獎等五個金像。但是,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卻未能給予茱麗葉,她的同鄉,《日瓦戈醫生》和《親愛的》兩部影片主角得到了這個獎項。對於此種結果,茱麗葉•安德魯絲表現得很為坦然,她對記者說:「我們得到了最佳影片獎,也很了不起,不獲獎也是一種解脫,當個獲獎者也夠難的。」自然,值得寬慰的是,在奧斯卡頒獎之前,由好萊塢記者協會評選的最佳女演員金球獎發給了茱麗葉•安德魯絲。
1967年,茱麗葉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成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女星。但是,福禍總相倚,好運不常在。由於茉麗葉在兩部新片中的表演給觀眾和製片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致他們再也不能接受她扮演的其他角色。而美國社會進入到動盪的六、七十年代以後,以純情少女為主人公的傳統音樂片也不再流行。
茱麗葉從1966年到1970年相繼拍攝的《夏威夷》、《撕破的窗簾》、《摩登女郎朱莉》等影片均不賣座,她開始在好萊塢坐冷板凳了。
90年代,她的喉嚨便出現異樣,直到1997年開刀割除腫瘤後,朱麗·安德魯斯暫時告別了演唱事業。然而,由此而引發的醫療官司以及從此無法歌唱的噩耗都沒能真正影響安德魯斯繼續她的演藝生涯。事實上,這位多部暢銷兒童讀物的作者,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從來都不曾離開她熱愛的事業和熱愛她的觀眾們。
2001年,安德魯斯在影片《公主日記》中再次出現,並在其後的《公主日記2:皇室婚約》中再展歌喉,為影片完整演唱了片中插曲「Your Crowning Glory」。之後她又成了《怪物史萊克》中菲歐娜公主的母親。
感情經歷:
在拍攝《親愛的莉莉》時,茱麗葉和導演布萊克•愛法華茲產生了感情並結成夫婦。布萊克是編、導兼製片人,他幫助茱麗葉創造不同類型的角色,改變了以前單一的定型狀態,使她的表演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從1979年到1986年,茱麗葉在布萊克指導下拍攝了《10》、《標准做法》、《維克托•維多利婭》、《單人二重奏》、《如此生活》等五部影片,塑造不同性格和風范的女性形象。
對自己的從藝生涯和星運浮沉,茱麗葉有了如下的感受:「一旦你意識到自己正像圖表一樣直線上升又直線下降時,你就會感到很滑稽。人到了一定年紀,就開始嚴肅地對待生活。而愈是嚴肅地對待生活,生活也就愈有趣,即使是滑稽。」
後來,茱麗葉和布萊克把家安置在風光宜人的瑞士,過著平靜溫馨的生活。
誰知到了1996年茱麗葉又以6旬的年齡重返百老匯的舞台,主演了音樂劇《維克托•維多利婭》,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同行們評價她「絕對是個天才」,而茱麗葉也希望自己能得到戲劇最高獎——「托尼獎」。
七月份的一個周五,正值音樂劇《維克多•維克多利亞》在芝加哥上演前的兩天。劇組成員們圍坐在舒伯特劇院的一角,爭論著明天到底是不是導演布雷克•愛德華的生日,他們很看重這件事,打算辦個慶祝會。愛德華妻子茱麗葉•安德魯絲的女助理說,他的生日在22號,可還有人說在26號,沒人動「親自去問問愛德華」這類的念頭,大家對他的脾氣再清楚不過了。
布雷克•愛德華正邁向他人生的第七十三個年頭,盡管他以自己經常鍛煉身體為傲,但看起來他已相當老邁。腰彎了,走路要拄著藤杖,劇組里其他人大步流星走下舒伯特劇院台階的時候,愛德華只能兩步一階地留在後面。已經有人在周圍嘀咕,說他的才華正在消逝。然而,他在電影圈裡曾經一度輝煌後,又將最後一部震懾好萊塢的作品《維克多•維克多利來》(Victor/Victoria)搬上百老匯舞台。
本周內,《維克多•維克多利亞》就將在百老匯的馬奎斯劇院拉開它的首演大幕。這將是既具有歷史意義又令人歡欣鼓舞的場景:在離開了曾經造就她的地方30多年後,《音樂之聲》的女主角茱麗葉•安德魯絲又回來了。在這漫長的時間里,百老匯曾一次又一次請她復出,她都以拍電影或培養孩子為借口推辭掉了。而實際上那電影角色幾乎都是些毫無意義、令人無法記住的。安德魯絲似乎忘了令她聲名顯赫的真正根源:她燦爛的嗓音。忠心耿耿的觀眾們熱切地想知道:茱麗葉這位昔日的表演王後,在今天的舞台上是否魅力依舊!
當你跟隨她進入排練現場,看她一場一場一天一天地排練下來,答案已經顯而易見:只要一開口,她的魅力仍然無比巨大。與她相反,茱麗葉的丈夫愛德華則需一番功夫來琢磨。
布雷克•愛德華是美國戲劇的一個傳奇。在他的盛年時代,曾經拍過50部電影,其中最精彩的包括《蒂尼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玫瑰與酒的時代》(The Days Of Wine and Roses)和《粉紅豹》(Pink Panther),當然愛德華頑固而且剛愎自用的脾氣也同樣出名,他以近乎無理取鬧的態度層層挑起事端,其中包括很多蠢透了的、極為轟動的法律訴訟。最終他離開了好萊塢,電影事業也日薄西山。在那個階段,他所做的幾乎不僅僅是在毀掉自己的事業,也在毀掉他妻子茱麗葉•安德魯絲的事業。現在愛德華決心東山再起,導演一部新的百老匯音樂劇,這在他的平生,還是第一次。
在排練場,愛德華很少說話,如果他對演員的哪個動作不滿意,就直接指著那個演員,自己做姿勢來糾正他。他保持長久和頑固的沉默,紅通通的雙頰上方一對眼睛盯住你,令人不由得害怕和軟下來。排練的進程極慢,茱麗葉•安德魯絲反復唱著震得破玻璃瓶子的高音。
《維克多•維克多利亞》曾在1982年被拍成電影。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的巴黎,榮麗葉扮演一位年近四十但依然美艷的女高音,「維克多利亞•格蘭特」,她窮困潦倒並且委身一個放盪的馬戲團主持人(由羅伯特•布萊斯頓扮演)。在這次新的音樂劇排練中茱麗葉吃了不少苦,她已是高齡,那雙了不起的腿上裝著塑料撐護,茱麗葉常常在完成動作時扭傷、摔倒,常常膝腫、踝腫,休息的時候愛德華叮囑她不要讓腳腫得更厲害,並為她捶打左腿。
一切全靠安德魯絲了。一周八次演出實在太繁重。這種情況和他們將會在百老匯之外的城市加演四個月皆出於同一原因:必須再增加一百萬美金的預算投入,安德魯絲才能得以進入百老匯演出。她將按合同規定,在紐約演出一年,如果一年的演出不能償還所有的投資額共八百五十萬美金,也就是說如果上座率不足75%,安德魯絲的演出將延長至一年半。這個合同典型地反映了獨立製作人想得到排一部百老匯音樂劇的全部資金是多麼困難。安德魯絲為這部劇的財政問題而全力以赴時,百老匯也用一種懷疑的態度觀望著:這部由好萊塢闖入者拍出來的東西,到底能否上演?畢竟由於投資和合約的問題,他們已經將演出推遲了一年多的時間。
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愛德華如何習慣音樂劇和劇院的感覺。在劇組里常有人竊竊私語,議論愛德華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做出轉變。他是一個習慣了用剪接來組合成故事情節的電影導演,在劇院里,你不可能臨時抹掉哪一個不令人滿意的瞬間。你在排練場常會聽到愛德華這樣說:「讓我們把這個鏡頭再拍一遍。」所有的演員都清楚,在百老匯等著他們的將是全紐約最苛刻的觀眾,而愛德華將他藝術生命再生的全部希望都放在這項對他來說全新的手段上了,因此這部劇極有可能變成一場災難——幾乎沒有一部電影在被改編成音樂劇後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休息的時候,安德魯絲抓了一把道具香煙在手裡,不斷地練習把他們扔回原處的動作。她的動作準確、完美、毫無失誤,舉手投足絕不拖泥帶水,所有的香煙都被再次投入盒子里。這種天衣無縫不著痕跡的感覺會令你想起她幾乎是在音樂廳里長大的身世。一個和母親、繼父生活在一間簡陋房子里的瘦長女孩,在她12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音域寬度達四個八度的明星。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安德魯絲的感覺,那就是「可愛」。她會請來現場采訪的記者到小間去吃甜點心,在她與丈夫愛德華發生小沖突的時候,人們打心裡都站在她這邊。有時愛德華對待她的態度顯得不耐煩而且愛發火:「我知道你要說什麼,而且我可以肯定上帝告訴你我不會同意。」愛德華常這么粗暴地說,安德魯絲總是保持尊敬和抱歉的口吻:「對不起親愛的,我想是我出了點錯……」不時地她也會對他的導演提出些抗議或爭辯,可總是顯得溫柔:「我可以問個問題嗎?雖然我知道這很蠢。」
安德魯絲與愛德華的戀愛始於6O年代末,那時她正是好萊塢最大的一棵搖錢樹,連著演出了一系列精彩之作。1968年,曾經拍攝了《音樂之聲》的原班人馬再次籌拍了《巨星》一片,但結果卻遭到了商業上和評論界的雙重失敗,他們撤出百老匯,各自散夥了。接下來安德魯絲投拍了愛德華執導的電影《親愛的莉莉》,該片再次大量超支、再次不得善終。
安德魯絲的第一次婚姻在23歲時,她與愛德華的婚姻是在1969年。婚後愛德華一度離開好萊塢去歐洲,不久後又回來拍攝了《粉紅豹》、《十》和《S.O.B》等影片,安德魯絲一次又一次擔任片中的女主角,她似乎是在用自己的明星地位保護和支持著丈夫的事業。安德魯絲說,與家庭相比自己的事業是不重要的,她和愛德華收養了兩個女兒,還以茱麗葉•安德魯絲的名字為雜志撰寫兒童文章,並且樂此不疲。
當然他們的生活是富有的,盡管《維克多•維克多利亞》受著財政問題的困擾,愛德華還是買了一部四萬六千美元的「勞斯萊斯」豪華汽車,而他與前妻所生的兒子也收到了寄自父親的八萬兩千美元生活費。但即便是富人也會有煩惱,這位大導演的痛苦幾乎是眾所周知的:幾十年來他依靠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過活。
有幾年他被長期過度疲勞導致的慢性病所糾纏,而且一度陷入不可救葯的精神抑鬱中去,總是想要自殺。那個時候,他所能求助的除了抗精神抑鬱的葯物,就是他了不起的妻子安德魯絲。安德魯絲不僅為他化解著事業上的危機,更悉心照料他的生活,她帶他出去散步,就像帶著個小孩子。所有的人包括愛德華都很清楚,他是如何依賴她的存在。

5. 什麼電影中女主角叫聲最誘人

流氓 國語 2012

導演:馬翔
國家/地區: 內地
主演: 於亞東 惠通 覃文靜 王玉祥
簡介: 一個10歲的小孩莫小飛渴望成長,常常將自己幻想成大人,並去追求一個30歲的女老師。然而女老師並沒有愛上他,還罵他是個「小流氓」。莫小飛終於發現自己無法平等的參與到成人世界中,他多麼想快點長大。一個50歲的大人李少華二十五年前被判「流氓罪」入獄,刑滿釋放後,他發現美好的過往已然不再,在這個在他看來荒唐的時代,人人都成了流氓,而且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成了一個流氓導演的「作品」。

6. 一部電影《一個聲音》(又名 曼儂),有人看過嗎

《一個聲音》(又名 曼儂) 男主角是個風流倜儻的富家子,因為事故雙目失明,脾氣變得暴躁。女主角應征來照顧他,付出了很多,兩人相愛,女主角把第一次給了他,當然男主角並不知道。後來在女主角的鼓勵下,男主角的眼睛治好好了,女主角不知為什麼卻躲開了(男方母親的要求?),所以男主角沒見過女主角。女主角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聲音。男主角開始到處登載尋人啟示找她,未果。一段時間後,女主角再次回到那個地方,她還忘不了他,為了排遣憂愁,她來到海邊。男主角在晨跑,正向她的方向跑來,路過她的時候還回頭看了她一眼

7. 大魚海棠電影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很多人說他不好

《大魚海棠》的基本故事情節是:掌管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斗爭的故事。
《大魚海棠》電影評價:
大魚海棠,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生製作,是中國首創的「脫節」電影。為什麼說它「脫節」?因為它突破了中國動畫片的極限,中國動畫片歷來以低齡化的搞笑情節為主,笑點太低,即使偶爾有一兩句人生哲理,也是讓人感覺一笑而過,顯得沒心沒肺。
而大魚海棠是一部特別的動畫片,它沒有過多的搞笑情節,真正做到了教會人學會人生哲理。大魚海棠的出現,使中國動畫片上了一個台階,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宮崎駿的那種令人深思的影子。
宮崎駿動漫的成功,在於其面向的是社會大眾,它迎合了所有人的口味。而中國動漫僅僅面向5——10歲的兒童,這樣強烈的反差,以至於中國動漫一直是低齡化的代表,再無提升。因此,大魚海棠敢於創新,勇於打破傳統規則,實屬精神可嘉。
《大魚海棠》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莊子的《逍遙游》,其中第一句詞語應用於電影開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中國運用古籍經典的影視作品非常多,但是最成功的只有《西遊記》,除了是因為原著作者的高超技巧之外,更多的是尊重原著。《西遊記》至今已有超過30多個版本,翻譯成10多種文字全球發行,連日本動漫《七龍珠》都是參考《西遊記》而改編的。
有的經典拍成影片後會成功,而有些卻爛得一塌糊塗,像《神獸金剛》,居然還是打著《山海經》的名號,真是毀了《山海經》這樣的名著了。

8. 有一部韓國電影,講的是女主角有好的聲音,但沒有好的容貌,為了事業和喜歡的人,她開始整容…電影叫什麼

應該是美女的煩惱(醜女大翻身)吧(169cm,95kg,她的身材完全可以到摔跤場上比試一下。但她其實只是一個想得到愛情的普通女子,她叫韓娜(金雅中
飾)。上帝賦予她的唯一禮物就是天籟般的嗓音,但是因為肥胖的體型,她只能在幕後幫美女歌手亞美假唱。
亞美的製作人韓尚俊(朱鎮模
飾)是唯一肯定她音樂實力的人,不知不覺韓娜暗戀上了韓尚俊。在韓尚俊的生日派對上韓娜終於如願的被邀請過去,她興奮的很努力的想表現自己……但是,從那晚以後她突然消失了!
至從韓娜突然消失後歌手亞美不得不中止了她的音樂活動,而製作人尚俊這時則遇到了救世主珍妮。珍妮的美麗可以讓過路的人目不轉睛,而她的歌唱實力也是與容貌一樣很吸引人,一點都不遜於消失的韓娜。)跟你說的很像。

閱讀全文

與影片女主角是一個女人的聲音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文版小熊帕丁頓電影 瀏覽:739
怎樣一部電影同步看兩台手機 瀏覽:173
電影折磨主角 瀏覽:455
危獄驚情電影完整版在線免費 瀏覽:19
下載長虹電影院 瀏覽:100
電影小兵張嘎圖片 瀏覽:392
成龍高難度逃跑的電影 瀏覽:253
帶他到電影院 瀏覽:530
三個我心理健康微電影觀後感 瀏覽:162
愛情短片電影資源 瀏覽:783
講述一部電影一般現在時 瀏覽:467
電影無雙裡面的背景音樂 瀏覽:194
動漫電影男主角收服一隻恐龍 瀏覽:502
法國電影公司logo 瀏覽:989
老電影三卓別林大獨臷者 瀏覽:780
士兵發現不死士兵電影名字 瀏覽:462
有麒麟臂的電影名字叫啥 瀏覽:941
女孩復仇電影泰國 瀏覽:375
周星馳電影的醜女 瀏覽:233
八大門派高清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