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徐克等導演與香港新武俠電影

徐克等導演與香港新武俠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12 22:46:14

㈠ 如何評價徐克經典武俠電影《新龍門客棧》

這部電影既是明星雲集又是香港武俠電影的扛鼎之作,林青霞的反串和梁家輝的俠骨柔情是很叫作的,而張曼玉在此劇中一改花瓶的戲路,演的金香玉老闆娘是以後眾多武俠劇的教材,她的辣和深明大義之舉,最後火燒龍門客棧追隨周淮安而去。

什麼是「新武俠電影」

【轉貼】 江湖夜雨十年燈:談「新武俠」電影
魏君子

記得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末期胡金銓、張徹等人拍武俠片時,就有人稱他們的作品為「新派武俠電影」了。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以徐克、程小東為首的一批導演拍出的《黃飛鴻》、《新龍門客棧》、《東方不敗》等片,同樣被定義為「新武俠電影」,並且帶動了當時華語電影界爭拍武俠片的熱潮。進入二十一世紀,李安以一部《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使中國的武俠電影真正走向世界。不過,未等我們這些武俠迷的振奮心情消退,如今張藝謀雄心勃勃製作的《英雄》又隆重上演了,聽他講「要力求跳出傳統武俠片格局」的意思,似乎是也想打造出個不同以往的「新」武俠電影。而此時已經有些英雄遲暮、但仍不失為一代武俠片宗師地位的徐老怪,同樣也來了句:傳統武俠電影現在已走到盡頭,要想真正振興我國這門獨特的類型電影,就要找出「新武俠」的概念——既如此,我們在討論張藝謀的《英雄》到底算不算「新武俠」之前,不妨先回顧一下以前拍攝的那些經典武俠電影,倒底靠什麼令我等盪氣回腸、沉醉不已呢?是武打場面的視覺沖擊,還是江湖俠士的萬丈豪氣?是人物形象,還是風格意義呢?

其實誰都明白,「新武俠電影」這個概念是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化,並且與時俱進的。胡金銓以及後來徐克的武俠片之所以都被稱之為「新」,自然是相對於過去的武俠電影而言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武俠片,除了胡鵬、關德興的《黃飛鴻》系列稍見特色外,基本沒有進步,還停留在二、三十年代《火燒紅蓮寺》製作粗糙、手法呆板的劍仙片水準呢。因此胡金銓的《大醉俠》、張鑫炎的《雲海玉弓緣》、張徹的《獨臂刀》一出,其吸收國粹文化、借鑒西方牛仔日本武士電影拍攝技巧的精心製作,立時引起轟動,由此產生了第一代「新派武俠片」。只是到得七十年代,王羽、李小龍、成龍將時代背景由古代拉近到近代甚至現代,由此古裝武俠片遂分化出功夫格鬥片一支,而其本身的發展卻變得緩慢起來。八十年代傅奇、張鑫炎去內地拍的《少林寺》、《少林小子》等影片,雖然聞名中外,並掀起內地「少林」等門派功夫電影的一番熱潮,但手法境界卻並未超出舊時架構,只能說是延續,算不得創新。至於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中有一些導演(比如徐克的《蝶變》、譚家明的《名劍》等)企圖突破之前武俠片的模式,借武俠片這一類型闡述個人藝術旨趣,確實也頗有新意,只可惜在當時未成主流,稍縱即逝。然而其後不久,徐克藉助從好萊塢學習的高科技打造的《新蜀山劍俠傳》盡管在當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卻為將來第二代「新武俠電影」的閃亮登場埋下了伏筆,同時亦奠定了技術基礎。

如果讓我們這批生於七十年代(或者可再擴大到八十年代初期)的青年影迷評出自己心目中的經典武俠電影,相信入選的大多數作品會是拍攝於九十年代至今的一批「新武俠電影」。究其原因,固然有我們迄今十多年觀影時代的難忘記憶作祟,更大程度上還是自1990年開始,徐克以《笑傲江湖》及其續集《東方不敗》書寫了武俠電影新篇章的序言,之後香港的王家衛、於仁泰、劉鎮偉、王晶,台灣的朱延平和賴聲川,內地的何平分別以自身對「武俠」的獨特理解,運用全新的電影語言,風格或中正大氣、或另類顛覆、或後現代搞笑、或粗礪強悍,敘事手法、場面調度、特技畫面、人物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更加貼近時代精神和符合現代人的思維與審美習慣。與以往武俠電影相較,單單一個「新」字恐怕是難以概括的。

前文已經提到,是《笑傲江湖》拉開了九十年代至今華語新武俠電影的序幕。這部由徐克電影工作室製作的電影本來由當年武俠片大師級人物胡金銓擔任總導演,但後來他因與徐克等人在創作理念上出現重大分歧,而中途退出劇組,餘下部分由徐克、程小東、李惠民補拍完成。對於這部集四位導演之功的《笑傲江湖》,記得有人這樣評價:「既有胡金銓古樸的浪漫風格,造型具有中國古代木刻白描人物畫的意趣;又有徐克式的天馬行空、迅速流暢的武打設計和角度多變的鏡頭和剪接;可謂寫實與想像並行,視覺上有一種瀟灑的美感。」不過,依在下個人看法,這話恭維成分居多,而且避重就輕,畫面、武打、剪接對於武俠片來說固然重要,故事、結構卻是任何影片成功的關鍵(在筆者看來,張藝謀的《英雄》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再看《笑傲江湖》,整部影片哪裡都好,就是故事講得差了點,出現與原著無關的東廠太監情節是胡金銓拿手的好戲;而令狐沖到處和人扯閑篇以及片中人物嘴中所說皆含針貶時弊借古喻今的寓意則是徐克擅長的噱頭,兩者的融合顯然並不成功,但是影片的整體風格、場面調度、武打編排、鏡頭表現、畫面意境和優美的音樂都足以讓人不去理會故事架構的缺撼,因此《笑傲江湖》在票房上還是取得了成功,並且成為新舊武俠電影的分界嶺,更直接影響了以後的武俠電影創作。

至於1992年拍攝的《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雖然沒了第一集很明顯的胡氏古樸凝重風格,但卻顯得更加浪漫肆意,動作場面天馬行空,畫面剪接快速有力,故事情節比之前集也顯得集中緊湊,影片以東方不敗的成王敗寇經歷和與令狐沖的情感糾葛駕構全篇,借退出江湖與雄霸天下的主題糾葛借古喻今,極富張力,令觀眾為之傾倒。而林青霞成功反串的一代梟雄東方不敗的形象以及揮手之處飛沙走石血肉橫飛的動作場面,更成為濫殤,使得其後的主流武俠電影只能望洋興嘆,勉強算個跟風之作罷了。

《東方不敗》上映的同年,徐克又重拍了胡金銓的經典名作《龍門客棧》,影片在消解了胡金銓老版《龍門客棧》凝重、嚴肅、陽剛風格,代之以凌厲、肅殺氣氛的同時,又以風騷老闆娘金鑲玉(張曼玉飾)嘻笑怒罵、調風弄月營造了以前武俠片中少有的曖昧意味,武打場面則精彩紛呈、緊湊瀟灑,介於《黃飛鴻》與《東方不敗》之間,別有一番風景。

盡管徐克對武俠電影的貢獻極大,如借古諷今的政治立意,武林風雲的寫意刻畫,人物形象的生動塑造尤其令後來的同類電影難以企及。但要論其被人模仿借鑒最多的,卻是充滿想像力的動作場面和舊瓶裝新酒的翻拍。程小東、袁和平甚至元彬、馬玉成等知名動作指導在與徐克共同打造多部武俠片經典之後,又在其他影片中重復了這些武打場面,當然使人感覺似曾相識。而翻拍舊片、舊題材則成了整個九十年代港台武俠片群體的重要特徵,《新火燒紅蓮寺》、《新流星蝴蝶劍》、《新少林五祖》皆是舊片經典的借屍還魂之作。不過,在產生了一大批模仿徐克武俠片風格的爛片(如《刀劍笑》、《新冷血十三鷹》等)之餘,劉鎮偉、王晶、朱延平等人又嘗試用後現代的搞笑方式對舊式武俠片進行了瘋狂的顛覆,而這主要體現在對英雄俠客的形象塑造上。盡管徐克影片中的俠客們也是個個伶牙俐齒,滑稽幽默,但還不失為英雄本色,而在《東成西就》、《武俠七公主》、《九尾狐與飛天貓》等片中,俠客劍士再也沒有往日武俠片中英雄正氣的高大形象,相反卻不是猥瑣無能,就是膽小怕事。行俠仗義早成了無關重要的末節,倒是一些現代人的世俗觀念成了他們的行事箴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這里卻成了游戲江湖、快樂無比。其實,這類搞笑武俠片的目的主旨只是迎合當代大眾欣賞口味而已,至於什麼後現代的顛覆解構倒更象是商業追求中的無心插柳了。

在很多人眼中,武俠電影作為類型片的一種,自然應以娛樂性和大眾化的商業標准為衡量准繩。由此而言,經典如徐克的《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等片對動作技術的純形式追求亦超過影片內容本身,出來的效果自然好看,娛樂性十足,而營造出的意境又能讓普通觀眾感受到幾許藝術味道,這才是主流電影,商業與藝術結合的最佳典範!相比之下,香港王家衛固執營造的既超脫又迷失個人情感沙漠的《東邪西毒》;台灣賴聲川夾雜著微妙禪意與社會批判、並且內容晦澀難懂的《飛俠阿達》;內地何平拍攝的西部色彩濃重、粗糙有力的《雙旗鎮刀客》倒更象是充斥著強烈個人風格的藝術電影。他們完全跳脫傳統武俠片的模式,營造出全新的江湖意境,人物形象或是醉生夢死、執著寂寞的沙漠過客,或是大智若愚、洞若觀火的俗世大隱,或是單純平凡卻又臻至人刀合一境界的少年刀客,總之務必體現作者的獨特創作意識。可以說,這幾部影片即便在這股「新武俠電影」風潮中仍可稱得上另類、新奇之作,其可嘉的探索精價值在電影史亦可留有一席之地。但此類個性十足的武俠片卻註定會因其重藝術化處理,缺乏娛樂噱頭的特質,落得個叫好不叫座,難以令普通大眾理解甚至望而卻步的結局

記得有人曾認為是1994年王家衛那部遭遇票房慘敗的《東邪西毒》終結了九十年代港台「新武俠電影」熱潮。但筆者卻覺得並非如此,無論是拍攝時間,還是上映時間,黃泰來的《刀劍笑》都比《東邪西毒》要晚些,而正是因為《刀劍笑》這類跟風抄襲的爛作橫行,敗壞了觀眾的胃口,才將風頭正勁的「新武俠電影」逼向絕路。使得1994年之後數年,港台大銀幕上很少再見到武俠電影的蹤跡,倒是文雋、劉偉強製作的由漫畫衍生出來的變種劍仙片《風雲雄霸天下》和《華英雄》等紅火一時,但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2001年,《卧虎藏龍》獲得票房與奧斯卡取了得雙重成功,同時亦令已經少人問津的華語武俠電影重新煥發生機。客觀地說,《卧虎藏龍》如舞蹈般優美的武打場面和中國山水的如詩意境乃是師法自當年胡金銓的經典武俠名片,就拍攝武俠類型電影的規則而言,並未有實質性突破。唯一讓人新奇的卻是該片的女性角度造就了溫婉曖昧的情感氛圍,使得俞秀蓮和玉嬌龍兩位堅忍女性的形象遠比李慕白、羅小虎鮮明得多——恐怕這也是《卧虎藏龍》能被西方觀眾接受的重要原因吧。

至於最近正熱映的國產商業大片《英雄》,盡管其宣揚的「胸懷天下」英雄觀比以往武俠電影里草莽豪客只為個人恩怨便動輒打殺的境界要高出很多,但因其演繹得不是很到位,導致許多觀眾並不認同,恐怕這是張藝謀沒有料到的。還有李連傑、梁朝偉等眾多明星詮釋的英雄形象符號化嚴重,性格情感變化發展不夠明顯,亦是遺憾。不過,《英雄》效仿《羅生門》的三段回憶式敘事結構與以五種顏色畫面營造的情節意境在武俠電影中卻算得上創意之舉,值得鼓掌。

說起來,武俠電影發展到現在已有幾次從形式到內容的創新,而且能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年齡、階層觀眾的喜愛,歸根到底應是華人共通的傳統文化和認同的俠義精神起了重大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人們觀念和欣賞水平的提高,武俠電影要想生存下去甚至再度輝煌,惟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呵呵,借用一下沒問題吧?)。因此,張藝謀的《英雄》在創新方面雖然還遠談不上徐克提出的「新武俠」概念,但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未嘗不是一種可貴的探索——盡管我們還不好評述它到底成功與否。

希望自《英雄》始,無論成敗,武俠電影能找到一個新的起點。
http://www.joy001.com/bbs/index.php?showtopic=9597

http://www.xinxianet.com.cn/html/pinglun/yingship/1430.html

㈢ 【滿分急求】為什麼徐克在武俠電影的地位那麼高

現今香港電影界的幕前幕後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作為業界的先行者,徐克一直為香港電影注入新元素。
2001年,徐克重拍二十年前的《新蜀山劍俠傳》,為本港首部投入大量電影特技的大片;亦在同年暑假作全亞洲發行,並由Miramax公司購得全歐美的發行權。而另一部片由他監制的《老夫子2001》更為香港首部結合3-D 動畫人物和真人演出的電影。該片自復活節起,即作全東南亞發行。 其實,徐克的電影多屬於偏險怪奇一路,但他卻善於把偏鋒與主流、險怪與平穩這些似乎是對立狀態的東西互相滲透,轉化發展。他的電影最讓人難忘的就是濃郁的個人風格。英雄臨風鶴立,煮酒相逢,中國古典文化的俠義精神被天馬行空的元素剖析得淋漓盡致,這是徐克電影中無法替代的特質。他的武俠片中的「武」,已經臨界於武術本身,是用來製造一種視覺「奇觀」;動作設計並不是一招一式的真功夫,而是將武功神化、幻化,通過特技和剪輯手段製造人體極限以上的高難度動作,因而觀賞性極強。在他的影片中,演員忽而上天,忽而入地,武術高手們雙掌生風,快以魅影,人去風留。徐克用舊瓶裝新酒的形式,把古典風神與現代人文精神熔於一爐,開辟了新武俠片,而他本人則成了締造這個新片種的當之無愧的大師。論創造和帶領潮流,徐克無疑是香港影壇的佼佼者。

㈣ 徐克武俠香港經典電影有哪些

《黃飛鴻之壯志凌雲》

《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
《黃飛鴻3:獅王爭霸》
《倩女幽魂》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新龍門客棧》
《龍門飛甲》
《青蛇》
《刀》
《蜀山傳》
《七劍》

㈤ 徐克有哪幾部經典的武俠電影

新龍門客棧。。蜀山傳。。黃飛鴻。笑傲江湖。。。七劍。。。至於龍門飛甲我倒是覺得吃老本。。還沒有幾十年前的客棧有意思。。至於青蛇這些不算武俠。。不說了

㈥ 大導演徐克和曾志偉合作的電影作品有哪些

1、《泡妞》:曾志偉、徐克、洪金寶、黃百鳴主演的電影。

2、《最後勝利》:曾志偉、徐克、李麗珍、李殿朗主演的劇情片;徐克在片中飾演為人兇狠殘暴的黑道大哥「大寶」,憑借該片獲得了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3、《我愛夜來香》:林子祥、林青霞、徐克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劇片。於1983年3月31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講述了各國間諜雲集香港,廣泛收集戰爭情報的故事。

(6)徐克等導演與香港新武俠電影擴展閱讀:

徐克作為香港武俠電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香港乃至整個華語武俠電影導演群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徐克的武俠電影具有濃郁的個人風格,形成了獨特的徐氏品牌。他在繼承與發展香港傳統武俠電影的同時,也為香港武俠電影引入了新的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徐克武俠電影所取得的成功把香港武俠電影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引領了武俠電影發展的新潮流,擴大了香港甚至華語武俠電影的影響。

㈦ 導演徐克 對電影界的影響 謝謝

徐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主要發起人之一!那年的《蝶變》震驚了整個香港電影界,宣告了香港武俠片進入新派武俠片時代。後來不斷創造經典如《倩女幽魂》《黃飛鴻》《花月佳期》《小青》等,其中的《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則是香港武俠片的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能超越,也許永遠也無法被超越了······如果說星爺是香港喜劇的代表人物,那麼徐老怪則是香港武俠片的代名詞!如今,香港電影普遍低迷,名大導演都很低產,唯獨徐克勉強保持著一年一部大作的產量,撐住了香港電影的半邊江山!期待

㈧ 徐克親自導演的電影和他監制的電影,分別是哪些

一九七七年,徐克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從事導演和監制等工作。一年後,他轉投佳視,並且拍成了電視劇經典《金刀情俠》。這可說是徐克導演生涯的轉折點,他的才華為電影監制所注意,並於一九七九年拍成 他的第一部古裝劇情長片《蝶變》。徐克獨特的風格和嫻熟的技巧,使《蝶
變》從當時充斥市場的功夫片中脫穎而出。

徐克的第三部電影《第一類型危險》,基於題材敏感,曾一度被禁在香港上映,更要另剪一個較溫和的版本。

徐克的第四部作品《鬼馬智多星》即為他贏得一九八一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殊榮。其後的《最佳拍檔之女王密令》更創下了三千萬的票房紀錄。

一九八四年四月徐克與他的妻子施南生成立了電影工作室。工作室的首部電影《上海之夜》即獲選為一九八四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十大最佳電影,並獲邀參展十多個海外大型影展。

一九八七年,徐克監制的古制劇情片《倩女幽魂》亦突破了港片的先河,該片除獲得票房佳績外,亦奪得一九八八年葡萄牙Oporto 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亦在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分別取得五項和三項獎項。

徐克亦曾參與《打工皇帝》、《超級警察》和《最後勝利》等多部電影的演出。而《最後勝利》更令他獲提名一九八八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同年由他監制的《英雄本色》亦取得票房新高,《刀馬旦》更取得國際性的好評。

一九八八年十月,東京電影節播映了徐克的《上海之夜》和《倩女幽魂》。一九八九年,徐克被邀請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年青電影系列的評判。

一九八九年,徐克憑《英雄本色III》繼承這系列的成功,而且在越南作拍攝的主要場地。同年由他監制的《喋血雙雄》在美國上畫,而且得到很高的評價。

一九九零年《笑傲江湖》和《倩女幽魂II 人間道》等電影,不僅確立了徐克武俠電影大師的地位,亦為他贏得法國Avoriaz電影節特別評判大獎。同年徐克亦贏得(Screen集團)最佳導演的殊榮。

一九九二年,徐克憑《黃飛鴻》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而《倩女幽魂II 人間道》則奪得葡萄牙Oporto 電影節最佳特技獎。

同年,《笑傲江湖II之東方不敗》、《黃飛鴻 II 之男兒當自強》和《新龍門客棧》三片在亞洲地區都錄得破紀錄的票房,開創了當時拍攝古裝電影的潮流。而與嚴浩合作的電影《棋王》,在義大利的劇本和影像國際電影節奪得大獎。

一九九三年的《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和《黃飛鴻III之獅城爭霸》,繼承這系列的偉大成績,分別在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贏得最佳服裝大獎和最佳武術設計大獎。

《妖獸都市》、《笑傲江湖》系列和《黃飛鴻》系列被邀請參加各國重要的電影節。

一九九三年九月,日本橫濱舉行了「徐克電影節」,另有一個徐克電影特技展示節成功地由十月到十二月在台灣舉辦。

一九九四年,徐克監制及導演了愛情悲劇《梁祝》,被譽為東方《羅密歐與茱麗葉》。徐克亦再表演出他題材的豐富多變,製作了一部愛情喜劇《花月佳期》。同年他亦製作了《黃飛鴻V 之龍城殲霸》。

一九九五年農歷年檔期,徐克監制及導演《金玉滿堂》,一部關於兩大廚師的喜劇。

一九九六年,徐克製作了三部著名作品《新上海灘》、《黑俠》和《黃飛鴻VI 西域雄獅》。同年,他更為美國新力公司,導演了他的首部荷里活電影《反擊王》。

徐克熱愛漫畫人所共知,一九九七年更監制了首部動畫作品《小倩》。該動畫以名作《倩女幽魂》為腹稿,製作時間長達四年,甫推出即大獲好評。

其後,徐克為哥倫比亞(亞洲)電影公司監制並導演了動作片《順流逆流》。在美國上映後,即被評論界喻為國際性動作電影新典範。

作為業界的先行者,徐克一直為香港電影注入新元素。二零零一年由他監制的《老夫子2001 》更為香港首部結合3-D 動畫人物和真人演出的電影。該片自復活節起,即作全東南亞發行。

徐克的另一部作品《蜀山傳》亦在同年暑假作全亞洲發行,並由Miramax公司購得全歐美的發行權。

二零零一年十月,徐克在一九九三年監制的《鐵馬騮》在美國上映。在一個月內累積了一千四百萬美金的票房紀錄,反映了美國觀眾對中國功夫片的渴望。

同時,徐克另一部科幻動作片《黑俠2》,亦於二零零三年初上映,並由新力公司作世界性發行。二零零二年徐克監制的《僵屍大時代》,再次由美國新力公司取得世界性發行權。

二零零三年徐克監制《散打》,散打是近年來中國最流行的拳擊運動,此片描述散打拳手的奮斗心路歷程,並起用職業散打拳手演出,充分表現了散打比賽的刺激。

㈨ 徐克導演過的武俠電影有哪些如題 謝謝了

七劍 Seven Swords (2005) 蜀山傳 The Legend of Zu (2001) 雷霆一擊 Knock Off (1998) 反擊王 Double Team (1997)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 A Better Tomorrow III: Love and Death in Saigon (1989) 散打 Xanda (2003) 鐵猴子 Iron Monkey (2001) 黑俠 Black Mask (1996) 新龍門客棧 Dragon Inn (1992) 倩女幽魂III:道道道 A Chinese Ghost Story III (1991) 倩女幽魂II:人間道 A Chinese Ghost Story II (1990)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 A Better Tomorrow III: Love and Death in Saigon (1989) 英雄本色II A Better Tomorrow II (1987) 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 (1986)

㈩ 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創香港電影新武俠電影之風的導演

徐克。80年代,《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東方不敗1、2》都是新武俠電影的代表作。他的電影不同於之前的就是行雲流水般的打鬥場面,鏡頭剪接凌厲,觀看很暢快。
徐克之前也有一位開創了新武俠電影風——胡金栓。這位導演地位挺高,代表作有老版《龍門客棧》。

閱讀全文

與徐克等導演與香港新武俠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演員受傷 瀏覽:535
特工爺爺洪金寶電影完整版 瀏覽:540
電影院放肆大笑的人 瀏覽:544
愛情命運號電影下載 瀏覽:87
電影武當演員武菁菁 瀏覽:894
熊出沒電影中出現的最美6個女主角 瀏覽:402
台灣電影後面女主是男人 瀏覽:894
愛情電影遺產 瀏覽:358
什麼部落電影 瀏覽:205
王者榮耀電影大全全集 瀏覽:430
三個孬傢伙電影完整版西瓜視頻 瀏覽:194
深海浩劫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10
蘑菇是活的還咬人電影名字 瀏覽:31
電影密探結局 瀏覽:788
韓國電影愛情兼職員 瀏覽:331
簡情陳深什麼電影 瀏覽:475
仲夏夜電影完整版 瀏覽:173
萬達的電影票券已綁定 瀏覽:702
成龍新電影大全部 瀏覽:601
英語電影大全免費勵志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