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陳凱歌在《開拍吧》節目中靈魂拷問新人導演,導演是如何塑造電影人物的
陳凱歌作為著名導演,在最新綜藝《開拍吧》節目中靈魂拷問新人導演。節目現場進行各種靈魂拷問,直接問哭青年導演。點評電影短片的時候都是一針見血,次次出擊引發網友熱議,有很多網友都表示自己甚至願意付費來聽陳凱歌的點評,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導演是如何塑造電影人物的吧。
易小星和沙漠導演的作品都被綠燈會成員點評,其中陳凱歌導演更是靈魂拷問。在電影工業化日趨成熟的當下,只有優質內容、優質創作才能使電影產業復甦。而陳凱歌導演靈魂拷問的背後,更是想讓新人導演知道如何塑造電影人物。
② 采訪話劇《暗戀桃花源》的導演要問些什麼問題
與十幾年前的電影版相比 對於這次話劇的劇情來說 會有什麼更大的看點
賴導對於本次話劇版的《桃花源》 對於自己的作品 有什麼自我評價
袁泉和林青霞 作為各自版本的女主角來說 導演認為 那個對於觀眾來說更具觀賞性 各自有那些演繹特點
下一部指導的作品 是什麼類型
對於大眾口味和作品藝術質量 哪個對於賴導來說更具意義 哪個更具挑戰
個人喜歡《桃花源》里的哪位角色 認為自己像他嗎
如果賴導親自來演出的話 最有可能出演哪個
賴導最近有什麼計劃
有沒有可能讓電影版和話劇版的演員 共同出演一部紀念版的《桃花源》
如果退休了 會選擇哪個城市居住
生活中也是個爛漫且多情的大男人嗎
③ 采訪導演要提的問題
請問製作一片電影需要多少資金?
④ 張藝謀在采訪中談起對電影的看法,具體都說了什麼
有不少朋友對於電影都是非常感興趣的,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電影,也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而在這一個過程中,有很多人也會對一些著名的導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張藝謀就是有很多朋友都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導演,而他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說到了自己對於電影的看法。
有很多導演在拍攝影視作品的時候,只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思想進行傳播,但是卻由於表達手法的問題,導致很多觀眾難以理解,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僅沒有辦法傳遞自己的思想,甚至會因此導致網友對於這個導演產生厭惡的情緒,那麼在未來他想要重新獲得大家的關注和喜愛,自然會變得更加困難,所以如果想要傳遞自己的想法,自然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通過以上的了解我們就可以發現,雖然張藝謀所說的話非常簡單,但是卻是非常有道理,我們也希望張藝謀能夠越來越多地創造出優秀作品,讓我們的娛樂生活變得更為豐富。
⑤ 央視專訪《人世間》的導演,具體問了哪些問題
問題一:《人世間》布景能夠真實還原嗎?
李路導演回答:本來想要找實景或拆遷的,但是沒有能夠找到,然後搭了一個景,布景占據4萬平方米,劇中的掛歷、傢具、電風扇的價格、收音機的款式都是經過考證的。地面的黑土是特意借的,搭景的燈用了7萬米。
問題二:《人世間》如何選擇演員?
李路導演回答:電視劇中有周家三兄妹和周秉昆的妻子鄭娟,還有一眾配角,選演員的時候都是反復推演,在每一個角色和面都備選了六七個人,還要考慮角色之間對應的演員是否搭配,在一起是否像一家人,一家人不是演出來的,而是讓觀眾一看就覺得他們是一家人。選擇演員的過程還是比較艱難的,首先要挑選優秀的演員,同時對劇本有一定的解讀能力,能夠感受到人物的心理變化。
面對《人世間》重要人物的離去,也是人世間不得不面對的,但是人世間的力量始終都在,向善向上,努力生活。
⑥ 關於導演及電影的幾個問題
首現是你第一個問題。當導演當然不用非要北影或者什麼什麼師傅之類的,那隻是一種平台,給有條件的人走的一種常規的道路,不是北影畢業的例子多得很啊,下圖中是現在中國說得過去的導演,你可以在網路挨個去查,很多都是白
手起家,一般都是劇組做事的,一步步升起來的。
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和第一個問題幾乎一樣,所有的大學,不管是重本還是一般本科,都是一樣的,有了這么個牌子,工作起來方便一些,不過這樣的方便也只是相對「一般常規」而言,正真可以達到自己目標的人,大學只是一種選擇。其實這種例子根本不用多說,就像現在的很多大型企業的創始人一樣,成功,主要的是靠自己的修養和天賦,而不是所說的什麼大學出來的。所以說,能不能當導演和上什麼大學沒有直接的關系。換句話說,也就是你可以做導演。而且,如果可以,你可以做很厲害的導演。
然後是起步。這個比較實際也比較困難,你不應該直接找電影公司投資,而是換而簡之,走自己的風格,現抬高自己電影的品味,達到一定的高度,在網上有自己一定的支持和理解者,然後再找電影公司投資之類的。這個中間,肯定會遇到像人員不齊,資金短缺,甚至是致命的打擊阻截。。。。。這樣的問題,很多很多。
最後是第三個問題,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幼稚了吧,想,就去做,不能畏首畏腳,既然有意向,那就去做啊。至於途徑,你住在那裡我不知道,所以詳細的解決辦法要靠你自己。
最最後,其實我也是迷惑的人,只是職業不同而已,所以希望兄弟可以在電影事業上有所說建業。那,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難,希望兄弟可以大膽的去做,不畏首畏尾,我相信你可以成功。
⑦ 采訪導演要提的問題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采訪晚會導演為參考。
正文:
1、你覺得晚會的節目咋樣?
2、你覺得那個節目最有意思?
3、你覺得這次晚會的亮點在哪裡?
4、你覺得這場晚會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5、你是否有興趣參加這樣的晚會並上台表演?
6、幕後做了哪些工作?
1、采訪的目的
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適於向大眾傳播的新聞事實。不論采訪的客體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記者注意的只是為大眾所關心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
2、采訪的要求
提出的問題要具體細致,不要泛泛而談。有的記者在采訪中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您遇到了哪些困難?」「您的感受是什麼?」「您的願望是什麼?」「您的打算是什麼?」等等。
這些問題就像簡單的公式,缺乏個性。泛泛地提問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麼,怎樣避免泛泛提問呢?經驗是:記者提出的問題要具體。
⑧ 問一些電影的問題(很專業的)
也不是吧 蒙太奇和長鏡頭是相互配合的,蒙太奇最早是蘇聯的以愛森斯坦為首的一幫電影人探索出來的理論。
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
長鏡頭
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對稱的。攝影機從一次開機到這次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長鏡頭能包容較多所需內容或成為一個蒙太奇句子(而不同於由若干短鏡頭 切換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長度並無明確的、統一的規定。是相對於『短鏡頭』的講法。
一般劃分為固定長鏡頭、變焦長鏡頭、景深長鏡頭、運動長鏡頭四種。其中運動長 鏡頭包括攝影機的推拉搖移升降等運 動。由於長鏡頭能把鏡頭中的各種內部運動方式統一起來,因此顯得自然流暢,又富有變化,為畫面造成多種 角度和景別,既能表現環境、突出人 物,同時也能給演員的表演帶來充分的自由,有助於人物情緒的連貫,使 重要的戲劇動作能完整而富有層次地 表現出來。長鏡頭的拍攝,由於不會 破壞事件發生、發展中的空間與時間 的連貫性,所以具有較強的時空真實感。
(一)長鏡頭的基本概念
1.什麼是長鏡頭
所謂「長鏡頭」,是指在一個鏡頭里不間斷的表現一個事件,或者一個段落,它通過連續的時空運動把真實的現實自然地呈現在屏幕上,形成一種獨特的紀實風格。
2.長鏡頭的產生和發展
長鏡頭理論最早系統地出現是在20世紀50年代。受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的影響,同時也由於變焦距鏡頭和手提式攝影機的出現,多景別、多視角等手法被藝術家們廣泛運用,長鏡頭也隨著進一步得到發展。於是,便產生了以安德列·巴贊為代表的「長鏡頭理論」體系。
(二)長鏡頭的美學特徵及運用
1、長鏡頭的美學特徵
長鏡頭的出現,不僅是攝影技巧的發展,而且有著突出的電影美學價值。長鏡頭作為一種表現手段,盡管早在巴贊之前就已經流行於電影創作之中,但巴贊並不僅僅把長鏡頭當作一種表現手段或技巧來對待,而是從其美學價值來進行理解。巴贊長鏡頭電影理論美學體系的核心和實質,即強調電影特性是它的照相性,或者叫做紀實性、記錄性。巴贊提出了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的主張,意思是電影並不是讓現實直接出現在屏幕上,而是「不斷向現實接近,永遠依附於現實」。
2.長鏡頭的運用
長鏡頭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態,最大的功能就在於逼真地記錄現實——自然、生活和情緒。所以,在影片中運用長鏡頭手法可以保持整體效果,保持劇情空間、時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可以如實、完整地再現現實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說服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