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女導演楊陽的作品都有哪些那部在深圳拍攝的電視,有李晨和馬蘇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2012年電視劇《北京青年》馬蘇飾演權箏 李晨飾演何東
2014年電視劇《天使的城》馬蘇飾演陳爽 李晨飾演李飛翔
我就只知道這兩個
Ⅱ 導演楊陽的資料
楊陽(楊梓鶴)
女國家一級導演
198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導演專業,現任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導演、製片人
主要作品(擔任導演、監制、製片人的作品):
2002-2003電視連續劇《記憶的證明》導演、製片人、聯合編劇
2001 電視連續劇《愛在世博園》導演
2000 電視連續劇《牽手》導演
1998 電視連續劇《午夜有軌電車》導演
1996 電視連續劇《牛玉琴的樹》導演
1995 電影 《跟我走一回》監制(香港昌盛電影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合拍)
1994 電影 《刺客新傳》監制(香港昌盛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合拍)
1993 電視連續劇《一場由撒尿引起的風波》導演
1992 電視連續劇《琉球之風》中方導演日本NHK與CCTV合作拍攝
1990 電影 《中華警花》聯合導演(香港新時代電影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合拍)最新文章
導演楊陽與段奕宏做客新浪聊作品回顧導演楊陽演員段奕宏1月4日14:30作客騰訊《牽手》導演楊陽做客母校講述成長艱辛楊陽怒斥金鷹獎:最佳導演不能上台說話金鷹獎最佳導演楊陽在獲獎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慾望」在今天——訪導演楊陽訪金鷹節最佳導演獎獲得者楊陽月明訪問導演楊陽
Ⅲ 請問啥電視劇或者電影啊楊爍主演的
《綠水青山帶笑顏》是由劉流擔任總導演,周英男執導,楊爍、潘之琳領銜主演,馬蘇、於洋、劉流、辛雨錫、阿楠、范明、景崗山等主演的農村扶貧劇[1]。
該劇講述了許晗、杜笑語等一群年輕人回歸美麗鄉村創業,尋找夢想,尋找生活,最終找到真實自我的故事[2]。
1995年:電影《小嬌妻》(史蜀君導演)周迅飾演洋洋
Ⅳ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Ⅵ 楊陽有一部電影,是校園里,一個女的和一個女學生搶楊陽
這是影片《左耳》。
導演:蘇有朋
編劇:饒雪漫
主演:陳都靈/歐豪/馬思純/楊洋/段博文/更多...
類型: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15-04-24(中國大陸)
片長:117分鍾
Ⅶ 男演員楊陽演過的電視劇或電影有哪些
電視劇:紅樓夢,盜墓筆記,少年四大名捕,旋風少女,新洛神
電影:左耳,建黨偉業
綜藝:花兒與少年2
Ⅷ 請把中國的有名的電影導演名字給我...謝謝
電影導演
張藝謀 陳凱歌 黃健中 黃建新 馮小寧 馮小剛 陳國星 賽夫 麥麗斯 陳家林 張元
電視劇導演
張紹林 潘霞 宋昭 楊陽
紀錄片導演
蕭同慶 嚴冬 陳小卿 吳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寧 張元 徐小惠
電視專題導演
吳小中 張濤 李卓玉 徐小惠 張越 洪眉 柯偉兵
短片(廣告\MTV\片頭)導演
鄭浩 李耕 耿英傑 吳爾善
張藝謀獎項:
擔任攝影的影片:
(84年)《一個和八個》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85年)《黃土地》獲第五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評委會特別獎;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86年)獲香港第五屆電影「金像獎」十大
話語片之一;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展大獎;(86年)《大閱兵》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為會特別獎;
(88年飾男主角)《老井》獲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獎;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87年)獲第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評委會特別獎、東京都知事獎;
(90年飾男主角)《秦俑》獲第四十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娛樂電影榮譽獎」;西班牙年度電影展「科幻電影技術獎」;
(91年)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曲、最佳女主角提名;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
擔任導演的影片:
(87年)《紅高粱》獲廣電部「政府獎」;
(88年)獲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錄音獎;第三十八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熊獎」;第五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故事片真實新穎獎、最佳藝術成就獎;澳大利亞第三十五屆悉尼國際電影節悉尼電影評論獎;摩洛哥第一屆馬拉卡什國際電影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製片大阿特拉斯金獎;
(89年)獲比利時第十六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比利時法語廣播電台青年聽眾委員會最佳電影獎;法國第五屆蒙特利埃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90年)獲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提名獎;古巴年度發行電影評獎十部最佳故事片獎;
(89年)《代號美州豹》獲第十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鞏俐);
(90年)《菊豆》獲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法國第四十三屆戛納電影節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西班牙第三十五屆瓦亞多里德國國際電影節「金穗獎」;觀眾評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金雨果獎」;
(90年)獲美國第六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義大利第四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學會大獎、天主教影評人協會大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艾維拉諾塔特別獎;
(91年)獲美國第六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義大利全國奧斯卡「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
獎、最佳外語片女主角提名(鞏俐);義大利米蘭電影協會頒發觀眾評議本年度最佳外語電影第一名大獎;
(92年)獲英國全國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大獎;比利時優秀影片獎;《秋菊打官司》
(92年)獲首屆長春國際電影節「金杯獎」;義大利威尼斯第四十五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金獅獎」、最佳女演員獎(鞏俐);廣播電影電視部年度「政府獎」;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鞏俐);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鞏俐);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94年)《活著》獲法國戛納第四十七屆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葛優)、人道精神獎;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全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英國全國「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95年)獲法國戛納第四十八屆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大獎;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自由論點大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96年)獲美國電影「奧斯卡獎」最佳攝影提名(呂樂);美國紐約《電影雜志》評選1995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名;美國《電影雜志》評選1995年度全世界十部最佳電影第一名;
個人獲獎情況:
95年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全世界十大傑出導演之一;
95年獲美國克羅拉多國際電影節傑出成就獎;
95年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終生成就獎;
96年被美國《娛樂周刊》選為當代世界二十位十大導演之一;
擔任導演的歌劇:
《圖蘭朵》(義大利歌劇)
Ⅸ 導演個人經歷是如何影響其個人風格的
詩意的女性視角與人文情懷
——談楊陽導演的風格
「風格即人。」不同的導演有著不同的風格,從其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差異與特點。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導演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對社會、人生、藝術的思考和態度,他
的審美意識和表現手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品的格調、品質與風格,成為導演思想與人格的體現。女導演楊陽的《牛玉琴的樹》、《午夜有軌電車》、《牽手》等作品不僅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而且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她始終深切地關注現代中國轉型期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生活,用嚴謹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依靠自身細膩、敏感的女性特質和女性意識,真實深刻地揭示當代中國普通家庭夫妻之間精神形式及物質形態的愛情生
活,以及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理想與現實中的矛盾。她的作品富有時代感、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作品中滲透並流露著強烈的女性意識和人文關懷,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人生。
一、深切地關注當代中國的現實人生,用嚴謹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藝術地反映當代中國普通家庭的生活無論是《牛玉琴的樹》、《午夜有軌電車》,還是《牽手》,我們都可以看到導演楊陽對中國當代人們現實生活的密切關注和她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在《牛玉琴的樹》創作體會中,楊陽說她被在西北沙漠中種下2萬多畝綠樹的牛玉琴深深感動,她與編劇一起來到荒涼的毛烏素大沙漠,找到牛玉琴的家,與牛玉琴整整談了三天三夜,楊陽說:「當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我怔住了。我握著她的手,心裡有一種強烈的震顫,那不是一雙女人的手,它甚至比男人的手更硬、更粗糙,我握著它好像抓著一根木棍。那一瞬間,那種陌生感、那種仰視的感覺頓時消失。我們面對面地交談,心與心地交流。」站在這片廣袤的沙漠上,看到牛玉琴和她的一家種下的萬畝綠樹,楊陽淚如泉涌,這些生———落在沙子上,死———埋進沙子下的人創造的人間奇跡,使她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堅韌和壯烈。此時她終於找到了多年來期待的一個故事:將生命的輝煌升華到悲劇性的程度。於是她用一種介乎於紀錄片和故事片之間的手法,去講述牛玉琴這個人和她一家的故事,這就有了《牛玉
琴的樹》。楊陽認為對劇本所描寫的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感受是拍好一部戲的關鍵。楊陽與《牽手》作者磨劇本長達4年之久。她與編劇一起深入到中關村,采訪高科技領域的成功人士,又參加婦聯主持的「婚姻與家庭」討論會,了解當代年輕人的婚戀態度,由此確立了男主人公事業上和情感上的位置,以及對第三者身份內涵的重新界定,從只講女人受感情傷害的故事,擴展到探尋當代人心靈深處那隱秘的傷痛。楊陽認為「在人們不再為衣食溫飽奮斗的年代,豐衣足食後的人們是可以為情而死的,這是一種絢麗的殘酷,一種無奈而深刻的悲傷」。正因為楊陽在劇本階段的深入參與,才使該劇有了一個新的飛躍,為日後《牽手》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楊陽的作品中流露著強烈的女性意識和人文關懷,解構以男權為中心的傳統文化觀念體驗,探索女性意識,找尋屬於女性的生命視野。其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人生,詩意而藝術地再現了生活「在文藝作品中,藝術家們對構成作品各種因素的處理方式,他用各種可能的媒介因素來表現他所認為重要的問題的獨特表達法,就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①楊陽通過塑造當代生動鮮活的女性形象,描述她們平凡的生活,她們的痛苦、歡樂、幸福、不幸,對理想的追求,對生活和愛情的態度,女性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其作品有著強烈的女性主義精神和女權主義色彩。
作為女性導演,拍女性題材,強調女性意識,為女性去仗義執言是無可厚非的,可楊陽在女性視野下,客觀公正地理解男性,從人性的角度去評判男性過失,其作品體現出對男性的寬容與理解,對生活本質意義的把握,深刻而豐富地表現了人性美。在《午夜有軌電車》和《牽手》中都講述了男人對女人的背叛,但其中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男人的譴責上,而表現的是現象之後更深刻的內涵。如《午夜有軌電車》的結尾,原劇是陶明返回日本,肖月華堅強地繼續面對生活,楊陽將此改為陶明留在了國內,決心和肖月華重歸於好,並在全片中深入地描寫了陶明情感變化的過程,把二人的情感變化與時代的變化、中國的變化融在一起,使其從家庭和性別上的局限中走出來;另外最為明顯的是《牽手》,在導演闡述中楊陽這樣說道:「我不想將自己的同情毫無原則地給予那些容易受傷的女人,也不想簡單地痛斥那些因種種原因而不回家的男人。」為此她對鍾銳、王純、夏小雪三人保持著一種客觀的態度,創造著一種平等的氛圍,「以揭示代替揭露,以解析代替批判,以人物的自我完善化解矛盾沖突,以人文關懷的態度去表現復雜的情感世界」。因此,為人真誠的鍾銳,仍不失他人格的崇高;夏小雪被拋棄後少了許多哀怨,卻多了一些自尊和自強;王純不僅沒有成為令人唾罵的第三者,反而顯示出她單純寬容的人格魅力。這些人物的塑造,使該劇成為一部具有警世與啟迪意義的較有深度的言情片。
三、楊陽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精美的構圖畫面,層次多變的光影,細膩生動舒緩的節奏,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生動感人的細節,共同構成了如詩如畫的意境美是否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判斷一部作品成功與否的標准。用典型的細節塑造人物、推動情節發展是楊陽最為擅長的。《牽手》中有許多細節恰到好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引導觀眾思考。片中第一集有一個找衛生紙的細節,鍾銳領譚馬回到家裡,譚上廁所,鍾銳翻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也找不到手紙。小雪回家後仍因鍾銳忘記了結婚紀念日而生氣,兩人爭吵一番,鍾銳憤怒地准備離開,突然聽見丁丁喊:「媽媽,要手紙。」於是他悄悄回來,看見小雪從窗檯下的櫃子里一個看似隱秘卻絕對合理的地方拿出手紙,他恍然大悟地離開了。這個細節不僅讓
觀眾體會到小雪是一個賢妻良母型女人,鍾銳從不幹家務,他們互不理解交流,為其以後的離婚做了鋪墊。而《牛玉琴的樹》中張加旺送給牛玉琴的小鈴鐺又物化了這對夫婦長期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精美構制的畫面,層次多變的光影,立體豐富的音響,真實細膩的表演,酣暢淋漓的音樂,構成了她幾部作品行雲流水般的整體節奏。楊陽在藝術上追求著一種詩的意境。如《牛玉琴的樹》中對沙漠的多次表現,特別是風中沙漠的那種動感的體現,在展示西北風光的粗獷和雄渾的同時,更深刻地體現了人與沙的密切關系,寫實和寫意有機地結合,使影片的主題升華並獨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