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南京》這部電影具體介紹
片名:NanKing
譯名:南京
導演:比爾-古登塔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編劇:比爾-古登塔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製片人:麥克-雅各布斯
類型:紀錄片
片長:88分鍾
上映日期:2007年7月3日(中國)
發行:華夏電影發行公司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屠城的血淚和屈辱不應當也不可能被人遺忘,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心中的痛。被美國人稱為「中國版《辛德勒名單》」的紀錄片《南京》昨日首次在內地放映,參加看片的記者大部分落下眼淚。一名畢業於南京大學的女記者甚至在中途掩面退出。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國人的視角回顧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從創作開始就受到全世界關注,並已在今年的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引起轟動。昨日在上海舉行媒體看片時同樣讓每個記者都大為震動。導演之一丹·史度曼曾表示:「希望避免典型的紀錄片手法,如一個又一個專家講述,展示大量靜態的照片等,而是希望通過表演和片中傳達的情感力量帶給觀眾深入心靈的震撼」。電影中有大屠殺倖存者的講述、從6個國家搜集到的各種音像和文字資料甚至包括一名叫約翰·麥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攝影機冒死拍攝的40分鍾錄影帶等珍貴資料都極大地震撼著所有觀眾,尤其是短片中直接表現日軍暴行的內容被評為「《南京》中最讓人背脊發涼的片段之一」。除了資料展示,為了把德國人約翰·拉貝、美國人米妮·沃琴(沃琴回美國不久即精神崩潰自殺身亡)等人極其真實而富有感染力的信件、日記等珍貴文獻表現出來,導演還請到如喬根·普羅斯諾、伍迪·哈里森、瑪利爾·海明威等多名好萊塢明星扮演目擊者,在片中朗讀當年這些文字記錄。
影片簡評
記憶是有重量的。在《索菲的抉擇》中,當索菲把奧斯維辛記憶向斯丁溝講述完之後,走向了死亡。在現實世界,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寫完她的《被遺忘的大屠殺》,選擇了開槍自殺。但是今天,我們誰來承受她們不能承受之重?無論如何,正像一個叫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美國導演,以一部《辛德勒名單》承載起人類關於奧斯維辛的記憶那樣,同為美國人的泰德·萊昂西斯以及比爾·古登泰格、丹·斯圖爾曼,以一部《南京》提示我們對於大屠殺歷史的記憶。
首映盛況
為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由美國公司投資製作並以西方人視角講述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南京》,今日下午在北京正式首映。放映前的發布會上,一位大屠殺中的中國倖存者講述了自己當年的悲慘遭遇,聯系影片中對日軍暴行的揭露,區別於劇情片的煽情技巧,《南京》以其樸素的回憶話語、真實的歷史影像,讓很多觀眾動容落淚。
============================================
《南京》導演:遺憾,被采訪的日本老兵很少有悔意
由美國導彈比爾·古登塔格執導的紀錄片《南京》今日起將在全國正式公映,比爾·古登塔格前日(7月5日)現身廣州,談起了該片拍攝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國人視角回顧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主要情節圍繞以華群女士為首十幾位駐華西方人士,包括幾名美國傳教士和一個德國商人展開。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運用他們在南京的影響力,於1937年12月在南京建立了一個國際安全區,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安全。
該片出品人、美國在線副總裁泰德·萊昂西斯2005年初看到一張舊的《紐約時報》上刊登了《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一書作者張純如自殺身亡的訃告。隨後,他購買了張純如的書並閱讀了《拉貝日記》,「我看完這些資料後完全驚呆了,沒想到在上世紀30年代還有這樣慘絕人寰的獸行發生。我覺得張純如的眼睛在告訴我,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所以我決定投資拍攝這部電影。」
起初對這段歷史也不是很了解的導演比爾·古登塔格對記者說,他和泰德的心願一樣: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由美國導演比爾·古登塔格執導的紀錄片《南京》前日(7月5日)在廣州飛揚影城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放映場,日本、芬蘭、荷蘭、泰國、新加坡的各國駐廣州領事館的總領事、文化領事以及部分觀眾一起觀看了影片,之後還和導演進行了交流。導演比爾·古登塔格透露,他們目前還沒接到任何來自日本方面的意見,同意《南京》在該國公映。
記憶!遍尋各國珍貴史料
談到中國之前已有許多導演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拍過影片,對此,比爾·古登塔格說,這些影片他基本沒有看過,但他知道現在中國導演陸川正要開拍《南京!南京!》,自己在北京也和陸川見過面,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導演,相信拍出來的影片也會同樣有力量。
同時,比爾·古登塔格認為,這樣題材的影片本來就不應該只有一部,就像反映德國歷史的就不應該只有《辛德勒的名單》,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多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出現。
《南京》因為出現大量真實的歷史圖片、文獻以及當年西方人士留下的對日軍屠城暴行的親筆記錄等珍貴史料而受人注目。這些資料,是攝制組用了兩年時間,輾轉中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美國等地尋找到的。其中有一段長達40分鍾的真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慘狀的史實片段更是首次出現在銀幕上。除此以外,影片攝制工作人員還輾轉多國,采訪了近80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當年的日軍老兵,真實地還原了那段最黑暗的歲月。
遺忘?日本老兵罕有悔意
對於這次在日本的拍攝,導演比爾·古登塔格說,他拍攝該片完全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來透視歷史,但是整個拍攝中,他還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劇組共有3位日本工作人員,影片拍攝到中途,3人紛紛要求退出,「可能是迫於某方面壓力」。而扮演日本軍官的日本演員,其博客上也被人發了死亡威脅書。
不過,導演說,這些退出的員工都是年紀大的,後來重組的工作組當中,來自日本的都是年輕人,大家合作得很好。
不過,導演很遺憾地表示,他們在日本采訪的250名老兵中,只有7名表示了悔意。有的老兵在回憶這段歷史時,竟然只記得,第一天進南京城天氣很熱,只想能喝到水。此外,讓導演深感遺憾的還有,目前這段歷史的倖存者在減少,不到500個,如果5年前就開始收集資料的話,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榮譽!觀眾熱淚高於獎項
據了解,《南京》已經開始全球發行,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是第一站,美國也將在下半年大規模公映該片,但比爾·古登塔格前日(7月5日)表示,「日本至今都沒有發行商來買,我個人還是希望能夠在日本公映,我拍這部電影只是呈現真相。」
《南京》曾於今年1月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首映,獲最佳紀錄片剪輯獎;4月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獲最佳人道主義影片;6月在上海第十屆電影節上映了兩場,場場爆滿。相比獎項,導演比爾·古登塔格印象更深刻的是觀眾的反應,他說,該片在美國電影節上映時,很多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觀眾都買票進場觀看,當時還曾有一名日本皇室軍隊的觀眾握著他的手流淚。
遺憾!影片無望日本公映
除了在以上幾個電影節亮相外,導演還申請了帶該片去參加今年10月的東京電影節以及明年的奧斯卡。他本人已經拿過兩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但遺憾的是,他申請前往東京國際電影節參展的要求,迄今還未得到日本方面的回應。
不過,導演強調,雖然日本方面怕題材太敏感,而不敢接這部影片,但他相信在日本還是有群體是想看到該片的,尤其是青少年。同時他強調,自己的作品不是反日,而是反戰片,日本人如果及早認清這段歷史,對他們的將來發展也有好處。
=============================================
B. 如何評價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
相對來說,這已經算真實了。網上的差評無非是,導演沒有價值觀,沒有立場,敘事混亂。確實,整部片子想要敘述的東西太多,然而影片時間有限,壓縮到最後,就成了一團雜亂。但不可否認,片子在國內抗戰類題材上,已經屬於較為難得的好片了。首先,關於主人公角川的問題,他是導演塑造出的一個「有良知」的士兵嗎?並不是,他升任了小隊長。侵華時期,一個日本非軍校畢業的普通士兵從新兵干到升任小隊長,肯定不是連只螞蟻都捨不得殺的善人,甚至,在電影沒敘述的地方,他一樣殺人如麻,一樣罪惡滔天。無意殺死中國婦女時的震驚與膽怯也好,對本國慰安婦產生感情也好,最後忍受不了自殺也好,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是因為這人有良知,只不過是一時之間承受不住了,他的戰友也會覺得稀鬆平常,未來也會有承受不住自殺的其他人,也會有殺人如麻但是無意殺了人也會感到膽怯的人,也會有和某個婦女產生感情但是最後不得而終的人,再怎樣,都正常不過。這不是善良,有良知,只是人性而已。戰爭不過是把惡與情緒放大無數倍罷了,不論是對敵的,還是自身承受的,都是這樣。其次關於立場問題,《我的團長我的團》也是沒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團長本身就是個糾結至死的人,並沒有《亮劍》中酣暢淋漓的戰斗和鐵血男兒的精神。姜文的《鬼子來了》也一樣,沒有覺悟很高的鄉民,用日本俘虜換白面,和侵略者勾肩搭背一家親,直至最後才明白自己無意間引狼入室。沒有義勇作戰的中國軍人,沒有覺悟很高的村民,沒有猥瑣不堪的日軍,有的只是深深的諷刺。這就是一部分戰爭的縮影,也更貼近真實的戰爭,壓抑,混亂,讓人喘不過氣,也讓人感到悲傷和憤怒。能夠使群眾產生這樣激烈的反應,影片的宣傳效果就已經達到了。至於為大眾所忌諱的民族傷疤,由於曾經弱小自卑而表現出的強烈自尊,我想還是不要過度強調為好。以搏擊為例,憤怒與懦弱都不是一名優秀搏擊運動員該有的素質,什麼時候民眾學會正視歷史,含而不發,但關鍵時刻沉著冷靜眾志一心,什麼時候中國就真正立於不敗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