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金基德執導的電影《收件人不詳》
金基德的知名作品多是台詞少,意境深,讓你在一個很清靜的世界去感受人間的苦樂。所以,《收件人不明》在他的作品中算是一部特別的,其情感表現直白,甚至激烈,在一種慘烈的宿命輪回中,表現著一個韓國導演對自己的祖國歷史的思考。對於韓國戰後經濟發展,國內常有人不屑的說道,這是美國庇護,軍費省了不少去搞經濟建設,何況還得了援助之類,彷彿韓國人很享受外軍駐留一般。或許,從金基德的視角可以感受另一個維度的解讀,或許因為激進和情緒化有失偏頗,但是這一充滿情感體驗和切膚之痛的維度,卻可以讓我們的觀察和思考添上一分客觀和冷靜。
看《收件人不明》時,我自然的想起了日本電影《人證》,在那部電影中,類似地,一個日本女人與美國大兵同居,生下了一個混血兒,而這個混血兒帶著對母親的期待來到日本尋找生母。那部電影在一起案件中,以一種溫情期待帶來的生命的代價,表現了令人扼腕的遺憾。而這部《收件人不明》不同,看似相似的事件下,同樣為韓國母親與美國駐軍士兵所生的混血兒尚武,卻對母親有一種令人發指的恨。在這個美軍駐地的村鎮中,尚武被視作異類、雜種,可以被任意恥笑,而在歧視之下,他的性格也愈加暴虐。而偏偏,她的母親並不是那種一心撫養兒子,為其勵志療傷的類型,一心想的是向已離開韓國的美國大兵寫去信件,希望能被帶到美國。於是,矛盾產生了,尚武心存憤恨,因為他是一個無辜的人,要為上一代人的情感糾葛犧牲自己的尊嚴,乃至人生,他無從面對眾人的譏笑,只能將怨恨反加在母親身上,而母親不斷向給他帶來「傷痛」的男人寫信的行為,更足以成為他眼中毫無尊嚴的浪盪行為。尚武對母親的辱罵與拳腳相加,場面令人震驚,尚武的生命至此所受的屈辱與內心的扭曲,自然的被這疾風暴雨似的暴力外在的展現,你可以從中體會一場孽情下的傷痛,進而體會金基德眼中,這段歷史遺留的傷疤。
在表現尚武的不幸之餘,金基德也適時的轉換角度,他的母親難道就真的如此不堪和卑賤?為了表現一個女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的一絲無奈,金基德巧妙的並不是讓尚武的母親去回憶什麼,而是立足劇情所在的時間和空間,通過一個女孩恩洛的經歷自然再現,也更透出輪回般的悲劇性。因為一次意外,恩洛的一隻眼睛被哥哥的自製手槍打瞎,如果說尚武的命運悲劇帶著天生而來的宿命,那麼恩洛的人生就是後天意外的不幸,相同的結果都是被嘲諷,都是心理的防禦。同時,一個文弱的年輕人昌華默默的愛著這個女孩,漸漸的,兩人在一些誤會沖突中漸深愛意,卻不想被流氓混混襲來,恩洛慘遭凌辱。而這時,一個美國大兵出現了,他可以庇護這個女孩,他也可以為她治療殘疾的眼睛,女孩對於這個強大的和看似溫柔的男人,只能選擇順從。在這里,似乎可以看到一種隱喻,恩洛就是韓國的化身,昌華就是那些希望獨立保護國家的韓國人,但是,他們無力保護她不受侵害,而恩洛殘疾的眼睛就如戰後韓國的創傷,他們同樣無力治癒,只能讓美國來為她療傷,而她也只能投入美國的懷抱。然而,美國大兵並不是天使,他治療了恩洛的眼睛,也需要她獻出身體,需要她隨他擺布,他當然也可以在不滿意的時候揮舞巴掌。這就是金基德眼中當時韓國的現狀,或許帶著些激進,卻以慘烈表現了現實的一個側面,小鎮的人民無力支撐自己的國土,美國大兵成為外來的強勢勢力,他強大,他不可侵犯,強勢的站在這片土地之上。而尚武就是這種不對稱關系下的後代,犧牲品,悲哀的符號,她的母親看似癲狂,卻與現實中恩洛的經歷交相輝映,恩洛漸漸的走上她的老路,一切彷彿都是無盡的人生重復。
而影片的高潮則更充滿暴力和慘烈,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與身份和歷史的決裂態度,決絕而義無反顧。所以,我們看到尚武粗暴的劃下母親胸部屈辱的印記,同時自己以生命劃出一個勝利的V字,對於他,或許只有這樣慘烈的訣別才能結束人生的痛苦。恩洛最終選擇了抗爭,不讓大兵在身上留下征服者的印記,不讓尚武母親的人生在自己身上重演,表現同樣激烈,她甚至寧肯拋去強者的恩惠,回到失明狀態。而昌華的選擇更充滿悲劇性,他曾有的傷痛和復仇,就是一個民族內部相互爭斗的映照。這部電影,難以捕捉到溫情,難以看到小人物的堅韌的勵志,更少黑色幽默似的自嘲,它赤裸裸,血淋淋,反抗顯得無望,卻又是一種必然的解脫。只是最後,那最終的不知來自何人回信,令人感到糾結,我想金基德想說的肯定不是要堅持,而是表現這種寄望的無望,因為無望,所以片中人紛紛選擇一種徹底的割裂態度,其結局的慘烈也更顯一個民族的傷痛。
㈡ 韓國有個很有名的導演叫金基德,能介紹他的幾部電影嗎
韓國影視業非常發達,經常有火爆全球的電視劇,最近的有魷魚游戲,過去幾年獲取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蟲,在三大電影節,韓國導演也多次將獎項收入囊中。金基德就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大導演,他在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都獲得過獎項,韓國像他一樣優秀的導演,甚至整個亞洲來說都沒有幾個。金基德的電影都一般主角很少說話,劇情也比較現實,但是就是很有魔力讓人們看得進去,下文就來介紹幾部金基德導演的電影作品。
㈢ 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演藝經歷是怎樣的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2020年12月11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
1993年,憑借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憑借劇本《二次曝光》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1995年,憑借劇本《非法穿越》再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1996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2000年,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2020年12月11日,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並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
(3)金基德導演的電影往往都能表現出生活的真實擴展閱讀:
金基德的早年經歷:
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在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小山村裡長大,自小熱愛繪畫。
1969年,全家移居漢城,金基德在一所農業技學就讀,在哥哥被開除後自己也被迫輟學,即中學還沒畢業就輟學了,之後走進工廠。金基德的青春期幾乎都是在工廠里度過的,為了謀生他離開學校後在各種機器前日夜勞作直至20歲入伍。在從家到學校的路上,他常常低頭向路面,邊走邊自言自語。
金基德的父親對金基德過分嚴厲,一心希望兒子能開辦工廠成為有產者改變家中貧困的現狀。少年金基德極為懼怕父親家常便飯式的呵斥,經常心情憂郁到連飯都吃不下,只好在飯後偷拔後院的大白菜充飢,鄉下那種泥土砌的廁所也成為他躲避父親的地方。1980年,20歲的金基德應征入伍,加入韓國海軍。
1985年,金基德退伍,在教堂尋得一份差事,又在一家殘疾人收容所里幹了5年的體力活,同時堅持畫畫。1990年,金基德前往法國巴黎深造美術,並靠賣畫為生,在法國蒙托利埃海灘畫了兩年畫,沒有參加任何官方展和其他活動,在德國慕尼黑也弄過街道展,在那裡知道了埃貢·希勒的作品。
㈣ 如何評價金基德執導的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這個電影蘊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如果你不只是品味的話,你可能會想不到這個哲理。我們的人生就像電影裡面的和尚的人生,不斷的輪回,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一直都在輪回,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即使在輪回,但是我們卻都是改變的,我們也應該知道,學會愛一個人是基本的事情,學會放手就是學會寬恕。
㈤ 鬼才導演金基德成功破圈的10部電影
鬼才導演金基德
成功破圈的10部電影
「人生就是近了會遠,遠了會近。一直吃的飯也會吃不下,愛也會變得無趣,人生就是這樣,你通過電影不也說過無數次嗎?但你活不出你拍的那種,像你電影中的角色,活不出那種堅強的果斷。你電影中的主人公看到你都會覺得惋惜。電影中像野獸的角色那麼多,而你卻這么單純。」
——金基德
金基德在電影中一直堅持對生活的審視,他的電影一貫盡量摒棄台詞,用畫面說話,面部情緒與眼神成為角色情緒的發泄口。
他將鏡頭對准於那少部分的邊緣人,用極端的性與暴力來詮釋人性與民族的悲劇。
那些最邊緣的,才最深刻。
01:《真相》
《真相》被稱為一部實驗電影,不僅是金基德電影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一個自我審視。
「電影不會改變現實,只會改悄殲變個體的意識形態」
02:《春夏秋冬又一氏運滑春》
在影片《在春夏秋冬又一春》中,金基德著力表現對人生的思考並對人生的探索。
03:《撒瑪麗亞女孩》
在《撒瑪利亞女孩》這部影片中,金基德加入了宗教的藝術色彩,將身體的骯臟與靈魂的聖潔共存。深度的人性挖掘與直面現實的人文關懷讓影片既狂暴又充滿憐憫。
04:《空房間》
電影《空房間》 是金基德用純理想主義的手法講訴一個「孤獨人的夢」
那夢里人的愛,孤獨,寂寞與無奈。
05:《弓》
在白天,弓是守護女孩,佔有女孩的利器,在夜晚,弓奏響了給女孩安慰,排除苦悶的旋律。
06:《聖殤》
影片《聖殤》的名字來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同名雕塑。
07:《莫比烏斯》
在影片《莫比烏斯》中,所有角色沒有一句台詞,也沒有任何姓名,導演金基德用暴力的方式將家庭倫理的悲劇與人性的欲、愛、惡裸露般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08:《一對一》
《一對一》是導演金基德構造的一個新世界,這個世界充斥著罪惡,暴力,血腥,卻放大性的反映了社會底層各個角落掙扎求生的人們。
09:《人間,空間,時間和人》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金基德彷彿在影片中解構一切,人們在不停地幻想中殺死自己,在痛苦中漸漸絕望。
社會秩序,人性,道德逐漸瓦解,重回那個茹毛飲血的時代,重回伊甸園,復制了母親和兒子結合繁衍人類萬代的寓言。
10:《網》
在影片《網》中,金基德將實驗集殲臘中在漁夫這一人物上,邊緣人物的悲劇揭示了朝鮮底層人民完全不可逆的、循環的不幸。
「我的電影雖然暴力但並非我的人生,我不希望大家用電影來看待我的人格。」
㈥ 怎樣評價韓國導演金基德
金基德,一個用畫面說話的導演,一個永遠關注邊緣人的藝術家,每一部作品帶有金基德獨特的個人魅力[37] (1905電影網評)。
金基德電影的整體水平很高,題材也相當豐富,其中形式感最強、最圓滿的是《春夏秋冬又一春》,最寫實的是《海岸線》,最有沖擊力的是《收件人不明》,最集中筆墨寫男性的是《壞小子》,最集中筆墨寫女性的是《漂流欲室》[38] (鳳凰網評)。
金基德的電影以思想的悠遠深邃而聞名世界,他的電影,自始至終都在堅持審視生活、反思人類的本性、關注人文情懷,金基德導演便是一個立足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且致力於闡釋生活的導演,在影壇中堅守著自我,默默地探索著[33] (人民網評)。
金基德的風格,就是美麗然而冰冷的噩夢,唯美的鏡頭里透著生命的殘忍,他的電影令人悲傷。金基德的電影,畫面美、意境美,人物美——美到如同水墨畫,還帶著濕漉漉的氣息;金基德的電影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國際電影,因為他完全擺脫了語言的束縛,他的電影所體現的情愛、暴力、禪定雖都劍走偏鋒,卻是人性所共通。「邊緣是我們社會中的一面,在邊緣生活的人總是比較隱蔽,這些生存在艱苦困境中的人也是非常美麗的[17] (搜狐娛樂評)。
金基德的作品從主題到素材及表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金式風格,題材十分大膽,其中《壞小子》,《漂流欲室》以妓女為題材,《野獸之都》以社會底層的藝術家為題,《撒瑪利亞女孩》講的是少女援助交際,《收件人不祥》反映那個時代韓國和美國微妙的關系,《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和尚為題,《空房間》則是堂而入室者與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愛情故事。這些題材都在揭開社會血淋淋的傷疤,揭示人的本性,詮釋邊緣人群的灰色人生,他的電影就象一枚炸彈,給人以思想上的無限的沖擊[39] (光明網評)。
金基德的作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暴力美學,酷愛以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劇。二是隱喻形式,決不迴避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大多以隱喻的形式出現,其影片中遍布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比如魚、島、少女往往具有極強的形式感。三是關注女性,女性在金基德電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們往往是劇情的關鍵,矛盾的核心。四是人性刻畫,金基德電影雖然以韓國人為刻畫對象,但大多直指人性深處,具有整個人類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