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電影百年史上十大男明星的石揮
石揮(1915—1957)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有「話劇皇帝」的美稱。石揮1941年開始在《亂世風光》中飾演主角,充分顯示了他在電影表演上的才華。1947—1951年,共參與《世界兒女》、《假鳳虛凰》、《夜店》、《艷陽天》、《母親》、《哀樂中年》、《腐蝕》、《姐姐妹妹站起來》、《關連長》等22部影片的創作,主演了12部影片。石揮主演了12部影片,並導演了3部影片,在藝術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所塑造的銀幕形象,如《假鳳虛凰》中的理發師、《太太萬歲》中的守財奴、《夜店》中的店主、《艷陽天》中的律師、《哀樂中年》中的老校長和《腐蝕》中的革命青年等,無不躍然於銀幕,熠熠生輝。1950年他自導、自演的影片《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台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石揮多才多藝,在中國電影史上是一位難得的表演藝術家。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周年暨中國電影90周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❷ 主演《我這一輩子》,導演《雞毛信》,妻子是童葆苓,這是哪位呢
被譽為「戲劇之王」的石輝誕辰106周年。在此,我們向石輝致敬!說到中國電影史上的傑出電影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數不勝數的,包括1961年選出的22位新中國電影明星。但是,如果他沒有在1957年去世,恐怕我們今天所談論的石輝就會被選中。
但中國電影並沒有忘記石輝。世界的,在1995年,國家統計局,中國電影協會聯合主辦,100周年電影和中國電影90年的紀念日,陪審團的石頭上,揮舞著金燕,mu元,紫紫,冥界,金山,藍色的馬,帕特里克·德bardine崔嵬,劉瓊,陳羌族ziyue趙,道林的太陽,匯四海wang rentang李作為「中國世紀」的電影演員。
在此期間,石輝也開始轉向導演方向,先後執導了《母親》、《火柴仙女》、《霧海夜航》等影片,並於1955年獲得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的優秀獎。
石慧的妻子是著名京劇演員童寶玲。她是在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楊子榮的童香玲的妹妹。曾出演過《韓明公主》、《佘思華》、《穆桂英》等著名影片,以及《母親》、《姐妹仇人》等影片。他們於1953年結婚,在石輝去世後再婚。
石輝還有一個侄子,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余余志。於是,他在電影《青春之歌》中飾演於永澤,在電影《心之歌》中飾演於文忠,在電影《秋瑾》中飾演桂福等,在話劇《茶館》中飾演王立發,在話劇《龍須溝》中飾演程瘋子,在話劇《駱駝祥子》中飾演老馬。
1957年,施惠被錯誤地貼上了「右派」的標簽。11月20日下午,任性驕傲的石慧穿上最好的衣服,戴上最好的手錶,登上「民主3號」游輪,悄然離開了上海,從此杳無音信。1959年春,江蘇省南匯縣發現一具浮屍。經證實,死者就是石輝。1979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布施正榮無罪。
❸ 民國男頂流石揮:下次你路過,人間再無我
1957年11月的某天,一個孤獨落寞的男人著一件藏青色棉襖站在「民主三號」客輪的甲板上,眼前翻騰著的是一望無際的海水。在他選擇縱身一跳的那一瞬,漆黑的海水便吞沒了他的身影,濃濃的夜色復又吞沒了海水。
那一年,這個叫石揮的男人僅42歲。
兩年後,一具屍骨飄到上海吳淞口灘邊的蘆葦盪中,經公安部門反復確認,屍體正是之前被認定失蹤的話劇皇帝。
至此,一代影帝石揮宣告死亡。
多年後,好友沈寂回憶往事,說石揮極怕水,不知為何竟選擇投海自盡,亦不知此舉下了多大的勇氣和決心。
而這讓人費解的一幕從二人最後一次碰面時的場景中可見端倪:影廠開大會,石揮先做自我檢討,緊接著,接受眾人的批評。會開完了,眾人散去,石揮留在最後,孤獨地離開。
而他在看見沈寂後,說的第一句話,也是人生的最後一句話是:以後我都不能演戲了吧?!我完了,完了!繼而轉身大步離開,孤單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人流中。
石揮對演戲鍾情一生、追逐一生,不能演戲,可讓他怎麼活呢?
石揮的演技有多神,人有多紅,從當時名人給予的評價就知道了。話劇劇作家曹禺在看了23歲的石揮飾演的魯貴後,打消了刪除這個小人物的念頭,還說:石揮演得比我寫得都好。而石揮的著名粉絲里還有張愛玲、梅蘭芳、老舍、趙丹……他主演的話劇《大馬戲團》40天連演77場,期間因生病擬換B角頂替,觀眾就紛紛退票。
他早年塑造的角色中,囊括了各行各業、好人壞人,無論朝廷命官還是市井潑皮,最終出人意料地全成功了。業內對他的評價是:一人千面,站著不說話也能把主角的光芒搶盡。
然而,他在演技方面展現出的有過人天賦和迅速舞台應變能力的天才一面,恰恰源於他辛酸的童年經歷。
1915年,石揮(石毓濤)出生於天津楊柳青。總被後人誤傳為石家後人的他其實自出生那天起一天都沒在石家大院住過,家道中落的他初中便輟學謀生,做過舊社會火車上的車童,牙醫所的牙童,小賣部的售票員,替有錢人的少爺把過尿……,石揮的少年時代就是從舊社會的最底層一路滾過來的。
20歲的石揮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演戲,他加入明日劇團,是「發小」董世雄(藍馬)說這個工作缺人,不但給錢,還管飯,孝順的石揮決定試一試為母分憂。
而童年的苦難並未讓他產生陰影,反而為他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素材,並晌銷非科班出身的石揮走紅後毫不避諱地自嘲:我是「天橋大學」畢業的。石揮自創了演戲的獨門秘籍:由根起——向生活求教。於是,他在扮演乞丐的時候特意到天橋下反復觀察乞丐的生活,又用自己的新襖換了乞丐的布滿虱子油污的舊襖,穿著在橋洞里坐了幾天,眼前的破碗里竟放了不少好心人施捨的銀子。他倒是欣慰:人們認可了他這個乞丐。
舞台前,人們看到的是一秒入戲、代入感強的「天才」石揮,舞台後看不到的是那個鑽研戲劇學理論入了迷,跑遍圖書館,又跑去找導演借來外國戲劇理論書籍,沒學過英文硬是一個詞一個詞的抱著詞典譯成中文的戲痴石揮;那個對自己台詞效果要求甚高,為了追求角色聲音與個性貼合請來聲樂老師練嗓,摸索一套聲音標點符號的戲痴石揮;那個腿受過傷,走路受到影響,為了不影響舞台效果楞是硬板了過來的戲痴石揮。所以,石揮的成功有他做演員得天獨厚的天賦,更有其捨得拚命的一面。
網上有個偏迷信的說法,傷官配印之人貴不可言,而姻緣不好,換句話名氣太盛的人愛情總不會太順利。別人不知,這句話應在石揮身上倒是十分貼切。
年少的石揮純情開朗,對愛情總抱著美好的羅曼蒂克。這從他在雜文里對初戀的描述中可見一斑:「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不知從何處傳來了歌聲,分外香甜,還有點使人迷戀,我在想我應該愛她,愛這個唱歌的女仙,我又在想一個女孩子唱得好,一定長得好,長得好一定心地也好」。可惜,這隔牆對歌互生情愫的戲劇化情節並未走向好的結局。見了面,二培謹譽人一見鍾情,姑娘卻在回家商量之後沒了音信,寫去的信也全部退回,再見面時,姑娘解釋說已屈從家裡包辦的婚姻,生性驕傲的石揮也頗受打擊,每每想起便不免憤憤「女人都是騙人的。」
許多年後,也許是圈中生活的爾虞我詐率和其一貫直率白真屢屢收挫,石揮早由當初熱情開朗的活潑少年蛻變成一個沉悶清冷的男人。對配段愛情也由沉迷幻想的羅曼蒂克變為務實和追求精神上的共鳴。開始盼望有人能照亮他的星空,洞悉他的孤獨。
在上海最繁華地段的一家綢布莊的開業典禮上,主辦方請來石揮、周璇兩位大明星去做剪綵嘉賓。於是,素未謀面卻一直互相敬仰的二人得以相識。人生來就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性格和遭際的互通使二人互生好感,時間一長,圈中好友也來撮合,一時這對明星情侶成為各大報業爭先報道的熱門。人們對於二人的緋聞也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一位是當時的「金嗓子」,一位是當時的「話劇皇帝」,金童玉女,又都是極清正可愛的人,誰不願意呢?而沒想到的是,造化弄人這四個字再次應在他們身上。
安靜沉默的石揮,第一次在周璇面前表現得特別愛說,周璇覺得奇怪又好笑,「他怎麼有這么多話對我說呢?而我竟像個傻瓜一樣聽著,好像怎麼聽都聽不厭呢。」前往外地拍戲的周璇會將照顧養母的差事拜託給石揮,而石揮也三天兩頭寫信督促其拍完快回來。兩個久諳世事的人寸草不生的心中長出了一枝又一枝的嫩芽。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相處,他們打算正式訂立了婚約的。
受香港大中華影業之邀,1946年冬周璇斷續飛往香港,在香港拍戲的周璇不斷聽到負面消息,石揮的「八卦」不斷見報,而此時的石揮一直留在上海拍戲,聽到的采訪中盡是周璇一直在言不由衷地打太極,「一會說這段友誼還好,一會又說自己有很多的男朋友」。還沒走出上一段婚姻陰影的周璇,患得患失,最終親自掐滅了愛情的火苗,石揮也以為周璇如報刊上所說再也不會找圈內人了,久難見面和同樣的性格使得二人心中問號難以消除。最後一次見面,周璇想問什麼,最終沒有問出,石揮想解釋什麼,最終什麼也沒說。在長時間難堪的沉默之後,石揮長嘆一聲,以雙手拍膝站起像他演過的美國電影《漂》中白瑞德向郝思嘉告別的動作那樣,轉身離去。
周璇最後幾年,在療養院對面的新華電影院看石揮新上映的影片《光輝燦爛》,觸景生情,勾起往事,想到石揮就要跟童葆苓訂婚了,翻騰許久,只在日記上寫到:是我活該!
最終,石揮與周璇,這對自尊心極強,心思又極敏感的歡喜冤家,他們短暫而又倉促的戀情,猶如一頁才翻開扉頁的新書,旋即就把封底合上了。
演戲一人千面的石揮,落在他人眼中,性格也全不一樣。從藝25年,塑造20個銀幕角色,30個舞台角色,可連石揮身邊的朋友都說,石揮這個人很難看得透。
有人說石揮幽默可愛,比如他總和孩子一樣跟藍馬搞些調皮搗蛋的事兒派遣生活。一次,二人散步,石揮對藍馬說:我能讓來來往往的人停著不動,你相信么?藍馬不信,於是石揮就蹲在地上,一動不動看著地面,一下子拍膝蓋嘆口氣,一下子眼睛瞪著地面轉,這時,一個兩個,三個五個過路人都圍過來,人越聚越多,竟圍了好幾重人牆,藍馬這才明白,原來石揮這是在利用群眾的好奇心呢,於是趕緊向群眾「解釋」:請原諒,我這位朋友剛從精神病院接出來的,現在犯病啦。這才飛也似地拉著他逃離眾人,結束鬧劇。
有人說石揮狂妄傲慢,他性子冷且狂,別人的謙虛他都沒有。一次組劇團,外號「小開」的演員是老闆的代理人,向弟兄幾個宣告:咱們幾個都是A級演員,拿著最高月薪600元!石揮冷冷地冒出一句:我要601元!有人嘀咕「人家趙丹也就這個價」石揮回道「趙丹是趙丹,我不是趙丹!」眾人嘩然,原來有著高超演技的石揮,可不是好相處的演員。
有人說石揮孤僻疏離,源於他那著名的「王八蛋」理論。據好友黃宗江回憶,在他與石揮在上海合租的日子裡,石揮整天穿著一成不變的黑西服,抱著吉他,陰郁又沉默。一日,黃宗江忍不住說:「石揮呀,你這個人那,太冷」誰知石揮竟說:「我剛到上海,有一個好朋友告訴我,人都是王八蛋!」黃不禁愕然,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也總有好人吧?」石揮慢騰騰地說:「那也要先把他看作王八蛋,也許最後能發現個把好人。」稍頓後又說:「你也是王八蛋,我也是王八蛋!」說罷,在吉他上「蹦蹦蹦」地輕撥幾下。
然而「陌上盡是看花客,真賞寒香有幾人。」人們看了一輩子他的戲,誰人又懂得個中的孤傲蒼涼?
時至今日,看他留下的照片,頎長的身材,消瘦,空靈孤寂,渾身上下罩著一層灰色溫潤之氣,恍若一株植物的秉性。安靜如樹,卻也桀驁不馴。
許是少年時在社會底層看過太多的「慘事」和「醜事」,他對人性之惡的記憶刻骨銘心,許是現在圈中的輿論壓力和憑空捏造的手段在那時候已見雛形,捕風捉影的中傷和詆毀逐漸造成了石揮的心病,百口莫辯的石揮,漸漸不再說話,用自閉包裹自己,用沉默面對世人,用僅有的一腔熱血撲在了他熱愛的演藝事業上,此時,他開始嘗試導演自己的影片,同時收獲了與童葆苓的婚姻。然而,好運並未長久地眷顧於他。2年之後,特立獨行的石揮成了輿論批判的重點:《關連長》、《霧海夜航》他執導的電影被污衊為動機不純;上影廠的同事寫他驕傲自大,說他根本不懂藝術,就知道迎合觀眾的低級趣味;說他道德敗壞,說他流氓成性,玩女人,更有甚者造謠乘周璇生病期間,強奸了她,幾乎在一夜之間,石揮跌下神壇,從萬眾敬仰的「話劇皇帝」變成了臭狗屎。唯一給他溫暖的母親已經去世,唯一鍾愛的藝術已經把他視為仇敵,他的人格像一張揉皺的白紙,在眾人腳下無聲的哭泣。
真正的石揮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已無從得知,唯一可知的是他的性子決定他選擇死亡。畢竟能在這粗陋的世界上生活的特立獨行的靠近理想並忠貞於心的人,太少了。
石揮1944年留下的一段訪談中,他這樣對記者說:「我的個性比較認真一點,對什麼事都不肯含糊遷就,尤其還沒有平白受辱的耐性,這使得批評家們愈加認為我驕傲。有時,我也想學的乖一點,什麼事情看的隨便一點,這樣或許有些好處,但個性是我從三十年來的生活環境養成的,一時也實在難改……」
「我痛切地感受到,在台上做戲不難,在台下做人卻不容易!」
「不善應付成了根性,已成了不治之症,我只想好好在台上台下做人,不使愛我知我的人失望而已。」
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1995年在廣電部、中國電影協會聯合舉辦的世界電影100周年暨中國電影90周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❹ 中國電影史上被稱為千面人的演員到底是石揮還是袁牧之
雙料大師
石揮
石揮出身貧寒,經歷豐富,這讓他後來的話劇表演三教九流,千人千面,都得心應手,被稱為「話劇皇帝」,電影時期的石揮也成為一個傑出的演員,比如張愛玲編劇的《太太萬歲》中,我們能看到他的精彩喜劇表演,40年代石揮轉做導演,第一部作品即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我這一輩子》,這部改編自老舍原著的作品中,石揮的導演和演出,對原著意味的再現,對宏觀格局的掌控, 都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
然而這部石揮在解放前拍攝,解放後重新修改上映的作品,也可以說是標志了石揮悲劇命運的開始,在建國後的文化部優秀作品評選中,以私營電影公司參加的這部傑作僅僅獲得二等獎,之後石揮導演的兩部作品雖然仍然很出色,但畢竟無法再達到《我這一輩子》的高度。石揮此人,狂放不羈,恃才放曠,1957年被劃為右派後,因平時過於狂傲,樹敵太多,於是原來的眾同事群起而批判之,孤傲的石揮不屑置辯,於是在這個人人一、套中山裝的時代里,穿上那身全上海也沒有幾套的貴重行頭和金錶,乘上他拍電影《霧海夜航》的道具船出海,如金庸筆下的黃葯師所設想的一樣,自沉於海。之前他還在改編曹禺的《日出》中寫道:「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順說一句,直到今天,石揮,這位偉大的中國電影人的名字仍然被某種陰霾遮蔽著,少為人知。
❺ 《我這一輩子》是誰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
《我這一輩子》是由張國立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
《我這一輩子》是由張國立自導自演,李誠儒、何冰、鄧婕等人主演的年代劇,曾獲得第二十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銀獎。如今十九年的時間過去了,主演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張國立飾演福海,福海是一個安分守己甚至有些怯懦的人。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他都不是選擇勇敢直面,而是畏畏縮縮,逃避問題。
現在的張國立的微博呈現一片歲月靜好的模樣。去參加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參加央視綜藝《國家寶藏》,亦或者是參加中國詩歌節。他讓自己原本忙碌的腳步慢下來,用心享受生活的寧靜。
創作背景
1950年由中國文華影業公司攝制、石揮導演、楊柳青編劇的《我這一輩子》,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老舍作為一位優秀的作家,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
石揮作為一個偉大的導演、出色的演員,在創作上極大程度地忠實甚至可以說發展了原作,石揮的一生和老舍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共同的生活經歷,相似的藝術氣質。
使得石揮改編起老舍的作品來有一種別人無法企及的自信與從容,加上石揮爐火純青的出色表現,共同造就了這部中國電影史的現實主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