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1928年張石川導演的武俠電影

1928年張石川導演的武俠電影

發布時間:2023-06-17 12:18:21

『壹』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功夫電影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功夫電影是1928版《火燒紅蓮寺》。

相關介紹:

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

故事講述了位於湖南瀏陽、平江兩縣交界處的趙家坪,是歷史上有名的械鬥之地。瀏陽縣地方把頭陸風陽在一次械鬥中吃了虧,便託人介紹,讓兒子陸小青拜昆侖派大師學習武功。

(1)1928年張石川導演的武俠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火燒紅蓮寺》誕生在1927年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以後,其時國民黨屠殺昨日的同盟者共產黨人的屠刀,令社會充滿了血腥和失敗的氣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緒也在社會上彌漫。

這部影片的問世曾被視為滿足人們逃避現實情緒的一個典型代表。但就電影本身而言,《火燒紅蓮寺》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影響。它在商業上的成功為中國電影在市場上的立足開辟了一種電影樣式。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有萬人空巷之感。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從1928年到1931年,中國共上映了227部武俠神怪片。同時,片中的一些特技攝影在當時也充滿了創新意識也使它獲得了「武俠神怪片」之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燒紅蓮寺

『貳』 火燒紅蓮寺的相關評價

劍光俠影的第一把火
從《俠女》、《大醉俠》到《卧虎藏龍》、《英雄》、《功夫》,武俠片始終是近一個世紀來中國電影在外國觀眾眼中的形象代言,不過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李安捧起金像的那一刻,他應該在道謝名單里加上80年前的一部電影的名字———《火燒紅蓮寺》。
1928年張石川、鄭正秋拍攝的這部電影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無論是從技術積累的角度,還是從題材拓展的角度來看,「武俠」兩字自此片後便成了中國電影軍械庫中的常規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從此在劍光俠影中長大。
1928年,《火燒紅蓮寺》。正是從這刻開始,俠客們才開始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把食指一舉,那繚繞而上騰的一道白光便帶著法術把你的寶劍無條件地向敵人作戰」……這70餘年的武俠神脈綿延至今,才有了今天迷倒世界的《卧虎藏龍》。而要解開那其中飛來飛去的玄機,卻也定要回到當年的《火燒紅蓮寺》。
《火燒紅蓮寺》的攝影師叫董克毅,堪稱上世紀20年代的喬治·盧卡斯。他不僅創造出「接頂」法,把畫在玻璃板上的紅蓮寺頂與沒有寺頂的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紅蓮寺輝煌建築,還透過真實人物與卡通形象融合的辦法表現「劍光鬥法」,在銀幕上將人任意放大和縮小,甚至完成「分身」的特技攝影技術。
為了拍攝劍俠飛行,董克毅還翻了許多資料。他根據一本美國雜志上只言片語,憑著想像用土法子實驗,想出了空中飛人的拍攝法。那就是中國武俠電影的傳家之寶———吊鋼絲。中國影人是如此喜歡和信任這項技術,以至把它發展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而當年扮演「紅姑」的一代女星胡蝶,就是這樣身著戲裝、腰掛鐵絲懸在空中,在巨型電扇吹出的大風吹拂下,衣袂飄飄,攝影機關再加上層薄紗,朦朦朧朧。胡蝶盡管心中怕得要命,臉上卻作微笑狀,襯之以名山大川的背景,如神似仙向觀眾飛來,令人驚心動魄、如痴如醉。
《火燒紅蓮寺》到底火到什麼程度?三年之內連拍18集,萬人空巷!從第二集開始,《火燒紅蓮寺》乾脆拋棄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原著《江湖奇俠傳》,劇情更加天馬行空———逃出紅蓮寺的知圓和尚聯合崆峒派與昆侖派展開惡斗,雙方劍仙各自施展絕技,鑽天入地無所不能,勝負難分之下又互請高人,直殺得天昏地暗、鬼神同泣……這「佛道魔」三界互K的境界直讓人想起後世盛極的「劍仙」一派。只可惜當時它被冠以「武俠神怪片」的惡名,因為當時全國只有3%的民眾接受過近代科學教育,有 95%的愚民相信「怪力亂神」的存在,以至國民黨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紅蓮寺」,武俠類型片的大火,就此南下香港。
1935年3月,第19集《火燒紅蓮寺》在香港誕生。廣告中寫道:「賽鐵拐神杖寶貝,豪光萬丈,金羅漢搖袖祭神鷹,瑞氣千條,活僵屍毒害向葯山,散發吐霧,飛道人不敵呂宣良,斷頭噴血。」這格局,這氣派,不就是70年前的《指環王》?
口述影像:避世武俠的商業「原罪」
當「古裝片熱」已見降溫之時,明星公司異軍突起,燃放了武俠神怪片的第一把火———《火燒紅蓮寺》,這把火一燒,竟使得武俠神怪片在影壇稱霸長達4年之久。在武俠神怪片作為片種誕生前,單純意義上的武俠片製作已經在中國影壇出現了。武俠片的誕生並不是基於某個人、某個電影公司的突發奇想,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武俠電影產生的因素主要是兩個:一是受當時美國西部片的影響,它所採用的視覺效果和帶給觀眾的觀影快感給了中國電影界靈感;二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武俠小說,文字的形式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情節的描述很有鏡頭感,這為搬上銀幕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在《火燒紅蓮寺》之前就有《車中盜》、《王氏四俠》等武俠片了,只不過影響不是非常大,而《火燒紅蓮寺》一拍就是18集,而且帶動了武俠片走向了一個創作高潮。
《火燒紅蓮寺》掀起的是第一次武俠片熱潮,之所以盛行主要還是各電影公司基於商業上的考慮,發生地是在上海;第二次成規模的熱潮,是在上世紀60年代的港台地區,此時的電影人充分意識到了電影是高風險、投機性的商業產品,由胡金銓所代表的「文人武俠」到張徹強調男性情義的暴力武俠,導演的風格化展示越發凸顯,在此期間還使武俠逐漸從「刀劍」向「拳腳」過渡;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初的中國內地,從1983年《神秘的大佛》開始,《武當》、《神鞭》等影片隨後,到《少林寺》成就了這次高潮的最高峰;第四次熱潮,發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一批「新編」性的武俠片的拍攝為代表,《新龍門客棧》等電影使得兩岸三地的電影人聯手拍片,華語電影也進一步整合。


『叄』 五福臨門的導演簡介

張石川(1890—1953),原名偉通,字蝕川,浙江寧波人,導演、電影事業家。他少年喪父,隨舅父經潤三到上海經商,先後供職於華洋公司、美化洋行。自學英語,熟諳經營之道。
張石川是中國電影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的中堅,一生共導演150多部電影。他的影片傾向於「處處惟興趣是尚,以冀博人一樂」,較多地偏重於商業利益,以娛樂片為主。
他的影片大部分為社會言情影片,如《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蘭》、《啼笑因緣》等,故事性強,通俗易懂,受到市民觀眾的歡迎。
1928年後導演十八集神怪武俠片《火燒紅蓮寺》,在上海電影界引起競拍神怪武俠片的潮流。
1931年美國有聲影片輸入中國後,他導演了以蠟盤配音的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
張石川憑著良好的英文功底,專攻西洋影戲的導演技巧,在早期電影藝術上的探索功不可沒,如《一夜不安》運用了特寫鏡頭和動畫特技,而《橫沖直撞》中使用了多機位剪接的手法,更突顯了電影的特性。他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導演藝術家。
不可否認,張石川與左翼合作的決心並不堅定,而與國民黨有著更多的聯系——但這些都與他對中國電影的貢獻無關。
1953年7月8日,張石川先生在上海病逝,享年64歲。

『肆』 武俠片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發展

先秦之後,以武術判茄和俠客為主角的小說逐漸興起,至唐代,形成第一個 *** 。當時的《紅線》、《聶隱娘》等等,皆已有武俠小說的影子,但還未全面成熟。到了明代,《七俠五義》、《英雄兒女傳》等等開始流行,此時的武俠已經擺脫了唐代武俠中俠客依附政治、並為政治效力的窠臼,呈現出"游歷於江湖、行俠於社會"並與政治對抗的角色特徵,這種精神和春秋時期的"俠客"相吻合。到了明末清初,武俠小說已經在社會上廣泛流行,並取得了大眾的認可,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形式。

電影傳入中國以後,以武俠和武俠精神為題材的小說、戲劇開始慢慢與其融合。第一部中國武俠電影,是1925年拍攝的《女俠李飛飛》。該片由邵醉翁(邵逸夫大哥)執導,林雍容,粉菊花,吳素聲主演。講述了一個女俠憑借武功成他人愛情之美的故事。影片雖已有後世武俠電影的雛形和精神氣質,但未脫胎傳統戲曲故事結構,結尾亦落入俗套,故未有太大影響。真正使武俠電影進入世人視線並取得巨大成功的,是1928年,由明星電影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的《火燒紅蓮寺》。

該片根據"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是第一部根據原版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影響力巨大,觀者如潮,製片公司賺盡了票房和口碑。此後,續集連拍,一共拍攝了十八部,創下中國電影史上續集最多的單片電影。

武俠電影,作為中國一種獨特的電影類型,開始進入中國電影史。

從30年代開始,因為《火燒紅蓮寺》的火熱,中國開始出現了無數奇奇怪怪的武俠片,這些武俠片良莠不齊,大多取材於稗官野史,或追求新奇,或熱衷舊思想,文化質量不高,技術水準也沒有突破。1937年後,全面抗日中斷了武俠電影。

一直到了60年代,中國武俠片在題材和拍攝風格與技術兩方面,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邵氏從五十年代開始拍攝武俠電影,但不受歡迎,只好與"黃梅調"結合。此時的武俠片仍舊根植於傳統戲曲中,在服飾、台詞、劇情等等方面保留了較大的戲曲痕跡。

1965年,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對泛濫老套的武打片厭煩,決心要拍攝新類型的武打片,幾經嘗試,張徹在1967年拍攝傳世之作《獨臂刀》,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獲得"百萬導演"的名號。這部影片奠定了張徹在影壇的重要地位,被人稱為新派武俠電影。張徹的電影中,男性演員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黃梅派作品,男性演員在其中只是陪襯。張姿悶徹的電影中,男主角是性格剛烈的俠客,個性獨立,有自己的為人處事的標准,看重男人間的情義,兒女情長是陪襯。

新派武俠擺脫了老派武俠的套路,在技術上也有了巨大的嘗試和突破,一些風格化和接近生活化的人物裝扮及審美情趣開始呈現,但,真正引起巨大轟動、標志武俠電影成熟起來的是,1971年由台灣導演胡金銓拍攝的 《俠女》。

這部改編自《聊齋》的中國武俠電影扛鼎之作以 其跌宕起伏的情節、冷靜懸疑的氣氛、熟練精準的技巧和滲透其中的禪思哲理而受到了如潮好評,一舉奪得了當年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 ,將中國武俠電影在世界范圍內推向了頂峰,這是中國武俠片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它標志著武俠片這種 類型 正式獲得世界承認並 載入世界電影史

該片在畫面和劇本兩方面確實頗有新意,導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鑄就了它的成功。 竹林、斗笠俠客、政治迫害、輕功、射箭、野外拍攝等等影響後世巨大的武俠元素,皆由此片獨創 。而源於道家的山水情趣和政治冷淡,深刻契合中國長久農業社會的思想根源。尤其是該片女主角-- 徐楓 (現台灣湯臣集團總裁)扮演的女俠,輕靈颯爽,扮相利落,幾乎成為後世所有女俠的定格。而她 飛身上樹時,驚人的一剪(剪輯特技), 艷驚四座,被冠以"中國武俠第掘冊察一刀"的美譽,在70年代影響力巨大。後來崛起的徐克、程小東等人,皆受此片巨大影響。

至此,中國武俠已經全面成熟起來。

此時,一種新的電影形式開始凸現,並最終於武俠片分道揚鑣: 功夫片

八十年代末,香港新浪潮電影崛起,一批新人開始嶄露頭角,譚家明、王家衛、張曼玉以及後來出現的四大天王。其時,邵氏電影停拍,香港電影呈現巨大市場空間。在這種背景下,以 徐克、程小東 等海歸派帶來的年輕創作活力和視野,開始掀起武俠電影的第三個 *** 。

1992年,程小東取材於金庸的武俠小說 《笑傲江湖》 拍攝了同名電影,他大膽取捨劇情,創新動作和敘事技巧,在剪輯方式和拍攝手段上都有了巨大突破。威亞技術的成熟與飄逸審美的運用,共同構成了這部電影的審美情趣,在這里,金庸描寫的劍氣、輕身術等等都有了極為完美的視覺展現。而由 黃沾作詞的"笑傲江湖" 也傳唱一時,並在二十年後的今天依舊被人津津樂道。

該片完全延續了《俠女》的拍攝風格,主打元素依舊是竹林、斗笠俠客、陰謀等等,徐克事後說明他確實是向胡金銓學習了,而該片動作的方向所指:俠義精神中的超然脫俗與世外情結,第一次將武俠片的精神內涵做到了極致!!

此後, 程小東 再接再厲,又拍攝了續集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這部電影引發的爭議和觀影狂潮更加超過前者,大陸港澳台幾乎萬人空巷。電影中,不僅兵器能殺人, 飛花、落葉、針線、鐵鉤 甚至徒手都能致人非命。而 林青霞 裝扮的東方不敗,則成為了新派武俠人物形象的一個巨大突破。

在該片中,林青霞扮演不男不女的東方不敗,因為修煉葵花寶典而揮刀自宮。徐克和程小東第一次吸收了黑澤明電影中的日本幕府時代風情,將和服扮裝與林青霞的美麗氣質結合得無與倫比,而林青霞近乎完美的表演水準,則成為"東方不敗"標志性形象。

以這部電影為准,香港和大陸都第三次興起了武俠片的狂潮,拍攝了諸如:《六指琴魔》、《天山童姥》等一系列武俠片,並在海外也取得了巨大的票房。

此後數年間,武俠片漸漸式微,無限制地復制類型導致觀眾視覺疲勞,而票房左右的市場因素也剋制了投資人的拍攝慾望,九十年代末,幾乎沒有人再拍攝武俠電影。

2000年,一部橫空出世的武俠電影,再度引發了這個類型片,那就是李安執導的 《卧虎藏龍》 。這部由香港安樂影業投資、根據 王度廬 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是迄今為止,華人投資、華人執導的華語電影唯一一次在奧斯卡獲得最佳外語片 ,這部電影也給武俠片注入了雞血針。

該片從元素、拍攝手法等等上並無巨大的突破,但,在導演水準、鏡頭設計、剪輯、服裝、畫面節奏等等方面,一反程小東徐克模式,採用了"劍走輕靈"的審美,其中,章子怡扮演的"玉嬌龍"形象轟動一時,而李安的導演水準也得到了空前肯定。

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東方不敗》中和服的引入,華語武俠片越來越脫離本土文化,種種莫名其妙的風格、裝扮等視覺設計,強行扯入西洋元素,為討好當時興起的美國大片觀眾。徐克拍攝的《斷刀客》等等電影,完全把武俠與美國西部片結合起來。莫名其妙的大漠風情、奇奇怪怪的盔甲裝扮、所謂的玄幻風格等等,割離了武俠片與中國農業社會的關系,歪曲了武俠片的文化內涵。加上此時香港的漫畫風,更加加劇了這種不嚴肅的"創新"。

在這種情況下, 李安大膽回源,重新將武俠片定義為農業社會風情(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沙漠哪裡有俠客?俠客必然伴隨著社會和江湖,甚至美女) ,雖然在該片中仍舊有一段沙漠戲,但從歷史和情節上都予以了磨平,幾乎看不出痕跡。影片重要的仍舊是青山綠水、斷橋小樓式的純中國風情。

該片大俠扮演者:周潤發,他扮演李慕白,其寫意大度的動作設計所蘊藏的"大俠"意味,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出現了。而玉嬌龍和俞秀蓮在屋頂上橫飛的一段輕功,則看得觀眾目瞪口呆,尤其是美國觀眾,華盛頓郵報甚至貼出頭版評論:公然抗拒地球引力!

此片幾乎所有的元素都源於中國傳統的道家學說,包括"氣"、"穴位"、"輕功"等等,而原小說也是民國早期撰寫的,電影基本上忠於小說,並抓住了小說的精神實質。

但是遺憾的是,當時大陸電影市場極為慘澹,第五代嘗試商業屢屢失敗,第六代又拒絕商業模式,導致好萊塢電影大肆侵佔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這部極為優秀的商業武俠電影被引入大陸,引發了一定的觀影潮。這種情況為大陸電影公司和老闆極為嫉妒,他們出於各種心理,僱傭了一批所謂的評論家、影評人,對該片大肆歪曲,評價該片為:討好美國,討好票房,內涵不足等等……

實際上,這部電影美國人幾乎看不懂,因為美國人根本無法理解"輕功"是什麼,全世界,也只有中國文化中有普通人飛天的描述,在基督教世界,飛天,等於神!華盛頓郵報的評論"公然抗拒地球引力"就凸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所以,以"討好美國人"為借口來打擊該片的藝術地位,不僅不符合事實,而且凸顯出大陸當時電影產業的急躁和危機感。

至此,中國武俠片算是告了一段落,而後,引發了中國電影產業化的第一部純商業片《英雄》,便是對該片的借鑒,之後的《十面埋伏》等等,中國武俠電影正式走入了好萊塢。

區別

武俠片與功夫片的區別 比較微妙,後者雖然脫胎於前者,但較偏重武俠的動作元素本身,在動作設計和審美上講究"實實在在",不使用或較少使用特技。同時,功夫片著眼於打鬥本身,在文化內涵和藝術情操上,略次於武俠電影。武俠片更注重"俠義精神"和情懷。1983年,香港拍攝、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就屬於 功夫片

『伍』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什麼由張石川執導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我在網上幫你搜索,他們查到你說的這個內容,然後再答復你嗎?

『陸』 1928年由張石川執導的電影是什麼

電影是《火燒紅蓮寺》

『柒』 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什麼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火燒紅蓮寺》。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動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用於模擬通過錄制或編程的運動圖像以及其他感官刺激來交流思想,故事,感知,感覺,美麗或氛圍的體驗。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術的縮寫,通常用來指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電影是由特定文化創造的文化文物。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進而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一種教育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傳播的普遍力量。

電影具有獨自的特徵,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電影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捌』 世界上第一位拍武打片的導演是誰

導演:張石川
1928年中國第一部無聲武打電影《火燒紅蓮寺》
《火燒紅蓮寺》誕生在1927年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以後,其時國民黨屠殺昨日的同盟者共產黨人的屠刀,令社會充滿了血腥和失敗的氣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緒也在社會上彌漫。這部影片的問世曾被視為滿足人們逃避現實情緒的一個典型代表。但就中國電影本身而言,《火燒紅蓮寺》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影響。它在商業上的成功為中國電影在市場上的立足開辟了一種電影樣式,盡管它並不是武俠和功夫電影的始作俑者,但正是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

張石川

(1890.1.1-1954.7.8) 導演、電影事業家。

原名張偉通,字蝕川。浙江寧波人。 十六歲到上海受雇於華洋公司。十九 歲在美化洋行廣告部任職。1913年任 美國商人創辦的亞細亞影戲公司顧問 ,同時與鄭正秋合作組織新民公司, 承包亞細亞公司的影片攝制業務,拍 攝了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 》。1916年創辦幻仙影片公司,將文 明戲《黑籍冤魂》搬上銀幕。1922年 與鄭正秋、周劍雲、鄭鷓鴣、任矜蘋 等人合作組成明星影片公司,任經理 兼導演。最初主張「惟興趣是尚」, 拍攝了《滑稽大王游滬記》、《勞工 之愛情》等影片。後受鄭正秋主張的 藝術應「教化社會」的影響,導演正 劇長片《孤兒救祖記》,公映後頗受 觀眾歡迎,遂與鄭正秋合作編導反映 婦女悲劇命運的《玉梨魂》、《盲孤 女》等多部影片。同時也導演了一批 鴛鴦蝴蝶派作品,如《空谷蘭》等。 1928年後導演十八集神怪武俠片《火 燒紅蓮寺》,在上海電影界引起競拍 神怪武俠片的潮流。1931年美國有聲 影片輸入中國後,導演了以蠟盤配音 的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 》。一二八事變後在左翼電影運動的 影響下執導表現抗日的影片《戰地歷 險記》,以及左翼電影《脂粉市場》 、《壓歲錢》等。1937年明星影片公 司總廠淪為戰區,遂攜帶搶救出的機 械等加入國華影片公司,任導演,拍 攝《李三娘》、《三笑》、《夜深沉 》、《金粉世家》等影片。1942年出 任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分廠廠 長兼導演、製片部長等職,導演《燕 歸來》、《芳草碧血》、《英雄美人 》等影片。1946年後為香港大中華影 業公司和上海大同影業公司導演《長 相思》、《亂世的女性》等影片。一 生導演長短故事片近一百五十部。大 部分為社會言情影片,風格濃郁細膩 ,故事性強,通俗易懂,受到市民觀 眾的歡迎。其從影經歷從一個側面反 映了中國早期電影的發展。 導演故事片 1913:難夫難妻 活無常 五福臨門 二百五白相城隍廟 一夜不安 殺子報 店伙失票 腳踏車闖禍 打城隍 老少易妻 1916:黑籍冤魂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勞工之愛情 大鬧怪戲場 張欣生 1923:孤兒救祖記 1924:玉梨魂 苦兒弱女 誘婚 好哥哥 1925:最後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婦人 盲孤女 可憐的閨女 空谷蘭 1926:多情的女伶 好男兒 富人之女 她的痛苦 愛情與黃金 無名英雄 1927:為親犧牲 梅花落(與鄭正秋 合作) 田七郎 真假千金 衛女士的職業 俠風奇緣 山東馬永貞 車遲國唐僧鬥法 1928:少奶奶的扇子 蔡狀元建造洛陽橋 白雲塔( 前後集,與鄭正秋合作) 火燒紅蓮寺(一至三集) 同學之愛(與洪深合作) 大俠復仇記(前後集) 女偵探 1929:懺悔 火燒紅蓮寺(四至九 集) 新西遊記(一至三集) 1930:火燒紅蓮寺(十至十六集) 強盜孝子 1931:歌女紅牡丹 火燒紅蓮寺(第 十七、十八集) 生死夫妻 鐵血青年 舊時京華 銀星幸運 如此天堂(前後集) 1932:慈母 國魂的復活 戰地歷險記 啼笑因緣(一至 六集) 失戀 1933:脂粉市場 前程 殘春 泰山鴻毛 二對一 1934:麥夫人 女兒經(與程步高、 沈西苓、鄭正秋等合作) 空谷蘭 1935:熱血忠魂(與鄭正秋、徐欣夫 等合作) 大家庭 劫後桃花 1936:海棠紅 女權 1937:壓歲錢 社會之花 古塔奇案 母親的秘密 1938:歌兒救母記 風流冤魂 1939:紅花瓶 李三娘 小俠女(與 鄭正秋合作) 楊乃武 七重天 李阿毛與唐小姐 董小宛 1940:亂世英雄 三笑 孟麗君 風流天子 西廂記 1941:紅杏出牆記 梅妃 夜深沉 解語花 艷屍 故城風雲 惱人春色(與何兆璋合作) 金粉世家 1942:血淚鴛鴦 燕歸來 白衣天使 不如歸 1943:夫婦之間 芳草碧血 紅顏鐵血 快樂天使 1944:雪梅風柳 英雄美人 1945:萬戶更新(與卜萬蒼、楊小仲 、方沛霖等人合作) 1946:長相思(與何兆璋合作) 1948:亂世的女性(與黃漢合作) 電影劇作 1926:四月里的薔薇處處開 她的痛苦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離婚 1929:富人的生活 新西遊記(二、 三集) 火燒紅蓮寺(二至十 八集) 1930:黃金之路 1934:空谷蘭 1935:大家庭 1938:桃色新聞 歌兒救母記 風流冤魂

閱讀全文

與1928年張石川導演的武俠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娜韓國電影什麼名字 瀏覽:457
伊科電影大全完整版 瀏覽:572
孤獨的美食家電影開頭音樂 瀏覽:307
第一部鄧稼先電影 瀏覽:372
非正規電影資源網站 瀏覽:762
迪士尼出品的電影英文 瀏覽:406
變形金剛大電影ost百度網盤 瀏覽:95
完整版的粵語搞笑電影 瀏覽:903
男生頭像電影人物圖片 瀏覽:630
2002午夜電影完整版 瀏覽:768
印度音樂電影的歷史 瀏覽:913
唐人街神探3電影院拍攝片段 瀏覽:198
交警題材電影愛情 瀏覽:857
群毆喪屍電影片大全 瀏覽:599
你最喜歡的電影及原因英語口語 瀏覽:393
電影血戰摩蘇爾完整版免費 瀏覽:895
錢電影還有下一部嗎 瀏覽:7
吻胸床戲的電影圖片 瀏覽:356
年輕女人電影完整版 瀏覽:957
電影里的跟鏡頭英文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