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部關於《酒干倘賣無》的電影。片名叫《搭錯車》——也許我比較愚笨,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這個片名和故事內容有什麼聯系。但感人的是影片,可以不在乎其名。
〖演職員表〗
導演
虞戡平
Yue
Ham
Ping
編劇
黃百鳴
Bak-Ming
Wong
吳念真
Wu
Nianzhen
葉雲樵
Yunqiao
Ye
宋項如
Hsiang
Yu
Sung
演員
孫越
Shueng
Yue
...啞叔
Uncle
Dumb
劉瑞琪
Shui-Kei
Lau
...阿兆祥慶美
吳少剛
Shaogang
Wu
...時君宴森邁
李立群
Lichun
Lee
...阿滿
江霞
Xia
Jiang
...滿嫂
原創音樂
陳志遠
Chi
Yuen
Chan
李壽全
Shou-Chuan
Lee
攝影
賀用正
Yongzhong
He
美術設計
張季平
Chi-pin
Chang
錄音族握
高富國
Fu
Kuo
Kao
Ⅱ 急求《八部半》(又叫八又二分之一)影評
文/幽窗冷雨
看費里尼的電影,就像做了一場荒誕卻又真切非常的夢,潛藏在心底的孤獨、憂傷、焦慮、邪惡、快樂以及懷念和嚮往通通一涌而出,馬戲團式的布景、嘉年華會式的熱鬧嘈雜,與空盪的廣場、孤獨的靈魂相映成趣,在尼諾·羅塔輕快的音樂聲中,演繹著一幕幕笑里含悲的黑色幽默喜劇。現代社會里令人窒息的貧困、揮之不去的精神危機、不得安寧的思緒在費里尼的影像中,被凈化為一份漠然與坦盪。他拒絕批判,執著地用一種自傳式的情懷,呈現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描述著我們所不敢面對或者不願面對的現實生活,因此他讓真實變得荒誕,又讓荒誕變得真實,最終超脫表面的是非而直抵內心的本質。也正是這樣,戲劇化的情節對於費里尼來說不再重要,一種類似於日常生活狀態的結構應運而生,沒有固定流向的情節和沒有因果關系的人物活動,隨著角色的心理變化,在混亂多變的主觀思緒引導之下,迎來最終的結局。
費里尼的每一部電影,都能給人帶來意外和驚喜,他如此執著,又如此純真,如魔術師般千變萬化,以至於讓人無法確切的定義所謂的費里尼影像風格。在費里尼看來,電影就是生活,就是一種被視覺化的記憶,所以在他的影片中,沒有自以為是的炫耀和賣弄,沒有導演的刻意經營,一切顯得純粹自然。攝影機恍然不復存在,電影里的一切頓時與觀眾沒有了距離,不管是公元前的羅馬,或者法西斯時期的義大利,抑或是淳樸美麗的里米尼,看起來都如同在我們身邊,漫畫化的影像中,一種苦澀憂愁的情緒彌漫心境,然後是默默的沉思。比利·懷特說:「他(費里尼)是一個一流的小丑,有偉大、獨特的想法。」是的,只有小丑,才能在苦悶壓抑的世界裡載歌載舞、恣肆張狂,卻還能得到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者的掌聲。而取悅別人,滿是歡笑的臉上,那兩行晶瑩的淚珠,分明記載著小丑的細膩和不為人之的悲愴。從這點看來,有誰能比小丑活得如此多彩?
一、孤苦伶仃的底下層
早期的費里尼電影受新現實主義的影像是明顯的,這位曾參與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開篇之作《羅馬,不設防城市》編劇的導演,在執導之初,仍然被歸入新現實主義陣營,從與拉圖阿達共同導演的第一部片《雜技之光》開始,一直到1957年的《卡比利亞之夜》,孤苦伶仃的社會底下層一直是費里尼電影中的主角,從流浪藝人到小騙子,再到妓女,他們的悲苦生活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畸形情感,讓人憐憫不已。在表現手法上,多以外景為主,貼近生活,沒有舞台化的燈光和攝影陳規,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相當的紀實性,這讓這一時期的費里尼電影成為其電影年譜當中,最為接近群眾,最為感人的一部分。不過從一開始費里尼就不滿足於新現實主義所設定的囹圄,因此他表現底下層人們的悲慘遭遇之時,也不像新現實主義般停留於表象和直觀再現,而是通過人物在生活中的掙扎和絕望,透射出其備受壓抑的內心情感。《雜技之光》無疑具備了費里尼影像的主要特徵,馬戲團式的耍雜表演和笑中帶淚的情節從此成了費里尼影像的主要部分,影片的人物都渴望飛黃騰達,就如同那在舞台上扮演鵝的一人般賣力地表現,不過一切似乎從未改變。當最後火車上那位劇團團長如影片開頭般,又死性不改地勾引起同車的女人之時,一切便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圓。
費里尼對其影像中的人物一直都充滿著同情和憐憫,或許這位曾經流落羅馬,飽受沒有工作的飢寒交迫和一個人的孤獨苦悶的導演深切體會到底下層人們的不易和悲哀,影片中的人物也無一例外的帶著一種前途未卜的迷茫,他們不滿現狀,渴求改變,然而事實上他們又對突如其來的改變充滿恐慌,這一點在他的孤獨三部曲《道路》、《騙子》和《卡比利亞之夜》中描述得最為精彩。《道路》無疑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女主人公傑爾索米娜因為家庭的貧困,而被賣與流浪藝人藏巴諾,隨他學藝和演出。在奔走的路上,兩顆心卻在漸漸拉近。傑爾索米娜的純真讓現實顯得更為殘酷,藏巴諾的粗暴和不解風情,讓這段本該美好的愛情成為泡影,而實際上他們都是可憐的人,一個弱智的少女和一個只識得用胸膛撐開鐵鏈的男人,或者他們的邂逅就早已註定是個悲劇。藏巴諾曾經讓人覺得很可惡,他粗暴貪婪、勾引女人、偷竊甚至殺人,但是當傑爾索米娜死去,當愛情不再,孤獨彌漫內心的時候,一切不再重要,那個蹣跚的醉漢,跪在海灘上放聲大哭的鏡頭,誰能抵擋那一份徹骨的孤寂?
底下層的悲哀,或許就在於陷落泥潭卻不知如何自救,《騙子》中的奧古斯多在某種角度看來是個無可救葯的人,而實際上他卻如此可悲,一次次地重復著那些可憐的騙局,當身邊的同伴一個個離去,然後又換了一批,他依舊不變,他終於想改變生活了,但並非立刻洗心革面,而是想先大撈一筆,最終被同伴毆打致死,這個騙子的人生也變得無比諷刺,他和那些被騙的人一樣值得可憐。《卡比利亞之夜》無疑便是描述那一群被騙人們中的一員。女主角卡比利亞是個卑微的妓女,她的單純和天真甚至可以和《道路》中的傑爾索米娜相媲美,夜晚來臨,她在羅馬街頭翩翩起舞,她的歡樂和自嘲式的言語,讓人印象深刻。在她眼中,妓女的行當也並無醜陋,她渴求改變,也只是想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在一次催眠當中,她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對未來的嚮往,顯得自尊而自豪,不過這一個夢想卻成了別人有機可乘的噱頭,卡比利亞的悲哀在於,她擁有著一份不屬於她的理想和追求,就如同她開頭被心愛的男人推落河裡一般,或者如同中間被某明星帶回豪宅,卻在卧室隔壁空度一夜一樣,她的夢想與現實格格不入。她的警覺性不可謂不高,然而堅信浪漫愛情的幻想終究毀了她,讓騙子奧斯卡有機可乘。
在孤獨三部曲當中,虛無的信仰和最終絕望一直是費里尼表現的內容之一,底下層人們對於幸福的追求,看起來都註定無果,就如同《道路》中傑爾索米娜的天使註定死去。《道路》和《卡比利亞之夜》中都有一個極為熱鬧的游神場面,我們的女主角也都如那一群同樣貧困的人一般,虔誠地為著自己的美好生活祈禱,但神力始終沒有顯現,困頓卻在進一步加劇,《卡比利亞之夜》中的描述更為明顯,在聖母神跡前的祈禱看來毫無作用,瘸子依舊是瘸子,悲傷者依舊悲傷,愛情仍然沒有到來。《騙子》對這一點有更為荒誕的描述,當假扮神父四處詐騙的奧古斯多接受著人們虔誠的祈禱之時,一切變得荒唐可笑,那些對著騙子祈禱幸福的人,竟是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二、從里米尼到羅馬的日子
里米尼,費里尼的故鄉,這里孕育了費里尼的青春和創作靈感,青少年時期的快樂和煩惱,富國電影院里的所見所聞,獨具特色的玩具戲偶以及多姿多彩的漫畫,幾乎影響了費里尼一生,也成了他不斷懷念和再現的內容之一。里米尼因為費里尼而別具意義,它在費里尼不斷抽象和懷念的過程中,最終變成意蘊悠遠的寄託和鄉愁。
《浪盪兒》里,費里尼第一次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記憶中的過去,里米尼的氣氛看起來如此封閉,卻又如此包容,人們在此過得慵懶而愜意,以至於很多人在不自覺里揮霍掉了自己的青春。影片中的那幾個浪盪兒似乎都安於現狀,除了莫拉爾多恍恍忽忽地感覺到了內心的空虛和孤獨,其他四人似乎都樂於接受家庭的供養。福斯托有能力生孩子,卻無能力當父親,他仍然不斷地勾引女人,製造麻煩。阿爾貝托似乎更滿足於現狀,樂於接受妹妹為家庭所做的犧牲,當妹妹為了追求幸福而離家時,他顯然憤怒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必須擔負起養家的重擔。里卡多夢想成為歌唱家,但卻從沒為此盡過一絲努力。萊奧波爾多雖然希望成為作家,卻時時為樓上的女孩心神不寧。里米尼的封閉寬容讓他們得到滋養,在了無新趣又惡俗不堪的生活里,走向周而復始的迷失。這部費里尼早期的成名之作,帶著極為明顯的新現實主義色彩,這種格調正好道出了費里尼離開里米尼的因由,當莫拉爾多搭著晨早的火車離開時,里米尼的人們仍在熟睡,而莫拉爾多,也就是費里尼,卻已然清醒。
如果說《浪盪兒》承載著里米尼的現實,那《阿瑪柯德》承載的便是費里尼記憶里的故鄉。有人說《阿瑪柯德》所描述的是費里尼對故鄉的眷戀和愛意,在我看來,費里尼更多的是在表達對於自己過去的不舍和懷戀,當經歷滄桑,在回首往事之時,過去的一切顯得優美而曼妙,所有的苦澀都化做甜蜜和坦然,所有的人都如此可愛真切,他們的淳樸,他們的缺點,看來都是一份值得寶貴的財產。如果一定要說鄉愁,那定是存在於費里尼的心裡,一個寄託著自己的過去和浪漫的故鄉。事實上,從各方面看來,費里尼都不喜歡現實中的里米尼,《阿瑪柯德》中的里米尼無疑是被抽象和提純的世界,一個現實里不存在的天地。當飛絮舞風,柔波拍岸之時,里米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人們歡天喜地,小鎮廣場上焚燒象徵寒冷與飢餓女巫的儀式,洋溢著一份古老的青春躁動,記憶里的故鄉,不僅有曼妙的四季,友好的人們,還有法西斯主義,謊言以及豐乳肥臀。費里尼描述的是一份單純與自然,一切都猶如過眼雲煙,一切都值得懷念,他對於所謂道德敗壞和正統教育有著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壓抑底下是不羈的青春。那個叫格拉迪斯卡的美麗女人,給人們多少幻想和失落,當人們因自卑和揣測而不敢接近她時,她卻只能孤獨地遠嫁他鄉,而里米尼卻依舊在曼妙的手風琴中,演繹著不朽的傳說和希望。葬禮過後,是歡樂的婚禮,於是春天又來了,一切周而復始……
羅馬對於費里尼來說也是值得懷戀的地方,這里的記憶甚至更為真切,更為美麗。這位導演從踏進羅馬的那一刻開始,就愛上了這片古老神聖的土地。羅馬無疑也承載著費里尼故鄉里的一部分記憶,於是《羅馬》中便有了青少年的反叛,法西斯主義的瘋狂,有了嘈雜的電影院,有了不盡的性幻想,有了包容一切的寬容與母性。那個象徵著青年時期費里尼的年輕人來到羅馬,經歷著這里的變遷,從普通家庭到戰爭,再到妓院……費里尼把遠古的羅馬,法西斯時期的羅馬和今日的羅馬,縱橫交錯地呈現於我們眼前,帶著對這個地方深深的敬仰和愛意,於是便有了地鐵隧道里遭遇遠古遺跡的場面,有了車禍,有了城堡,有了嬉皮士,有了示威者等等,這一切既接近又久遠,美的、丑的、喜歡的、不喜歡的,這就是羅馬。歡聲笑語的劇院裡面,台下與台上同樣精彩。費里尼說:「《羅馬》這片子里我想講的是:現在的羅馬和遠古時代的羅馬骨子裡是一樣的,兩者十分接近。」當片尾的摩托車群穿過羅馬街頭,游盪在雕塑、城跡之前時,與其說是在表現今古羅馬的不協調,不如說在表現古老羅馬的活力和向前發展的動勢。
三、背叛之殤
費里尼在1960年拍攝的《生活的甜蜜》是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這部片一反之前表現貧困與底下層人們悲慘生活的模式,轉而開始表現上層社會的精神危機,促使他做如此改變的原因,或許在於戰後義大利經濟奇跡的背後,隱藏著極為危險的精神荒蕪。在擺脫貧困之後,人們發現他們的生活並不「甜蜜」,精神貧困與空虛時時困擾著人們的內心,傳統與道德的淪喪,踏入現代社會的陣痛,讓這些剛剛走出物質貧乏的新貴族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錯亂和矛盾。費里尼用一個極為生動的開頭,展現了人們所面對的這種困境,一架直升飛機吊著基督的塑像在羅馬上空盤旋,這里費里尼的用意很明顯,上層社會的荒淫無度就發生在基督的眼皮底下,縱情取樂、沉溺享受成了社會的主流態度和追求,靈魂與信仰在此毫無作用,理性早已破滅。而另一架緊隨其後,跟著兩個不停拍攝,向陽台上的比基尼美女眉目傳情記者的直升飛機,無疑暗喻著一個嘈雜迷亂的大眾傳媒時代的來臨。在本能的縱欲和生存當中,混亂和絕望的情緒彌漫其間。《生活的甜蜜》是新羅馬墮落的寫照,在主人公馬爾切洛這位混跡上流社會記者的眼睛之下,一個又一個麻木的人輪番出場,偷情、背叛、聚會、脫衣舞……各種各樣荒誕的事情接二連三,而又如此真實接近。影片後面人們從海里撈出的四不像海怪,正是這種荒誕社會的真實寫照,猶如《阿瑪柯德》中在冬天裡異常開屏的孔雀一般,在這種社會底下,一切都見怪不怪。片中有一個知識分子史泰納,一開始以令人羨慕的形象出現,是馬爾切洛的榜樣和夢想,然而他最終卻親手殺死兒女,並且自殺。在表現體面的生活背後,竟是無可忍受的乏味和空虛,他的死去,也註定馬爾切洛出路的斷絕。影片最後,一群狂歡之後的人們來到海邊,馬爾切洛邂逅了那個清純的鄉下女孩,在呼呼的海風中他們無法溝通,他們終究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最後馬爾切洛的離開,標志著與過去劃清界限,因為那女孩就是費里尼所說的:「馬爾切洛的鄉愁和不再的浪漫。」
《八又二分之一》無疑是《生活的甜蜜》的繼續,也是一部費里尼坦誠某段時期所面臨困境的影片。片名並無太多意義,只是說明了費里尼在拍攝這部片之前,已經拍過七部電影,以及略等於半部影片的兩個短片。這部片帶有一定的自傳性,但又並非完全是導演本身。表現手法上,由於費里尼開始受到榮格心理學理論的影響,影片由一般的故事結構徹底轉向非情節結構,意識流手法的引入,讓這部片具備了前所未有的主觀隨意性,情節發展隨著心情的變化而找到極為適當的轉折點,現實、夢境、回憶以及潛意識交替出現,卻有條不紊,因為這種狀態似乎更接近於日常生活的心態。男主人公圭多是個電影導演,他所面臨的困境有兩個,一個是創作力的枯竭,另一個是與三個女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影片的開頭同樣寓意深刻,在擁擠的交通之下,圭多煩悶非常,他掙脫汽車,飛向天空,而另一個鏡頭,他卻如風箏一般被綁著繩子,並且拉回了地面。這裡面影射的正是一種理智與情感,自由與壓抑之間的矛盾狀態,圭多被拉回地面,正如同片中那部無法完成的逃離地球的科幻片一樣,最終以無果結束,現實依舊。圭多與三個女人之間的糾葛頗有意思,與妻子之間的感情危機已經瞭然,與情婦之間又似乎只有惡俗不堪的性愛。當心目中的天使出現時,也發現只是俗人一個,圭多的理想幻滅,精神一片混亂。影片最後以一個由雜技團魔術師指揮的「輪舞」場面結束,圭多所有認識的人,過去的、現在的、死去的、幻想的通通出現,這裡面的荒謬不言自明,人生與無止無休的耍雜一樣,只是毫無意義的輪回。
關於精神危機的探討,《朱麗葉與精靈》仍在繼續,這部有著女版《八又二分之一》之稱的電影,把視角轉到女性身上,朱麗葉的感情危機,反映的正是社會精神危機里的另外一個側面,當丈夫背叛時,朱麗葉面臨前所未有的痛苦的恐慌,幻象、童年、惡夢時時困擾著她,為了擺脫困境,她甚至參加了朋友的性派對,但這一切毫無作用,對於一個軟弱傳統的女性來說,這裡面的痛苦難以言表。在現代社會裡面,信仰的破滅,悲觀的情緒中,人們所能做的,只是麻木的接受以及放任自流。
四、癲狂之夢
《八又二分之一》之後,事實上費里尼的自傳也告一段落,他說道:「莫拉爾多是《浪盪兒》里尋找生命意義的男孩,正是我當時的寫照。然後差不多就在我明白這種意義永遠不會找到的時候,莫拉爾多就演變成《八又二分之一》裡面的圭多了。我內心裡的莫拉爾多是在這個時候消失不見的,或者至少是對自己的無知感到不好意思而藏起來了。」之後,除了《羅馬》和《阿瑪柯德》隱約可見費里尼的影子,不過也成了一種回首和情懷了。癲狂的夢境此刻占據了費里尼影像的主要部分,它們如同一個個瑰麗的奇觀,展現著人們內心裡的歡樂與恐懼,超現實主義的布景,引導著觀眾穿越時空,領略古今,做著一個個現實里不可能存在的夢。
《薩蒂利孔》是尼祿時代貴族佩特羅尼烏斯所寫,該書一直到17世紀才被發現,本身早已殘缺不全,而這正是想像力豐富分費里尼所感興趣的內容,他所呈現的影像,是一個離奇怪誕又引人入勝的世界,迷信、詩歌、殺戮、漂游……這一切猶如斑駁的壁畫般帶著古典的華麗和文化氣息。影片中人物的張狂卻恍若今朝,費里尼所經營的那份頹靡氣息,與現實社會何其相似,因此借古諷金的意味也是十分明顯的。這一點在《卡薩瓦諾》中表現得更為清晰,費里尼自承這是一部18世紀版的《生活的甜蜜》,卡薩瓦諾無疑就是古代版的馬爾切洛,他空有一身才華,實際上用得著的只是他的性能力,而別人甚至他自己也只在乎這一點而已,這讓他變得麻木空虛,形同木偶,就如同那隻他常常帶在身邊的機械鳥一樣,影片的最後,讓他戀上一個木偶娃娃,說明的正是他本身的空洞,只有木偶才能與之匹配。這部片當然不是一般的人物傳記,實際上它只不過是經濟奇跡背後無限空虛的義大利現實生活的移植罷了。這種表現手段在1980年的《女人城》和1983年的《揚帆》中也有所表現。
費里尼的最後一部作品《月亮之聲》無疑是一部令人著迷的傑作,主角伊渥是個剛出精神病院的瘋子,所以他眼中的世界當然不再是真實,而是帶著扭曲與詩意,這個世界不同於現實世界,也有異於真正的瘋子世界,所以我更願意把這部片看作是一個類似於《女人城》般的夢。一個被扭曲的世界,看來正好反映現實世界的原貌,空虛與瘋狂並存,惡俗與虛榮齊飛,伊渥的瘋狂看起來更像是正常,他充滿詩意的幻覺之中,帶著一份令人嚮往的溫馨和柔情,這正是日漸冷漠的現實社會里正在消失和被遺棄的東西,然而伊渥是悲哀的,他的詩情,來自於他的瘋狂,費里尼說道:「當伊渥在片中發現不止一個女人可以穿瑪麗莎的鞋的時候——事實上是很多女人都可以穿——我覺得非常悲哀。不管他是任何歲數,都代表他已經老了。」於是夢已破滅,浪漫不再,幻想之中,月亮被俘獲到了人間,發出淺淺的悲鳴,這就是現實,一切因為瘋狂而顛倒,一切因為信仰的遺失而變得一片空虛……
總的看來,費里尼的作品是多樣的,他是一個注重內心感受的人,也不憚於袒露心扉,他的作品一次次地暴露出人性的缺點和恐慌,引人深思。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意蘊悠遠,讓人久久回味,人物的前途,社會的狀態,生存的意義等等,或許這一切源自於他本身就是一個真誠的人,於是他的夢,便成了人們所共有的夢。
轉自 豆瓣
Ⅲ 搭錯車講的是什麼故事
問題一:電影《搭錯車》主要講的什麼 故事說的是一個聾啞男子,我不記得他*什麼為生,只記得在他的家裡,牆壁是一個一個空酒瓶子放平了,瓶身疊在一起疊成的。整個所謂的「牆」看過去,就是一個一個圓圓的玻璃酒瓶底。綠色的。整齊的。簡陋的。現在想來,他的職業,應該就是收購空酒瓶子的吧。沒有妻兒。沒有朋友。我隱約印象,因為他不能說話,所以似乎用另一種譬如敲啊打啊的聲音來代替「酒干倘賣無」的喊聲吧。
窮苦的聾啞男子有一天撿到了一個棄嬰。是個女孩。他滿臉笑容,高興地把她抱回家去。一個單身而又窮困潦倒的聾啞男子養育一個未滿周歲的嬰兒,那份辛苦,可想而知。他每天忙忙碌碌,但看著她一點一點地長大,辛勞化成臉上的喜悅。
女嬰終於長大。乖巧,孝順,開朗,亭亭玉立。男子終於蒼老。皺紋,白發,瘦弱,老態龍鍾。
不變的是變成老人的男子依然慈愛善良,家裡依然不富裕,牆依然是那些酒瓶子。
男子就那樣用每日賺得的那一點點錢,養大了一個人。
少女愛唱歌,有一把好嗓子。她後來結識了一個青年,英俊而有才華。只是,懷才不遇,僅僅是個未成名的詞曲作者。
他們彼此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常常在一起,說些音樂,一起唱唱歌。
少女身體不太好,有一日,老人買了一隻小狗准備殺了給少女吃,讓她補身子。可少女捨不得,便把小狗留下養了起來,大概是取名叫「旺才」之類的。暫且叫它旺才吧。
青年常到少女家,幫他們家一些忙,和她一起喂喂旺才逗逗旺才。青年幾乎成了他們家的一份子。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老人鬢已如霜。當日那留得一命的小狗也已成了威武的大狼狗。
少女越唱越出色了。後來,她終於成名。由窮苦樸素,變得亮麗耀眼。可卻忙得沒有時間回家,沒有時間陪伴老人,沒有時間和青年在一起。少女和青年甚至有了爭吵。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了。直到最後,少女成了紅透半邊天的女歌星,而青年依舊是濟濟無名地塗寫些詞曲。
少女出了名,卻失去了自由,經紀人不許她回家,不許她和青年來往,更不許她和聾啞的老人見面。因為,一個大明星,怎堪有個貧窮的家,怎堪有個沒前途的男友,怎堪有個殘疾的老父。那樣,說是會影響她在歌迷心目中的形象。
青年勸說少女不該棄那含辛茹苦養大她的老人而去,少女卻和他鬧翻。
有一日,少女召開記者招待會,青年拉了老人去看她。久已不見,老人顫巍巍、激動地含笑看著女兒,渴望再次看到她叫他一聲爸。少女的經紀人在旁邊一直阻止少女與這破落的老人相認。鎂光燈閃耀,少女在幾分痛苦的掙扎猶豫之後,狠下心否認老人是她的父親。老人雖聽不到,但他知道女兒不願認他。失望的眼神和渾濁的老淚,簡直要讓人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叫人的心裡狠狠地揪緊。
破舊的家中,一下子變得寂靜,沒有了女孩的歡聲笑語,只剩無邊的空洞。老人落寞的身影,在路邊沉沉移動。身邊跟著的,是那隻養了多年的旺才,同樣低著頭,彷彿知道主人的心痛。
突然,一輛摩托車疾馳過來,老人因為是聾子,所以聽不見那狂嘯的馬達聲。旺才一個飛奔,撲向老人的背後,把主人推到路邊,而自己被摩托車撞飛,軋過,從肚子一碾,翻了個身,躺在路邊,腹部起伏,滿地是血。
至今我仍在想,不知那個鏡頭是不是真的,拍攝時是不是真的讓一輛摩托車碾過那隻狗的腹部。那個鏡頭那麼真,真得讓我揪心。
老人把旺才帶回了家。獸醫搖搖頭,意思是沒救了。
旺才躺在桌子上,滿身是血,身體一起一伏地急促呼吸,一雙眼睛凄楚而痛苦地看著主人。老人老淚縱橫。總歸是要死,與其讓它忍受疼痛的煎熬,不如讓它痛快地離去。老人痛苦地舉起了一根棍子,猶豫著,然後狠狠地朝旺才的頭部砸去……
一切變得更加荒涼。老人什麼都沒有了。然後,是疾病纏身。老人得了絕症。
一邊,是落幕般的清冷;一......>>
問題二:搭錯車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故事 講的是一個退伍老兵啞叔因撿回棄嬰致使妻子別他而去,靠拾破爛,啞叔既當爸又做媽含辛茹苦將取名阿美的棄嬰養大成人。高中畢業後,阿美去了某餐廳當歌手,被娛樂公司老闆余廣泰盯上。為了改善啞叔的生活,阿美在余廣泰的引誘下簽署赴東南亞演出,結果被其當作搖錢樹受到控制,在啞叔重病在床之際也無法抽身探望,只能在舞台上把思念愧疚之情化為歌聲遙寄。
問題三:電影《搭錯車》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個退役的台灣老兵是個啞巴,人稱啞叔,以收購空酒瓶和撿破爛為生。1958年冬天的一個清晨,啞叔在高級住宅區的巷道里撿回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取名阿美。為此,妻子與他發生沖突,並離家而去。
啞叔又當爹又當娘,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在艱辛貧困的日子中掙扎。為使阿美有更多的人生樂趣,啞叔在勞累之餘,還為她吹奏美妙的樂曲。阿美高中畢業後,在某餐廳當歌手。後得到青年作曲家時君邁的幫助,提高了演唱的藝術水平,受到聽眾的稱贊。
娛樂公司老闆余廣泰,為了利用阿美賺錢,引誘她簽訂赴東南亞演出的合約。阿美與啞叔商量,啞叔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女兒有一番作為,又怕女兒孤身在外,遇到風險。最後,阿美為了掙錢幫助父親擺脫貧困,使其晚年得到一些幸福,答應了簽約。不想一紙合同,卻斷送了自己的自由。演出歸來,她已成為紅歌星,但卻身不由己,不能同年邁的父親見面。
啞叔因思念愛女,風雨交加之夜,阿美飽含不能奉養老父的辛酸,在台上唱出了懷念的心聲:「沒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父愛和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會是什麼!」氣息奄奄的啞叔,從收音機里聽著女兒熟悉的歌聲,懷著思念、悲憤的心情,離開了人世。
問題四:電影搭錯車里的故事是真實的么? 不是真實的 《搭錯車》是香港新藝城影業機構為了打開台灣電影市場,而特地創作的文藝題材影片,劇本的創作者就是後來通過《開心鬼》系列電影被我們所熟悉的香港電影人黃百鳴,他那時候正是新藝城的老闆之一,其參與更多的則是製作監督與劇本創作,說道劇本,就不得不提到這部《搭錯車》,據說他只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就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劇本,工作效率真是讓人膛目結舌,而後來這種效率,也被香港業內奉為標准廣為傳誦,無數人競相效仿。不過卻大多都是粗製濫造,再無象《搭錯車》這般精品的故事產出。《搭錯車》的流行,想來更多是應求了內地八十年代初期年輕人的迷茫心理,以及遭遇生活挫折後返璞歸真的情懷。對於內地的觀眾們來講,面對這些幻滅欲十足的生活現實展現,則也都感受到了這種從理性砸向決絕,再從忤逆跌向理性的寫實力量。總之那應該是整整一代人的宿命與心理的皈依,同樣也是有忤於現代理念的一番感悟、一段追溯、和一股按耐不住的沖動。
問題五:搭錯車這個故事講的是哪個歌手 你說的是電影中的插曲《酒干倘賣無》吧,這首歌原唱是程琳,電影中的插曲是蘇芮唱的。
劇中故事並非真實,劇本的創作者就是後來通過《開心鬼》系列電影被我們所熟悉的香港電影人黃百鳴,他那時候是新藝城的老闆之一,其參與更多的則是製作監督與劇本創作,據說他只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就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劇本。而阿美則由劉瑞琪飾演,所以更不可能是蘇芮本人的真實經歷啦!
問題六:酒干倘賣無講的是什麼故事? 是台灣電影《搭錯車》中的主題曲,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退役的台灣老兵是個啞巴,人稱啞叔,以收購空酒瓶和撿破爛為生。1958年冬天的一個清晨,啞叔在高級住宅區的巷道里撿回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取名阿美。為此,妻子與他發生沖突,並離家而去。啞叔又當爹又當娘,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在艱辛貧困的日子中掙扎。為使阿美有更多的人生樂趣,啞叔在勞累之餘,還為她吹奏美妙的樂曲。阿美高中畢業後,在某餐廳當歌手。後得到青年作曲家時君邁的幫助,提高了演唱的藝術水平,受到聽眾的稱贊。娛樂公司老闆余廣泰,為了利用阿美賺錢,引誘她簽訂赴東南亞演出的合約。阿美與啞叔商量,啞叔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女兒有一番作為,又怕女兒孤身在外,遇到風險。最後,阿美為了掙錢幫助父親擺脫貧困,使其晚年得到一些幸福,答應了簽約。不想一紙合同,卻斷送了自己的自由。演出歸來,她已成為紅歌星,但卻身不由己,不能同年邁的父親見面。啞叔因思念愛女,卧病在床。風雨交加之夜,阿美飽含不能奉養老父的辛酸,在台上唱出了懷念的心聲:「沒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父愛和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會是什麼!」氣息奄奄的啞叔,從收音機里聽著女兒熟悉的歌聲,懷著思念、悲憤的心情,離開了人世。 本片於1983年獲第二十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孫越)、最佳原著音樂獎(陳志遠、李壽全)、最佳電影插曲獎(《一樣的月光》,李壽全作曲)、最佳錄音獎(高富國);同年獲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樂獎(陳志遠、李壽全)、最佳電影歌曲獎(《酒乾淌賣無》,詞曲: *** 、主唱:蘇芮)。創造了5個月內8度重映的空前紀錄,蘇芮因主唱本片的多首插曲而成為國語歌壇的耀眼巨星。
問題七:搭錯車這個故事講的是哪個歌手 台灣的。
問題八:電影搭錯車和電視劇搭錯車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嗎? 【是的】
1983年電影版的和2016年電視劇版的講的都是一個啞巴和養女之間的故事。
問題九:搭錯車是真實的故事嗎 雖然他不曾開口說一句話,卻能明白人世間的黑白與真假
問題十:搭錯車是真實故事嗎? 當然不是真實的
《搭錯車》是香港新藝城影業機構為了打開台灣電影市場,而特地創作的文藝題材影片,劇本的創作者就是後來通過《開心鬼》系列電影被我們所熟悉的香港電影人黃百鳴,他那時候正是新藝城的老闆之一,其參與更多的則是製作監督與劇本創作,說道劇本,就不得不提到這部《搭錯車》,據說他只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就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劇本,工作效率真是讓人膛目結舌,而後來這種效率,也被香港業內奉為標准廣為傳誦,無數人競相效仿。不過卻大多都是粗製濫造,再無象《搭錯車》這般精品的故事產出。《搭錯車》的流行,想來更多是應求了內地八十年代初期年輕人的迷茫心理,以及遭遇生活挫折後返璞歸真的情懷。對於內地的觀眾們來講,面對這些幻滅欲十足的生活現實展現,則也都感受到了這種從理性砸向決絕,再從忤逆跌向理性的寫實力量。總之那應該是整整一代人的宿命與心理的皈依,同樣也是有忤於現代理念的一番感悟、一段追溯、和一股按耐不住的沖動。
Ⅳ 電影《難忘的戰斗》講述了什麼
1949年5月,解放軍解放了江南某城。國民黨反動派特務陳福堂以富國糧行總經理身份潛伏下來,陰謀卡住我城市糧源,顛覆新生的革命政權。
軍管會第一購糧工作隊隊長田文中,前往主要糧區,發動群眾,收購糧食。特務陳福堂指使土匪造謠惑眾,破壞我購糧工作。
由於內奸的告密,致使我運糧船隊路經黃泥塘時遭土匪偷襲。田文中指揮沉著,終於使第一批糧食勝利運進解放了的城市。
不久,工作隊准備把第二批糧食運往城市,並趁機誘蛇出洞,給敵人以毀滅性的打擊。在這場復雜的智斗中,內奸劉志仁終於暴露了真面目,被警衛趙冬生打倒。但他在搏鬥中不幸遭到隱蔽得更深的敵特——賬房先生的暗算,而壯烈犧牲。
最後,武裝土匪被我人民解放軍和地方武裝徹底剿滅,陳福堂也束手就擒,但打死衛生員的富國糧行賬房先生仍然逍遙法外,這表明斗爭還會繼續下去。
影片評述
本片根據孫景瑞同名小說改編,描寫了解放戰爭後期,糧食線上特殊復雜的斗爭,表現出人民解放軍為鞏固新生政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和國民黨反動派在大勢已去時的垂死掙扎。
在階級斗爭和鞏固政權的情節下,影片在情節和題材的一般化中表達出電影處理上的精心與精緻,以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錯綜復雜、出人意料而又自然可信的矛盾沖突,以及頗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畫出我黨人員在新形勢下的斗爭中,盡快熟悉環境、把握斗爭主動權的能力,和他們鬥智斗勇的英雄風采。
Ⅳ 《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電影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個人電影觀後感(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上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被炸死的,有被凍死的,還有被敵人打死的,但是打不死的永遠是『中國魂』!」
——題記
天陰沉沉的,空中飄著零星的小雨,許久未見到陽光了,不免讓人心生煩悶。父母提議一起去看電影,我們選擇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長津湖》。
故事的內容主要圍繞中國抗美援朝時期一場重要的戰役——長津湖戰役展開。電影真實記錄了當時這場戰役的艱苦和慘烈,種種悲傷、痛苦、難忘的場景讓我應接不暇。
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看到美國人在聖誕節前夕喝著酒、吃著巧克力、打著牌的時候,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卻趴在冰天雪地里啃著能隔掉牙的凍土豆,喝著雪化後的冰水。當美國人正穿著皮大衣聊著回家過聖誕節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卻有許多人早已凍死在零下40攝氏度的高山上。當美國人開坦克,坐飛機進攻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卻只能拿著槍一次次的倒在沖鋒的路上。
看到這里,我早已淚流滿面,我才理解了爸爸說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回家的路上,我百感交集,想哭、想哀、想怒。想哭,那白雪紛飛、屍橫遍野;想哀,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為了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想怒,那美國人的自私自利,不顧他國,悍然發動侵略。想想現在還有很多外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而我們的國家和平而強大,真是一種無以言狀的幸福。「我何其幸生於你懷,承一脈血流淌……」街上不知何處傳來的歌聲傳入我的耳中,頓時倍感驕傲和自豪:我是中國人!
我想起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和平不是老天給的,是靠我們一代一代中國人奮斗來的,我從此刻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向上,為將來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切。
今天是2021年9月30日,明天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晚上爸爸帶我們一起去看電影一《長津湖》,以此來慶祝偉大祖國72華誕。
電影一開始放映就特別的振憾人心!又是飛機又是大炮的,場面太過於慘烈,甚於過於血腥,以致於我一度不敢抬頭看,心裡百感交集,難受,但是經過爸爸一邊陪伴一邊跟我詳細和耐心的講述跟影片有關的歷史,使我學習到很多,也因此而對影片的發展更感興趣,於是我更加投入的繼續觀看,並一邊跟爸爸聊有關的情節和歷史。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當中,最為偉大的戰役之一——長津湖戰役。
其中有三點細節讓我感受很深,難以忘懷,第一是志願軍戰士伍萬里在冰天雪地里啃冰土豆磕掉了一顆牙,讓我了解到當初我軍抗戰的條件是有多麼的艱苦,食物是有多麼的缺乏,第二是伍千里阻止伍萬里對倒下的敵人北極熊團團長補槍,我軍不補槍擊斃他。讓我懂得我們志願軍充滿道德和人性。第三是敵人首領向志願軍冰雕連致敬,讓我感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堅強信仰和寧死不屈的戰斗精神,連敵人都為之動容!
如今我們生長在如此幸福與美好的和平年代,是有多麼的來之不易啊!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呢。我們應該永遠銘記中華先烈為了和平而流過的血和淚,繼承人民軍隊的偉大軍魂和堅強信仰,為富國強國而好好學習,將來長大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周末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了電影《長津湖》,媽媽說:「通過看這部電影可以讓你了解那段艱苦殘酷的戰爭歷史,要讓你懂得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來之不易。」
在電影中,我看到志願軍戰士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躺在石頭上裝「屍體」,最後被導彈炸得血肉模糊;我還看到敵人吃的是烤雞、肉罐頭,喝著咖啡,有厚厚的軍大衣,可是我們的戰士只能咬著硬得把牙崩掉的凍土豆,穿著薄薄的棉服;我更看到志願軍戰士們堅守到最後一刻,在冰冷的長津湖凍成了一座座冰雕。媽媽說,這些志願軍戰士有的只有十五六歲,就比我大一點,可是他們已經在槍林彈雨中為國浴血奮戰,捨身忘死。
看到這里,我眼淚都要流下來了。革命先輩們拚命打下這一仗,就是為了讓後代不再打仗。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要感謝他們,更要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好好學習,長大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今天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長津湖》。
它主要講述了中國志願軍第七連軍的故事。第七連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電台和譯電員送到指揮部那裡去。他們在清點了人數以後就上了火車。可還沒到目的地,就突遇鐵路維修,他們不得不改為步行。可正當他們走過一片石頭組成的平原時,美軍的飛機低空飛來了。大家迅速躺在地上,裝成死屍,但是仍然也沒逃得過犧牲的命運。
戰士們含淚繼續前行。在他們趕到指揮部進行短暫的休整後,又繼續向目的地1100高地出發。他們路上充飢的糧食居然就是一個個的凍土豆和乾麵粉,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到達目的地。
隨著司令員的一聲命令,戰士們迅速包圍了美軍。戰士們在長津湖打了美軍個措手不及,隨後又立即往美軍軍地打去,最後,取得了勝利。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關於志願軍們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段故事。志願軍戰士們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下,穿單衣,吃凍土豆,武器裝備落後……但即使這樣,他們絲毫沒有退縮。他們用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心、英勇無畏的精神前仆後繼地往上沖。請想一想,他們為什麼能抗寒抗餓?就是為了讓我們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里。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應當好好學學,奮勇拼搏,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
看完電影《長津湖》後,我感觸頗深。
從電影的開篇,我了解到美軍要越過三八線,攻打朝鮮,這種舉動讓我非常氣憤。而且他們的將軍—麥克阿瑟還說,可以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斗。所謂「唇亡齒寒」,經過商議,我們國家決定抗美援朝。
隨即,我們的部隊出發了。經過各種防線和哨兵,我們到達了美軍大本營。當看到美軍豐富的食物和先進的裝備時,我深刻懷疑他們是從現代拿物資過去的.呢。但這並未嚇到我們勇敢的志願軍戰士。雖然我們沒有豐盛的食物和先進的裝備,但我們有勇氣、毅力和智慧。志願軍們盡管一整天里只能吃著凍得像冰塊一樣的土豆,也堅持戰斗著。
經過長時間的堅守和奮戰,志願軍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另一個營地,也就是美軍軍隊機場,麥克阿瑟聽說營地被攻佔後,連忙讓軍隊撤退。最終,我們粉碎了麥克阿瑟要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斗的想法,把他們打回了三八線。
我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戰士們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打仗,就是為了不讓下一代打仗。」希望世界永和平,人類遠離戰爭!
長津湖講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長津湖戰役,東線部隊以鋼鐵般的意志,扭轉戰局,為長津湖戰役做出巨大貢獻的故事。
這裡面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節的時候,美國軍營的士兵吃著火雞,甚至還可以喝到咖啡,而中國的戰士們卻在雪地里啃著冰冷的土豆。在這種差距懸殊的戰斗中,中國人竟然贏得了勝利。我們眼中看似晦澀的知識點,是他們風雨飄搖的一生,是他們連屍體都無法完整的交給親人,卻為革命獻身的一生。這樣的英雄是值得我們後輩一直銘記的,我們所崇拜的也應該是這樣保家衛國的英雄。
在美國的士兵吃火雞時,兩個士兵的對話也讓我感觸很深:「明年感恩節一定請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們能活著回去的話」。
這讓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話: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那些美國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戰爭,肯定渴望光明與和平,但是在大的勢力下,他們只能選擇屈從。這可能是美軍最後失敗的原因之一,士兵們是因屈服統治者的野心而作戰的,而中國革命者是為守吾土而奮不顧身,為了他們的下一代不再有戰爭,這種信念支撐他們無所畏懼的迎著敵人的炮火沖去,最終取得的了戰斗的勝利。
電影長津湖上映了,爸爸媽媽說一定要帶我去看一下,讓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所以我就樂顛樂顛地跟去了。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志願軍北上支援朝鮮,打退美國主力軍團北極熊軍團的故事。
隨著一陣陣轟隆隆的響聲,美國軍隊的飛機在空中盤旋轟炸,一枚枚炮彈從天而降,樹木被燒成了灰燼,房屋被炸的無影無蹤,大山被戰士們的鮮血染成了紅色,炮彈所到之處,無一活物。
我們中國當時還沒有先進的武器,更沒有食物吃。美國軍隊吃著雞肉鴨肉,而我們的戰士只能吃土豆,零下35的天氣里,土豆凍的跟石頭一樣,戰士們一咬,牙齒就掉下來了。美國軍隊坐著飛機坦克,穿著厚厚的皮大衣,喝著熱熱的咖啡。而我們的戰士卻連棉衣都穿不上,美國軍隊有著最精良的軍用裝備,而我們卻只有小米加步槍,但就是在這樣懸殊的軍事力量情況下,我們志願軍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優秀的作戰能力,取得了長津湖戰役的勝利。
但是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氣里,很多戰士是以端著槍的姿勢被凍死的,媽媽說這場戰役中,我們的戰士總共減員4萬多人,但其中一半是被凍死和餓死的,我記得鋼鐵七連指導員在戰斗時,拿著自己女兒的照片說:「這場戰爭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們這代人必須要打,只有我們打敗敵人,才能讓後代人從此不再有戰爭。」
看到這里,我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淚,我們的先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了我們現在祖國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我們如今生活在國富民強的時代,更應該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將來能成為建設國家的有用之人。
一連幾日,小城都陰雨綿綿,這樣的天氣沒什麼娛樂,我便纏著爸媽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長津湖》。禁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爸媽抽了空帶著我和妹妹去看了這部催淚的電影。觀影前我就有了心理准備,但是我們的情緒還是格外凝重。
《長津湖》主要講述了1950年,美國異想天開地認為可以在感恩節前將朝鮮消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連隊在隊長伍千里帶領下,在長津湖與敵人交鋒,最終將敵人打退。
電影雖然看完了,但沖鋒的號角在我耳邊長鳴。影片中,志願軍們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堅守陣地。他們餓了,吃凍土豆,把牙咯掉了;他們渴了,喝雪水,渾身發抖;最終,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穿著單薄的衣服,凍死在那裡。那一具具倒下的軀體,那一片片破碎的殘骸,怎麼不令我們感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倒下的英雄砸出了國威,砸出了鋼鐵般的長城。
我們現在正過著幸福的生活,不就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嗎?電影中一句話讓我異常感動:「這一仗如果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我想對人民解放軍說:你們是祖國最可愛的人,謝謝你們,用自己的血肉創造了新的長城!謝謝你們,讓我們成為了新時代的少年!謝謝你們,是你們把希望傳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今晚,我許下了一個願望:希望祖國的花朵好好學習,將來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
《長津湖》這部影片圍繞伍千里和伍萬里兄弟倆的戰斗歷程展開情節,真實還原了七十年前的抗美援朝,我們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那段激烈的歷史,看後令我熱血沸騰,我為我們的戰士而驕傲,為我們偉大的做過而自豪。
影片伊始,鏡頭里呈現出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景象,戰爭結束後的伍千里帶著哥哥的骨灰一路艱辛回到家中,一家人剛剛吃上團圓飯,還沒有訴說親情,一聲軍令就重新回到戰場。戰爭的殘酷,戰爭的艱難讓人心痛。敵強我弱的局面讓我憂心忡忡。美國擁有先進的戰斗機和武器。生活上更是差異巨大。感恩節來臨,美軍在吃山珍海味,而我們的中國戰士卻蹲守在懸崖下,只能吃硬如石頭的土豆,為了勝利,再大的苦戰士們也不屈服。你看,我們的雷公為了戰友,而犧牲了自己;你看,我們的楊根思為守護陣營抱著炸葯和敵人同歸於盡。你看,那麼多的戰士,有許多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們都是中國的英雄。
什麼是英雄?這是年方19的新兵伍萬里曾所疑惑的,當他聽到殺20個敵人才算英雄時感到有些遙不可及;毛岸英「上了戰場就是英雄」的這句觸動了我,無數名朝鮮戰場上的中國志願軍懷著信念之光和理想之光,以保衛國家的民族氣節與敵人戰斗,他們心中都存在著這樣一種信念「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美國軍師在撤退的路上發現我們被凍死的戰士們,還為他們敬了一個禮,他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人,我們永遠也無法戰勝他們。」抗美援朝的每一位志願軍以平凡顯出了他們的英雄本色。
抗美援朝最終取得勝利,離不開我們的這些英雄。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祖國的尊嚴,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一顆愛國之心,換來了我們國家現在的長治久安。176分鍾之長的《長津湖》,看的我淚流滿面,看得我唏噓不已,看得我心潮澎湃。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
致敬,為我們幸福而奮斗的抗美援朝志願軍。
「這一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電影《長津湖》中的這句台詞,讓人潸然淚下……志願軍戰士對民族獨立的`信念及對國家強盛的渴望,讓人肅然起敬。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派兵侵略朝鮮。美國的入侵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領土的安全,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在當時,中國與美國實力差距懸殊。美軍擁有成千上萬架坦克及火炮,而中國志願軍坦克寥寥,火炮更是不足與落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以勇敢精神和鋼鐵意志,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國威,徹底地粉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和敬意!
據親歷戰爭的老兵們回憶,長津湖戰役遠比電影所拍的更殘酷,那是一場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進行的戰役。志願軍戰士以硬得咬崩牙齒的土豆為食,而美軍卻在享受咖啡美食,歡度聖誕節。美軍擁有優質的防寒設備,而我們軍隊的戰士身上卻只穿著薄薄的棉衣。距長津湖僅僅兩公里處的死鷹嶺上,一個連的戰士全部凍死在雪地里。其中,上海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張紙片:「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們的陣地上。」
長津湖戰役的勝利絕不是偶然,而是靠人民志願軍鋼鐵般的意志,以及「我在」的必勝信念。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個個鐵骨錚錚,不畏犧牲,保家衛國。身為後輩,我們要銘記這一座座血肉鑄就的豐碑!
一句「我在」,既是責任,也是擔當,更是對祖國的熱愛與無比的忠誠。身處新時代,過著幸福生活的我們,更應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山河已無恙,光影敬英雄。
如今的中國已一步步強大起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先輩用血肉開拓出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努力學習。
展望未來,我在,我們在!
10月4日,我們觀看電影《長津湖》。這是一場壯懷激烈的戰役,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作戰,在及其惡劣的環境下,面對著裝備精良的美國軍隊,我們志願軍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戰勝了敵人,打出了我國軍威國威。
影片中最讓我動容的有兩個場面,其中一個場面是:當天晚上,志願軍兩個連的戰士在高地等待阻擊撤退的美軍。長津湖當時的氣溫降到零下40度,志願軍戰士穿著薄薄的棉衣,身上覆蓋著皚皚白雪。他們依然手持武器,雙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前方。隨時准備著殲滅敵人。可他們最終化作了一座座晶瑩的冰雕。100多個人的連隊,用他們的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連被美軍稱為「常勝將軍」的阿克麥瑟,也向我們的英雄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他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人,我們永遠也無法戰勝他們。」是啊!正如毛主席所說:「洋人瞧不起我們,尊嚴,只能在戰場上取得。」
還有一個場面是:在茫茫夜色中,伍連長和戰友們反穿著白色棉襖,匍匐在雪地里,身上都背著幾公斤重的炸葯。第一次行動,美軍一下子就打死了三個志願軍戰士,還有人負傷了,可是戰士們不敢停下來,依然前赴後繼,前面的人倒下了,後面人又沖上去。就這樣,伍連長成功地穿過了美軍的陣地,把美軍的指揮部炸毀了,可許多戰士的生命也沒有了。看到這里,我的雙手握緊拳頭,恨不得要去為志願軍戰士報仇雪恨。想想我們現在的繁華盛世,是他們的血肉之軀築建而成。今天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作為一名小學生,從今以後,我要加倍努力學習,從小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要為祖國做貢獻。
一場戰役打出了百年的盛世繁華。當我走出影院,發現天格外藍,樹分外綠,廣場上彩旗飄揚,熱鬧非凡。這顯眼的自然是那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這盛世如你所願。
爸爸帶我去看電影,它叫《長津湖》講述抗美援朝的故事,主演吳京是我和爸爸都是他的鋼粉。
《長津湖》戰役中,美軍有一支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進西伯利亞號稱「北極熊團」的部隊。但是它們卻被中國志願軍打敗,那戰斗場面激烈程度讓我感到非常震撼。
中國人民志願軍拿著美軍瞧不起的武器,吃著美軍覺得連飼料都不如的食物「土豆」,身上都沒有像樣的棉衣。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志願軍還一直要頂著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溫和暴風雪,還要抵擋住美軍的先進武器戰機、坦克和裝甲車。
美軍有很多戰機、坦克,而中國人民志願軍連一輛坦克都沒有,更別說戰機了,大部分志願軍還在使用日本一九零五年設計的三八式步槍。
我國志願軍沒有理會聯合國軍隊的羞辱和嘲諷。他們一直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血肉組成鋼鐵長城。
聯合國軍隊在麥克阿瑟將軍地指揮下,由於他對志願軍的傲慢與偏見,聯合國士兵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北極熊軍團一敗塗地。最後他醒悟到這是他見過意志力最堅強的對手,也是最令人敬畏的對手「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記得鋼鐵七連指導員在戰斗時,拿著自己女兒的照片說:「這場戰爭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們這代人必須要打,只有我們打敗敵人,才能讓後代人從此不再有戰爭。」先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才換來了現在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我們如今生活在國富民強的時代,更應努力學習,將來都能成為建設國家的有用之人!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感覺家就是一座房子,一個地方,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慶假期,跟著朋友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是一部新時代戰爭影片的高峰之作,三個多小時的時長,沒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個小時不足以記錄抗美援朝時期先輩的付出,看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相信現在很多中國青年可能對這場戰役一無所知,課本上也介紹的很少,只是從老一輩回憶中聽到,這部電影在國慶期間上映,無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里的那個鏡頭。實際上,對這場戰斗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我們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輩以血肉鑄成。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無數先烈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拚死戰斗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當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Ⅵ 書劍恩仇錄共幾版啊還有演周琦的演員李呈媛是不是出演過廣告維生素的,是她演的嗎
書劍恩仇錄共10版,演周琦的演員李呈媛是出演過廣告維生素的,是她演的。
1、1960年香港粵語電影《書劍恩仇錄》
導演:李晨風
發行公司:峨嵋影片公司
演員表:
張 瑛 —— 陳家洛/ 乾隆
容小意 —— 香香公主
紫羅蓮 —— 霍青桐
上官筠慧 —— 周綺
2、1976年TVB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導演:王天林
發行公司:香港無線電視台
演員表:
鄭少秋 —— 陳家洛/ 乾隆/ 福康安
汪明荃 —— 霍青桐
余安安 —— 香香公主
高妙思 —— 周 綺
3、1981年香港邵氏電影《書劍恩仇錄》
導演:狄龍
發行公司:邵氏兄弟影業(香港)有限公司
演員表:
狄 龍 —— 陳家洛/ 陳世倌
白 彪 —— 乾隆
文雪兒 —— 周綺
4、1984年台視版《書劍江山》
導演:申江,游天龍
發行公司:台灣電視(台視)
演員表:
陳家洛/ 乾隆 —— 游天龍 飾
香香公主 —— 楊麗音 飾
周綺 —— 上官明莉 飾
5、1987年電影《書劍恩仇錄》
導演:許鞍華
發行公司:天津電影製片廠、香港揚子江影業有限公司、香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演員表:
張多福 —— 陳家洛
達式常 —— 乾隆
6、1992年台灣華視版《書劍恩仇錄》
導演:鞠覺亮
演員表:
陳家洛 —— 何家勁 飾
霍青桐 —— 劉雪華 飾
周 綺 —— 韓 妮 飾
7、1994年內地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導演:李兆華、黎學文
演員表:
陳家洛 —— 黃海冰 飾
霍青桐 —— 王菁華 飾
周 綺 —— 米粒 飾
8、2002年合拍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導演:衛翰韜;黃偉明;馮柏源等
發行公司: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演員表:
陳家洛 —— 趙文卓 飾
霍青桐 —— 關詠荷 飾
周 綺 —— 鍾 琴 飾
9、2008年合拍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導演:李添勝
發行公司: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演員表:
陳家洛/ 福康安 —— 彭文堅 飾
乾隆/ 雍正 —— 任達華 飾
周 綺 —— 商天娥 飾
10、2009年合拍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導 演:譚友業、溫偉基、何振華
演員表:
陳家洛/福康安——喬振宇 飾
乾 隆 —— 鄭少秋 飾
周 綺 —— 李呈媛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