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片分廠的建制沿革和歷任領導名單
1948年秋組建譯製片機構翻版組組長:袁乃晨
1950年翻譯片科科長:鮑月千
1952年10月翻譯片人員劃歸製作處分別組成導演組、翻譯組和演員組
1955年初譯製片翻譯組劃歸編輯處
1956年4月譯製片導演由藝術副廠長領導翻譯人員在翻譯組、配音演員在劇團組長:白景晟
不久,建立譯製片處處長:徐明
1957年譯製片處處長:張健
1958年6月復稱譯製片組組長:張其昌
1961年12月譯製片組合並到演員劇團組長:劉水航
1962年12月成立譯製片室主任:劉遲
1966年4月縮編為譯制組組長:林白
1973年8月劃歸科教片室組長:尹廣文
1981年劃歸綜合片室組長:徐雁
1985年3月成立譯製片廠廠長:陳汝斌
1987年4月改稱譯製片分廠廠長:陳汝斌
1988年10月譯製片分廠廠長:榮振東
1991年9月譯製片分廠廠長:劉雪婷
1995年4月譯製片分廠廠長:金毅
1998年10月譯製片分廠廠長:杜慧軍
1999年10月改為譯製片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至今經理:杜慧軍
⑵ 第十三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總導演是誰
1、馮小剛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1985年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師。1991年擔任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並憑借該劇在中國內地獲得關注。
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該劇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 。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該片奠定了馮小剛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1998年執導的喜劇愛情片《不見不散》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2001年執導喜劇片《大腕》,該片獲得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2003年執導的喜劇片《手機》在中國內地獲得年度票房冠軍。
⑶ 孫羽的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紅軍留下的兒子 (1999) .... 導演 紅軍留下的兒子 (1999) .... 編劇 開采太陽 (1992) .... 導演 綠色錢包 (1981) .... 導演 花開花落 (1980) .... 導演 花開花落 (1980) .... 編劇 丫丫 (1979) .... 導演 金光大道-中集 (1976) .... 導演 金光大道-上集 (1975) .... 導演 魂盪東洋 (1987) .... 導演 人到中年 (1982) .... 導演 今夜有暴風 (1984) .... 導演 今夜有暴風 (1984) .... 編劇 少奇專列 (2000) .... 導演
⑷ 長春電影製片廠有哪些電影
1、白毛女:1950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白毛女》是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張壽維、胡朋、李百萬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喜兒的故事。
該片於1951年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6年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2、閃光的箭:1955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閃光的箭》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一部電影,由郭維導演,張良、楊啟天等主演,於1955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董存瑞於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解放軍被國民黨暗堡所阻。董存瑞抱著炸葯包沖到橋下,但找不到炸葯支架,為保證整個戰斗勝利,他毅然手托炸葯包,炸毀了敵人的暗堡,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3、開國大典:1989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開國大典》是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由黃凱、盧奇、古月、孫飛虎等主演的電影,於1989年上映。
影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蔣介石、宋慶齡等100多位歷史人物的風貌。
該片於1990年獲得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
4、燈塔世家:1997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燈塔世家》是由宋江波執導,由陳牧揚、郝岩、欒福仁、於莉紅等主演的電影,於1997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四代燈塔工和那些心系燈塔的女人、孩子之間的故事。
5、男婦女主任:1998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男婦女主任》是一部由張惠中執導,趙本山、宋丹丹、梁天等主演的喜劇電影,於199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鄉里要開婦女主任會議,老主任年紀大了,新的還沒有選出來,無人去開會,情急之中,材長同意讓鳳鏈的丈夫劉一本先去應付一次。不料這位男婦女主任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9年,該片獲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趙本山憑借該片獲得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⑸ 197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一致林白擔任一製片導演的美國喜劇電影是什麼
《舞 台 生 涯》是查理·卓別林主演的電影,1952年10月23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年老的沒落喜劇演員和一個年輕芭蕾舞女的故事。這是卓別林向有聲電影時代「屈服」的一部情感電影。
⑹ 1989 長春電影製片廠 隱身怪俠的導演是誰
導演:陳學浩
⑺ 請把中國的有名的電影導演名字給我...謝謝
電影導演
張藝謀 陳凱歌 黃健中 黃建新 馮小寧 馮小剛 陳國星 賽夫 麥麗斯 陳家林 張元
電視劇導演
張紹林 潘霞 宋昭 楊陽
紀錄片導演
蕭同慶 嚴冬 陳小卿 吳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寧 張元 徐小惠
電視專題導演
吳小中 張濤 李卓玉 徐小惠 張越 洪眉 柯偉兵
短片(廣告\MTV\片頭)導演
鄭浩 李耕 耿英傑 吳爾善
張藝謀獎項:
擔任攝影的影片:
(84年)《一個和八個》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85年)《黃土地》獲第五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評委會特別獎;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86年)獲香港第五屆電影「金像獎」十大
話語片之一;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展大獎;(86年)《大閱兵》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為會特別獎;
(88年飾男主角)《老井》獲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獎;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87年)獲第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評委會特別獎、東京都知事獎;
(90年飾男主角)《秦俑》獲第四十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娛樂電影榮譽獎」;西班牙年度電影展「科幻電影技術獎」;
(91年)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曲、最佳女主角提名;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
擔任導演的影片:
(87年)《紅高粱》獲廣電部「政府獎」;
(88年)獲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錄音獎;第三十八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熊獎」;第五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故事片真實新穎獎、最佳藝術成就獎;澳大利亞第三十五屆悉尼國際電影節悉尼電影評論獎;摩洛哥第一屆馬拉卡什國際電影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製片大阿特拉斯金獎;
(89年)獲比利時第十六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比利時法語廣播電台青年聽眾委員會最佳電影獎;法國第五屆蒙特利埃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90年)獲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提名獎;古巴年度發行電影評獎十部最佳故事片獎;
(89年)《代號美州豹》獲第十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鞏俐);
(90年)《菊豆》獲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法國第四十三屆戛納電影節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西班牙第三十五屆瓦亞多里德國國際電影節「金穗獎」;觀眾評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金雨果獎」;
(90年)獲美國第六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義大利第四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學會大獎、天主教影評人協會大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艾維拉諾塔特別獎;
(91年)獲美國第六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義大利全國奧斯卡「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
獎、最佳外語片女主角提名(鞏俐);義大利米蘭電影協會頒發觀眾評議本年度最佳外語電影第一名大獎;
(92年)獲英國全國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大獎;比利時優秀影片獎;《秋菊打官司》
(92年)獲首屆長春國際電影節「金杯獎」;義大利威尼斯第四十五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金獅獎」、最佳女演員獎(鞏俐);廣播電影電視部年度「政府獎」;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鞏俐);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鞏俐);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94年)《活著》獲法國戛納第四十七屆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葛優)、人道精神獎;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全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英國全國「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95年)獲法國戛納第四十八屆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大獎;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自由論點大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96年)獲美國電影「奧斯卡獎」最佳攝影提名(呂樂);美國紐約《電影雜志》評選1995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名;美國《電影雜志》評選1995年度全世界十部最佳電影第一名;
個人獲獎情況:
95年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全世界十大傑出導演之一;
95年獲美國克羅拉多國際電影節傑出成就獎;
95年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終生成就獎;
96年被美國《娛樂周刊》選為當代世界二十位十大導演之一;
擔任導演的歌劇:
《圖蘭朵》(義大利歌劇)
⑻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歷史沿革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製片廠。是在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基礎上建立。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籌備實際上從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開始了,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秘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斗爭,於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曾因長春國共內戰遷至黑龍江省鶴崗市一段時間。首任廠長是袁牧之,當時的人員主要由延安、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和解放區其他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
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23日遷往合江省興山市(即黑龍江省鶴崗市)。在一所小學校里搭設「廠房」,建起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同時調出大批幹部支援新廠建設,因此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1947年,廠長袁牧之提出「東影」的任務是「堅持製片生產,建立雛形,培養幹部,組織發行,催促國外訂貨」。解放戰爭時期,東影攝制了17輯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使用膠片30萬尺,有三名年輕的攝影師在戰場上犧牲:張紹柯,犧牲時30歲;王靜安,犧牲時27歲;楊蔭萱,犧牲時24歲。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分批遷回長春 。
東影根據當時電影市場被美影片占據的狀況,進行了各類片種的試制。從1947年到1949年,他們創下了中國人發電影事業的六個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到長春現址,攝制了《中華兒女》,《趙一曼》,《鋼鐵戰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決定,東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也就是這一年,影片《祖國的花朵》,《平原游擊隊》,《董存瑞》出品發行。
它不僅是個電影生產地,而且是個電影人員的培訓地。1960-1962年之間,這個廠還成立過電影學院,後來撤消。它下設總編室、導演室、拍攝室、美術室、音樂創作室、製片室、編刊室以及美工、照明、錄 音、化裝、服裝、道具、剪輯、特技等車間,甚至還有自己的洗印廠和電影樂團。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數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 材的影片為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 風格。近些年這個廠的不少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盡管這樣,像《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譯制外國影片方面是有極大貢獻的。至今人們仍然銘記的《列寧在一九一八》、《夏伯陽》和《瑞典女皇》這樣的優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紹給中國觀眾的。 從1947年5月---1949年7月,東影先後派出了32支攝影小分隊深入到前線、工廠和農村,拍攝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編輯了十七集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它不僅生動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華北解放戰爭的面貌,而且真實記錄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部分實況。影片成功向海外發行,於1950年獲捷克卡羅維?發利第五屆國際電影節記錄片名譽獎。
《民主東北》記錄了大量的寶貴史料。優秀攝影師張紹柯、楊蔭瑩和王靜安為此犧牲了生命。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許多「第一」由長影創造。例如:
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影片生動揭露了蔣介石賣國內戰和獨裁的丑惡面目,歌頌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由陳波兒編導,1947年11月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影片描寫了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內戰,但在人民力量打擊下,最終失敗,好似鱉在瓮中一樣。它的攝制完成,揭開了人民電影美術片的製作史頁(由朱丹編劇,方明導演兼動畫設計,1948年12月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影片對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撲滅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同時開創了科教電影創作的歷史,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袁乃晨編導,1948年夏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影片生動表現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實可信,演員的表演自然樸素,表演藝術家陳強在片中飾演一位老農民,這是他初登銀幕之作。後曾扮演《白毛女》中的黃世仁,《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以演反派而著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1949年5月拍攝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導演王濱,1951年成功制導了影片《白毛女》。美術設計劉宇光,1946年畢業於「滿影」電影專科學校,曾任長影第一任美術科長。相繼在《黨的女兒》、《上甘嶺》、《火焰山》、《神秘的旅伴》、《大渡河》和電視劇《少帥春秋》等影視劇中擔任美術設計。
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從此,東影開始大量譯制蘇聯影片,為後來的譯制工作奠定了基礎。影片由袁乃晨導演,他是中國翻譯片的開拓者。1949年5月譯制。 1997年,媒體出身的趙國光接任廠長,原吉林省體育彩票中心主任劉麗娟任主管經營副廠長。1998年,長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首先是開展土地置換,將長影老廠區21公頃土地以3億元價格賣給長春國信集團。同時提出「一廠三區」的計劃和「不拍賠錢片」的口號。隨後,貸款3億元加上自籌資金共6億元,建設長影世紀城。此後,長影又分別成立了由副廠長韓志君和宋江波牽頭的影視公司。並與吉林電視台合作成立了長影影視頻道。
2000年改制為「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影集團」。
2005年初,長影以買斷工齡、解除勞動合同等方式精簡人員。同時,大型旅遊項目長影世紀城竣工並投入運營。同時, 長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一群愛好電影、志向相同的年輕人立志通過網路把長影精神傳遞到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
長影集團劉總曾這樣評價:「長影世紀城現今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超出原來的預期。遊人明顯遞增,收入和社會影響力也在明顯提高。國家領導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後評價也很高。前不久,曾蔭權到長影世紀城,他說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對我們是一個鼓勵。」對於長影的未來,劉總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長影打造成為中國的電影產業集群;第二,打造一個亞洲比較有影響的,比較有特色的影視旅遊勝地,成為一個世界的電影娛樂中心。」
2010年,中國電影走入又一個春天,長影的新一輪春潮也正襲來。
⑼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否更名,若更名,現在叫什麼還有現在的地址和編輯部電話…………
沒有更名
長春電影製片廠
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製片廠。廠址吉林長春。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籌備實際上從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開始了,當時起名叫東北電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原址在黑龍江省鶴崗市。首任廠長是袁牧之,當時的人員主要由延安、滿洲映畫株式會社和解放區其他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那時的設備和條件都很差,但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難住他們的。冒著槍林彈雨,他們攝制了大量的戰爭新聞片,(如《民主東北》) 這在今天都成了寶貴的史料。為拍這些影片,一些優秀的攝影師(如張紹 柯、楊蔭瑩和王靜安)犧牲了生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5月這個廠完成了故事影片《橋》的拍攝, 它被電影史學家認為是新中國電影的第一部故事片。
1955年,東北電影製片改名為現在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在中國,人們都知道長春有兩個大廠,一個是第一汽車製造廠,一個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足見這個廠有著多麼大的名氣。它不僅是個電影生產地,而且是個電影人員的培訓地。1960-1962年之間,這個廠還成立過電影學院,可惜的是後來撤消了。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全國最大的電影製片廠之一。它下設總編室、導演室、拍攝室、美術室、音樂創作室、製片室、編刊室以及美工、照明、錄 音、化裝、服裝、道具、剪輯、特技等車間,甚至還有自己的洗印廠和電影樂團。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數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 材的影片為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 風格。近些年這個廠的不少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盡管這樣,象《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譯制外國影片方面是有極大貢獻的。至今人們仍然銘記的《列寧在一九一八》、《夏伯陽》和《瑞典女皇》這樣的優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紹給中國觀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