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拍電影時導演說的英語
1.Action!
2.Take one !
3.Take two!
4.Good take!
㈡ 香港鬼才導演王晶經典語錄摘抄
王晶,原名王日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香港鬼才導演之稱,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紹興,在香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導演人物,父親是著名導演王天林。王晶1977年編寫了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此後十餘年,編過40多部電影劇本。1981年首次執導電影《千王斗千霸》。他編導及監制的電影包括《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至尊無上》《賭神》等。1997年,他聯同文雋等成立最佳拍檔電影公司。近年來代表作有《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千王之王2000》、《未來警察》、《財神客棧》《大內密探零零狗》。
王晶經典語錄:
我的底線很清楚,就是我不會沒辦法。在這個世界裡活下來,你必須要有火眼金睛。
影評人的作用主要是善意地鼓勵電影製作人。可是現在大多在嘩眾取寵,放大自己。其實影評還應是文學批評,文學批評不是要把文學家說死,而是把文學帶到走上正確的道路。
我從來不覺得情色電影能證明一個導演本身的品質。我拍的電影其實從來都是贊美女性的,我必須讓女性看了之後不會臉紅,不會反感,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底線。
電影世道是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家獨大或者一兩個戲賣錢,那電影世道是不會好起來的,必須整體蓬勃,大家的票房都不錯,這樣電影世道才會在一個互相刺激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大滿貫。
電影市場並不是建築於電影的素質上,而是建築於社會跟經濟上。當社會跟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它對電影就有一個巨大的需求,電影市場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並不是有10個導演拍了10部很好的影片,電影市場就突然膨脹起來了。
一個導演應該找尋一些值得尊重的影評,吸收人家的意見,而不是對一些無聊的批評生氣。
我不會刻意地仿效別人。大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條件不一樣,仿效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導演不跟著時代做出改變也不是聰明的導演。為什麼不做出改變呢?
把重心轉移到內地,不是我要,而是誰都要,哪個導演都要。誰不要,那是笨蛋。任何一個對市場有認識的人,都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邊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覺得最主要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大家低胸你就低胸,大家短裙你就短裙,大家搞笑你就搞笑,那就死定了。一定要讓大家記得你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那才有機會紅。
我能維持拍片32年,並且越拍越大,那就證明實力在。那些愛耍嘴皮子的笨人愛說什麼就隨他說吧,對我來說早習慣了。
電影是第八藝術,但它不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可以是音樂、繪畫,但不是電影。電影是我用來換飯吃的,怎麼能當作藝術,我的電影從來都是從商業目的出發,票房好,有錢賺才是我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是沖突的。
不是少穿就性感,性感是一種感受,一種態度。
看演員我是有我的一套的,除了英俊、漂亮,一個人身上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氣質,這樣他就會成為明星。
你總要有一些獨特的才能,比別人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你成功的機會才能越大,香港很多明星都是我發現的,我不否認我的眼光比別人獨到。
我們電影人就是游牧民族,哪裡有水有草,我們就去哪;哪裡有更多的觀眾,我們就去哪。
我個人並不排斥藝術電影,也很喜歡不少藝術大師的影片,但市場有分工,我註定就被安排在商業和賺錢這個位置上,我不會說大話,但是有自己的原則。我很享受這種工作狀態。
我一直覺得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
賭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我拍的也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每天都要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寫成笑話,你說怎麼可能沒有靈感呢?每次我成功都會總結為什麼成功,導演最重要的是讓觀眾過癮,而不是自己過癮。
我耍嘴皮耍不過馮小剛,我只能用整體動作和氣氛。
我戲里戲外是兩個人。雖然所有的賭博我都會,但我平時不賭,我知道一旦陷進去,就永遠別想爬出來。
拍情色片是市場需要,不代表人格有問題。
有人說我拍戲很爛,我就絕不會這樣說人。你說達不到水平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用這種侮辱性的詞語?所以這么說話的人本身就是爛人。
很多電影人不懂娛樂電影,只好躲在藝術片後。他們可以拍十部藝術片,可以用藝術這兩個字遮羞,拍一部娛樂片,他就成了票房臭蛋了。他們沒有挑戰市場的勇氣。
電影中和生活中的幽默是兩種東西,不幸的是你不可能兩全其美,往往是電影中非常幽默的人在生活中是個悶蛋,很不好玩。而且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的不一定是幽默,可能是搞笑。那是精確計算出來的笑聲,生活中的幽默不是預先設置好的,是即興的。
我覺得,比演戲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尊重。我進片場前就知道想要什麼,告訴演員你要的是什麼就可以了,然後像修改文章一樣,刪去你不要的部分,大家都會很有效率。
我不會做一個把演員當成泥娃娃雕塑的導演,他們不是木偶,他們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發揮的平台,在關鍵時刻給他們一點方向,如此而已。
我看演員主要看性格和氣質。為什麼有的演員成為流星或者一直沒有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演技,而是因為他的性格。觀眾沒有一個必須的理由非看誰不可。所以人太拽了,就白痴了。沒有你,大家一樣活,可惜很多人不這樣想。
父親給我一個範本,讓我知道在這一行,你會有多少受傷害的可能。就好像你有了一個航線圖,你可以避開所有暗礁,有一條安全路線。
所有在電影里搞笑的人,生活中都是悶蛋。卓別林、周星馳還有他,都符合這個定理。
我不會騙人,但不能有人騙我。我不會只看布景板前面的花哨,我總要到它的背後看看。我的生活只有真相,所以我這樣的人不會很快樂。自己騙自己的人才會有快樂的機會。
吳宇森(John Woo 1946年9月22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和整個華人社會影壇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原籍廣西平南,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71年在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1986年執導《英雄本色》引起巨大轟動,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電影,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由此開創了吳氏暴力美學的先河。1993年縱身好萊塢,憑借《斷箭》《變臉》《碟中諜2》等商業大片使他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確立了其A級導演的地位。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進入好萊塢的第三位華人明星。20xx年獲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經典語錄:
人生的經驗里都會經過一個失敗的教訓,也會經過成功的快樂。
電影就是我一生的事業,也是我的理想。雖然是我今天做得成功,我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成功,或者是看到別人成功。
我覺得還是不能把藝術和商業分的太開,不能太執著於商業或者藝術。電影也可以是商業和藝術並存的。應該是更有包容性的。
電影不光要注重國內市場,其實也應該注重海外市場。因為如果能打開海外市場的話呢,那麼我們的電影事業也會有維持的動力和創造力,也就能更長久。
終身成就獎對我來講是一個鼓勵的作用,拿了這個獎並不代表我要退休,拿一個獎反而是讓我更努力,要拍更多的電影。
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個導演有一部戲成績不理想,我們就表示失望,我自己也拍過令人失望的電影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去鼓勵一些年青人,就盡量去做,不管他做出來的成績是好與壞,他只要有這個心,一部不行,三部不行,第十部總可以吧?終有成功的一天。
一個電影就是等於一幅畫,一個畫家畫完一個畫之後,就不再屬於這個作者了,應該以後就是屬於觀眾的,屬於觀賞的人,他們能夠感受到什麼就感受到什麼這樣。
我每十年都有一個轉變:我剛做導演的頭十年,我是拍喜劇的年代;第二個十年是拍《英雄本色》的年代,都是一些英雄片;第三個十年是在好萊塢拍了一些電影,又是一個不同的經驗;第四個十年是在中國,在大陸是一個新的開始。
暴力美學是一些評論家想出來給我的稱號,我覺得當然是在我拍動作的時候,有一些場面不是為了刻意的美化暴力,而是我拍的時候我感覺是我拍的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一個很深沉的,可能是一個很唯美的,可能是一個很瀟灑的,所以我就會用一個唯美的方式來去表現。
好萊塢的核心是以商業片為主流,以觀眾的喜愛為標准,但同時擁有高質量的技術。在高質量的視覺元素之外又加上人的主題。
拍戲拿不到錢,也無所謂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很多人以為我有很多錢,其實我賺的錢不多,也不是很強求,生活過得去就是了。
我覺得現在拍電影,要拍一個有意義的電影,我說不管賺多少錢也好,就是說只要這個電影出來,我覺得能夠找尋到某一種意義,我才拍。
我覺得現在經紀人不大對,對演員保護過度,戲還演的一般呢,就把他們包裝成大明星,讓很多年輕的好演員失去了發揮的機會。
中國人的正義感、俠義精神的確和西方不同。我們可以為國家、為一份理想,為朋友、為家庭,不惜犧牲自己,死而無憾。但是他們不是,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會求死的,你必須先求自己生存,才可以幫助別人,如果你是為了幫別人而犧牲自己,那你以後就不能幫更多的人。
在人性的方面,中國和美國有很多的共同點:有同樣的喜怒哀樂,有同樣的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樣有理想的人生,還有正義感。
社會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俠義精神,不一定是動刀、動槍、動武的方面。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熱心腸的人,在汶川大地震、甘肅泥石流等大災難面前就能看到,太多的例子。所以這個社會是存在這種精神的,只是我們能不能放得開,能不能那麼容易相信別人。
我希望能夠除了自己拍電影之外,也監制多一些電影,幫助一些年輕導演,給他們機會。就像當年,有人我拍戲一樣。中國的電影要發展得好,還是要多元化一些,不要大家都去拍古裝片,應該讓年輕人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
以前電影里的悲劇英雄是我個人的反映,或者某一些人物是我所嚮往的。年紀慢慢大了以後,覺得很多事情不能太注重個人的感受,社會是整體的,我更照顧到別人的感受。我不能再停留在個人英雄浪漫主義的情懷上了,應該顧到大多數人的生活、感想,大家共同的愛。
我覺得做朋友不要計較那麼多,不能因為一時之氣,什麼都斷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安定,如果大家太計較小過節的話,會讓人的生活都不好。
做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兩點:第一點是要會欣賞,要會欣賞每個人的貢獻;第二點是要會感激,大家的付出才讓一個電影更好看,更有感覺。
我注重武俠精神,不喜歡花哨的動作。你說我古板也好,保守也好,我反正就是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空中轉幾個圈下來還能打。我也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在竹竿頂上打來打去。我喜歡看,因為覺得很浪漫。如果我拍,肯定不會這樣。
現在很多華語武俠片雖然都很賣座,全球成功。但是武俠片只是我們的一部分,很多國家很多人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還不夠了解。
以前我的電影里出現的都是悲劇英雄,現在年紀大一些,人生觀改變了很多,反而更加樂觀一點。我想,觀眾所想的,想做的,或者態度,都和三國人物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
美國人一點也不浪漫,我們中國人才最浪漫,而我們的浪漫是一種風度和情懷,包括對國家、朋友和愛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這種情懷都存在。
徐克(Tsui Hark),本名徐文光,1950年2月15日出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省海豐縣,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1966年移居香港,後到美國攻讀電影。1977年回港後,先在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後轉投佳藝電視。1979年執導處女作《蝶變》,1981年執導電影《鬼馬智多星》,憑該片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1年推出作品《黃飛鴻》,榮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2年徐克導編電影《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取得3039萬的票房,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計9項提名。1997年徐克監制首部動畫作品《小倩》,2001年導演電影《蜀山傳》。2005年徐克推出電影《七劍》,獲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20xx年徐克執導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影片在中國大陸收獲3億元的票房,並獲得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獎。20xx年徐克編導電影《龍門飛甲》,為首部3D武俠片。
徐克經典語錄:
有時候我們拍一部很經典的電影,很多年之後它突然完全失去當時的魅力,原因是什麼?因為在一部好電影的後面,總跟著很多電影模仿它,模仿與重復導致它失去最初讓我們震動的力度。
對於創作來講其實每個時刻都在創新,不是到什麼階段才創新。我覺得作為導演來講就要不斷的追求進步,不斷向前邁進,每一分鍾每一秒鍾我們都在創新,所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個演員都需要一些機會把他們的表演事業拓寬,導演給演員提供這樣一個改變和發展的機會,而演員又能信任導演,我覺得是一個很難得的緣分。
兄弟是一個很簡稱的東西,如果有人在你生活裡面無條件你,無論你成功失敗,無論你選擇對不對,他都一直很你的話,我覺得這一點上他是一個兄弟。
我覺得電影等於是跟女人一樣,是感受人生的一種藝術,你可以有自己對人生的感受,觀眾看才有感覺。
回頭一看,很多事情其實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你讓別人有沒有開心,別人有沒有讓你開心過,可能一輩子就是這樣子過。
兩個人在一起,就好像投影機跟那個銀幕一樣,你需要一個銀幕來看看自己的畫面。我很難說是怎麼回事,因為有時候你需要另一個人去看看自己的樣子,可能這個人就是你的愛人。
我一直沒有長大過,我還是一個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感覺。
我們看小說也好,看歷史書也好,常常會看到不同的人會對同一歷史事件持不同的觀點。這種觀點在事件與事件的比較下,就出現了某種空間。對於現代人來說,絕對是可以通過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的。
每一項新技術產生之初都伴隨著爭議,隨著它的日漸成熟,大家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對於一個導演或者電影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喜歡某個故事,喜歡某種題材,想用自己的方法把它拍得最好看,跟觀眾分享我們對於這個故事的情緒和感受。讓觀眾記住一個角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武俠是中國文化傳統,你們都去關注現實,我只好延續傳統。
我喜歡的就是將電影習作視為自己經歷自己的思維旅程。經歷過不同的階段,自己要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夠反映兩樣東西:一是周遭環境;二是我。這不是什麼偉大的想法。
在好萊塢拍戲時的工序很簡單:接劇本、拍攝、後期製作。制度太過健全令到一個導演似乎只是參與了一部電影的部分誕生過程。
只要拍得好,演員不用說英語也可成為國際片。
每個人對武俠的定義未必一樣,我所講的武俠,也是一種個人在現實社會裡面追求這種突破的精神狀態的東西。
我覺得武俠電影就是讓人感覺到是一個很多故事裡面有一些很精彩的片段,讓人家回想,不斷地記住,讓看的人很享受電影本身的、有些劇情上的一些所謂高潮啊,一些人物性格本身衍生出來的一種很磅礴很偉大的豪氣,然後感染到每個觀眾身上,回去不斷在回憶過程裡面很感動,對人物情緒上很感動的東西,我覺得就追求這種感覺。
劍除了它本身是一種武器外,它還代表一種身份一種修養。那我們塑造一把劍的時候,就等於說塑造它的可能性,比如從開始到最後,到它的過程有多少過程能讓劍客去成長,從劍身上領悟到人生、生命的一種東西。
唐季禮 (又名: Stanley Tong) ,生於1960年四月七日,香港演員,導演。 唐季禮於香港完成初中課程,一九七七年初赴加拿大讀書,考入溫尼伯(Winnipeg)的Miles Macdonell College。童年時看《杏林外史》而萌生做醫生的想法。所以高中畢業後,選科選了醫科。但在加拿大不收外國學生,覺得學位不夠,所以招收他入土木工程科。Stanley對此並無興趣。然後因為姐夫從事導演行業。也對戲劇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遂於一九七九年返港向電影方面發展。
唐季禮經典語錄:
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可能會改變觀眾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看法。
一個人的影響有限,但如果我們能把宗教的精神放在文化產業中,放在倡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步上,放在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弘揚正氣上,我們的影視產業一定能夠良性發展。
我不希望看到我們中國的文化被美國文化侵略,不希望現在的孩子看到的都是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被他們的文化所影響和同化。一些前輩對我的關懷和提拔讓我能夠成材,我希望用他們培育我的精神去培育下一代,讓他們成材,如果這種精神能夠傳承下去,我們的事業就能發揚光大。
我們中華民族的電影一定要到國際市場中去競爭,才能真正弘揚愛國主義、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現在實力還不夠,但相信有一天會強大起來。我們電影人要有這種理想,一定要加倍努力,用崇敬的熱情和精神去實現。
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文化侵略與文化抗衡,一個交戰的過程。我們這個時代是中西文化交融、競爭和抗衡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什麼?必須要有一大批適應國際化的影視人才,要有高科技的製作基地,同時要培訓本土的人才,要培育市場,才能健康發展。
我一直希望能把前人的經驗總結出來,把全世界華人中對中國電影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才都聚攏過來,為我們中國自己的電影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在電影作品裡,正義感是不分民族、種族、國家和年齡的。在戲里我要抓住的就是正義感,還有英雄感,這在全世界都是統一的不畏強權,不畏惡勢力,這樣的英雄是老百姓所認同的。
我平常工作時間大概十六到十八個小時一天,我都願意這樣做,因為拍完一部戲,見到那些演員紅起來,見到觀眾看到這個戲會笑,會緊張,會開心,自己就感覺很開心。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很多電影創作的思路是往前看,所以很多題材是科幻片;而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血脈文化,還有很大的市場,要善於從中找題材,更要運用現代手法很好包裝。
純真的愛情我們都經歷過,只是在現在這種功利的社會環境中漸漸淡化。其實很多影片反映了生活的黑暗面,好像悲劇一樣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不希望自己的愛情片反映黑暗、骯臟的一面,因此選擇這種童話式愛情。
很多人問我人生大事怎麼解決,我就覺得像梅艷芳她把自己嫁給了音樂,那我就把自己嫁給電影,愛情對我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
現在形勢嚴峻,好萊塢文化滲透帶來的影響力太大。中國電影應該捍衛中國傳統文化,不要全部被好萊塢電影佔領。
在國際電影市場上,我們一直都是不平等的競爭,因為好萊塢的發行網路已經占據了每一個時段。我們小製作電影去佔領已經被大片佔領的市場,是不對等的競爭。
好萊塢是留學的地方,不是我們長遠發展的根據地,根據地還是中國市場。闖好萊塢,李小龍早就闖過了。
香港回歸這十年的發展,由於內地飛快的發展,一切的差異已經淡化了,所有生活習慣都接近了。(笑)我們就像鹹水和淡水的融合,開始有排斥,可是會慢慢地融合。這十年,我們已經看到我們是分不開的,不僅歷史上不可分割,社會各個方面都分不開。
兩地的人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政治背景不一樣、知識水平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價值觀也不一樣。正是這種不一樣讓香港人覺得和內地會有距離感。
我一直沒當自己是香港人,一直當自己是中國人。我從小就不認為要有分別,包括台灣也好、海外華人也好,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分呢?我們都是中國人啊。不管生在哪裡,我們都是中國人,留著中國人的血。
為什麼我們在成龍、李連傑、楊紫瓊後便再沒有武打新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著重人才培訓。
一部好的作品,應能跨越地域和文化差異,影片能令不同國家的觀眾都看得明白,已是一門藝術。我並不太贊同那些過份孤芳自賞的作品,因為我認為電影應該要滿足大眾的口味和需要。
好的導演要排檔期,好的演員要排檔期,其實是因為我們發展比較慢。
㈢ 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的語錄
劉偉,「斷臂鋼琴師」、音樂人、第一季《中國達人秀China』s Got Talent》總冠軍。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被廣為傳頌,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的精神感動了全世界,外媒爭相報道,成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12歲學習游泳, 14歲春山跡獲得全國游泳冠軍,16歲學習打字, 19歲自學鋼琴,僅用一年即可彈奏出相當於手彈鋼琴業餘4級水平的鋼琴曲《夢中的婚禮》。20xx年,與劉德華共同為奧運加油,合作歌曲《天意》。20xx年,摘得東方衛視第一季《中國達人秀China』s Got Talent》總冠軍
劉偉說,我告訴自己,我還是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
達人劉偉名言,男人,就是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在冰冷的夜晚,發亮的雙眸,自由地出入。
劉偉說,我喜歡在那種冰冷刺骨的音符中,尋找一種生命與愛欲的荒涼。或許,我也在潛意識里,希望自己的人生的喜怒哀樂也都能消解在美妙的音樂中。
劉偉說,你的看不起,你的歧視,對我來說,是另一種成全。
劉偉說,抓住每次丟臉的機會,感謝每個讓你丟臉的人;要懂得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要懂得感謝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要懂得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應自立;要懂得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劉偉說,慣傷痛能不能算收獲,慶幸的是我一直沒回頭,終於發現真的是有綠洲……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不低頭更精彩地活……
劉偉說,我喜歡用曖昧來形容我和鋼琴的關系,曖昧是我永遠對鋼琴都有一種「只可遠觀可不可褻玩焉」的敬畏感和崇拜感,曖昧是讓我每次看到鋼琴都會愛不釋手的喜歡。
劉偉說,人生是一個求極值的過程,人們記住的通常是你最精彩的段子,而那些平庸的經歷本來就很少人關注,偏又有很多人忘記。
劉偉說,多給自己幾次機會,不要怕被拒絕,有人拒絕就會有人接納,有人討厭就會有人喜歡,這世界上有天地、黑白、男女……他們相互對立又相得益彰,看似矛盾,又和諧而真實地共生著。對於那些接納我的人,感謝上蒼讓我歸隊。對於那些拒絕我的人,很遺憾我們的緣分不夠。
劉偉說,我做事的原則向來都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
斷臂師劉偉說,我一直相信,所有的神奇都只是因為熟悉而已,對人,對事都適用。
劉偉說,我總說生活中那些小小的不順或者坎坷,都是證明你以後的人生是美好的,走在人品爆發的路上,活著才更有盼頭,不是么?
劉偉說,命運把我們安排在哪條路上我們無力左右,只能接受,或許這是一條荒無人煙的路,但正是因為開發地不充分,所以你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最壞的結果無非是你自己做一個探路者。熱鬧的路不一定通往你想去的地方,荒涼的路未必不然。
達人秀冠軍劉偉說,人的一生可以有一萬種不幸的設想,而每當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和昨天一樣正常,那就是萬幸
1、我覺得在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
2、我覺得我的生命里有三樣東西不可以少,空氣,水,音樂。
3、我從來沒有把我當什麼特殊群體,我覺得我跟別人沒有任何不一樣,我只覺得你們用手做的事情,我用腳做。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沒有扒並不一樣。
4、我深信,你們做的到的事情我也做得到,你們做不到的事情,我也一定可以做到。
5、男人要對自己的夢想負責,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一流的音樂製作人。我想比別人走的好,那就比誰更辛苦。我覺得達人就是用自己的靈魂自己的生命去演繹自己的人生。
6、希望大家看到的世界都是非常美麗的,可能有些小小的不順,或者是一些坎坷,那都是證明你以後的人生是美好的。
7、如果你一出生就有兩個腦袋,別人都覺得很奇怪,怎麼有兩個腦袋呢?無所適從。(經典語錄 )但當你遇到一個同樣有兩個腦袋的人,而且你發現他過得很好,那你肯定會想,他過得好,我也可以。
8、謝謝你這么歧視我,我會讓你看看我是怎麼做的。
9、我一直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現在演奏方面算是一般般吧,創作上正在學習,製作也學了一點兒。人不能把自己說得太好,光環越大,裡面的空唯槐心越大。我要的只是做好自己,這就OK了。
10、我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養活自己,雖然我體會不到擁抱別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夠在琴聲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11、剛開始困難簡直是一座山,但是後來通過努力拿到全國第一時,再回頭看那困難只是一個小小的台階。
12、我覺得現在每個人心裡最重要的就是珍惜你現在擁有的,努力去得到你未來想要的。因為自己經歷了一些事情,有的時候需要告訴自己,走下去,至少我還有一雙完美的腿。
達人秀劉偉經典語錄
劉偉,「斷臂鋼琴師」、音樂人、第一季《中國達人秀China』s Got Talent》總冠軍。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被廣為傳頌,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的精神感動了全世界,外媒爭相報道,成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
1、你的看不起,你的歧視,對我來說,是另一種成全。
2、男人,就是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在冰冷的夜晚,發亮的雙眸,自由地出入。
3、我覺得在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
4、我覺得我的生命里有三樣東西不可以少,空氣,水,音樂。
5、我從來沒有把我當什麼特殊群體,我覺得我跟別人沒有任何不一樣,我只覺得你們用手做的事情,我用腳做。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沒有不一樣。
6、我深信,你們做的到的事情我也做得到,你們做不到的事情,我也一定可以做到。
7、男人要對自己的夢想負責,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一流的音樂製作人。我想比別人走的好,那就比誰更辛苦。我覺得達人就是用自己的靈魂自己的生命去演繹自己的人生。
8、希望大家看到的世界都是非常美麗的,可能有些小小的不順,或者是一些坎坷,那都是證明你以後的人生是美好的。
9、如果你一出生就有兩個腦袋,別人都覺得很奇怪,怎麼有兩個腦袋呢?無所適從。但當你遇到一個同樣有兩個腦袋的人,而且你發現他過得很好,那你肯定會想,他過得好,我也可以。
10、謝謝你這么歧視我,我會讓你看看我是怎麼做的。
11、我一直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現在演奏方面算是一般般吧,創作上正在學習,製作也學了一點兒。人不能把自己說得太好,光環越大,裡面的空心越大。我要的只是做好自己,這就OK了。
12、我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養活自己,雖然我體會不到擁抱別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夠在琴聲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13、剛開始困難簡直是一座山,但是後來通過努力拿到全國第一時,再回頭看那困難只是一個小小的台階。
14、我喜歡在那種冰冷刺骨的音符中,尋找一種生命與愛欲的荒涼。或許,我也在潛意識里,希望自己的人生的喜怒哀樂也都能消解在美妙的音樂中。
15、我覺得現在每個人心裡最重要的就是珍惜你現在擁有的,努力去得到你未來想要的。因為自己經歷了一些事情,有的時候需要告訴自己,走下去,至少我還有一雙完美的腿。
16、抓住每次丟臉的機會,感謝每個讓你丟臉的人;要懂得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要懂得感謝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要懂得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應自立;要懂得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17、慣傷痛能不能算收獲,慶幸的是我一直沒回頭,終於發現真的是有綠洲……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不低頭更精彩地活……
18、我喜歡用曖昧來形容我和鋼琴的關系,曖昧是我永遠對鋼琴都有一種「只可遠觀可不可褻玩焉」的敬畏感和崇拜感,曖昧是讓我每次看到鋼琴都會愛不釋手的喜歡。
19、人生是一個求極值的過程,人們記住的通常是你最精彩的段子,而那些平庸的經歷本來就很少人關注,偏又有很多人忘記。
20、多給自己幾次機會,不要怕被拒絕,有人拒絕就會有人接納,有人討厭就會有人喜歡,這世界上有天地黑白男女……他們相互對立又相得益彰,看似矛盾,又和諧而真實地共生著。對於那些接納我的人,感謝上蒼讓我歸隊。對於那些拒絕我的人,很遺憾我們的緣分不夠。
21、人的一生可以有一萬種不幸的設想,而每當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和昨天一樣正常,那就是萬幸
22、我做事的原則向來都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
23、我一直相信,所有的神奇都只是因為熟悉而已,對人,對事都適用。
24、劉偉說,我總說生活中那些小小的不順或者坎坷,都是證明你以後的人生是美好的,走在人品爆發的路上,活著才更有盼頭,不是么?
25、劉偉說,命運把我們安排在哪條路上我們無力左右,只能接受,或許這是一條荒無人煙的路,但正是因為開發地不充分,所以你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最壞的結果無非是你自己做一個探路者。熱鬧的路不一定通往你想去的地方,荒涼的路未必不然。
劉偉強,中國香港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品有《風雲》《無間道》《古惑仔》《傷城》《頭文字D》《雛菊》等。曾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等獎項。
劉偉強經典語錄:
從一個中游導演到名導演,像打仗一樣,不能停下來,要有斗心。像運動員一樣,跑了第一,還要跑第一,成功不是靠運氣。
我是商業導演,票房對我們很重要,拿獎是其次。從第一天當導演就很清楚告訴自己,我拍電影是給觀眾看的,沒有票房,就沒有人請我們拍電影,那時候我的壓力就在這里。
拍電影跟人生一樣,我覺得沒有問題。人生有高潮有低潮,沒可能每一部電影都向上,可能低潮就是我們一個機會,自我反省,反省我們應該怎麼去拍深度的東西出來。
我每次拍電影都是不同口味的。我覺得應該拍多一點東西出來,百花齊放觀眾才有福,專拍一種題材觀眾就會看膩。觀眾口味變是好事,給我們壓力,要拍很不同的電影。
人生就是這樣,有苦有樂,也有希望。
當一個導演可能很簡單,但是你又當導演又當一個演員就很難,你要控制旁邊演員,你不能因為你是導演,你就把戲份擺在自己的身上。
對人要有一點客氣,不能過分。作為一個電影人更要守規矩,不能太放肆。
很多人會說,我為什麼幫你。我很奇怪他們會這么說,我現在有能力,能幫就幫,有一天我沒有能力了,他們可能會回頭幫我。這是件很簡單的事,為什麼要搞那麼復雜?
我現在沒有愛情了,夫妻情、父子情、父女情更多一點。至於友情,現在這個社會是很難的,友情不是沒有,是很少。我有什麼報酬?有錢還是沒錢?現在友情都是這樣用來賣的。
我用X你來宣傳呀?有什麼好拍的!你做狗的嘛!
㈣ 導演常在開拍電影前說的一句英文是什麼
導演常在開拍電影前說的一句英文是action
為什麼導演開拍的時候不用act,start,begin等動詞,而用名詞action呢?原因是因為在表演的時候,演員僅僅是在表達導演已經構思好的電影,導演在拍攝的時候會對比演員表演的action是否與自己的構思、感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的話就繼續下一個鏡頭,如果感覺不對,沒有達到導演要的效果就會再來一遍了。
所以action真正的含義表示導演准備看演員表演的action(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會選這個名詞動用,而不直接用act。
㈤ 著名導演李安經典語錄
1、這天下上唯一扛的住年光培植的便是才氣。
2、文化是一種妥協,汗青是贏的人在寫,所以企望大家是贏的這一邊。
3、拍片不要去想小我氣概,風格是讓不有氣勢氣派的人去耽憂的。
4、每整體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大概是一總體或一件事情,橫豎你潑灑了所有情緒想挽留他,但是做不到。每一個民心裡,都有一座無奈放下,也回不去的叫做「此罩歷滲前」的深山。
5、我們能觸摸的器材不有「永遠」。 把手握緊,內中什麼也沒有;把手加緊,你領有的是全數。
6、我感觸任何同樣器械,做到比擬好的品位,但凡很鄙俚的,至多咱們講究它有一種粗俗的氣質。
7、假設咱們在人生中體驗的每一次變化都讓我們在生活中走得更遠,那末,我們就真實的體驗到了生涯想讓咱們體驗的器材。
8、所謂的感性,是擋不住的;擋得住,你這小我私爛仔家也沒啥滋味了。
9、這里必需說說恐懼,它是糊口生涯埋頭真實的對手,由於只有膽怯手法打敗保存。
10、人生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備好了才下鍋。
11、克服只會讓激情更強烈。
12、享受你的貞潔年代,享用你的芳華,談喜歡也好,尚可左耳進右耳出也好,片子不是「念」進去的!
13、大俠也是考究氣質的,東方的大俠也是,它不是見人就拔槍。中國的京劇也是講這一套,對謬誤?武行最大的步履室翻跟頭。關公他就是不翻跟頭,他便是有一個氣派,是卑劣的。你看關公的像,不有說是睜著眼睛拿著刀砍的,他定然是在讀《年齒》。
14、對我來講,最佳不要去想團體氣概。一想到集團風格,所謂常識障、心魔就發作,總體的東西反而弘揚不出來。我誠篤地講,風格是讓那些沒有氣概的人去擔心的`。
15、由於降服,不能暢所欲言,在過去誰人期間,很天然就會拐彎抹角,所謂的「標記」就比擬敏銳,明喻、暗喻,我們中國人無庸教就會了。
16、拍影戲的人不必要他人煽惑,需要激勸的人拍不了影戲。
17、我到海內,你說我是龍的傳人也好,說我是封建餘孽也好,如果我不留下一點聲音,將來各人以為中國便是那個容貌,以是我要拍《卧虎藏龍》,但銷毀中國文化沒有比中國人更厲害的,那我情願拍給老美看,他不會說他不懂,他最多內心另有一個空想,感到人是可以飛起來的。
18、人生等於不竭地放下,然而酸心的是,我還沒來得及與你們好好告辭。
19、拍電影就是下地獄。
20、拍電影的人不需要別人勉勵,需要勉勵的人拍不了電影。
21、創作必須是自由的。
22、中國人造詞很有意思,恩愛,恩與愛是扯不開的!
23、我覺得任何一樣東西,做到比較好的層次,都是很儒雅的,至少我們講究它有一種儒雅的氣質。
24、大俠也是講究氣質的,西方物脊的大俠也是,它不是見人就拔槍。中國的京劇也是講這一套,對不對?武行最大的動作室翻跟頭。關公他就是不翻跟頭,他就是有一個派頭,是儒雅的。你看關公的像,沒有說是睜著眼睛拿著刀砍的,他一定是在讀《春秋》。
25、後來人家問我中西方拍電影有什麼不同,我說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總統。在中國拍片就像是做皇帝,大家聽令於我;拍西方電影就像當總統,總統是要出去取悅每個人的。
26、我覺得年輕人學電影,就應該去學習一些基本的、很是在的拍片道理和技術。其實包括很多名導,也就是用熟的那幾招,翻來覆去,招式也不復雜,就像會打架的人,就兩三招,能用、用得好,就行。
27、俞秀蓮有我太太的影子。
28、談電影:拍華語片好像扒了三層皮。
29、激情戲是終極的表演拍電影就是在下地獄。
30、讓每個愛他的人都心碎了。
31、其實你說什麼是中國文化,我們自己也搞不懂,就像你說「江湖」,你說老外不懂江湖,中國人就懂嗎?你怎麼把它翻譯出來?它可以這樣,可以那樣,我們也是懵懵懂懂的。反而經過外國方式的顯示,我們可以搞得比較清楚一點,有時候你人在裡面,雲深不知處。我知道中國文化有很多傳統的,這里好和不好的都有,大體上來講,我們生活裡面有很多儒家的東西,不如意的畫就是道家,再不如意就是佛家。
32、所謂的感性,是擋不住的;擋得住,你這個人也沒啥味道了。
33、在電影中你看到一個「美女」,不如你「以為」看到一個美女。這個「以為」很重要。
34、享受你的純真年代,享受你的青春,談戀愛也好,尚可左耳進右耳出也好,電影不是「念」出來的!
35、我當年在藝專都在「混」日子,但是「混」也很重要!
36、我希望你們快樂,因為你們痛苦,以後你的觀眾也跟著痛苦!
37、拍片不要去想個人風格,風格是讓沒有風格的人去擔心的。
38、現在的男人不是賭就是嫖不賭不嫖的又是娘娘腔。
39、性這件事,14歲的小鬼可能比41歲的人更靈光!
㈥ 拍電影時導演喊的Rolling和Action都是什麼意思啊
一、Rolling:表示開機,直接翻譯為旋轉。在膠片時代表示膠片已經在攝影機中跑起來了,經費已經燒起來了,要抓緊拍。
二、Action:意思是開始或開拍,是在拍片現場,各單位準備完畢後,導演用來命令演員開始表演的口頭用語。此時拍攝進行中,直到導演喊停。
在電影或者電視拍攝現場導演、劇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經常用一些「專業術語」在進行交流,不僅節省時間而且能快速反應出問題,提高了在片場的工作效率。
(6)電影導演語句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術語:
1.NG
英語「NO GOOD」的縮寫。指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導演對演員的某一場戲不滿意,讓演員再來一次,即為NG。
2.攪片
指底片或影片在攝影機或放映機中攪成一團。有人戲稱之為「沙拉」。
3.機點陣圖
機點陣圖,標明有攝影機位置的場景平面圖。是攝影設計或攝影台本表達方式之一。從機點陣圖上可以看出攝影角度的變化和每個鏡頭的拍攝范圍。
4.speak
錄音師已經准備好錄音機,並已經開始運行錄音機時喊出「Speak」。一般喊在攝影師的「running」之後,導演「action」之前。國內喊法一般為「錄音開機」。
5.ready
「Ready」一般為導演指示各部門完成所有準備進入待命狀態。國內導演一般喊「准備」或「再一個」。
㈦ 贊美導演的語句有什麼急~~
該男生的「第一導」獻給了我們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在整個節目綵排中他體現出了很強的掌控大局的能力,對演員角色,鏡頭運用,劇本揣摩都恰到好處,尤其是其中幾個詼諧幽默的片段,得到了師生一致好評,有同學甚至為才華橫溢的他起了雅號「某某大導」;當然,有「大導」就必然有「明星」,幾位主角的表演也是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將導演意圖表現得淋漓盡致,加上自己的臨場發揮作為輔料,是這部幽默大餐更加色香味俱全!
㈧ 馮小剛經典語錄
導語:馮小剛出生於1958年3月18日中國著名電影編劇、導演。是中國大陸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以下是我搜集,歡迎閱讀!
1、“退票制”是狗屎
在談到“電影退票制”時,馮小剛導演表示,“完全是胡說八道,我覺得王晶說得對,你退票,你把電影退給我。全世界弄了這么多年這事了,也沒見哪個國家弄這個。中國人民這發明創造沒有什麼,凈弄些沒有名堂的發明,比如‘請注意倒車’什麼的。你說這近代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發明什麼了,凈發明這不靠譜的事了。拍爛片肯定要受到輿論的譴責,但是推行‘爛片退票制’這不是一個市場的行為”.
當問馮導是否支持時,馮小剛當即表示:“我完全不支持,我不僅不支持,我可以給倆字——狗屎!現在就是不斷地造謠,每天地造謠,然後也沒有人去澄清,然後直接把一個瞎話當真話說。讓我說就沒好聽的話”.
2、在票房上我特別獨孤求敗
在電影《唐山大地震》的預告片發布會上,當有記者問到馮小剛一直導演喜劇片,對於《唐山大地震》票房有沒有信心時,馮小剛反駁道“我確實拍過很多喜劇片,但我不是一直都只拍喜劇。”馮小剛導演列數了自己拍的《集結號》、《夜宴》、《一聲嘆息》等片子,稱“我什麼都能拍,拍什麼都有票房,這一點上誰的票房能比過我?我特別獨孤求敗。”
《唐山大地震》首映開始票房五天超過兩億,也確實證明了馮小剛在國內票房上無人可及的強大號召力。
3、國外的發行商都是騙子
上海電影節上,馮小剛指責國外、發行商低價格收購中國電影,更直指中途離場的哈維·蒂恩斯坦,稱其在購買中國電影時,標高價格擊退其他買家後,再壓價。
馮小剛的電影,在國內票房“獨孤求敗”,而在海外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他表示“我拍的是給中國觀眾看的故事。要是拍的時候老想著讓法國的.觀眾也能看懂,那估計台詞都寫不利落了。”
對於那些在國際電影節上出風頭、在國內卻沒有什麼觀眾緣的影片,馮小剛十分不以為然。“有的導演,去歐洲放個片子,看到有三五分鍾的鼓掌,就覺得了不起。提醒那些去歐洲的導演,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我不會英文,但我問過美國人。人家說你的片子interesting,只是客氣話,其實是說‘ 這哥們兒有病,不知道怎麼想的,拍的是什麼呀’。”
4、看盜版的人連狗都不如
作為大學生電影節的評委之一,在頒獎禮上馮導為學生頒獎的時說,“想鼓勵他們短片的創意,我說‘在看盜版這件事上,說那些看盜版的人’連狗都不如‘是非常正確的。我也看過盜版,如果說我連狗都不如的話,我也沒有意見。’”
5、中國電影百分之九十不說人話
在《集結號》宣傳的時候,馮小剛直言“90%的影視作品不說人話”.他解釋道:“很多編劇平常語言都很鮮活,但是往電腦前面一坐,一變成文字馬上就不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了。電影這個東西,就是要跟觀眾貼得比較近,你電影里頭人物說的台詞比較鮮活,比較真切的話,觀眾就不會產生隔閡。”
6、娛樂圈是婊子的行業
馮小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再拍5部戲就退休。對於厭煩娛樂圈的原因,除了“這圈特沒勁”之外,馮小剛認為自己拍電影就是“當婊子”.
他說:“比如說我拍這電影,好多演員跟著我干呢,我拍一弄成這樣,可能很多人為了報復我,同時也就把我們演戲的演員報復了,就是我覺得,哎,你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你就忍一忍吧,你就當自己就是一婊子吧,你就早點脫離這婊子的行業,這也是我想我對拍電影感覺到厭煩的一個原因。”
他稱自己再拍5部電影就休息,脫離“這婊子”的行業。他說,當年那叫“文藝界”,多受尊重,而今轉叫“娛樂圈”,其實挺爛的,誰還當回事。
7、中國電影像中國足球,缺的不是錢,是技術。
上海電影節上,馮小剛說“十年前,如果有投資人,不管是做什麼的,跟我說要投資我的電影,我一定會很高興。但現在,我會反問:我為什麼要把這個賺錢的事情給你做呢?”
而他認為目前這卻是中國電影的症結所在。“中國電影的技術就跟中國足球的技術一樣,跟世界差距非常大。以前是既缺技術又缺錢,現在不缺錢了,可是仍然缺技術。”
8、我的商業片是一個怪胎
馮小剛認為,商業片是沒有導演的痕跡的,也不會反映導演的聲音,但是他的商業片是個例外,“我的商業片是一個怪胎,因為觀眾從中能夠看到我的影子。”
9、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
這是2001年馮小剛電影《大腕》中的一句台詞,擅長以幽默直指現實的馮小剛讓角色在戲中對白道“什麼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該片票房3500萬元,但對馮小剛來說並沒有太大突破,但是片中對於房地產等行業的諷刺一針見血
㈨ 拍電影時,開始,暫停,結束,導演分別說什麼
開始:3.2.1.action,這個基本上是通用的;
暫停:cut,其實發音就是一聲「咔」,也有的導演會直接喊「停」;
結束:一般的會說「OK」或者「好,可以了」。
㈩ 著名導演張紀中經典語錄
著名導演張紀中經典語錄精選
張紀中,中國著名電視劇製片人監制演員導演,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客座教授,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經濟師。
1、我拍金庸先生的劇可以說遠遠超過了台灣和香港,這是我們一代電視人不斷努力的結果。
2、導演和演員需要講緣分。有的演員想演我的戲,我覺得他(她)不合適,我想找的演員又存在檔期問題,做電視劇難啊。
3、我們就是要告訴人們什麼才叫主旋律。主旋律首先應該感人,你弄半天主旋律,也不感人,讓人看了作嘔,那叫什麼主旋律啊?
4、我是個製片人,我希望導演能夠拍出我所制定的品格,在這個范圍之下,都是可以的。盡可能地發揮壓榨導演的才華,這是我的責任,背離了這些,就背離了我們的初衷。
5、童話的感覺是人們嚮往的東西,並不是說童話的東西可以胡來,再童話情感並不童話,情感和我們是一樣的。如果情感不一樣,超越了這些東西,那才叫沒意思。
6、我這個人叫做比較傻一點的人,我覺得做事情的時候,不必要那麼精,你說我要去斤斤計較金庸滿不滿意,計較誰滿不滿意,我這就沒法活了,所以我覺得首先是我自己滿不滿意。
7、成功的作品是要以綜合因素來考量的。要有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投資商,就像個鏈條,每一個環節都很必不可少。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關鍵是看怎麼來把握,把這些有才華的人組織起來。有個能統籌全局的人很重要!
8、金庸的作品帶給人一種俠義之心,他作品中的人物會感染你,比如郭靖,比如喬峰,久而久之這些人物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為人處世的作風。所以我要把他的文字轉換為電視劇,將作品中的俠義之心帶給更多的人。
9、我得讓「張紀中」這3個字在江湖上代表一種質量。
10、真正的演員是為了演藝而活著,是為了角色而活著,真的合適你的角色你都應該去爭取去演。
11、我們是相互依存的,報紙要生存,我們也要通過媒體向外傳達我們的創作理念。我們沒去說八卦,談的都是創作理念,但有些媒體專門喜歡八卦,你也沒辦法。
12、野豬也是豬,不是驢!我沒有顛覆人物形象,只是再創造!
13、拍了6部金庸劇下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肯定不比馮小剛拼了十年的少,不過我真正拿到手的最多也就十分之一,絕大部分都給投資的老闆賺到了。人家是悶聲大發財,我也就是賺點無形資產了,不過名聲這個東西可是再多錢也買不到的。
14、別說九成反對了,十成反對我也不管。藝術就是藝術家個性化的表達,藝術就沒法搞民主。
15、電視劇劇本是很頭疼的事情,永遠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永遠在不停地改,所以它跟這個電影是太不相同的。
16、所有投資人,都是賺了錢,拍著肩膀喊你哥哥,賠了錢就翻臉罵你王八蛋。
17、我覺得(拍金庸的作品)就好像一個系列工程一樣。拍他這個小說的時候呢,我覺得有一種快感,他小說里所描畫的那個人文精神,我覺得每一部戲里,都有每一部戲的不同,每一部戲都有他絕妙的地方。
18、我覺得老是一個人在前面領跑確實很累,你能夠跑十幾年你都不累?一個人拍一部好電視劇並不難,難的是你一直都拍那些人家都知道的戲。
19、央視確實是製片人中心制,到了我這里更加強化,並不是說我是一個非常霸道的人,我只是堅持自己的理念。我不是因為私心。今天我想拍到什麼樣,就要達到什麼樣,不行我哪怕換人!重拍!
20、有些演員演電視出了名去拍電影,對電視劇表現出很鄙視的態度,這個也不好。你也是電視托出來的,難道拍了電影就高尚了嗎?我覺得不是這樣。只有大家愛戴你,我認為才很高尚,不在於你拍電影拍電視。
21、電視劇它跟電影不一樣,電影你才一個半小時,也拍五個月,對吧?所以這個是和電影完全不一樣,電影我一天可以拍一個鏡頭,兩個鏡頭,電視劇不行,電視劇要一百多個鏡頭呢,所以這也是電視劇的質量,為什麼不能夠像電影那麼高。
張紀中經典語錄:
所有投資人,都是賺了錢,拍著肩膀喊你哥哥,賠了錢就翻臉罵你王八蛋。
成功的作品是要以綜合因素來考量的。要有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投資商,就像個鏈條,每一個環節都很必不可少。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關鍵是看怎麼來把握,把這些有才華的人組織起來。有個能統籌全局的人很重要!
童話的感覺是人們嚮往的東西,並不是說童話的東西可以胡來,再童話情感並不童話,情感和我們是一樣的。如果情感不一樣,超越了這些東西,那才叫沒意思。
真正的演員是為了演藝而活著,是為了角色而活著,真的合適你的角色你都應該去爭取去演。
有些演員演電視出了名去拍電影,對電視劇表現出很鄙視的態度,這個也不好。你也是電視托出來的,難道拍了電影就高尚了嗎?我覺得不是這樣。只有大家愛戴你,我認為才很高尚,不在於你拍電影拍電視。
電視劇劇本是很頭疼的事情,永遠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永遠在不停地改,所以它跟這個電影是太不相同的。
電視劇它跟電影不一樣,電影你才一個半小時,也拍五個月,對吧?所以這個是和電影完全不一樣,電影我一天可以拍一個鏡頭,兩個鏡頭,電視劇不行,電視劇要一百多個鏡頭呢,所以這也是電視劇的質量,為什麼不能夠像電影那麼高。
我們是相互依存的,報紙要生存,我們也要通過媒體向外傳達我們的創作理念。我們沒去說八卦,談的都是創作理念,但有些媒體專門喜歡八卦,你也沒辦法。
我這個人叫做比較傻一點的人,我覺得做事情的時候,不必要那麼精,你說我要去斤斤計較金庸滿不滿意,計較誰滿不滿意,我這就沒法活了,所以我覺得首先是我自己滿不滿意。
我覺得(拍金庸的作品)就好像一個系列工程一樣。拍他這個小說的時候呢,我覺得有一種快感,他小說里所描畫的那個人文精神,我覺得每一部戲里,都有每一部戲的不同,每一部戲都有他絕妙的地方。
金庸的作品帶給人一種俠義之心,他作品中的人物會感染你,比如郭靖,比如喬峰,久而久之這些人物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為人處世的作風。所以我要把他的文字轉換為電視劇,將作品中的俠義之心帶給更多的人。
我拍金庸先生的劇可以說遠遠超過了台灣和香港,這是我們一代電視人不斷努力的結果。
我覺得老是一個人在前面領跑確實很累,你能夠跑十幾年你都不累?一個人拍一部好電視劇並不難,難的是你一直都拍那些人家都知道的戲。
央視確實是製片人中心制,到了我這里更加強化,並不是說我是一個非常霸道的人,我只是堅持自己的理念。我不是因為私心。今天我想拍到什麼樣,就要達到什麼樣,不行我哪怕換人!重拍!
我是個製片人,我希望導演能夠拍出我所制定的品格,在這個范圍之下,都是可以的。盡可能地發揮、壓榨導演的才華,這是我的責任,背離了這些,就背離了我們的初衷。
野豬也是豬,不是驢!我沒有顛覆人物形象,只是再創造!
我得讓張紀中這3個字在江湖上代表一種質量。
我們就是要告訴人們什麼才叫主旋律。主旋律首先應該感人,你弄半天主旋律,也不感人,讓人看了作嘔,那叫什麼主旋律啊?
別說九成反對了,十成反對我也不管。藝術就是藝術家個性化的表達,藝術就沒法搞民主。
導演和演員需要講緣分。有的演員想演我的戲,我覺得他(她)不合適,我想找的演員又存在檔期問題,做電視劇難啊。
拍了6部金庸劇下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肯定不比馮小剛拼了十年的少,不過我真正拿到手的最多也就十分之一,絕大部分都給投資的老闆賺到了。人家是悶聲大發財,我也就是賺點無形資產了,不過名聲這個東西可是再多錢也買不到的。
杜琪峰,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監制,擁有超過25年的電視和電影拍攝經驗,曾監制和執導了超過50部電影,是香港當今最活躍並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曾三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是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次數最多、金馬獎最佳導演得獎次數最多的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其與韋家輝、游達志等人共創的銀河映像,更是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紀元,其風格劍走偏鋒,獨樹一幟,成為新世紀後香港影市中的一抹亮色,在影迷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他也是開創香港劃時代警匪電影的主力導演之一,其經典的作品有:《暗戰》、《槍火》、《暗花》、《黑社會》、《pTU》、《柔道龍虎榜》《全職殺手》、《瘦身男女》、《孤男寡女》《單身男女》《高海拔之戀2》《盲探》《毒戰》等等。
杜琪峰經典語錄:
內地導演很不錯,他們很努力去表達社會問題、或者人現今的心態。但我總覺得他們缺少了一些幻想,去想些不是正常人敢想的東西。
兄弟情義只是一個夢想。現實里一定是利益至上,誰有好處,誰可以拿多一點利益,這才是真實。
電影對我來講,和喝水吃飯是一樣的,已經離不開了。
一個人的作品是離不開誕生的地方的,沒有刻意地限制自己。但是在這里感覺就很對,靈感還沒有枯竭,也許以後就沒有感覺了,但是還要拍電影,就要到各地去找了。
電影節對於電影人來說一定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不是獎項,而是交流。全世界的電影人平時聚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一年到頭除了幾個電影節以外就很少能遇到,電影節更像是聚會。
靈感枯竭就要休息。自己的狀態好,才會有感覺拍片子。你自己都很疲憊,都沒有和人說話的慾望,又怎麼能有好電影?
我做一個電影出來,就只是希望這部電影的壽命長點,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後都有人看,無關票房,無關獎項。
藝術跟商業一樣,都有秘密,跟你說的那些都是騙你的。如果大家騙大家,做門面功夫,有什麼意思?我就簡單點,我只是一個導演。
做導演不需要去搞人緣。導演與導演之間喝酒、講電影,但其實個個都很自私,自己都藏著自己的想法。別人的創意,為什麼要跟你溝通,跟你分 享?電影是很個人的東西,有什麼好研究?
我覺得獎項不是一個很公平的東西,除了有人情分的因素在裡面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慮。你看很多香港藝人拿了影帝,但演技一塌糊塗,不曉得演什麼東西,到現在也不曉得他為啥能夠拿影帝。
在一個平等簡單的環境裡面講愛情,才看得出愛情最本質的東西。
一個健全的國家人民不會很怕,因為政府會有制度保護你,大部分東西是公平的,所以不需要特別用錢來保護自己。在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或者和諧的社會,大家根本不覺得錢是很重要。
我的感覺是中國人的成長訓練裡面,缺少紀律和尊重。我覺得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第一件事,就是教會你尊重所有人,尊重這個國家的每一樣東西。
一個知道自己肯定死的人,為了求生,他一定出賣所有人
現在的社會大家太容易就分手,以前我父母的年代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年輕人面臨太多選擇,慢慢地,愛情就不是太珍貴了。當然,我在電影里講的是很珍貴的愛情,但我覺得,人很難有永遠的愛情。
和我年輕的時候不同,香港早已不是工廠妹、車房仔、廟街皇後、慈雲山爛仔的搏殺時代,白領族已成主流階層,辦公室是他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人生的戰場與情場,拍他們熟悉的場景,很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共鳴。
碰上電影業不景氣也沒有什麼好講,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拍;再小,我也拍。我就是不停地拍。情況再不好,我也沒有走出電影業。我不想走回頭路。我的想法就是,我要把整個人生放在電影里。我不甘心。我相信電影會一直在中國人的世界裡存在。
每個人都希望做一些自己永遠會記得的事情,卻未必有這個勇氣。因為人們總懷疑我到底有沒有能力幫助別人?
既然電影是對人生的描述,我就要把人生中這無可避免的重復的錯誤和生命的意義給揭示出來。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我的電影悲和灰。
人生根本就是一個循環。我們總是在同一個范圍內出錯,錯了還要錯,走不出去。就好像生病了,看好了,接著就等待下一次生病,再看好。但是總有一天生病,卻好不了的。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我從不寫劇本,都是想到了就去現場,所以有時候一部電影我會拍兩年,這種做法很浪漫。
金像獎我不會去,除非有改變。如果你看到我去金像獎,就說明他們不僅改變了,而且我認為他們的改變是對的。
西方的記者也經常問這個問題,在他們看起來,我的戲裡面的兩個男人像是在搞同性戀的。這種風格應該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和古龍都是我喜歡的,張徹的電影我也喜歡,這樣,我不免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一部戲拍完了就算是一個結束了,接下來還要讓我為這部影片去做什麼其他的東西都很難,我覺得賣電影是別人的事情,我只是一個拍電影的人。也許我的這種原則不一定正確,但是這就是我了,我認為有機會去拍一部電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有一天你看到一張紙在你面前飄過,你突然像得到啟發,之後,你會有一些很不一樣的想法,電影就是要表達這種很人性的東西,是啟發性的,不論最終的成就怎樣,我相信,首先要刺激到自己。
有些導演,由始至終只會拍一種電影;但也有些導演,他們在拍攝過程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甚至不斷改造自己,隨著年月與人生經驗的改造,很順理成章。
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吳宇森(John Woo 1946年9月22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和整個華人社會影壇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原籍廣西平南,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71年在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1986年執導《英雄本色》引起巨大轟動,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電影,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由此開創了吳氏暴力美學的先河。1993年縱身好萊塢,憑借《斷箭》《變臉》《碟中諜2》等商業大片使他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確立了其A級導演的地位。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進入好萊塢的第三位華人明星。20xx年獲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經典語錄:
人生的經驗里都會經過一個失敗的教訓,也會經過成功的快樂。
電影就是我一生的事業,也是我的理想。雖然是我今天做得成功,我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成功,或者是看到別人成功。
我覺得還是不能把藝術和商業分的太開,不能太執著於商業或者藝術。電影也可以是商業和藝術並存的。應該是更有包容性的。
電影不光要注重國內市場,其實也應該注重海外市場。因為如果能打開海外市場的話呢,那麼我們的電影事業也會有維持的動力和創造力,也就能更長久。
終身成就獎對我來講是一個鼓勵的作用,拿了這個獎並不代表我要退休,拿一個獎反而是讓我更努力,要拍更多的電影。
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個導演有一部戲成績不理想,我們就表示失望,我自己也拍過令人失望的電影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去鼓勵一些年青人,就盡量去做,不管他做出來的成績是好與壞,他只要有這個心,一部不行,三部不行,第十部總可以吧?終有成功的一天。
一個電影就是等於一幅畫,一個畫家畫完一個畫之後,就不再屬於這個作者了,應該以後就是屬於觀眾的,屬於觀賞的人,他們能夠感受到什麼就感受到什麼這樣。
我每十年都有一個轉變:我剛做導演的頭十年,我是拍喜劇的年代;第二個十年是拍《英雄本色》的年代,都是一些英雄片;第三個十年是在好萊塢拍了一些電影,又是一個不同的經驗;第四個十年是在中國,在大陸是一個新的開始。
暴力美學是一些評論家想出來給我的稱號,我覺得當然是在我拍動作的時候,有一些場面不是為了刻意的美化暴力,而是我拍的時候我感覺是我拍的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一個很深沉的,可能是一個很唯美的,可能是一個很瀟灑的,所以我就會用一個唯美的方式來去表現。
好萊塢的核心是以商業片為主流,以觀眾的喜愛為標准,但同時擁有高質量的技術。在高質量的視覺元素之外又加上人的主題。
拍戲拿不到錢,也無所謂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很多人以為我有很多錢,其實我賺的錢不多,也不是很強求,生活過得去就是了。
我覺得現在拍電影,要拍一個有意義的電影,我說不管賺多少錢也好,就是說只要這個電影出來,我覺得能夠找尋到某一種意義,我才拍。
我覺得現在經紀人不大對,對演員保護過度,戲還演的一般呢,就把他們包裝成大明星,讓很多年輕的好演員失去了發揮的機會。
中國人的正義感、俠義精神的確和西方不同。我們可以為國家、為一份理想,為朋友、為家庭,不惜犧牲自己,死而無憾。但是他們不是,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會求死的,你必須先求自己生存,才可以幫助別人,如果你是為了幫別人而犧牲自己,那你以後就不能幫更多的人。
在人性的方面,中國和美國有很多的共同點:有同樣的喜怒哀樂,有同樣的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樣有理想的人生,還有正義感。
社會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俠義精神,不一定是動刀、動槍、動武的方面。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熱心腸的人,在汶川大地震、甘肅泥石流等大災難面前就能看到,太多的例子。所以這個社會是存在這種精神的,只是我們能不能放得開,能不能那麼容易相信別人。
我希望能夠除了自己拍電影之外,也監制多一些電影,幫助一些年輕導演,給他們機會。就像當年,有人我拍戲一樣。中國的電影要發展得好,還是要多元化一些,不要大家都去拍古裝片,應該讓年輕人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
以前電影里的悲劇英雄是我個人的反映,或者某一些人物是我所嚮往的。年紀慢慢大了以後,覺得很多事情不能太注重個人的感受,社會是整體的,我更照顧到別人的感受。我不能再停留在個人英雄浪漫主義的情懷上了,應該顧到大多數人的生活、感想,大家共同的愛。
我覺得做朋友不要計較那麼多,不能因為一時之氣,什麼都斷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安定,如果大家太計較小過節的話,會讓人的生活都不好。
做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兩點:第一點是要會欣賞,要會欣賞每個人的貢獻;第二點是要會感激,大家的付出才讓一個電影更好看,更有感覺。
我注重武俠精神,不喜歡花哨的動作。你說我古板也好,保守也好,我反正就是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空中轉幾個圈下來還能打。我也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在竹竿頂上打來打去。我喜歡看,因為覺得很浪漫。如果我拍,肯定不會這樣。
現在很多華語武俠片雖然都很賣座,全球成功。但是武俠片只是我們的一部分,很多國家很多人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還不夠了解。
以前我的電影里出現的都是悲劇英雄,現在年紀大一些,人生觀改變了很多,反而更加樂觀一點。我想,觀眾所想的,想做的,或者態度,都和三國人物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
美國人一點也不浪漫,我們中國人才最浪漫,而我們的浪漫是一種風度和情懷,包括對國家、朋友和愛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這種情懷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