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伊豆的舞女電影男主角

伊豆的舞女電影男主角

發布時間:2023-05-24 23:21:00

⑴ 12. 《伊豆的舞女》:失戀之痛,皆因曾經那麼熱烈的愛過!

老爺子是上上個世紀的人了,1899年出生,1972年死於自殺。

在昨日閱讀的短篇集《伊豆的舞女》第一篇即《十六歲的日記》中,他記述了祖父的「老死」,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直系親人也終於離他而去。

從小父母雙亡的不幸遭遇無疑讓這個才16歲的孩子漸漸養成孤獨、感傷,以及極度不自信的性格,這在不自覺中成為川端康成日後文學作品的底色,甚至由此演化出一種日本獨有的【物哀】審美觀——「以悲為美,向死而生」,將悲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也難怪老爺子會在選擇自殺前的10年(1962),早早地預言:「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也是由他的親身經歷文學化而成,27歲發表(1926)。1968年更是因為《雪國·古都·千紙鶴》三部代表作贏得諾貝爾文學獎。

初讀《伊豆的舞女》節選篇:雨停,舞女一行起身要走,「我」內心焦急,但又不好意思立馬在行動中表現出來……

但文章到此竟嘎然而止,實叫人垂首頓足。

那時的我,同樣16歲。

節選篇太短,未能得到「我」追上舞女後面的故事。越發遺憾,但也越發地把我扔在日本南國風光中的「彎彎曲曲的山路」、「茂密的杉林」、「黑魆魆的隧道」中,久久不能忘懷……

直到15年後,就在昨天,我把那時的「我」找回來了。

那種初戀的情愫,彷彿還在,美好的一如當初。

雖然這15年裡,我已經大大小小經歷了三五段感情。或有初戀時的稚嫩、羞澀;或是飽嘗學生時代戀情的悸動與不安;更有工作後,因為多了寂寞而碰撞出的一時激情;卻等我定下心,想讓感情結果時,現實的考驗又絲毫不會手下留情,痛的讓人撕心裂肺。

如今再回望過去,經歷種種,初戀的美好更顯得美麗,一如川端康成的文字。

這是雨後天晴的清新而剋制的美好,一如當初我在陽台賞櫻花,天空突然飄下雪花,而你剛剛好這時闖入我的世界,一點不差。就像本是一副靜寞空靈的風景畫里,突然多出一個行人在走,於是所有的眼神都跟隨著你在動……

然而昨日再度回味這個美麗的故事時,我還讀出了一些另外的味道。就像成熟後的生活,怎麼可能還是只有愛情呢?

川端康成文字中滲透出的哀而不傷、靜水流深、空靈寂寞的「物哀」之美,讓少男少女們無不為之傾心、動心、連心:

在上面這段文字中,作者以「鼓聲」的忽明忽暗為「我」思緒的連接點,巧妙地表達出「我心煩意亂」。

作者反復說 「她還是個孩子呢」 。其實這是個重要轉折點——從最開始污穢地想 「既然如此,就讓那位舞女今晚到我房間里來住吧」,內心是同樣地瞧不起舞女這個行當;但是到了文章過半,「(我)腦子清晰得好像被沖刷過一樣。臉上始終漾出一絲絲微笑」 。

此處寓意深刻。

於是才有了後來兩人相處的越來越融洽,越來越深刻,彷彿從此「我」擁有了一雙能夠發現特別的美的眼睛,開始學會「接納」一切:

但是即便有了這許許多多的美好的相處時刻,初戀的花朵還是抵不過現實差距中雨水的摔打:

對於千代子的死嬰,為何在文中反復出現?豆瓣上有高手解讀出「據說那孩子生下來像水一樣透明」,從日文中直譯過來,顯然比現通行本的譯法更貼切,從而得出: 「這如水一樣透明的死嬰,其實就是我與舞女之間有始無終的愛情」。

行文至此,不得不再一次提醒大家川端康成的生事和悲慘遭遇,以及他文字中極強的影像感,工筆鏤繪的景物背後、情感極度克制下的細膩入微、選詞之謹慎用心,無不一一讓我想到 「這種悲而不哀的表達背後,究竟藏著的是一顆多麼孤獨多麼孤獨的心啊!」

無疑,川斷康成的文字是獨孤的,也正是這份孤獨成就了川端康成的獨特文學之美。

其實,文中反復出現的 「好人」 二字,始終在牽動著我的思緒,讓我隱隱覺得這就是作者隱藏在 「我與舞女」 初戀底下更深一層的自我,與舞女相識相戀的過程就是作者「我」的自我尋找、自我確信的過程:

看似上面的文字只是故事中 「我」 的心理活動,不如說這就是作者的內心自白。

來自如此純真無邪、美麗傾心的舞女,這個他者口中的 「好人」 二字,實在擁有莫大的宇宙能量,給了 「我」 一種如家人般的親切之情,以至於我開始羨慕起她們的生活:

正是這份親情,讓我們每一位讀者的眼睛不應該只關注到「我和舞女」,更應該像作者的眼睛一樣要關注到榮吉、關注到阿媽,甚至是「雇來的百合子,總是那麼靦腆」,因為她和我有一樣的孤獨,和對親情的渴望。

如此,我們才能理解這樣一個孤僻的「我」,為什麼要幫最後的那個老婆子去東京,以及與同艙的少年攀談起來:

如此的結尾,悲而不哀,作者始終保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雖然從小是個孤兒,孤獨、偏執,缺乏親情的溫暖,但用這支筆帶領我們感受到了「美好而又空虛的情緒」,讓我們學會「無論別人多麼親切地對待我,我都非常自然地接受了」,包括少年的體溫溫暖著我,讓我能夠「頓覺舒暢」,學會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生活、不完美的世界,哪怕最後是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終於「我感到一切的一切都融為一體了」,多少這也算是生命最後的救贖與升華。

文中還有很多細節留待發現,包括這個世界的黑暗(「每個村莊的入口處都豎著一個牌子:乞丐和舞女禁止入內」)、自身封建觀念的頑固(「阿媽總說:在女人後面喝水、吃飯,不幹凈」;「舞女不由自主地要跪下來為我彈去身上的塵土」;)……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完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最後附上的一篇書評說: 你眼睛裡看到的任何一個悲劇,都是整個社會的共謀。

不過好在《伊豆的舞女》電影男女主角能夠在現實世界裡喜結連理、婚姻幸福。

⑵ 三浦友和的介紹

三浦友和,1952年1月28日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日本男演員。1974年和山口百惠合作了電影《伊豆的舞女》,三浦友和從此與山口百惠結緣。其中1975三浦友和與山口百惠合演西河克己導演的影片《絕唱》,1976年若杉光夫導演的影片《風雪黃昏》和1121975年的電視劇《血疑》曾於1980、1981 與1984 年在中國上映或播放。31980年主演了《古都》並與山口百惠結婚。婚後山口百惠告別演藝生涯後,三浦友和一直還活躍在日本影壇。1999年除了處女作《被寫體》。2007年憑借電影《松根亂射事件》和《轉轉》獲得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男配角和日本電影旬報最佳男配角獎。三浦友和演藝生涯已經40年,仍有《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弟》作品推出。2011年還著有自傳《相性》。2014年出演了推理電視劇《為了N》。2010年憑借電影《不沉的太陽》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提名4。2012年憑借電影《鐵道2:給無法傳遞愛的大人們》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⑶ 伊豆的舞女男女主人公為什麼沒有走到最後

伊豆的舞女男女主人公只是萍水相逢,男主人公有學業,女主有工作。並且地位懸殊,所以沒有在一起。

《伊豆的舞女》作為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也是一篇傑出的短篇小說。1926年1月至2月間由「文藝時代」發表。

《伊豆的舞女》曾先後6次被搬上銀幕。影片表現了少男少女之間初戀的那種朦朧、純真的情感。給了讀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凈化了讀者的心靈,把人們帶入一個空靈美好的唯美世界。

伊豆的舞女的劇情簡介:

即將就讀東京某高等學校的川島(三浦友和)趁開學前的暑假前往伊豆旅行,在乍晴乍雨的山道上,他遇到一群巡迴賣藝的歌舞伎藝人,因被其中一個梳著古代發髻、背著大鼓的嬌小玲瓏舞娘吸引,他決定與他們一起上路,路上,他得知該舞娘叫熏(山口百惠)。

川島不計歌舞伎藝人地位卑微,常邀請他們到他住的旅館玩耍,而在和熏有過單獨相處後,他更被其純潔無瑕的美震撼,陷入矛盾中,一面為自己難以抑制的沖動而苦惱,一面為她在表演時可能受到侮辱惴惴不安。熏在兩人的交往中,也漸漸生出真情。可是兩人也只能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伊豆的舞女

⑷ 推薦幾部典型的好萊塢式的愛情電影

《單親插班生》裡面有不少很不錯的噱頭,可以算作喜劇風格的電影。但他同時也是一部很有思想的電影,值得仔細品味。
《童心創未來》(又名:扭轉未來,布魯斯·威力斯主演)由些許心理學知識的人看這部電影,就會覺得這簡直是一部心理治療的經典案例。布魯斯的表演很到位,很細致,看後會對人生有更深的領悟。
以上兩部其實不是標準的愛情片,但既然你喜歡《聖人》那這兩部你也應該會喜歡。
《戀愛假期》典型的好萊塢式的愛情電影,絕對符合你的要求,一絲不差!
《真愛至上》這其實是部英國電影,不過既可以算是講述愛情的又是喜劇。展現了各種各樣的生活與愛情,五彩斑斕又不失條理,結構非常好。而且是完美大結局(這一點和好萊塢有點象)。很值得一看。
最後是《插畫情緣》,也比較符合你的要求,值得一看。
另外要說一句,《聖人》我很喜歡,但網上卻是沒找到,不過由DVD賣。真得很想要不妨買一張。

閱讀全文

與伊豆的舞女電影男主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經典語錄大全粵語 瀏覽:49
金華佳藝電影院兒童票 瀏覽:579
那部電影主角叫喬 瀏覽:245
電影獎項評委能做導演嗎 瀏覽:593
台灣電影一個小女孩的童年 瀏覽:61
英文電影內容簡介60詞 瀏覽:416
成龍哪個電影扮演春麗 瀏覽:846
胖女孩的愛情故事的電影 瀏覽:32
印度十大懸疑反轉電影 瀏覽:517
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恐怖電影 瀏覽:703
只是朋友韓國電影大尺度 瀏覽:521
法國暴力美學電影 瀏覽:944
女主角小蠻的電影 瀏覽:761
如何讓電影英語變中文字幕 瀏覽:806
一部潛水尋寶的電影 瀏覽:152
算命泰國電影 瀏覽:482
法國愛情電影鋼琴師 瀏覽:865
阿童木電影圖片大全 瀏覽:568
密室逃脫四恐怖電影院第7關怎麼過 瀏覽:367
梁朝偉愛情電影片段 瀏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