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4年後《難忘的戰斗》演員今昔照 男神達式常老了 賬房先生已去世
這么多年來,許多觀眾都難以忘記上映於1976年的一部老電影《難忘的戰斗》。我想這其中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一個呢,就是當時的電影並不多,而看電影又是我們最重要的 娛樂 活動,所以但凡有新片上映,大家都會蜂擁而至。而《難忘的戰斗》這部電影,在當時來說,的確「好看」,故事精彩,細節到位,懸念叢生,人物形象的刻畫也很立體豐滿,而不再是單一的「高大全」。
直到今天,影片中的許多橋段和經典台詞,大家都津津樂道,如隱藏的壞蛋賬房先生將秤砣砸向趙冬生的場景,就給太多小朋友留下了「童年陰影」。而像「我就是來給你解酒的」等這樣的台詞更是令人記憶猶新。
另外,該片的演員陣容十分強大,匯聚了上影廠的當紅明星和「硬里子」老戲骨,一大幫演技派同台飆戲,著實令人感動過癮。他們的的表演最大的特點就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如今再看,仍然覺得生動傳神,耐人尋味。
無論是達式常扮演的田文中,還是焦晃扮演的劉志仁,還是白穆扮演的陳福堂,還是周國賓扮演的趙冬生等,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麼如今44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些好演員,都有怎樣的變化呢?他們的現狀和近況如何呢?今天,就讓咱們通過今昔對比照的形式,來進行一次重溫和回顧吧。
周國賓雖不是上影廠最出名的電影演員,但他在《難忘的戰斗》中所扮演的趙冬生,卻深刻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那時他還非常年輕,剛進上影廠沒多久,參加過《平鷹墳》、《曙光》等電影的拍攝,青澀的臉龐稚氣未脫。而這,恰恰很符合趙冬生在影片中的人設。
這之後,周國賓還出演過《金錢夢》、《女大當婚》、《心靈的火花》、《今夜星光燦爛》等電影,直到現在都還活躍在影視鏡頭前,已成為大家所喜愛的老戲骨了。各位看他的今昔對比照,覺得他的變化大嗎?
馬昌鈺是一位話劇演員,《難忘的戰斗》是他參演的第一部電影。因為他身上具有濃郁的知識分子氣息,所以扮演區長李光明毫無違和感,表演也真實細膩。後來他又參演了《拔哥的故事》、《我們是八路軍》、《藍盾保險箱》、《最後一個軍禮》等電影,還在《楊家將》、《狄仁傑斷案傳奇》等電視劇中出演角色。
他當年出演《難忘的戰斗》時才30來歲,而如今他已75歲了。早已是國家一級演員的他,看上去依然神采奕奕。
《難忘的戰斗》也是陳燁所出演的第一部電影。而初上銀幕便擔當起了戲份較重的范可君一角,並且表現出色,將范可君的英姿颯爽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很快她便成為上影廠的當家花旦之一,陸續出演了《405謀殺案》、《丹鳳朝陽》、《這不是誤會》等電影。而她更出名的角色,是三次和劉曉慶合作,在《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和《一代妖後》中扮演的西太後慈安。
1986年她自費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如今她65歲,生活富足,依然保持著優雅的風度和迷人的風采。
張雲立的父親,是早在30年代就走紅影壇的武打明星張翼,曾和黎莉莉一起主演《 體育 皇後》。張雲立是被孫道臨發現並推薦到上影廠做演員的,先後在《紅日》、《這是我應該做的》等電影中出演角色。
在《難忘的戰斗》中,張雲立扮演糧食保管員秦老剛,他形象朴實憨厚,表演成熟穩重,幾乎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觀眾認可。後來他又主演了《大刀記》、《廬山戀》、《開槍,為他送行》、《特區姑娘》等多部電影。如今86歲,還在演戲呢。
李蘭發這個演員,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實際上他的形象很有特點,強壯彪悍,自帶豪氣,頗具辨識度。所以他在上影廠拍攝的許多電影中,所扮演的都是性格魯莽直爽的角色,如重拍版《渡江偵察記》中的楊威、《難忘的戰斗》中的孟楚虎等。尤其是《難忘的戰斗》中的孟楚虎,性格粗中有細,令人難忘。
李蘭發還在《405謀殺案》、《阿Q正傳》、《鐵道游擊隊》、《水滸傳》、《月亮灣的風波》、《娃娃餐廳》等影視劇中出演過角色。後做起了導演。
焦晃真是一個好演員,演啥像啥。他非常注重在角色塑造時的細節處理,擅長通過微妙的眼神和動作,使得人物性格呼之欲出。他出身名門,1959年從上戲畢業,進入上海人藝做演員。在《難忘的戰斗》中他扮演叛徒劉志仁,將角色復雜的內心體現得淋漓盡致。
此後,他又主演了《女兒經》、《庭院深深》等電影,而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表現更是令觀眾刮目相看。另外在《忠誠》、《李衛當官》、《漢武大帝》、《北平無戰事》等劇中的表演也令觀眾記憶猶新。如今這位國家一級演員84歲,偶爾會在一些晚會中為大家表演朗誦,展示自己過人的台詞功底。
白穆在《難忘的戰斗》中的表現,也太精彩了。他所扮演的特務陳福堂,每一個眼神,每一句台詞都極其精準到位,顯示了自己作為老戲骨的精湛演技。
白穆是觀眾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上影廠「硬里子」演員,無論是《南征北戰》中的敵參謀長,還是《不拘小節的人》中的李少白,都是他留給影迷的經典銀幕形象。2012年4月26日,白穆去世,享年92歲。
顧也魯也是位好演員,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開始演電影,有「袖珍小生」的美譽。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上影廠演員,參演過《宋景詩》、《不夜城》、《紅色的種子》、《51號兵站》、《女理發師》、、《子夜》等眾多電影。2005年被授予優秀電影藝術家稱號。
他在《難忘的戰斗》中扮演奸商朱善齋,一個唯利是圖的傢伙,出色的表演令這個人物栩栩如生。2009年12月23日,顧也魯因病去世, 享年93歲。
曹鐸在《難忘的戰斗》中戲份並不多,而且幾乎一直沉默不語。但他的表演卻令大家揮之不去,而且感到後怕。可以說,他將那個陰森恐怖的賬房先生刻畫得入木三分。以至於許多小朋友,在看過《難忘的戰斗》之後,一看到秤砣,就會想起他那張面無表情的臉來。
曹鐸也是上影廠的一位老演員,除《難忘的戰斗》外,他還出演過《雞毛信》、《老兵新傳》、《聶耳》、《李雙雙》、《喜盈門》、《阿Q正傳》等電影,在86版《西遊記》中還演過黃眉老怪一角。2005年,這位令人難忘的「賬房先生」因病去世,享年76歲。
當然,《難忘的戰斗》這部老電影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個角色,自然就是達式常所扮演的男主角田文中一角了。那時他36歲,但看上去卻非常年輕,妥妥的「熒幕英俊小生」,英氣逼人。他於1962年進入上影廠,因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育生而走紅。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他演藝生涯的創作高峰期,所出演的每部電影都令大家印象深刻,如《春苗》、《東港諜影》、《燕歸來》、《他們在相愛》、《人到中年》等。
如今達式常80歲,從他的今昔對比照來看,昔日的男神明顯老了,連鬍子都白了。不過瀟灑的風度和儒雅的氣質,卻一如從前。作為我們大家共同喜愛的演員,我們期待他有更多新作品呈現到我們面前。
㈡ 2009年我國逝世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2009年逝世的
1月22日——梁羽生,武俠小說大師(85歲)
(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梁羽生原鋒物名陳文統,1924年3月22日生於廣西蒙山一個書香門第,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其代表作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
對武俠小說略有耳聞的人大多知道這位大師級的人物, 當時梁羽生, 古龍,金庸三大高手並駕齊驅,各具特色, 開創新武俠小說先河, (說實話,就作品而言,卧龍生,蕭逸,溫瑞安這幾個人只能靠邊站), 從造詣上講梁還是前輩, 他的作品裡深得舊武俠小說遺風, 雖小說內容有過正過邪之嫌, 情節構造不如金庸想像力豐富, 但其文學功底可以說是在武俠小說界首屈一指, 他的幾乎任何小說里都充滿了大量詩詞賦歌賦, 文字其其優美, 當年家裡書箱里有一本<萍蹤俠影>,講張丹楓與雲蕾的故事,描寫生動細膩, 本人看的如痴如醉, 如今已不復當年之心情,只能去回想最後那些了....
飄萍倦侶,算茫茫人海,友朋知否? 劍匣詩囊長作伴,踏破晚風朝露,長嘯穿雲,高歌散霧,孤雁來還去!盟鷗社燕,雪泥鴻爪無據。
3月14日一一李鈺,演員(33歲)
(3月14日22時48分,女演員李鈺(原名李郁)因患淋巴癌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33歲。李鈺出生於1976年12月20日,因在瓊瑤劇《情深深雨蒙蒙》中出演方瑜一角而成名)
對這位演員唯一的印象就是<情深深雨蒙蒙>那部瓊瑤戲,總的說來感覺這位演員非常聰明,長相可以,可是目光有些銳利,與男人對視, 男的會心一凜的來,開個玩笑, 33歲,大好年華,可惜了。
3月16日——林耀基,音樂教育家(72歲)
大師,絕對的大師,小提琴教育家中的教父級人物, 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樂學院銀絕液隨馬思聰學習小提琴。1960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後赴蘇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師從小提琴家楊柯列維奇(yankelevich),專攻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法。柯列維奇曾預言,林耀基將會為中國的小提琴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林耀基在40年的執教生涯中博採眾長,實踐總結出一套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與其同事多年的央音教授梁大南在感嘆林老師「高尚品德」的同時,對其特殊的教學法也贊嘆有加:「他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激情,挖掘其潛能,給予准確定位。特別是他能把自己所總結的教學方法變成打油詩一樣通俗易懂,就算外行聽了也感興宏橋趣。」林耀基經常讓學生體會「弦外」之音,形象地與他們一起想像音樂中的畫面情境,讓弓子「滑翔」,督促有小動作的學生去掉音樂中的「多餘脂肪」。
中國音樂界把林耀基稱作「采礦大師」,小提琴界獲國際大獎的中國學生,90%是他調教出來的。有人說,林耀基是「冠軍教授」。而這位冠軍教授卻時常給學生拎包、提琴。其大弟子薛偉感言,「老師一直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我,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完全不像以往的傳統師生關系。」
當時去世時我真的不知道, 魚兒的小提琴論壇我很久沒有光顧了,慚愧一下。
4月6日——阿桑,台灣歌手(34歲)
(4月6日,歌手阿桑因為去年十月罹患乳癌末期,病逝於台灣新店慈濟醫院,享年34歲。本名黃嬿璘的阿桑,曾經待過藝工隊,也短暫唱過PUB,因演唱電視劇《薔薇之戀》片尾曲而走紅。)
其實最近幾年我不太聽新的流行歌曲,因為感覺越來越沒有內涵,絕大多數歌曲和八九十年代的歌曲根本不能比,旋律似曾相識,歌詞平庸造作。第一次聽她的歌還是走在大街小巷裡,再加上老婆偶爾給我啟蒙下,一度懷疑下她嘴巴里的阿桑和江美琪是否為同一個人。真正注意到她是聽到那首挺陽春白雪的《葉子》,歌詞旋律非常有意境,再加上她特有的沙啞嗓音,一下子記住了這個名字,另外她翻唱的《溫柔的慈悲》也不錯,以及那首比較經典的《寂寞在唱歌》,沒聽過的朋友,去聽聽吧
4月12日——閆懷禮,著名演員(73歲)
(4月12日上午,《西遊記》中沙僧扮演者閆懷禮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
《西遊記》中的沙僧扮演者,兒時的記憶是不會忘的,最遺憾的是他沒有等到「二師兄」的臨別一眼。。。
4月13日——朱敏,朱德元帥唯一的女兒、原北京師范大學俄語系教授(83歲)
5月8日——藤澤秀行 日本名譽圍棋棋聖(83歲)
「我不認為圍棋是這么狹隘的東西,只有中國棋手達到足夠與日本棋手抗衡的時候,日本圍棋的強大才更有意義!」——當有人看見藤澤秀行先生不遺餘力幫助中國棋手成長時,很為不解,藤澤如是說。
對中國圍棋事業幫助最大的人不是吳清源,而是藤澤秀行,善良,正直,不羈,好酒,好賭,熱情,幽默,三次患癌症,三十幾年來相繼被查出胃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巨大的病痛都被藤澤先生一一克服。這是一個真實生動的人物,他曾經多次自費帶團(秀行兵團)來華交流,無論是當時的中國的聶衛平,馬曉春,常昊等數代高手無不受到秀行的指導(韓國的曹熏炫就更不用說了),是廣受中國棋界尊重的老人。
其本人紋坪上的故事也很有傳奇色彩,慣於嘗鮮是最有趣的經歷,他先後獲得了首相杯、日本棋院第一位決定戰、名人戰、天元戰、棋聖戰等比賽的第一屆冠軍,棋聖戰更是六連霸(當時已近六十歲),幾乎把當時的青年才俊一網打盡
1991年,他在日本第39期王座戰五番棋決戰中,3比1挑戰羽根泰正王座成功,創66歲奪冠紀錄;次年他接受其時如日中天的小林光一棋聖·名人挑戰,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仍然豪氣滿懷地宣稱:「輸了第一局後,我對戰勝他更有信心了!」結果,藤澤秀行3比2技壓小林光一,首次衛冕王座成功,同時再創最高齡奪冠紀錄。至今,該紀錄還由他保持著。
5月9日一一李文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82歲)
相聲界的一位老前輩了,擅長捧艮,他們那個年代說的茶館式加長袍相聲,是需要細細品位的,懷念他和姜昆的那段《想入非非》
5月23日——盧武鉉,韓國前總統(62歲)
5月26日——丁聰,漫畫大師(93歲)
5月31日——米莉維娜·迪恩,「泰坦尼克」號最後一名倖存者(97歲)
6月3日一一石堅,香港演員(96歲)
前幾天某個台還在放83射鵰,現在一算,原來這位老人演裘千仞時已經70歲了,真不容易啊,另ps一句,82版天龍八部中的蕭峰的爹蕭遠山是他演的。不過老前輩和狄龍,姜大衛一樣,想必都是六七十年代風雲一時的人物,景仰之。。。
6月5日——羅京,央視主持人(48歲)
(著名播音員羅京因淋巴癌於2009年6月5日病逝)
自從有記憶開始,我就習慣了新聞聯播中的他和邢質彬,莊重,沉穩,大氣就是他的風格,我小時候甚至在想這人生活中啥樣的,前階段看到他唱《千里之外》的樣子,感覺很有意思,沒想到,已經走了,他的去世帶走了一個時代的記憶,有人在他去世時把陳先生的wife搬出來做對比,實在是。。。
6月25日——邁克爾·傑克遜,美國歌星(50歲)
其實用美國歌星這個字眼來描述是遠遠不夠的,看這段:
譽為流行音樂之王,是繼之後西方流行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其成就已超越貓王,是出色的音樂全才,在作詞,作曲,場景製作,編曲,演唱,舞蹈,樂器演奏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成就。邁克爾與貓王、兩組歌手並列為流行樂史上最偉大的不朽象徵,他開創了現代MV,他把流行音樂推向了巔峰,有權威樂評說:如果沒有邁克爾·傑克遜,世界至少將遲50年才有現代MV,流行樂壇將退後至少20年,他融合了黑人節奏藍調與白人搖滾的獨特的MJ樂風,時而高亢激憤、時而柔美靈動的聲音,空前絕後的高水準音樂錄影,規模宏大的演唱會無不在世界各地引起極大轟動.
據2006年底統計,其正版專輯全球銷量已超過7.5億,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他是音樂史上第一位在美國以外賣出上億張唱片的藝術家。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讓無數的明星效仿。2006年,吉尼斯世界紀錄頒發了一個最新認證: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他一個人支持了世界上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保持著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個人慈善紀錄,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人。有人說邁克爾傑克遜是一個神奇的怪物,渾身上下充滿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音樂響起時他的節奏能帶動全世界的脈搏。至今全世界仍有數以億計歌迷。
他去世第二天,各大報紙媒體廣為報道,我曾經到他的貼吧里去看,帖子之多,更新之快讓人瞠目結舌,因為更新的速度是以秒計的,也就是說每秒就有一個跟帖(或者主題帖子),我因為小時候看過一個很有趣的MV(他引誘一國之皇後)就發了個主題帖子問了下歌名,三分鍾後我的帖子幾乎找不到了。截止到現在,貼吧已經有150多萬條帖子,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7月11日——季羨林,著名學者、國學大師(98歲)
雖然不是很熟悉,但是一直知道這個名字,知道有這樣的一位國學大師,能夠稱為國學大師的人越來越少了,五四新文化時期的名人大多學貫中西,李大釗,胡適,蔡元培,梁實秋,陳寅恪,錢鍾書,林語堂,梁漱溟很多很多,這樣的人物現在越來越少,當今的社會環境,教育環境也容不得這樣的人出世,可嘆啊。。。
10月31日----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時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㈢ 電影《51號兵站》故事,老戲骨捧紅小鮮肉,小老大原型更傳奇,還有誰
在江湖行當里比如相聲,我們經常會聽到頂門大弟子、入室弟子和關門弟子等稱呼,同樣都是徒弟,之所以給這幾位弟子冠名,就是因為他們的身份特殊。
比如關門弟子,曾經侯寶林收徒師勝傑時特意強調這是我的關門弟子,其中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我要關山門了,以後不收徒弟了。另一個則是師勝傑足夠優秀,優秀到有了他我就不想再收其他徒弟了。
四、小花絮
影片最後,小老大帶著軍用物資乘船遠去,他在船上意氣風發的鏡頭是該片的宣傳片封面。
觀眾有所不知的是,當時的梁波羅事實上非常「狼狽」,拍這個鏡頭時本來帆船旁邊是有一艘巡邏艇作為動力輔助的,由於故障巡邏艇被迫退出,帆船失去動力就跟著水流漂走了。
此刻的船上只有梁波羅一名演員,其他九個人中除了一位船老大剩下八位全是勞改犯。一艘失去動力漂走的船,十個船員八名在押勞改犯,可想而知梁波羅當時的心情,估計比小老大在盤海底時都緊張。
幸虧沒發生任何意外,天黑以後帆船漂回了碼頭,劇組和梁波羅都鬆了口氣。
在該片中有一場重頭戲,也就是地下黨提鋼管那場,本來按照劇本是應該由小老大喬裝打扮一番後親自去提的,畢竟他是主演,而這場戲又是該片兩大高潮段落之一。
但等梁波羅貼上鬍子戴上眼鏡之後,導演覺得他還是顯得太稚嫩不像特派員,就算他能演但恐怕觀眾不能接受,畢竟一眼看去他都是個小開而不像頤指氣使又老謀深算的特派大員。
因此導演決定修改劇本,讓高博飾演的地下黨假扮成特派員去提貨,等於把兩場重頭戲的其中一場安排給了配角,主角此刻反而在碼頭上閑著。
為此,導演還曾專門找梁波羅談話,告訴他不是不信任他的演技,主要還是為了觀眾的感受考慮。
對此,筆者不得不想到現在有些所謂諜戰劇懸疑劇的套路,觀眾一眼都看出來那是女扮男裝或者男扮女裝,片中所有人愣是看不出來,等到女人把頭發一甩就立刻驚呼原來你是假扮的。
這就是拿觀眾當上帝和拿觀眾當傻瓜的區別。
㈣ 小二黑結婚演員表
《小二黑結婚》演員表:
小二黑-顧也魯、小芹-陳娟娟、三仙姑-孫景路、金旺-嚴化、二諸葛-鄭敏、小福-巴鴻、區長-時漢威、廳野興旺-蔣銳、村長-斯蒙、金旺妻-紅薇等。
《小二黑結婚》是1950年9月26日鉛鬥上映的中國喜劇電影,由顧而已執導,顧也魯、陳娟娟等主演。
《小二黑結婚》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民主根據地劉家_村的青年隊長、殺敵英雄扮激喊小二黑,與本村俊美聰慧的姑娘小芹相愛。
㈤ 電影《難忘的戰斗》主演是誰
導演 Director:
於本正 Benzheng Yu
湯曉丹 Xiaodan Tang
天然 Ran Tian
原著:孫景端
演員:
達式常.....田文中
陳燁.....范可君
白穆.....陳福堂
張雲立.....秦老剛
吳喜千.....李寶德
顧也魯.....朱善齋
程之.....武大癩子
徐阜.....孫雄飛
李蘭發.....孟楚虎
焦晃.....劉志仁
陳述.....汪明德
馬昌鈺.....李光明
周國賓.....趙冬生
謝謝採納
參考資料:網路名片
㈥ 老電影黑白電影51號兵站演員表介紹
《51號兵站》是由梁波羅、孫道臨、李緯,顧也魯,畢克,孫永平,曹鐸,孫道臨,鄧楠等人參加演出。是由劉瓊執導的一部冒險劇情片。
1943年,蘇中地區新四軍設在上海的一個地下兵站,因叛徒告密而遭到破壞。新四軍青年幹部梁洪奉命到兵站工作。他以幫會頭子範金生的門徒小老大」的名義作掩護,與範金生的大徒弟、吳淞巡防團長黃元龍拉上關系。日軍情報處長龜田對梁洪的突如其來,深表懷疑。命情報科長馬浮根監視他的行動。
在一次宴會上,馬浮根用幫會中的黑話盤問梁洪,梁洪對答如流,始終未露破綻。龜田進而設計,表面上提升黃元龍為吳淞要塞副司令,統管吳淞防區,藉以引誘梁洪進一步利用黃的地位進行活動, 以便暴露目標。梁洪將計就計,與黃元龍的聯系更趨熱絡,並與他合作經商,故意運一批日用百貨從吳淞口通過。馬浮根斷定是兵站的軍用物資,便率眾追上,強行截留檢查。結果一無所獲,卻因之加深了敵偽之間的矛盾。
這時兵站急需調運一批無縫鋼螞老管去蘇中根據地。但在啟運前被馬浮根偵知,無從得手。梁洪急中生計,與兵站其他攔念同志化裝成日本憲兵,巧妙地將鋼管提出,悶衡升先運至黃元龍司令部。正在此時,馬浮根跟蹤而至。梁洪鎮定自若,向黃元龍表明自己是新四軍幹部,對他曉以大義,陳明利害關系,終使黃元龍開槍打死馬浮根,並派出巡邏艇護送梁洪及滿船軍用物資出吳淞口,前往蘇中根據地。
㈦ 雞毛信是什麼
【詞語解釋】
詞語名 雞毛信
發音 jīmáoxìn
釋義 〖〗舊指需要迅速傳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雞毛。
現存全國唯一的雞毛信實物,是從河北省元氏縣仙翁寨發出的。仙翁寨現分為前仙,後仙兩個村。抗日時期,仙翁寨周圍地區,共產黨,國民黨都普遍使用雞毛信,以致泛濫,個人瑣事都使用雞毛信。元氏縣西部太行山區的仙翁寨周圍,所使用的雞毛信,有信封,一律是兩根雞毛,在信封的兩角。一般沒有郵戳,司令部的有郵戳,為長方形。請老百姓專人投送。
來歷
雞毛信源於「羽檄」。
「羽檄」: 這是古時征調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速遞。《漢書•高帝紀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顏師古註:「檄者,以木簡為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書」:虞羲《詠霍將軍北伐》詩:「羽書時斷絕。」杜甫《秋興》詩:「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馳。」到後來有其名而無其實。
沈括《夢溪筆談》:「 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惟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時已不真用羽毛,而且名字也已不用「羽檄」了,「羽檄」只是「古」時候的名字。
歷史變遷
到清朝,「羽檄」這個名詞又大量使用了:
「袁簡齋六十三歲乃生子。時有族弟某觀察,在蘇州勾當公事,接江寧方伯陶公羽檄,意頗驚駭。發之,但有紅簽十字曰:『令兄隨園先生已得子矣。』」但是,不知這個「羽檄」插了羽毛沒有。
到太平天國時期,確確實實是插了羽毛,而且就是雞毛!清人陳其元《庸閑齋筆記》說:
「曾文正公碩德重望,傳烈豐功,震於一時;顧性畏雞毛,遇有插羽之文,皆不敢手拆。辛未十月,到上海閱兵,余供張已備,從者先至,見座後有雞毛帚,囑去之,謂公惡見此物。不解其故。公姻家郭慕徐觀察階告余雲:『公舊第中有古樹,樹神乃巨蟒。相傳公即此神蟒再世,遍體癬文,有若鱗甲。每日卧起,床中必有癬屑一堆,若蛇蛻然。然喜食雞肉,而乃畏其毛,為不解耳。』後閱《隨園隨筆》,言:『焚雞毛,修蛇巨虺聞氣即死,蛟蜃之類亦畏此氣。』乃悟公是神蟒轉世,故畏雞毛也。」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的抗日武裝用雞毛信傳送緊急信息,這在電影《雞毛信》(不是《小兵張嘎》)中已經藝術化地表現了。但是,電影的表現反而使人們誤因為是作者虛構的,有些人以為雞毛信就是起源於電影!其實前段時間中央電視台的《鑒寶》節目,有位來賓出示了一件抗戰時期雞毛信的實寄封!這是中國郵政史上唯一的一件雞毛信的實物。
[編輯本段]【經典電影】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電影片名
雞毛信
影片類型
戰爭
片長
70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製作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Shanghai Film Studios [中國]
年份
1954年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石揮 Hui Shi
原著
華山 Hua Shan
編劇 Writer
張駿祥 Junxiang Zhang
演員 Actor
舒適 Shu Shi.....爸爸
蔡元元 Cai Yuanyuan .....海娃
李保羅 Li Baoluo .....農會幹部
曹鐸 Cao Duo .....民兵小隊長
李鏞 Yong Li .....民兵小王
蔣銳 Rui Jiang .....張連長
馮笑 Xiao Feng .....小劉
劉非 Fei Liu .....一排長
周伯勛 Boxun Zhou .....貓眼司令
陳風 .....日哨兵
程之 Zhi Cheng .....歪嘴
於明德 Mingde Yu .....黑狗甲
王嵐 Lan Wang .....黑狗乙
攝影 Cinematography
羅從周 Congzhou Luo
剪輯 Film Editing
陳曦 Xi Chen
錄音 Sound recordist
黃力加 Lijia Huang
作曲
黃貽鈞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謝晉 Xie Jin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一天,父親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便讓海娃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
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了頭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們搶了海娃的羊,還逼迫他帶路去龍門村。
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復得,但海娃卻再次被敵人抓住。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務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雞毛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了敵人的炮樓,並活捉了貓眼司令。
海娃醒來時誰在暖坑上,上面有糖果和餅干。海娃問張連長繳槍沒,牆角堆放著好些槍。於是海娃對連長說他要一把槍.
[編輯本段]影片評價
新中國兒童電影的經典之作!
影片《雞毛信》是著名電影藝術家張駿祥根據華山同名小說改編的,是新中國首部正面反映我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雞毛信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軍民創造的一種傳遞緊急情報的特殊郵件,信封上粘有雞毛,以示十萬火急。影片以海娃送雞毛信作為全片的主要線索,結構單純,情節曲折,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驚險情境中,影片以生動細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堅貞頑強、機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藝術形象。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注重兒童情趣。片頭字幕像一本連環畫.一頁一頁揭過,使少年兒童觀眾像翻看連環畫一樣親切。每一片斷的開頭,也模仿連環畫的說明寫上字幕,對背景、環境、人物心情做出說明,用生動詼諧的旁白道出,強烈地抓住了少年兒童觀眾的注意力。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為了新中國電影史上一顆耀眼的童星。
[編輯本段]幕後故事
攝制故事
如果說20世紀革命歷史題材的兒童電影,60年代的《小兵張嘎》走向了難以超越的高峰,那麼其發端則是50年代中誕生的《雞毛信》。
一部電影,在看過許多年以後,依然留在你腦海中的那個鏡頭,肯定是最有藝術價值的。
一個放羊娃站在山頂,手持紅纓槍,兩眼望著平川。山頂上立著一棵樹,太陽照著,四處靜靜的。旁白聲起:「小海娃是兒童團長,天天拿著紅纓槍,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的敵人的距離。」電影鏡頭漸漸拉遠:站在「消息樹」下,可以看見平川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河,還能看到平川上撒著不少芝麻粒大的黑點,那是日本鬼子的炮樓。鏡頭再次拉回山頂,旁白:「這是個通風報信的『消息樹』。只要鬼子一露頭,海娃就把這消息樹拉倒,後山腰的狗娃跟桂妞,看見消息樹倒了,就會把稻草人拉倒。村子裡的人立刻就知道,鬼子要進山了。」
忽然,平川上那個圪土達里爬出一長溜黑點子。海娃揉了揉眼睛,清清楚楚地看到,那黑點子像無數螞蟻,朝龍門山爬來了。不好,鬼子又出動了!四周山上的「消息樹」一棵接一棵地倒下了,海娃趕緊把龍門村的「消息樹」一拉。狗娃和桂妞這邊,稻草人也倒下了。頓時,龍門村裡響起了鍾聲,鍾聲越來越緊,人們背著糧食、包袱,趕著牛羊,都急忙往山溝里跑,民兵們也集合了,拿著武器上了山。
這是電影《雞毛信》對「消息樹」的一段經典演繹。關於抗日斗爭,這組鏡頭給了未經過戰爭的孩子們最直觀不過的感性認識。
與同時期其他題材的中國電影一樣,上個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兒童電影,為了適應中國當時的社會形勢和政治氣候,使孩子們本該充滿快樂的童年生活也背上了重擔。盡管那時的兒童影片在風格樣式的探索方面留下了較多空白,但令人欣慰的是,從《雞毛信》開始,中國電影工作者的探索,也為那個年代的電影史留下了許多可圈可點的經典之作。單是片頭連環畫式的構思,在那個缺少視覺沖擊的年代,就足以讓小觀眾們精神為之一振。《雞毛信》劇組於1952年9月中旬接受任務,經過四次修改,歷時一年零三個月的曲折拍攝,終於在1954年「六一」兒童節,把這部新中國兒童影片紅色經典的開山之作呈現給了全國的小朋友,後來還赴埃及、美國等地放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我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雞毛信》於1955年獲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成為新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如果說20世紀革命歷史題材的兒童電影,60年代的《小兵張嘎》走向了難以超越的高峰,那麼其發端則是50年代誕生的這部《雞毛信》。
200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也是電影《雞毛信》的製片主任顧也魯90歲誕辰。剛慶祝完90大壽,顧老在上海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顧也魯是從一名牛奶推銷員成長為集演、導、製片於一身的著名演藝界人士,1951年,熱愛新中國的他和已故導演石揮一起從香港回到內地。
石揮是20世紀40~50年代傑出的影、劇雙棲演員、導演,被譽為「話劇皇帝」。1953年籌拍這部兒童片的初衷,是為向國慶獻禮。為了拍出精品,石揮「惡補」了許多反映老區農民生活的書籍。顧也魯說:「他是個『夜神仙』,寫分鏡劇本都在晚上。我和他談拍攝計劃,常常要在半夜12點以後去他家聊。12點以前,他在『啃戲』,跟朋友談藝術;或與女友約會,打打撲克,勞逸結合,鬆弛一下。」「石揮很能吃苦。拍外景時,常常在祠堂里打地鋪,在北京拍戲的時候我們還睡過草地。在藝術上,他決不馬虎。比如拍收割高粱,他要真割一大片莊稼。在拍攝反掃盪時,他要到老百姓家真開槍,我怕得很,不過藝術上還是聽他的。戲拍完後攝制組已經回上海了,石揮要再去北京山區搭碉堡補拍鏡頭,我不同意。我們兩人爭吵到製片處長吳仞之那裡,最後因考慮到攝制資金有限,還是在上海搭景,我只好對他抱歉了。」然而,就在這次補拍中,石揮受傷了。在閘北,空彈片把他的腿打傷了。
顧也魯說,石揮是他最欣賞的男演員,石揮常跟他講的那句「生活上不怕苦,藝術上我負責」,也讓他銘記在心間。
虎頭虎腦的弟弟比哥哥更有小英雄的氣質,導演就讓哥倆換了角色;30隻羊坐著那個年代還很稀罕的火車,隨劇組到了南方
「海娃」可以說是中國電影里塑造最成功的一個小英雄。他曾經害怕,曾經哭泣,曾經一籌莫展,也曾經因疏忽大意而丟失信件。但這不僅沒有讓人感到他的軟弱和愚笨,而是更真實可信地讓觀眾感到對敵斗爭的嚴酷和人物所承受的重負,也讓觀眾同海娃一起在他所經受的鍛煉中感受成長過程。
扮演「海娃」的蔡元元祖籍安徽,出生於一個演藝世家。在父親的影響下,蔡元元和哥哥蔡安安,從小就開始接觸表演藝術。
1952年,電影《雞毛信》的導演在挑演員時,同時看中了兄弟倆。導演石揮和副導演謝晉起初讓哥哥蔡安安演劇中的主角——機智勇敢的少年英雄海娃,讓弟弟蔡元元演海娃的小夥伴狗娃。為此,兄弟倆還到京郊農村體驗生活,練了幾個月的放羊。可開拍後,導演發現虎頭虎腦的弟弟比眉清目秀的哥哥更接近小英雄的氣質,就臨時讓哥倆換了角色。於是,由於成功地扮演了海娃,年僅10歲的蔡元元從此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童星。37年後,兄弟倆在澳門成立了蔡氏兄弟影業公司,填補了澳門電影電視製作業方面的空白。
影片的拍攝地主要有三個地方:北京、湖南和上海。在北京拍攝,還動用了毛澤東的警衛。顧也魯回憶:「毛主席的警衛也演解放軍,也演鬼子,多少人記不起來了。」
雨季,是拍攝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在北京沒拍幾天,就下起了大雪。「影片要拍夏、秋季節的戲,但當時已下過兩次雪,積雪未化,我發動解放軍和全攝制組掃雪,但也只能拍些中、近景。副導演謝晉提議到湖南去拍,那裡還是青山綠水的景象。我同意了。」顧也魯回憶說。但到了湖南,卻又遇上雨季,天天下雨。因為要趕在1953年內放映,所以演員們每天早上一早起來就化好裝,等雨稍微小一點就搶拍。「蔡元元老問我,顧叔叔,你眼睛瞎了沒有,天還在下雨,為什麼叫我們化裝?」
天氣的惡劣還能克服,但新的煩惱又產生了。
看過《雞毛信》的觀眾都知道,整部影片中「出鏡率」最高的,除了「海娃」,就是羊群,特別是那隻擔負著特殊任務、生死命運牽動人心的老羊。到了南方,一時半會兒很難找到羊,怎麼辦?劇組決定把羊帶去。就這樣,30隻羊坐著那個年代還很稀罕的火車,隨劇組到了南方。「在湖南,每到一個地方拍戲,派出所就派出警力保護羊群。」有人說,「特別保護」是因為北方的綿羊到了湖南水土不服。顧老解釋說,其實是因為當時湖南有很多老虎,還吃人。請派出所保護羊,主要是怕羊被老虎吃掉。「剛到湖南,我就在派出所看到有一個棺材,裡面躺著老虎咬死的砍柴農民。不是有句話叫『羊入虎口』嗎?我不能把羊送給老虎。當地到處看到老虎的爪印,我挺擔心,所以請派出所來保護。」顧老回憶說,每個地方,派出所派出一個小分隊的警力。不過,老虎倒是一直沒來。「這個戲共花了多少錢,具體記不太清,大概30多萬吧。現在一部片子至少要幾百萬啊!」顧也魯說。
故人故地
「信沒有信封,有固定的折法,緊急的信在中間插上雞毛,叫雞毛信。」
雞毛信,消息樹,影片中這些讓今天的孩子們看來新奇、好玩的東西,是抗日軍民的特殊發明。
2005年3月29日,新華社記者在山西定襄的上零山村見到了1940年日軍化學戰的倖存者、79歲的張申元老人。他說,自從日本人來放過毒以後,村子的南、北兩個山上的樹上都插有紅旗,有人輪流放哨。這就是「消息樹」。「我15歲那年參加了民兵,主要任務就是放哨、埋地雷。晚上我們把地雷埋到日本人進出的必經之路,早上再取出來,怕把自己人炸傷。白天放哨的時候,如果山頂樹上的紅旗倒了,就意味著日本人來了。晚上也是輪流值班,兩個人一班,一炷香換一班。晚上哨兵要是發現敵人來了,就扔手榴彈,來得及的話就敲鍾通知村民。我們村裡有游擊隊,但沒有跟日本人面對面打過仗,因為力量太薄弱了,主要是保衛村民的安全。」
像古時的烽火狼煙一樣,抗日戰爭中的「消息樹」是一道預警,是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自衛的武器。
影片中的雞毛信是一封長方形的、有信封的信,信口插著三根雞毛。當海娃從父親手裡接過這封特殊的信時,這個鏡頭便走進了千萬名小觀眾成長的記憶。但除了當年的小「海娃」們,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雞毛信」至今也還是個「秘密」。
抗戰中的村兒童團長、阜平縣辛庄村77歲的王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的采訪時說:「信沒有信封,有固定的折法,緊急的信在中間插上雞毛,叫雞毛信。」他還向記者演示了一遍折信的方法,折完後上端留出一個長段,可寫收信人名字,下端疊在一起,可以插雞毛。
2005年4月27日,新華社記者在天津見到了當年傳送過雞毛信的小通訊員雁秀峰。雁老13歲開始送信,「我送的雞毛信沒有信封,那時候也不需要信封,要不沒法藏。折成三角形,抓在手裡。這樣如果遇到敵人,就假裝玩耍摔倒往土裡一藏,信太大了不好藏。」
與這些「海娃」們不同的是,狼牙山五壯士的指導員——91歲高齡的蔡展鵬老人,則是一位「雞毛信」的收信人。今年4月22日,蔡老在保定向新華社記者回憶了他所收到的「海娃」們送來的雞毛信。「信上如果沒有雞毛,就表示是平信;插一根雞毛,表示『急』;插兩根雞毛,表示『特急』;插三根雞毛,就表示『十萬火急』。」
看來,影片中小海娃送的信,確實是一封「十萬火急」的信。
送情報路遇鬼子,海笑闖進一戶正在辦喪事的人家求助;他跟著大家哭得死去活來,眼淚鼻涕一大把,幾乎將點燃的紙錢都澆熄了。日本鬼子沒有看出半點破綻,只好灰溜溜地離開
這部電影是千百萬在烽火中成長的孩子們的童年生活寫照。在整個抗戰期間,究竟有多少「海娃」、有多少「王二小」,今天已很難考證。
79歲的著名作家海笑,當年就是一個小情報員。他在看了《雞毛信》之後說:「海娃這個形象比較可信。」海笑本名楊忠,參加新四軍後改名為「海嘯」。抗戰勝利,舉國歡騰,他又改名為「海笑」。2005年4月,海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講述了自己「海娃」式的童年生活。
1942年,海笑的家鄉南通被日本人佔領。海笑盡管那時才是個14歲的初中生,但整天想著參加新四軍,把鬼子趕出中國。「可是,駐在楊家園的新四軍嫌我小,不肯收我。」海笑回憶道。
當時,海笑的姐姐早已參軍,在南通市金沙區做民運和情報工作。一天夜裡,姐姐突然把熟睡的海笑叫醒,嚴肅地說:「弟弟,現在有一個不穿軍裝、不拿槍、不拿刀的革命任務,但同樣是新四軍的一個小戰士,這事,你願意不願意去做?」
海笑興奮得從床上跳起來,連說「願意」。這樣,身高不足1.5米的海笑,成為了一名與姐姐單線聯系的小情報員。
一般情況下,姐姐每10天回來一次,海笑就把自己在附近打聽到的日偽軍的人數、裝備、鬼子隊長和翻譯長得什麼樣、他們下鄉幹了些什麼、地方上哪些人當了漢奸等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姐姐。
情報員工作處處充滿危險。一天,小海笑去6里路外的小姨娘家玩,了解到村裡有一個人投敵當了漢奸。他問清這人的姓名、年齡、模樣,偷偷地記在一張紙上,然後揣上這張紙往回趕,准備告訴姐姐。
當海笑走到鬼頭街,正想轉彎向南走時,忽然看見100米開外走來一隊舉著「膏葯旗」、槍上插著刺刀的日本鬼子。因為身上藏著那張紙條,海笑的心怦怦亂跳。不夠沉著又缺乏經驗的他掉轉身快步疾走,日本鬼子發現了這個情況,立即叫喊著追趕過來。海笑趕忙鑽進玉米田裡,把紙條埋在地里,做了個記號後,拔腳便奔跑向前。碰見一戶正在辦喪事的人家,他便一頭扎進去求助。
這戶人家全都在哭哭啼啼,忽見海笑闖了進來,知道情況緊急。一個大媽立即找來一件白色的孝袍讓他穿上,又戴上白帽,穿上孝鞋,叫他跪在靈堂前磕頭燒香燃紙錢。大媽囑咐海笑,說海笑是她的小兒子,同時囑咐家人一番。
剛剛安排妥當,4個日本鬼子就搜索過來了。鬼子四處尋找,連躺在停屍板上的死人也不放過。「這時一家人都在放聲大哭,我也早已鎮靜下來,跟著大家哭得死去活來,眼淚鼻涕一大把,幾乎將點燃的紙錢都澆熄了。日本鬼子沒有看出半點破綻,只好灰溜溜地離開。」回憶起那一幕,海笑至今心有餘悸。
那名漢奸最終被新四軍鋤奸隊員除掉了。而這次經驗教訓使海笑懂得,情報要強記,盡量不要攜帶嫌疑物品;即使遇到突發事故,也一定要沉著應戰。
1943年秋,到鬼子據點了解情況的海笑,碰上了一個叛徒。叛徒知道海笑的姐姐是新四軍,但不知道海笑已經是小情報員,攔住海笑說:「不要走,跟我去吃飯。」海笑不得不跟著走。在鬼子的憲兵司令部,叛徒告訴鬼子:「這個小孩的姐姐是新四軍。」見海笑只是小孩,鬼子不太重視,對海笑說:「趕快回去叫姐姐來自首,姐姐不來,下次捉住,要死啦死啦的。」就在審訊時,海笑還發現了另一個情報——一個木籠里關著四五位新四軍女戰士。
海笑假裝答應鬼子,連連點頭說:「我知道了。」鬼子便把他放出來了。
這第二次死裡逃生之後,區里研究決定,不能再讓他做情報員了。從此,海笑就告別了小「海娃」的生活。★
[編輯本段]所獲獎項
1955年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
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片三等獎。
1980年全國第二次(1954—1979)兒童文藝獎故事片一等獎 。
[編輯本段]【真實故事】
抗戰爆發僅一年余,中國沿海幾乎所有的港口均落入日軍魔掌中。這樣一來,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海上通道也被日軍完全堵死。當時,海外華僑大量捐款捐物,籌集了大批國內急需物資。國民政府也拿出極為珍貴的外匯從西方購買了大量的汽車、石油、軍火等,一起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海防港是滇越鐵路的起點,當時,很多抗戰物資及內遷的機就是從這條鐵路,經海防港運到昆明的。但是從安全、實際的角度考慮,滇越鐵路也隨時有被日軍封鎖之威脅,中國還是應當在地處大後方的雲南建設一條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線。後證明,這一考慮是頗具戰略眼光的。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完全封鎖中國的國際通道,不斷地向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施加壓力,要求在境內停運中國政府的物資。1940年9月25日,日軍在海防登陸之後,完全截斷了中越之間的交通運輸線。
滇緬公路的修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1937年8月,時任雲南省主席的龍雲向蔣介石提出《建設緬公路和滇緬鐵路的計劃》,建議各修築一條從昆明出發,經雲南西部到緬甸北部,最後直通度洋的鐵路和公路。蔣介石當即表示同意,並下令交通部、鐵道部研究辦理。11月初,經國民政府員同雲南省政府協商,最後確定了滇緬公路由昆明經下關、保山、龍陵、芒市、畹町出國,然後在緬甸的臘戍與緬甸的中央鐵路接通、直通仰光這一路線。滇緬公路的路線確定後,國民政府又專門委派外交部及雲南省政府有關人員作為特使前往緬,與緬甸的英國殖民政府洽談在緬甸修路事宜。雙方商定,由雲南省政府主持修築下關經保山至畹町的公路;緬甸方面負責修築臘戍至畹町的公路。隨後,本著「地方負責,中央補助」的原則由行政院撥款200萬元給雲南,限期一年竣工。但是,龍雲卻主觀地認為滇緬公路可在三個內修通。因此,他嚴令公路沿線地方當局必須在1937年底以前開工建設,限期三個月之內先建成一條可以勉強通車的簡易公路。當時,龍陵縣長王錫光收到省政府的緊急命令,封套上赫然貼著一根雞毛。另還有一個木,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副閃著寒光的手銬。省政府下令:「分配該縣路段,務必在期限內完成。逾期未完成者,縣長自帶手銬,來昆受處。」黃恆蛟是一位研究雲南交通史的專家,他在研究中曾發現了一則這樣的故事:
那個時候軍令如山倒,龍雲下命令的時候,叫很多縣的縣長來掛帥分段修路。王錫光是雲南甸西龍陵縣的縣長,要統領周圍的縣來修這條路,當時龍雲下命令送給他一副手銬、一根雞毛。我們中國話雞毛信就是很嚴緊的。意思是說如果你不能完成命令就用手銬帶走你,就是軍法處置。王錫光接到這個命令後,就要求他周圍這些縣都派人來參加這些事。當時又不可能有什待遇、什麼報酬之類的,就有些懈怠。那麼這個王縣長就到周圍的縣去哭,痛哭流涕的辦法去感染他們希望他們派人,不然將來我就是軍法處置的對象,這個哭的效果還不好,怎麼辦?他就拔出手槍來,對周圍的縣長說,你是派還是不派,如果你不派,我這個路修不好,我也是死罪,你不派我把你打死了。你派不派,我都是死。這樣子才把周圍的人嚇壞了,不幹不行,就派人來修路了。修的過程當中,生活極端艱苦,條件也很惡劣,有的人多少有些懈怠了,他就用鞭子打,急的要死。這段路修了以後,他的眼睛也瞎了一隻。後來,他寫了一首長詩,他說,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你們,我對不起你們,逼著你們來修路了,但是為了衛這個國家,也是為了保衛大家的安全。
龍雲下令三個月竣工的命令,顯然僅是這位彝族英豪一貫爭強好勝、以「爭」為榮、勇敢尚戰作風的一種體現,事實上是無法完成的。首先,這是一條艱苦卓絕的道路,特別是西段下關至畹町河是新修路段,要翻越橫斷山脈縱谷地帶的怒山、高黎貢山,還要跨越漾濞江、勝備江、滄江、怒江等大川,不但高山急流很多,而且海拔起伏極大,最高處海拔達2600多米,最低處卻僅有600米左右,工程十分艱巨。除此之外,缺乏受過訓練的技術人員這一問題也很突出。滇緬公路的總工程處只好對流落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輕人進行緊急培訓。
㈧ 電影《難忘的戰斗》的老演員們近況如何
經典老電影《難忘的戰斗》拍攝於1975年,1976年1月公映,距今已經過去44個年頭。
這部電影選取了剛剛解放後一個小鎮上糧食斗爭的故事,真正想表現的意思是奪取政權不易,鞏固政權更難,敵我斗爭相當艱難,而且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
影片中的主要角色、我軍 糧食采購工作隊隊長田 文中由達式常飾演,這是一位老一輩電影表演藝術家,當時拍攝這部電影時只有三十五歲,不但外形俊朗、舉止瀟灑,而且表演真摯朴實、自然流暢。其他演員中,有以飾演反派著稱的表演藝術家白穆、陳述、程之,還有後來因飾演康熙皇帝名聲大噪的焦晃等,每個人物都給當時的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以至多年以後還難以忘卻。
那麼,如今這些演員都怎麼樣了呢?
一、達式常,劇中飾演我軍副團長、糧食采購工作隊隊長田文中
達式常, 原籍江蘇南京, 1940年9月26日生於上海。
達式常一生塑造了無數經典銀幕形象,特別是七八十年代的觀眾幾乎無人不知,除了《難忘的戰斗》,他還主演過《年青的一代》、《曙光》、《燕歸來 》、《人到中年》、《譚嗣同》、《書劍恩仇錄》等,並憑借《燕歸來》中的林漢華,榮獲1981年第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進入九十年代後,達式常曾在反映香港回歸的電視劇《歸途如虹》中飾演解放軍少將李元博,電視劇《萍蹤俠影》中飾演張宗周,電影《生命如歌》中飾演夏鋼。
現在的達式常已是79歲高齡,但仍然活躍在影視舞台,2019年4月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的電視劇《永遠的戰友》中就有達式常的身影。從達式常老師近照來看,依舊神采飛揚,容光煥發,歲月沒有抹掉他當年的英俊風采。
二、白穆,劇中飾演糧店老版,潛伏特務陳福堂
白穆1920年生於天津,原籍浙江寧波,2012年4月26日病故,享年92歲。
白穆參演的電影有《農家樂》、《南征北戰》、《不拘小節的人》、《祖國啊!母親》、《苦惱人的笑》、《葯》、《大澤龍蛇》等,《大澤龍蛇》,他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第五屆理事,並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這也是對他一生演藝事業成就的肯定。
三、顧也魯,劇中飾演陳福堂的幫凶朱善齋
顧也魯是江蘇吳縣人,生於1916年,2009年12月23日病故, 享年93歲。
拍攝完《難忘的戰斗》後,1977年,顧也魯參加了電影《連心壩》、1980年,參演了電影《雪花和栗子球》,1981年,主演電影《革命軍中馬前卒》, 飾吳稚暉 ,參演電影《子夜》,飾 杜竹齋 。
2005年,中國電影一百周年華誕之際,顧也魯被國家廣電總局授予"優秀電影藝術家"稱號。
四、程之,劇中飾演土匪頭子武大賴子
程之1926年2月3日生於湖北武漢,1995年2月14日因心肌梗塞病逝於上海,享年69歲 。
著名演員牛犇曾這樣評價程之,說他是上影廠不可多得的看家反派,對事業絕對認真,給人們的感覺是這個人除了長的不太好看以外,其他的地方都好 。
的確,程之的演藝生涯中,塑造了很多經典反派角色,《春苗》、《特殊任務》、《兒子、孫子和種子》、《苦惱人的笑》、《他倆和她倆》、《筆中情》、 《開槍,為他送行》、 《子夜》 等影片中都有他的身影,年輕觀眾對他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央視版《西遊記》中的金池長老。
五、焦晃,劇中飾演副區長、潛伏在我軍內部的內奸劉志仁
焦晃1936年7月8日生於北京,今年83歲。
焦晃不但是國家一級演員和著名表演藝術家,因主演話劇、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等,素有「莎劇王子」的美譽。
1975年參加完電影《難忘的戰斗》 之後,焦晃曾出演過多部電影,如《沙漠駝鈴》 、《拓荒者的足跡》 、《女兒經》、《庭院深深》、《世界屋脊的太陽》、《第一誘惑》等。
近些年,焦晃塑造的最經典影視劇形象就是1997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飾演的康熙皇帝,曾被譽為「千古一帝」,此外,他還參演了胡玫導演的另一部經典電視劇作品《忠誠》,飾演老書記鍾超林,此後,又參與了《李衛當官》,仍然扮演康熙皇帝,2004年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飾演漢景帝。
2013年,焦晃在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飾演北大教授何其滄 ,同年獲得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特殊貢獻獎 。
六、陳述,劇中飾演地主汪明德
陳述 1920年6月30日出生,至 2006年10月17日病故於上海,享年86歲。
同程之一樣,陳述是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以飾演反派著稱,曾因在《渡江偵察記》中飾演國軍情報處處長一舉成名,後來又相繼在《鐵道游擊隊》、《海魂》、《林家鋪子》、《聶耳》、《飛刀華》、《難忘的戰斗》 等三十餘部影片中出演過各種反派角色,從而成為 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稱的著名電影演員。
2005年,陳述被國家廣電總局授予"優秀電影藝術家"稱號。
陳述在《難忘的戰斗》中有一句經典台詞,「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直到現在都被人銘記。
七、曹鐸,劇中飾演陰壞的賬房先生
曹鐸聲譽1929年12月,2005年病故,享年76歲。
曹鐸是上海電影製片廠二級演員, 表演藝術家 ,中國電影協會會員。曾在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誤入雷音寺"一集中扮演黃眉老怪。
除了上述演員,出演過《難忘的戰斗》的還有郭凱敏、陳燁等,郭凱敏曾和張瑜合作,主演過電影《廬山戀》,而陳燁後來曾出演過電影《火燒元民怨》中的慈安東太後。
老電影《難忘的戰斗》是由湯曉丹、天然、於本正聯合執導,由達式常、白穆、周國賓、馬昌珏等人聯合主演,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76年拍攝放映的一部故事片。該片講述的是江南某城剛解放時,國民黨特務利用糧食等物資潰乏之際,妄圖製造混亂、破壞勝利成果。解放軍工作隊與敵特鬥智斗勇,最終消滅敵特,維護了城市的穩定,保住了勝利果實的故事。然而,敵特也有漏網之魚,戰斗仍將繼續下去的故事。
四十年已然過去,當年那些演員們現在怎樣了呢?
達式常——飾田文中
達式常於1962年在上海電影專科學校畢業後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在《年輕的一代》《燕歸來》《他們在相愛》等多部片中擔任主要角色,曾獲得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多個獎項。達式常是觀眾非常喜愛的一位表演藝術家,他曾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白穆——飾陳福堂
白穆1941年開始從事演藝事業,建國後調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白穆從藝數十年,先後在《風流人物數今朝》《苦惱人的笑》《葯》等多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白穆是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曾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副團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2012年,白穆因病去世,享年92歲。
周國賓——飾趙東生
趙東生曾在《不要離開我》《走出死亡陷阱》《血囚》等多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大多是配角角色。
馬昌珏——飾李光明
馬昌珏畢業於江蘇省戲劇學校話劇系,曾擔任過南京話劇團副團長及演員、江蘇省話劇團副團長、編劇及演員。馬昌珏先後在《艱難的抉擇》《甲申紀事》《刑警隊長》等多部影視作品中擔任重要角色。馬昌珏曾獲得過文華獎、中國話劇表演金獅獎及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作者:「小方說 歷史 」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 歷史 」
雲緋 歷史 號:故紙堆間
㈨ 影壇「銀幕袖珍小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顧也魯
他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優秀的演員、是中國民盟會成員、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孤島電影」的主要代表人物、享有「銀幕袖珍小生」的稱號,悉喊他就的電影表演藝術家--顧也魯。
顧也魯於上世紀30年代末從事電影演藝工作,先後參加拍攝了《漁家女》、《51號兵站》、《小二黑結婚》等一百多部銀屏影視作品,80多歲高齡還親自赴九江慰問救災義演。
1936年由田漢、夏衍等,創作的《走私》、《號角》、《毒葯》等獨幕話劇,是「螞蟻劇團」排演的。他分別在沖陸舉幾部劇中飾演角色,可是就在第一天「蟻社」公演時,來了一些警察,不讓演出。沙千里是「蟻散碧社」的職業律師也是組織者,他出面向英租界提出抗議。
後來顧也魯又加入青鳥劇社以及上海劇藝社等,先後演出《女子公寓》、《雷雨》、等劇目。
1938年顧也魯加入新華影業公司,後來又到華影等製片公司,主演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博愛》等影片的拍攝。
顧也魯與、高占非、顧而已等在香港成立大光明影片公司,並在影片《水上人家》和《野火春風》等電影中飾演角色。
顧也魯熱愛電影事業、更熱愛祖國。抗戰期間,他拒拍親日的影片,拍《小二黑結婚》抗日根據地影片時,為表現「解放區的美好生活」,他弄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畫像。特務來盤查,便將「朱毛」換成「蔣介石」。騙走特務後,再把革命領袖畫像掛在布景上。
無論戲份輕重,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顧也魯都力求貼近生活表演得自然完美,雖然他以仙然離去,但是他所扮演的角色會留在人們的記憶里,永不磨滅!
㈩ 哪個明星今年9.1生日
1、王菊(Naomi),1992年9月1日出生於上海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演員,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藝術教育梁梁專業。2018年,以踢館選手的身份參加了騰訊視頻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
人物評價
江疏影外形清麗窈窕,肢芹性格淳和雅緻,膚白貌美、身材高挑的她無論走到哪都能很快吸引眾人的目光。她在橡飢運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姣好清純的面容和輕盈纖弱的身姿喚醒了很多人對校園時代的青澀回憶,表演也備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