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樣板戲電影導演是誰

樣板戲電影導演是誰

發布時間:2023-05-17 09:17:34

什麼是樣板戲

所謂樣板戲(model drama)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個特殊的詞語,是江青等人把當時一批文藝作品視為開無洞激畢產階級文藝新紀元的代表所賜的封號。「樣板戲」一詞源於《人民日報》1967年5月31日的評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而被確定為樣板戲的文藝作品只有8個,它們是京劇《紅燈記納芹》、《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後來陸續出現的京劇《平原作戰》、《龍江頌》等9部作品,不在「樣板戲」之列,而被稱為「樣板作品」。
從內容上看,「8」個樣板戲和「9」個樣板作品有區別,但「8」個與「9」個有著密切的聯系,其產生年代接近,作品風格特徵相同,加之學術界在研究樣板戲時亦有將樣板作品相提並論的做法,鑒於此,筆者認為還是以兼收並蓄為佳。
從年代上看,樣板戲資料應限於1966年5月前後,至1976年10月「四人幫」倒台為止的10年間產生的有關資料。那麼1976年10月以後產生的有關文字、圖片、曲譜、音像製品等等,不屬於「文革」遺物,也就可以不在此列。但從樣板戲收藏這一概念來說,就不應只限於這10年間產生的物品。
同時為了學術研究對原始資料收集利用的需要,更應擴大范圍、拓寬領域。更何況「文革」後產生的有關物品,也較有收藏研究價值。更值得注意的是,樣板戲在成為樣板之前,有的作品已有「前身」。如《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紅燈記》的前身是電影《革命自有後來人》,《海港》的前身是淮劇《海港的早晨》等。就是說,如果我們把收藏的視線和觸角延伸到樣板戲產生的歷史背景上,那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延安「戲改」(戲劇改革)運動(歌劇《白毛女》即為延安時期首創)和上世紀50年代的全國性現代戲創作,直至樣板戲產生、傳播的全過程。
起源與發展

它們的醞釀、創作成型較早,最終修改定型並定於一尊則是在江青發表《談京劇改革》後的1964年~1966年間。江青曾組織、參與、經手過這些作品的改編、排練等後期加工的部分工作,於是被打上了「江記」標志。1967年5月23日紀念毛澤東《在鉛困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那天,樣板戲在北京各劇場同時上演。毛澤東先後多次率政治局成員出席觀看,以此給予強勁的政治支持。江青進入中央文革小組並由此活躍於中央政治舞台核心,均與此有關。
其後又陸續加上的京劇《龍江頌》、《平原作戰》、《磐石灣》、《紅色娘子軍》、《杜鵑山》,芭蕾舞劇《沂蒙頌》及《草原兒女》,鋼琴伴唱《紅燈記》等,也得以廁身樣板戲之列。
由於這些作品描寫的都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斗爭和經濟建設的現代生活,被賦予了更廣泛的政治意義:被納入了與所謂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佔領舞台相對立的革命文藝路線,被當作批判劉少奇、周揚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論據和武器,被奉為工農兵佔領文藝舞台、文化革命的典範。

《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的歷史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品位和地位是無可爭辯和替代。該劇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於鄭州,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許欣,音樂設計王基笑、姜宏軒等,舞台美術設計關朋。馬琳飾銀環,王善朴飾拴保。同年6月調京演出。在其後的演出中,魏雲主演銀環,馬琳飾演二大娘。期間,常香玉曾經扮演過拴保娘這一角色。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⑵ 八大樣板戲都是哪些

八大樣板戲分別是京劇《智取威虎山》《海港》《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龍江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

《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樣板戲之一,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攝制。 影片根據中國京劇團的現場演出拍攝,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游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仆後繼、與日寇不屈不撓斗爭的英雄故事。

在音樂創作上,《娘子軍連歌》、《萬泉河水清又清》等音樂幾十年來經久不衰,深入人心。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根據同名電影改編而成,1963年由周恩來總理提議創作,1964年由中國國家芭蕾舞團首演成功。

⑶ 樣板戲之一《平原作戰》8位主演今安在其中四位已經去世

《平原作戰》是晚期的樣板戲之一,由於傳唱也很廣,所以和《杜鵑山》還有八大樣板戲合稱為十大樣板戲的。

《平原作戰》是1974年崔嵬、陳懷皚導演的京劇藝術片講的是在抗日戰爭的艱苦年代裡,冀中八路軍主力為了完成誘敵深入、各個殲滅的作戰計劃,派共產黨員、八路軍排長趙勇剛率領一隻小部隊插到敵後平原地區,在鐵路沿線開展游擊戰,以牽制敵人援軍龜田大隊,配合山區八路軍主力全殲日寇的故事。現如今已經46年了,當年的演員們如今都怎麼樣了?

李勝是張庄的村黨委書記,配合八路軍作戰,剛開場就是李勝的一段唱詞,李勝由吳鈺章先生飾演。

吳鈺章自幼隨父吳松岩學習花臉,宗金(少山)派,裘盛戎先生高足,工花臉。2019年6月16日去世,享年79歲。

趙勇剛是八路軍某部排長。在反掃盪中,奉命來到平原,負責拖往龜田大隊,防止其進山增援,由李光飾演。

李光1952年入中國戲曲學校,先攻武生,又習老生,蓋叫天、李少春都曾經多次指點過李光。李光主要從事京劇演出,經典劇目非常多,如《野豬林》、《探庄》、《三岔口》等等。李光在《無敵鴛鴦腿》裡面演過朱老爹,其餘的不詳。

龜田是鬼子的大隊長,奉命入山增援日寇,不過被趙排長攪和的焦頭爛額,最後死於趙排長之手,由袁世海飾演。

袁世海,1927年入富連成科班,1950年時與李少春共同籌建了新中國實驗京劇團。袁世海一生的出名角色非常多,除了龜田,袁世海飾演的曹操以及《紅燈記》里的鳩山都非常出名。

2002年,袁世海先生去世,享年87歲。

孫守財是漢奸隊長,後來被趙勇剛所殺,由孔新垣飾演。

孔新垣中國京劇院演員,工丑角。孔新垣還曾經多次創新京劇,如曾自編、自導、自演大型喜劇《巧縣官》,安徒生童話中的《夜鶯》也被孔新垣改編成京劇。現受聘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為美國、加拿大、德國等留學生做戲劇指導。

張大娘革命群眾,積極抗日,為掩護李勝而壯烈犧牲,由高玉倩飾演。

高玉倩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工旦角,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掘碰家京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顧問。高玉倩最出名的莫過於《紅燈記》中的李奶奶,以及《西遊記》中的高老太太。

2018年12月23日,高玉倩去世,享年92歲。

小英是張大娘的女兒,婦救會員,支前模範,由李維康飾演。

李維康1958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1966年到中國京劇院任主演。李維康1985年參演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獲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做京劇演出,代表劇目有《宇宙鋒》、《貴妃醉酒》、《四郎探母》等等。

李虎是八路軍戰士,由杜再田飾演。杜再田具體資料不詳,歡迎補充。

伙計是我歲卜黨地下聯絡員,在縣城飯店當伙計。為趙勇剛提供情報,由谷春章飾演。判雀談

谷春章1949年後,加入中國京劇院,工丑角,同時還擅長猴戲。2016年12月14日,谷春章去世。

⑷ 朱時茂為什麼去世

朱時茂並沒有去世。

朱時茂,1954年3月28日出生於山東省煙台談跡市納羨,中國內地含茄並影視男演員、小品演員、導演。197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水華,選中朱時茂飾演影片《西沙兒女》中的傅海龍,從此步入影壇。1981年,主演劇情片《牧馬人》,並藉此提高了知名度。

1983年正式調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1987拍攝《長江第一漂》,獲得飛天獎。90年代,朱時茂與喜劇明星陳佩斯合作,多次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小品,其中《吃面條》《羊肉串》等,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人們送他一個綽號「老茂兒」。

朱時茂的人物評價

大家都看過從前的樣板戲,練習其中的跳板時要踩上去彈起很高,如果保護措施不嚴密很容易摔傷。朱時茂便是多次在練功時摔傷,某次練習空翻一周,結果朱時茂多翻了半圈,頭朝下「種」在了地上,落下了從此脖子總是朝一邊歪的後遺症。「拚命三郎」的職稱當之無愧啊。

茂哥是個熱心腸的人,是圈內公認的好人,當了導演之後也是位好導演,他從來不會在片場對人發脾氣。

⑸ 蘇里的人物生平

蘇里(1919年-2005年),原名夏傳堯,安徽當塗人。電影導演。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抗大文工團戲劇隊隊長、指導員、 副團長。 1947年在四平攻堅戰中立大功一次。後任武漢軍政大學文工團副團長,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副導演。建國後,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副廠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至五屆理事。導演的影片有《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孩子》《劉三姐》,與武兆堤合導《平原游擊隊》等。
1919年1月26日生於安徽省當塗縣一個皮匠家裡。1938年加入抗大文藝工作團,開始話劇表演。1945年任東北軍政大軍戲劇隊長,1949年調入中央文化管理局,後任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導演。1955年合作導演了《平原游擊隊》以後,獨立導演了《哥哥和妹妹》、《青春的腳步》、《紅孩子》等影片。1959年蘇里執導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蘇里1960年拍攝的《劉三姐》又為我國影壇奉獻了一枝奇葩,該片獲1960年第二屆百花獎中四項大獎。
蘇里還是全國文聯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副廠長,吉林省影協副主席。
印象蘇里的「兩次半」采訪盡管時間的步伐一如往昔,《劉三姐》的影響卻是歷久彌新,當張藝謀接手導演桂林山水大型實景歌劇《印象·劉三姐》的豪華版本,當《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又有電視劇推出,當《電影傳奇》請來郭振清的兒子郭小清和方化的兒子方誌丹重現《平原游擊隊》的經典時,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是會被人永遠銘記的。曾經電話采訪過蘇里老先生「兩次半」,一次是因為《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另一次是《劉三姐》。老人因為哮喘的原因聲音很輕,卻聽得出話語里的鏗鏘,說到四十多年前自己「不惑」之年時拍攝的影片,依舊激動不已,彷彿回到了那個火紅的歲月。長影很多人管蘇里叫做「拚命三郎」,因為拍《劉三姐》時他被開水燙傷全身,冒著酷暑在擔架上完成影片拍攝。講到興起處這位八旬老人竟也「什麼花開節節高,什麼水中起高樓」地唱起來。講到《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如何處理情感戲時,他說年輕人很直爽,表現情感的方式很直接,應該抓起女孩子的手讓她摸摸心跳的感覺。記得本報「電影百年」在做《冰山上的來客》時,我曾向老人問起這部影片的導演趙心水,蘇里導演特別向本報表達了對自己第一個學生英年早逝的懷念之情,說得很是動情。這就是最後的半次采訪。就讓那些山歌和年輕人的勞動和愛情沉浸在光影中不朽吧。願蘇老一路走好!蘇里從影三十餘年,參加了十六部故事片的拍攝工作,其中執導影片十二部。他的作品盡管題材多種多樣,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時代感強,生活真實。他曾說:「離開了生活,我就很難導戲,就像孩子沒有娘的奶吃一樣。」蘇里對於探索電影導演藝術,有著廣泛的興趣和奮進的精神,正因為如此,使他不斷取得成功。
人物年表
1919年 生於安徽當塗縣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1929年安徽當塗縣第五小學; 1931年安徽省蕪湖高級農業職業中學;
1935年安徽當塗縣四合山蠶種製造場任技術助理員;
1937年離家與同學乘船去武漢;
1938年在武漢國民革命軍48師暫留;
1938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大隊9隊學員,畢業後改名蘇里;
1938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4大隊10隊學員;
1938年 抗大文工團員,參加創作演出話劇《日出》等;
1939年隨抗大總校到晉綏敵後邊辦學邊參加抗日戰爭。此間創作演出了《戰陳庄》《青天白日》《民兵上前線》《太行風雲》、京劇《忘宋鑒》《四郎探母》《打魚殺家》《將相和》等;
1945年 抗大文工團團員,從延安到東北;
1946年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員、副團長,參加創作《舊恨新仇》《姑嫂擀麵》《小八路》等;
1947年與武兆堤、吳茵共同創作歌劇《鋼骨鐵筋》。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回到自己隊伍中來》飾匪連長
1948年 參加東北局宣傳部召開的文藝宣傳工作會議,會上成立東北文委,被選為戲劇委員;
1949年 作為東北戲劇界代表,到北京參加中華全國第一次文藝工作者代表打回,受到周恩來接見,決定調入電影界;
1949年 文化部電影局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 1950年 在伊琳、李恩傑導演的《保衛勝利果實》影片中任副導演並兼演角色;
1951年 文化部電影局,期間為拍《鋼鐵運輸線》到朝鮮深入生活;
1952年 在呂班導演《六號門》影片中任副導演;
1955年 在嚴恭導演的《祖國的花朵》影片中任副導演;與武兆堤
1955年 與武兆堤聯合導演《平原游擊隊》;
1956年 導演《哥哥與妹妹》;
1957年 與嚴恭聯合導演《青春的腳步》;
1958年 導演《紅孩子》;獲1980年第二次金江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
1959年 導演《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集);
1959年 作為中國電影代表團團員訪問越南民主共和國;
1960年 導演《劉三姐》;獲1960年第二屆百花獎中四項大獎;
1963年 為拍攝中越合拍片《連枝的榕樹》與攝影李光惠、美術王興文到越南工作;
1963年 與尹一青聯合導演《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集);
1966年 與袁乃晨聯合導演《戰洪圖》; 1972年 與王炎聯合導演革命樣板戲影片《奇襲白虎團》;
1978年 與張健佑聯合導演《嚴峻的歷程》;
1979年 任長影副廠長;
1980年 導演《春眠不覺曉》;
1984年 導演《點燃朝霞的人》;
1993年 應邀為洛陽電視台6集電視片《浴血洛陽城》、吉林電視台4集電視片《痴情》擔任顧問;
1996年 榮獲吉林省文藝最高成就特別獎;
1999年2月2日 長影為蘇里和袁乃晨舉行「著名電影藝術家蘇里袁乃晨80華誕及從影50周年紀念座談會」。

⑹ 八大樣板戲有哪些

八大樣板戲: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1、《紅燈記》

京劇《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蘆盪火種》是由上海市人民滬團於1958年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個抗日傳奇。講的是1939年秋,在江陰縣顧山鎮對「忠義救國軍」的戰斗中,時任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劉飛,在戰斗關鍵時刻,親自率領警衛班向敵人發起沖鋒,打退敵人進攻,但自己也身受重傷。戰斗結束後,面對日偽頑匪相互勾結、下鄉「掃盪」的險惡環境,在地方黨組織和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帶領數十名傷員,不畏艱險,重建武裝、堅持抗日的斗爭事跡。

⑺ 樣板戲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是江青導演的嗎

不是,是江青支持推出的
智取威虎山 (1970)
導演: 謝鐵驪
主演: 沈金波 / 童祥苓
類型: 歌舞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70-10-01
片長: 129分鍾

⑻ 濮存昕的個人資料是

濮存昕,中國話劇、電影演員.籍貫:雲南麗江市永勝縣。1953年7月生於北京,從小就對表演有濃厚的興趣。69年插隊下鄉,77年返城入空政話劇團。86年調入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
父親蘇民是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導演,從小就對表演有濃厚的興趣。1969年插隊下鄉,1977年返城入空政話劇團。1986年調入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濮存昕經過自己的學習,加上先天的氣質,令人一見之下就有文質彬彬,博學多才,瀟灑、斯文的感覺。在人藝演了《李白》、《哈姆雷特》等多出話劇。
90年代,他在謝晉導演電影《清涼寺的鍾聲》中扮演明鏡法師;演出了張暖忻導演的電影《雲南故事》;夏剛導演的電影《與往事乾杯》;夏剛導演電影《伴你到黎明》。電影《洗澡》,濮存昕對於自己這種「淡」的演繹,總體上已達到游刃有餘的境界。濮存昕的身上,氣味里,骨子深處,正好有這個「淡」……像陳染作品《與往事乾杯》里「男人」對女主角蒙蒙用心感傷的那種「淡」……濮存昕的童年雖然不是十分完美,但他以自己的信念告別了煩惱,他渴望生活,他嚮往健康。在他一步步地成功時,他找到了作為一個有志者的快樂。
在2001年度觀眾最喜愛的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電視劇演員的評選活動中,濮存昕被大家評選為最喜愛的演員之一。正因為有愛,濮存昕才更加熱愛公益事業。在他拍完《假如有明天》這部戲以後,把所有的片酬都捐給了北京佑安醫院。他想用這個來協助這所專門治療艾滋病的醫院。

演藝作品
2008三國之見龍卸甲
2006 男人底線
2005 一輪明月
2005 魯迅
2004 公安局長(TV)
2003 失樂園(TV)
2002 曹操與蔡文祭(TV)
2001 堆積情感(TV)
2000 洗澡
1999 說好不分手
1999 尊嚴 (TV)
1998 來來往往(TV)
1997 愛情麻辣燙
1997 紅發卡
1996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TV)
1996 英雄無悔(TV)
1996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96 伴你到黎明
1995 郵差
1994 與往事乾杯
1993 藍風箏
1992 清涼寺的鍾聲
1990 三國演義
1989 最後的貴族
1989 雲南故事
198X 楊貴妃
198X 大漠紫禁令
星座: 獅子座
最喜歡的歌曲:長江之歌
就職於:北京人藝
籍貫:江蘇

1953年7月31日 出生在北京。

1969 插隊下鄉,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種地、放馬、演樣板戲

1977 返回北京,進入空政話劇團

1986 調入人民藝術劇院當演員

藍天野導演的 話劇《秦皇父子》

1989 話劇《雷雨》

謝晉導演的電影《最後的貴族》

1990 林兆華導演的話劇《哈姆萊特》
1990 王扶林導演的<三國演義>中扮演孫策

1991 奧列格·葉甫列莫夫導演的話劇《海鷗》

蘇民導演的 話劇《李白》

謝晉導演電影《清涼寺的鍾聲》中扮演明鏡法師

1993 張暖忻導演的電影《雲南故事》

1996 夏剛導演的電影《與往事乾杯》

電視劇《英雄無悔》

1997 北京人藝話劇《古玩》、《阮玲玉》等

夏剛導演電影《伴你到黎明》

電影《愛情麻辣燙》

1998
電影《洗澡》

1999
北京人藝話劇《茶館》中飾常四爺

電影《說好不分手》

電視劇《尊嚴》

電視劇《來來往往》

2000
話劇《風月無邊》李漁

電視劇《光榮之旅》賀援朝

2005
電影 《一輪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師)
2008
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諸葛亮

⑼ 八個樣板戲究竟指的是哪八個

八大樣板戲分別是京劇《智取威虎山》《海港》《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1、《紅燈記》

革命現代京劇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它的原創作者是黃泳江。《自有後來人》是一部以東北抗日聯軍為背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電影。上世紀60年代,電影在全國上映,不久,該劇便由上海滬劇團改編為滬劇,接著由哈爾濱京劇院率先搬上京劇舞台,當時名叫《革命自有後來人》。

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六十年代至今,眾多藝術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錢浩梁、劉長瑜、李維康、馮志孝、孫岳、王晶華、杜富珍、張嵐等都曾先後參加演出。近幾年來,青年團排演此劇,得到老藝術家們的指導,演出取得成功。

2、《智取威虎山》

編劇陶雄、李桐森、黃正勤、曹壽春、申陽生(執筆);導演以陶雄為主,李仲林、李桐協助;樂隊主要成員為王燮元、趙濟羹等;舞台美術設計有幸熙、周凡等;主要演員有李仲林(飾楊子榮)、紀玉良(飾少劍波)、王正屏(飾李勇奇)、賀水華(飾坐山雕)等。

1958年8月首演於南京中華劇場,其後又在蘇州、上海等地公演,廣受觀眾歡迎。 這一稿《智取威虎山)的劇本曾於195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在上海京劇院以後的演出中,由沈金波飾少劍波,童祥苓飾楊子榮,唱做繁重。

3、《海港》

1963年,江青插手上海的京劇現代戲創作,以需要一出寫工人題材的戲為由,決定改編李曉民創作的淮劇《海港的早晨》為京劇。1964年由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石西民、市文化局副局長李太成具體負責。郭炎生、何慢、楊村彬編劇,取名《海港早晨》,楊兼導演,舞美設計幸熙等。

童芷苓飾金樹英,小王桂卿飾劉大江,趙文奎飾老娘舅,童祥苓飾俞寶昌。劇中主要寫了人民內部矛盾,並無暗 藏敵人。1965年2月1日首演於人民大舞台。

江青看後,認為此本突出中間人物,要求修改為突出英雄人物和海港工人的國際主義精神,並對「風雨追舟」一場運用追光造成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大為反感,決定重組創作班子,改由聞捷、鄭拾風、李曉民、郭炎生、何慢五人參加改編,要求用新詩樣式代替老唱詞。

1965年4月2日完成試演本,將童芷苓換成蔡瑤銑,導演章琴,音樂設計於會泳。江青看後又指責「無沖突論」。此後,反復修改,於1966年5月又完成一稿,定名《海港》。劇中人物名字全作了改動,馬科導演,李麗芳飾方海珍。1966年10月1日演於滬東工人文化宮。

1967年春,該劇赴京參加《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紀念演出,於6月22日在中南海請中央領導審看。毛澤東看後說:「《海港》可以成為樣板戲,但要改成敵我矛盾。」創作組又先後調張士敏、王煉、黎中城、劉夢德進一步反復修改,強調了階級斗爭,塑造了階級敵人錢守維的形象。

導演張鳴義,伴奏採取中西混合樂隊。1971年12月該劇在京定稿。《紅旗》雜志1972年第二期發表了此劇1972年1月演出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隨即播送了全劇錄音。1971~1973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先後拍了兩次彩色戲曲片。

導演傅超武、謝晉、謝鐵驪。李麗芳飾方海珍,趙文奎飾高志楊(李長春配唱),朱文虎飾馬洪亮,郭仲欽飾趙震山,周卓然飾韓小強,艾世菊飾錢守維。人民出版社1975年10月出版劇本主旋律曲譜、總譜。

4、《奇襲白虎團》

該劇由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跡編寫,參照的是《志願軍英雄傳》中《奇襲》一文,後經孫秋潮執筆加工。此劇的初創是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京劇團早在1955年就進行了首演,1958年志願軍回國後,該團與山東省京劇團合並,遂修改上演此劇。

1964年,為參加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進行復排,尚之四導演,孫樟、曲志剛等舞台美術設計。宋玉慶扮演嚴偉才,邢玉民扮演韓大年,方榮翔扮演志願軍團長,殷寶忠扮演志願軍政委,俞硯霞扮演崔大嫂,栗敏扮演崔大娘。 「文革」期間,《奇襲白虎團》被封為「樣板戲」,該劇的導演尚之四和編劇之一孫秋潮卻成為「反動學術權威」、「牛鬼蛇神」橫遭批鬥。

山東省京劇團曾一度調往北京,編入中國京劇團。1972年,該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藝術片,基本保留了該劇的風貌。近來,山東京劇院青年團劉建傑等復排了這出戲,同樣非常成功。

5、《紅色娘子軍》

本劇是六十年代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創作演出的;是我國芭蕾舞按照周總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進行改革的首次嘗試。1964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首演時,周總理出席並邀請了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觀看。

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觀看,稱贊《紅》劇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對頭的,藝術上也是好的。」此後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觀看,並屢屢招待來訪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1964年由編導蔣祖慧等赴阿爾巴尼亞為地拉那歌舞劇院排演本劇。

周總理在當地觀看了演出。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也排演了本劇,由松下洋子飾瓊花。1986年中央芭蕾舞劇團去英國、蘇聯和1979年中國藝術團訪美時都演出了《紅》劇第一場。1994年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

在國內演出《紅》劇的藝術單位遍及全國。《紅》劇在中央芭蕾舞劇團曾復排多次。先後飾演瓊花的有白淑湘、鍾潤良、趙汝衡、薛菁華、郁蕾娣、張丹丹、馮英、王珊等;飾演洪常青的有劉慶棠、王國華、孫正延、王才軍、孫傑等。

6、《白毛女》

1964年上海舞蹈學校根據同名歌劇改編 。藝術指導黃佐臨,編導胡蓉蓉等。主要演員有顧峽美、蔡國英和凌桂明。後逐漸發展成大型舞劇。1965年首演。舞劇塑造了喜兒、大春、楊白勞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礎上,融匯了豐富的中國民間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典範。

7、《沙家浜》

《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蘆盪火種》是由上海市人民滬團於1958年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個抗日傳奇,講的是1939年秋,在江陰縣顧山鎮對「忠義救國軍」的戰斗中,時任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劉飛,在戰斗關鍵時刻,親自率領警衛班向敵人發起沖鋒,打退敵人進攻,但自己也身受重傷。

戰斗結束後,面對日偽頑匪相互勾結、下鄉「掃盪」的險惡環境,在地方黨組織和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帶領數十名傷員,不畏艱險,重建武裝、堅持抗日的斗爭事跡。滬劇《蘆盪火種》上演後,在戲劇界和觀眾中引起了廣泛興趣和強烈反響,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劇種的9個劇團對《蘆盪火種》進行移植,而在全國演出《蘆》劇的竟有31個劇團之多。

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作為主要執筆者,在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的《蘆盪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

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批准對外公演。劇名最後由毛澤東主席一錘定音,他幽默地說:「蘆盪里都是水,革命火種怎麼能燎原呢?再說,那時抗日革命形勢已經不是火種而是火焰了嘛……戲是好的,劇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發生在這里。」於是劇名定為《沙家浜》。

(9)樣板戲電影導演是誰擴展閱讀

「八個樣板戲」之誤

難以置信的是,雖然樣板戲紅極一時,倍受推崇,人們卻普遍不知道它實際上至少有二十多個。因為,「八個樣板戲」和「八大樣板戲」等詞,甚至比「樣板戲」一詞更加流行。眾口鑠金,這兩個當年的口頭詞語,終於演變為習焉不察,以假亂真的偽歷史名詞。

換言之,從文革時期開始,很多人,包括一些高層人士,都流傳「八個樣板戲」或「八大樣板戲」的說法,並且對其具體所指或不甚清楚,或認識不一。例如有的人,包括一些樣板戲劇組成員,認為只有最早的八個樣板戲才是樣板戲。

再如更多的人認為,只有包括《龍江頌》或者還包括《杜鵑山》在內的,影響最大的八個樣板戲才是樣板戲。

「八個樣板戲」之說容易流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從1967年5月到1970年上半年,樣板戲中的戲劇作品只有五個京劇和兩個芭蕾舞劇。這個階段,京劇劇名的前綴有「革命現代京劇(1966年始)」「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芭蕾舞劇劇名的前綴有「革命芭蕾舞劇(1966年始)」「革命現代芭蕾舞劇」「革命現代舞劇(1969年始)」。

此外,本是泛稱的「革命樣板戲」也常被當作劇名前綴,尤其是京劇劇名的前綴出現在報刊文章中。1970年下半年,樣板戲真正得到普及,稱呼自然變得規范。從此開始,作為劇名前綴,只稱「革命現代京劇」「革命現代舞劇」,例如《(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

(另外,「革命現代」也是文革時期非樣板劇目的屬性,所以有「革命現代越劇《半籃花生》」「革命現代京劇《鐵流戰士》」之類的稱呼。)總之,當時並不強調各相關作品的「樣板戲」名義,有的作品甚至從來沒有冠稱過「樣板戲」。

所以,實際上人們普遍不能清楚地知道樣板戲都有哪些,更想不到《(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等音樂作品也是樣板「戲」。

除了有心於文藝的人外,實際上人們並不熟悉所有的樣板戲。例如,很多經歷過文革的人,居然根本不知道唱了五年之久的《(京劇)紅色娘子軍》的存在。

人們普遍比較熟悉,並且容易回憶起來的樣板戲,最多是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龍江頌》《杜鵑山》,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八個左右的最優秀的作品。

文革時期,樣板戲大都被拍成電影,而非樣板的京劇劇目卻無一被拍攝。廣播電台播出的戲劇節目主要是樣板戲,到文革末期,才播出了一部分地方戲劇目和非樣板的京劇劇目。

失衡的宣傳,使大多數人不知道,文革時期還存在非「樣板團」創作演出的大量非樣板的京劇劇目,如《鐵流戰士》《蘆花淀》《瑤山春》。這樣,即使是熟悉更多劇目的人,也容易把一部分樣板戲劇目誤以為是非樣板戲劇目。

⑽ 八個樣板戲中的反面人物都是由誰扮演的

八個樣板戲只有《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沙家浜》《海港》等五齣京劇;另外是《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兩部芭蕾舞劇和一部交響音樂《沙家浜》。多少年來許多年輕人都以為像《杜鵑山》、《龍江頌》等也屬樣板戲之列。其實,包括前面七出現代戲連同後面的《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磐石灣》、《紅雲崗》等共計11部戲,在當時統稱為「革命現代京劇」。並且在70年代都拍成了電影,因此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這11出現代京劇都曾有著「十年磨一個戲」之說。
京劇藝術片《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樣板戲之一,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攝制。 影片根據中國京劇團的現場演出拍攝,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游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仆後繼、與日寇不屈不撓斗爭的英雄故事。 本片導演成蔭,編劇阿甲,監制李燕,製作人畢建平,出品人王曉棠。中國京劇團《紅燈記》劇組演出。 主要演員:浩亮飾李玉和,高玉倩飾李奶奶,劉長瑜飾李鐵梅,谷春章飾磨刀人,夏美珍飾慧蓮,杜福珍飾田大嬸,袁世海飾鳩山,孫洪勛飾王連舉。
智取威虎山 編劇陶雄、李桐森、黃正勤、曹壽春、申陽生(執筆);導演以陶雄為主,李仲林、李桐森協助;樂隊主要成員為王燮元、趙濟羹等;舞台美術設計有幸熙、周凡等;主要演員有李仲林(飾楊子榮)、紀玉良(飾少劍波)、王正屏(飾李勇奇)、賀永華(飾座山雕)等。1958年8月首演於南京中華劇場,其後又在蘇州、上海等地公演,廣受觀眾歡迎。
奇襲白虎團 講述1953年,我軍某團偵察排長嚴偉才率領尖刀班,在朝鮮民眾的幫助下,沖破重重難關,直插敵人王牌軍"白虎團"心臟,搗毀團部,為我抗美援朝志願軍全線反擊美、韓侵略者創造有利條件的故事。後被多次改編成快板書和樣板戲。是我黨的光榮驕傲。
現代京劇《沙家浜》是八大樣板戲之一。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在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蘆盪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京劇《海港》創作於"文革"期間,即八個革命樣板戲之一。劇情描寫某裝卸隊黨支部書記方海珍、組長高志揚和工人們將一批出國稻種裝上駁船轉運外輪,又將堆在露天的出國小麥運進倉庫。青年工人韓小強輕視裝卸工作。暗藏階級敵人、調度員錢守維乘機將玻璃纖維裝進包內以破壞我國聲譽。方海珍發現事故連夜翻倉,馬洪亮又對韓小強進行階級教育,從而揪出階級敵人,完成了援外任務。演出:上海京劇團,主演:李麗芳、趙文奎、朱文虎、艾世菊。
現代京劇《紅色娘子軍》由同名芭蕾舞劇移植改編而成,由中國京劇團《紅色娘子軍》劇組集體創作編排,唱腔設計李少春。該劇由馮志効、杜近芳、曲素英等首演。並於1972年搬上銀幕在全國上映。該劇講的是海南島奴隸出身的吳清華投身革命,最終消滅惡霸地主南霸天的故事。
馬少波 、范鈞宏1958年根據歌劇《白毛女》改編。中國京劇院演出。李少春飾楊白勞,杜近芳飾喜兒,葉盛蘭飾王大春,袁世海飾黃世仁。除運用京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傳統程式,還根據內容需要,在劇本、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嘗試。

音樂《沙家浜》是中央交響樂團根據現代京劇《沙家浜》改編而成。在當時,它的沙家浜意義不僅僅是用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豐富了舞台,更在於它響應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口號。

閱讀全文

與樣板戲電影導演是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扎職電影完整版 瀏覽:967
販母案考是台灣電影嗎 瀏覽:95
南寧萬象城電影票 瀏覽:981
小矮人第一部電影 瀏覽:167
愛情公寓電影百度雲鏈接下載 瀏覽:816
英語電影英語簡介 瀏覽:108
妙探雙雄電影粵語 瀏覽:461
一對夫妻給兒子報仇什麼電影 瀏覽:902
去哪了電影觀後感 瀏覽:559
電影票圖片真實 瀏覽:103
蘄州老電影院 瀏覽:831
白雪女王電影圖片 瀏覽:581
日本電影什麼鼓的 瀏覽:678
手機免費看3d電影網站 瀏覽:532
洛陽有5D電影院 瀏覽:194
周星馳電影國語完整版高清百度視頻 瀏覽:46
法國電影展電影 瀏覽:60
冰雪奇緣英文版80s電影 瀏覽:413
恐懼島電影圖片 瀏覽:958
大蝌蚪電影解說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