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香港導演在大陸拍的電影

香港導演在大陸拍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5-10 09:27:47

A. 2013年5月17日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什麼在中國內地上映

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2013年5月1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的電影是《中國合夥人》。

電影《中國合夥人》中,在那20世紀80年代,三個充滿朝氣滿懷熱情的年輕才俊從燕京大學出發,懷穿友誼追逐夢想。理想豐滿現實骨感,三位好友卻只有曉駿獲得美國簽證,可惜曉駿也沒能在國外闖出天地。而受到現實和夢想暴擊的冬青和王陽,偶然機緣下辦起了英語培訓班,還看似成功了。隨後,回國來的曉駿也加入了其中。


影片評價

該片把夢想、友誼、愛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不失青春活力,又不乏真誠勵志,既貼合內地,又符合時代脈動,香港導演陳可辛做到了(《人民日報》評)。

該片絕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教育機構成長的故事,裡面也有如《致青春》那般的校園愛情,但導演陳可辛為電影開辟了一個更宏大的視角,將20世紀80年代以來30年的大變革背景植入其中,在這樣的底色上盡情勾勒那一代青年的熱血奮斗(《每日新報》評)。

B. 包攬內地票房1/3,這幫香港新生代導演到底有何能耐

本文首發:娛樂資本論(yulezibenlun)

頻繁在兩地之間往返,見面就加微信,日益嫻熟和標準的普通話,這是年輕一代香港導演留給娛樂資本論的新印象。與王晶、劉鎮偉、爾冬升、吳宇森等早期成名的香港導演不同,他們似乎更加融入內地生活節奏,也更懂得內地電影市場資本與創作角力的游戲規則。

剛剛過去的國慶檔與中秋檔,《王牌逗王牌》、《大話西遊3》表現平平,而《七月與安生》、《湄公河行動》卻憑借良好的口碑實現票房逆襲,這似乎印證了香港導演在經歷一場新舊更替的悄然演變:名導退居幕後,新導演與內地編劇、製片人撐起合拍片大旗。

新一代香港導演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相比於內地年輕導演,香港導演的從業經歷更為成熟,而比起香港老牌導演要求製片話語權,他們更善於溝通和聽取內地製片人的建議;兩岸三地電影製作班底從早期的磨合到如今的融合,已經逐漸形成更合理的香港導演+兩地編劇+內地製片人的工作機制,這讓如今的合拍片脫離了早期不接地氣或者過於套路化的問題,成功幾率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2016年堪數香港導演的集中爆發之年,不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導演之手,而且越來越多香港新一代導演的名字逐漸走入人們視野,而且隨著內地警匪片、現實題材、以及新聞事件改變影視的出現,香港導演迎來了他們在內地的黃金時代。

港片沒落,香港導演借主旋律和魔幻大片崛起?

近年來,隨著香港電影在本土及內地的影響力日漸式微,整個電影界縈繞著一股港片日薄西山的悲觀氣息。大量香港電影人舍棄本土市場北上,一些人迅速紮根,也有一些人則至今水土不服。不管怎樣,「香港電影沒落」、「香港導演不行」的論調,在《新少林寺》、《太平輪》、《三國志之見龍卸甲》等合拍片公映時被反復提出。

分水嶺出現在2013年,陳可辛的《中國合夥人》在內地票房突破5億,徐克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拿下6億票房,周星馳與郭子健的《西遊降魔篇》更是一舉摘得年度票房冠軍。接下來的幾年,香港導演的名字多少都會出現在年度票房top10的榜單中。

數據來源:貓眼 截至日期:2016年10月15日

經歷了兩年回暖期,2016年堪數香港導演的集中爆發之年,不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導演之手,而且越來越多香港新一代導演的名字逐漸走入人們視野。他們的出現,多少刷新了人們關於港片套路化、香港導演黔驢技窮的刻板印象:

一是題材從單純的動作喜劇轉向多元化:過去香港導演主要接手傳統的警匪槍戰和無厘頭喜劇,近兩年,不少主旋律題材、大IP魔幻片以及青春愛情片、劇情片等,也成為香港新一代導演施展才華的空間,比如曾國祥的《七月與安生》,在青春片已泛濫成災的國內市場,被認為改編的精彩程度甚至超過原作。

二是香港導演在主旋律電影中成功融入類型片風格:從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開始,《反貪風暴》、《救火英雄》、《我的戰爭》、《湄公河行動》等多部主旋律影片,都由香港導演來主導。相比於內地電影人剛剛開始探索商業類型片,香港導演在製作動作片、警匪片上還是比較有優勢,這批主旋律電影普遍沒有以往的刻意說教和煽情,驚險刺激的程度也堪比一些好萊塢商業大片。

三是魔幻大片崛起,給香港導演更多用武之地:香港電影的工業製作水準較為成熟,比如電影版《盜墓筆記》在特效方面堪稱良心,《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也被認為畫風唯美,特效「國產最高」,即便是今年飽受詬病的《封神》,盡管劇情奇葩,但在視效方面卻較少有批評之聲。

香港導演已經成為內地公司競相追逐的香餑餑

其實就在幾年前,香港導演和內地公司的合作還遠不像今天這么如膠似漆。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就曾炮轟香港導演,認為其製片標准低、缺乏執行力、漫天要價,而「香港編劇的地位差到毀滅整個行業的地步」,這種激進言論,和光線曾在香港導演身上栽過跟頭不無關系。

王長田

「說實話,過去香港導演和內地公司互相之間無論心態、合作方式、題材選擇方面都有問題,」王長田告訴小娛,「香港你知道,一直是導演中心制,但大陸是製片人中心制,這個磨合其實在前幾年相當困難。」

但如今,王長田的態度在悄然變化,年初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成為年度票房爆款,也重啟了光線與香港導演合作的大幕。「一部分老一點的導演他們在改變,忍不住融入內地。」但他透露自己比較傾向於請年輕化的香港導演,因為跟前幾代電影人相比,新一代電影導演素質更高,也更願意接受內地製片人中心制,把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內容創作上,而不像老一代導演緊握製片話語權。

在王長田看來,內地市場已經成為香港青年紮根的沃土:「香港的電影市場太小,一些香港電影公司的觀念比較老舊、競爭力差,公司不行,你怎麼去指望他能夠培養發掘人才或者讓他們實現他們的想法?從長期來看,我認為香港已經失去了培養新導演的機制,如今這批新導演大多數在內地成長,大陸顯然具有更好的培養環境。」

另外過去有些敏感題材,比如真實事件改編不讓碰,只能把市場讓給港片。如今情況發生變化,有業內人士預測明後年真實事件改編的國產片會興起,比如甘肅白銀案、1986長江漂流、太平洋大逃殺等轟動事件,都相繼被買下改編權。香港導演在現實主義題材的拍攝方面經驗十足,自然成為內地影視公司改編時的首選。

郭子健

而強調視效技術的魔幻題材在內地火熱,也給了香港導演用武之地。在談到磨鐵與新麗傳媒合作開發的電影《悟空傳》邀請郭子健擔任導演時,磨鐵CEO沈浩波表示:「香港年輕一代的導演挺強,拍電影的心態比較單純,大陸很多導演尤其知名導演,可能世故的成分多一點。」

他認為,相比於大陸的青年導演很多還停留在處女作階段,其作品尚未獲得足夠的市場檢驗,香港青年導演們往往並不是很年輕,他們多數集中在40歲左右,已經出道多年並積累了不少作品經驗,能夠更好地融入大陸電影市場。「現在電影導演很稀缺,有不少是拍網劇、網大出身,相對來講香港導演經歷過的電影訓練可能比較完整。」

不過如今,香港導演已經成為內地公司競相追逐的香餑餑。徐克、陳可辛等早年便轉戰內地的大導自不必說,林超賢、彭順、郭子健、周顯揚等新一代導演身上都背了不少片約,甚至此前主要活躍在香港的《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也早已被內地公司鎖定,接拍真實案件改編的《太平洋大逃殺》。

「我們現在最近也在見幾個比較年輕的香港導演,但是他們手裡確實太多(項目),」王長田感嘆,「香港導演上來動不動就簽約,每個人手裡一堆片約,先把錢拿回來花著,這一點跟內地導演不一樣,內地導演特別珍惜自己的羽毛。但是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理解為香港導演的資本概念更強。」

資歷較淺的香港年輕導演,往往也會有資深電影人扶持

其實翻看香港新一代導演的履歷,會發現多數所謂新導演其實經驗豐富,不少是從大導的副導演逐漸做起來的,正如一些人所說,「香港電影圈是中年社會」,和內地新人導演的年輕化相比,香港導演往往在40歲左右才開始嶄露頭角。

比如《悟空傳》導演郭子健,因與周星馳合作《西遊降魔篇》而被人注意;《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的導演鄭保瑞,曾在葉偉信多部片子中擔任副導演,《暴瘋語》導演李光耀則是爾冬升御用副導演。

林超賢

因為《湄公河行動》而名聲大噪的林超賢,最早則是陳嘉上的副導演,通過《證人》、《線人》、《逆戰》、《激戰》等罪案片,逐漸積累起自己的口碑。「林超賢是很努力的導演,他為《湄公河》這個項目已經准備了兩年多,票房和口碑逆襲是意料之中的。」 香港資深電影人、《無間道》系列監制庄澄認為,林超賢的成功屬於穩扎穩打,「他會在自己已經熟練操作的領域,比如動作片上不斷地突破和創新。」

即便是資歷較淺的香港年輕導演,往往也會有資深電影人扶持,這可能源於香港電影圈素來深厚的「以老帶新」傳統,只要上了同一艘船,製片人都會派團隊保駕護航,幫忙解決編劇、資金等一系列問題。

「十幾年前香港電影人才斷層很厲害,所以成熟的電影人扶持電影新人的意願很強烈。」據庄澄介紹,香港政府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已經舉辦了三屆,主要扶持新導演拍攝第一部作品,專業組和大專組的獲勝者都將拿到三百萬到六百萬的投拍資金,同時會有經驗豐富的香港電影人擔當監制。

這種傳統,讓新人導演能夠更快適應電影市場的游戲規則。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曾國祥與陳可辛的組合,盡管陳可辛曾在采訪也談到,以自己如今的閱歷,已經很難再拍青春愛情片,創作心態和年輕人有了距離,但在《七月與安生》中,還是能看到陳可辛電影中產階級情懷的影子,再加上曾國祥作為新人導演,融入了更為現代化的拍攝手法和理念,讓這部愛情片情感細膩,並且敘事節奏更受年輕觀眾青睞。

彭順

此外,最早進入內地的香港導演成名已久,早已形成自己特有的製片風格。像王晶導演曾在采訪中向小娛坦言,即使來內地拍戲,也很少有人能夠干涉自己的創作,「不然就不拍了」。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問到想拍什麼類型的電影,《我的戰爭》導演彭順就表示,自己如今已是國產片導演,主要看市場和投資方的意願,「有什麼戲就拍什麼」。

「長期以來華語片長久以來的一個問題,就是製片人中心制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庄澄認為,「比如在美國,製片人的話語權無疑是最大的,所以你看香港導演去美國拍了幾部戲,就不拍了,因為不適應這樣的制度。」

與郭子健和鄭保瑞都有過合作的香港編劇黃英表示,新一代的香港導演更善於聽取意見:「和以前的一些大導演合作感覺不一樣,比較敢溝通」。不難看出在合作姿態上,香港新一代導演已經和過去大牌的導演們有了不少變化。隨著兩岸三地的創作班底不斷融合,合拍片往往是由香港導演搭配內地的編劇或者製片人,比如《湄公河行動》的製片人是黃建新,而《我的戰爭》則由劉恆擔任編劇,在各自領域發揮長項。

「所以現在有一個趨勢:大導演做製片人,自己說了算;而導演的位置交給更年輕的導演。」 庄澄告訴小娛,「你想一個成名的導演老是自己來拍,兩年才能有一部作品。但像陳可辛,王晶現在一年能夠監制好幾部戲,這也是他們非常擅長做的。」

電影《桃姐》

其實不止香港導演,伴隨電影市場資本和受眾的傾斜,一批香港編劇和其他電影人才也早已流向內地,比如光景映畫最近公布的「千日計劃」,6位簽約的主創中有四位是香港比較資深的編劇或導演,比如《桃姐》的編劇陳淑賢,《殺破狼2》的編劇黃英,以及《沖鋒車》的編劇和導演劉浩良。

「香港的電影人現在被掏空了,」庄澄感嘆,「比如說我們要開一部電影,就發現連美術指導、動作導演都沒了,很多都到內地來開工,有經驗的導演也是拍合拍片比較多。」

香港本土的電影市場則成為新浪潮電影或獨立電影的天下。一些香港導演曾經向小娛坦言,其實他們骨子裡還是更喜歡拍本土的電影,曾國祥在拍完《七月與安生》後,也開始幫朋友拍攝港片。「我會勸他們不要老是拍本土的電影,因為不一定每部都能投資回本。」庄澄認為,「我覺得合拍片和小片都要拍,大片拍一部就可以養很多小片。」

C. 香港與大陸合作過哪些電影,電視劇,一起上過哪些綜藝節目

三十年大陸和香港電影合作(2009-04-30 21:36:55) 標簽:娛樂 相濡以沫,共創輝煌

—— 淺談改革開放三十年大陸和香港電影合作

從1978到2008,從《少林寺》到《梅蘭芳》,大陸和香港電影的合作己成功走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風雨歷程,此間,兩地影人精誠合作,攜手奮斗,為中國電影的壯大發展寫下了精採的篇章。在這三十年中,兩地合拍片見證了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那麼,就讓我們帶著喜悅與激動來回顧這一段歷史。
7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佛下,香港影人著到了希望,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們回到內地發展祖國的電影事業.香港的張鑫培導演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由他執導的電影《少林寺》是華語動作片的經典之作,該片不僅憑借原滋原味的少林寺場景和少林功夫深深吸引了兩岸三地的觀眾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還開創了兩地電影合作的先河。自此以後,香港武術電影開創了一條新路,那就是:與內地科班武術演員合作,利用祖國大好河山為背景來拍攝動作電影。後來徐克和李連傑的合作與《木棉袈裟》《新龍門客棧》中的美麗的內地風光都證實了這一點。
歷史車輪依舊前進,兩地合作更為深入,80年代初,歷史題材影片進入兩地合拍片領域,香港影人李翰祥不顧台灣當局的阻撓,冒著失去台灣市場的危險,毅然回到大陸拍片,其作品《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獲得了巨大成功。它不僅使香港演員梁家輝成為香港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帝,使劉曉慶成為在香港最具知名度的大陸影後,還使一部分人了解那一段中國屈辱的歷史。但該片更大的價值是:他喚起了全體中國人的歷史認同感,這說明兩地影人的心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80年代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興起的時候,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嚴浩的《似水流年》就是其中代表作,該片的女主角——內地的斯琴高娃以其精湛的演技獲得了香港觀眾的認可,並摘取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後桂冠,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的第一位內地影後。歷史是這樣奇妙,2008年斯琴高娃憑借《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再度獲得此項殊榮,該片的導演許鞍華也是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之一,這位導演在80年代也曾與內地合拍《投奔怒海》。可以說,他們是兩地合拍片發展的見證人。
到了90年代中期,兩地合拍片合作的領域慢慢擴大,文藝片,喜劇片相繼進入合拍領域。兩地合作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內地電影製片廠開始直接參與合拍片製作。其中,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合拍的《霸王別姬》最為成功,北影廠提供戲台,服裝等資源,而香港利用其好萊塢式的運作,強強聯手,製作出了這一部不朽的華語電影巨作。此外,來自兩地優秀演員鞏俐,張國榮的加盟更是為影片增色。但該片的更大意義在於:來自香港的中國演員張國榮把一位中國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的戲劇人生演繹得生動傳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京劇文化。該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勇奪金棕櫚大獎,為華語影片增光,更向世人昭示了兩地影人齊心協力製作優秀華語影片與利用電影傳播中國文化的決心。
97金融危機後,香港電影進入小段低迷期,但此時合拍片出現新亮點。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港片有內地演員的身影,這些內地演員逐漸成為主角。越來越多的內地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大膽啟用香港演員並使之融入內地電影。此時,一部分觀眾提出疑問,如內地演員與香港演員的表演方式能否和諧?港片風格是否能適應大陸?
但歷史告訴我們,合拍片依然在壯大發展,也越來越收到觀眾喜愛並成為華語片主流。潮流不可逆。2002年,《英雄》橫空出世,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成為美國外語片票房史上的第三名,更開創了中國式大片的輝煌。在接下來的幾部票房過億的大片中,如《天下無賊》,《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投名狀》,《赤壁》,幾乎無一不是合拍片。這些影片由最初的叫座不叫好到今天的藝術與商業並重,走過了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
今年是香港回歸十一周年,我們欣喜的看到:香港影人的歸屬感越來越強。在電影《老港正傳》中我們看到了香港人民的愛國熱情。台灣導演吳宇森更是坦言拍攝《赤壁》就是要想外國人展示我們優秀的文化。在最近的合拍片中更不乏這類影片。例如陳凱歌的《梅蘭芳》,這部電影融合了中國元素,展示了梅蘭芳先生傳奇而又偉大的一生和其滿腔的愛國熱情。我們相信還會有更多優秀合拍片和觀眾見面。
兩地合作走過三十年,其成功原因有很多。港片有成功的商業運作和海外票房號召力,內地片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場景。香港導演更為迎合觀眾欣賞口味,內地導演更注重影片的藝術性。香港劇本更為時尚,內地劇本更為深刻。香港演員更為職業,內地演員更為專業。這是兩地優勢,但我們把兩者完美的結合起來,那麼華語片將會走向一個新台階。當然這期間合拍片也曾遭受質疑,一度口碑很差,一度讓觀眾對中國式大片失望。但近兩年來《投名狀》和《赤壁》接連取得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贏讓我們看到合拍片的遠大的發展前景。
當然,合拍片的成功離不開祖國大陸的支持。2004年大陸與香港CEPA協議的簽訂更是為合拍片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今天,兩地影人更應該團結起來一同救市,只有攜手共進,才能成就中國電影的百年夢想!只有合作,中國電影才能屹立於世界電影之林!總有一天我們可以驕傲的說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的電影產業,我們中國人可以拍出比好萊塢更好的電影!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電影蓬勃發展的三十年,是合拍片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三十年。大陸和香港的電影合作像其他的合作一樣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偉大貢獻。我們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大陸和香港的電影人必將執子之手,相濡以沫,共創輝煌!

D. 30年前,香港武俠宗師拍的《西遊記》,至今是爛片屆的一朵奇葩

若論 中國影視業第一IP ,非《西遊記》莫屬。

電影誕生百餘年,根據吳承恩筆下的這一經典神話故事改編的影視作品不知凡幾。

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經典改編,很多《西遊》影視劇甚至成為了國民記憶。

比如:86版《西遊記》、《大話西遊》、日漫《龍珠》等等。

但正如六老師所說: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能胡說。

在《西遊》翻拍史上,甭管是大陸港台,亦或是日韓歐美,從來不缺少奇葩雷片。

比如:日本曾在78年推出過電視劇《西遊記》,劇中的唐僧是一位女演員。

2001年,好萊塢拍了部《齊天大聖》,美國唐僧與印度觀音談戀愛拯救世界。

2018年,網飛還出品了一部美劇《新猴王傳奇》,連沙僧也變成了師妹!

還有近年打著致敬經典噱頭,各種碰瓷的西遊題材的網大爛片。

不過,這些翻拍影視劇大多影響力也有限,而說到《西遊記》翻拍史上真正的傳奇雷片,當屬一部拍攝於30年前的大陸與香港合拍的電影,影片被譽為:

史上最狗血的《西遊記》電影!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30年前的另類邪典之作!

《西行平妖》

Go West to Sube Demons

影片上映於1991年,由香港長河影業與內地的瀟湘電影廠合拍。

導演兼編劇是港台著名武俠大宗師 張徹 ,本片是他職業生涯的倒數第二部電影。

上世紀八十年代,邵氏公司停產,張徹在台灣的電影公司又瀕臨倒閉,一時令這位昔日的賣座武俠片導演陷入無片可拍的境地。

此時恰逢大陸掀起合拍片的熱潮,不少香港導演紛紛前往大陸拍攝武打電影,張徹也順應潮流應邀前往大陸拍攝電影,接連拍攝了幾部功夫電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87年上映的 《大上海1937》 ,影片是當年內地的票房冠軍。

自那以後,張徹的導演事業在大陸迎來了回暖,但此時的張徹已經是到了花甲之年,創作力和精力都不比年輕時候,在片場拍攝時經常拍著拍著就睡著了。也正因為創作力不再, 張徹在大陸拍攝的幾部電影,基本都是將自己以前的作品二次修改或是直接翻拍

《大上海1937》的故事原型來自於《上海灘十三太保》,《過江龍》翻拍自舊作《報仇》、《西安殺戮》則是翻拍《五毒》、《神通》翻拍自《神通與小霸王》,就連這部《西行平妖》實際上也是源自與張徹在邵氏時期拍攝的電影 《紅孩兒》的翻拍

影片和張徹在大陸所拍攝的其他幾部電影一樣,都是由張家班的第六代弟子主演,飾演孫悟空的 董志華 、演沙僧的 杜玉明 、飾演紅孩兒的 穆立新 ,都是和張徹合作過多次的演員,三人都是京劇演員出身,因為身手利落而被張徹發掘成為武打演員。

董志華

杜玉明

穆立新

此外,重看這部電影主演名單的時候,赫然發現片中飾演豬八戒的演員 張克芃 也是一位隱藏大咖,他也是京劇演員出身,也曾出演過一些影視劇,但更知名的身份則是黑豹樂隊的前主唱。

說回影片本身,由於張徹本身是京劇愛好者,所以張徹電影中經常出現戲曲元素,而在大陸的幾部電影更是直接啟用京劇武生作為主角,這部《西行平妖》則更是張徹將京劇元素與神話武打相結合的另類嘗試,影片在當年上映時打出了噱頭:

國內首部神話特技電影!

然而尷尬的是,當張徹電影中不太講究的廉價畫風和風格化的武打場面、加上過時的特效水準和古怪出戲的京劇造型,讓影片徹底淪為了一部 擰巴、怪異、俗艷,卻又CULT感十足的奇葩電影

具體這片神奇在哪兒,讓咱們慢慢細說。

電影一開場就是京劇畫風,塗著京劇油彩的孫悟空登場。

下一秒,京劇孫悟空變成了真人版孫悟空,仍舊是張徹標志性的袒胸露背式服裝。

如果不是演員帶著一頭黃毛頭套,簡直讓人完全看不出這是在演美猴王!

緊接著又是一段邵氏風格的開場打鬥,孫悟空大戰同樣京劇造型的天兵天將。

原著中的大鬧天宮,到了本片中變成了京劇雜技舞台劇。

短短三十秒開場,就已經預示了本片草台班子式的畫風。

之後,唐僧登場,相較於孫悟空的造型,起碼看起來正常許多。

接著是在高老莊調戲高翠蘭的豬八戒,可能導演也知道豬鼻子的特效裝太假,所以電影大部分時間里豬八戒都只來著一雙豬耳朵,來證明自己豬妖的身份!

收服豬八戒後,唐僧又經過了流沙河,遇到了能和孫悟空打個平手的沙僧。

然後沙僧就命手下從河裡撈出了一匹白馬,白龍馬連變身都不用,就這樣師徒湊齊。

片名出現,隨著唐僧師徒一路西行,影片的故事正式開始。

電影的主線是唐僧師徒的降妖除魔之路,劇情大致被劃分為三個章節。

遇到第一個妖怪是打醬油的 豹子精 ,算是電影的原創劇情。

一天黃昏,師徒四人走進一座村落,當地的員外向唐僧師徒求援。

原來,有妖怪肆虐鄉里,如今更想強搶員外的女兒成親,唐僧師徒決定幫忙捉拿妖怪。

到了晚上,同樣是京劇造型的豹子精,帶著一群小妖怪來到村裡

坦率地講,單看豹子精這個蠢萌的大耳朵造型,讓人十分懷疑導演在致敬迪士尼的米老鼠。

電影的第一場打鬥開始,本片的武打風格是京劇武打與武術雜技相結合。

角色一言不合就翻跟斗,然後光著膀子開始上演赤身肉搏!

混戰中,悟空揮棍直取豹精,豹精慌忙舉叉迎戰。

雙方各種翻跟斗,一時間金棍銀叉在空中穿梭翻飛,

豹子精不敵孫悟空,現出原形,其實也就是脫了衣服。

畢竟是張徹導演,所以拍打戲演員從來都要袒胸露背!

光膀子的豹子精露出一身閃瞎眼的金錢紋身,此時孫悟空發動嘲諷技能:

喲,原來是只金錢豹啊?

之後孫悟空也畫上了京劇臉譜,非常敷衍地打戲過後,豹子精倒地身亡。

打完豹子精之後,師徒幾人繼續上路,這日來到了牛魔王的山頭。

不得不讓人感嘆牛魔王府邸的基礎建設很完善,導演還特意用了全景讓觀眾注意——

看看這干凈的水泥路面以及路邊的路燈!

接著,正在追殺「小三」玉面公主的 鐵扇公主 和丈夫 牛魔王 登場。

原來,牛魔王如今正在鬧家庭糾紛,作為正房夫人的鐵扇公主因牛魔王與情人玉面公主在外另立洞府而不依不饒,恰好牛魔王的結拜兄弟孫悟空途徑此地,便要孫悟空來評理。

唐僧師徒也應邀來到牛魔王的府邸,可沒想到,鐵扇公主竟然別有用心。

鐵扇公主因為婚姻破裂,居然在酒桌上各種挑逗小叔子孫悟空,並主動暗送秋波。

看到這里,不難猜測——

導演是將《西遊記》和另一部古典名著的經典劇情嫁接在一起了!

然而孫悟空也像那位打虎英雄一樣,斷然拒絕了鐵扇公主的投懷送抱。

這便讓鐵扇公主懷恨在心,也為影片之後的劇情埋下了伏筆。

辭別牛魔王夫婦,師徒們爬山涉水又來到了車池國。

原本,車遲國的君主賢明,百姓們安居樂業。可如今,車池國被三個妖道 羊力、虎力、鹿力 三大仙盤踞。他們自封國師,帶著一幫道門徒子徒孫到處興妖作怪,攪得百姓不得安寧。

唐僧師徒初來乍到,意外結識了兩名當地的年輕武士喬偉和 駱傳 。兩人有感於妖道作亂,於是想要暗中行刺三大仙,可畢竟強弱懸殊,喬偉暗殺失敗而慘死,駱傳則因得到孫悟空的幫助而逃脫。

得知車遲國之亂後,唐僧試圖決定留下,幫助百姓清除妖道。

入夜,悟空、八戒、沙僧潛入皇宮,查明皇帝原來是一隻老白羊精所變。

看這個宛如低配cosplay的頭套造型來看,本片確實在特攝風格上採用了卡通畫風!

三妖道感到情況不妙,於是打算施行天羅大法,准備將唐僧師徒一網打盡。

他們高築祭台,施展魔法,剎那間妖霧彌漫。

為了消滅三大仙,孫悟空隨即與他們展開鬥法比拼,也就是經典的車遲國鬥法段落。

第一場是孫悟空與虎力大仙比砍頭,而本片在特效方面的問題也暴露無疑。

所謂的特技片,可實際上電影中特效不僅過時,而且非常假!

砍頭的特效基本就是藉助燈光將演員的頭隱藏在黑暗中,如此來呈現「無頭」效果。

虎力大仙也砍掉了自己的頭,卻沒想到孫悟空的金箍棒居然能放煙火。

直接對准虎力大仙飛起來的頭顱,一槍將其爆頭,完成了單殺。

接著是與鹿力大仙賭掏心,孫悟空再次贏了鬥法,鹿力大仙被雙殺。

隨後,孫悟空又識破了偽裝成少女模樣的羊力大仙,三妖道至此被除掉。

除掉了虎、鹿、羊三妖後,車遲國恢復了以往的寧靜祥和。

駱感測念唐僧師徒的恩情,便提出想要跟隨唐僧師徒西行。

可孫悟空認為他一介凡人,遇到妖怪難以自保,因此拒絕他隨行。

然而固執的駱傳卻不認命,正所謂不作就不會死,他在路上果然遇到了鐵扇公主。

鐵扇公主將駱傳擄走,並威脅駱來暗算唐僧師徒,駱傳不肯聽從。

惱羞成怒的鐵扇公主,用芭蕉扇往駱傳的腹中扇風,駱傳的肚子被脹破,當場斃命。

一計不成,鐵扇公主又生一計,打算攛掇牛魔王前妻羅剎女的孩子 紅孩兒 對付孫悟空。

於是,鐵扇公主暗中施法,控制了紅孩兒的心神,讓紅孩兒製造幻境困住唐僧師徒。

與此同時,觀音菩薩得知唐僧師徒會遭劫難,遂派座下弟子哪吒三兄弟去幫助悟空。

而心高氣傲的哪吒一心想跟孫悟空一較高下,於是兩人又上演了草台班子式的武打場面。

哪吒不斷變換手中兵器,而孫悟空也隨之變換各種兵器。

誰能想到,孫悟空居然不用金箍棒,而是用起了劍!

之後又用圓環耍起了雜技,然後是拳腳互毆,雙方打得難分難解。

不打不相識後,哪吒告訴孫悟空,用幻境困住他們師徒的是紅孩兒。

打破幻境的唐僧師徒幾人,發覺自己來到了紅孩兒的火雲洞,於是一場大混戰開始。

哪吒三兄弟也加入戰局,尤其是哪吒踩著一雙輪滑鞋偽裝出的風火輪十分拉風!

紅孩兒見到哪吒的拉風輪滑鞋,於是當即也踩著風火輪搏殺。

神奇的是,本片中的風火輪簡直人手必備,之後連孫悟空、沙僧、金吒、木吒也都踩著輪滑鞋閃亮登場,整個火雲洞彷彿成了一座旱冰場。

紅孩兒自知不是對手,便施放三昧真火,頃刻間火雲洞烈焰熊熊。

然而沒想到的是,孫悟空也能用金箍棒發出三昧真火,

他揮動著兩頭冒火的金箍棒,與火雲洞的小妖們打在一團。

危急時刻,觀音做法放出蓮台化成的尖刀,將紅孩兒困在刀叢中!

之後,孫悟空揮棍搗毀了火雲洞,紅孩兒恢復了神智,

而一直暗中控制紅孩兒心神的鐵扇公主也瞬間慘死。

一場危機瞬間消弭於無形,孫悟空看著恢復理智的紅孩兒,露出了欣慰又基情的笑容。

師徒四人繼續踏上了西去的征途,電影的故事至此結束。

毋庸置疑,這部《西行平妖》即使放在九十年代,也堪稱是一部曠世雷片。

影片幾乎在各個層面都暴露出十足的問題, 故事胡鬧、情節草率、造型雷人、服裝布景假到不行,各種穿幫鏡頭比比皆是 ,而影片對外所標榜的特技更是粗糙廉價至極,基本就是利用煙火製造的爆炸效果。

角色出場要爆炸,角色被殺死要爆炸,妖怪登壇做法要爆炸,鐵扇公主做法失敗慘死也會爆炸,最後的火雲洞大戰更是從頭炸到尾,孫悟空用的不是金箍棒,而是噴火器,各種煙霧火焰彷彿在看一場雜技煙火表演。

特效浮誇過時倒也罷了, 影片最大的問題還是張徹作為導演對於細節的不考究 ,這也是張徹電影的一貫特點。早在七十年代的邵氏時期,張徹拍古裝片就從來不考慮角色的造型和場景是否貼合時代,比如拍清宮戲,張徹電影中的角色只留辮子而不剃頭。

這種不求細節的拍攝方法放在七十年代拍片極為控製成本的邵氏時期還能理解,但到了九十年代,張徹仍舊按照這種思路去拍攝電影,就會很是讓人出戲。

以本片為例,所有演員的造型都透著一種胡鬧感,孫悟空除了臉上貼點毛發完全不像猴,車遲國三妖的造型一個比一個雷人,尤其是羊力大仙,不知道的還以為才cos喜羊羊呢!

本片可說是張徹晚年的失意之作, 一方面,他努力地想要迎合市場,想要將自己熱衷的京劇武俠與陽剛武打元素,與更具有噱頭的奇幻和特技相結合,但另一方面,張徹的拍攝思維還停留在邵氏時期。 比如:電影片頭的舞台風格,就是他以前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拍攝方法,至於土法特技也是六七十年代的水準,更不用說簡陋到慘不忍睹的布景和沒法深究的造型妝容。

《西行平妖》之後,張徹只拍了一部《神通》,同樣票房慘淡。自此以後,心灰意冷的張徹便因為身體原因逐漸退出影壇。曾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影壇呼風喚雨的武俠片宗師,時過境遷,晚年的他卻拍出了國產爛片屆的一朵奇葩,讓人倍感無奈和惋惜。

E. 2013年5月17日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什麼在中國內地上映

2013年5月17日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合夥人》在中國內地上映。

《中國合夥人》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我們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商業勵志片,由陳可辛執導,黃曉明、鄧超、佟大為、杜鵑主演。該片於2013年5月17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土鱉」成東青、「海龜」孟曉駿和「憤青」王陽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中國合夥人》劇情簡介

成東青(黃曉明飾),農村出身的土鱉,兩次高考落敗,眼看就要屈服於當農民的命運,他最後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從明眸變成近視眼,第三次試考,考上北大。孟曉駿(鄧超飾),精英知識分子,強烈自信,內心認定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那個。

王陽(佟大為飾),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樣子俊朗,熱愛文學,一生夢想是當個詩人。這樣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居然就在燕京大學碰上,戲劇性的建立友誼。

F. 有哪部電影和楚漢相爭有關

影片名《西楚霸王 》 影片簡介念知神
這是香港導演冼杞然在大陸拍攝的古裝歷史巨制,場面浩大,陣容堅強,是近年來罕見的大氣派國片。全片長三小時,以細膩筆觸描寫楚漢相爭的故事。項羽因有勇無謀的個性漸漸屈居下風,最後兩人對決,項羽兵敗烏江仔虧而自刎。全片在工整的歷史演義風格之外,加入了女性地位和影響力的描寫,尤其杜撰了劉邦猛慎妻子呂後暗戀項羽的情節相當具有爭議性。

G. 精選李連傑十部經典電影,力量與美感結合,永遠的「功夫皇帝」

李連傑是華語影壇最具份量的武打巨星,在全世界范圍內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他的功夫使力量與美感結合在一起,從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韌三者有機融於一體的武術美感,更有著「功夫皇帝」的美譽。他的武打技術被美國稱為「好萊塢動作美學的標准」,是繼李小龍之後華語動作電影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從1975年到1979年,李連傑連續五年獲全國武術比賽的冠軍,被北京市體委授予特等功,還被評為「勇攀高峰的突擊手」,是七十年代武術界的常勝將軍,也被稱中華武術的第一高手。1979年,在第四屆全運會上創造一人奪得5塊金牌的奇跡後因膝蓋受傷逐漸淡出武術圈,而李連傑所締造的空前紀錄,至今尚未有人打破。

出道至今,他出演了逾五十部電影,基本上都是動作片,幾乎演遍了所有的大俠英雄類角色,其經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他的功夫片更是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作為慈善企業家,創辦中國第一家民間公募慈善基金「壹基金」,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TOP10、《少林寺》

導演: 張鑫炎

編劇: 盧兆璋 / 薛後

主演: 李連傑 / 於海 / 丁嵐 / 於承惠 / 計春華 / 王光權 / 胡堅強 / 孫建魁 / 劉懷良 / 張建文 / 閻滌華 / 王珏 / 杜傳揚 / 崔志強 / 尋峰 / 潘漢光 / 方平 / 潘清福 / 蔣洪波

1980年著名導演張鑫炎帶著自己的電影班底從香港來到大陸拍攝武俠電影《少林寺》,張鑫炎選了當時在國內武術界創下金牌記錄的李連傑作為這部武俠電影的男主角,這是運動員李連傑的第一次觸電影,拍攝電影時的李連傑年僅十七歲。1980年5月,《少林寺》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實地開拍,整部影片投資120萬元(當時一人的工資一月十幾元,一斤豬肉才5毛錢)。

《少林寺》的拍攝一反舊武打片的花架式表演與鏡頭技巧的賣弄,在導演特意的長鏡頭下,完整的展示了中國傳統武術的精髓,尤其以各種兵器絕活與李連傑的少林拳為代表,讓觀眾真正欣賞到了中國武術的真功夫,影片放映後在國內掀起一股強勁的武功熱和李連傑熱。

《少林寺》對於中國的武俠電影意義非同一般,它可以說是中國內地武俠電影的啟蒙之作,而對於內地電影觀眾來講,它是最初的武俠電影精彩印象,而它也的確是出色的。對於李連傑來講,這既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李連傑以功夫真、演技好、氣質純深得觀眾的喜愛,當年被日本媒體評為世界十大影星之一,成為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他們紛紛來到少林寺拜師學藝,走上了武術道路(知名演員王寶強即為其中之一)。

1982年《少林寺》公映,內地以當時一毛的票價,累計票房高達一億以上。有媒體評論說,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此片在中國造成萬人空巷的局面,影片在香港及亞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國家上映後,也立刻轟動影壇,讓李連傑聲名鵲起。

TOP9、《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導演: 程小東

編劇: 徐克 / 鄧碧燕 / 陳天璇

主演: 李連傑 / 林青霞 / 關之琳 / 李嘉欣 / 李子雄 / 余安安 / 袁潔瑩 / 劉洵 / 任世官 / 錢嘉樂

《東方不敗》耗資3500萬港幣,其中李連傑的片酬就達到1200萬,是當時香港影壇片酬僅次於成龍的巨星,本片雖然正如其名,塑造了一個極富吸引力的東方不敗形象,但它所刻畫的令狐沖也魅力十足,堪稱李連傑所飾演的古裝俠客里最精彩的一個。

該片是李連傑和徐克合作的第一部充滿俠義英雄氣息的動作片,徐克的創意和李連傑的功夫搭配的簡直天衣無縫。

武打設計在寫實中加入了唯美與浪漫元素,金庸原著的意境被刻畫得美不勝收。該片摒棄了傳統武俠片中舞台程式化的武打動作設計,鏡頭角度多變,快速剪輯的運用使得片中每個動作都呈現出了運動中的節奏感。該片美輪美奐的場景、瀟灑飄逸的動作、動人心魄的樂曲令一代人為之動容、為之記憶留心。

片中李連傑所使用的「獨孤九劍」更是傳神,程小東以倒拍的方式拍攝,人與劍交相呼應,達到「人劍合一」的效果,令觀者如醉如痴,這是香港電影中的劍術對決里極精彩的一幕。

TOP8、《方世玉》

導演: 元奎

編劇: 劉鎮偉 / 陳建忠 / 蔡康永

主演: 李連傑 / 蕭芳芳 / 陳松勇 / 李嘉欣 / 胡慧中 / 趙文卓 / 朱江 / 鄭少秋 / 郭濤

《方世玉》是李連傑自組正東公司後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早期的一部經典代表作,該片分為上下兩集,講述了少年英雄方世玉的個人傳奇故事。這一年的李連傑風頭正勁,才剛剛三十歲,正是一個動作演員的巔峰時期,他的「功夫皇帝」之名就是因此片而來。

影片以青春風格重新給方世玉定位,李連傑一如《黃飛鴻》中的瀟灑,大決斗時方世玉與九門提督在染坊的那段長短棍惡斗可以媲美《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高潮戲李連傑與甄子丹的生死決斗,成為 娛樂 性非常強且經典的動作片。

這部影片與以往不同,加入了很大一部分感情戲。讓人難以忘記的就是李連傑獨自救母的場面,再配上那感人的音樂,想必看過的人都會記憶深刻。本片在很多打鬥的戲份中還加入了浪漫的動作,比較枯燥傳統的 歷史 故事在改編出來時,加入了比較現代的語言風格,還有很多 搞笑 的劇情和一些感情元素,這樣就把整部影片更深層次的美化後傳遞給觀眾。

TOP7、《太極張三豐》

導演: 袁和平

編劇: 葉廣儉

主演: 李連傑 / 楊紫瓊 / 錢小豪 / 袁潔瑩 / 袁祥仁 / 劉洵 / 於海

《太極張三豐》主要講述了武當開派祖師張三豐的傳奇事跡,以及創立太極拳的各種由來。李連傑的太極拳招式大開大合,飄逸灑脫,有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看的人賞心悅目。無論是從武打設計、配樂,還是演員表演,此片都堪稱一絕,迄今仍然是不少功夫片迷的至愛。此外,這也是李連傑和楊紫瓊兩大動作影星的首次合作。

本片也是袁和平的巔峰之作,在酒樓里、在街道中、在軍營中,各式的武打動作層出不窮,令人嘆為觀止。2008年5月,《太極張三豐》被美國《 娛樂 》雜志評選為電影史上19部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

另外,說起太極大家都應該很熟悉的是在一個國外訪談上,有一次,他接受美國一個脫口秀節目的采訪時,主持人嘲笑中國的太極拳是花拳綉腿,是給老年人玩的,引得現場觀眾大笑連連。李連傑二話不說,直接起身打起了太極,而這時侯主持人居然站起來,故意用滑稽的動作模仿李連傑,現場觀眾笑得更厲害了。而就在大家還沒看清楚李連傑的動作時,他對著主持人的桌子就是兩腳,這個老外主持人被嚇了一跳,下意識的往後一縮,還沒緩過神來,桌子已經裂開了,另老外尷尬不已。

TOP6、《中南海保鏢》

導演: 元奎

編劇: 陳嘉上 / 陳建忠

主演: 李連傑 / 鍾麗緹 / 鄭則仕 / 鄒兆龍 / 梁榮忠 / 黃錦江 / 元奎 / 伍衛國 / 朱威廉 / 邁克爾·米勒

《中南海保鏢》是李連傑在當時極為難得的一部時裝片,片中的他留著精緻的小平頭,英挺硬朗,稜角分明,穿起軍裝更是格外有型。而影片結尾,他和鄒兆龍的那場對決,兩人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可謂打的過癮,看的痛快,直到現在都讓人記憶猶新。

《中南海保鏢》的槍戰戲多,加強了電影的節奏感,極好地滿足了觀眾「英雄美人」的觀影心態。雖然從格鬥設計上算不得李連傑電影中的上品,但氣氛渲染卻格外出色,片中倪星七分張揚狠辣加上三分邪氣的動作風格與李連傑的迅捷沉穩對比鮮明,緊張與危險的情緒幾乎溢出屏幕。

李連傑的身手繼續延續《精武英雄》中的簡潔明快風格,另外在許多動作上都很酷炫,許多鏡頭有非常漂亮的效果。擅長武打戲的李連傑跟大美女鍾麗緹的感情戲也令人眼前一亮。

TOP5、《精武英雄》

導演: 陳嘉上

編劇: 陳嘉上 / 葉廣儉 / 林紀陶

主演: 李連傑 / 中山忍 / 錢小豪 / 蔡少芬 / 周比利 / 秦沛 / 倉田保昭 / 袁祥仁 / 樓學賢 / 高橋利道 / 譚淑梅 / 彭子晴 / 張浚鴻 / 李文標 / 林剛 / 麥詠麟 / 黃新 / 盧慶輝 / 劉思樂

《精武英雄》是世界功夫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作品,李連傑的武打技術被美國稱為「好萊塢動作美學的標准」。

該片很明顯是向李小龍那部經典的《精武門》致敬的意味,李連傑扮演民族英雄陳真,滿腔熱血,錚錚鐵骨,穿上中山裝的他更是正氣凌人。影片摒棄了一貫的花拳綉腿,中國功夫、西洋拳法等各類拳種在片中均有展現,再加上有「天下第一武指」之稱的袁和平保駕護航,此片簡直集動作片之大成,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格鬥教科書,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擁有較大的影響力。

《精武英雄》的突破在於它沒有將陳真設計成單純的民族英雄,而是讓陳真「中西合璧」,主動吸收西方的先進開明思想和知識技術,對於外來文化他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他採取同樣的批判性接受態度,比如對待電影中頗具符號性質的霍家拳他主張剔除華而不實的部分,並且主張採用西方實用的鍛煉方式。

最精彩的戲份是他和滄田保昭對打的部分,在對戰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改變攻擊策略頗有點像《猛龍過江》致敬的意味。這是一個全新的富有變革精神的陳真,李連傑沒有重復前人,而且他在電影中的表演形神兼備有板有眼,值得稱道。

《精武英雄》中的功夫更簡潔而實用,劇中對於武學的闡釋,已經跨越了門派之別,上升到更高層次的中和、共融,劇中對於動作的表現,美輪美奐又大氣磅礴,在全世界公認的功夫片教科書。

TOP4、《英雄》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王斌 / 李馮 / 張藝謀

主演: 李連傑 / 梁朝偉 / 張曼玉 / 陳道明 / 甄子丹 / 章子怡

《英雄》主要講述了戰國末期,三大俠客欲殺秦王的故事。該片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

由張藝謀導演的這部有著濃厚中國色彩元素的經典影片,得了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認可。而在國內,也引來了一陣陣的熱議。影片中在特效的運用上,當時來說已經非常的先進和優秀。對於李連傑飾演的無名,在雨中拔劍雨滴滴落的細節描寫,展現了非常濃厚的藝術氣息,將一位憂國憂民的熱血刺客,演繹的入木三分。

該片被視為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拉開了商業大片的帷幕,對中國商業電影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影片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認為該片無論色彩的運用、動作設計及攝影畫面都是上乘的創新,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據說,張藝謀曾經想過由成龍來演「無名」這個角色,但當時張藝謀考慮到成龍和無名這個人物的年齡和性格不符合,最終邀請了李連傑擔綱主演,出奇招把重情重義的李連傑感動了,李連傑決意「自降身價」出演《英雄》,貢獻了無與倫比的動作打鬥。

TOP3、《霍元甲》

導演: 於仁泰

編劇: 王斌 / 周隼 / 杜致朗 / 李馮

主演: 李連傑 / 董勇 / 孫儷 / 中村獅童 / 鮑起靜 / 鄒兆龍 / 原田真人 / 楊紫瓊

《霍元甲》籌備的時間長達兩年,他和導演於仁泰為影片確立的創作方向是:第一,拍攝一部 娛樂 動作片,為此片中除了展示中國功夫之外,還會出現泰拳、拳擊以及其他格鬥拳術;第二,要發揚中國武學精神,李連傑拍此片的目的是,希望觀眾看過此片能夠明白「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此時李連傑的電影思想發生了新的變化,《霍元甲》可以看成是李連傑對自己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武學思考的一個總結。真正的功夫巨星都不是只會打鬥的一介武夫,像李小龍本身也是一個研究哲學的學者,他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精神修養。李連傑從拍攝少林寺開始就研究佛學、哲學,多年的積累更是培養出他博愛、寬容的達觀人生態度。李連傑以《霍元甲》為媒介傳達出自己多年的人生哲思,我們可以看到,本片中的霍元甲和以往影視作品中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形象有所不同,主創對這一藝術形象更偏重於思想性的心路歷程塑造,從他經歷人生巨大打擊到幡然醒悟有一個具體生動又富有內涵的過程。歷經多年磨礪後蛻變的李連傑不再是當年那個武術運動員,現在的他更應該被稱為武者,他用電影傳達給了我們「止戈為武」的武學思想和博愛又不失原則的健全人格體系。

這部影片上映之前,李連傑曾說在潛意識當中,他把《霍元甲》當作最後一部電影,他和霍元甲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影片最後的反響並不如預期,但作為一部武學生涯的總結之作,對於李連傑來說,影片有其特殊意義。

盡管大家對這部影片褒貶不一,但想傳達的核心還是正確的,本片更多傳達的是一種自強不息源源不絕的民族精神。

TOP2、《投名狀》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須蘭 / 秦天南 / 林愛華 / 黃建新 / 許月珍 / 何冀平 / 郭俊立 / 阮世生

主演: 李連傑 / 金城武 / 劉德華 / 徐靜蕾 / 郭曉東 / 顧寶明 / 石兆琪 / 王奎榮 / 汪汐潮 / 周波 / 魏宗萬 / 余皚磊 / 李崇霄 / 張優 / 吳優 / 向佐 / 葉福生

「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提起《投名狀》腦海中第一想到的就是這句經典台詞。

《投名狀》整部電影可以說文武兼備,武有武的精彩,文有文的深沉,尤其是武戲中的那幾場戰爭,除了血腥,更讓人看到了人性。它對中國武俠片中「兄弟義氣」這一主題的挑戰,更是勇氣之舉,在《投名狀》里,慾望壓倒了承諾,冠冕堂皇的理想原來只是骯臟的陰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號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實面前顯得蒼白而可笑。

在第二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李連傑在闖盪影壇28年之後終於獲得了影帝桂冠,這也為李連傑的人生填補了一個遺憾。最佳男主角對於一個動作演員來講意義非凡,因為「動作」二字成就了他們的同時也拘束了他們,動作演員一生都被「動作」二字所束縛。

TOP1、《黃飛鴻》

導演: 徐克

編劇: 徐克 / 阮繼志 / 梁耀明 / 鄧碧燕

主演: 李連傑 / 元彪 / 關之琳 / 張學友 / 鄭則仕 / 袁錦輝 / 邱建國 / 任世官 / 袁祥仁 / 熊欣欣

1989年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新銳導演徐克趁自己赴美國學習電影製作的機會親自拜訪了李連傑,並且真誠邀請他合作,這場見面在現在看來頗有點英雄相惜的感覺。當時的李連傑正處在《龍在天涯》失利後的鬱郁不得志中,徐克的拜訪讓他真正有了到香港發展的想法。

1991年由徐克執導李連傑主演的武俠電影《黃飛鴻》上映並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李連傑在關德興等人對黃飛鴻儒家大家長式的傳統演繹之後又一次讓這個 歷史 人物在華語電影史上大放異彩。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活潑生動又不失一代宗師的大家風范、正氣浩然,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片中黃飛鴻和十三姨的愛情故事也被許多人稱道。

《黃飛鴻》系列對於李連傑來說,意義極其重大,如果說《少林寺》讓他聲名鵲起,那麼《黃飛鴻》系列無疑就是他的揚名之作。他共出演了該系列五部,片中的他一襲長衫,一個起手式,舉手投足之間,其宗師形象可謂深入人心,那個開打前雙手展開的架勢,被無數人模仿,成為中國功夫中非常重要的架勢,特別是他的招牌動作「佛山無影腳」更是在當時風靡一時。憑借這個角色,他一躍而成為華語影壇最具知名度的動作影星。

這部電影的打鬥精彩富有創新意義,巧妙的動作設計給觀眾帶來了新鮮的視聽震撼,同時徐克也將自己對於 歷史 和 社會 的思考精心融入到電影中使這部武俠片終成經典,並且引起了一股港台武俠電影熱潮,取得巨大成功。直到今天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系列仍讓人津津樂道,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巨大成功讓他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

影片中的李連傑用他一貫的矯健身手還有英俊正義的外表把黃飛鴻的角色演繹的特別有宗師風范,直到現在也是一個無人能超越的經典,這部影片剛一問世,大家腦海里新一代的黃飛鴻就這樣產生了,從此只要一提起黃飛鴻就自然會想到李連傑,而他在當時也成為了焦點。而這部影片在電影史上也存在著重要的意義,打開了香港武俠片的新途徑,而且就憑借這部影片李連傑一夜成為華語電影的功夫之星。

《黃飛鴻》不僅僅將俠者為國為民之仁義表現的完美,民族主義在裡面表現的不卑不亢。李連傑以其矯健的身手和俊朗的外表完美的詮釋了黃飛鴻一代武術宗師風范,將黃飛鴻不苟言笑、不解風情、內斂深沉、憂國憂民的正義形象詮釋的淋漓盡致。

H. 李連傑的經典電影

李連傑的經典電影

隨著身體變差,年紀變大,李連傑如今已經沒有拍攝新電影,而是退居到了幕後做起了慈善,李連傑從十幾歲出道以來,拍攝過許多非常有名的電影,即使到了現在這些電影依然是經典的,跟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少林寺》:一鳴驚人

1980年著名導演張鑫炎帶著自己的電影班底從香港來到大陸拍攝武俠電影《少林寺》,這位電影作者因與張徹、胡金銓兩位大師級導演共同引發了第一次武俠電影新浪潮而享譽一時。張鑫炎選了當時在國內武術界創下金牌記錄的李連傑作為這部武俠電影的男主角,這是運動員李連傑的第一次觸電,但沒有想到的是這部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當時甚至引發了萬人空巷的壯觀場景。李連傑飾演的覺遠和尚深入人心,很多年輕人受其影響居然放棄學業去少林寺學武,可見英武的覺遠和尚在當時已經成為了天王巨星般的偶像。李連傑通過處女作《少林寺》一鳴驚人,引起了電影界的注意,同時他也成了第一代由運動員晉身影壇的功夫明星,為他以後的電影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讓李連傑第一次有了去香港發展的想法。另外,據悉一部由謝霆鋒、劉德華、成龍等多位巨星級大腕加盟參演的電影《新少林寺》即將開拍,單從名字來看這部電影就具有對李連傑版《少林寺》致敬的濃厚意味,在電影技術和創作水準發生了翻天腹地改觀的今天,電影《新少林寺》如何精彩,較之前作有哪些具有深遠意義的進步,我們拭目以待。

《中華英雄》:初執導筒

李連傑1986年的這部電影很少被人提起,在現在看來本片動作尚算生猛但故事沒有新意、節奏也顯得拖沓,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不突出,但這卻是李連傑第一次自己做導演拍電影。可以看出在當時就嘗試著做導演的李連傑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演員,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他散發著一股屬於年輕的鬥志和激情,自己的導演處女作雖然不算成功,但卻使他積累了寶貴的電影創作經驗,這為他以後的演藝之路甚至是後來自組電影公司做了很好的鋪墊。

《龍在天涯》:紅顏利智

其實這部電影最出彩的不是李連傑的打鬥戲,畢竟那時候中國功夫走進歐美語境還顯得有些生硬和不適,反而是星爺的搞笑功夫令人印象最深刻。那時周星馳還沒有大紅大紫,只能在一些電影中飾演配角而且角色往往還都死的很慘,但他的喜劇表演才華已經顯露無疑,能發光的金子大放異彩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沒過多久一部《賭聖》就成就了他,當然這是題外話了。李連傑拍攝這部電影最大的收獲可能就是認識了以後的愛妻利智,這是兩人的第一次合作,從這部電影開始兩人擦出了愛的火花。雖然利智在電影中多飾演胸大無腦的花痴角色,但在生活中卻是李連傑相夫教子的賢妻,不但為了丈夫而退出演藝圈,而且還冒險投資支持丈夫奮斗。當然,李連傑也沒有辜負利智,甚至為了妻子辭演了李安《卧虎藏龍》的邀請,這種彼此的真誠付出,試問夫復何求。

《黃飛鴻》:揚眉吐氣

1989年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新銳導演徐克趁自己赴美國學習電影製作的機會親自拜訪了李連傑,並且真誠邀請他合作,這場見面在現在看來頗有點英雄相惜的感覺。當時的李連傑正處在《龍在天涯》失利後的不得志中,徐克的拜訪讓他真正有了到香港發展的想法。1991年由徐克執導李連傑主演的武俠電影《黃飛鴻》上映並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李連傑在關德興等人對黃飛鴻儒家大家長式的傳統演繹之後又一次讓這個歷史人物在華語電影史上大放異彩。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活潑生動又不失一代宗師的大家風范,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這部電影打鬥精彩富有創新意義,巧妙的動作設計給觀眾帶來了新鮮的視聽震撼;同時徐克也將自己對於歷史和社會的思考精心融入到電影中使這部武俠片終成經典,並且引起了一股港台武俠電影熱潮。直到今天李連傑拍攝的《黃飛鴻系列》還讓人津津樂道,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巨大成功讓他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

《魔教教主》:一舉成名

在拍攝完《獅王爭霸》之後李連傑和香港娛樂喜劇電影翹楚王晶合作拍攝了《鐵雞斗蜈蚣》《魔教教主》等電影。隨著電影之路的不斷成功,李連傑在這一階段的片酬飆升到了1600萬港元,成為僅次於成龍的香港第二。片酬上的暴增也側面反映出了李連傑的影壇地位,趁熱打鐵一舉成名,李連傑真正在香港打出了名堂,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巨星。

《精武英雄》:影史經典

前幾天在書店看到了一本新出的`關於動作電影中武打設計的書,發現裡面講解和解讀動作設計的時候大篇大篇地拿陳嘉上的這部《精武英雄》做範例,可見這部電影絕非池中之物,實際上本片也早已成為全世界公認的功夫電影教科書。接拍這部電影對李連傑來講存在著很大的挑戰,前輩李小龍早在1972年已經塑造了一個光芒萬丈的民族英雄陳真形象,觀眾不需要你把李小龍的陳真再“復述”一遍,而是需要一個全新感覺的陳真,這對於電影創作者來講是個不折不扣的難題。幸好經過精心的製作,電影上映之後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同,票房也取得佳績。《精武英雄》的突破在於它沒有將陳真設計成單純的民族英雄,而是讓陳真“中西合璧”,主動吸收西方的先進開明思想和知識技術,對於外來文化他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他採取同樣的批判性接受態度,比如對待電影中頗具符號性質的霍家拳他主張剔除華而不實的部分,並且主張採用西方實用的鍛煉方式。最精彩的戲份是他和滄田保昭對打的部分,在對戰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改變攻擊策略頗有點像《猛龍過江》致敬的一位。這是一個全新的富有變革精神的陳真,李連傑沒有重復前人,而且他在電影中的表演形神兼備有板有眼,值得稱道。

《轟天炮4》:驚艷異國

雖然在令梅爾吉普森紅透半邊天的這部電影系列續集中李連傑戲份少的可憐,差不多隻有15分鍾的戲份,但李連傑憑借自己不可忽視的實力用這15分鍾第一次在真正意義上征服了西方觀眾,不但在異國獲得了廣泛好評也引起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注意。在電影中飾演反派角色的李連傑身手驚艷、技驚四座,而且人物造型方面也符合西方觀眾對東方人一貫的神秘印象,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李連傑也終於在自己之前不得志的地方獲得了認可。

I. 有古代戰爭場面拍的比較好的國產電影/電視劇嗎

盤點幾部有古代戰爭場面拍得比較好的國產電影/電視劇:

1、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又名《康熙帝國》,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是一部以史實為依託的鴻篇巨制,囊括了康熙在位期間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擒鰲拜、撤三藩、收復台灣等。

2、墨攻

《墨攻》改編自森秀樹的同名漫畫。由張之亮執導,劉德華、安聖基、范冰冰、吳奇隆、王志文、等主演。該片於2006年11月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戰國時期十萬趙國軍隊攻打梁城,墨者革離孤身救城的故事。

5、蘭陵王妃

簡介:混戰的中國北朝,一個預言傳遍天下——「得青鸞者得天下」。為得到擁有一統天下秘密的青鸞鏡,國與國之間,宮廷內部,乃至江湖都掀起了腥風血雨。

J.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什麼在中國內地上映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上映如下:

這里的電影指的是《中國合夥人》。之所以是這部電影,是因為這個問題出自學習強化的單選題,答案就是《中國合夥人》。

2013年5月17日,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合夥人》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三個年輕人從學生時代相遇、相識,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中國合夥人》的上映:

《中國合夥人》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我們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商業勵志片,由陳可辛執導,該片於2013年5月17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土鱉」成東青、「海龜」孟曉駿和「憤青」王陽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香港導演在大陸拍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鄭善敏韓國電影完整版 瀏覽:568
松原最好看的電影院 瀏覽:534
AV強姦片免費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288
好看的盜墓電影大全國產 瀏覽:132
和戰爭有關的英文電影 瀏覽:579
電影整蠱專家粵語版迅雷下載 瀏覽:130
超級鎧甲勇士大電影 瀏覽:132
2018四月大陸電影 瀏覽:621
周星馳濟公電影完整版國語 瀏覽:779
一部早期張飛的電影 瀏覽:825
男朋友約看私人電影院 瀏覽:908
歐美經典僵屍電影大全 瀏覽:327
電影他是龍插曲英文 瀏覽:964
男子癱瘓找護工照顧電影名字 瀏覽:983
80年代愛情接吻電影 瀏覽:677
法國蘑菇電影在線6 瀏覽:321
英文的電影的手抄報圖片 瀏覽:377
你好李煥英電影陳赫是主角嗎 瀏覽:25
武隆區電影院在哪裡 瀏覽:326
吳耀漢演醫院院長的一部電影 瀏覽:592